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古文观止读后感 > 导航 >

古文观止读后感

人生的百科全书《古文观止》读后感 幼年听家父教过《古文观止》中的几篇文章。那时候,我对家父的讲解听不懂记不住,只知跟着念而已。其实是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过后便什么都忘了。后来,等到年岁渐长,走上了工作岗位,我有暇再回过头来通读《古文观止》的那些文章,犹如牛吃草反刍,重新加以咀嚼,才觉得这些文章经天纬地,气壮山河,一下子就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从此,我就和这本书相依相伴,结下了不解之缘。 《古文观止》的文章,总共不过200余篇,但却从某一侧面或一件事上,留下了几千年的历史轨迹,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兴亡,记录了众多贤哲的襟怀抱负。我读这本书,如同跨入了中国古籍文化峋巍峨殿堂,触目所见,多篇作品,都焕发着奇光异彩,闪耀着灼见真知,叫人一读就难舍难分,越读越感到意蕴无穷。 我特别钟爱一些名篇,例如,李密的《陈情表》,王勃的《腾王阁序》,魏征的《该大宗十思疏》,方孝孺的《深虑论》等等,由于经常读,便逐渐地会背十来篇。这么一来,我除了平时在家里翻阅《古文观止》以外,还能利用空余帅司,随时随地进行背诵复习。我把这种背诵作为一道精神快餐,用来滋养心田。 我以为,《古文观止》是人生的一部百科全书。书中的哲理,小到修身养性,大到治国平天下,无所不涵。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至理名言,光华夺目,掷地有声。虽寥寥不过数十字,竟胜似万卷诗书。尤其是范老先生的那种境界,那种情怀,早已被后人奉为立身做人的万世楷模。 总之,读这本书,能够使人警醒,使人振奋,使人高尚,使人坚强。我现在虽已年过古稀,但有生之年,这本书是一定要继续读下去的,而且要一如既往地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读,为的是从中学做人。学会在任何处境下,都能好好做人。

查看全文>>>

国庆期间,我阅读了一本名为《追踪古文明》的科普书籍,这本书让我了解到很多远古时期的文明遗迹,像金字塔、复活节岛、玛雅文明等等。一个又一个文明遗迹向我们展示了远古人们无限的智慧和孜孜不倦的努力,让我们不得不为之赞叹,为之倾倒。 这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星空下的金字塔,一个个金字塔矗立在一望无垠的沙漠中,好像一座座山峰,向我们展示着古埃及人民的强大。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完全无法想像,在没有先进的运输工具,没有起重机的情况下,要怎样的执着才能在茫茫沙漠中竖立起这一座座丰碑,它们是埃及人民的心血结晶,也是埃及人民创造的世界奇迹。那片宁静旷远的土地上,沉睡着的法老们依旧沉睡,可现代的我们却总在不断打扰着他们的美梦,他们不管不顾,在金色的面罩下,依旧编织着自己的梦。宏伟巨大的金字塔下,沉眠着尼罗河土地上曾经的帝王,尼罗河畔的人们用他们的方式记录着曾经的一切,法老会远去,可他们心中瑰丽的梦不会褪色,楔形文字,让他们的梦永远留存。这是怎样的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这是怎样的一种光辉灿烂的古文明。 远古文明像一个永远无解的迷题,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人去探索,人们在认识它们、理解它们的过程中不断被它们征服,被创造它们的远古人民而征服,它们是人类历史的瑰宝,是我们的奇迹,可是这样的奇迹,为何会消失?是侵略,是环境,还是人性?我猜,更多的原因还是环境吧,如果我们再漠视环境给我们越来越多的提示,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变成文明遗迹的一种吧!希望不要有这一天,救救现代文明吧。

