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肩肘倒立教案范文900字 > 导航 >

肩肘倒立教案范文900字,2024肩肘倒立教案范文900字

肩肘倒立教案范文900字

篇一:肩肘倒立 201*年**月**日下午两点看到通知,第二天上午教育局领导来视导听我的课,时间很紧。在以往的听课中都要准备两三天的,而这次这么短的时间内要讲好这节课,从选内容、写教案、布置器械上完全备好这节课确实让我有了一点点压力。 这节课我上的是“肩肘倒立”, 肩肘倒立,属于一个平衡类技巧项目。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体会身体倒置的体位感觉和运动感觉,提高控制身体平衡能力,发展腕、臂、肩带、腰腹和腿部的力量。 本课我从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 首先我通过一个热身游戏“传球游戏”调节本节课的学习气氛,引导出直角坐,后倒脚尖触底的练习。 方法:练习者直角坐在垫子一端,两脚踝夹住球,后倒的同时两手压垫,翻臀,后伸球传给下一个同学。目的是解决翻臀的问题,在练习时要注意体会后倒,两臂压垫,翻臀和积极后伸的协调配合,脚尖触地后,要利用两手臂压垫,控制身体平衡。 二是让学生带着疑问自己尝试在上一个仰卧翻臀练习的基础上能否做到两腿上举成倒立姿势?然后做仰卧双脚上举触高物的练习。 方法:练习时两人一组,练习者直坐,帮助者站其侧面,练习者压垫、翻臀、立腰后两腿迅速上升触及帮助者的手。目的是解决挺身的问题,练习时帮助者赢将手放置适当高度,使练习者充分伸展身体才能触到。 三是让学生思考通过以上练习怎样才能使双脚上举的更高?引导出双手撑腰练习。练习时让学生掌握手撑的方法和手位,夹肘的原因。 最后由在同学的帮助与保护下完成动作到自己独立完成动作的练习。 本节课从课堂效果看,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认真学习的态度以及优美的动作展示确实让大家振奋。虽然整个教学过程完整流畅,环节相扣但运动强度和密度有所欠缺,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1、本节课应首先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动作示范,能更好的让学生对肩肘倒立有一个完整的动作概念。 2、语言组织能力是我最大的欠缺,不能很好的语言组织每个环节生动形象鼓动学生气氛。 3、短时间内准备这节课的熟练程度以及欠佳的语言组织能力使本节课的活动时间没能很好控制好。 通过这节课,我自己感受也很深,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多听同组老师的课,认真上好每节课多上好课多磨课,争取有更大的进步。 篇二:肩肘倒立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中, 查看全文>>>

这篇《小学五年级体育教案:肩肘倒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一、本课教材 1、技巧:肩肘倒立(第一次课)——水平三;2、游戏:夹球接力 二、教学创意 本课教学设计首先考虑体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确保每个学生受益,以教材为载体,以团结协作、竞争欢乐为主题,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和竞争意识,以及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在课堂中创设积极情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激励的手段,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三、教材分析 本课主教材选自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五年级《体育》教材中的《肩肘倒立》。它在本年级共安排五次课,本次课是肩肘倒立的第一次课,主教材肩肘倒立是《课标》要求学会的基本动作之一,其动作方法是:两腿伸直并腿坐,上体前屈,胸部靠近大腿,两手触脚面;然后上体滚动后倒,两腿上举,两臂压垫同时腿上伸、迅速屈肘内收,手撑腰的上部(拇指向腰侧,其余四指托背),展髋、挺腹、脚面绷直向上方伸,成肩颈和上臂支撑地面的肩肘倒立姿势。它是在以前各种滚动、滚翻基础上进行的静力性为主的练习,它是进一步发展学生腰腹肌力量、身体协调、平衡能力和对空间的感知觉能力和自控能力的延伸。其目的是既要发展学生的空间感知觉能力和对自己身体的自控能力,又要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的相互协作意识、审美能力、积极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陶冶其情操。 本课的另一教材为夹球接力,它是以游戏的形式出现。这是学生进行身体素质训练的一项内容。它发展的是学生下肢力量、身体的协调性以及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 两个教材都能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等素质。因此,在课的练习安排上,做到了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既面向全体学生,又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注意运动保健,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四、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运动基础知识、技能,但都是侧重于感性方面的。学生对动作的模仿能力较强,且好奇、好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在运用直观示范法的同时还采用了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结合运动保健,注重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做到锻炼与育人相结合。 五、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分析,结合本班实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猩猩会倒立的原因,从实验中感受悬挂物位置、重量与倒立的关系。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喜欢参加科学探索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

