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思想汇报 > 转正思想汇报 > 导航 > 转正思想汇报:改善民生,请倾听民声

转正思想汇报

转正思想汇报:改善民生,请倾听民声。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书写思想汇报,思想汇报可以起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作用。如何撰写出一篇优秀的思想汇报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转正思想汇报:改善民生,请倾听民声,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尊敬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组织:
今天我学习了关于党的十七大党的相关内容。我们党的十七大把改善民生放在了突出位置上。面对当前全球性的金融 危机,我们中央政府又把投资建设一批民生工程,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扩大就业、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做好社会保障的各项工作,解除群众消费的后 顾之忧等事关民生的问题放在重中之重,这充分体现党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如何把中央提出的改善民生的好事办好呢?我认为倾听“民声”是重要的前提。
首先倾听“民声”有利于把钱花在刀刃上,避免出现新的形象工程。目前各地方政府大干快上的投资热情相当的高涨,而数万亿资金这块大蛋糕自然是人人都想分 到一块。尽管近几年来不顾实际、乱建形象工程的情况有所好转,但我们仍需提高警惕。在“4万亿投资”的诱惑下,那些形象工程可能会打着这样或那样的幌子趁 机开工,甚至不惜靠弄虚作假、胡编乱造来争取资金,这不仅不能达到政府投资的初衷,反而会造成极为恶劣的后果。正如有人说,“民声”是政府工作的一面镜 子。
只有经常照照镜子,才能不断纠正和减少为政之误,更有效地改善民生。同时,“民声”又是最公正的评判。 因为老百姓直言不讳的声音,虽不中听却很中肯。期待各地在出台“民生”决策时,多听听来自基层的声音,少搞拍脑袋工程。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纳税人的血汗钱 用在刀刃上,才能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其次倾听“民声”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科学民主的决策是怎么来的?非上天赐予,也不是仅凭 领导人和专家学者运筹定夺,就能使方略尽善尽美。既为国计和民生大计,其根基还在于广大人民群众。因此,群众声音在任何一项重大决策和举措形成的全过程中 是不可或缺的,否则就极可能产生

fWR816.coM编辑分享

入党思想汇报范文: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


敬爱的党组织:

习近平总书记在XX年全国“两会“期间反复说我党要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其实,早在元旦新年贺辞中,他就已经指出要“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这一系列重要的讲话都表明,全党在今后的工作中,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最为重大的政治问题,把改善民生问题作为政府的政绩,把关注民生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最根本途径之一。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关注民生。民生问题是最紧要、最根本的问题,全党上下要从战略和全局的角度出发,深刻认识并解决民生问题。

一是发展经济无疑是关注民生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是根本途径,改善民生是明确的目标,构建和谐社会是根本目的。如果不抓住民生这个根本,经济发展就会失去其实际的意义。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就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思想,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二是深化改革是重视民生的最根本动力。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始终重视民生工作,能使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地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能使广大人民群众积极认同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从而使我们的改革发展获得强大的推动力;三是维护公平是保障民生的先决条件。公平与公正是社会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源泉。在实现公平、公正中解决最基本的民生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四是解决问题是改善民生工作中的最有效途径。实实在在地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效切入点,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

二、关注民生要求我们做到富民、安民、为民。首先是在富民之策上要积极关注民生。通过各种项目建设促进社会发展,造福于民。一是通过项目建设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二是通过项目建设增加群众就业机会。实施重点项目带动战略,吸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城市居民的就业。三是通过项目建设尽可能地促进社会和谐。我们需要通过加大交通运输、电力能源、科教文卫、城乡公用设施等重点项目建设,不仅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也要改善城乡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其次,在安民之责上尽努力关注民生。我党要坚持从平安建设工作抓起,让群众安居乐业,促进社会内部的和谐。一是积极构建科学的防控体系,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二是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妥善地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科学决策,从源头上避免矛盾的发生;在工作中注重把工作重心前移,有效的解决群众反映烈的实际问题。三是在工作中倾听群众的呼声,保证民主渠道的畅通。保证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的畅通,把决策的整个过程变为群众意志的有效表达。

最后,是要在为民之事千方百计地上关注民生。一是以优质的服务必会赢得民心。在工作作风建设中,我们要尤其注重把干部的工作作风的转变体现在工作效能上,把优质的服务发挥在经常性的工作中。二是办实事以凝聚民心。把关注民生变成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的有效行动。三是以切实的帮扶温暖民心。加大对低收入阶层群体的生活保障,加大对农村的扶贫力度,密切干部群众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