查看全文>>>
读《古文观止》

钱钟书先生曾说,古代相当于人类的小孩子时期,古代是幼稚的,经过几千百年的长进,才慢慢地进化到现代;读《伊索寓言》可以增进我们对现代文明的骄傲,《伊索寓言》中好多浅薄的见解非加以纠正不可。最近我重读了一遍《古人观止》,也觉到古人真是幼稚得可爱,那些正儿八经的散发着头节气的见解,如不加以纠正必“贻害”后人。因此,我以钱先生为榜样,拈出几则故事,作为反面教材,以警醒世人。 一、丧欲速贫。 此言出自《檀弓》,意思是不作官了,应该迅速穷下去,以免别人误会他在位时是个贪官。只有儒家弟子才有这般迂腐!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君不见,高官下野大多暴富?只因在台上时,纵有千二八百万也不敢露财,下台了修高楼、泡包厢,又有谁管得着?在台上时生意不敢“做明”,与大款不敢傍得太紧,下台了正好利用旧日关系,以权易钱。 昔日做官,今日为款,潮流每每如此。 二、如棠观鱼 鲁隐公想要棠地看捕鱼,臧僖伯为此发了一大通议论,反对隐公去。鲁隐公只好说:“吾将略地焉。”看来臧僖伯是个不识时务,没读过“下级学”的书呆子。领导有雅兴下乡钓鱼,他不备小车、不置钓具,积极陪领导锻炼身体,还要“称疾不从”,天底下有这样的傻子吗?奇怪的是,《古文观止》中这类角色还真不少,比方说里革,比臧僖伯还要恶劣,鲁宣公看着就要拉一大网鱼起来,他竟然挥刀割断鱼网——好在“适者生存”,这种人注定要“自然淘汰”。 三、民将筑台于夏氏 陈灵公是古代最著名的昏君。他与夏征舒的母亲有染,还要老百姓在夏家修个高台,以致于章子大摇其头,预言陈国必亡。看来,陈灵公吃亏在于他太老实,假若他生在现代,就决不会大张其鼓地修屋筑高台了,而是要大力发展“两非经济”、“路边经济”,今天“夜来香”,明日“康乐城”,不亦快哉! 四、杜蒉扬觯 晋平公与师旷、李调一起饮酒作乐,杜蒉进来让师旷喝了一杯,又让李调喝一了杯。平公觉得奇怪,问了原因,主动罚自己一“觯”。这就是“杜举”一词的来由。看来浪费人材的现象也是“古而有之”,象杜蒉这样善于劝酒的人材,当“公关”或是办公室主任,才真正物尽其材。甚矣!平公之无珠。 五、白珩犹在乎? 赵简子招待楚国客人,故意把身上的佩玉撞得丁当作响,并问客人:“你们楚国著名的玉器白珩还在吗?”看赵简子的举止,让我感叹那时真是落后——一块石头是什么宝贝?少见多怪!假若他有幸在今天混个一官半职,他一定会拿出手机说:“这是哥

查看全文>>>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古文观止》:登岳阳阳楼记。

虽说还未到那淫雨霏霏的季节,可六月的阵雨仍是飘得让人心烦意乱。早成出门去上课也是走的匆忙,几日阴雨仍未晾干的衣物自然不在穿着考虑之内。出门后才发觉,这平日里不曾穿的衣裳那么胡乱一搭配到更是像奇装异服了。一路上先前下着雨,我便撑伞疾步快走,生怕迟到了,心思也很单一地复习昨日学过的公式以验证一道判断题。然而,正当我几乎要适应了这般潮气,天又渐阴,雨停了。我只得收起伞继续赶路。没有雨伞遮蔽我的脸,我这如此着装的怪人岂不要给人看了脸去?想着,眼睛也心虚地向路人看去,东瞄西瞟,时而看到同我一般年纪的学生们打扮地时尚,潮流,有些甚至前卫地像那长了翅膀想要飞向成熟的鸟儿,在少年之地留不得片刻,心生感叹:我同他们是一样的面孔啊,却注定入不了他们的眼;时而,我又看到一些和我同却似不同的人们,他们发型古怪,站在与我都一样的一片厚云霭下却还要用墨镜掩藏自己的眼神或心灵,鞋子的款式也是别出心裁,叫人难以捉摸他们到底是需要被关注还是不屑于世俗的眼光。

