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 导航 > 浅谈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心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浅谈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心得。

每个人的经历与看法都不相同,面对同一作品,想法当然千差万别,将自己阅读过的文字,以写作的方式来对它进行点评,这个过程就是写心得体会的过程。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都会遇到写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很好地提升我们的思考水平,知道怎么写具体的心得体会内容吗?经过小编精心整理,推出浅谈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心得,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共xx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大课题。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更好地树立社会主义中国的良好国际形象,对世界文明和进步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它揭示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动力,体现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要求,反映了中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在中国经济体制面临变革、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变化,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背景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一个科学体系,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重在建设。进入21世纪,中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因此,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各项工作中,不断增强全体人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在全社会最大限度地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共识,在全民族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创造的独特、辉煌、灿烂的文化,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即使在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方兴未艾的今天,传统文化对国人社会生活的影响仍十分广泛。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精神成果,是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元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超越。在这里就优秀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关系进行粗浅地探讨。因为,普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引导社会成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既是彰显中华民族文化基本元素的深层体现,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逻辑。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过许多震撼世人的文化元典。文化元典提出的普适价值,是中华民族理想追求的坐标。它们以《易》、《书》、《礼》、《论语》、《老子》、《庄子》等著作为代表,凝聚着先民们的聪明才智,蕴含着伟大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文化演进过程中具有原创性、广阔性和深邃性的文化经典。在文化元典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中华民族,又进一步创造、归纳出更深刻丰富的思想文化,如天人合一思想、仁爱思想、和谐文化等等。这些奥义深广的思想文化以其内容的丰富性、思想的成熟性和研究的深入性领先于世界。

综合比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儒释道三家中,作为本土出身的儒家、道家的文化传统和思想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更为深远。儒家倡导入世,道家崇尚无为。儒家整体上体现了一种积极的人生哲学,而道家则强调无为的处世原则,这是民族智慧与传统文化特色的集中反映,是一种文化构成上的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更好地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既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和时代要求;同时,又要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沃土,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构成元素。

建国65年以来,尤其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国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体制和观念不断更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这种以国家为单位的突飞猛进,使中国成为全球政治、经济、贸易的焦点,同时也伴生了各种矛盾、困境和危机。正是这种特殊的历史机遇,使中国需要一种特殊的文化战略,迫切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后,人人自觉追求和谐、公平与正义,人的全面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会真正实现。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延伸阅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心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心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心得
十八大召开后,管委会及时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进行了认真学习解读有关会议内容和文件精神,现在,我把自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些学习心得体会整理出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早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就明确提了出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概括起来可以从四个方面学习其基本内容:
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诞生后,辗转传播到中国,犹如一把燎原之火,迅速燃遍神州大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阶级运动结合后,产生了一个伟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新纪元,共产党人先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党合作,使孙中山先生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新三民主义,推动国民党改组,最终促成北伐战争的胜利;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共产党人继承了先生的革命遗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中国国情,领导了中国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经过近三十年的浴血奋战,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混乱时期,建立了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取得巨大成功,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活学活用,与时俱进对理论进行了创新发展,衍生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等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论文献。
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千百年来,中华儿女都在探索一条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事实上由于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发展极端不平衡,自有史以来我国不同地区都存在吃不饱、穿不暖的现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多年来,我国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吃饱穿暖不再是我们的追求了,综合国力快速提升,香港澳门相继回归,台湾与大陆交流日益密切,海洋权益得到了有效保护,全球人们都知道中国现在是一个充满希望与机遇的国家,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是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唯一正确方向。
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
纵观历史,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精神,我们中华民族崇尚热爱祖国、勤劳勇敢、热爱和平、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其中,爱国主义是其根本,我们今天能在中国的大地上和平生活,正是有无数的爱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血脉!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爱国主义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脱离国情,爱国主义应当结合我们当前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具有实际意义,爱国主义也不能狭隘的理解为与其它国家的矛盾冲突中的倾向性。
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功,首先是经济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这符合中国国家利益,满足了人民对物质生活需求,为了这一政策,我国放宽、放松了许多其它方面的政策,人民言论自由了,于是,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多种不协调的声音,质疑社会主义建设的、挖苦共产主义信仰的、鼓吹资本主义经济的,比比皆是,吃喝嫖赌封建陋习重新抬头,拜金主义观念在一定范围内得到认可,资产阶级尔虞我诈的风气泛滥成风,党内政界贪腐浪费现象触目惊心,整个社会道德风尚比改革前有所退步是不争的事实,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刻不容缓,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简明扼要,切中时弊,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任何学习都必须在实践中运用,我觉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立足自身实际,紧扣时代脉搏,学以致用,作为领导干部,尤其要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带头实践,在工作中要亲历亲为,与职工同呼吸、共命运,关注困难职工,关心低收入人群,在生活中要融入到群众中,切身体验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担负起宣传党的政策,倾听群众意见的职责,树立共同的价值观。
就事务中心而言,我觉得首先要加强学习,使大家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同时组织职工,利用一定的时间通过多种学习形式,在职工中树立起一个共同的服务观念:“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其次要从关心职工实际利益入手,要想法设法提高低收入职工实际收入,规范用工手续,解除职工后顾之忧,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活动,使广大干部职工加强主人翁责任感,树立以单位为荣的集体荣誉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思考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学习型参政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进一步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政治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努力提高自身建设和履行职能的水平。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让我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脚步也更加坚定。

