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演讲稿 > 关于爱国演讲稿 > 导航 > 关于《依法执政、执政为民》的爱国演讲稿

关于爱国演讲稿

关于《依法执政、执政为民》的爱国演讲稿。

凡谋之道,周密为宝。为了避免在演讲过程中出现许多不必要的意外 ,我们可以先把发言稿写好并检查一篇优秀的演讲稿是能够说服听众的。你是否看过演讲稿的优秀范文呢?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关于《依法执政、执政为民》的爱国演讲稿,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各位领导、评委、朋友们:大家好!
依法执政是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的一个重大命题,是对依法治国方略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有力保障。而执政为民,则应该是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依法执政,执政为民”,执政必须依法,执政是为了“为民”。那么,如何为民呢?我以为首要的一条便是《在人民心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吧,或许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会有这样一个愿望:当你家的下水管道出故障的时候,你希望遇到像徐虎那样的好水电工;当你乘车远行的时候,你会希望遇上像李素丽那样的好乘务员;当你在路上不幸遇上交通事故的时候,你希望遇上像济南交警那样的好民警。诚然,我们都希望得到别人良好的服务,但同时,我们也不妨躬身自问一下,在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上是不是与别人心目中的一样呢?!像徐虎、李素丽、济南交警等等,虽然他们的职业有很大的差别。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心中永远装着老百姓。他们的出现再一次提醒了我们:只要你能在人民心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只要你心中存有一份高贵的品性和坚毅的意志,那么,再平凡琐碎的职业,再默默无闻的人生,都会有一种灼灼光华,为你赢得荣誉,更赢得尊敬和爱戴。他们都是我们千千万万劳动者中的普通一员,当然,在我们的领导干部当中,更有无数依法执政、执政为民的好模范。像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等等都是这样的人。跨入新世纪,焦裕禄、孔繁森式的好干部郑培民又用他感人至深的事迹,谱写了新形势下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法执政、执政为民,当人民好公仆的动人篇章。郑培民,他身居领导岗位,心系人民群众,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廉洁从政,艰苦奋斗,真心诚意地为人民谋利益,展现了当代共产党人严以律己、率先垂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精神风貌。在湘西,他不顾个人安危,在两年多时间里跑遍了全州的218个乡镇和上千个村寨。除去在省里州里开会、办公需要的时间,在这个“开门见山”的湘西,这可是一个令人没有喘息之机的数字啊。在抗洪大堤上,他平均一天只睡两个小时,完全不顾自己是一个身患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的病人,受命于危急之刻,面对重于泰山的责任,他早已做好了“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准备。对郑培民来说,他的心与普通百姓,压根儿就是长在一起的,他的心为他们而快乐,为他们而疼痛。也正因如此,人们都亲切地称他是“为民书记”。朋友们啊,人们的一声“为民书记”,这就是感谢,这就是信任,这就是老百姓对他“执政为民,造福一方”的最好褒奖!在湘西州委的选举中,郑培民全票当选州委委员,全票当选州委常委,全票当选州委书记。有的干部称他是“三个百分之百”,郑培民立即纠正说:“只有一个百分之百,那就是全州人民对共产党百分之百的信任和感情!”朋友们,有播种才会有收获,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只有在人民心中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在自己心中百分之百地装着人民,百分之百地为人民着想,人民才会对你有百分之百的信任和感情。“要让人民对共产党有百分之百的信任和感情”这也应当成为我们所有共产党人经常审视自己、鞭策自己、提高自己的宝贵箴言,让它不断地促使自己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做一名“依法执政、执政为民”的好公仆。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无论岁月的长河如何流淌,总有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脉相承,绵绵不绝,那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种精神,这一种信念,支撑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在各个时期谱写出一章章动人的鱼水新篇,在老百姓的心中铸就一座又一座丰碑。执政为民守本色,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真情无价、信任如山,老百姓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一心一意为百姓造福的人。
朋友们,就让我们在人民心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在自己心中永远谨记着对人民的这一份责任,用自己燃烧的激情和满腔的热血,来谱写辉煌人生,唱响一曲最壮丽的时代凯歌

F132.cOm更多精选演讲稿阅读

爱国主题演讲稿:依法执政,执政为民


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精选爱国主题演讲稿:依法执政,执政为民》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各位领导、评委、朋友们:

上午好!