但最终我还是迎来预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眼神。我不过仅仅是在街上随意地浏览这个世界,却可以瞧见拐角走来那位手推婴儿车的女士眼中被我品尝了一分钟的鄙夷。与她的对视不过一秒,却有许多疑惑产生,我甚至对其中的部分还有了臆想。她或许是从头到脚打量了我一番才决定用嘲讽的眼神与紧蹙的眉宇表达她的厌恶之情?有可能是对我身上这件老皱的卫衣表示愤怒吧:天哪,这个女孩子居然穿成这样就出门了,也太随意了吧!也应该为她和自己都找个理由:她要照顾孩子,辛苦与烦恼写在脸上凑巧被我曲解了.。无论怎么说,也无论在短短几十分钟路程里想的是否有个芥子劫那样多,我都应该在这种从古至今都每日异新唯独复杂不变的社会中,收藏好前人的箴言,悟得漫漫生存之道。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古文观止》:郑伯克段于鄢。

适才走到马路上又见一橘衣卫士环卫工人,并非不想夸奖他们为城市卫生的付出,实是这既是他们的职责所在,又如古语,都是老生常谈显腻味。我所见虽是偶然之事,却实为亲眼所见,联想翩翩,不吐不快:三叉路上,黄灯刚刚亮起,一条马路上的轿车难得全都规矩地停了下来,半是出于日益严苛的交规,半是出于修养地静待车前他人车水马龙。没成想一个黄色身影斜飞而出,险些与飞速而驰的私家车相撞。我们旁观的路人还慌神未定呢,皮肤黝黑的环卫工人便与摇下车窗的司机对骂了起来。

查看全文>>>
人生的百科全书  幼年听家父教过《古文观止》中的几篇文章。那时候,我对家父的讲解听不懂记不住,只知跟着念而已。其实是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过后便什么都忘了。后来,等到年岁渐长,走上了工作岗位,我有暇再回过头来通读《古文观止》的那些文章,犹如牛吃草反刍,重新加以咀嚼,才觉得这些文章经天纬地,气壮山河,一下子就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从此,我就和这本书相依相伴,结下了不解之缘。《古文观止》的文章,总共不过200余篇,但却从某一侧面或一件事上,留下了几千年的历史轨迹,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兴亡,记录了众多贤哲的襟怀抱负。我读这本书,如同跨入了中国古籍文化峋巍峨殿堂,触目所见,多篇作品,都焕发着奇光异彩,闪耀着灼见真知,叫人一读就难舍难分,越读越感到意蕴无穷。我特别钟爱一些名篇,例如,李密的《陈情表》,王勃的《腾王阁序》,魏征的《该大宗十思疏》,方孝孺的《深虑论》等等,由于经常读,便逐渐地会背十来篇。这么一来,我除了平时在家里翻阅《古文观止》以外,还能利用空余帅司,随时随地进行背诵复习。我把这种背诵作为一道“精神快餐,用来滋养心田。我以为,《古文观止》是人生的一部百科全书。书中的哲理,小到修身养性,大到治国平天下,无所不涵。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至理名言,光华夺目,掷地有声。虽寥寥不过数十字,竟胜似万卷诗书。尤其是范老先生的那种境界,那种情怀,早已被后人奉为立身做人的万世楷模。总之,读这本书,能够使人警醒,使人振奋,使人高尚,使人坚强。我现在虽已年过古稀,但有生之年,这本书是一定要继续读下去的,而且要一如既往地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读,为的是从中学做人。学会在任何处境下,都能好好做人。 查看全文>>>

《古文观止》读书笔记800字

我有过两套《古文观止》。一套是高中时在学校门口地摊上买的盗版的,一套是这版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的竖排书。