(1)大猩猩1个、小猩猩2个,底座3个,大长尾夹、小长尾夹若干个。

(2)自粘纸圆片若干,猩猩图示一张。

(3)中号猩猩各一个,雪花片、磁铁、回形针若干。

2.学具:大猩猩、小猩猩每人一个,大长尾夹、小长尾夹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故事情境导入,引发幼儿帮助猩猩倒立的兴趣。

1.出示猩猩,引起幼儿兴趣。

猩猩想要用它的头倒立在这根吸管上,你觉得它能成功吗?

2.幼儿交流,寻找帮猩猩倒立的方法。

你有什么办法能让猩猩倒立在吸管上呢?

二、通过实验,(教案出自:)发现猩猩稳稳倒立与悬挂物位置之间的关系。

1.幼儿自主尝试用大夹子帮助猩猩倒立。

2.交流、讨论实验结果。

(1)夹子夹在猩猩的哪些部位是可以倒立成功的呢?

(2)哪些部位是不可以成功的?

(3)小结:原来,夹子要夹在猩猩头部以下的位置才能够帮猩猩倒立成功。

3.幼儿再次尝试,夹子夹在哪个部位倒立得最稳。

(1)夹子夹在哪个部位猩猩倒立得最稳呢?

(2)小结:当猩猩倒立成功后,夹子越往下夹,猩猩倒立得越稳。

三、通过实验,发现猩猩倒立与悬挂物重量之间的关系。

1.将大夹子替换成小夹子,引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同样的两个夹子,为什么这次不能成功?

2.幼儿尝试用小夹子帮助猩猩倒立。

3.分享实验结果。

(1)夹到第几个时,就能站稳了呢?

(2)为什么一个不行,两个就可以了呢?

(3)小结:当最稳的地方达到一定重量的时候,猩猩就能够倒立成功了。

四、再次探索,发现猩猩倒立成功与它本身重量的关系。

1.出示大猩猩,继续寻找帮助大猩猩倒立的方法。

小猩猩夹两个小夹子就能成功,为什么这只不行呢?怎么让它成功呢?

2.幼儿尝试增加小夹子的数量,帮助大猩猩倒立。

3.分享实验结果。

(1)为什么小猩猩分别夹两个小夹子可以成功,而大猩猩要夹四个呢?

(2)小结:当猩猩的重量变化了,(教案出自:)夹子的重量也要变化。这里面的秘密真多呀,原来猩猩能不能倒立成功与它本身的重量、夹子的重量以及夹子的位置都有关系。

五、延伸活动。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猩猩会倒立的原因,从实验中感受悬挂物位置、重量与倒立的关系。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喜欢参加科学探索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 (1)大猩猩1个、小猩猩2个,底座3个,大长尾夹、小长尾夹若干个。 (2)自粘纸圆片若干,猩猩图示一张。 (3)中号猩猩各一个,雪花片、磁铁、回形针若干。 2.学具:大猩猩、小猩猩每人一个,大长尾夹、小长尾夹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故事情境导入,引发幼儿帮助猩猩倒立的兴趣。 1.出示猩猩,引起幼儿兴趣。 猩猩想要用它的头倒立在这根吸管上,你觉得它能成功吗? 2.幼儿交流,寻找帮猩猩倒立的方法。 你有什么办法能让猩猩倒立在吸管上呢? 二、通过实验,发现猩猩稳稳倒立与悬挂物位置之间的关系。 1.幼儿自主尝试用大夹子帮助猩猩倒立。 2.交流、讨论实验结果。 (1)夹子夹在猩猩的哪些部位是可以倒立成功的呢? (2)哪些部位是不可以成功的? (3)小结:原来,夹子要夹在猩猩头部以下的位置才能够帮猩猩倒立成功。 3.幼儿再次尝试,夹子夹在哪个部位倒立得最稳。 (1)夹子夹在哪个部位猩猩倒立得最稳呢? (2)小结:当猩猩倒立成功后,夹子越往下夹,猩猩倒立得越稳。 三、通过实验,发现猩猩倒立与悬挂物重量之间的关系。 1.将大夹子替换成小夹子,引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同样的两个夹子,为什么这次不能成功? 2.幼儿尝试用小夹子帮助猩猩倒立。 3.分享实验结果。 (1)夹到第几个时,就能站稳了呢? (2)为什么一个不行,两个就可以了呢? (3)小结:当最稳的地方达到一定重量的时候,猩猩就能够倒立成功了。 四、再次探索,发现猩猩倒立成功与它本身重量的关系。 1.出示大猩猩,继续寻找帮助大猩猩倒立的方法。 小猩猩夹两个小夹子就能成功,为什么这只不行呢?怎么让它成功呢? 2.幼儿尝试增加小夹子的数量,帮助大猩猩倒立。 3.分享实验结果。 (1)为什么小猩猩分别夹两个小夹子可以成功,而大猩猩要夹四个呢? (2)小结:当猩猩的重量变化了,夹子的重量也要变化。这里面的秘密真多呀,原来猩猩能不能倒立成功

