范文 > 教案 > 大海睡了教案 > 导航 >

大海睡了教案,2024大海睡了教案,大海睡了教案范本

篇一:大海睡了 我上的是《大海睡了》,通过这节课,我觉得老师对教材的分析能力、对语文课中情感基调的把握能力,对学生心理的剖析能力都很重要。 《大海睡了》是一首恬静优美的,富于想象,可以定位在“美”文。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语言(包括肢体语言)、教具、氛围等,都应与文章情感基调相吻合。童话就是轻松活泼;诗歌就是优美抒情,娓娓到来。《大海睡了》就要求老师尽可能从多角度营造美的氛围,烘托美的意境。 在“美”字上下文章,首先是我的语言和动作,要像大海一样温柔、美丽和神秘。这很容易做到,优美的辞藻,柔和的语调,浅浅的微笑和优雅得体的动作。像蜻蜓点过水面,像花儿吐蕊绽放。我做不大到的是温柔,那似乎是做了母亲的人才能拥有。但是其它的我都努力实现。 接着是教具,意识到我们本地学生很少见过海,感性经验奇缺,如果单单图片和讲解恐怕只会事半功倍。因此,我找来大海的录象,并制作了课件,以展现大海之美为特点。当一个又一个迷人的画面,令每一位在场的学生和老师为之沉醉时,课件该发挥的作用也就实现了。其中,我还精挑细选了几首音乐,有:电视原声带《摘星》、儿童合唱团《大海啊,故乡》、萧邦《小夜曲》,它们兼有优美的旋律和引人想象的意境,为课堂氛围添上了美伦美幻的一笔。第一次读这首诗歌时,我就直觉的和这些音乐联系了起来,这是我的直觉:艺术的才是美的,艺术等于美!所以这篇课文适合音乐、适合舞蹈动作、适合美术画面的介入,我就抓住了这三点,把美发挥得淋漓尽致。 最后,我在设计环节时,从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出发,为消除他们易注意力分散和易无趣的现象。我以游戏开始,以游戏结束,其间动静交替。唱一唱“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一样”,做一做妈妈环抱宝宝的温柔模样,做挑战游戏,学做小小朗诵家,学做小老师等,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在学习中,进入到温柔美妙的意境中。 当然,这首诗歌美那是必然,但是在孩子眼中,它不但美,更多的是有趣,“大海怎么会睡觉呢?”假如,我们以成人的感觉撇出这一点不管,只是一味的围绕“美”大做文章,恐怕学生有些被动。为了能把握住整节课“美”的基调,我在一开始进入课题时就来了个先下手,读完课题,我就说:“大海怎么会睡觉呢?真是太有趣了!到底是怎么回事,赶紧来读一读吧!”学生感觉到老师说出了他们的心声,变老师的全权操作为学生的内在需要,更是积极投入。 查看全文>>>

设计意图:《纲要》指出,在幼儿园的语言教育中,我们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睡了》是一首童趣盎然的散文诗,这首散文诗的语言亮点就是描述了各种小动物不同睡姿的动词,带给幼儿许多乐趣,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这首散文诗语言清新优美,浅显流畅,紧紧围绕睡展开描述,字里行间流溢出恬静的意境,特别适合中班幼儿欣赏和学习。通过听听、看看、讲讲、学学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欣赏和学习,并体验在活动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诗,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 2、理解散文诗的内容,学习躺、钻、睁、站、停等词。

活动准备: 1、配乐散文诗《睡了》。 2、课件(夜晚背景图,小花猫、小白兔、小金鱼、小红鸟、小黄鹂的睡觉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师幼互动; 2、教师出示夜晚背景图,引出活动。 3、欣赏散文诗 (1)完整欣赏散文诗,感受诗中的意境美; 提问:听了这首散文诗你有什么感觉?你喜欢这首散文诗吗? (2)再次欣赏散文诗,理解诗中的主要内容,学习动词躺、钻、睁、站、停; 4、学习散文诗,巩固幼儿对诗歌的理解和动词的掌握; 5、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这首散文诗,知道了很多小动物是怎样睡觉的,那么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它们又是怎样睡觉的呢? 小朋友们知道得真多,让我们回教室把这些小动物也编到散文诗里好吗?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模仿小宝宝睡觉的姿势。 2、愿意用动作表达妈妈对宝宝的浓浓爱意。

