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案 > 导航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教案。

老师每一堂上一般都需要一份教案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仔细规划教案课件。要知道老师写好教案课件,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水平。写好教案课件,你目前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呢?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教案,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

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材的展开也注意了由创设情境、实物引入──操作感知──实际应用,三个层次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

学情分析:

学生在入校前就已经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和玩具,因此他们对形状有感知方面的经验,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就要把这些感知进一步抽象化,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在实际生活中能根据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分一分、摸一摸、说一说、搭一搭等环节,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几何的空间观念。

3、情感与态度:

从现实生活中引出数学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得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小就培养起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与习惯。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会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

1、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教学策略与学习方法:

为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根据《新课标》指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为此笔者便创设了分一分、摸一摸、说一说、搭一搭等情境,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机会,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认识事物并经历建构知识的过程。

以学生主动观察、感受图形特征及小组、全班交流的教学方式,在活动中建构知识并应用到生活的实际中,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而体现数学的生活化及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各种形状的物体。

学具准备:8篮子学生准备的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实物引入,感性认知

A、 师导:同学们,瞧谁来了?(课件出示智慧爷爷)

师:今天智慧爷爷要带大家一起畅游数学王国,感兴趣吗?它还给每个小组带来了一篮子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拿起来看一下,你认识这些东西吗?把你认识的跟小组的同学说说。

B、 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地说说你们小组的礼物(边说边举起实物)?其它小朋友仔细听!

二、操作感知,揭示概念

1、 分一分,揭示概念

a、师:首先,智慧爷爷想考验我们,敢接受挑战吗?

智慧爷爷:“小朋友你能把形状相同的放一块吗?(课件显示动态的智慧爷爷)

学生活动……

b、 说一说。

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想说说你们组是怎样分的?把哪些东西都放在了一起?

生答:我们把牙膏盒、牛奶瓶、墨水盒、纸巾……放在一起。

把皮球、弹弹球、乒乓球……放在一起。

师:他们这样分,你们同意吗?(其他小组可以补充)

(首先向学生出示熟悉的实物图,由于学生已经具备许多这方面的早期经验,发扬民主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受物体的形状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描述形状特征,如“把长长的,又长又方的”放一块等等。c、 揭题。

师:原来智慧爷爷送给我们的这些礼物都是立体图形。

(板书题目:立体图形)

而且给形状相同的,还起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叫什么吗?我们一起打开课本p32,认识这几个朋友。课件依次出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的实物图。(板书: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d、 师:认识了四个朋友的名字以后,你们还记不记得谁对谁啊?(记得)现在请你们举起长方体;师又举起粉笔盒等实物问“这是什么形状?”

e、 让学生当当小老师,学生问,并请其它学生答。

f、抽象图片

刚才知道它们的名字,我们也想看看它们的大照片,我这就有几个,谁敢出来把它们的照片对号入座。

2、 摸一摸,感知特点

a、感知长方体

师:分完以后,想记住它们的样子吗?(电脑显示摸长方体的动画)请大家拿起一个长方体,看一看,摸一摸它的面,然后说说你的发现。(老师边说说示范摸)

学生活动。

师:谁能以的声音说说你的发现?

如果有学生能说出:长方体有6个面、有角、有棱等特征时,要及时表扬并让其他学生一起摸一摸,亲身体验体验。

b、同样方法感知其它图形的特征。

师:你还想认住什么立体图形,也拿起来摸一摸 ,看一看有什么新鲜的感觉?(动态课件)

学生自由摸喜欢的立体图形,然后交流。

c、质疑:你觉得长方体正方体一样吗?

(老师要引导学生重点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说出异同,使学生知道有些方形物体是每个面都相同的,而有些不是,从而反它们看成不同的两类。

d、数一数

师:认住它们的样子后,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智慧狗是由什么组成的?

(教科书 p36练习五第2题)

e 、猜一猜游戏

让一个学生摸箱子里的礼物,然后描述礼物的特点,让其它学生猜是什么立体图形。(注意老师要先示范玩)

三 、联系实际

a、 想一想,玩一玩。

师:请大家往后看,谁能帮老师想个办法,把车轮子推到前面来。

b、说一说。

师:智慧爷爷又想考考大家:今天我们一起认识立体图形,你能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吗?

