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策划方案 > 双柏县平安创建方案 > 导航 > **县春荒期间灾民救助方案

双柏县平安创建方案

**县春荒期间灾民救助方案。

世界会给提前写方案的人让步。有效率地完成一项工作,我们可以预先制定一套方案。制定好方案有利于明确工作目标,让结果更可控。写好一份工作方案需要我们注意哪些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县春荒期间灾民救助方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县春荒期间灾民救助方案
**县春荒期间灾民救助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民政部内部明电(民电[2004]第31号)文件精神,切实安排好今年春荒期间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我县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出发,深刻认识“群众利益无小事”,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理念,加强领导,进一步加大政府救灾资金投入,层层落实救灾工作责任制。县民政部门积极组织人力深入到受灾地区掌握真实情况,认真扎实地开展调查研究,现将我县春荒期间灾民救助方案制订如下:一、我县春荒期间的灾民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受灾原因
我县地处粤东山区,气候特殊,农田地薄土瘦,易涝易旱,山地较多,农业发展不快,经济基础比较弱,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全县农村共138749户,664153人,去年粮食种植面积544061亩,总产量207852吨,其中水稻种植342925亩,亩产394.6公斤,总产35340吨;甘薯种植163737亩,亩产379.3公斤,总产62111吨;杂粮种植34289亩,亩产288公斤,总产9861吨,小麦种植3110亩,亩产74公斤,总产540吨,根据春节前和近期我们对上砂、良田、大溪、东园等乡镇的调查和其它乡镇汇报情况分析,全县夏收前缺粮户36370户,172755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23,其中双缺户11457户,45827人,占缺粮人口的30,至夏收前缺粮687.4吨,按每公斤2.8元计缺粮总金额192万元。
在2003年,我县先后遭受低温冷冻和台风袭击,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了较大影响,灾民和困难群众生活影响尤为明显。因此,春荒救助的对象增多,加大了春荒救助工作的难度。一是去年13号台风对我县农作物造成严重损失,全县直接经济损失达1128万元;二是在今年春节后粮食价格提高了66,副食品价格提高了10—30,对困难群众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三是去年底至今年初我县又遭受了低温冷冻天气较为严重,五经富、良田、上砂、南山等乡镇出现霜冻、冰冻。越冬农作物冻死、冻伤。造成了群众的农作物减产、减收。
二、春荒期间救助的主要措施
(一)积极组织受灾地区的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县民政部门要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配合镇村干部,引导有劳动能力的救助对象,因地制宜,发挥其长,努力开展生产自救,加强春种管理,多种早熟作物、瓜菜等。发展养殖家庭副业,组织一部分劳力输出等。从中缓解粮食不足扩大经济来源,增强度荒能力。
(二)积极开展互助互济活动。积极发动社会热心人士奉献爱心,捐款捐物,投入解决春荒灾民和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三)及时足额将省、市下拨的春荒救济资金落实到位。按照春荒救济原则,灾民领取救助款物要分段到位,县民政局在省、市的救济资金到位后,要及时足额地将省、市下拨的春荒救济资金落实到受灾群众手中,此项资金必须一次性全额下拨,不得截留。
(四)在春荒期间,县政府视受灾情况,由财政落实救济资金,切实保障春荒期间灾民和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五)县民政部门要积极稳妥地落实好救助方案。加强救灾款物发放的监督检查工作,坚持专款专用,不得挪作它用,杜绝贪污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县民政局
二OO*年三月三十一日
**县春荒期间灾民救助方案

F132.coM小编推荐

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主要自然灾害

**县地处****北部,**南缘,南部为**区,北部为**。由于处半干旱区,降雨量少,且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加之地面植被差,因而自然灾害频繁,主要有干旱、洪涝、风雹、山体滑坡、霜冻及农作物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尤其干旱、洪涝、霜冻灾害严重,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二)、编制目的

制定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是为了提高我县自然灾害救助水平,促进救灾工作规范化,提升救灾工作应急反应能力,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和人员伤亡,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三)编制依据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救灾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工作体制。坚持“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的工作方针,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抗灾救灾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发[1997]2号)及**省和**市有关文件精神和工作部署,编制本预案。

(四)适用范围

鉴于县政府有关部门已分别制定了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城区防洪抢险预案、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预案等,并根据我县现行救灾工作职责分工,本预案不分灾种,着重突出灾害救助。

(五)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

安全;

2、政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

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3、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公益性社会

团体的作用。

县政府统一领导全县救灾工作,全县救灾工作实行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自然灾害发生后,政府主要领导必须亲自抓救灾,分管领导具体抓,民政部门负责承担自然灾害救助,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积极协助抓好救灾工作。同时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抗灾救灾。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的救灾工作:调查、核实灾情,动员和组织灾区群众开展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维护灾区稳定,恢复灾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组织力量抢救伤病员,安抚遇难者家属和处理善后事宜;救济灾民和安置无家可归者,确保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卫生水喝,有临时住所,防止发生严重疫病流行。

依据自然灾害等级划分,局部性一般自然灾害,以乡镇人民政府为主积极组织救助,县政府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措施重点帮助支援。对突发性危害严重的重、特大自然灾害,由县政府统一组织指挥,各乡镇人民政府及村民委员会分级负责组织救灾;必要时请求上级帮助支援。

