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地点辨认笔录范文1000字 > 导航 >

地点辨认笔录范文1000字

地点辨认笔录范文1000字

实习目的:为了深入司法实践工作,了解庭审的全过程,体验司法工作的日常事务,将自己在学校中所学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培养自己的法律思维,为以后更好的适应社会,适应所从事的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矗

实习时间:2xx-x年2月18日---2xx-x年3月18日

实习地点:xx市人民法院

实习单位和部门:xx市人民法院民三庭

实习内容:整理卷宗,登记案件信息表,做庭审笔录,拟写审理报告判决书调解书等法律文书。

一.实习过程与体会

2xx-xx年2月18日到3月18日我在xx市人民法院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虽说是短短一个月的实习但是却让我感受颇多。

我被分在了民三庭,民三庭作为法院的一个内设机构,主要负责合同纠纷,民间借贷纠纷,离婚案件,交通肇事案件以及其他一些简单的民事纠纷。而我的主要任务就是协助书记员和法官的工作和一些琐碎的工作,比如:整理卷宗,登记案件信息表,做庭审笔录,拟写审理报告判决书调解书等法律文书。

整理卷宗是从事法律工作最基本的内容,它看似简单其实不然。整理卷宗包括排序、编页码、填写证据目录及卷宗目录、装订案卷等。它不仅要遵循一定的顺序,同时还要掌握整理的技巧。在整理过程中需要把案件的情况写清楚,这也是一个不能马虎的环节,稍有差错就得重新返工,所以每次填写我都十分认真,填写完成后都会让书记员帮我检查并指出错误。刚开始我也很慌乱,翻过来翻过去,自己都有些乱了,但这是熟能生巧的活,干得多了也就熟练了。在书记员的指导下我基本上能够独立的整理卷宗,为书记员减轻了一部分的负担,当然这也极好的训练了我的耐心与毅力。看着一份份卷宗的完成我有了小小的成就感。

基层法院的案件比较多所以经常有旁听的机会,通过旁听案件,我对民事案件的审判特点和程序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审理民事案件的关键在于化解当事人的矛盾,这和刑事案件着重体现国家强制力惩罚犯罪是完全不同的,民事案件最理想的状态应是让双方当事人双赢同时又符合法律的规定,这一点就对法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仅是法律方面的扎实功底,更重要的是懂得替当事人着想,尽量减少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更不能摆官老爷的架子。参加了几次庭审,对于庭审过程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平常只是局限于书本的知识并没有真正触及庭审,即使是模拟开庭也始终不能与真正的庭审相提并论,这让我从抽象的理论真正与实践得到了结合,很受启发。

做庭审笔录是一项比较

查看全文>>>

活动内容:辨认水果

活动目标: 1、辨认水果苹果、香蕉、橘子,:辨认不同品种的苹果。知道同一类水果不同品种的区分特点 2、尝试把相似的东西放在一起,用观察和感官感觉进行分类。 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在活动中感受分享的快乐,训练小朋友的延迟满足能力。

活动准备:教师的准备:一篮干净,优质的香蕉,橘子,苹果,一篮干净,水果刀。优质的红香蕉,红富士,嘎啦果。果盘若干。调查幼儿中是否有对香蕉,苹果,橘子过敏的小朋友。《摘水果》音乐

幼儿的准备:有初步的延迟满足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背景音乐《摘水果》,出示水果篮,引起幼儿兴趣,导入活动。 1、幼儿在呈半正方形坐好,师:小朋友,看看张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出示水果篮:哇,是水果篮啊,里面还有很多的水果啊! 2、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水果呢?有苹果、香蕉、橘子。(引导幼儿一起说) 二、请吃水果----认识水果的主要特征。 1、师:这么多的水果,大家都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幼儿回答,老师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如:小华说的很清楚,用句子很完整,也说对了这个水果的名称 2、师:小朋友,他们三者有什么不同吗?是不是颜色不同啊,还有呢?谁来补充?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认识出苹果,香蕉,橘子的理由。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感官和不同角度的观察方法如用眼睛看一看,用鼻子闻一闻,用小手摸一摸,用嘴巴尝一尝等。 3、师:好,我们把苹果切开,看看里面是什么颜色的呢?切开苹果两半,引导幼儿观察:苹果的里面还是红色的吗?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事物。进一步引导幼儿深入思考,从不同侧面思考。并引导幼儿归纳这些理由,如颜色,形状,气味,大小,水分,口感等等。 4、师我们既然会认识了苹果,香蕉,橘子,是不是可以用我们的方法去认识不同的苹果呢,比如说红富士,嘎啦,蛇果。老师拿出另一篮水果。 5、出示红香蕉,师:知道这是什么苹果吗?它外面是什么颜色的?它里面是什么颜色的?他是什么形状呢?老师可以将红香蕉切开,请小朋友们尝尝。让小朋友们闻闻,引导小朋友们观察,并用自己的感官收集信息。(外面红色的,里面黄色透亮,很香,上宽下窄,有点扁) 用相同的方法引导小朋友认识红富士,嘎啦果。 三、挑水果---交代要求,幼儿操作。 1、师:现在有一篮子的苹果,可是老师不知道他们各自的名字的,请小朋友们帮老师