那个时候正在农村上高中,穷,不仅穷钱,更穷书。我记得一个寒风凛冽的深秋下午我花了8块钱买了一本盗版的《古文观止》,如获至宝。接下来的半年里,我拿着一本王力编的《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一字一句地读那本盗版质量很差的《观止》。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就是一句话,怎么也读不通,查查字典才发现原来印错了一个字。我非常喜欢王力的《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它的例文证字所出自引文大多在《观止》里。所以,我一边读书,一边作注,一边校改这本错讹颇多的《观止》。

等读到《送李愿归盘谷序(韩愈)》时候,我就上高三了。那种不管上什么课我都不听,只顾看我自己闲书的生活实在是不能再继续了。于是就把她放下,想着等上了大学再完成剩下的半本吧。后来大学学的是英语专业,虽然把后面的文章都读了,但是高中的那种一字一句、每个字都查查它的释义、用典、出处的研读是再没有了。这一放就是10年,我终究也没有完成当年的遗愿,研读完剩余的《观止》。

后来的一版《古文观止》,是我从我的姑姑家里巧取豪夺来的。我跟我爸爸说,要高考了,我很喜欢读古文,姑姑家里有一套《古文观止》,你去帮我借过来看看吧(多么苍白的借口)。借来之后我就没打算再还,这么一套竖排古朴经典的书,谁都会心生不良意的。

我心里悄悄地有这样一个标准:如果拿起《古文观止》,随便抽出一篇,你都能从头讲到尾,讲它的构思,讲它的文义,讲它的用典,讲它的历史背景,讲得滔滔不绝行云流水达到这种程度说明你的古文功底,至少是古典散文的功底算是扎实了,可以得80分了。

我心里悄悄地有这样一个秘密:这么多年来,我作文布局谋篇、构思立意的能力完全归功于那一百多篇古文。她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滋养,你不自觉地就会被她哺育。做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时候,我觉得,一大篇几万字的论文,其结构和构思与几十字的论证仍是大同小异。

如果你想涉猎一下古文,体会古典语文的魅力,《古文观止》绝对是不二选择。如果你是字斟句酌研究古文,吃的就是这碗饭,那么读精读透《古文观止》是个门槛,跨过去才能登堂入室吧。

《古文观止》读书笔记800字

鲁迅先生曾说过:选本所显示的,往往并非作者的特色,倒是读的眼光。《古文观止》便是一部优秀的书本。

《古文观止》的编选目的是正

查看全文>>>

鲁迅先生曾说过:选本所显示的,往往并非作者的特色,倒是读的眼光。《古文观止》便是一部优秀的书本。

《古文观止》的编选目的是正蒙养而裨后学,即给青少年的我们提供一个学习文言散文的入门读物。孙洙在《唐诗三百首》的序言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如果读了《古文观止》中的此文章,一定会受益非浅。《古文观止》的选文是比较全面而又有重点的。从春秋到明末两千年之间都有作品入选,且大多数都是非常优美的文章。这部书既重视文章的思想内容,又重视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的锤炼,把说理、记叙、抒情、写景熔为一炉,搜集了许多名篇,

读书笔记大全

《古文观止》吸取了前代选家之成果,其作品大都是比较优秀的,全书表现出两个方面的特色,这部书对一部作品与一位作家选择了可以代表其思想和艺术风格的篇章。它宣扬了当时具有时代进步意义的民主思想,以及反对重神轻民,反对当时一些流治者的荒淫残暴,昏庸无道。在这部书,它择取的有唐宋八大家之散文,是具有独特物思想与艺术风格的,其中,韩文气势磅礴,曲折自如,善于发不平之呜,又善于在论说中插入对人情世态的典型刻画;柳文能突破儒家的某些思想的禁区,充满了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和对人民的同情,他的山水游记在写景中寄托着忧愤,意境幽深,语言精粹。欧文善于跌宕唱叹,一往情深,风神疏淡自然,语言流畅清新:三苏父子都善于纵横议论,特别是苏东坡的散文,思想活跃,立论新奇,境界开旷,前人有韩潮苏海的赞誉,语言也很清丽,像行云流水,流转自如,往往在散文中创造出诗意盎然的新界;曾恐之散文,立论平实,笔力沉着,论述如层层剥笋,在明清两代影响极大;王安石散文则以见解深刻著称,表现出了一个杰出政治家眼光。在从《古文观止》收集的《左传》文章中,描写出了战场场面和记叙外交政治家辞会,都是婉转曲折的文章。则第二特色就是对同一作品的不同体裁或不同作品的同一体裁从不同角度着眼在其书中,选文大多不是应酬之作,而是各具特色,情义并茂的作品。如李斯的《谏逐客书》,路温舒的《戒兄子严敦书》等。