1、育人先要育己,教人先要强己。教师的学习和践行要先行一步。教师要深入学习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实质。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和典型,培育自己的学术和人格魅力。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充分利用课堂教育的主渠道,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内容。设计、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体活动,让教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活动中,深化认识,践行体会。从而以正确的思想引导人,以正确的行为影响人。

2、在课堂教学中,贯穿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通过政治课直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用“核心价值”统领学生的多元价值取向。通过语文教学进行传统文化,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教育;通过历史教学进行国情教育、民族忧患意识教育;通过基础课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

3、每位教师牢牢树立育人责任,自觉主动承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校园建设,在校园践行的任务,做忠实的实践者和代言人,自觉把育人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使每一门课程,每一次讲授都有利于帮助他们从心灵深处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目标,学榜样,重落实。

4、注重“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落实。以行为习惯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公民基本素养,让学生从“做人、学习、生活”中的基本小事做起,做到“做有样,行有规,言有范”,倡导学生多多阅读经典,提炼经典。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中,认同“核心价值”指导自己行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超越,勇于创新,做时代精神的践行者。

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得体会


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在精神领域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出现了精神危机、信仰危机以及道德危机的征兆。有些人对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丧失信心,他们中有些人主张向瑞典等北欧国家学习,搞私有化、多党制,走民主社会主义的道路;也有的被改革开放中遇到的暂时困难吓倒,主张倒退,回到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实际上,他们都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识不足,丧失了信仰,进而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丧失了信心。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及时地提出了要进行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这是非常必要的,这对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团结、引领全国人民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我们的国家要能够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必须要做到社会的有序协调发展和保持团结稳定,必须要形成一种和谐的文化范围。而在和谐文化的建设中,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核心价值体系为人们提供了一整套观察世界和判断事物的基本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代表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价值,它提供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它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是其他任何价值体系无法替代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就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领人民群众,就能够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文化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这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一段十分精彩的话: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树立起了全社会广泛认同的精神旗帜,铸就了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支撑,激发起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就能够不断地增强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能够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有利于我们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人们有了共同的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就有了超越具体利益关系的精神纽带,就能够宽容谅解、求同存异,团结协作地去化解矛盾、消除冲突,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归属感和向心力,促进社会的团结和稳定,反过来也可以更好地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