查看全文>>>

最近,读了《培根随笔录》(上海人民出版社出飯),真是爱不释手。培根,是近代思想史上最优秀的人之一。他的话常常被人们拿来当作格言,比如有名的知识就是力量即是一例。他的这本《随笔录》充满了阅世经验,闪烁着智慧之光。我是小学教师,书中一些论述与我常常思考的问题正好相合,这自然引起我特别的注意。.

培根写道:如果问:在人生中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那么回答是:笫一、无所畏惧,笫二、无所畏惧,第三、还是无所畏惧。我觉得,在我们小学教师身上,似乎缺少这种无所畏惧的精神。我们怕的东西太多,工作中好容易产生了一点新思想,比如一个教学改革方案,怕就来了,怕领导批评指责,怕同行评头品足,怕学生纪律不稳,怕家长议论纷纷,怕考试一塌糊涂总之,怕出娄子。我们总是以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别人称赞我们的谦虚,其实正是我们的自卑。教宵的现代化需要有勇气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小学教师很应该有一点勇气。

如果以为自己不行,便只好去迷信权威。《培根随笔录》中就有不少这方面的论述。我们小学教师有时就喜欢迷信别人、否定自己,常常心悦诚服地让别人替我们去思想。所以,我们小学教师很缺少点个性^有许多人,教了十几年、二十几年、或更长时间的书,竟没有一点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真有点枉做教师一场。而只有小学教师都发挥了主动性、创造性,才会有小学教育的现代化。

缺少创新,就意味着因循守旧。正如培根所说:既成的习惯, 即使并不优良,也会因习惯而使人适应。而新事物,即使更优良也会因不习惯而受到非议。我们/j、学教师做工作似乎有点过于讲究有根据,对新事物不那么敏感,工作以不出事为上乘。这就使我们失去了最可宝贵的东西一思考和开拓创新。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议论:现在的学生比过去的学生差远了。这些新教师哪象我们参加工作的时候。而一旦都符合了过去的样子,大家便相安无事了。

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颇有影响的苏联教育家。在我国,还没有出现这样的教育家。这其中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我们教师缺乏勇气、自信和开拓创新不够,实在是主观方面的重要原因。

教育改革,不能不硏究教师,而硏究教师就不能讳言我们自己的弱点。如果我们对教师的硏究取得重大学术成果,那么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无疑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培根随笔录》尽管不是专门谈教育的书,但对教育工作者却极有帮助。我读后就获益不浅。如果我们小学教师能深刻认识并加以克服自己的弱点,树立起勇敢、自信、独立思考和大胆开

查看全文>>>

随着写作规范的不断完善,范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不同的文章可以用在不同的场合,范文的撰写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描写地点的作文700字(精选6篇)”,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描写地点的作文【篇1】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乐园,我也不例外。我的乐园就是我们小区对面的那条小河。

明镜清澈的小河流水淙淙,两岸绿树成荫。河边草地上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黄的、粉的、紫的,五彩缤纷。我把小野花编织成花环,戴在头上,美得像花仙子。

我和小伙伴们顶喜欢用彩纸做成各式各样的小船,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放进小河,小船在河里慢悠悠地漂,我们在岸上乐得屁颠屁颠地跳。

风和日丽的时候,去河边钓鱼是十分有趣的。我缠着爷爷带我一起去,爷爷给我准备了一根鱼竿,在上面挂上了鱼饵。我拿着鱼竿坐在河边,煞有介事地开始钓鱼了。

第一次钓鱼我很兴奋,又有些心急。我时不时地把鱼竿拎起来看看有没有鱼上钩。这样反反复复折腾了好半天,一条鱼也没钓到。我沮丧极了,爷爷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说:“钓鱼的时候要安静、有耐心,不要乱动,看到浮标沉下去了说明鱼上钩了。”我按照爷爷的吩咐一动不动,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河面。终于,浮标沉下去了,爷爷在一旁叫道:“上钩了!”于是我迅速地把鱼竿提起来,鱼跃出水面的那一刻,我欢呼着:“钓到啦!钓到啦……”