救灾救助要在兼顾全面的基础上,重点抓好灾区群众转移安置和灾民住房恢复重建及生活安排,加快灾情报送速度,突出救灾款物和救灾保障措施的落实。

二、启动条件

我县行政区域内,自然灾害分别按以下条件启动本预案:

(一)、旱灾:干旱持续30天以上,总降水量小于20毫米,农作物绝收面积占播种面积5%以上,因灾造成1万以上人口,1万头(只)以上牲畜饮水困难,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

(二)、洪涝灾:日降雨量60毫米以上,或发生10—20年一遇洪水,农作物绝收面积占播种面积5%以上,死亡5人以上,倒塌房屋500间以上,水务、电力、交通运输、通讯等基础设施损毁较重,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

(三)、风雹灾:一次死亡5人以上,倒塌房屋300间以上,农作物绝对面积占播种面积的5%以上,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

(四)、地质灾害:一处地质灾害死亡10人以上,或重要基础设施受到极大破坏,倒塌或已形成严重危房300间以上,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造成严重社会影响者。

事故灾难、公共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其他突发性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视情况启动本预案。

三、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任务

救灾应急工作在县政府统一领导和指挥下进行并实行分级管理和分工负责。

(一)县政府成立救灾应急指挥部,由县委、政府领导并抽调相关单位负责人组成,统一领导全县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指挥部内设办公室,办公室内设联络组、信息组和具体工作组。为全县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综合协调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向各工作组传达指挥部工作指令并监督实施;收集各工作组工作进展情况,负责灾情和救灾工作信息发布;及时收集,评估灾情;协调有关部门的工作。

1、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人员设置:

指挥长:县政府主管救灾工作的副县长

副指挥长: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民政局局长

成员:发改局、民政局、财政局、卫生局、水务局、公安局、交通运输局、住建局、教育局、农业局、国土资源局、电信局、气象局、药监局、文广局、粮食局、扶贫办、电力局、武装部、交警大队、武警中队、消防中队

2、救助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人员设置:

主任: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兼)

副主任:县委办公室、民政局各一人

成员:成员单位各指派一人

3、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发改局:安排重大救灾基建项目,协调有关方面落实项目管理建设资金。

民政局:组织查灾、核灾、报告灾情,申请、管理、分配救灾款物并监督使用,妥善安置灾民,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组织指导救灾捐赠,接收和安排救灾捐赠款物。

财政局:负责安排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预算,并对救灾款的使用进行监督检查。

水务局:负责提供汛、旱情信息,指导组织防洪工程抢险工作及水利水土保持设施的损毁修复,组织和指导抗旱工作。

卫生局:负责调度卫生技术力量,指导做好医疗救护和抢救伤病员工作;对重大疫情实施紧急处理,监测水源,保证灾民饮用水安全,预防控制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公安局:负责维护灾区社会治安。

交通运输局:负责优先运送抢险、救灾、防疫等人员、物资和设备,及时组织因灾损毁公路的修复工作,保障交通运输畅通。负责指导救助打捞工作。

住建局:负责指导灾后城镇、乡村恢复重建的规划编制、选址和勘察设计工作,组织建筑施工、竣工验收和监督管理工作。

教育局:负责指导灾后学校教育、教学以及灾后校舍恢复重建的组织工作。

农业局:负责农业灾害的核查、汇总和指导灾后农业生产自救工作。

国土资源局:负责指导地质灾害监测、评价和预报,组织协调重大地质灾害的应急调查。做好灾后恢复重建的供地工作。

电信局:负责组织协调电信运营企业恢复因灾损坏的通信设施,保障救灾通信畅通。

气象局:负责监测天气形势,及时提供天气预报和雨情。

药监局:负责对向灾区调拨、捐赠药品、医疗器械的检验工作。

文广局:负责救灾法规、政策的宣传,及时准确报道灾情和抢险救灾工作。

粮食局:负责救灾粮的调拨和供应的组织协调工作。

扶贫办:负责指导贫困地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电力局:负责组织抢修因灾损毁各类电力设施,保障救灾指挥的用电和灾区的电力供应。

人武部:负责组织民兵和预备役部队参加抢险救灾工作,协调驻靖部队的抢险救灾工作。

武警中队:负责组织抢险救灾工作。

交警大队:负责维护灾区交通秩序,严格交通管理,实施交通管制,强化交通调度,保障紧急通行。

消防中队:负责在灾区和安置点配备消防器材,加强消防灭火工作。

各乡镇、村委成立相应的救灾应急机构,承担相应的职责。

四、应急准备

1、食物及饮水储备。

粮食储运由粮食局负责。

在特别紧急的情况下,方便食品如面包、方便面、罐头、火腿肠、纯净水等,应首先在当地或就近的乡镇(场)采购,要达到卫生、安全的要求。在不能满足的情况下,由民政部门在主城区组织货源,以最快的速度调运灾区。

发生重、特大旱灾后,人畜饮水困难主要依靠当地或就近组织水源解决,卫生防疫部门负责灾区饮水消毒工作,必要时,由县政府或乡镇政府组织社会力量送水。

2、衣被储备。灾民住房倒塌或严重损毁后长期在外居住,必须解决灾民冬季防寒问题。如时间不是特别紧急,可通过组织社会捐赠来解决。如情况十分紧急,由县民政局按每人一套棉衣,一双棉鞋,两人一床棉被组织调运。