生答:易拉罐是圆柱形的,球都是球状的……

师补充,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图片。

师:你们看到什么立体图形,马上说出它的名字来。

师:立体图形在生活中帮了我们大忙,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让学生谈谈感受。

c、搭一搭,

师:你看人类这么聪明,会跟立体图形交朋友,那你们会不会也用你们的小巧手搭出好东西来呢!

fwR816.CoM阅读延伸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教案


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材的展开也注意了由创设情境、实物引入──操作感知──实际应用,三个层次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

学情分析:

学生在入校前就已经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和玩具,因此他们对形状有感知方面的经验,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就要把这些感知进一步抽象化,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在实际生活中能根据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分一分、摸一摸、说一说、搭一搭等环节,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几何的空间观念。

3、情感与态度:

从现实生活中引出数学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得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小就培养起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与习惯。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会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

1、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教学策略与学习方法:

为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根据《新课标》指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为此笔者便创设了分一分、摸一摸、说一说、搭一搭等情境,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机会,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认识事物并经历建构知识的过程。

以学生主动观察、感受图形特征及小组、全班交流的教学方式,在活动中建构知识并应用到生活的实际中,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而体现数学的生活化及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各种形状的物体。

学具准备:8篮子学生准备的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实物引入,感性认知

A、 师导:同学们,瞧谁来了?(课件出示智慧爷爷)

师:今天智慧爷爷要带大家一起畅游数学王国,感兴趣吗?它还给每个小组带来了一篮子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拿起来看一下,你认识这些东西吗?把你认识的跟小组的同学说说。

B、 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地说说你们小组的礼物(边说边举起实物)?其它小朋友仔细听!

二、操作感知,揭示概念

1、 分一分,揭示概念

a、师:首先,智慧爷爷想考验我们,敢接受挑战吗?

智慧爷爷:“小朋友你能把形状相同的放一块吗?(课件显示动态的智慧爷爷)

学生活动……

b、 说一说。

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想说说你们组是怎样分的?把哪些东西都放在了一起?

生答:我们把牙膏盒、牛奶瓶、墨水盒、纸巾……放在一起。

把皮球、弹弹球、乒乓球……放在一起。

师:他们这样分,你们同意吗?(其他小组可以补充)

(首先向学生出示熟悉的实物图,由于学生已经具备许多这方面的早期经验,发扬民主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受物体的形状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描述形状特征,如“把长长的,又长又方的”放一块等等。c、 揭题。

师:原来智慧爷爷送给我们的这些礼物都是立体图形。

(板书题目:立体图形)

而且给形状相同的,还起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叫什么吗?我们一起打开课本p32,认识这几个朋友。课件依次出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的实物图。(板书: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d、 师:认识了四个朋友的名字以后,你们还记不记得谁对谁啊?(记得)现在请你们举起长方体;师又举起粉笔盒等实物问“这是什么形状?”

e、 让学生当当小老师,学生问,并请其它学生答。

f、抽象图片

刚才知道它们的名字,我们也想看看它们的大照片,我这就有几个,谁敢出来把它们的照片对号入座。

2、 摸一摸,感知特点

a、感知长方体

师:分完以后,想记住它们的样子吗?(电脑显示摸长方体的动画)请大家拿起一个长方体,看一看,摸一摸它的面,然后说说你的发现。(老师边说说示范摸)

学生活动。

师:谁能以的声音说说你的发现?

如果有学生能说出:长方体有6个面、有角、有棱等特征时,要及时表扬并让其他学生一起摸一摸,亲身体验体验。

b、同样方法感知其它图形的特征。

师:你还想认住什么立体图形,也拿起来摸一摸 ,看一看有什么新鲜的感觉?(动态课件)

学生自由摸喜欢的立体图形,然后交流。

c、质疑:你觉得长方体正方体一样吗?

(老师要引导学生重点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说出异同,使学生知道有些方形物体是每个面都相同的,而有些不是,从而反它们看成不同的两类。

d、数一数

师:认住它们的样子后,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智慧狗是由什么组成的?

(教科书 p36练习五第2题)

e 、猜一猜游戏

让一个学生摸箱子里的礼物,然后描述礼物的特点,让其它学生猜是什么立体图形。(注意老师要先示范玩)

三 、联系实际

a、 想一想,玩一玩。

师:请大家往后看,谁能帮老师想个办法,把车轮子推到前面来。

b、说一说。

师:智慧爷爷又想考考大家:今天我们一起认识立体图形,你能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吗?