依法执政是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的一个重大命题,是对依法治国方略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有力保障。而执政为民,则应该是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依法执政,执政为民”,执政必须依法,执政是为了“为民”。那么,如何为民呢?我以为首要的一条便是《在人民心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给各位举一个例子吧,也许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会有这样一个愿望:当你家的下水管道出故障的时候,你希望遇到像徐虎那样的好水电工;当你乘车远行的时候,你会希望遇上像李素丽那样的好乘务员;当你在路上不幸遇上交通事故的时候,你希望遇上像济南交警那样的好民警。

诚然,我们都希望得到别人良好的服务,但同时,我们也不妨躬身自问一下,在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上是不是与别人心目中的一样呢?!

像徐虎、李素丽、济南交警等等,虽然他们的职业有很大的差别。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心中永远装着老百姓。

他们的出现再一次提醒了我们:只要你能在人民心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只要你心中存有一份高贵的品性和坚毅的意志,那么,再平凡琐碎的职业,再默默无闻的人生,都会有一种灼灼光华,为你赢得荣誉,更赢得尊敬和爱戴。

他们都是我们千千万万劳动者中的普通一员,当然,在我们的领导干部当中,更有无数依法执政、执政为民的好模范。

像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等等都是这样的人。跨入新世纪,焦裕禄、孔繁森式的好干部郑培民又用他感人至深的事迹,谱写了新形势下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法执政、执政为民,当人民好公仆的动人篇章。

郑培民,他身居领导岗位,心系人民群众,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廉洁从政,艰苦奋斗,真心诚意地为人民谋利益,展现了当代*人严以律己、率先垂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精神风貌。

在湘西,他不顾个人安危,在两年多时间里跑遍了全州的218个乡镇和上千个村寨。除去在省里州里开会、办公需要的时间,在这个“开门见山”的湘西,这可是一个令人没有喘息之机的数字啊。

在抗洪大堤上,他平均一天只睡两个小时,完全不顾自己是一个身患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的病人,受命于危急之刻,面对重于泰山的责任,他早已做好了“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准备。

对郑培民来说,他的心与普通百姓,压根儿就是长在一起的,他的心为他们而快乐,为他们而疼痛。也正因如此,人们都亲切地称他是“为民书记”。朋友们啊,人们的一声“为民书记”,这就是感谢,这就是信任,这就是老百姓对他“执政为民,造福一方”的褒奖!

在湘西州委的选举中,郑培民全票当选州委委员,全票当选州委常委,全票当选州委书记。有的干部称他是“三个”,郑培民立即纠正说:“只有一个,那就是全州人民对*的信任和感情!” 

朋友们,有播种才会有收获,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只有在人民心中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在自己心中地装着人民,地为人民着想,人民才会对你有的信任和感情。“要让人民对*有的信任和感情”这也应当成为我们所有*人经常审视自己、鞭策自己、提高自己的宝贵箴言,让它不断地促使自己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做一名“依法执政、执政为民”的好公仆。

对于*人来说,无论岁月的长河如何流淌,总有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脉相承,绵绵不绝,那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种精神,这一种信念,支撑了一代又一代*员在各个时期谱写出一章章动人的鱼水新篇,在老百姓的心中铸就一座又一座丰碑。执政为民守本色,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真情无价、信任如山,老百姓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一心一意为百姓造福的人。

朋友们,就让我们在人民心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在自己心中永远谨记着对人民的这一份责任,用自己燃烧的激情和满腔的热血,来谱写辉煌人生,唱响一曲最壮丽的时代凯歌!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演讲稿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升华。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尤为丰富,所以有许多千古流传的警世名言。从“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到“天地之间,莫贵于人”;从“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到“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都是民本思想的经典性表述。

历史发展到今天,以人为本与民本思想已经有了实质上的区别,“民”在这里已经不是一种安抚的对象,而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xx同志指出,对于我们党来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坚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为了人民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说到这些,我们会想到一些人,我们会想到牛玉儒,那个富于激情的,身上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鲜明时代特征的干部.我们会想到梁雨润,那个说“官可以不做,老百姓的事情不能不管”的人。我们还会想到许许多多闪光的名字,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这些为了人民利益而献身的人,如不朽的丰碑,将永远屹立在人民的心中.