3、灾民住房。当灾情或险情出现后,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将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通过动员、组织群众自己投亲靠友,政府组织调动机关、企事业单位用房或其他闲置房屋,搭建临时住房或紧急调运救灾帐篷,临时安置等方式解决。一旦灾区急需,可先及时调运上级民政部门库存帐篷,再完善相关手续。

4、防疫治病。原则上由当地乡镇卫生院负责。一旦灾区急需支援,由县救灾应急指挥部从各医疗卫生机构抽调卫生专业人员迅速赶赴灾区,抢救伤员,帮助指导灾区开展救灾防疫治病。县卫生局负责组织灾区药品、药械并紧急调运到灾区。

5、救灾经费。按照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款分级负担的管理体制,县财政救灾款专户余额应长期保持在60万元以上,一旦出现灾情,财政部门要及时筹集、调度救灾资金,会同民政部门以最快的速度及时下拨,确保5日内将救灾应急资金落实到灾民手中,10日内以文件形式向上级民政部门报告救灾应急资金的使用情况。

各乡镇安排救灾款物要统筹考虑,突出重点,首先确保紧急转移安置灾民的需要,其次重点安排口粮救济和倒房恢复、重建。县财政局要在预算中安排必要的救灾装备、科研及业务经费。

6、通讯保障。为保证救灾通讯畅通,各相关部门要严格值班制度,保证单位电话二十四小时有人接,县政府办公室,县民政局等有关部门的救灾工作人员的手机要全天开通。救灾期间的通讯费用原则上由所在单位实报实销。

五、预警预报与信息管理

1、灾害预警预报

(1)县气象局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水务局的汛情预警信息,国土资源局的地质灾害预警信息,林业局的森林火灾信息,农业局的生物灾害预警信息数据,应及时向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办公室通报。

(2)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办公室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结合预警地区的自然条件、人口和社会经济背景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即使对可能受到自然灾害威胁的地区和人口数量做出灾情预警,向市上有关部门通报。

(3)根据灾情预警,自然灾害可能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量人员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县有关部门应做好应急准备或采取紧急措施。

2、灾害信息共享

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办公室及时汇总各类灾害预

警预报信息,向成员单位有关地区通报信息。

3、灾情信息管理

(1)灾情信息报告内容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灾害造成的损失(包括人员受灾情况、人员伤亡数量、农作物受灾情况、房屋倒塌、损坏情况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等),已采取的救灾措施和灾区和需求。

(2)灾情信息报告时间。灾情初报:县民政局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的自然灾害,凡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应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灾情,及时向市民政局报告初步情况,最迟不得晚于灾害发生后2小时。对造成死亡(含失踪)10人以上或其他严重损失的重大灾害,应同时上报省民政厅和国家民政部。灾情续报:在重大灾害灾情稳定之前,县民政局须执行24小时零报告制度,每天9时之前将截止到前一天24小时的灾情向市民政局上报。特大灾情根据需要随时报告。灾情核报:县民政局在灾情稳定后,应在2个工作日内核定灾情,向市民政局报告。

(3)灾情核定。县民政局协调农业、水务、国土资源、气象、统计等部门进行综合分析、会商,核定灾情。县民政局在灾情核定后建立因灾死亡人口台账、倒塌房屋台账和需政府救济人口花名册,为恢复重建和开展生活救助提供可靠依据。

4、灾情信息发布

灾情信息发布坚持实事求是、及时准确的原则。信息发

布的内容包括:受灾的基本情况、抗灾救灾工作动态及成效、下一步工作安排、需要说明的问题等。信息发布包括组织电视台报道、接受记者采访或政府网站和县民政局网站报道等形式。必要时由县新闻办公室组织协调。

六、应急响应

(一)应急反应及机构:

突发性重、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县委、政府领导要高度重视,或紧急派出工作组组织指导救灾工作或亲自深入灾区视察灾情和指挥救灾工作。必要时县级各大班子实行划片负责,并抽调机关干部深入灾区指挥群众开展自救,帮助恢复生产。

县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及其办公室全权指挥和协调全县救灾救助工作。指挥部下设各工作小组,按各自职责分工负责救灾工作。

(二)灾情的收集与报告:

灾害发生后,县民政局等有关部门必须及时利用现代通讯工具迅速搜集、了解灾情,必要时要尽快派人到灾区一线现场调查、核实灾情、准确评估灾情,突发性特大自然灾害应在30分钟之内向县政府报告受灾信息。政府办公室或有关部门在得知发生特大自然灾害后,及时向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报告,1小时内向市政府报告受灾信息,2小时内向市政府上报灾情及工作情况,同时抄报市民政局等有关部门。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在1小时内向县政府报告灾情,同时抄送县民政局等有关部门,县政府在2小时内报告市政府同时抄送市民政局。灾情应在2小时内向县民政局等有关部门初报,县民政局等有关部门在4小时内上报市民政局等有关部门。发生因灾死亡10人以上的重大灾情,县级民政部门要在灾害发生2小时内将灾情直接报告民政部,同时报告党委、政府和省市民政部门。此后,灾区如有新情况,要及时续报。灾情稳定前,严格执行24小时零报告制度,按有关规定每日上报救灾工作信息。灾情稳定后,要立即组织力量逐村逐户核实灾情,分类排队,登记造册,做到底数清楚,心中有数。保证重大自然灾害报告渠道的畅通,坚持24小时值班制。严格贯彻灾情统计制度,确保信息准确及时。

(三)紧急处置:

1、紧急搜救工作。根据部门职能分工,主要依靠解放军、武警和卫生人员来完成。条件成熟时,可建立一支志愿者队伍,配置一些常用设备,平时加强有关专业常识培训,一旦救灾需要,可快速投入灾区,配合军警和卫生人员开展搜索抢救。

2、紧急支援。(1)迅速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尽快摸清灾区需求;(2)民政部门根据灾区需求,及时采购救灾物资;(3)交警部门紧急调用车辆,帮助运送救灾物资;(4)有关部门紧急排险,恢复交通、电力、通讯;(5)接收、发放救灾物资,并做到手续完备,规范有序。

(四)转移安置:

发生重、特大灾情或险情,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已受到严重威胁,必须将受灾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根据受灾范围和涉及的人口,由县政府行政首长通过电话、广播电视等方式或现场下达转移命令,受灾乡镇人民政府具体组织实施,民政局等有关部门配合。乡镇在接到命令后,要立即通过上门动员、发放警报或广播电视向灾民发出转移指令。同时迅速确定安全的转移线路,组织调用运输车辆,并按照优先照顾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原则将灾民运送到安置地点,12小时内将脱险群众基本安置就绪。做好食物、衣被、药品等灾民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确保24小时内各项救灾措施落实到位。

临时安置主要采取分散安置(投亲靠友或群众互助)和集中安置(调剂公房、搭建临时住房或帐篷)两种方式。集中安置灾民,必须选择在地势开阔平坦,供水、供电有保障,灾民有安全感的地方安置。并及时做好灾民情况的登记,了解灾民生活面临的主要困难,以方便食品发放,为上级确定支援重点提供依据。

倒房恢复、重建坚持连片建房和分散恢复相结合。为保证灾民在严冬到来前搬进新居,要采取以自筹为主,通过自行借贷、亲友帮助、社会互助并辅以政府救助等方式筹集建房资金,并实行“税费全免、手续从简从快”等优惠政策。对相对集中成片兴建灾民新村,受灾乡镇人民政府应科学选址,统一规划,尽快组织灾民建房。

灾情发生后,要通过生产自救、互助互济、社会募捐、等方式解决灾民生活。对确需政府救助的灾民,由民政部门安排救灾粮款予以救济,以保证灾民生活不出问题。

(五)、组织救灾捐赠:

县民政局主管全县救灾捐赠工作,县人民政府救灾捐赠接收办公室设在县民政局,负责救灾捐赠的具体工作。发生重、特大自然灾害后,县政府责成县民政局根据需要适时组织开展救灾捐赠。民政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救灾捐赠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办明电[1998]14号)和民政部《救灾捐赠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切实加强管理。及时引导捐赠物资品种和流向。对接收捐赠现金或物资出具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专用收据。对境外捐赠实行严格的项目管理和财务管理,及时按要求向上级和捐赠方报告使用情况;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搞好宣传动员和组织发动,及时报道捐赠工作及捐赠款物使用、分配情况,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七、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

当灾情趋于稳定,紧急救援工作基本结束时,全县救灾工作即应转入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阶段。

(一)县民政局及相关乡镇要认真组织查灾核灾,重点核实农田损失、财产损失、倒房及危房以及基础设施方面的损失情况,群众缺粮情况和自救能力等。

(二)县民政局制定灾民生活救助方案,对恢复重建和生产自救作出具体安排,报县委、政府审定后,分步实施。

(三)县政府召开生产救灾工作会议,组织灾民开展多种形式的生产自救活动,组织群众有计划地开展劳务输出、互助互济等活动,恢复生产。

(四)县民政局形成详尽灾害调查报告,逐级上报,请求支援,并认真总结应急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建议,以专题报告形式汇报上级业务部门和县政府,以便于指导今后的救灾应急工作。

八、新闻报道

未经国家民政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境外发布灾情或呼吁援助。公开报道灾情要慎重,报道内容应实事求是,有利于社会安定和救灾工作,防止产生消极影响。灾情数据未经县民政局审查核实,县新闻媒体不得公开报道。重、特大自然灾害的灾情对外发布和新闻报道,需经县民政局等有关部门核实,县政府批准。必要时,由县政府应急指挥部主持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有关部门负责人到会通报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以树立人民政府为人民的形象,稳定灾民情绪,避免错误报道。

九、附则

(一)本预案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二)本预案要在适当时间选择合适地点进行一到两次实施训练演习。要在实战演习中积累经验,逐步修订、完善。

(三)此预案由**县民政局负责解释。

县农村医疗救助实施办法


县农村医疗救助实施办法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xx]13号)、《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民发[20xx]158号)、《河南省民政厅卫生厅财政厅全面建设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通知》(豫民[20xx]3号)、和《周口市农村医疗救助实施方案(暂行)》(豫民文[20xx]65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www,,找范文请到网]
一、目标和原则
农村医疗救助是由政府拨款和社会各界自愿捐助等多渠道筹资,对患大病的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农民家庭实行医疗救助的制度。
全县农村医疗救助工作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逐步调整、保障适度的原则,确保这项工作平稳运行。
二、救助对象
(一)持有《河南省农村五保供养证》的人员。

(二)持有《河南省农村特困户救助证》的家庭成员。

三、救助办法

我县的医疗救助起付线为500元,救助对象全年个人累计享受医疗救助金额原则上不超过5000元,对于个别特殊困难人员,可适当提高医疗救助水平。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后,资助医疗救助对象缴纳新型合作医疗个人应负担的全部或部分资金,参加当地合作医疗,享受合作医疗待遇。

