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雷雨读后感 > 导航 > 雷雨读后感2300字2024

雷雨读后感

雷雨读后感2300字2024。

一本好书,就像新的世界,让我们沉浸其中,废寝忘食,人在阅读的过程中,知识与能力在同步增长。在阅读作者的作品过程中,书中的描述让人欲罢不能,写一篇读后感,可以更好地从书中领悟出作者想表达的理念。一篇优秀的作品读书笔记是怎么写的呢?也许以下内容“雷雨读后感2300字2024”合你胃口!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读《雷雨》,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书页,在暖huangse的灯光里,泛着微微的光晕,迷蒙了我的眼。本是温柔静好的时光,但那书页间一行行跳入我眼帘的文字,仿佛一只无形而又残酷的大手,将我攫入寒冷黑暗的深潭,让我在早已干涸的墨迹里挣扎、徘徊,走过那因为点点滴滴似鲜血般的那墨迹,为那个时代的伤痛和悲剧感喟不已。

有人说:这是一出时代和命运在扭曲的人xing中塑造的悲剧。不错的,它的每一个文字,似乎都浸润着凄苦辛酸的泪水和无声却强烈的幽怨控诉。巴老在回顾他读《雷雨》时曾说我感动地一口气读完它,而且为它掉了眼泪。不错,我是落了泪,但是流泪以后我却感到一阵舒畅,同时我觉得还有一种渴望,一种力量在我身内产生了。我却没有落泪,只是心中涌出的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五味杂陈。

《雷雨》一共只有四幕,时间也不长,但它却如同一把冰冷的手术刀,无情地剖析了两个可怜的家庭和世事烦扰。前前后后三十年来的纠葛,他们就那样鲜血淋漓地躺在读者面前,让人胆寒、害怕,甚至让人惊慌失措。

周朴园,这个有钱有势的大家庭的主人,他是一个尊崇旧道德的资本家,在当时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里,他显得宅心仁厚,高大正直,有教养,待人谦和有礼。但那只是他美丽虚华的外表罢了,在那如金似缕的外衣之下,是一具丑陋伪善的躯体。他不仅庸俗卑劣,并且妄想用做作的行为来掩饰自己始乱终弃的罪恶。年轻时,他喜欢上了美丽的侍女鲁侍萍,但在年三十之夜,却听任家长将侍萍和年幼的孩子赶走。为了那沾满了铜臭味的二字---利益, 他娶了一位与自己门当户对的受过教育的小姐,而不是那样一个将来会弹棉花、纺织布、洗猪菜、带孩子的农村丫头。再一次与侍萍相遇,没有重逢的喜悦,没有怜爱与呵护,只有怀疑、猜忌、恐惧、忧虑和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与疏离。于他而言,所谓爱情、亲情,不过是生活的调剂,在金钱面前,这些早已一文不值,他要追求的,只是无止境的利益和资本。在罪恶的渲染之中,他必然变得扭曲 ,丑陋,面目全非,事实也如此。

可怜的鲁侍萍,她的一生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正如梁静茹在歌曲问中唱到:只是女人,容易一往情深,总是为情所困,她会越陷越深。三十年前,她将自己全心全意的爱恋,都献给了那个伪善卑劣的人,这场无疾而终的情爱,纠缠不清,一直延续了三十年。三十年后,嫁给了一个平庸的穷人的她,以为可以贫苦却轻松快乐的活着,但最终还是拘泥并葬送在了这场孽缘中,和她的三个孩子一起。我对于鲁侍萍的感情,用鲁迅那八个字来概括在适合不过: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为什么一定要像那浮萍,让自己在命运的河流里浮浮沉沉,随波逐流。偶尔的滩险水急,也只能咬着牙默默承受,从不去抱怨,亦不去争取。若是能为自己据理力争一会,微微一笑,潇洒的转身离开,会不会是另一番结果?

那时光怪陆离的社会黑暗又无情,连空气中也隐隐仿佛有一股情感的迫切之流。周萍和周蘩漪之间那禁忌的情感和特殊的身份令人震撼,周萍之于周蘩漪是救命稻草,是那样一个年轻却又寂寞哀伤的女子在封建大家庭中唯一的情感寄托。周蘩漪之于周萍却不过是宣泄一时的情欲,一种诡秘的报复情感的承载者。周蘩漪是一个受到过教育的旧时代的女xing,在骨子里,她有如火一般的炽热和一颗强悍而又坚强的内心,她敢爱敢恨,并敢于突破世俗的桎梏,一心想要与周萍在一起,最后,她那如牛一般的倔强,让一切都变得不可挽回,慢慢走向毁灭。