党员转正思想汇报:民生的期待与厚望


小编思想汇报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党员转正思想汇报:民生的期待与厚望,供大家参考:)
敬爱的党组织: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政协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分别于2011年3月5日和2011年3月3日在北京召开。“两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简称。两会召开的意义在于:将“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两会”代表是代表着广大选民的一种利益的,代表着选民在召开两会期间,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选民们自己的意见和要求。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我国的政治“风向标”,经济“晴雨表”,更是老百姓的“暖心剂”。来自全国的5000多名代表、委员怀揣议案、提案聚集首都,在短短的十几天时间里盘点过去,勾画未来。代表、委员们应是代言民意的化身,议案、提案中也应饱蘸民生问题,在老百姓眼里,两会承载着老百姓的民生期待与厚望。
谈及民生,不外乎房价、教育、物价、看病等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话题。从各网站的调查看,广大网友无不以超越以往的关注民生姿态期待两会召开。这种期待发自内心,两会必然关注。“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是温家宝总理和网友对话时说的话,生活得有尊严就要让普通民众免于生活窘迫的决心,要过得幸福、享受尊严,就必须出台更多的政策和措施,从制度层面着手改善民生,通过制度的完善以靠近关怀冷暖的目标,这显然是当今两会承载的重要使命。
譬如房价,这是当下最焦点的问题。房价的持续走高,畸形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房奴”,背负的沉重的生活包袱。2010年,9.58万亿信贷投放更是引得房价出现了罕见暴涨,“蜗居”成为年度热词。房价的畸形走高显然违背民意,也严重阻碍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是给中国经济和金融良性发展埋下了隐患。很多网友寄希望于两会成为房价走势的拐点,希望国家出台物业税,靠公共的力量干扰畸形的市场价格。靠税收的力量能否勒住“脱缰”的房价,实际效果尚不得知,但希望国家靠行政的力量,把拉动内需和平抑房价的矛盾解决好,杜绝地方政府寅吃卯粮地制造并出售“地王”,房地产商依靠财力大肆攻城掠地、跑马圈地现象,却实实在在是百姓的呼声。
还有教育问题,打破现有的教育不公平现状,让教育资源更加合理配置,也是老百姓的一大憧憬。受教育权是百姓的基本权利,长期以来,教育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引发了一些列的矛盾与纠纷,“富二代”与“贫二代”的受教育不公平现状呼唤政府依靠政策的出台,加大对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的投入。两会召开前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这部酝酿数年、历经十数次易稿的规划纲要首次面世,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本届两会,围绕《纲要》,力促教育公平,提倡教育家办学,打破潜规则、斩断利益链,去除学校行政级别以及如何应对和改善困扰多年的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自然也会成为委员代表热议的焦点。
民生问题的焦点还有“看病难、看病贵”,这也是一个长期困扰百姓生活的沉重话题。拉动内需的引擎之一在于扩大消费,如果不治愈治愈“看病难、看病贵”的顽疾,忌惮于“一病返贫”的老百姓终究不会从容消费。新医改方案在去年4月6日正式公布,凸显出不少新变化,但经过时间的检验,这些变化能否治愈“看病难、看病贵”的顽疾,能否破解医疗问题的困局?新的医改方案怎样才能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相信这也是代表、委员代言民生的重要议题。
此外,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改变现代产业工人“农民工”待遇,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改革,带来深刻教训的食品安全问题等等这些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问卷,都需要“两会”期间展现的新规划来作答。两会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重要片段和缩影,承接去年,展望明年,虽然仅有十几天的时间,但对于广大代表委员来讲,却是厚积薄发的几天,凝聚着过去一年的艰辛付出,也规划着新一年的未雨绸缪。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审议、讨论、提交议案、提案,但更重要的是,大量更具成效的工作要放到现实的调查、思考、追踪和落实上,毕竟民生的改善不能纸上谈兵。
从这个意义上说,两会不是一个片段,而是一以贯之的重任。近年来,议案的办结率、提案的采纳率持续上升,民意的诉求已不再停留在程序上的完结上,更体现在以两会的推动作用下完成的民意落实上。所以说,两会本身所承载着的民生期待,绝不是停留在两会本身,更重要地落脚到两会究竟能产生多大的实际价值和效能。这更是令人关注和期待的。
汇报人:

入党转正思想汇报范文:关注民生问题


尊敬的党组织:
民生问题,简单的说,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上面。民生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同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一脉相承。, 民生的问题涉及我国社会基层和广大老百姓的根本利益,而妥善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在于制度建设上。

众所周知, 制度建设是中国整体社会能够保障民生命题顺利地发展的一个基础。如果上述二者,能够通过我们两会这样一个参政议政和制度建设的平台,得以协调发展,相辅相成,我觉得这不仅仅对于我们的两会,同时对于我们的老百姓来说,都是一个双赢的好消息。从民生的层面上来看, 历届政府包括全国人大与全国政协都在聚焦民生这个问题。 比如说我们的政协发言人赵启正先生就介绍说,在去年政协收到的提案中,有1900份提案是关于民生的问题,占了所有提案的三分之一,这说明民生的问题是我们人大代表和政协代表在两会上讨论的问题的重中之重。 而从制度建设的层面上来说,我们都知道,政协发挥了充分的参政议政的作用,那么全国人大又在立法、调研、决策等等各方面都有自己的影响力。但是这些立法、决策的力度和方向从哪里来?我认为, 从根本上说,应该从公众所关心的命题和他们所需要得到的力度上来进一步完善。比如说今年全国人大的第一提案,其实是关于低碳经济的提案,就低碳经济这个问题需要两方面来共同协作, 一方面,首当其冲地, 我们需要制度建设上来完善低碳经济发展的各个合理环节,另一方面,由于生活环境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老百姓自己也非常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非常关注身边的环境污染,因此如果二者能够协调一致开展工作,就能与民互动, 限度发挥参政议政功能. 说到民意交流, 我认为今年政协会议的一个特色就是不少政协委员通过各种渠道和民众来交流,有些政协委员直接把自己的提案草案放在博客上,来征集修改意见,这样能够限度地发挥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职能,达到政协委员为民请愿,为民谋福利的职责。

大家都知道,参政议政是全国政协的重要职能。全国政协委员来自三十多个界别,这三十多个界别其实辐射了全国大量的行业。 每一个群体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都有自己的期待,这些期待如果能够通过民意的途径,直接地和我们的委员们进行互动,有助于我们委员更好地调查民生,而且把民间的声音传递到我们两会上一个高层次的平台上。另一方面我也注意到,其实这种与民互动,还可以通过其他形式来完成,比如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的形式来完成,也应该同时充分发挥平面媒体、电视媒体等其他媒介的作用。

只有民意需要, 立法和参政议政良性互动,民意才有得到尊重的可能;也才能够保证立法和参政议政的舆论基础。因为民众的关注,本身就代表了这个社会,或者这个国家所有的人对于自身发展环境,对于整个制度建设的一种关注,这种关注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而我们政协委员承载着这种关注,当他把这种关注通过参政议政的方式表达出来,把它变成一些具体的制度建设,把它变成具体化的建议,那么这些建议最后又能回馈到我们的民生,那么这种良性的互动一旦形成,两会将成为一个非常好的推动中国发展的一个前进动力。

思想汇报:民生与民心



尊敬的党组织:
两会的进程是我目前积极关注的大事,身为预备党员,能够成为正式的党员是我的愿望,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党组织的帮助和教导所谓“民生”就是人民群众的生活问题,就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比如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等等,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也直接关系到执政者的人心向背,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谐。

重民生者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从古至今,民生和民心素来密不可分。历史反复证明,谁真正解决了老百姓的民生问题,谁就会赢得老百姓的真诚拥护,谁就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从来就不是单纯的积累财富,而是旨在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的福祉,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应当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伟大历程就是不断改善民生的历史过程。

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民生始终是重中之重,始终是一条红色的主线。翻开党的十七大报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民生话题几乎贯穿始终。

当前,在经济发展遇到困难的情况下,我们更要千方百计加大改善民生工作力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渠道扩大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认真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因此,我们强调改善民生,不仅是扩大内需的治本之策,更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历史和现实都启示我们,民生问题,无论何时何地都轻视不得,忽略不得,淡忘不得。改善民生不但要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还要改善人民的精神生活;不但是要提高人民的物质精神生活水平,还要追求社会公平。凡是民生解决得好的地方,社会就和谐;反之,社会就动荡。一些地方的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几乎都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全面小康、构建和谐,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否则一切也就无从谈起。

我们要肩负起民生的责任,把发展目标恒久地定格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就必定能够赢得民心、集中民智、凝聚民力,形成无坚不克、无往不胜的强大力量。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