救助对象患大病经合作医疗补助后仍负担医疗费用过高,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再给予以适当的医疗救助。

四、申请、审批程序

(一)医疗救助实行属地化管理原则,申请人(户主)向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填写申请表,如实提供医疗诊断书、医疗费用收据、必要的病史材料、按规定领取的合作医疗补助凭证,经村民代表会议评议同意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

(二)乡(镇)人民政府应在20日内对上报的申请表和有关材料进行逐项审核,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上报县民政局审批。乡(镇)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可以采取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以及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医疗支出和家庭经济状况等有关材料进行调查核实。

(三)县民政局对乡(镇)上报的有关材料应在15日内进行复审核实,并及时签署审批意见。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家庭核准其享受医疗救助金额,对不符合享受医疗救助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三)医疗卫生救助金由乡镇民政所发放,也可以采取社会化发放或其它发放办法,全县采取统一的发放办法。

五、医疗救助服务

(一)农村医疗救助原则上由救助对象户口所在地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院等提供医疗救助服务。实行新型合作医疗后由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医疗救助服务。

(二)提供医疗救助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在规定范围内,按照我县合作医疗保险用药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及医疗服务设施目录,为医疗救助对象提供医疗服务。

(三)医疗救助对象如确需转院治疗,由乡(镇)卫生院或县级医院提出建议,经县级卫生、民政部门批准后,方可转院,实行新型合作医疗后,原则上按合作医疗规定的转诊手续办理,遇到疑难重症需转到非指定医疗卫生机构就诊时,要按县医疗救助的有关规定办理转院手续。

(四)承担医疗救助的医疗卫生机构要完善并落实各种诊疗规范和管理制度,保证服务质量,控制医疗费用。

六、基金的筹集和管理

县本级要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基金,基金主要通过各级财政拨款,彩票公益金、社会各界捐款、农村医疗救助基金形成的利息收入等多渠道筹集。

(一)县人民政府应当安排医疗救助资金并列入当年财政预算。

(二)上级补助金额,专项用于对农村医疗救助的支持。

(三)各级彩票发行机构筹集的彩票公益金予以资助。

(四)社会捐赠及其他资金。

医疗救助资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县财政,民政部门对医疗救助资金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

七、组织与实施

全县农村医疗救助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并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在政府领导下由民政部门管理,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积极配合,共同抓好落实,县人民政府民政、卫生、财政部门要加强指导、督促和检查。

(一)民政部门要认真调查研究,掌握情况,建章立制,完善程序,并做好综合协调工作。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医疗救助公示制度,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二)财政部门应会同民政部门,制定医疗救助基金管理办法。县财政部门根据审核确定用款计划及时将医疗救助资金拨付到位。

(三)卫生部门应加强对提供医疗救助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四)财政、审计部门应对医疗救助资金实施财务监管和审计,确保医疗救助资金按时拨付和合理使用,杜绝挤占、挪用等现象的发生。

(五)有关单位、组织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所需情况,配合有关医疗救助工作的调查。

乡镇医疗救助实施方案


乡镇医疗救助实施方案

小编寄语:医疗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针对那些因为贫困而没有经济能力进行治病的公民实施专门的帮助和支持。下面是我们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镇医疗救助实施方案,请大家参阅!

为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筑牢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保障安全网,不断提高医疗救助管理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减轻困难群众医疗支出负担。遏制和减少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依据国家、省、市、县医疗救助政策和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救助的基本原则

本实施方案适用于具有本县常住户籍或具有居住证且在当地连续居住1年以上符合医疗救助的困难群众。

(一) 坚持属地管理、规范操作原则;

(二) 坚持重点突出、分类施救原则;

(三) 坚持制度衔接、资源统筹原则;

(四) 坚持公正公开、便民利民原则;

(五)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

二、救助实行各级负责制

县级以上民政部门负责统筹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医疗救助工作,财政部门负责筹集落实医疗救助所需资金,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审计、监察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经办基本医疗保险的商业保险机构要及时兑现保险补偿,搞好与医疗救助制度的衔接。

(一)镇人民政府负责医疗救助申请受理、对象认定、调查审核、公开公示等工作,并报县民局审核。

(二)村(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医疗救助工作。

(三)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医疗救助。

三、救助范围和对象

1、医疗救助实行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救助的对象为具有当地常住户籍或具有居住证且在当地连续居住1年以上的以下十类人员:

(一)特困供养人员;

(二)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精减退职老职工;

(三)家庭经济困难的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的精神障碍患者;

(四)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

(五)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大病患者;

(六)艾滋病人和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者;

(七)享受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不含一至六级残疾军人)。一至六级残疾军人参照相关规定执行;

(八)低收入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低收入家庭的人均收入应高于当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但不得高出2倍);

(九)因医疗自付费用过高导致家庭无力承担的患者(因患病造成家庭基本生活困难且个人自付合规医疗费超过家庭前12个月总收入50%以上的);

(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

2、城乡医疗救助用药范围、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规定严格参照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的相关规定执行。

3、医疗救助范围内的对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原则上不予以救助:

(一)未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

(二)因交通事故、工伤、打架斗殴、酗酒、吸毒、自残、自杀等原因住院治疗,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不予补偿或报销项目;

(三)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和医疗服务设施目录以外的费用;

