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 导航 > 2024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精选4篇)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2024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精选4篇)。

当你们看完一篇影剧或是一本好书,心里可能都有很多感悟吧!快去把自己心里的感悟写成读后感吧,然后与小伙伴们一起分享吧。以下是范文资讯网小篇为大家整理的《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一)

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民主的道路上,曾经有很多国际友人对中国给予过各种形式的帮助,比如埃德加斯诺。

毛主席曾经说过,斯诺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作为一个美国记者,斯诺是第一个把中国共产党、红军介绍给全世界的人,让更多的人知道,在东方的大国有着这样一个政党,这样一只队伍。

《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不只是向外界介绍了中国的革命情况,它还是一部详尽的历史资料。

一九二七年之后,由于国民党的突然反目,血腥清洗,导致大批共产党人的牺牲,蒋介石撕碎了伪装合作的面具,意欲致年轻的共产党于死地。全国各地都在搜捕共产党,甚至敢于同情共产党的行为也会导致死刑的惩罚,但是,仍然有更多人冒着掉脑袋的危险,义无反顾的追随在共产党的红旗下,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理想是什么、斗争的方向是什么,并不为当时的大多数人所了解,在国民党的宣传机器的恶意诋毁下,共产党被说成一小撮反动的暴民,而红军则是为数不多的、衣衫褴褛的土匪罢了。

但是国民党无法解释的是,如果真如他们所说,共产党是暴民土匪且人数少得可怜,为什么一直无法被消灭?相反还继续扩大着根据地?共产党真的是反帝的么?或者如国民党支持者所说的,他们激烈的抗日口号只不过是争取公众的同情和绝望的挣扎,是亡命的汉奸和土匪最后的呼号?

总有些人愿意追求真相,即使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斯诺无疑是这种人。

尽管心中忐忑,斯诺还是在张学良将军的东北军帮助之下,毅然决然的踏入了这个被蒋介石政府描绘成是充满血腥、、野蛮、土匪当道的红色根据地,而他所能依靠的,只是一封写给毛泽东的介绍信。

然而怀着冒险心情的斯诺很快就知道了自己的担心毫无必要,这些红色区域绝不是国民党政府所说的那样恐怖,正相反,在这里,有着人民真正支持、信任的政府。

由于外界的封锁和造谣,共产党领导人的情况一直不为外界所熟知,国民党不停地在炮制他们的“恶行”,并且讽刺的是,在多次报道毛泽东、朱德等共产党领袖死亡的消息同时,他们又悬赏对这些人进行缉拿。

按斯诺自己所说,他只不过是一个好奇心强、敢于冒险的洋鬼子,但是在红色政权的所在地,他不但受到了贵宾的待遇,而共产党的领导人们也对其坦诚相见,为其的采访报道提供一切便利条件,这和国民党的遮遮掩掩、欲盖弥彰、颠倒黑白是截然不同的。

通过和共产党、红军的接触,斯诺终于明白,为什么会有成千上万的人不惜牺牲生命而依然加入共产党,为什么红军在人数、装备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能够转战南北,为什么人民群众会如此的支持着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才有希望,因为红军是真正的人民。

《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二)

早在学生时代就听说《红星照耀中国》是本好书。怀着对斯诺的崇敬之情,我拜读了此书。该书从“局外人”的角度去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这段历史。该书是一部从新闻视角记述中国革命的历史书籍。通过了解认识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感受到当年如果没有共产党人那坚如磐石的信仰,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斯诺怀着对中国革命和战争的重重疑问,孤身一人前往被时下的中国当局刻意曲解、严密封锁的革命根据地。在根据地,他将他的所见所闻真实记录,以一个记者的视角,生动丰富地描述了红色革命根据地大大小小的人物与事件,他通过搜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与革命领导人进行谈话,运用文字的形式将这段波澜壮阔、激情燃烧的岁月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斯诺的语言平实,没有过多的修饰性词汇。他不仅记录了一些革命领导者的事迹,如毛泽东、周恩来、贺龙等,而且对主要的历史事件也进行了叙述,如苏区教育、人民抗日剧社、长征、西安事变等。正是通过他的文字,我们对国民党当局的暴行才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横亘在漫漫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才有了更形象的把握,对立志救民于水火、避免亡国之祸的革命先驱更加心生敬畏。

文章描写的都是在这片贫瘠生发生的故事。艰苦的生活环境,艰难的生存条件,然而人们却是满怀激情,斗志昂扬!是什么让共产党人如此乐观?是什么在坚强地支撑着他们?答案就是信仰!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国民党举起屠刀屠杀共产党的时候,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是信仰的力量让他们前仆后继!当共产党人辗转于被围剿被消灭的各个战场时,是信仰的力量支撑着他们坚持下去!当红军在雪山上、草地上弹尽粮绝时,是信仰的力量让他们战胜一切困难!正是有了这样的信仰,共产党人点燃的星星之火才可以燎原;正是有了这样的信仰,中国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才能最后取得成功;正是有了这样的信仰,社会主义中国才能最终站上了世界的舞台。正是有了这种信仰,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异彩。