当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出时,也曾有人发出过这样的疑问, 以人为本是以资本家为本还是以工人为本,是以官老爷为本还是以老百姓为本?对于这些疑问,我们的党用实际行动作出了明确的回答:在我们党解放思想的大讨论声中,告诉我们是以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为本,在我们党践行xxxx的步伐中,告诉我们是以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为本,在我们党反腐倡廉的雷厉举动中,告诉我们是以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为本。我们不会忘记xx用在甘肃剪成的那张色彩鲜艳的窗花告诉我们,我们不会忘记温家宝总理用他在灾区摔伤的手臂告诉我们,是以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为本。而今天党中央提出的干部作风建设年更加直接的告诉我们,是以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为本。

科学发展观这一词汇,已成为响亮的中国本土语言.这语言带着十三亿中国人向前向前. 在农民工的工资里我看到了中国人的价值,在无数个的惠民政策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人的尊严. 以人为本,我们众志成城,冰雪变坦途,汶川不再哭泣;以人为本,我们嫦娥飞月,太空中迈出中国独有的浪漫步履;以人为本,我们奥运扬威,在灿烂礼花中观看新世纪的华夏传奇;以人为本,我们万众一心,直面金融危机,在世界的舞台上唱响中国的繁荣曲;以人为本,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我们义无反顾,披荆斩棘,必将书写一个又一个的辉煌,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国旗下演讲稿:执政为民 以德修身


【小编寄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旗下演讲稿《执政为民 以德修身》,文章仅供大家参考: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早在两千多年前,齐国管仲就发出了这一千古警世名言。在管仲看来,廉洁乃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腐败,作为廉洁的对立面,千百年来始终如幽灵一般伴随着各朝各代的政权。反腐难,倡廉更难。如何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如何在本职工作中廉洁从政,关键在于:

一、增强自律意识。刘禹锡的一句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以代表党员廉洁自律的决心,只有坚定了这个决心,才能牢固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自律是一种自我约束,要求时刻以道德、国法、党纪、党规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从根本上增强政治免疫力,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的侵袭,经得住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浪潮的考验。

二、注重道德教育。崇尚德治,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优良传统。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为政以德”的理念,确立了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德治”传统。我们党也历来重视道德的作用。*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著作,全面阐述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新型道德观。改革开放以来,*进一步强调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出“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理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作为党员干部,更要提高道德修养,加强自身免疫能力的培养,增强防腐拒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密切联系群众。牢记并坚持“两个务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本质所在,也是以德从政的核心。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四、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党员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对广大群众的影响很大,在推进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和反腐倡廉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党员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模范遵守党纪国法,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必须树立自身良好的形象,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身体力行,以德修身,依法行政,以高尚的人格力量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成为反腐倡廉建设的引导者和实践者。

保持党员先进性,坚持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




努力建设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 建设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提出和确立建设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的目标, 是我们党在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上的重大进步。它同我们党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是完全一致的。我们一定要紧密联系我们党执政的基本实践, 深刻理解和把握它的精神实质。

一、坚持科学执政, 就是按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执政。

科学,是指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各种知识体系。科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它使人懂得事情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从而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人类要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必须尊重科学,按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没有科学,人类只能停留在愚昧和黑暗之中。我们党提出科学执政,首先就基于对“执政”是“科学”的深刻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科学执政是一种态度、一种责任,也是一种能力,它要求全党同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努力使执政实践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如何做好科学执政这篇大文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对此作了深刻阐述:要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按照这样的要求,坚持科学执政应当贯穿于探索和遵循三大规律的过程中,落实到党执政的理论和实践中,体现在提高党执政的成效上。
一是树立科学的执政思想。历史经验表明,执政党的执政思想直接关系其执政行为和执政成效。执政思想正确、科学、符合实际,执政实践就富有成效。同时,执政思想反映着为谁执政、靠谁执政的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党坚持科学执政,首要的是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来确立执政思想和执政方略,用以指导执政实践。科学的执政思想,既包括自己通过实践创造和积累的,也包括前人和他人创造和积累的。我们要善于吸收和借鉴古今中外执政治国的做法与经验,真正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今时代特点和我国具体国情结合起来,研究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得出新认识,党的执政思想才能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
二是制定科学的执政制度。对于执政党来说,建立什么样的执政制度至关重要。科学的制度能够有效地防止执政活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执政成本,提高执政效率。科学的执政制度,既包括科学的执政体制、机制,也包括科学的具体执政制度。我们党在长期的执政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这是我们的政治优势。但是,同新形势新任务相比,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科学态度,发扬科学精神,结合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不断调整和完善党执政的各项制度,使之更加系统、全面、科学、有效。