【活动准备】 娃娃哭闹的声音及娃娃一个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激发幼儿哄娃娃的愿望)提出问题: 1、娃娃家的娃娃想睡觉,可是总睡不着,娃娃怎么了? 2、她为什么哭?谁能让娃娃不哭? 小结:原来是娃娃要睡觉了,我们一起来哄娃娃睡觉。 二、欣赏感受 1、欣赏一遍音乐,用动作来表现。 2、欣赏音乐,边看边做动作,边哼唱歌曲。 重点:看看老师是怎么哄娃娃的。 小结:老师轻轻拍,轻轻唱,娃娃就不哭了。 3、跟着老师边唱边做妈妈哄娃娃的动作。 三、讨论 1、师问:小宝宝睡觉了,我们该干什么呢?怎么样不影响宝宝睡觉? 2、幼儿学一学:现在我们都是老师的小宝宝,你们是怎么样睡觉的,做给大家看看。我们在娃娃家中也可以这样哄娃娃。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2、用圆润、流畅的歌声表达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的感情。 3、通过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三峡宜昌”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用圆润、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难点是通过活动表达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教学准备:有关大海、三峡的资料,钢琴、绘画用品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一说:形容大海的词语,你想象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2、看一看:大海有关图片。 二、学唱歌曲: 1、师介绍创作背景及作者: 作者:王立平,歌曲是影片《大海在呼唤》的主题音乐,作于1983年。 2、初听歌曲,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3、采用听唱学唱歌曲: (1)跟录音学唱。 (2)生试唱,老师纠正错误的地方。 (3)指名唱,其他学生点评。 4、讨论:怎样演唱才能更好地表达歌曲的内涵? 5、共同分析,深情演唱,采用多种形式演唱;齐唱;师评价。 三、引导创作: 1、提问:大家对自己家乡了解多少? 2、欣赏有关“三峡”系列景色(图片等) 3、提问:你能用哪些方式表达你对家乡的爱?(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画三峡”、“颂三峡”、“唱三峡”的主题) 4、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主题,进行创作,师作适当指点。 5、分别展示作品,学生老师分别作简单点评。 四、小结,结束新课。 教学反思:能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对祖国的真挚情感。

查看全文>>>

设计意图:

“海”是一个幼儿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通过音乐把能力展现出来。通过本活动的学习,抓住他们求知欲强的特征,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挖掘幼儿音乐方面的潜能,让他们表现对音乐的理解。通过演唱歌曲,从中感受体验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小班语言教案《大海》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大海的特征,知道大海有很多动物和景物。 2、熟悉儿歌内容,能画出大海的景物。 3、激发幼儿热爱大海的情感。小

教学重点:

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并且在歌曲学习中感受韵律美。

教学难点:

1、能模仿大海的声音并跟老师合作演唱练习。

2、能用生活中的各种材料模仿大海的声音。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带幼儿到海边看海、听海,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感受大海的变化。

2、录下大海的起伏变化与大海的不同声音。

3、画纸、蜡笔人手一份;多媒体活动室。

活动过程:

一、听海浪的声音,感受大海的变化。

(播放大海在不同情况下海浪声音的录音)提问:

1、刚才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2、这些海浪声一样吗?听到大海的这些声音,你的心里有什么感觉?

3、你能用身体动作表现不同的海浪吗?(请小朋友用肢体来表现变化的海浪。)

二、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有感情的朗诵。

1、欣赏散文,感受其语言美和意境美。

2、理解散文内容。

(1)大海里有什么?我们把它看作什么?(动物园)大海里还有哪些动物?你喜欢哪个?

(2)为什么说大海是雕塑家?像什么?

(3)你见过贝克吗?是什么样子的?你会用贝壳做什么?

3、学习朗诵散文。

三、小朋友用绘画的形式诉说海底生物在大海不同的状态下可能发生的有趣故事。

1、师:大海还不知道在她家里每天还有这么多有趣的故事发生呢。我们把海洋生物之间发生的有趣事情画下来,去告诉大海,去告诉幼儿园的小朋友们。

2、幼儿绘画,教师巡回观察。

四、幼儿相互讲述。

活动延伸: 请幼儿通过各种途径找一找大海还有什么秘密。 相关信息:

大海即海洋。其实海与洋还是有些差别的。广阔的海洋,从蔚蓝到碧绿,美丽而又壮观。海,在洋的边缘,是大洋的附属部分。海的面积约占海洋的11%,海的水深比较浅,平均深度从几米到二三千米。海临近大陆,受大陆、河流、气候和季节的影响,海水的温度、盐度、颜色和透明度,都受陆地影响,有明显的变化。

活动反思:

《大海》是一首散文诗,从三个方面幼儿童话的语言来写大海:大海是动物园、海浪是

查看全文>>>

这篇《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小花猫睡了》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小花猫睡了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初步感知哄小花猫睡觉时安静、恬美的氛围。 2、探索用轻柔的声音与雷公公对话,哄小花猫睡觉。 3、注意与同伴协调一致的朗诵儿歌,体验关爱小花猫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课件-声音:“雷公公”(雷声) 2、图片:大花猫。 3、《摇篮曲》的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幼儿初步感知哄小花猫睡觉时安静、恬美的氛围。

1、教师怀抱“小花猫” 2、我们的小花猫晚上抓了一夜的老鼠,很辛苦,该睡觉了。 演唱《摇篮曲》哄其入睡。

二、学习儿歌。

1、幼儿产生请求雷公公不要吵醒小花猫的愿望,引出活动名称。 (1)播放声音:雷声 (2)是什么声音呀?是雷公公在打呼噜呀!都要把我的小花猫吵醒了, 我们一起来请求雷公公轻点打呼噜,好吗?

