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开学第一课家长观后感 > 导航 > 开学第一课家长观后感(7篇)

开学第一课家长观后感

开学第一课家长观后感(7篇)。

总结从作品中得出的感受是需要用到观后感的,写观后感可以舒缓情绪,放松心情,表达自己的想法,作品名中哪些情节让你至今难忘呢?这篇“开学第一课家长观后感”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我将在这里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供您选择!

开学第一课家长观后感 篇1

这次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美就在你身边!记得法国的雕塑艺术家罗丹说过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铃铃铃,铃铃铃!上课啦!第一节课是我们的王小丫班主任带着我们上第一节课,小班长是最可爱的小小彬,想不想知道第一位老师是谁啊?很难想象到第一位老师竟然是我们的女宇航员刘洋老师太空很美,家很美,地球更美,地球非常可贵,所以我们要珍惜我们的地球!

大屏幕上,出现了姚明叔叔的身影,他们让大自然,让地球生机勃勃,充满奇迹。但是有很多动物,被我们人类深深的伤害了,许多动物都濒临灭绝,我们应该保护动物。

韩美林,他特别喜欢小动物,在他笔下的小动物,个个生龙活虎、栩栩如生,他觉得动物都是善良的,都是美的,只要你不去惹动物,它也不会惹你,只要你真心对它,它就会真心对你。

第二课,创造美,由着班长林可欣和班主任撒贝宁的伴同中把奥运会游泳冠军叶诗文、焦刘洋。然后又请出了最美老师,邓丽。她每天在海拔1800公里的高山学习教学生们音乐、艺术、英语,学生都很喜欢她让她别走。

焦刘洋说;小的时候,她特别希望自己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每次有进步时就让妈妈给他颁奖,唱国歌。她从5岁就开始游泳,游了15年,自己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坚持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然后请上了刘大成,他表演了很多乐器,在世界上,没有什么吹不成的。

第三课,发现美,由着班长王可欣和班主任欧阳夏丹的伴同下请出了帆船奥运冠军徐丽佳,他得到了中国帆船比赛的第一个金牌。然后看到了最美司机吴斌,20xx年五月二十五日,11点39分24秒一个重达7斤的刹车鼓残片飞进他的胸里,而他先控制刹车,然后开双闪,让后边的车注意,让后对乘客说不要乱跑,打110、120。吴斌进入了医院,多少人都愿意给他捐血,多少人从远方来看他,最后吴斌牺牲了。

开学第一课家长观后感 篇2

9月1日,2019年《开学第一课》正式开课,童话大王郑渊洁走上舞台,立即引发孩子们的尖叫。郑渊洁说,他第一次写皮皮外传时,钢笔写了3天依然有墨水,整整写了一个星期,钢笔还是有墨水。有一天睡觉时,听见书房有声音,这才发现父亲正在给他的钢笔灌水。郑渊洁说,为此,他把《童话大王》写了30年。“为了让父亲高兴”。

家长对孩子要注意身教,身教就是家庭教育。郑渊洁说,在1986年,他托关系买了一台直角平面电视。他带着儿子郑亚旗借朋友的车去拉彩电,郑亚旗问他:爸爸,咱这是往哪儿开啊?郑渊洁说:电视要拉到爷爷奶奶家看。他说,当时他说不出更高级的电视名字,就跟儿子说:“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咱们将来还有看原子弹电视的机会。”过了几天,他去市场买了对虾,跟郑亚旗说自己吃虾过敏,为的是让儿子多吃点。郑亚旗就说:“郑渊洁,你吃吧,我将来吃原子弹虾的机会都有!”

开学第一课家长观后感 篇3

家长都急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尽快调整状态,迎接新的学期。而《开学第一课》让我深深地感受到,需要调整状态的人不是孩子,而是家长。1— 2年级的孩子,之所以学习效率低,往往都是把时间消耗在了整理学习工具、书包里寻找课本等事情上,错过了很多老师上课的内容。其实我们更应该成为教练式的家长,指导孩子学会和掌握各种技能。最后,更加要成为朋友式的家长,学会聆听,陪伴和鼓励。

良好的沟通,而造成家长使用暴力沟通的原因,往往是家长在工作和社会上经历的各种负面情绪。所以,我们家长必须培养自身的情绪管理。拥有一个稳定的情绪,是成为一位优秀家长的重中之重。

我们应该做的是引导者,而不是主导者,我们应该理解孩子,支持孩子兴趣爱好,尊重孩子的想法,多鼓励,放手让他成长,相信他定能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开学第一课家长观后感 篇4

