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思想汇报 > 社会实践活动的自我鉴定 > 导航 > 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转化

社会实践活动的自我鉴定

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转化。

在我们的平时工作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需要撰写思想汇报,我们撰写思想汇报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和优点。你知道哪些优秀的思想汇报的范文吗?有请驻留一会,阅读小编为你整理的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转化,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的双向转化过程,是在建设中转化、在转化中建设的过程。从根本上说,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只有真正成为整个社会的普遍价值准则,成为广大社会成员的价值实践,才能达到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目的,收到实效。

从理论向心理转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无论是指导思想、共同理想,还是民族和时代精神、荣辱观,都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体现,都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都有其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不是自然而然生成的,它需要先进阶级及其执政党的思想升华、理论概括、精神提炼、体系建构;它不是直接等同于社会心理,而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来自群众、引导群众。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要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概括和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丰富和深化民族精神、时代精神,阐释和系统化社会主义荣辱观,使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形态更为科学与完备;也要高度重视实践建设,不是把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只停留在理论建设层面,仅仅满足于理论化的成果形态,而是采取多种途径和措施,大力促进核心价值体系从理论形态向社会心理形态的转化,使其成为广大社会成员的心理认同、自觉意识,真正发挥核心价值体系的教化作用和规范功能。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只有广泛深入人心,成为人们心中牢不可破的信仰、信念和信条,才能有效地发挥其社会功能。

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理论形态向心理形态转化,是一个价值内在化的过程,是核心价值体系实践转化的基本前提和重要环节。这一转化的主要方式是教育。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普遍持久地开展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教育内容方面,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在教育途径方面,要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社会科学等领域,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唱响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旋律,营造良好的核心价值体系舆论氛围。如文学艺术要弘扬真善美,创作生产更多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优秀作品,不仅寓教于学,而且寓教于乐。在教育方法方面,要像方永刚同志那样,在核心价值体系和广大群众心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核心价值体系对于群众的心理素质、思想状况、文化水平、关注问题来说,都具有易接受性。也就是要遵循心理接受的规律,采取多种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和亲和力,进行潜移默化的价值引导,增强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效果,让其真正成为广大社会成员的精神修养和道德素养。

从评价向行为转化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要在全社会确立主导的价值准则、价值规范、价值标准,以此作为引领多样化价值观念的旗帜,作为引领社会全体成员价值行为的导向。核心价值体系也是一套规范体系和评价体系,它告诉人们社会主导和倡导的价值体系是什么,应该怎样认识和行动,不应该怎样认识和行动,什么是受到社会鼓励的,什么是受到社会约束的,从而影响、制约着人们的价值选择及行为,对人们的价值行为起着鼓励或约束作用。但价值评价并不完全等于价值行为,人们的行为并不一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遵循核心价值体系,依照主流的社会规范,顺应着社会的评价导向。个人行为或集体行为时有“犯规”。因此,从理论上、合法性上确立了核心价值体系,并以此作为正确的价值评价标准,作为判断是非、善恶、美丑的公正尺度的同时,还要把行为的褒贬和行为的取舍一致起来,使价值评价机制转化为人的行为机制,使价值评价标准成为人们自觉行为的准则。如果一种核心价值体系,不能成为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普遍价值行为,就不能说这种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是成功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在实践。要使核心价值体系通过广大社会成员的价值行为,实际地体现出来,实现从价值评价向价值行为的转化,才能真正发挥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功能和建设功能。