深秋,河面上飘着泛黄的树叶。我和小伙伴们玩扔石子,树叶就是我们的目标。我眯着眼,侧着身子,对准目标,用力扔出去,“嗖”的一声,石子在水中溅起了珍珠般的水花。我们玩得不亦乐乎,河面上荡漾着我们欢快的笑声。

这就是我的乐园――一条承载我童年快乐的小河。

描写地点的作文【篇2】

四年级日记大全题目:参观校园。四年级关于校园的日记大全作文怎么写?这篇四年级日记大全作文350字的参观校园的日记大全作文希望能够帮到你。

医生说:你爸可能不止一次需要植皮,一旦超过10次,有可能再也不会长头发。你想好了。儿子坚定地点了点头:为了爸爸,变成秃头,也值得!

接下来该怎么复习语文,才能在高考中取得最好的成绩?”“现在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夯实基础?”昨日下午,重庆一中教科室副主任、高级教师王海洋做客本报,与家长、学生交流了上周四、周五的语文大考,王老师建议同学们每周做1~2套题,一周写一个作文练习。

这一个学期我们学校还组织了秋游活动,秋游的地点是百万葵园。刚踏进葵园的大门,阵阵葵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辨认水果苹果、香蕉、橘子,:辨认不同品种的苹果。知道同一类水果不同品种的区分特点

2、尝试把相似的东西放在一起,用观察和感官感觉进行分类。

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在活动中感受分享的快乐,训练小朋友的延迟满足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的准备:一篮干净,优质的香蕉,橘子,苹果,一篮干净,水果

刀。优质的红香蕉,红富士,嘎啦果。果盘若干。调查幼儿中是否有

对香蕉,苹果,橘子过敏的小朋友。《摘水果》音乐

幼儿的准备:有初步的延迟满足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背景音乐《摘水果》,出示水果篮,引起幼儿兴趣,导入活动。

1、幼儿在呈半正方形坐好,师:“小朋友,看看张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出示水果篮:“哇,是水果篮啊,里面还有很多的水果啊!“

2、“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水果呢?有苹果、香蕉、橘子”。(引导幼儿一起说)

二、“请吃水果”----认识水果的主要特征。

1、师:“这么多的水果,大家都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幼儿回答,老师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如:“小华说的很清楚,用句子很完整,也说对了这个水果的名称”

2、师:“小朋友,他们三者有什么不同吗?是不是颜色不同啊,还有呢?谁来补充?”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认识出苹果,香蕉,橘子的理由。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感官和不同角度的观察方法如“用眼睛看一看”,“用鼻子闻一闻”,“用小手摸一摸”,“用嘴巴尝一尝”等。

3、师:“好,我们把苹果切开,看看里面是什么颜色的呢?”切开苹果两半,引导幼儿观察:“苹果的里面还是红色的吗?”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事物。进一步引导幼儿深入思考,从不同侧面思考。并引导幼儿归纳这些理由,如颜色,形状,气味,大小,水分,口感等等。

4、师“我们既然会认识了苹果,香蕉,橘子,是不是可以用我们的方法去认识不同的苹果呢,比如说红富士,嘎啦,蛇果。”老师拿出另一篮水果。

5、出示红香蕉,师:“知道这是什么苹果吗?它外面是什么颜色的?它里面是什么颜色的?他是什么形状呢?”老师可以将红香蕉切开,请小朋友们尝尝。让小朋友们闻闻,引导小朋友们观察,并用自己的感官收集信息。(外面红色的,里面黄色透亮,很香,上宽下窄,有点扁)