生答:易拉罐是圆柱形的,球都是球状的……

师补充,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图片。

师:你们看到什么立体图形,马上说出它的名字来。

师:立体图形在生活中帮了我们大忙,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让学生谈谈感受。

c、搭一搭,

师:你看人类这么聪明,会跟立体图形交朋友,那你们会不会也用你们的小巧手搭出好东西来呢!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立体图形


这篇《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立体图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小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教具准备:投影 8盒积木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

1、出示一组图片(各种积木搭成的建筑物),你看它漂亮吗?想不想也造一幢?(想)我们来做回小小建筑师,造你一做你喜欢的房子。

2、将盒子里的积木搭成城堡、楼房或者其它的东西,注意要摆放的稳固一些,不要一碰就倒塌啊!

3、展示作品 并说说怎样才能把房子(城堡)搭的又漂亮又稳固啊

(多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要竖着放、不要用球等。学生可能说不出名称,只要那出积木就行。)

它们为什么能放的平稳呢?(因为它们都有平平的面)

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说的对级了。它们都有平平的面就叫平面。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相应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一边摸一边说长方体有6个平面,正方体也有6个平面,圆柱有两个平面,球没有平面。

(2)汇报交流

大家都数出来了吗?你是怎样数的?

(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数)

三、联系实际

小朋友们,除了这些积木,我们生活当中还有什么东西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呀?比比谁说得好!

学生联系生活回答。

看来,积木有不同的形状,我们周围的好多物体也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会能更多的发现。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 "做一做"第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 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教学目标:

1、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根据它们的特征,并从具体的情景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2、培养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学会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教学关键:

观察比较中认清各种图形的特征。

课前准备:

各种平面图形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摸物体,说形状。

(将各种大小不一的平面图形放在一个袋子里)

摸一摸,说说你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自由回答。

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觉

全班交流。

揭示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二、活动二:感知“面”是从“体”得到的。

出示长方体,讣学生试试能从长方体上找出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课件演示、再让学生从桌面上的物体找出长力形、师问:“你还能找到其他的图形吗?请大家4人一组,找找看。“让学生自主活动,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从其他物体上找出其他图形。结合学生汇报小组活动结果进行课件演示

a)方体上分离出正方形,揭示名称。

b)柱上分离出圆,揭示名称。

c)从三棱柱上分离出三角形,揭示名称。

一起出示四种图形,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板书。

三、活动三:用“体”描“形”。

小熊猫说:“小朋友真能干,已经能从不同的物体找到不同的图形了,那我们能不能自己想办法用桌上的物体来描这些图形呢?小朋友试试看。”放手让学生思考探索合作交流,寻找用“体”描“形”的方法。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物体描出来的,描的是什么。学生评价结果。

观察与交流中初步认识。

从实物图中直观地抽象出各种平面图,

用实物体描画出各种平面图形,加深认识。

四、活动四:实践运用。

出示3 6页l,说:“这些美丽的图形来到花园捉迷藏。小朋友找找这里有我们认识的哪些图形?”学生自由发言。 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平面图形,想起来的就站起来说。

五、活动五:图形拼组。

放手让学生分小组用图形进行拼组。拼好后,学生自由参观,进行评价。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用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东西。展示部分优秀作品。

六、小结作业。

辨认中巩固新知。

玩乐中巩固新知

七、作业设计

寻找生活中的图形。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空间与图形》教案


数学教学要重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21世纪新教材》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从学生的已有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不仅是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教学的需要,更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下面我想就小学数学第一册《空间与图形》这一课详细的说明。
《空间与图形》

一、创设情景

我们一起变魔术。在这个正方体的盒子里有一些小东西猜一猜有可能是什么?请同学到前面摸出物品,说说是什么放在桌子上。

〖环节意图〗“变魔术”对于学生来说很有趣,同时充满了神秘感,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才会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极高的兴趣,才有可能积极思考问题。活跃的课堂气氛为整节课做了情感上的准备。