依法执政演讲稿:在人民心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各位领导、评委、朋友们:
大家好!依法执政是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的一个重大命题,是对依法治国方略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有力保障。而执政为民,则应该是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依法执政,执政为民”,执政必须依法,执政是为了“为民”。那么,如何为民呢?我以为首要的一条便是《在人民心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吧,或许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会有这样一个愿望:当你家的下水管道出故障的时候,你希望遇到像徐虎那样的好水电工;当你乘车远行的时候,你会希望遇上像李素丽那样的好乘务员;当你在路上不幸遇上交通事故的时候,你希望遇上像济南交警那样的好民警。
诚然,我们都希望得到别人良好的服务,但同时,我们也不妨躬身自问一下,在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上是不是与别人心目中的一样呢?!
像徐虎、李素丽、济南交警等等,虽然他们的职业有很大的差别。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心中永远装着老百姓。
他们的出现再一次提醒了我们:只要你能在人民心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只要你心中存有一份高贵的品性和坚毅的意志,那么,再平凡琐碎的职业,再默默无闻的人生,都会有一种灼灼光华,为你赢得荣誉,更赢得尊敬和爱戴。
他们都是我们千千万万劳动者中的普通一员,当然,在我们的领导干部当中,更有无数依法执政、执政为民的好模范。
像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等等都是这样的人。跨入新世纪,焦裕禄、孔繁森式的好干部郑培民又用他感人至深的事迹,谱写了新形势下忠实实践“”重要思想:依法执政、执政为民,当人民好公仆的动人篇章。
郑培民,他身居领导岗位,心系人民群众,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廉洁从政,艰苦奋斗,真心诚意地为人民谋利益,展现了当代共产党人严以律己、率先垂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精神风貌。
在湘西,他不顾个人安危,在两年多时间里跑遍了全州的218个乡镇和上千个村寨。除去在省里州里开会、办公需要的时间,在这个“开门见山”的湘西,这可是一个令人没有喘息之机的数字啊。
在抗洪大堤上,他平均一天只睡两个小时,完全不顾自己是一个身患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的病人,受命于危急之刻,面对重于泰山的责任,他早已做好了“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准备。
对郑培民来说,他的心与普通百姓,压根儿就是长在一起的,他的心为他们而快乐,为他们而疼痛。也正因如此,人们都亲切地称他是“为民书记”。朋友们啊,人们的一声“为民书记”,这就是感谢,这就是信任,这就是老百姓对他“执政为民,造福一方”的最好褒奖!
在湘西州委的选举中,郑培民全票当选州委委员,全票当选州委常委,全票当选州委书记。有的干部称他是“三个百分之百”,郑培民立即纠正说:“只有一个百分之百,那就是全州人民对共产党百分之百的信任和感情!”
朋友们,有播种才会有收获,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只有在人民心中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在自己心中百分之百地装着人民,百分之百地为人民着想,人民才会对你有百分之百的信任和感情。“要让人民对共产党有百分之百的信任和感情”这也应当成为我们所有共产党人经常审视自己、鞭策自己、提高自己的宝贵箴言,让它不断地促使自己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做一名“依法执政、执政为民”的好公仆。
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无论岁月的长河如何流淌,总有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脉相承,绵绵不绝,那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种精神,这一种信念,支撑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在各个时期谱写出一章章动人的鱼水新篇,在老百姓的心中铸就一座又一座丰碑。执政为民守本色,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真情无价、信任如山,老百姓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一心一意为百姓造福的人。
朋友们,就让我们在人民心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在自己心中永远谨记着对人民的这一份责任,用自己燃烧的激情和满腔的热血,来谱写辉煌人生,唱响一曲最壮丽的时代凯歌!