用相同的方法引导小朋友认识红富士,嘎啦果。

三、“挑水果”---交代要求,幼儿操作。

1,师:“现在有一篮子的苹果,可是老师不知道他们各自的名字的,请小朋友们帮老师按他们各自的

查看全文>>>

笔录之一:20xx年1月9日,终于,企盼已久的日子即将来临了!明天,我们——重庆工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材料服务队将驱车前往重庆市九龙坡区华岩镇,在那里我们将开展为期5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刻,我的心已经激动不已了,终于等到这一天了,这具有重要意义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终于要开展了!华岩镇,我们将要去的地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是贫困的山区,还是普通的小镇?还有,华岩的父老乡亲热情吗?他们会欢迎我们吗?在那里,我们的活动可以顺利完成吗? 困难也好,艰辛也罢。我们带着的始终是希望与梦想!“以科技文化服务社会,以学习实践锻炼成才”,用自己的知识为华岩的明天添一份力,我相信,我们去的地方是美好的,我们去了之后,她将更加美好!明天将是一个美好的日子,因为我们要开始我们的“华岩之行”了!(李 峰)笔录之二:村小城镇化建设的典范——西山村7月12日上午9时许,重庆工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材料服务队一行19人来到华岩镇西山村进行“农村小城镇化建设”调研活动,西山村村委会万村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同我们进行了座谈交流。在近一个小时的座谈中,万村长风趣幽默、侃侃而谈,他详细地给我们介绍了西山村的发展现状。从“人多地少”的劣势条件到“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思路,从“农村二元结构调整”到“农村小城镇化建设”的构想,无一不体现着他的种种先进理念。他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务实严谨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召着我们。西山村村委会深刻领会了国家的相关政策,因地制宜,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使得西山村的城镇化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成为华岩镇乃至九龙坡区的典范!座谈会中,我们的服务队成员们就“西山村发展现状与前景”、“西山村在开展‘小城镇化建设’方面的经验”等问题与万村长进行了交流。透过西山村的现状,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小城镇化建设”的相关政策及实际执行情况,从而圆满地完成了关于“小城镇化建设”这一主题的前期调研任务,也为我们此次暑期“三下乡”总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李 峰 李 松)笔录之三:关注“三农”大型户外宣传活动7月11日上午8:30,重庆工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材料服务队在华岩镇举行了“关注农业、关注农村、关注农民”的大型户外宣传活动。我们向广大群众发放中央“三农”政策相关资料、详细地解读中央“三农”问题的相关知识、并开展了有关“三农”政策的问卷调查等活动。此次宣传活

查看全文>>>

7月5日星期一

今天是开始实习的第一天,我一大早就在介绍人的陪同下来到了天津丝印器材供销公司财务部。丝印器材供销公司是一私人企业,以给我市提供丝印器材为主要业务。部门主管在看过我的介绍信后,欣然接受了我在该部门实习的请求。由于是第一天,在部门主管带领我熟系了该公司的工作环境后今天的实习就告一段落。

7月6日星期二

今天到了公司,我的老师杨姐利用了整个上午的宝贵时间,向我详尽讲述了公司的发展历程、业务范围、部门分工等情况,使我对公司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与我的交谈,杨姐为我量体裁衣,定制了一套学习方案,并针对我个人的性格特点,为我指出未来的几个发展方向,使我受益匪浅。

7月7日星期三

今天我的主要任务是看公司以前的帐目,杨姐指定出纳先将以前的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让我们看,复习会计科目,不了解的明细科目就问.根据成本找了四页相关的材料费用明细账,再将总数合计起来。觉得还可以接受,并不是很难。

7月8日星期四

今天已到公司,杨姐要我开始看以前的一个完整的会计期间的凭证–一个月的转账凭证,了解大概的会计科目有哪些。由于杨姐今天比较忙,我只好自己看,也回忆了一下会计基础知识。一天下来觉得很累。

7月9日星期五

今天仍然是看凭证,但根据以前学习的很多理论来考虑借贷方向很容易使人思路不清,带我们的会计就给我们讲了一些比较实用的考虑借贷的方法,然后还出了一道题对我们进行了测试,还学习了使用办公室的一些办公工具如:传真机、打印机。

7月10日星期六

根据他们给我的实习计划,实习生有双休,今天我休息。

7月11日星期日

休息

7月12日星期一

一周的工作又开始了,希望在这周力能学到些东西,我怀着期盼的心情来到公司,经过上周的了解,我大概知道了公司的基本运作。今天杨姐拿了一些以前的文件,叫我输入电脑,还要打印出来,她可能想了解我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现在的大学生计算机能力都不会差的。

7月13日星期二

我今天依然打着主管给我的文件,但到了下午,杨姐开始叫我记录一些凭证,由于在学校上课也比较认真,所以记录凭证对我来说也并不难应付,在杨姐的指导下我开始填写了存款进帐单,我很快的完成了杨姐交给我的凭证。一天下来,觉得在学校好好学习是很正确的,工作中还是很需要专业知识的。

7月14日星期三

经过昨天做的工作,让我觉得做会计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应付,感到这次实习还蛮轻松的,我想杨姐昨天叫我写凭证,今天应该叫