二、 揭示课题

1、 观察桌子上的物品,师:“桌子上的东西很多,怎样才能清楚的知道都有些什么物品呢?”(学生经过思考回答把物品分类,并说说是怎样想的。)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采用不同的方法分类。多种方法比较后学生找到了最恰当的分法。

〖环节意图〗 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通过观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把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观察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分类方法。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得到感性上的认识,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去感受图形之间的不同。教师鼓励学生“自圆其说”不人云亦云。

2、引出新课 《空间与图形》

个别学生已经能说出图形的名称,老师要给予肯定。

〖环节意图〗出示彩色的图形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三、巩固新知

1、 动手分自己带的物品。

要求:仔细观察物体的外形。边摸边说是什么图形。

〖环节意图〗自己带的物品都来自于我们的生活。进一步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是对先前知识的复习巩固。通过动手触摸物体,让学生的多种感官综合在一起发挥作用。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 这种特殊的长方体学生分辨不清楚。)

2、 出示:“长方体”,说说是什么图形?

〖环节意图〗老师先不给出正确答案,而是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经过争论学生动脑思考,老师在通过实验验证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3、 实验验证:左边三组闭上眼睛,右边三组观察。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把它们放在桌子上,分别放倒。让左边三组同学睁开眼睛,问他们长方体和正方体和刚才相比有什么不同?左边三组同学说:“长方体倒了,正方体没有变化。”再问右边三组的同学是不是这样。右边三组同学争着说:“不是这样!正方形也倒了。”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会了知识。

〖环节意图〗从学生分类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正好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从生活中来的思想。 这也是培养学生有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通过对比观察等手段让学生自己找到它们的不同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久而久之,他们会对学习产生很浓厚的兴趣。

四、巩固复习(游戏)

1、创设情景: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好朋友“嘟嘟”。它邀请大家参加“闯关大行动”这个节目。顺利通过三关的同学会有小礼物。

〖环节意图〗可爱的小猴子能激发孩子们关心保护小动物的热情。21世纪教材非常重视“学生的发展”,以此作为向学生渗透人与小动物和谐相处的良好契机。好胜心强是儿童的天性,老师抓住儿童这个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题吸引他们的注意。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1、 第一关 知识小屋:先观察再分类。

〖环节意图〗老师利用课件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教学服务。老师先操作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于顺利过关的学生予以表扬。

2、 第二关 组合变变变:

提出要求:小组合作先用8个小正方体摆一个大长方体,看那个小组摆的最多。再用10个小正方体摆不同的长方体。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老师用课件演示。

〖环节意图〗一方面,小组合作有利于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另一方面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能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更多的信息。在小组内把所有的智慧集中在一起,更有利发散学生的思维。小组的成功往往更能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用10个小正方体摆不同的长方体,开放式的练习目的是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有的方法比老师要多,老师及时鼓励保护好他们的学习热情。

4、第三关:智力大比拼 学生闭上眼睛老师摆图形(比较难的)看一看说说图形是由几块儿小正方体组成的。简单说明理由。

〖环节意图〗闭上眼睛增加神秘感,同时也是为了增加难度更好的教学。

五、联系生活实际

在生活中到处可见这“几个好朋友”你能说说吗?举例。

〖环节意图〗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六、点题小结

这节课是如何体现“让学生参与、探索、感受数学”的呢?主要有以下三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探索的前提。

兴趣是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感兴趣,就会自觉自愿的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我十分重视创设情景、激发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愉快、主动的探索知识、参与到学习中来。只有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才能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留给学生自主探索参与的空间。本节课在教学设计时本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做到了前后呼应。

如:创设情景这一环节中,老师让学生自己摸出物品,既联系了生活实际又感到有趣。把抽象的图形和生活有机的联系在一起,通过自己动手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让学生感到学习是很有趣的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2、多种感官协调发展,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关键。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时参与的感官越多,越能充分发挥大脑左右半球的协同功能,思维活动的效率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规律,多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知。

如:多种感官协调发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有体现。摸自己带的物品;在组合变变变这一环节中体现的最明显。用8个小正方体摆大长方体、用10个小正方体摆不同的长方体等。在学生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3、设计“开放式”练习,启发思考,是学生主动探索的良机。