论依法执政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


/ 党的十六大不仅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政治文明的主要内容,还进一步提出为建设法治国家,执政党要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问题。这是对党的执政方式提出的新要求。
对于生活在一个长期缺乏法治文明的国度,又一直习惯于行政命令式领导方式的政党,其执政方式向依法执政转变,必然要求其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思维方式是政治斗争式思维方式,是在战争年代形成,但却不合时宜的在和平年代光大起来的思维方式。它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强调政治斗争的至上性,强调法律对政治的依附性。人类历史已经表明,没有法律的政治是危险的政治,是缺乏理性的政治。法治之所以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政治文明的主要内容,就是因为法治将政治行为规范化、公开化、程序化和民主化。它将专制时代政治斗争的权术与阴谋转化为和平的、程序化的博奕与妥协。走向法治时代的领导者,“依法执政”就要逐步形成法律思维方式:
第一,合作思维。“依法执政”的“法”是以国家意志的方式表现来的各阶级、阶层利益的综合,它们是各阶级、阶层基于利益而进行博弈、妥协、合作的产物。因此,依法执政要改变行政命令或政治斗争式的思维方式,建立合作和妥协的思维方式。因为政治斗争式思维方式主要强调阶级之间的斗争,而法律式思维方式则主要强调的是阶级之间的合作。一切政治斗争都是为了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而法律则是试图在各个阶级或阶层之间寻求妥协,维持一个和平的休战状态。近代以来每当一个新的国家建立时,往往都要制定、颁布和法律,不仅把战胜者的意志通过一定程序转变为国家意志,同时还会对战败者作出一定的让步,把战败者的部分意志要求也吸纳到国家意志中,使白热化的阶级斗争演变为暂时的阶级合作。在和平年代,通过修改宪法和法律,将更多的阶级和阶层的利益整合起来,实现各阶层人民的团结与合作更是国家稳定与繁荣的保障。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扩大了党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就更要善于倡导合作精神,协调利益关系,实现统揽全局的领导核心作用。因此,“依法执政”就要学会合作式思维,通过让步团结更多阶层,通过协商整合公众意志,并将之上升为国家意志――法律。
第二,权利思维。法律的核心问题是权利,一切法律活动都是围绕权利的实现而展开。所谓权利思维就是执政者要增强人权意识,清除封建义务本位的思想,保障和发展人权,保护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而政治思维方式的核心是权力问题,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权力的运行而展开。虽然权力运用得当可以为权利的实现创造有利条件,但由于权力本身具有自腐性,因而常常造成对权利的威胁与侵害。所以,现代宪法、、等公法的设立,旨在捍卫权利,抵抗权力的不当侵扰。因此,权利思维方式不仅要增强人权保障意识,而且还必须摒弃权力无限和权大于法的观念,牢固树立权力有限观和权力受制约的意识,明确自己手中的权力是有限职权,是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要“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十六大报告语),同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任何法外之权,滥用职权,或者职权不作为都违背权力授予者的本意,都是违法行为,甚至是犯罪行为。
第三,稳定思维。政治的思维方式是多变和灵活。有些封建统治者为了达到统治的目的,甚至可以不择手段,玩弄权术,背信弃义。法律的思维方式则是趋于保守和稳定,反对朝令夕改和没有连续性。政令的频繁变动和溯及既往会导致执政者的信誉下降和人们对行为结果的未卜心理,尤其是影响私人权利的政策的突然变化,必然成为有权势而胆大妄为者的专利,也必然成为社会上勤奋而信息不灵通的那一部分人的圈套。法律反对那种脱离法律的所谓灵活性,它追求一般性或普遍性。法律的这一特点要求执政者要具有稳定的思维方式,将具有前瞻性的改革决策与立法结合起来,保持改革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同时,要求执法行为要公正,同样的情况应同样地对待,不同的情况不同对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行为方式是受思维方式支配的行为模式。依法执政的领导方式要求执政者的行为方式必须符合法律规范,体现法治的原则。笔者认为,依法执政的行为方式起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间接式。即执政党不是代替人民执政,而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党的组织不是代替国家政权,而是通过国家政权实现党的领导。与此相对立的则是直接式领导方式,即以党治国,以党代政,以党代法,政党利益高于民众利益,政党意志高于国家法律,政党权力高于一切,政党机构包办一切。邓小平同志曾就此情况尖锐指出:我们共产党绝不能像国民党那样搞“以党治国”,因为那是“麻痹党、腐化党、破坏党,使党脱离群众的最有效的办法”。(邓小平文选 第一卷第1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江泽民同志在1989年9月26 日中外记者招待会上也郑重宣布:“我们绝不能以党代政,也绝不能以党代法。这也是新闻界讲的究竟是人治还是法治的问题,我想我们一定要遵循法治的方针”。间接式的领导方式,要求党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基础上,支持人大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支持政府依法行政;支持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支持各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的章程开展工作。公民、法人、机关、组织都依法行使权利(职权),履行义务(职责),使体现党和人民意志