查看全文>>>

【活动意图】

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正是受到好奇心和兴趣的直接驱使去探索求知。好奇心和兴趣是幼儿主动进行科学探究和学习的基本前提,针对幼儿这一特点,开展了此次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爱科学、学科学,激发幼儿探索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感受杠杆、平衡的原理和现象,探索小丑倒立的原因。

2、学习填写记录表。

3、喜欢科学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

小丑2个;事先画好的小丑图片(贴好衬底)、底座(小杯子、油泥、吸管);

吸铁石、回形针、雪花插片、文件夹每人各2个;幼儿记录表、笔、黑板等。

【活动过程】

1、出示小丑。

(1)出示双面范例小丑

你们看过小丑表演吗?我这儿有个小丑,他会表演倒立,想不想看?

为什么小丑能倒立?你们的小丑会吗?幼儿尝试。

(2)2种小丑进行比较

为什么我的小丑能倒立,你们的小丑不能倒立?

(3)幼儿用硬币进行尝试

硬币贴哪小丑倒立。

(4)讲述自己的发现

把硬币贴在什么部位小丑能倒立?

为什么小丑手部贴上硬币能倒立?为什么贴在别的地方就不能?为什么要贴2个硬币呢?

总结:2个一样重的硬币贴在小丑手部,才能平衡,就能倒立了。

(5)尝试未倒立起来的小丑。

2、记录还有哪些材料能使小丑倒立起来

(1)启发幼儿讨论

除了硬币,还有什么材料能使小丑倒立?

(2)猜想并记录

小筐里有吸铁石、回形针、雪花插片和文件夹,我们来猜一猜,(教案出自:)哪些材料能使小丑倒立起来,并把你的猜想记录在表格的?后面,可以的就打,不可以的就打x。

3、幼儿实验

(1)用各种材料试一试,做记录

猜好的小朋友就用小筐里的4种材料分别去试一试,看看哪些材料也能使小丑倒立起来,试好后记录在表格的小手后面,可以的打,不可以的就打x。注意:每次只用一种材料进行实验。

(2)将幼儿的记录表贴在黑板上

为什么吸铁石和文件夹也能使小丑倒立,而雪花插片、回形针不可以呢?

总结:这4种材料是不一样的,吸铁石和文件夹重一点,所以能使小丑倒立,(教案出自:)回形针、雪花插片轻一点,小丑就倒立不起来了。

(3)试一试不同的材料贴在小丑手部是不是也能倒立?

(4)尝试用同一种材料但大小不一,比如纽扣,但提供大小不一的纽扣去尝试小丑是否也能倒立呢?

查看全文>>>

范文资讯网编辑搜索并整理了“大班大风教案”,以下是相关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备好教案课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的编写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多阅读多思考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欢迎大家参考下面的内容!

大班大风教案 篇1

1、感知音乐的变化,按音乐节奏做开火车动作 。

2、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们去北京看长城,好吗?怎么去呢?(坐汽车、坐火车、坐飞机??)小结:们可以坐汽车、坐火车、坐飞机去北京。

听火车声,猜一猜“是什么车开来了?” 欣赏音乐“火车怎么开?”