阅读红色经典,重温历史记忆,我感受到我们今天的和平和幸福的生活多么来之不易,我们都要倍加珍惜。历史是沉痛的,幸而这种情况不会再次发生,党领导下的中国日益强大。当年的战争硝烟已经散去,但和平发展的天空并非晴空万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新的长征与当年红军长征一样将是山水重重的漫漫征程,也将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考验。在新的征程中,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入党誓言,永远跟党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三)

读了中国当代史、中国共产党党史,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成长、中国军队的成长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有人说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那就意味着我们所看的历史是有着鲜明立场的。作为第三方、一个外国人笔下的中国工农红军及中国共产党又是怎样的呢?如果你想要得到一个更客观公允的回答,那就去看一看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先生写的《红星照耀中国》吧。

我也看了这本书,并将本书内容与其他的作品、历史资料、课本内容进行比较、映衬,我从红军战士的身上、从早期共产党领导人的身上、从苏区老百姓的身上汲取了大量的精神养料,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首先,要不负人民,不忘根本。中国革命是工农革命,更主要的是农民革命。在我们的红军队伍里面,绝大部分都是赤贫的农民,他们不堪忍受贫穷、灾荒、苛税及反动军阀的残暴统治,跟着共产党闹革命。从江西、湖南,到云南、四川,母送子,妻送郎,兄弟父子并肩上战场。老百姓呢?做新鞋,补衣裳,传信息,送米粮,可以说,苏区人民就是红军的亲爹娘。改革开放40年过去,多数中国人民已经过上了好日子,但不少老区人民仍然处于贫困状态。扶贫攻坚战正在继续,帮助老区及其它贫困地区人民早日脱贫致富,是党和政府的责任和使命,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出一份力,尽一份心。

其次,要尊重老革命,继承老传统。老革命同志为我们付出了青春、热血和生命,我们要尊重他们,热爱他们,学习他们。目前还有一些健在的老红军,我们应该给予他们很好的照顾,很高的尊重。当年红军的很多优良传统和作风,我们应该很好的继承和发扬,把它们编入课本,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多拍一些尊重历史的有真实性的影视文艺作品,用正能量去教育人,影响人,培养人;各单位、集体要充分应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条件,多组织参观学习及研讨活动,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第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持党员的先进性。老一辈革命家从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到一般的红军干部,都是那么的艰苦朴素,大公无私,廉洁自律,勇敢无畏。今天,一部分老虎苍蝇被名利和私欲乱了心智,迷了方向,辜负了党和人民的期望,背叛了自己入党时的誓言。我们每个党员,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切实加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爱岗敬业,踏实奉献,起好先锋模范作用。

最后,希望所有的新闻工作者都像斯诺先生一样,公正,勇敢,忠实于新闻工作者的天职。斯诺先生为了了解一个真实的红色中国,打破新闻封锁,冒着生命危险到达陕北。吃苦受累,终于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第一个把真实的中国展示在世界的面前,改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工农红军的形象,消除了大多数人的误解。今天西方的很多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仍然是第二手材料或断章取义,很多人不了解真实的中国。而国内的许多媒体人、记者也同样不作现场采访,不深入调查,求快不求实,造成严重后果还不负责任。为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还得加强媒体人、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80多年过去,书中人物多数已成历史,但其形象仍在熠熠生辉。红星照耀中国,红星辉映千古。无论过去多少年,多少代,那闪闪的红星都会照耀着中华儿女去前行,去奋斗,去创造更美的生活。

《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四)

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民主的道路上,曾经有很多国际友人对中国给予过各种形式的帮助,比如埃德加*。

毛主席曾经说过,*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作为一个美国记者,*是第一个把中国*、红军介绍给全世界的人,让更多的人知道,在东方的大国有着这样一个政党,这样一只队伍。

《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不只是向外界介绍了中国的革命情况,它还是一部详尽的历史资料。

一九二七年之后,由于国民党的突然反目,血腥清洗,导致大批*人的牺牲,蒋介石撕碎了伪装合作的面具,意欲致年轻的*于死地。全国各地都在搜捕*,甚至敢于同情*的行为也会导致死刑的惩罚,但是,仍然有更多人冒着掉脑袋的危险,义无反顾的追随在*的红旗下,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理想是什么、斗争的方向是什么,并不为当时的大多数人所了解,在国民党的宣传机器的恶意诋毁下,*被说成一小撮反动的暴民,而红军则是为数不多的、衣衫褴褛的土匪罢了。

但是国民党无法解释的是,如果真如他们所说,*是暴民土匪且人数少得可怜,为什么一直无法被消灭?相反还继续扩大着根据地?*真的是反帝的么?或者如国民党支持者所说的,他们激烈的抗日口号只不过是争取公众的同情和绝望的挣扎,是亡命的*和土匪最后的呼号?