2、幼儿初步感知儿歌内容。 教师用请求的语调示范朗诵儿歌,然后再对幼儿说 雷公公听到我们的声音了它不再打葫呼噜了,我们再把小花猫哄睡着。 最后,与幼儿一起继续哼唱《摇篮曲》哄小花猫睡觉。

3、幼儿跟诵儿歌。 教师继续放录音,雷声继续,教师号召全体小朋友跟诵儿歌。 “雷公公呼噜打的太响了,没听见,我们再一起说说它吧!”

4、幼儿集体朗诵儿歌。 再次引导幼儿哼唱《摇篮曲》,突然雷声又响起。幼儿自然迁移。 集体朗诵儿歌,注意声音要保持一致。

5、幼儿有表情的朗诵儿歌。 教师提问,启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用轻柔的声音朗诵儿歌与雷公公对话。 “雷公公怎么又打呼噜啦!想想看,我们应该怎么样请求它,雷公公会听得舒服, 又不会吵醒小花猫。

三、幼儿人手一只“小花猫”,唱《摇篮曲》,哄其入睡。

1.雷公公它不打呼噜了,还和我们一起哄小花猫睡觉呢! 2.听音乐《摇篮曲》,教师启发幼儿,轻轻将小花猫送到小床上, 让小花猫安静地睡觉,再提醒幼儿轻轻地、有序的离开教室。 附儿歌 《小花猫睡了》 雷公公,雷公公, 请您清点打胡噜。 我的花猫在睡觉, 不要吵醒小花猫。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模仿小宝宝睡觉的姿势。 2、愿意用动作表达妈妈对宝宝的浓浓爱意。

活动准备:娃娃哭闹的声音及娃娃一个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哄娃娃的愿望)提出问题: 1、娃娃家的娃娃想睡觉,可是总睡不着,娃娃怎么了? 2、她为什么哭?谁能让娃娃不哭? 小结:原来是娃娃要睡觉了,我们一起来哄娃娃睡觉。

二、欣赏感受 1、欣赏一遍音乐,用动作来表现。 2、欣赏音乐,边看边做动作,边哼唱歌曲。 重点:看看老师是怎么哄娃娃的。 小结:老师轻轻拍,轻轻唱,娃娃就不哭了。 3、跟着老师边唱边做妈妈哄娃娃的动作。

三、讨论 1、师问:小宝宝睡觉了,我们该干什么呢?怎么样不影响宝宝睡觉? 2、幼儿学一学:现在我们都是老师的小宝宝,你们是怎么样睡觉的,做给大家看看。我们在娃娃家中也可以这样哄娃娃。

查看全文>>>
朋友们: 大家好! 97中韩竹筏跨海漂流探险,战台风、斗恶浪,历时23天,行程1100多公里,于1997年7月8日胜利到达终点——韩国西海岸仁川市,完成中韩历史文化交流的首次伟大壮举!在这个伟大壮举中,浙江省宁海县梅林镇杨梅岭村村民吴连宝是唯一的一名中方队员。 今天,我愿借此机会向在座的朋友们讲一下被誉为华夏跨海漂流第一勇士吴连宝的。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前夕,刚届不惑之年的吴连宝和宁波的几个朋友筹划,准备驾竹筏从宁波港口出发跨海漂流到香港,他们要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庆贺香港回归,用惊人的毅力与胆魄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是有勇气的,炎黄子孙也能征服大海!然而,吴连宝漂流香港迎回归的申请,由于计划中的那条航海线路必须经过台湾海峡而被国家有关部门否决。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计划中的97中韩跨海漂流活动。早在1996年,韩国的4个探险人员曾经进行一次96中韩竹筏跨海漂流活动,由于遇到8号台风的影响,那次活动没有按原计划到达目的地而失败。吴连宝看到过那次漂流探险失败的报道,为当时没有一名中国队员而深感遗憾。这一次,他满怀一颗赤子之心,主动写信向此项活动的主办单位杭州大学韩国研究所“请战”。经主办单位通过严格的筛选与考核,吴连宝在10多名志愿者中,以强健的体格,上乘的水上功夫和熟悉海上航行联络讯号等别人没有的优势,成为入选这次漂流探险唯一的中方队员。 就在吴连宝为海漂全力以赴购毛竹、打竹筏、办手续而作最后准备的时候,一手把三岁失去双亲的孤儿吴连宝抚养成人并因此终生未娶的大叔父却患肝腹水晚期而奄奄一息。海漂主办单位在杭州举办新闻发布会的当天,他赶回家中看望病榻上的叔父,弥留之际的叔父只说了句:“连宝,你去吧!别管叔父……”便撒手西去。铁塔似的汉子吴连宝哭倒在床前,长跪不起。“叔叔,为了给祖国争光,请您一路多多保佑!”吴连宝擦干了眼泪,告别了亲人,踏上了征程。 1997年6月14日晚,浙江省对外友协和舟山市政府为中韩海漂探险队举行了壮行酒会和新闻发布会。6月15日上午7时舟山朱家尖南浴场的沙滩上彩旗招展,锣鼓喧天。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毛昭晰、省政协副主席薛艳庄、省对外友协会长沈祖伦出席了出征仪式,向探险队赠送了国旗、鲜花、徽标、佛像,并为漂流纪念碑揭幕。上午11时许,吴连宝高举五星红旗,站在竹筏的小木屋上用旗语告别送行的人群,“东亚地中海”号竹筏漂向大海 查看全文>>>