北京市21世纪教材非常重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设计练习时必须创设活泼的课堂氛围,注重学生思维的激励,进行“开放式”练习。要多与学生做情感上的交流,即使学生的回答错误,教师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使学生真正感到师生间的平等、民主与合作。想方设法使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问,诱导学生多方面探讨,多方式表达,形成广阔的思维空间,提供灵活的思路选择余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如:用8个小正方体摆大长方体、用10个小正方体摆不同的长方体等。老师设计开放性的练习,学生的思维不受定势的影响。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一起探索、交流。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开阔了,也轻松的学会了。

如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探索参与数学的意识增强了,在学习中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能动性有所提高。既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又掌握了学习的能力。这是老师长期不懈努力的结果。我愿意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做一点贡献。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人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各个表面的特征;再从众多不同的平面图形中分类,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并能辨认、拼组。

学生状况

学生64人,其中一部分来自城镇,受过较好的学前教育,对四种基本的平面图形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基本能分清不同的平面图形,但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还不了解。而另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所受学前教育较差,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还不够清楚明了,对它和立体图形的关系更是一无所知。

教学目标

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根据它们的特征,并从具体的情景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培养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及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流程

一、 活动一:借玩具小熊猫引入新知。

出示套在手上可以进行表演的玩具小熊猫,“小朋友们,我是谁呀?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玩玩,好吗?我还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的礼物,请你们从中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拿在手里,谁来告诉大家,你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自由回答。

让学生触摸物体表面,初步感知“体、面”的不同,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生1:摸起来挺硬。生2:滑滑的。 生3:有的面平平的,有的面弯弯的……

揭示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 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这里,教师将学生们喜欢的玩具动物小熊猫带进了课堂,将教师的语言转换成小熊猫的语言,让学生感到十分亲切有趣。再让学生触摸物体的表面,感知其不同,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二、 活动二:感知“面”是从“体”得到的。

出示长方体,让学生试试能从长方体上找出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课件动态演示。再让学生从桌面上的物体中找出长方形。生答:从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长方形。

师启发谈话:“我们能从这些物体上找到长方形,那么能从它们上面找到其他的图形吗?请大家4人一组,找找看。”让学生自主活动,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从其他物体上找出其他图形。

结合学生汇报小组活动结果进行课件演示:

① 从正方体上分离出正方形,揭示名称。

② 从圆柱上分离出圆,揭示名称。

③ 从三棱柱上分离出三角形,揭示名称。

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明白“体、面”之间的关系。

一起出示四种图形,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板书在黑板上的四座房子里。

【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但对体和面的关系理解得还不透彻,因此教师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揭示了体和面的关系。教师同时设计了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进一步体会体和面的关系。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教师拓展性的设问,也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空间和时间。 】

三、 活动三:用“体”描“形”。

小熊猫说:“小朋友真能干,已经能从不同的物体上找到不同的图形了,那我们能不能自己想办法用桌上的物体来描这些图形呢?小朋友试试看。”放手让学生思考探索合作交流,寻找用“体”描“形”的方法。

在黑板上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物体描出来的,描出的是什么。

师说:“小朋友们,这些图形挤在一张纸上一点也不舒服,于是它们找到了四座房子,它们跳呀跳,跳到了我们的黑板上,想请小朋友帮它们分房子。小朋友愿意吗?”(小黑板出示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点名请学生给图形按“门牌”分房子。

让学生评价结果。

【如何对学生的已有知识进行强化和巩固呢?教师首先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用物体描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接着,分房子的游戏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更增进了一步。】

四、 活动四:实践运用

师(出示课本第36页第一题的图)说:“图形在房子里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它们来到花园捉迷藏。小朋友找找这里有我们认识的哪些图形。”学生自由发言。

“你们看这些图形都穿着白色的衣服,小朋友愿不愿意给它们穿上它们喜欢的衣服。”请学生给课本第36页第一题的图形涂色。

让学生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平面图形,想起来的就站起来说。

【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课标精神的体现。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供一些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题目,对知识进行强化巩固;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寻找身边图形的活动,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连。】

五、 活动五:图形拼组。

小熊猫:“小朋友玩得真不错,你们还能设计出新的玩法吗?”生1:用图形拼各种物体。生2:用图形画各种物体……

放手让学生分小组用图形进行拼组:可以用各种图形画,也可以用现有图形拼组,由学生自由选择。

有的学生拼出了一辆坦克;有的画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有房子、有花草、有小鸡,烟囱还冒着烟;有的拼出了挺奇怪的汽车,好长好长的车厢,他说,我要在这儿安我的家,我住这,小猫住这,等等,我们想到哪儿,马上就可以出发……