一个宝宝当火车头,其他人一个跟一个挨在车头后面做车厢。玩法一:(手搭在前面幼儿的肩上),边随音乐一起往前开!玩法二:小手绕圈(做轮子状),边随音乐一起往前开!

玩法三:听辨音乐节奏的快慢、轻响做出不同的反应进行开火车游戏。可用小铃敲不同的音乐节奏,让幼儿听辨,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小铃敲得快——火车开的快(活动中关注幼儿的安全)小铃敲得慢——火车开的慢

小铃敲得响——幼儿边开边唱的响(用自然的声音唱、关注嗓子的保护)小铃敲得轻——幼儿唱的轻

3 3 3 3 ︱ 5 5 5 ︱ 5 5 ︱* *︱ * *

(师)火 车 火 车 开 来 了(生)呜 呜—咔 嚓 咔 嚓——(师)乘 上的 小 火 车(生)呜 呜—咔 嚓 咔 嚓——

大班大风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提高灵敏度。

2、锻炼幼儿的思维和观察能力。

3、发展幼儿的观察风的能力。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表现自己。

活动准备:

1、观察幼儿今日穿着等方面的特征,提出相应问题

2、准备好少于今日人数一人的椅子

活动过程:

一、游戏规则介绍

1、所有的小朋友坐在位子上,围成一个圈

2、站在中心的一个小朋友说:“大风吹”,其他小朋友回答:“吹什么?”

3、中心的小朋友就提出条件(例如:吹走红色衣服的小朋友)

4、符合条件的小朋友就要离开自己的座位去抢别人的位子

5、多出来的小朋友进行下一轮的提问

二、游戏问题设计

1、观察小朋友的特征,例如衣着、发饰等

2、发挥出更多的想象、思考,不仅在衣着,也可以在名字等方面提出条件

活动提示:

1、要注意少一张椅子

2、再幼儿提出重复条件的时候,给予一些提示和引导

活动分析:

1、大班孩子观察的能力相对很好了,他们能够发现不同幼儿之间的相同点

2、但

查看全文>>>

铁肩担道义

铁肩担道义

美国《财富》杂志做出了这样的预言:“未来最成功的公司将是那些基于学习型组织的公司!”上海的复兴高科技集团在1992年起家时只有3800元,到20xx年年底,产值45亿元,营业额42.5亿元,利润3亿,控股3家上市公司。一个企业,为什么只用了9年的时间就能从3800元做成45亿元?复兴集团董事长郭广昌的体会就是三句话:“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学习型人才,建设学习型团队。”

基于同样的共识,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把地域小县建成经济强县”的奋斗目标,全县旋起了持续火热的学习旋风。倒店的中药材、伍洛的藜蒿、下辛店的莲藕,清明河的白花菜,从水边田角的孤生野长变成了大规模的田园种植,20xx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406元,同比增长12。

道理只一个,道路千万条。当我们询问起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时,所有的答案都指向了我们的肩膀,指向了我们作为电视人所扛在铁肩上的道义。倒店聋岗村一位姓陈的老人说,是电视教我们种了中药材的。

历次科学素养调查均已显示,我国公众除了通过专业技术培训获得科技知识和信息外,大众传媒是其获知的主要渠道,并且这一主渠道地位还有不断被强化的趋势。最新调查显示,我国高达93.1的公众通过电视获得了科技知识和信息。

1925年,苏格兰人贝尔德、美国人斯福罗金几乎同时进行了一项最为伟大的发明,一个早在1900年就诞生了的词汇television变成了现实。从那个时候起,世界开始变成了地球村。

作为电视工作者,我们深知肩膀上担当的绝不仅仅是那通过我们视角去猎取生活源泉和科技知识的摄像机,我们的责任和道义是要把瞬息万变的信息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传递给生活在604平方公里的每一个人,让他们及时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以开拓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唱响生命自由延伸的优美旋律。