我们应该在这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中,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自身的价值取向,外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进一步巩固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思想建设基础。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我们应该进一步把我们的基层组织建设好,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进而调动广大党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我们每个党员还应该努力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辅导材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辅导材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辅导材料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底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提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一、价值观与价值体系的基本概念
价值观就是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观是一种内心尺度。它凌驾于整个人性当中,支配着人的行为、态度、观察、信念、理解等,支配着人认识世界、明白事物对自己的意义和自我了解、自我定向、自我设计等;也为人自认为正当的行为提供充足的理由。
价值观是相对稳定的。价值观是人们思想认识的深层基础,它形成了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它是随着人们认知能力的发展,在环境、教育的影响下,逐步培养而成的。人们的价值观一旦形成,便是相对稳定的,具有持久性。
价值观是因人而异的。由于每个人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环境不同,人生经历也不尽相同,价值观也各不相同。具有多样性、复杂性。
价值体系是一定社会、民族在一定时代社会意识的集中反映。价值体系是一个整体系统,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诸多要素,如指导思想、理想、信仰、信念、价值取向、价值评价,等等。它是一个民族在一定时代、一定社会中逐渐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但一旦形成之后,它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当一个社会中存在多种价值体系时,就有可能形成一种主导价值体系,并以它为统领,建立和形成这个社会的价值体系。我们称之为核心价值体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在同样的客观条件下,具有不同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的人,其动机模式不同,产生的行为也不同。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中央强调:特别要看到,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尤为紧迫。
一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迫切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体人民奔小康,不仅需要相应的社会机制,最重要的是使人们具有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追求。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共同思想基础的建设。毛泽东指出,党要有“共同语言”,社会主义国家要有“统一意志”。邓小平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江泽民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胡锦涛指出,要增强“民族精神”,巩固“精神支柱”、形成“共同理想信念”。这些重要论断,强调的都是共同思想基础建设。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推动全党全社会进一步形成统一意志,共同团结奋斗。
二是形成全民思想认同的现实选择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既会有价值取向多样化,也会有新旧价值观转变而造成的价值真空,还会出现理想信念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加以引导,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就会乘虚而入。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奉行腐朽、落后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有些人推崇官僚主义,有些人迷信拜金主义和物质主义以及经济决定论,有些领导干部迷信所谓的“风水”和“宗教”,有些人迷恋“”,有些人以善为耻、以恶为荣。错误的思想意识必然导致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不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可以整合多样化的价值取向,消除相互之间的分歧和隔阂,化解社会利益和思想矛盾,减少社会摩擦和冲突,增强社会成员的归属感和向心力,最大限度实现价值取向的接近和心理沟通,增进社会共识和凝聚力,有利于人们形成思想认同和共识,有利于团结不同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共同前进。
因此,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人们的思想共识,对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巨大的保障作用。
三是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党的十七大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当今中国社会,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思想和社会思潮,也存在着价值取向的多样化。这些思想、社会思潮与价值取向交织在一起,既有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辅导材料第2页