拼好后,学生们离开座位互相参观学习。有的学生看见了别人的作品,很快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修改自己的作品。可见学生的互相学习是多么的有效。在学生广泛参观的基础上,进行评价。

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用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东西。

展示部分优秀作品,并说说用了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物体。

【学生的教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在设计上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自己设计活动,并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创造欲望得到满足。在学生的作品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学生那极其丰富的想像和不受拘束的创造。而这,无不得益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教学开放式的组织。教师让学生离开座位参观,给学生的互相学习提供了机会;再通过对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六、 活动延伸

小熊猫:我们今天认识了哪些新朋友?一起说说。想想和这些新朋友还有什么新玩法,想到的小朋友别忘了告诉我。小朋友再见!生:小熊猫再见。

【简单的课后练习,为学生提了了具有挑战性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评析

这是一节充满童趣的数学课。教师采用游戏活动的方式将教学内容进行组织,提供给学生愉快的学习环境,体现了课标提出的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大量的实际操作活动、小组活动,体现了课标提出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本节课教师还注重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比如:指导学生在课前收集各种形状的物体;在生活中寻找各种图形,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此外,教师也十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开放性地寻找图形活动和拼组图形的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减法》教案


这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减法》教案》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例题及做一做,第27页练习三第6题。
教学目标:
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差和减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减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磁力板、5个圆片、5根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数的组成,拍手游戏
二、探究新知 :
1.引导观察,感知减法的含义
(1)过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3名同学在一起,桌子上有3只纸鹤,1名同学把1只纸鹤拿走了,桌子上剩下2只纸鹤放在一块儿。
(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说明:3名同学中走掉1名同学,3只纸鹤拿走1只纸鹤就是从3里面去掉1,求还剩几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去掉)
2.学习减法算式
(1)由人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数字3和1。
(2)教师说明:从3里面去掉一个,用减法计算就要从3里面减去l个,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去掉1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2。
(4)教师进一步说明:从3里面减去l个,用减法计算。(板书:减法)
(5)读减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3.发散联想
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3-1=2来表示的减法事例。
4.看图,体验减法含义。
打开教科书25页,认真观察气球图,启发学生说明图意,并用减法算式表示,请学生表述减法含义。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1.动手操作,体验减法含义。
(1)做一做的左图
①教师示范,边操作边说明含义。
②学生操作,表述含义。
③说明图中表示去掉的方法。(虚线、划线)
(2)做一做的右图(2、3)
学生独立看图操作,表述含义。
(3)独立操作,边摆边说
①教师说明要求:用桌子上的5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减法算式。
②学生操作。
③汇报交流
5-1 5-2 5-3 5-4 (5-5 5-0)
你们是怎么想出得数?
看图摆一摆数出来的、用数的组成想5可以分成1和几……
2.独立完成26页做一做,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看算式摆一摆。
投影出示练习三的第6题,学生边摆边口述。进一步加强对减法含义的理解。
4.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减法算式表示。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何收获,学会了什么?有了那些体验?
板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整时》


教学内容:
《认识钟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91—92页的内容及练习十六的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钟面,了解时针、分针。

2.掌握整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整时的时间。

3.了解生活中的时间,感受时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认识钟面,能区别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

2.会认读整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时针、分针的钟面模型,无时针、分针的钟面图。

学具准备:有时针、分针的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猜谜语。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猜猜看是什么?

生:钟表。

师:对,是钟表。谁能告诉大家你都见过哪些钟表?(学生自由发言)

【通过说自己见过的不同形状的钟表,让学生了解钟表与日常生活密切相连。】

2.展示多姿多彩的钟表。

师:钟表王国的兄弟姐妹可真多呀!瞧!(课件出示各种钟表)这些钟表都是带有指针的;这些是显示数字的电子表;现在呀,人们又发明了一种既带有指针,也能显示数字的钟表。这些表别看它很普通,很常见,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今天我们一起认识钟表。(出示课题:认识钟表)

【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整体上建立钟表的感性认识。】

二、借助经验,认识钟面

1.感知钟面。

师:请小朋友拿出你的钟面模型玩一玩。

要求:在玩的时候看看钟面上有什么?再拨动钟面模型侧面的按钮,看看你又发现了什么?请开始吧!