1、海岳宴咸通。七载秉钧调四序,一方狱市获来苏。李忱《句》

2、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李忱《瀑布联句》

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鹊楼》

4、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6、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白居易《题海图屏风》

7、萧条起关塞,摇飏下蓬瀛。拂林花乱彩,响谷鸟分声。披云罗影散,泛水织文生。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李世民《咏风》

8、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9、茫茫东海波连天,天边大月光团圆。黄遵宪《八月十五日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

10、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钱起《送僧归日本》

1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2、一雨纵横亘二洲,浪淘天地入东流。却余人物淘难尽,又挟风雷作远游。梁启超《太平洋遇雨》

13、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5、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长歌行》

16、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苏轼《望海楼观景》

17、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18、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宋之问《灵隐寺》

19、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韩愈《精卫填海》

20、山水绕城春作涨,江涛入海夜通潮。陈子澜《恩波桥诗》

21、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李梦阳《泰山》

22、城阙天中近,蓬瀛海上遥。李隆基《送玄同真人李抱朴谒灊山仙祠》

23、煮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煮就汝轮征。柳永《煮海歌》

24、陆海波涛渐渐深,一回归梦抵千金。罗隐《归梦》

25、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26、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古》

27、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长歌行》

28、耽乐岂予尚,懿兹时景良。庶遂亭育恩,同致寰海康。李适《中和节赐群臣宴赋七韵》

29、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3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3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

查看全文>>>

歌曲《大海啊故乡》旋律舒缓优美动听,感情真挚,短小易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歌曲。小编小编整理了初中音乐大海啊故乡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海啊故乡教案一

教材分析 1、本课是〈人音版〉16册第3单元内容,歌曲《大海啊故乡》 旋律舒缓优美动听,感情真挚,短小易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歌曲。采用了3/4的节拍,抒发了作者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的感情。 2、新课标强调“以审美为核心”,我在教学设计中力求从音乐语言中挖掘歌曲的审美因素,引导学生从全新的审美视角诠释音乐。教学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面对一个个活泼而智慧的学生个体,力求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求新:教学导入求新;挖掘教材求新;学生的创编活动求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创新能力。 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已初步具有感受和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但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教师应积极引导,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因此,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去感受音乐作品,并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感受歌曲的思想情感 、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演唱歌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体验歌曲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发他们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3、过程与方法:以分析,比较,体验,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欣赏,了解掌握旋律,节拍,节奏等音乐要素对表达歌曲思想情感的重要性,联系学生生活经验通过创编环节的练习,培养音乐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用圆润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2、教学难点:结合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创编活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 1、让生聆听歌曲《军港之夜》 (同学们,很高兴今天我们又来到了音乐课堂,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仔细听听歌曲中都说了些什么,唱了些什么,歌曲的名字叫《军港之夜》) 2、聆听《军港之夜》后,让生说出这首歌曲唱的是什么? 3、让生说出还有那些歌曲是歌颂大海之情的?(或是说出或唱出与大海有关的歌曲) 4、教师介绍并清唱一首歌颂大海的歌曲——《我爱这蓝色的海洋

查看全文>>>

大海睡了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等情况进行教学方法和步骤具体设计安排的文书。大海睡了教案栏目给大家带来大海睡了教案、2024大海睡了教案范本等内容,供各位教师参考设计出合适的教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