(四)提供虚假证件、证明材料的。

4、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障、大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保障不符合政策范围内的项目不予报销,不予报销项目按卫计部门有关文件执行。

四、救助方式和标准

1、 资助参保参合。资助困难群众参保参合是指由医疗救助基金按救助对象类别为救助对象缴纳全部或部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参保参合)年度费用。其具体分类标准为:

(一)城乡医疗救助对象中特困供养人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精减退职老职工和家庭经济困难的肇事肇祸的精神障碍患者每年参保参合的个人缴费部分由医疗救助基金全额资助;

(二)城乡医疗救助对象中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每年参保参合的个人缴费部分由医疗救助基金按每人每年不低于30元标准予以资助;

(三)计生“两户”家庭成员(独生子女户、二女绝育户夫妇及其未满18周岁的子女)参合(保),个人应缴费用由卫生计生部门给予全额资助。

2、门诊救助。门诊救助的重点是因患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或患重特大疾病需要长期门诊治疗,导致自负费用较高的城乡医疗救助对象。

城乡医疗救助对象中的特困供养人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精减退职老职工、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中属于长期保障户及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80岁以上老年人和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大病患者,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产生的合规门诊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各类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补偿后的个人自付部分,年度累计由医疗救助基金在年度门诊最高救助限额每人每年不低于100元,不高于2000元内给予全额救助。个人自付合规门诊费超过年度门诊最高救助限额的,可给予临时救助。

医疗救助对象中患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部门确定的慢性病门诊特殊病种的,就医产生的合规门诊费参照住院救助标准给予救助。

3、基本住院救助。基本住院救助是指医疗救助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产生的合规住院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各类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报销,经计生医疗扶助、优抚医疗补助后的个人自付合规住院费,由医疗救助基金在年度基本住院最高救助限额内分类按比例给予救助。全年基本住院最高救助限额按每人每年3万元的标准执行,其具体分类标准为:

(一)特困供养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中的长期保障户及最低生活保障的80岁以上老年人和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重大疾病患者三类对象合规住院费个人自付部分,由医疗救助基金在年度基本住院最高救助限额内给予全额救助,经医疗救助后仍有个人自付合规住院费的,通过实施医疗扶贫、临时救助以及组织慈善援助帮助解决困难。

(二)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精减退职老职工、家庭经济困难的精神障碍患者及肇事肇祸的精神障碍患者、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 (除长期保障户、80岁以上老年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大病患者 (除重大疾病患者)、艾滋病人和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者、享受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不含一至六级残疾军人) 中的疾病患者合规住院费个人自付部分,由医疗救助基金在年度基本住院最高救助限额内按70%的比例给予救助。

(三)低收入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因医疗自付费用过高导致家庭无力承担的患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中的疾病患者合规住院费个人自付部分,由医疗救助基金在年度基本住院最高救助限额内按50%的比例给予救助。

(四)因患病造成家庭基本生活困难且个人自付合规医疗费超过家庭前12个月总收入50%以上的支出型贫困家庭大病患者实行起付线救助制度,一次性住院,经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大病保险及其他保险支付后个人自付费用在2万元以上,起付线8000元以上部分按50%给予救助。

(五)根据《县人民政府关于精神病患者医疗救助专题会议纪要》(**府专议〔2018〕62号)精神,精神病患者在**县精神病康复中心治疗,按每住院一个月给予救助500元(如有调整按调整后的文件执行);在其他精神病院住院治疗的根据对象身份按相应比例救助。

4、 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

(一)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对象为医疗救助范围内患重大疾病的对象,病种按当年卫生计生部门相关规定认定。

(二)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标准:医疗救助对象患重特大疾病就医产生的个人自付合规住院费用,先按基本住院救助比例予以救助,对超过年度基本住院最高救助限额且尚未实施救助的部分,救助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但最高救助比例不超过100%。重特大疾病住院救助金额原则上不超过基本住院最高救助限额的50%。

特困供养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的长期保障户及80岁以上老年人和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大病患者中的重大疾病患者,经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后仍有个人自付合规住院费的,通过实施医疗扶贫、临时救助以及组织慈善援助帮助解决困难。

5、同一救助对象同时符合多种类别条件的,按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只享受一个类别的医疗救助。

五、申请审批程序

1、审核审批程序: 医疗救助对象范围内身份尚未明确、需入户核实的医疗救助申请对象,按个人申请、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的程序进行对象认定。

(一)申请。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个人应在医疗费用结算后的6个月内向户籍(居住证)所在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救助申请。并提供以下材料:

(1)本人申请(本人因疾病等原因无法申请的,可由家属代为申请)

(2)身份证、户口册(含家庭成员)复印件等户籍证明材料;

(3)定点医疗机构或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疾病证明书诊断证明、住院发票、基本医疗保险及大病保险报销凭证,其他部门给予医疗补助的证明材料。资料是复印件的需原件所在部门证明与原件相符并加盖公章。

(4)身份已明确民政救助(补助)因各种原因未享受到“一站式”即时结算的对象,需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社会事务办公室出具正在享受民政救助(补助)的证明;医疗救助对象范围内身份尚未明确,需提供家庭共同生活的所有成员收入证明及家庭经济状况相关证明,经乡镇社会事务办调查核实后的出具的低收入证明等资料。