2.小组交流。

师:请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钟面上有什么?

3.汇报评价。

师:刚才,你们玩钟的时候,发现什么了?谁知道这根又细又长的针叫什么针?(出示钟面模型)你是怎么知道的?那谁知道这根又粗又短的针叫什么针?(生汇报的同时并让学生在钟面模型上指一指,摸一摸)

师:你是怎样区分时针、分针的?(重视学生评价)

师:拨动按钮,小朋友们还发现了钟面上的时针跑的慢,分针跑的快,时针和分针是怎样转动的?请小朋友们用小手比一比。(生用手比划。)

4.师生小结。

师:请看大屏幕,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钟表。(课件出示钟表)

【让学生再次感知钟表的几个特点。】

钟面的特点:

①有12个数;

②有长针和短针;(课件出示:又粗又短是时针,又细又长是分针)

③有12大格;

④每大格里有5小格;

……

【借助学生生活,获得有关钟表的经验,让学生认识了钟面,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整时的教学

⑴学生拨出1时

①师:调整好你的钟面模型,使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2。(学生调整)

②师:现在拨动指针,使分针转一圈,还指着12,观察时针有什么变化?(生拨)拨好了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谁知道钟面上现在表示什么时刻?(1时)你是怎样知道的呢?(多让生说)

③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就是1时。(板书:1时)想一想,1时在电子表上是怎样显示的?(小圆点后面是两个零,前面是几就是几时)(生说后师板书:1:00)

⑵学生拨出2时

师:请小朋友们继续拨动,使分针再转一圈,还指着12,现在钟面表示什么时刻呢?(2时)

师:2时的时候,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课件出示后板书:2时)

⑶认识整时

①课件出8时

师:再看大屏幕,现在钟面上是表示几时?(板书:8时)

②课件出示3个整时时刻:8时、3时、6时

师:刚才,我们认识的1时、2时、9时都是整时(板书:整时)(小组讨论)

生讨论后小结:

⑷学生操作

师:请大家迅速在你的钟面上拨出你最喜欢的整时时刻。(学生拨)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你拨的是几时?这时你在干什么?

【在认识整时的教学过程,人人动手、动口、动脑,全员参与,安排了三次动手拨一拨的活动,让学生在拨一拨、说一说、评一评的活动中认识了整时。】

四、律动放松,课间小憩

课件出示:《时间就像小马车》歌曲,让学生随着音乐自由活动。结束后进行惜时教育。

五、阅读课本,质疑问难

阅读课本92页的内容。

师:图中的小朋友们,一天的学习、生活是怎样安排的? (学生阅读课本后再汇报)

生:我知道这个小朋友7:00刷牙,8:00就开始学习了。

师:你看他上课多么认真啊!希望大家也能象他一样。

师:……

生:……

师:整时的认识方法是什么呢?你能说一说吗?

2.质疑问难。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疑问吗?

生:我认识了整时。

生:我知道了钟面上有12个数,还有时针和分针。

生:我会认时间了。

……

师: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生:我想认识那个细细的针。

生:我想知道1时等于多少分。

……

师: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师:小朋友想了解的知识可真多!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请记住: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课件出示这三句话)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引导~自学,让学生“我能读”和“我能问”,培养学生读中思,思中读,找出关键句,重点词,动笔圈、点、勾、画、批注,从小养成自学的习惯。汇报自己的收获,锻炼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通过质疑,为将来学习打下伏笔。】

六、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练习十六的第1题:连线(课件出示)

注重学生的评价。

2.练习八的第3题:过1小时是几时?(课件出示)

3.练习八的第2题:看一看、拨一拨、画一画

⑴师:大家学得很好!请看这几个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课件出示电视节目时间表)你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把这个节目的时间拨出来,好吗?(同桌合作边拨边说)

⑵师:真不错!老师还准备了小礼物奖给大家,猜猜是什么?(每生奖励一张没有时针、分针的钟面图)快看这些有趣的钟面图,你发现了什么?(钟面上没有时针、分针)