昨晚与儿子观看了央视一套综合频道的《开学第一课》节目。节目分为“孝”“礼”“爱”三个篇章,以“强”作为尾声,以嘉宾演讲、人物故事、文艺表演和互动游戏等贯穿融入了整个节目。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这句话,让我们明白了家庭教育及父母的言传身教就是很重要的。就如“童话大王”刘渊洁讲述他与儿子的故事一样,比如把好吃的先让给父母,尽量陪伴父母,为父母洗一次脚,你做到了,孩子的在旁边也就看到了,以后他也会这样孝顺你,所以一些事情务必从此刻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其中最令我们感动的就就是“摇滚爸爸”秦勇十年前,毅然退出舞台,只为陪伴患有重度感统失调症的儿子大珍珠,他们携手克服困难,相互陪伴,一齐长大的故事,给我们都上了一堂充满“爱”的课,不仅仅仅只就是表达了父母之爱,更就是教会孩子爱自己、爱生活、爱生命。个性就是他儿子竟然与他哥们之称,关系就是如此融洽,可想想我们和孩子之间简直像玩“猫和老鼠”的游戏,值行我们学习啊……

透过观看《开学第一课》,我觉得我们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做一名有职责与使命感、传播爱的'使者,做孩子的指南针和好榜样。

这天,中小学生结束假期,开学回归学校课堂。今年秋季的《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作文,主题就是“父母教会了我什么”。“童话大王”讲家风说“孝”,黑豹乐队原主唱秦勇谈“爱”,青年歌手容祖儿言“礼”……主题高大且鲜明。这般主题,深以为,并非给孩子上“开学第一课”,而就是开学前给家长补上一课。作为父母,你教会了孩子什么就是讨论,更就是拷问。

关于亲子伦理,网络上有个经典的段子:在父母的眼中,总有个完美的小孩,他的名字叫做“别人家的孩子”。逆向推断,每个孩子眼中就是否也有一双完美的父母,而他们的名字,叫做“别人家的父母”呢

作为孩子天然的人生导师,如何指导自己的孩子唱出命运的好声音没有唯一的答案。唯一可知的答案就是,等到孩子长大成人,质问在成长的关键阶段“爸妈去哪儿了”的时候,作为父母,恐怕都会有极大的挫败感。而这种挫败感的来源,往往来自爱与教育的欠缺。几年前,豆瓣上有个极品小组,名曰“父母皆祸害”,鲜明地扯起了反对父母的大旗,引发了广泛的关注而讨论。这个小组聚集着一帮在亲子关系中受挫的年轻人,他们在小组里宣言,“反对不就是目的,而就是一种用心手段,在孝敬的前提下,抵御腐朽、无知、无理取闹父母的束缚。”

按照伦理纲常,如此杯葛父母,似乎有些“大逆不道”。但这个“大逆不道”的小组讨论的话题,与这天《开学第一课》的主题,倒就是相得益彰—为人父母,你到底教会了孩子什么就是孝、爱、礼,还就是腐朽、无知明白孩子们反对什么,才能明白就应教会孩子什么。

校园里的礼崩乐坏,孩子价值观的扭曲异变,与家长的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可否认的就是,这就是个粗鄙的时代。品行和节操、原则和底线,成了被遗落的珍珠。殊不知,这对于孩子甚至未来而言,才就是最珍贵的财富。

开学第一课家长观后感 篇5

迎着徐徐秋风,迈着轻盈步伐,一晃又到一年开学季,不同的是,2012年的九月我们家明泽跨入了小学的校园,一个和幼儿园完全不一样的地方,开始接受到了一种全新的生活和学***。

昨天晚上还未到吃饭时间,明泽就一直催着我:“妈妈,你快点烧饭快点吃饭,这样我们就可以定定心心看《开学第一课》了,我们老师说了,《开学第一课》很精彩的,千万不要错过了哦!”看着小家伙如此期待又如此心急火燎的样子,我也心生向往,说来惭愧,如果不是因为孩子的缘故,我都不知道有此精心组织的精彩节目。

(在此要谢谢学校和老师)

在翘首以盼的心情中,随着“哼着歌谣,心情像彩虹······成长的路上总有烦恼······开学第一课,爱的筑造”的**声,2012的《开学第一课》终于徐徐拉开了序幕。

小撒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用你的眼睛去发现,用心去感受,永远去感受美丽!

”这句话让我感触颇深。曾几何时,我被工作的压力,家务的繁重而左右了自己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以至于总不能看到明泽的优点及闪光点,所看到的只是明泽的调皮、定力不足、不肯吃饭、不肯乖乖做作业等,每每总是气急败坏的训斥一顿,甚至在没有效果时还会打一顿。其实,现在想想明泽本是个好孩子,我的美目怎么会被蒙蔽呢?