从价值评价向价值行为转化,根本在于要在人们心中形成对于核心价值体系的敬重之心。外在的力量,如法律的力量、权力的力量,固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激励与约束人们行为的作用,但内在的力量、自发的力量,就像方永刚同志心中信仰的力量那样,对人的行为激励与约束的作用更为牢固、更为强烈、更为持久。建设核心价值体系是要建立一种价值规范和价值秩序。这种规范和秩序的维系,很大程度上是要依靠人们内心的力量,这是人应该如何行动的价值律令。正如康德所说:“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这两种东西,我们愈时常、愈反复地加以思维,它们就给人心灌注了时时在翻新、有加无已的赞叹和敬畏”。人的内心世界没有对价值律令神圣和庄严的感情,价值的社会评价就很难规范其行为。一些腐败堕落分子并不是因为不知道、不懂得核心价值体系而犯错、犯罪,而是因为已经抛弃了美好的理想信念,丧失了基本的道德操守和廉耻之心,“无信者无畏”、“无德者无畏”。要使人们的行为准则符合核心价值体系评价标准,就要努力培养对于核心价值体系的敬重之心,形成人人自律的心理氛围。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时期,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要用核心价值体系统一思想、维系人心、指导行动,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扶正祛邪,抵制价值虚无主义。

从规范向示范转化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其从价值评价向价值行为转化,一个关键问题,是要在现实生活中更多地涌现出像方永刚同志那样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忠实践行者,实际地证明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性、可行性、普遍性,从而促使核心价值体系在最大程度上进入生活、进入群众、进入社会。价值规范是价值的理论规则,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做,价值示范则是价值的实际表现,说明着价值的现实规则,指示给人们实际上是怎样做的。价值规范与价值示范不完全一致是正常的,但二者反差很大则很不利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因为人们更多地是从现实生活中汲取示范者的价值观念,塑造自己的价值取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先进价值体系,它首先应该在社会先进分子的价值实践中得到充分的体现。社会先进分子的价值实践就是先进的价值示范,就是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证明。价值示范的社会导向作用,比起价值规范的社会导向作用,更有说服力,教化效果更明显。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仅是规则建设,更重要的是行为建设。要通过党员干部、社会先进分子的身体力行,使价值示范与价值规范相吻合,为建设核心价值体系作出表率,为广大群众的价值行为作出榜样。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仅要用正确的理论,而且要用正确的实践说服人、引导人、教育人。

搞好价值示范,要从领导干部做起。最近,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实践,是通过转变领导干部作风搞好价值示范的有力举措。各级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骨干力量,领导干部作风如何就是是否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际体现。各级领导干部作风如何,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和导向作用,领导干部的良好作风本身就是促进建设核心价值体系的巨大力量。一些领导干部放松世界观改造,理想信念动摇,革命意志衰退,经不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不仅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而且也削弱了核心价值体系的公信力。胡锦涛提出要在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以此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这将有力地促进领导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先进示范和良好教材,带动全党全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FWR816.COM展读推荐

大学生思想汇报: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尊敬的党支部:

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主要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通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活力优势,推动“八荣八耻”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普及和升华。

荣辱观是社会存在的一种反映,是在世界观、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荣”和“辱”作为一对道德范畴概念,自从人类社会以来便紧紧伴随着人类。“荣”即光荣、荣誉,“辱”即耻辱,它们反映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由于实践或交往活动等原因得到他人、群体、社会给予的肯定的、积极的评价和否定的消极的评价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心理上的满足感、自豪感或羞耻感、自卑感。荣辱涉及的是个人人格的追求与拒斥的问题,求荣拒辱是人的一个独特现象。荣辱观是人们在世界观、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什么是荣与辱,它们的相互关系,以及在人生实践中对荣辱应有的态度等问题所持有的基本观点。不同的时代、民族和阶段,持有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们,其荣辱观是不同的。恩格斯说“每个社会集团都有自己荣辱观”。一个人只有从思想上真正明确了什么是光彩的事,什么是耻辱的事,才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一个社会只有树立了是非分明的荣辱观,才能成为精神文化大国,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高校必须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高度,切实提高人们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性的认识,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大学生行为准则和习惯。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当中,我们党依靠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巨大历史性成就。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生活的指导地位,决定了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指导思想。