建主义的,也有资本主义的,还有社会主义的;既有马克思主义的,也有非马克思主义的;既有前现代的,也有现代的,还有后现代的;既有小农经济的,也有市场经济的,还有知识经济的;既有中国的,也有西方的。这不免鱼龙混杂,其中一些属于错误的思想、思潮与价值取向。这些思想、思潮与取向必然影响人们的意识,使许多人认识模糊、思想界限不清,找不到人生的目标和方向,进而在行为上无所适从,在心灵上迷失方向。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如果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就可能出现思想意识上的分化,进而出现精神世界的危机。其实,在如今日趋多样化的社会,人们的思想意识与价值取向已经出现了某种分化的倾向。如果不去积极主动地整合各种合理的社会意识,凝聚一切积极的思想力量,就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文化的和谐,甚至会出现社会动荡。由此,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与各种思潮的关系问题就凸显出来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面思想旗帜,中国共产党人鲜明地打出这面旗帜,就是昭示人们,不论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不论人们价值取向发生怎样变化,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价值是不能动摇的。它集中反映着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生活,反映着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体现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处于统领地位。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马克思主义从人类生产方式的辩证运动的规律中,发现了人类从原始社会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演进的“自然历史规律”;从科学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对抗的本质中,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一百多年来,没有哪一种理论、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保持蓬勃生机,对推动社会进步起那样巨大的作用,造成那样深远的影响。尽管现在世界情况有很大变化,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并没有超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揭示的基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一百五十多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发展、完善和创新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辉煌胜利。马克思主义正是靠着这种与时俱进的品格和精髓,才会在发展的实践中,不断地被赋予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实践要求,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马克思主义都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都应当成为全体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认同。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一位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共同理想作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价值追求和目标,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只有树立坚定的共同理想,才能凝聚社会各个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动员整个国家、民族蕴藏的一切潜能,形成统一的步调和强大的战斗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一共同理想,集中反映了全体人民对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美好前景的向往,代表了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揭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这一共同理想,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应当成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崇高追求。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在五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作为一个民族漫长历史的积淀与升华,这种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成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灵魂。时代精神是一个社会在最新的实践中激发出来的,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潮流、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是一个社会最新的精神气质和精神风貌的综合体现。改革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党带领人民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靠的就是这种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已经深深地融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动力和支撑,是当代中国奋发图强、不断创造崭新业绩的力量源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核。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和生机蓬勃的时代精神,不仅使中华民族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而且使中华民族不断焕发出旺盛的创造力,推动着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不断谱写民族奋进的新篇章,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品格,是中国人民开拓进取、创造崭新业绩的力量源泉,应当成为每一个中华儿女必须具备的精神状态和必须展现的精神风貌。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
荣誉和耻辱,是荣辱观中的一对基本范畴,是指社会对人们行为褒贬评价以及人们对这种评价的自我感受。知荣辱,是人性的标志,是人区别于动物、人之为人的重要标准。莎士比亚说过:“我的荣誉就是我的生命,二者互相结为一体;取去我的荣誉,我的生命也就不再存在。”在这里生命与荣誉结为一体。孟子云:“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朱熹解释道:“耻者,吾所固有羞恶之心也。有之则进于圣贤,失之则入于禽兽,故所系甚大。”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提炼和升华,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只有知荣辱,才能明是非、辨美丑。一旦荣辱不分,势必混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不仅道德伦理大厦根基动摇,就连整个社会风气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提供了价值标准。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融合,应当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
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方法与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只有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才能抓住社会主义价值需要、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关键,也才能在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中突出重点、抓住根本。
1、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根本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精神力量。我们要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是一项长期任务。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认识上成为全体公民的共识,在行为上成为整个社会的准则。从当下的忧患意识角度看,建立核心价值体系刻不容缓。我们要在几十年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甚至几百年走过的现代化建设道路。时间压缩必然使社会矛盾空前集中。而所有这些社会矛盾,最后都要反映到人们的精神上来,形成内心的矛盾,甚至精神危机。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尽管近些年来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人们的精神矛盾问题仍然到处可见,甚至不少人到宗教那里去寻求精神寄托。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由过去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再采用过去那种组织方式和教育方式来解决人们的理想信念问题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正像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社会化一样,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必然越来越社会化。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崭新的、人们能够普遍认同的、社会化的、现代形态的核心价值体系,以维系我们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历史一再证明,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民族是任何外来势力所打不垮的,关键在于我们自己内部不能出问题。就内部讲,一般的社会矛盾并不可怕,而最大的问题是能不能做到万众一心,这也就是能不能有共同的理想信念问题。而构建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的。
2、切实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思想使行动的先导,思想道德教育使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人们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第一是领导率先垂范。领导领导,一是带领,二是引导。领导干部的言行、情趣、作风应该为全社会做表率,做楷模。要求老百姓去做的,领导干部要首先做到做好,要求老百姓不做的,领导干部坚决不能做。第二是学校的正面灌输。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学校教育的第一位任务是育人,就是要按照我们的核心价值理念,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这样,我们的事业才会后继有人。当前,要抓好思想道德教育,必须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及时回答社会热点问题,努力增强针对性。要树立先进典型,发挥影响模范人物的带动、示范作用。要抓好思想道德教育,既要注重内容上的循序渐进,也要采取生动活泼的多种形式。
3、注重引导社会舆论
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也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任务。正确的意识形态只有被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社会群体意识,才能为人民所自觉遵守和奉行。第一是影视作品的影响。文学艺术作品对社会成员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化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渠道,我们就是要鼓励出精品、多出精品,以好的作品引导人、教育人、鼓舞人。第二是网络信息。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超过任何其它渠道的影响,怎么样抢占网上舆论阵地,确立网上正面舆论强势,对我们是很大的挑战和考验。当前,尤其要大力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第三是社会宣传。要通过墙报、橱窗、户外广告、群众文化活动等手段,营造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的教育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功效,影响人们的言行。这方面的效果不能低估。
4、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广大人民群众改造环境、转变社会风气、建设文明生活的成功实践,各种形式的群众性创建活动,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载体。要深入持久地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单位和军民共建、警民共建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群众性文化、卫生、体育和科学普及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设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各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都要同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紧密结合,持之以恒,务求实效,使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坚决反对形式主义。
5、抓好建章立制,强化激励约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既要靠教育,也要靠政策导向和规章制度。应进一步完善各类奖惩制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体现在各类法律制度、政策规定之中,充分发挥其激励约束作用,让体现这一体系要求的行为得到鼓励、违反这一体系要求的行为受到惩罚;完善实践养成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转化成具体的、可操作的日常行为细则,进一步修订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职业规范、学生守则等具体行为规则,使人们的行为有所依从,培养良好的社会习俗,抵制和消除社会陋习;完善工作机制,引导各级各类部门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发挥好政府机关、社区、家庭、单位、学校等各方面的作用,形成全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合力。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得体会