查看全文>>>

1920年8月,中国*首先在上海组织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此前后,全国各地在准备建党的同时组织了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7月,中国*成立。1922年5月,在党的直接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了全国统一的组织。 1925年1月,在团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决定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11月,为团结一切抗日青年,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党决定将共青团组织改造成为民族解放性质的抗日救国的青年团体。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党中央在1946年10月提议建立民主青年团。1949年元旦,党中央又作出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 1949年4月,召开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1957年5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把团的名称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大会还决定把解放前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团、共产主义青年团和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历次代表大会衔接起来。1964年 6月,共青团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提出共青团的任务是:把中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期间,团的组织被破坏,团的工作处于停顿状态。1978年10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82年12月,共青团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88年5月,共青团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93年5月,共青团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98年6月,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2003年7月,共青团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现任团中央委员会。

查看全文>>>

对询问笔录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向案件当事人或有关人员提出询问,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法定职权,也是弄清案件事实的重要手段。询问笔录是整个询问过程的忠实记录,是案件不可缺失的法定证据。询问笔录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着案件的整体质量。本人结合基层办案实践,对此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一、询问笔录的结尾不可画蛇添足,过早下定性语,过早告知 有些询问笔录末尾总要加上这么一句:“你末取得营业执照就擅自从事某某经营活动,已违反了《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属于无照经营行为,我们将依据《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相关规定对你作出处罚,对此你有何看法和态度?”当然,依照《行政处罚法》第五条规定的“处罚与教育相结合”之原则,出于教育的目的,这样问也无大错。但是,在案件的一般程序中,询问笔录是领导作出审批和案件作出处罚决定前制作的,对于当事人的行为,只能说是涉嫌违法,如果过早下了定性语,即使是准确的,当事人也会有理由反驳。他可以认为办案人员在调查中先入为主,以致对他的调查不够完整。这样反而使调查工作陷入了被动。另一方面:1、从逻辑上说,笔录中过早下“定性语”是不妥的,因为询问笔录处于案件调查阶段,而定性词语应当在案件调查终结以后;2、从程序上看,定性语和处理依据也应当在发出《行政处罚告知书》时作出,即在局长批准之后才可以告知当事人,过早告知也是不符合法定程序的。 二、询问笔录应该讲究策略,问记有别 基层办案过程中,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即办案人员往往就是平时的日常巡查人员、收费人员、年检人员,和当事人已经相当熟悉,大家都彼此知根知底。在这样的情况下,办案人员在询问时基本上都会省略自我介绍、案件由来等过程而直接切入案件正题。办案人员的思维定势是当事人已经认识我,无须再作介绍。比如,在查处无照经营案件过程中,如果你这样问他:我是某某工商局的执法人员,现在要怎么样怎么样,希望你如实回答,然后掏出证件给当事人看,当事人听后势必会觉得很可笑。如果你继续往下问:你经营某某店,有没有到工商所办理营业执照?当事人更会觉得:这不是废话嘛!我如果来办过营业执照,你们还来找我干啥?但以上这些又是一个完整的笔录不能缺少的,怎么办?办案人员对于这类问题,在向熟悉的当事人的发问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但在笔录中还是应该“悄无声息”地记录进去,等制作完成后交给当事人看阅时,当事人肯定不会对这些大家都承认的事实提出异议。相反,明明是无照 查看全文>>>

家访可否换个地点-家长会与家访

家访,顾名思义,是教师进入学生家中与家长交流,几十年来,家访一直都是采取教师上门的形式。近来,湖北武汉的一些老师将家访地点改在了街区花园、公园或其它清静之处,效果也很好。进门家访,老师要考虑学生及其家人的感受,说话难免有所顾虑,一些家长有什么好建议也不好在孩子面前直说。而改在公园等宽松的自然环境里,相互的陌生感或隔膜感会很快消失,进入正题也快,家长能袒露对孩子的全部看法及对老师的期盼,老师也便于帮助、引导家长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业成绩。再次,每次老师造访,总让许多家长惴惴不安,既不知老师来此的真正目的,更为如何备份老师满意的礼物发愁,一些老师也对家长的盛情招待左右为难。家访改在公众场所,就能省掉其中的许多繁文缛节,双方真正将心思用在家访上,家访质量得到提高。由此可见,家访时适当地变个地点,换个环境,也许能取得更好效果。(聂勇军)

查看全文>>>

地点辨认笔录范文1000字

地点辨认笔录范文1000字栏目为大家精心整理地点辨认笔录范文1000字开头、2024地点辨认笔录范文1000字、地点辨认笔录范文1000字怎么写等,欢迎大家的阅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