此书影响广泛。鲁迅说:评选本子,影响于后来文章力量是不小的。正是这书的作用。

查看全文>>>

《古文观止》读书笔记1500字

文章千古事,《古文观止》不过200余篇,但却洋洋洒洒留下了几千年的历史轨迹,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兴亡,记录了众多贤哲的襟怀抱负。读书读人,要读经天纬地大文章,也要读气壮山河真丈夫。

我钟爱这些流芳百世的名篇,但更痴想和这些伟丈夫走得近些更近些,想从中探知为什么在往事逾千年的今天每当我们读起这些篇章的时候心弦总是跟着大家的拨瑟而抖动。李密的《陈情表》,字字入理,句句动情。一个父亲早丧,母亲改嫁的顽童,一个体弱多病的老妪。李密此时被举孝廉,家里的老祖母已经是年逾九旬,犹是风中之烛,摇摇欲坠。树欲静而风不止,恩欲报但亲不在,最为人生憾事。儒风自汉武一朝已经吹拂了几百年,百善孝为先的思想早已经在知识分子心中生根,更何况乌鸦尚能反哺。可以想象李密接到晋武帝任命的当天晚上一定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从他早时任职蜀汉以及在祖母去世服期满后出仕的表现来看,李密不是一个隐者,但如果此时弃老祖母而去又于情何以堪?于心何以忍?另一方面,当时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其中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举孝廉,让道德上的优者来管理国家。如果欣然赴命的话,是孝还是不孝?于理何以问?治国平天下是每一个知识分子的理想,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不能断定当时李密的心情和想法,但一点可以肯定:李密是一个克己的光辉典范。

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与武昌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无独有偶,王勃的《腾王阁序》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也同成千古绝唱。但细品下来却是两种人生轨迹。王勃才华横溢,诗文俱佳,四杰之首,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名句传诵至今。且年少得志,14岁就被表为官。总觉得一个人太早的成功要伴随一些苦果。当王勃在腾王阁上高呤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时候又不知道有多少同僚因才生嫉。王勃的两次获罪大致都与他才情傲物,文人相轻有关。后一次获罪还连累到他老父被贬到南荒做县令,27岁的王勃在去探望他父亲的途是溺水身亡。他的陨落和他的升起一样迅速,实在是令人心痛。范仲淹青少年贫苦,在日食两餐冷粥的困境中坚持刻苦攻读,甚至五年未尝解衣就枕,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庆历新政改革的主持者。而他写《岳阳楼记》的时候已经被贬出京,庆历新政宣告失败,正是人生失意的时候。然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丝毫不见潦倒之义,反而光华夺目,掷地有声,矍

查看全文>>>

幼年听家父教过《古文观止》中的几篇文章。那时候,我对家父的讲解听不懂记不住,只知跟着念而已。其实是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过后便什么都忘了。后来,等到年岁渐长,走上了工作岗位,我有暇再回过头来通读《古文观止》的那些文章,犹如牛吃草反刍,重新加以咀嚼,才觉得这些文章经天纬地,气壮山河,一下子就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从此,我就和这本书相依相伴,结下了不解之缘。《古文观止》的文章,总共不过200余篇,但却从某一侧面或一件事上,留下了几千年的历史轨迹,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兴亡,记录了众多贤哲的襟怀抱负。我读这本书,如同跨入了中国古籍文化峋巍峨殿堂,触目所见,多篇作品,都焕发着奇光异彩,闪耀着灼见真知,叫人一读就难舍难分,越读越感到意蕴无穷。