信仰和理想是非常重要的。早在二千多年前,子贡问孔老夫子:怎样才能让一个国家安定、政治平稳?孔子的回答很简单,只有三条:“足兵,足食,民信之矣。”也就是说,国家要有足够的兵力来保障安全,要让老百姓能够吃饱,老百姓要对国家有信仰。孔子认为在这几条中间,信仰是最重要的,他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最可怕的是国民对这个国家失去信仰以后的崩溃和涣散,而信仰的力量则可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目前,我们国家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经济总量已雄居世界第二位。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在精神领域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出现了精神危机、信仰危机以及道德危机的征兆。有些人对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丧失信心,他们中有些人主张向瑞典等北欧国家学习,搞私有化、多党制,走“民主社会主义”的道路;也有的被改革开放中遇到的暂时困难吓倒,主张倒退,回到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实际上,他们都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识不足,丧失了信仰,进而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丧失了信心。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及时地提出了要进行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这是非常必要的,这对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团结、引领全国人民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一、必要性 我们的国家要能够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必须要做到社会的有序协调发展和保持团结稳定,必须要形成一种和谐的文化范围。而在和谐文化的建设中,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核心价值体系为人们提供了一整套观察世界和判断事物的基本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代表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价值,它提供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它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是其他任何价值体系无法替代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正确的价值体系只有被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才能为人们所自觉遵守和奉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教育,应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充分运用各种手段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舆论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要引导群众将自发形成的价值观念由感性向理性升华,对各种浅薄、混沌、片面甚至错误的价值观念进行矫正,帮助群众学会分辨、抵御和清除各种错误价值观念的影响。

第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永不过时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其方法论更是为我们探索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方式方法。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能确保我们社会主义的建设不会迷失方向。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不仅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与时俱进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反对将马克思主义本本化、教条化。不断寻求马克思主义与不同时期的国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不断焕发新的活力。在这方面,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是经典的结合。其中,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抓住“发展”这一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当今时代的主题,思考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具有深刻的时代特征,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们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理想决定行动,共同的理想保证行动协调一致。伴随着经济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我国不可避免会出现社会意识的多样化。这就更加需要一个能够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社会各个阶层广泛认可和接受的共同理想,这样才能有效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这个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共同理想,既实在具体,又鼓舞人心,昭示了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个民族区别与其他民族的精神特质,是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可和接受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总和。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民族凝聚力、生命力的原因所在。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甚至是“忠孝不能两全”,这样的文化熏陶贯穿五千年漫漫历史长河,这都是要在个人的心中强调一个国家的概念,强调为国负责、为国牺牲,“舍小家,顾大家”的爱国主义情怀。但是爱国既是感性的情感体认,更是理性的思考与行为。对我们广大青年来说,怎样表达我们的爱国热情、怎样用行动来做对祖国真正有益的事情,是我们需要掌握的。爱国主义不是情绪发泄,不是不顾自己和国家形象的冲动和暴力,而是有理有据有节的争取国家民族利益的最大化。我们努力学习、在任何一个国家需要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就是爱国;我们出国深造,学成后将一身本领带回祖国寻求发展就是爱国;相信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能妥善解决国内外各种矛盾和问题就是爱国;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但是不能被盲目的、缺乏理性的情感所左右,作出有损国家形象、有损民族利益的事情。这是我们青年尤其需要理解的爱国精神。