于是,当我们从朝阳的冉冉升起忙碌到万家灯火的渐次靓丽的时候,我们把疲惫寄存在程控车间,我们把劳累寄存在绿色田野。在液晶屏幕前,我们开始了一天的学习。晚点名的时候,有人没有上课,他们爬上了一百米高的天线发射塔,在维修着信号发射装置。

就是为着这肩上的道义,我们在深夜的暴雨中记录着人与大自然的较量,我们在凶猛的洪水里记录着大自然与人签订和谐协议的历史。中央电视台见证着我们对历史的书写。

大地上旺盛的生命五颜六色地鲜艳着,河水里旺盛的生命形状各异地游动着,农民朋友思绪万千的心灵期盼着,一个

查看全文>>>

感谢查阅范文资讯网为你推荐《造房子》教案精选。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基本部分,但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只有写好课堂教案课件,能让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在阅读本文以后,相信您会有所收获!

《造房子》教案精选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本班的幼儿,很喜欢拼图。他们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认识了很多的图形宝宝,而且平时在区域活动中,能用这些图形拼出很图型。所以结合孩子的兴趣与需要,为了更好的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我就设计下面的这节课。

活动目标

1、区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半圆形,尝试用组合图形的方法拼搭房子。

2、能在建构的基础上进行添画,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3、培养幼儿帮助小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区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半圆形,尝试用组合图形的方法拼搭房子

难点:能在建构的基础上进行添画,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1、课前课件欣赏各种各样的房子。

2、玩具小熊一只

3、各类正方形、长方形、半圆形、三角形模板及固体胶、白纸、油画棒每组若干,教师示范用具一套.

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昨晚刮了一阵大风,把小熊的房子都吹倒了。小熊没房子住了,它需要小朋友的帮助,你们愿意帮助它吗?

2、引发观察兴趣:你们看,小熊找到了什么?

二、拼拼贴贴,创造房子

1、观察认识材料

1)小熊找到了哪些形状的材料?(出示四种形状模板)

2)分别辨认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半圆形,让我们试试用这些材料能不能造出新房子:老师示范模板拼搭新房,并启发幼儿来尝试设计不同的造型,一起来想想如何来添置窗、烟囱和门。

三、激发创作,共同参与

(1)帮助能力弱的幼儿,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多造新房。

(2)启发幼儿寻找可以做烟囱、门、窗的图形。

四、欣赏活动

请幼儿相互欣赏拼搭的房子,激发下次活动的兴趣。结束语:“小熊很高兴,请你们一起到外面玩玩吧!”

教学反思

小班后期的幼儿已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但将这些图形的组合起来拼搭还尝试得不多,经常可以看见孩子们用积木积塑塑造房子的形象,所以这一内容对他们来说应该是不陌生的。为激起幼儿的兴趣,我采用“小熊造新房”的故事情景,鼓励幼儿帮助小动物,尝试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半圆形来拼搭房子的平面造型,并尝试寻找合适的材料来添置烟囱、窗、门等,发展幼儿的操作能力及创造力。在引导幼儿讨论的时

查看全文>>>

这是一篇非常不错的“小班游戏教案反思”网络文章值得推荐给大家。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 创造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教案和课件中体现出来。希望您分享本页内容与您朋友!

小班游戏教案反思 篇1

活动目标:

1、训练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关节的灵活性。

2、发展幼儿自主合作意识。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大沙包若干,小蚂蚁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大蚂蚁头饰一个,音乐磁带《爱我你就抱抱我》 。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教师:“今天天气真好,小蚂蚁跟妈 妈一起出来活动活动吧!”幼儿听音乐做韵律活动。

2、基本部分。

——引出话题:“刚才小蚂蚁跟妈 妈经过田埂时,有没有发现那边有一大堆黄豆?”;.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我们一起去尝一尝吧。”

——老师:“告诉你们吧,黄豆炒熟了会更香更好吃的,我们一起来炒黄豆吧!”