请你结合大屏幕上提供的电视节目时间表,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时间,在这张纸上画出时针和分针。(画一画)

画完的小朋友在小组内互相检查,对不对?不对的大家帮他改一改。

【练习的设计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安排了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习题,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也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

评析:

着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是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者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小学数学“引导~自学”实验倡导学生学习中做到“我能做”,就是要在“做”中经历数学的“再创造”过程,这节课基本特点就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拨一拨、说一说、看一看等观察和操作活动,从认识各种钟表→钟面→整时。在教学整时时,让学生人人用学具拨出1时、2时、9时等,从而归纳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读书是有益的吸收,通过读书能让学生了解书中重要的知识和宝贵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教师重视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能力,从小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无论是课的导入,新知识的探究学习,还是最后的课堂活动都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时间的认识,让学生体验所学知识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立体图形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复习,使学生全面回顾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熟练辨认这4种形状的物体。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想象、总结和归纳,掌握数组合图形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积累活动经验,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目标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认识几何图形,只要求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正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本学期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期末复习,帮助学生学习一些整理与复习的方法十分必要,因此把目标定位为通过复习,使学生全面回顾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熟练辨认这四种形状的物体,并通过动手操作、想象、总结和归纳,掌握数组合图形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空间想象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数较复杂的拼摆图形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五、教学过程

(一)根据特征猜立体图形

今天美美、小刚、萍萍、明明和我们一起来做数学游戏。我们看看他们给我们做什么游戏?

1.听特征猜图形。

美美说:四四方方,有6个平平的面,无法自由滚动。

(1)学生读特征猜图形

(2)学生到讲台前挑选图形。

追问:正方体的六个面有什么特点?

2.听特征猜图形。

小刚:长长方方,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不一样,无法自由滚动。

(1)学生读特征猜图形(学生猜对课件出示长方体)。

(2)学生到讲台前挑选图形。

追问:长方体的六个面有什么特点?

3.听特征猜图形。

萍萍说:直筒筒的,上下一样粗,两头圆圆、平平的,在平地躺着能滚动。

(1)学生读特征猜图形。

(2)学生到讲台前挑选图形。

4.听特征猜图形。

明明说:圆圆的,在平地上能自由滚动。

(1)学生读特征猜图形。

(2)学生到讲台前挑选图形。

小结:刚才这个游戏让我们再一次的回顾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我们看看下面该做什么游戏了?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猜谜活动,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图形特征的认识,为下一步图形的分类做好铺垫。

(二)分一分,放一放

1.为明明整理房间。

师:明明的房间多乱呀,我们一起来帮它整理一下。把物品按照要求放到架子上。

2.小组活动:摆放物品。

3.学生进行交流。

说说你们是怎么放的,为什么这样摆放。

小结:同学们通过合作把明明的房间整理好了,现在看起来整洁多了,看来,把物品分类摆放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活动,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的游戏,使实物和一般模型建立起联系,考察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拼一拼,摆一摆

1.解决图1的问题。

师:我们帮明明把房间整理好了,他邀请我们和它一起搭积木。

图1:

一共有( )个。

(1)说说它是由几个长方体拼成的,你是怎么数出来的?

(2)我们只看到3个长方体,大家数出4个,哪1个藏着的长方体你是怎么发现的?

(3)学生照样子拼图:上面的图形一定会有一个下面的图形和它对应。

2.解决图2的问题。

图2:

一共有( )个。

(1)数数它是由几个正方体拼成的,你们是怎么数的?

(2)学生活动之后,小组内学生进行汇报。

预设:先数看到的,再数遮挡的着的。

预设:分层数。(5+3+1=9)

预设:爬楼梯数。

(3)分层解决问题。

①第一层有几个正方体?(1个)

②第二层有几个正方体?(3个)

③第三层有几个正方体?(5个)

师:这就像我们生活中的爬楼梯,一层一层的数一数有多少个正方体。

3.解决图3的问题。

请你用刚学到的方法标一标,数一数有多少个正方体。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想象、归纳等策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拓展提升

师:刚才我们跟明明一起搭的积木,现在同学们自己用积木搭一个,让你的同桌猜一猜用了多少个?

(五)总结

今天我们和美美、小刚、萍萍、明明一起做了许多数学游戏,你有什么收获?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教案”一文,希望“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教案”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