第四: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一个社会在最新的创造性实践中激发出来的,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潮流、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是一个社会最新的精神气质、精神风貌和社会时尚的综合体现。国外学者纷纷表示: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对此我们需要冷静理解:21世纪是我们中国发展的世纪,我们只有一直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思想各个领域的不断创新,才能实现我们强国富民的理想,才能真正体现21世纪的深刻涵义。 第五:社会主义荣辱观。党的xx届六中全会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强调要围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人际关系。“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植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实践,具有深厚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发展根基,体现了我们党致力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崇高道德取向和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深刻价值蕴涵。社会主义荣辱观反对危害祖国、数典忘本,反对背离人民、脱离群众,反对好逸恶劳、游手好闲,反对愚昧无知、迷信盲从,反对损人利己、作恶多端;反对见利忘义、过河拆桥;反对违法乱纪、贪污腐败,等等,从各个方面展现了提升社会主义道德境界的迫切性、重要性,对执政党和全体党员来说,是一种基本道德取向,只有坚持这种取向,才能走向道德理想境界;对全体公民的伦理生活来说,是一种基本价值追求,只有坚持这种追求,才能获取生活意义境界。因此,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道德理想境界和生活意义境界的统一。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一段十分精彩的话:“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树立起了全社会广泛认同的精神旗帜,铸就了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支撑,激发起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就能够不断地增强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能够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有利于我们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人们有了共同的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就有了超越具体利益关系的精神纽带,就能够宽容谅解、求同存异,团结协作地去化解矛盾、消除冲突,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归属感和向心力,促进社会的团结和稳定,反过来也可以更好地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

优秀范文:解读胡总书记十七大报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优秀范文:解读胡总书记十七大报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篇好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

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马克思主义指导,色社会主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同志强调:“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十七大代表在讨论报告时说,任何社会都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以此来引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形成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在新形势下,如何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课题。自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来,宣传思想战线按照这一要求积极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工作成果。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内容。代表们表示,一定要完成这一重大任务,凝聚起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新世纪新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如何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领整合多元多样的社会思潮,至为关键。

如何理解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如何理解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针对广大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由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理论热点面对面·2007》作了清晰的分析和回答。从XX年出版《干部群众关心的25个理论问题》至今,每年一本的该系列读物,针对当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用通俗生动的语言解疑释惑,实现了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与群众理论渴求的有效对接。

党的十六大以来,宣传思想战线积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努力做到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

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大学生为重点,掀起全党全社会的理论学习热潮。组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讲团,做好《******文选》出版发行工作,推动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向纵深发展;通过推出《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等理论读物、《理论热点面对面》等通俗理论读物、《复兴之路》等电视理论专题片,开展“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等主题宣传,广泛宣传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使科学发展观日益深入人心;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日益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同时,紧密结合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以多种形式析事明理,统一思想。

“共同的思想基础是推进伟大事业的思想保证。”代表们表示,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形成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当前,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用共同理想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愈显重要。这个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代表们说,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宣传思想战线肩负重要的责任。

党的十六大以来,广大宣传思想工作者以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为根本任务,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为主攻目标,落实“三贴近”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在全社会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许多代表清楚记得党的十六大以来关于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宣传和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宣传: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等重大主题宣传,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等关系国计民生问题的宣传,重大纪念活动的宣传……各媒体持续掀起宣传报道热潮,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日益深入人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的成就宣传,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三峡工程、载人航天等重大工程报道,“时代先锋”、“永远的丰碑”、“劳动者之歌”等栏目,有声势有力度,鼓舞和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理想是灯塔,是引领社会进步的航船。”十七大代表、山东日照市委书记李兆前深有体会地说,依靠人民群众写好经济社会发展这篇大文章,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正是宣传思想工作到位,共同理想深入人心,才有了近年来日照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增10%、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的发展成绩。

代表们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集中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表达了党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目标追求,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因此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是引领和激励我们团结奋斗的巨大精神力量。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