周家是一个空气都盈满罪恶与丑陋的地方,在腐朽和罪恶的土壤中是难以长出茁长成长的参天大树的。周萍就只这样一个封建环境的牺牲品。他受过教育,(星辰ww)却缺乏反抗的勇气,他与自己的继母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却又爱上了自己天真单纯,洋溢着活力的美丽侍女四凤。有人说,他没有生的目标,也没有活的希望。一点也不错。

哲人曾说,人们会时常不由自己地,更归回原始的野蛮的路,流着血,不是恨便是爱,不是爱便是恨,一切都走向极端,要如电如雷地轰轰烈烈地烧一场,中间不容易有一条折衷的路。这一持续了三十多年的孽缘,就是在那一个雷雨的夜晚,轰轰烈烈的少了个干净利落。所有按耐不住的愤懑、悲伤、绝望、痛苦,都不可遏制的喷涌而出。结果令人痛心,却又是冥冥中注定的,谁又能说这不是一种无奈的美呢。

爱本是一个让人倍觉微暖的字眼,但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爱、周蘩漪对周萍的爱、周萍对鲁四凤的爱,周冲对鲁四凤的爱这些爱,却让人承受不起。这些爱在那个年代和那样的制度下注定是错误的和没有生命力的。大家都是被爱折磨得无处可逃。打上世俗和金钱利益的爱,尽管轻得像空气,却依旧让人伤得遍体鳞伤。

这是一个罪恶的社会、一个危机四伏的黑暗的社会。这是我们对于那样一个时代最直观的评价,因为它溢满悲伤和痛苦。周萍想要逃离,周冲想要逃离,周蘩漪想要逃离,鲁四凤也想要逃离。但生活并没有给他们熹微如阳光的希望,哪怕只是叶隙间透下的点点星光。渺茫的迷雾挡在前方,他们都不知道该抵达哪里。直到最后,死亡或癫狂竟成了他们唯一的解脱。

恶劣如雷雨般的自然与社会环境或许是残忍的,它无情地撕开持续三十年的恩怨情仇、畸形变态的爱恋、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趋炎附势、崇尚利益的真面目,但还也让我们在电闪雷鸣中看到了突破桎梏与束缚的勇气、坚强容忍、宽容善良。在漆黑的夜里,雷雨为时代留下了一盏灯,让粗俗的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让追梦的人儿勇敢前行。

历史的长河还在奔腾,也不会停止,属于那个时代的堤岸早已坍塌。在世事流年里,我们循着书页中的墨迹,咀嚼那些过往烟云,参透作家滴墨成伤的笔法,慢慢坚强、睿智。一切艰难的都会过去,一切罪恶的都逃不脱惩罚,一切美好的都会穿越时空而传承岁月深处,时光流淌,我们依然执着、坚定。

f132.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雷雨》读后感900字2024


他们和她们,都爱错了人。

周家有个很闷的屋子,那里的窗户很少打开。

秘密,在雷雨之夜爆破。

而我的心,如此平静,就那么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在周公馆,维持着古怪的秩序。从繁漪开始,从周朴园结束,然后又悄然萌动,在雷响后爆破。

那个家,气氛古怪,旧家具,旧相片,死了的太太。周朴园对曾经耿耿于怀,他怀恋,他死守,他一到来,这个家就变得死寂,然而,没有人真正服气,每个人都有还没说完的话。

多么体面的一家,繁漪与周朴园间的问候是如此的礼貌,礼貌而陌生。在周家,窗户必须关着,繁漪必须喝药,周朴园以为,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他念叨着萍儿的生母,总是告诉人家,她是梅家的小姐,他把她的照片裱起来,放着,他说,她死了。

萍儿三十左右了,还没有结婚。他在放逐,靠女人过活。他爱上的第一个人,是他的后母,他的后母,为了爱他,不惜将他戳穿。他爱上的第二人,是他的亲妹妹,他 们私定终生,女孩接受不了事实,在雨夜狂奔,触电而死。而他,最终饮弹身亡。他总是低头,在他父亲面前,他的人xing和他死皱的脸一样扭曲。

萍儿的生母叫侍萍,她不是小姐,她也没有死,只是,又回到了周公馆。

侍萍和繁漪的会面,是如此平静,为着自己的子女,说着。那一刻,她们如此相似,她的不幸来自于同一个地方。

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从回忆开始,从钱结束,侍萍撕碎了那张支票,拒绝着她的命运。

四凤和她哥哥的爱情像馊了的水,流着浓浓的暗臭,他们依附于彼此,却联系着别处。

一间屋子,有太多秘密。(星辰ww)