我特别钟爱一些名篇,例如,李密的《陈情表》,王勃的《腾王阁序》,魏征的《该大宗十思疏》,方孝孺的《深虑论》等等,由于经常读,便逐渐地会背十来篇。这么一来,我除了平时在家里翻阅《古文观止》以外,还能利用空余帅司,随时随地进行背诵复习。我把这种背诵作为一道“精神快餐,用来滋养心田。我以为,《古文观止》是人生的一部百科全书。书中的哲理,小到修身养性,大到治国平天下,无所不涵。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至理名言,光华夺目,掷地有声。虽寥寥不过数十字,竟胜似万卷诗书。尤其是范老先生的那种境界,那种情怀,早已被后人奉为立身做人的万世楷模。

总之,读这本书,能够使人警醒,使人振奋,使人高尚,使人坚强。我现在虽已年过古稀,但有生之年,这本书是一定要继续读下去的,而且要一如既往地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读,为的是从中学做人。学会在任何处境下,都能好好做人。

古文观止读后感800字2024(二)

朋友小小发来一片古文观止观后感,没时间细看,保存先,惊为天人。

文章千古事,《古文观止》不过200余篇,但却洋洋洒洒留下了几千年的历史轨迹,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兴亡,记录了众多贤哲的襟怀抱负。读书读人,要读经天纬地大文章,也要读气壮山河真丈夫. 我钟爱这些流芳百世的名篇,但更痴想和这些伟丈夫走得近些更近些,想从中探知为什么在往事逾千年的今天每当我们读起这些篇章的时候心弦总是跟着大家的拨瑟而抖动。

李密的《陈情表》,字字入理,句句动情.一个父亲早丧,母亲改嫁的

查看全文>>>

《古文观止》读后感800字2024

《古文观止》是本好书,是中华文明智慧的集现。我喜欢读,它在我心中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辉。自我读起此书时,背过的古文不过就寥寥数文。实在是好文众多,只得走马观花般学习皮毛,而在观止的选传中,犹独钟情于《战国策》李斯的谏逐客书与三国的诸葛亮的出师表。李斯敢写谏章批判秦王的做法是不对的,表现其的勇敢与智慧,文章结构紧凑,举例充分,论理十足,可谓是绝。诸葛孔明写《出师表》,表现他正直,为理想奋斗的精神品格。下面我就选谏逐客书二段来品析。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2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於秦,可宝者多;士不产於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仇,内自虚而外树怨於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李斯写谏逐客书时,正为秦王因韩国实施「疲秦计画」,而大怒。下令逐客。李斯也在范围之内,于是李斯将谏章呈给秦王,秦王看之,欣然撤销逐客令。试问;如果谏章不能打动秦王,那么秦王会不会以叛党的名义杀了他。答案是肯定的。从中也可看出李斯的胆量,从容,淡定,真学才识。从文中看,亦如此。第一段以“臣闻……”作为起始,一连串的因果实例摆出,环环相扣,层次明了,接着说明为何不赞成,否定秦王的决议。第二段“夫物。”,我犹以为重要,一针见血。突出中心。

这是一篇不错的议论文,也让我对作者感到敬佩,也让我对自己感到愧疚。想想自己在生活学习中无法自立,也没有像作者那样有主见,遇事懦弱胆小。不能沉着应对,面对一些物质的事物,也不能够地面对。所以我立志学习作者的这种精神品格。而我也很庆幸读了这本让我很惬意,很享受,很有启发的书。

没错,就是它—《古文观止》

查看全文>>>

古文观止读后感

古文观止读后感栏目提供大量古文观止读后感,指导大家如何写古文观止读后感,并提供丰富的古文观止读后感、关于古文观止读后感等内容,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阅读本栏目内容更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