的宪法和法律从应然状态转化为实然状态,就是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党的领导。
第二,宏观式。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是全面性的,但全面性不等于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依法执政不等于依法行政。后者是指政府(主要是行政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职责和程序所进行的,区别于立法和司法的,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活动,其特点是微观性和具体性;而前者是宏观式的领导。正如十六大报告所说:“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集中精力抓好大事,支持各方独立负责、步调一致开展工作。”这种宏观式领导方式主要表现为,把党的主张,党的基本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经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变为国家法律,并带头自觉遵守这些法律,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依法办事,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第三,程序式。程序是制度化了的方式和过程。法律程序是法律关系主体在实施法律行为时,必须遵循的方式和过程的总称,是实现实体权利和义务的合法方式和必要条件。马克思早就说过:程序是“法律的生命形式,因而也是法律的内部生命表现”(《马恩选集》第1卷第178页)。法律程序的价值就在于其以公开的形式给人以公正感,它即能约束权力行使者的恣意妄为,也为所有利益相关者提供参与的机会。程序将利益冲突的解决以文明的方式表现出来,排除了领导行为的恣意、鲁莽和专断。政治文明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政治领导行为的法律化和程序化。因此,依法执政在领导者的行为方式上就表现为依程序执政,不仅党的主张要经过法定程序才能上升为国家法律,党组织推荐的人选也必须经过法律程序才能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不仅领导和决策要经过法定的信息收集和反馈程序(包括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等),而且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也要依靠严密的制度和程序。遵循程序是法治的表现,党的领导行为的程序化,将增强民众对法律的信仰,提高党的作为执政者的威信。



作者:中国共产党河北省委党校政法部
电话:13832378797
地址:石家庄市学府路9号
论依法执政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论依法执政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演讲范文