那个少年,像一阵清风,他对四凤说:我们的真世界不在这儿。

他说:有时候我就忘了现在,忘了家,忘了母亲,忘了你,并且,像是忘了我自己的。像是在一个冬天的早晨,非常明亮的天空,在无边的海上,有一只轻得像海燕 似的帆船。当海上的空气闻得有点腥、有点咸的时候,那白色的帆那张得满满地,像一只鹰的翅膀,斜贴在海面上飞,向着天边飞。那时的天边只淡淡地飘浮着两三 片白云,我们坐在船头,望着前面,前面就是我们的世界。 他们举翅,一起翱翔,在那一瞬而过的真世界。

终究,都只是爱错了人的人。

雷雨读后感1000字2024


在那个动乱忐忑的时代里,似乎女人是爱情和社会中永恒的弱者,也是社会和时代最真实的阐释者。无论是巴金《家》中的瑞钰,还是曹禺《雷雨》中的繁漪。自古以来的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似乎将女人对爱人的天xing抹杀,可是当她们去爱的时候她们的爱又是那么炙热蚀骨。

《雷雨》中繁漪嫁给周朴园,给他生了孩子周冲,富太太的生活却没有带给她精神上的享受,她开始寻找爱情,当她和周萍在一起时,我想她是快乐的。爱一个人,是自私的,是勇敢的,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繁漪沉醉在自己的爱情里,她有了巨大的勇气,她渴望反抗,渴望自由,渴望和爱的人在一起。感xing是女人最大的优势和最大的劣势,当她的爱情将她冲昏头脑时,周萍却渐渐从这种爱情中脱离出来,理xing的去分析自己的生活。不得不说,如果你同时爱上两个人,那么你爱的一定是后来的那个,因为如果你真的很爱第一个人,你是不会看到第二个人的。那你肯定要问了,难道周萍不爱繁漪吗?我想,只能说是喜欢过,一时欢喜而已。他作为一个封建家族的大儿子没有勇气背负着伦理,家族等一系列生活带给他的压力,而逐渐将自己的欢喜抽离出来。

在《雷雨》这部话剧中,每一个女人都是爱情的牺牲品,无论是鲁妈、繁漪还是四凤。她们都追求自己的爱情,在爱中陨灭,归于叹息。在这满目的荒唐中,又不得不让人陷入沉思,为什么?

为什么繁漪对爱执着到近似痴狂?为什么鲁妈和四凤会犯下相同的错误?(星辰ww)是时代的嘲讽,是对思想动荡时代的巨大嘲讽。当繁漪落到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地步时,她终于敢直接反抗周朴园,敢去揭露周萍的欺骗和不负责任的行为,做一次困兽的搏斗。蘩漪极端的xing格形成,很好反映了封建势力的罪恶,揭露了专制统治的封建家庭对人xing的摧残、扭曲。而鲁妈和四凤都在花季沉迷于朦胧的爱情,在看不见未来的情况下也会去迷醉于对爱情的yuwang,她们作为封建社会的底层,是谁给予她们勇气?是整个社会,当自由恋爱的风气开始在社会萌发,它给予了多少少男少女去追求自己爱情的勇气,又有多少人在这种看不见未来的爱情中陨灭归空,新思潮和封建思想的碰撞,给这个时代所带来的巨大震动,让整个社会的思想观念发生的一些巨大变化曹禺也通过鲁妈和四凤很好的展现出来。

它以这三个女人的爱情为线索,在叙述家庭矛盾纠葛、很形象地将旧中国旧家庭的种种黑暗与罪恶展现给观众,在叙怒斥封建家庭腐朽顽固的同时,折射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复杂的阶级矛盾,反映了更为深层的社会和时代问题。

《三体》读后感2300字2024


刘慈欣的《三体》三部曲,既有深度,又有跨度,更有维度。要说看懂了,似乎并不能很深刻地理解到作者最内在的思想,但看过了总会在自己脑子留下一片涟漪,就像投掷了一颗小石头在平静的湖面上,激起些许小水花,泛起的波纹一圈又一圈由急渐缓,却又无穷无尽,意犹未尽,直到时间的尽头。整个书系有许多情节,细细品来有我对人生的思考。