总有些人愿意追求*,即使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无疑是这种人。

尽管心中忐忑,*还是在张学良将军的东北军帮助之下,毅然决然的踏入了这个被蒋介石政府描绘成是充满血腥、、野蛮、土匪当道的红色根据地,而他所能依靠的,只是一封写给*的介绍信。

然而怀着冒险心情的*很快就知道了自己的担心毫无必要,这些红色区域绝不是国民党政府所说的那样恐怖,正相反,在这里,有着人民真正支持、信任的政府。

由于外界的封锁和造谣,*领导人的情况一直不为外界所熟知,国民党不停地在炮制他们的”恶行”,并且讽刺的是,在多次报道*、朱德等*死亡的消息同时,他们又悬赏对这些人进行缉拿。

F132.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本记录红军的书。是一位美国人写的。我虽然对外国人有些偏见, 但对于这本书的作者是心怀敬佩的。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作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记事性强、报道性强的作品。作者斯诺真实的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 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得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作者斯诺向全世界真实的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真实情况。

一个外国人,在一个混乱的国家,深入西境,不远 万里来采访中国革命者,这一点是我值得敬佩的。

我觉得他可以去采访采访蒋介石。让他谈谈对毛主席的看法,形象。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加的了解,认识毛主席。全书精致的刻画了红军领袖的形象,细致的描写红军领袖的故事。读完这本书 我体会到了红军与国民党的斗争多么不容易。同时还要打小鬼子。可谓腹背受敌啊。这本书写的是红军与国民党的斗争,对我们以后学历史有一些帮助。

中华上下 五千年之余,封建千年。始于秦皇,腐于满清。有高祖斩蛇起义,有汉之明君,有强盛之唐, 有元之疆阔,亦有昏庸之清皇。如若不是满清之废庸,人权之不等,怎生会使华夏大地饱受沧桑焉?

人民起义,自有其理。中华大地,千年之余。尔等倭寇,速速退去!

吾,自豪为之炎黄孙,来世还做华夏儿!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450字2024


1976年1月8日,大雪纷飞,忧伤笼罩着整个京城整个中国,笼罩着每家每户。

十里长街送总理。

他是我们的周总理,是新中国的开国总理。他的故事激励着几代人,成为我永远的偶像。

他待人淳朴。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周总理对埃德加斯诺是宽容友好的。不因他是一个来自白区的外国记者而横眉冷对,他说:你虽不是共产主义者,但我接到报告,说你是一个可靠的记者,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你来到了苏区,我都热烈欢迎。周总理是共产党员,他最大的特征就是对人友善。

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南昌起义失败后,周总理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对失败的原因冷静地分析。他认为这次的失败是他领导的失误,导致党内出现了叛徒没能及时察觉。他分析了很久,他批判了很多很多,但唯一肯定八一起义是共产党对国民党的第一颗子弹,也是中国崛起的第一步,他是谦虚的化身,他拥有严于自省的精神。

或许这一切,都离不开他年少时的梦想: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他去过法国,去过美国,去过很多很多地方,学习了很多先进文化,一心挂念着中国,他的待人淳朴促进了与他国友好交往;他的头脑冷静为中华崛起而创新。

41年后,他离开了我们,有谁还记得41年前的盛世。

从前往后数,41个春秋。

从后往前数,依然41个春秋。

您永远是我们的领袖,我们的偶像!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500字2024


蓝天之下,红旗飘扬

望着映入蓝天的红旗,我似乎又想起了什么,于是从摆满书的书架上取下了一本封面赤红的书。封面上是一行醒目的英文单词:《REDSTAROVERCHINA》。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经典的纪实文字作品。它讲述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带着许多他无法理解的问题,来到中国一探究竟的经历。

作者埃德加斯诺是一位优秀的新闻记者,从文中可以看出,他在中国也保持着他的意识。他用娴熟的写作手法,让我们能用一种第三者的身份,片面但能直观地了解当时的中国。

这本书中,关于长征的片段可谓是本书的一大精彩之处。

从第五次围剿失败开始,无论是过大草地,还是过卢沟桥,在阅读时,我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我的眼前,书中的文字仿佛是一幅幅会动的画,向我们叙述着这次举国大迁移

整个旅程都是步行的,有些是世界上最难通行的小道,多数无法通行车辆,还有亚洲最高的山峰和最大的河流。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