(5)列入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范围的患者,需提供重特大疾病相关证明材料。

(二)审核。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村(居)民委员会协助下,组织人员采取入户调查、走访等方式,对医疗救助申请对象类别、经济状况、困难情形等进行调查核实,并提出初审意见,并在乡镇(街道)及申请人所居住村(居)张榜公示7日,无异议后报县级民政部门审批。不符合救助条件的,应在7日内书面下达不符合救助的理由。

(三)审批。县民政部门根据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供的救助对象的就医资料、基本医疗保障、大病保险报销的相关材料,明确救助对象的救助类别和医疗救助计算基数,按认定的救助对象类别,明确的救助比例,根据救助病种计算得出最终救助金额。医疗救助的审批结果应当张榜公示,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县级民政部门要定期对乡镇审核情况进行抽查,抽查面不少于5%医疗救助申请对象。

医疗救助审核审批工作应在受理救助申请后2个月内办结。

2、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申请审批程序,根据相关文件执行。

(一)“一站式”即时结算对象。对已明确身份的特困供养人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精减退职老职工、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大病患者、享受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实行住院费用“一站式”即时结报。

对特困供养人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精减退职老职工、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大病患者、享受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因治疗需要并办理相关转诊手续,转诊至非定点医疗机构治疗发生的合规住院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各类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等补偿以及计生医疗扶助、优抚医疗补助后,持相关票据及证明材料到乡镇(街道办事处)申请救助。

(二)“一站式”即时结算要求。县民政部门应将特困供养人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精减退职老职工、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大病患者、享受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明细名单报同级基本医疗保险经办部门或定点医疗机构,并定期进行数据更新,确保“一站式”即时结报工作顺利开展。

由县新农合办代审代付特困供养人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精减退职老职工、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大病患者、享受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医疗救助资金,县民政局按季度预拨;县级新农合办每季度初将上一季度医疗救助保障对象审批资料、费用结算手续等提交民政局确认,并完成资金结算报账。

3、特殊对象 “绿色通道”。艾滋病人和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者救助对象可持当地卫生计生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材料及票据,到县民政部门直接申请救助。对家庭经济困难的肇事肇祸的精神障碍患者,乡镇(街道办事处)及县级民政部门可先行实施临时急难救助,待紧急情况解除后按规定补齐审批手续。

六、监督管理

1、医疗救助资金坚持专款专用原则,严禁挤占和挪用,使用情况接受财政、审计、监察部门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基金安全运行。县级财政、民政、卫计、基本医保管理部门应按规定认真做好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的清理和对账工作,每年不少于两次。

2、 申请对象故意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以及采取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申请医疗救助的,不得实施救助,已获取救助的由县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依法追回已救助资金。

3、村(居)民委员会、医疗机构及相关部门不经调查核实,为申请对象出具虚假证明材料的,由有关部门对单位及负责人予以严格处理。

4、在执行本办法各项规定时,工作人员有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收受贿赂以及挤占挪用、贪污浪费医疗救助资金等违法违纪行为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实施方案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实施方案

小编寄语:下面是我们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实施方案,请大家参阅!

为认真落实县政府2017年民生工程责任目标,根据县民生工程领导小组要求,现就我局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高度关注民生,保障困难群众基本医疗权益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和政策措施,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着力提高困难群众生活水平,使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构建和谐平安**做出新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注重实效、惠及百姓,明确责任、层层落实;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三、目标任务

1、完善救助制度,提高救助水平;执行新的《**县城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民[2017]10号文件,在继续实施医前,医中救助的同时,新增了救助对象和提高了救助标准。新增救助对象。将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对象纳入救助范围,资助参加合作医疗或医疗保险,代其缴纳个人应负担的全部参合参保资金。提高救助标准。对城乡低保对象,代其缴纳个人应负担的参合参保资金的10%提高到代其缴纳个人应负担的全部参合参保资金;个人自付的合规费用由原来的60%的救助比例提高到70%。

2、做好医前、医中的救助工作:及时地做好困难群众的医前、医中救助工作,并不断完善大病救助的程序和手续,做到“年终再予以核销,多退少补”。

3、加大规范管理的力度。完善医疗救助的申请、审查、审核、审批等程序,简化审批的手续,提高医疗救助的时效性,方便性。医疗救助资金按季通过涉农资金“一卡通”发放。加强医疗救助档案的规范管理,要在电子档案基础上,建立完善纸质档案,确保个人救助档案中定点医疗机构提供的费用结算清单、医疗费用凭证、出院小结等相关凭证齐全,做到一户一档。

四、工作要求

在实施工作中,精心安排,严密组织,着力抓好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严格做到审核、审批两榜公布,做到救助对象、救助程序、救助政策、救助金额四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的监督。坚持集体评议评审制度,严禁暗箱操作或一言堂,坚决杜绝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的行为,确保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社会救助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社会救助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根据区政府《关于印发﹤**市**区社会救助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名府办函〔**〕108号)精神,今年对社会救助进行专项清理整治,重点是城乡低保,同时依据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管理要求,每年对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和人员进行不少于一次的全面清理复核,实施动态管理。近年来随着城乡低保标准的逐步提高和相应配套优惠政策的增加,最低生活保障逐渐成为影响干群关系、牵制各项工作推动,影响各级干部精力较大,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各级都感到压力很多,操作很难。为确保城乡低保政策的落实,公开、公正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的目标,推动最低生活保障政策规范化实施,切实解决群众关切和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今年社会救助专项整治工作安排如下:

一、工作目标

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以回应群众关切、维护群众利益、改进工作作风、维护社会稳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开展社会救助专项整治工作,推动全乡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政策规范化实施,提升服务能力、水平和质量。

二、工作原则

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真正实现动态管理;积极稳妥,点面结合,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打破社会救助(城乡低保)终身制和只进不退的怪象。

三、复核清理重点

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人情保”、“错保”问题和推行“阳光低保”为重点,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开展全面排查,有效促进低保政策公平公正实施。

四、复核整治具体内容

本次集中复核清理按照“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的原则,对全乡在册城乡低保对象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坚决纠正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做法。重点对下列人员进行复核清理:

(一)及时清退死亡人员。

对已死亡的低保对象要及时上报乡民政办,按要求停发低保金。

(二)严肃查处“人情保”。

以促进建立低保经办人员、乡村社干部及其近亲属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备案制度为基础,重点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人情保”、“关系保”等进行彻底查处。对群众反映和媒体披露的问题,做到件件有核实,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发现的重大违规违纪问题,要严肃查处,必要时移交乡纪委或上级有关部门处理。

(三)有效遏制和纠正“错保”。

一是根据《**市**区民政局关于转发﹤**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经济状况核算与评估办法(试行)的通知﹥》(名民发〔**〕120号)要求,以家庭为单位认真审核城乡低保人员的家庭经济收入、财产状况和劳动力因素等。**年**区政府核定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申请标准为: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在1980元以下。今年整治“错保”工作的重点是核查下列人员的家庭情况:

1.拥有摩托车、面包车、轿车、运输车辆、工程施工机械等机动车辆(享受燃油补贴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除外);

2.有两处、套(含)以上房屋,且单套住房人均居住面积超过当地规定人均居住面积两倍以上;

3.住房高标准装修或家有高档大型家用电器,家庭月水电燃料费、通讯费等家庭消费支出总额较大,超过低保保障标准一定比例;

4.三年内修建自有住房、购买商品房(不含因灾重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拆迁房屋);

5.家庭有养殖、加工企业,注册公司,有商铺、住房出租或家庭从事承包经营活动;

6.家庭从事批发零售贸易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餐饮业等生产经营活动或雇佣他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7.领取赡(扶、抚)养费、工资、退休金、养老金或获得赔偿补助等金额较大;

8.家庭成员有在高中(含)以下学校择校就读或自费出国留学;

9.直接赡(扶、抚)养关系人是国家公职人员;

10.家庭生活水平明显高于本地居民平均水平等。

二是要杜绝分户、抽丁现象。即有直接赡(扶、抚)养关系人单独立户或一个自然家庭户中只有部分人员纳入最低生活保障。

三是要抓好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张榜公示等重点环节。坚决纠正和杜绝不经家庭经济状况调查、不按规定程序纳入低保的做法,有效减少和遏制“错保”发生。

五、实施步骤

今年的城乡低保复核清理工作从7月底开始,九月上旬全面结束,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部署启动(7月底前)。

按照上级专项整治部署和要求,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特别是最低生活保障相关政策法规,结合我乡实际和特点,围绕专项整治工作重点,研究制定我乡社会救助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第二阶段:全面摸底排查(8月25日前)。

1.召开全乡社会救助专项整治工作会,安排部署整治工作。

2.组织开展自查复核。以村为单位,按标准和要求,各联系村班子成员、第一支部书记亲自把关,集中力量对已纳入低保范围的城乡对象进行逐人逐户全面动态复核,对于收入来源不固定、成员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条件或群众有较大异议的低保家庭,实施重点核查,对一时不能确认是否符合条件的要复核核查、多方求证。对复核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家庭和人员坚决取缔保障资格。

第三阶段:完善资料,迎接上级检查(8月26日至9月5日)。

对复核清理的结果以村为单位进行分类整理、登记造册。对符合继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完善相关材料手续,建立台账;对条件不符合继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也要建立台账,并逐户(逐人)注明不符合的理由。复核结果由参加清理整治的乡村社干部签字确认,并加盖村民委员会鲜章后交乡民政办存档备查。因为在进行专项整治活动期间和整治结束后,上级有关部门会随时对我乡开展工作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和实地检查,所以专项整治工作务必扎实,实事求是,经得起上级检查和群众检验。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统一认识,形成合力。

专项整治工作由乡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民政办具体负责,乡纪委负责监督。联系村班子成员、第一支部书记(驻村干部)、村社干部对本村社专项整治工作具体负责。切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统筹联动,形成合力,注重实效。

(二)坚持标准,高度重视,稳妥推进。

因为低保工作敏感性强,群众关切度高,操作难度大,容易引发各种矛盾和问题,特别容易诱发上访等不稳定因素,所以要坚持标准,分类处置,合理操作,规范清理,积极稳妥推进,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三)突出重点,敢于碰硬,真正解决问题。

对“人情保”、“关系保”、“错保”、“分户”、“抽丁”等违反最低生活保障的现象,要作为整治复核工作的重点,敢于较真碰硬,力争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现象,实现“阳光低保”,维护社会救助政策公平公正,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利于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注意了,好的策划书不一定按某种格式,或许一篇好文案本身就是一部好的策划书。以上《**县春荒期间灾民救助方案》一文能帮助您解决策划书的撰写需求,如果还想阅读关于“双柏县平安创建方案”相关内容,请访问“双柏县平安创建方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