首先我想到浩瀚的星空与渺小的我们。小时候的我们仰望头上星空点点,仅仅只是知道欣赏这不可si议的夜景,惊叹于天上竟然那样多闪闪发光的星星,从未想过星星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三体》告诉我们,这些星星来自地球之外的远方,远到我们无法想象的距离,我们所看到的仅仅是星体在多少光年之前发出的那个亮光。可以说,星光从星体发出以光速到达地球的过程所需的时间远远超过了我们生命的历程。想象一下,这真的是太不可si议,在太阳系,甚至在银河系里,有多少这样的星体,在我们肉眼所见的这个时刻也许就已经消亡在漫无边际的宇宙中。地球相对于浩瀚的宇宙来说,用沧海一粟来形容都不过分,我们也许就轻微得像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地球对于我们而言,就是我们生活的宇宙。我常感叹人类的渺小与无力,特别是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人类dou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每一次的自然灾害,就是地球的自我修复和对人类活动的一种自然反映。我心里一直有个困惑:人类的生产活动,或许就是对地球环境的最大破坏。温室效应、环境污染、物种灭绝等等也以种种现象就在警醒着人类。现在各国dou意识到人类自己种下的恶果,并在逐步治理和改善世界环境。我们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就十分贴切地呼应了地球的心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命运共同体是关于人类社会的一个全新理念,是顺应自然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地球而言,我们是渺小的存在,但渺小不代表毫无作用,无需努力。正是一个个渺小的我们一直在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地球,我们更要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善待他人。只有大家共同努力弘扬真心善意,才能建设美好地球家园,让青山绿水撑起我们的幸福感。就像广告里说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否则,如《三体1》里的叶文洁由于对人性、人类文明彻底失望而按下了信号发射键,希望通过引入更高的文明三体世界来对人类文明进行洗礼,那时我们真的连尘埃都不是了。一个人可以以消灭包括自己和子孙后代的人类文明为最高理想,这是怎样的决绝与绝望。人类文明的发展就是真善美的不断的延续和发展,直到时间尽头。

其次是我对科技进步的思考。人类的进步,离不开科技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让人类有技术和能力走出地球,探索地球以外的未知。对地球以外太空的探索最早的是美国,它的阿波罗计划,就是从1961年到1972年组织实施的一系列载人登月飞行任务,目的是实现载人登月飞行和人对月球的实地考察,为载人行星飞行和探测进行技术准备,它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成就。看完《三体》,我想,若我们的技术发展到可以探测到未知文明的星球时,我们应持怎样的一种态度,是否应该接触交流?历史告诉我们,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是一件非常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件,但这次新大陆的发现带给当地原始居民却是一场灾难,印第安人的命运从此改变。若我们接触或发现了其他的星体文明,从历史给予我们的提示来看,结局不是我们侵占、掠夺他们的资源就是我们的地球被占有,人类文明被消灭。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化的发展的确带给我们很多便利,同时也带给我们许多新的问题,如汽车的普及可以让我们走得更远,生活圈子扩大,但同时出现的交通拥堵、尾气排放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当然,不管怎样说,我还是坚持世界在进步,科技的发展是不可扭转的,发展出现的问题也只能靠发展来解决。

《三体》让我想到了对人性的考验。在《三体2》里有一个情节,章北海为保全自然选择号飞船上的人员,以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艰难抉择,毅然准备按下武器发射按钮时,其他飞船却早已经按下了。在他的最后时刻,他本以为自己在两个多世纪的艰难历程中已经心硬如铁,但没有发现心灵最深处隐藏着的那些东西,在做出最后决断前他曾犹豫过,曾经努力抑制住心灵的颤抖,正是心中这最后的柔软杀了他,也杀了自然选择号上的所有人,在长达一个月的黑暗对峙中,他只比对方慢了几秒钟。在人性与生存考验面前,一部分人死,或者所有人死,或者我们自愿牺牲,可是为什么是我们?在一番心里挣扎与煎熬之后,在对方不知道是魔鬼还是天使时,我们在生存面前,首先就变成了魔鬼。这其中没有谁的对错,大家都是为了生存,留下种子。客观来说,生存优先于人性,但一个失去人性的生命还能称呼为人吗?人性就是章北海心灵最深处隐藏着的东西。

《三体》还让我想到了沧海桑田。在《三体3》里程心和关一帆经历了一段时间真空16天,然而当他们出来以后,外面世界的时间已经过去了1890万年以后。这过去的1890万年,足以诞生一个新的文明,然后再慢慢的抹去它的痕迹。如果真有时间真空,我们有人会愿意在那过日子吗?永远不会老去,没有死亡的威胁,具有永恒的生命。细细想来,我想我最终的选择也和程心关一帆一样,回到时间的轮回中,回到生命的周而复始,花起花落中,即使生命短暂,也是完整的一生。当我们的人生毫无意义的时候,或者说再崇高再有意义也会被无限的时间抹平,时间是最狠的。我想无限的生命,给予我们的并不是无限的快乐,反而是永恒的折磨。人生虽苦短,却有人情冷暖沁心头,悲欢离合伴一生。

《三体》系列,对人类历史、物理学、天文学、社会学、哲学、宗教等方面都有所涉及,从科幻的角度对人性进行了深入探讨,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品味的地方。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部《三体》也有多种解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