长征,红军说到它时,都叫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路程长,环境差,行走艰难,而这,正是对军人毅力惊人的考验。的确,长征是一场战斗,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

但是,如果没有长征,那么现在的中国很有可能会是一个封闭的黑暗的资本主义国家。如果没有这次举国大迁移,至少现在的中国就不会有共产党的存在。但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民而言,也许红军就是希望,支撑红军战士的也就是人民的希望,他们的信仰。

红旗上的星是黄色的,但为什么照耀中国的星是红色的?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现在我明白了,红旗上的星星是指人民,照耀中国的红星,就是中国共产党!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600字2024


眉目萧瑟间,红军长征胜利已经有 70 周年了。时光如流水,当年一脸稚气的红军小战士,在岁月的磨砺下,已成为饱经岁月沧桑的白发老翁。一切的一切,都早已随着时代的变迁而物似人非。然而今天,当我追忆那段红色的历史,重走那段红色的历程,仍旧会热血沸腾,感慨万千,只听得泸定桥上的枪林弹雨,桥下奔涌的浪潮。

时间追溯到了从前,斑驳的岁月。泸定桥上,一半的木板被撬走,留给红军的,只有空铁索,北岸的桥头堡有敌军的机枪阵,身后是一师白军据守的阵地,他们只有过桥,但谁会想到红军会在没有桥板的铁索上渡河呢?

大无畏的红军战士就这么做了!

敌人援军还未到达战场,红军们要赶在他们之前把桥占领,于是开始征集志愿者,一位位战士都不惧牺牲,一一站了出来,义无反顾地加入了这支仅有三十人的敢死队。他们无所畏惧,爬上了铁索,而在他们下面的,是沸腾的水流。许多战士都中弹倒下,却阻止不了战士的步伐与斗志。

在四川军队的乱枪扫射中,终于有红军战士爬过桥板,紧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他们把手榴弹投到了敌军的机枪阵地,白军仓皇后撤。此时,更多的红军爬上了铁索,在安顺场的红军也出现,对残余的敌军发起进攻。一两小时之内,整个军队便放声高歌,渡过了大渡河。

他们用血与肉,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展现出了中华名族不灭的正义。那些战士的年龄不过25,放手了未来的前程,参与军事,为国家贡献。这一幕幕,必将载入之策。

祖国,沉重的山;战士,鲜红的血。

历史已经走过无数个春秋,红军长征的脚步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岁月易老,精神永存。长征精神将永远以它特有的魅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鼓舞我们开拓进取,奋勇前进。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900字2024


暑假里,我怀着敬仰的心情阅读了《红星照耀中国》一书。整本书以作者艾德加斯诺的第一视角,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红色根据地大大小小的人物与事件。他通过搜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对革命领导人及红军战士进行采访,运用文字的力量将这段波澜壮阔、激情燃烧的岁月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斯诺的语言并不优美,而是十分朴实,他的文字没有任何对历史的扭曲和夸张,而是遵守一个新闻工作者应有的准则尊重历史。他以白描的手法刻画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而在其中,最为重要的,也是对中国历史影响最大的一位便是毛泽东了。那么,就让我们跟随斯诺的脚步,共同来认识这位伟大的革命英雄,一位拥有红色灵魂的革命英雄。

首先,毛泽东是一位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书中是这样描写他的:毛泽东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这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也正是因为他有着这样的聪明才智,才使得中国共产党在他的领导下赢得了最终的胜利;使得百废待兴的中国在他的领导下开创了新的时代。

其次,毛泽东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书中是这样描写他的:毛泽东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个人习惯和外表落拓不羁,但是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许多日本人都认为他是中国现有的最有才干的战略家,这是令人很感兴趣的事。正是这种才能,才使得毛泽东所带领的共产党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最后,毛泽东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书里是这样描写他的:毛泽东和他的夫人(指贺子珍)住在两间窑洞里,四壁简陋,空无所有,只挂了一些地图毛泽东的伙食也同每一个人一样,但因为是湖南人,他有着南方人爱辣的癖好。他甚至用馒头夹着辣椒吃毛泽东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到深夜两三点钟才休息。他的身体仿佛是铁打的这是因为毛泽东曾在小时候饿着肚皮,徒步到华南山林中作长途跋涉,在严寒的日子去游泳,在雨雪中光着脊梁,花费一个月的时间徒步走遍湖南全省。而这一切,都是为了锻炼他那顽强不屈的品质。也正是有了这种品质,才使得毛泽东跟随红军走到了长征的最后一刻,从而勇敢无畏地走向了胜利。

斯诺写道: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全世界。80年后,正如书中所言,革命事业已经照耀了全中国,而中国也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