党的十六大不仅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政治文明的主要内容,还进一步提出为建设法治国家,执政党要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问题。这是对党的执政方式提出的新要求。
对于生活在一个长期缺乏法治文明的国度,又一直习惯于行政命令式领导方式的政党,其执政方式向依法执政转变,必然要求其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思维方式是政治斗争式思维方式,是在战争年代形成,但却不合时宜的在和平年代光大起来的思维方式。它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强调政治斗争的至上性,强调法律对政治的依附性。人类历史已经表明,没有法律的政治是危险的政治,是缺乏理性的政治。法治之所以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政治文明的主要内容,就是因为法治将政治行为规范化、公开化、程序化和民主化。它将专制时代政治斗争的权术与阴谋转化为和平的、程序化的博奕与妥协。走向法治时代的领导者,“依法执政”就要逐步形成法律思维方式:
第一,合作思维。“依法执政”的“法”是以国家意志的方式表现来的各阶级、阶层利益的综合,它们是各阶级、阶层基于利益而进行博弈、妥协、合作的产物。因此,依法执政要改变行政命令或政治斗争式的思维方式,建立合作和妥协的思维方式。因为政治斗争式思维方式主要强调阶级之间的斗争,而法律式思维方式则主要强调的是阶级之间的合作。一切政治斗争都是为了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而法律则是试图在各个阶级或阶层之间寻求妥协,维持一个和平的休战状态。近代以来每当一个新的国家建立时,往往都要制定、颁布宪法和法律,不仅把战胜者的意志通过一定程序转变为国家意志,同时还会对战败者作出一定的让步,把战败者的部分意志要求也吸纳到国家意志中,使白热化的阶级斗争演变为暂时的阶级合作。在和平年代,通过修改宪法和法律,将更多的阶级和阶层的利益整合起来,实现各阶层人民的团结与合作更是国家稳定与繁荣的保障。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扩大了党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就更要善于倡导合作精神,协调利益关系,实现统揽全局的领导核心作用。因此,“依法执政”就要学会合作式思维,通过让步团结更多阶层,通过协商整合公众意志,并将之上升为国家意志――法律。
第二,权利思维。法律的核心问题是权利,一切法律活动都是围绕权利的实现而展开。所谓权利思维就是执政者要增强人权意识,清除封建义务本位的思想,保障和发展人权,保护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而政治思维方式的核心是权力问题,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权力的运行而展开。虽然权力运用得当可以为权利的实现创造有利条件,但由于权力本身具有自腐性,因而常常造成对权利的威胁与侵害。所以,现代宪法、行政法、诉讼法等公法的设立,旨在捍卫权利,抵抗权力的不当侵扰。因此,权利思维方式不仅要增强人权保障意识,而且还必须摒弃权力无限和权大于法的观念,牢固树立权力有限观和权力受制约的意识,明确自己手中的权力是有限职权,是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要“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十六大报告语),同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任何法外之权,滥用职权,或者职权不作为都违背权力授予者的本意,都是违法行为,甚至是犯罪行为。
第三,稳定思维。政治的思维方式是多变和灵活。有些封建统治者为了达到统治的目的,甚至可以不择手段,玩弄权术,背信弃义。法律的思维方式则是趋于保守和稳定,反对朝令夕改和没有连续性。政令的频繁变动和溯及既往会导致执政者的信誉下降和人们对行为结果的未卜心理,尤其是影响私人权利的政策的突然变化,必然成为有权势而胆大妄为者的专利,也必然成为社会上勤奋而信息不灵通的那一部分人的圈套。法律反对那种脱离法律的所谓灵活性,它追求一般性或普遍性。法律的这一特点要求执政者要具有稳定的思维方式,将具有前瞻性的改革决策与立法结合起来,保持改革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同时,要求执法行为要公正,同样的情况应同样地对待,不同的情况不同对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行为方式是受思维方式支配的行为模式。依法执政的领导方式要求执政者的行为方式必须符合法律规范,体现法治的原则。笔者认为,依法执政的行为方式起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间接式。即执政党不是代替人民执政,而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党的组织不是代替国家政权,而是通过国家政权实现党的领导。与此相对立的则是直接式领导方式,即以党治国,以党代政,以党代法,政党利益高于民众利益,政党意志高于国家法律,政党权力高于一切,政党机构包办一切。邓小平同志曾就此情况尖锐指出:我们共产党绝不能像国民党那样搞“以党治国”,因为那是“麻痹党、腐化党、破坏党,使党脱离群众的最有效的办法”。(邓小平文选 第一卷第1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江泽民同志在1989年9月26 日中外记者招待会上也郑重宣布:“我们绝不能以党代政,也绝不能以党代法。这也是新闻界讲的究竟是人治还是法治的问题,我想我们一定要遵循法治的方针”。间接式的领导方式,要求党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基础上,支持人大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支持政府依法行政;支持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支持各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的章程开展工作。公民、法人、机关、组织都依法行使权利(职权),履行义务(职责),使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宪法和法律从应然状态转化为实然状态,就是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党的领导。
第二,宏观式。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是全面性的,但全面性不等于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依法执政不等于依法行政。后者是指政府(主要是行政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职责和程序所进行的,区别于立法和司法的,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活动,其特点是微观性和具体性;而前者是宏观式的领导。正如十六大报告所说:“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集中精力抓好大事,支持各方独立负责、步调一致开展工作。”这种宏观式领导方式主要表现为,把党的主张,党的基本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经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变为国家法律,并带头自觉遵守这些法律,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依法办事,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第三,程序式。程序是制度化了的方式和过程。法律程序是法律关系主体在实施法律行为时,必须遵循的方式和过程的总称,是实现实体权利和义务的合法方式和必要条件。马克思早就说过:程序是“法律的生命形式,因而也是法律的内部生命表现”(《马恩选集》第1卷第178页)。法律程序的价值就在于其以公开的形式给人以公正感,它即能约束权力行使者的恣意妄为,也为所有利益相关者提供参与的机会。程序将利益冲突的解决以文明的方式表现出来,排除了领导行为的恣意、鲁莽和专断。政治文明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政治领导行为的法律化和程序化。因此,依法执政在领导者的行为方式上就表现为依程序执政,不仅党的主张要经过法定程序才能上升为国家法律,党组织推荐的人选也必须经过法律程序才能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不仅领导和决策要经过法定的信息收集和反馈程序(包括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等),而且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也要依靠严密的制度和程序。遵循程序是法治的表现,党的领导行为的程序化,将增强民众对法律的信仰,提高党的作为执政者的威信。

作者: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政法部
电话:13832378797
地址:石家庄市学府路9号
论依法执政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

看到这里关于“关于爱国演讲稿”的相关内容差不多已经结束了,如果对《关于《依法执政、执政为民》的爱国演讲稿》还无法解决您的需求,请继续看我们为您准备的“关于爱国演讲稿”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