——幼儿自创动作炒黄豆,教师注意观察。

——教师和幼儿合作边念儿歌“炒黄豆,炒蚕豆,咕噜咕噜翻跟头。”边玩炒豆豆游戏。

——幼儿自由结伴进行游戏,并引导幼儿交换合作伙伴进行游戏。

——引导幼儿两两合作往一个方向连续炒黄豆。

3、结束部分。

——教师:“小蚂蚁真能干,把黄豆炒得香香的,我们一起把豆豆搬回去,过冬时再吃,好吗?”指导幼儿将豆豆搬回家。

活动反思:

原本枯燥的动作练习,以炒豆子的游戏形式组织起来,幼儿比较感兴趣,使 活动更加生动,幼儿成了一粒粒小豆子,让幼儿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也更愿意 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游戏中幼儿能更专注的进行动作的练习。

小班游戏教案反思 篇2

活动目标:

1、喜欢和老师一起模仿炒菜、喂娃娃的动作并演唱歌曲;

2、进一步感受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爱;

活动准备:

游戏道具:

爸爸镜框几副、妈妈用的假头发、娃娃一个、小勺子、小碗、音乐磁带等

环境创设:

一个“娃娃家”

知识准备:

幼儿会唱歌曲、事先请两个能力强的幼儿学习表演。

活动过程:

1、律动表演《头发、肩膀、膝盖、脚》

“小朋友,现在请你们跟着音乐来做做动作吧!

指导语:小朋友每天在幼儿园唱歌、跳舞做游戏真快乐!那

你能告

查看全文>>>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每个老师对于写教案课件都不陌生。教案是课前的模拟,是上课的流程,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前提。怎样才能写出一篇全面而又优秀的教案呢?经过收集,范文资讯网的编辑为您献上小班教案萝卜谣,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小班教案萝卜谣(篇1)

活动目标:

感知各种萝卜的不同特征,指导萝卜的品种。

初步尝试在表格上记录自己猜想的结果。

愿意进行探索活动,感受发现的快乐。

活动准备

白萝卜、胡萝卜、一点红、绿萝卜的实物准备;小刀一把;

再准备一块砧板。

活动过程

一、萌发探索萝卜的兴趣,教师引导

师:小朋友,小兔菜地里的萝卜成熟了,让我们一起去帮帮他们,拔萝卜吧!

师幼随着音乐,拔萝卜。

二、感知萝卜的外部特征(颜色、形状、表面)

师:你拔了一个什么颜色萝卜?(幼儿介绍自己拔的萝卜的颜色、形状)

(1)比较颜色:看一看,它们的颜色一样吗?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

(2)比较形状:比一比,它们形状一样吗?摸摸它们的皮有什么感觉?学习并运用词:光滑。

(3)了解萝卜的名称

白色萝卜叫白萝卜,绿色的萝卜叫绿萝卜,黄色的萝卜叫什么呢?(胡萝卜)……

(4)观看ppt,了解萝卜的生长

师:这些萝卜是长在哪里呢?(泥土里、田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小结:其实这些萝卜是一个大大的根,长在泥土里,我们需要用大大的力气把它们拔起来。

三、萝卜分类

师:这儿有四个框框,有白色、绿色、橘黄色、一点红四种颜色的框框

——幼儿根据自己手中的萝卜的类型进行分类

师小结:我们认识了萝卜的颜色,这些都是萝卜表皮的颜色,就像我们小朋友穿的衣服一样。

四、观察、记录萝卜皮肉的颜色

如果把萝卜切开来,会是什么颜色呢?

——出示表格

师:这张表上有什么呢?表格上的小问号是什么意思呢?眼睛是什么意思?

——教师根据幼儿的猜想,依次贴上不同的颜色标志

——切开相应颜色的萝卜,让幼儿进行验证。

师小结:原来呀,白萝卜和胡萝卜表皮的颜色和肉肉的颜色是一样的。

师:一点红、心里美的萝卜切开来是什么颜色呢?

——拿2张颜色图片,上来贴在表格上。

师:请小朋友说说看,你选了哪几种颜色?为什么?

——女孩子、男孩子分组粘贴,进行猜想

一点红——切开来(白色)

心里美——切开来(枚红色)

五、品尝萝卜

师:那我们小朋友都喜欢吃萝卜吗?---喜欢、不喜欢。

教师小结:其实,萝卜的营养非常的好,

查看全文>>>

肩肘倒立教案范文900字

肩肘倒立教案范文900字栏目为您带来肩肘倒立教案范文900字格式、肩肘倒立教案范文900字模板、2024肩肘倒立教案范文900字等。希望能帮助到您,感谢您的查看。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