2、宣传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马克思主义对理想问题作了科学阐述,把理想问题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内在地联系起来,使人们对理想问题有了更为科学的把握和自觉的认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坚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使崇高理想成为我们党、我们民族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统一思想、鼓舞人心、凝聚力量。中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选择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长期追求的崇高理想一步步走向现实,而且表明中国在建设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正在探索人类社会新的发展道路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昭示了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3、坚持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又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励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坚持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他强调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各行为准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中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思想汇报范文: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敬爱的党组织:
第二次党课主要学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xx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同志指出:如果动摇了马克思主义这个精神支柱,就会导致思想混乱、社会动乱,那将是党、国家和民族的灾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一位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我们要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自觉地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自觉做到两个“坚定不移”、两个“不能含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同志曾指出:要有远大的理想,这样才能永远保持前进的勇气和方向。“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同志指出:“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同志也指出:“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对于***人来说,理想是实现****。在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强调了国家要基本实现现代化、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人民要过上宽裕的小康生活,有利于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共同为之奋斗。这个共同理想,是现阶段党的奋斗目标,也是党的最终奋斗目标.

三,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同志深刻地指出:“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同志指出:“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伟大的事业需要并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激励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同志在“两会”期间,明确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他强调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努力提高自我价值,提高自己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知识和能力,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自身修养.在学习方面要脚踏实地,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在社会实践方面,要积极主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自己的奉献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人际交往方面,,要善于与集体中的他人交往,相处,协调,合作,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不仅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外部教育和影响,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同样需要大学生主动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 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生思想汇报范文: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尊敬的党支部:

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主要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通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活力优势,推动“八荣八耻”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普及和升华。

荣辱观是社会存在的一种反映,是在世界观、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荣”和“辱”作为一对道德范畴概念,自从人类社会以来便紧紧伴随着人类。“荣”即光荣、荣誉,“辱”即耻辱,它们反映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由于实践或交往活动等原因得到他人、群体、社会给予的肯定的、积极的评价和否定的消极的评价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心理上的满足感、自豪感或羞耻感、自卑感。荣辱涉及的是个人人格的追求与拒斥的问题,求荣拒辱是人的一个独特现象。荣辱观是人们在世界观、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什么是荣与辱,它们的相互关系,以及在人生实践中对荣辱应有的态度等问题所持有的基本观点。不同的时代、民族和阶段,持有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们,其荣辱观是不同的。恩格斯说“每个社会集团都有自己荣辱观”。一个人只有从思想上真正明确了什么是光彩的事,什么是耻辱的事,才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一个社会只有树立了是非分明的荣辱观,才能成为精神文化大国,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高校必须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高度,切实提高人们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性的认识,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大学生行为准则和习惯。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当中,我们党依靠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巨大历史性成就。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生活的指导地位,决定了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指导思想。

2、宣传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马克思主义对理想问题作了科学阐述,把理想问题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内在地联系起来,使人们对理想问题有了更为科学的把握和自觉的认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坚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使崇高理想成为我们党、我们民族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统一思想、鼓舞人心、凝聚力量。中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选择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长期追求的崇高理想一步步走向现实,而且表明中国在建设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正在探索人类社会新的发展道路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昭示了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3、坚持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又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励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坚持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同志明确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他强调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各行为准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中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12月入党思想汇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


《12月最新入党思想汇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是一篇好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尊敬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组织:
我们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将的基本内容明确规定为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理论界普遍认为,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内涵的深刻揭示。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根据价值、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科学涵义以及中央文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表述和有关论述,可以判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体系,而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系,这样似乎更容易理解。这可从十七大报告中得到佐证,如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一个阶级、政党、国家的价值观念与它的意识形态在本质上是一回事。这里并没有提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此外,在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时,有论者在其四个方面前分别加上了“”二字,即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根据价值观的涵义,显然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均属价值观的内容。

这是篇好内容,讲的是关于体系、社会主义、价值、核心、坚持、价值观、内容、基本等方面的内容,觉得好就请(CTRL+D)收藏下。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