此刻回忆过往流年里,明泽坐公交车时总能给需要帮助的人让座,在小区门口看到残疾人总会捐点自己的零花钱,在幼儿园也是老师特别喜欢的孩子,甚至看到我不舒服也会很体谅的关心我,可是我那时怎么就没注意到这些呢?以后一定要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看明泽。因为:

美需要探索、创造和传播,才能达到极大的和谐美。我相信,有了这些知识,孩子们的行为也很美。

——探索美

刘洋——中国人的骄傲,作为我国第一位女航天员,本身就很了不起,而刘洋的深情阐述更深深打动了孩子和我,直到现在恍若耳边还萦绕着刘洋的声音:“在深邃苍茫的宇宙间,放佛才真正明白了什么是宽广,领悟到什么是无限。太空中独特的失重环境让我随时刻以自由地游泳。

所有的物品都因为失重而漂浮着飞翔着,与地面截然不同,似乎一切都有了生命。无论你身处何处,总能自如的工作和生活,甚至在这里一指禅,飞檐走壁等只有在武侠**中出现的镜头也能轻而易举的实现,这一刻我领略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刘洋说她探索体验完太空美后,返回地球时,那种迫不及待要回到祖国妈妈怀抱的那种无限深情与依赖,让我们也感动其中并如痴如醉。不仅我连明泽听着刘洋如此说,也是心生神往,不断的问我关于太空,关于宇航员,关于刘洋所描述的种种,只可惜平素对此没有研究知识方面也匮乏的我对于孩子的很多问题我都没有办法回答,只能引导明泽对太空有兴趣,希望他以后要认真学习,自己来寻找答案。

篮球明星姚明和老一辈著名画家韩美林向我们展示了动物有如此美丽和聪明的一面。似乎美就在我们身边。我们需要的是用我们的眼睛和心灵去发现和感受。

——创造美

八零后支教老师邓丽让我记忆深刻,长期坚持在海拔1800多米的偏远山区支教,那里物资匮乏、交通不便、生活落后。可是身为八零后的她无怨无悔,多年如一日的用爱心照亮了山区孩子的心灵,努力来改变山区的生活状况。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她把美丽留在了深山孩子们心中。

教山上的孩子们舞蹈、艺术和英语。她能想到的所有课程都毫无保留地留给了孩子们。她尽力创造美。还记得镜头里那一闪而过的邓老师,头戴野花编织的花环教孩子舞蹈的青春而又欢快的画面深深的定格在了孩子和我的脑海里,她告诉孩子:“喜欢舞蹈你就尽情的去跳,快乐的去跳,你就是最美的!

”其实此刻的邓老师您又何尝不是最美的呢!看着最美老师邓丽和她的学生,才发现生活需要我们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那么——美便无处不在!

——传递美

再一次看到最美司机吴斌的**,虽然此事件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但我还是一样的感动着,记得前段时间每次看此**我总是忍不住的流泪,我无法想象吴师傅在受如此重创下是如何做到这一系列的动作的,第一时间控制方向盘,踩刹车,减档位,拉手刹,开双闪警示后车,解开安全带,告知乘客“不能乱跑,还在高速上大家要注意安全······”,一个人感动一座城,一个人的离去让一座城为之而叹息。吴斌,一个普通人,普通到即便擦肩而过,也会无从再认识,可就是这样的一位普通人,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为了乘客的安全,行车的安全,而放下了他最疼的女儿,放下了她最爱的妻子,以这样悲壮的方式走了。吴斌-用他在平凡岗位上的最后一次职业坚持来展示他的伟大和美丽。

一个人,感动了一座城市,也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照亮了所有人的心。这样的美我们要传递、要继承、要发扬!

借用常石磊老师天籁般美妙动听的《爱的接力》里面的一句歌词:“无论你身在**,我能感受你,爱总是不太经意,却不留痕迹,无论是我还是你,爱总是点点滴滴,爱总是创造奇迹,温暖天地,感动你我,爱的接力把世界连在一起”世界需要爱,只要你我都奉献自己的一点小爱,那么就有了一个充满世界的大爱。

著名学者于丹教授的讲述,发人深思。一直喜欢她的风格,她的教育理念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美是什么?

美不是风花雪月,不是茶余饭后的闲情;美是有形体,有道德行为的,那么就要求我们在生活中要与人为善、融入社会,不能做于丹老师所说的开水中的鸡蛋硬邦邦,也不能做开水中的胡萝卜泥,而要做于丹老师所说的第三种——开水中的茶叶,在投入开水的那一刻,舒展了,丰美了,滋润了,同时带来了清香,改变了开水的本质,让原本一锅索然无味的白开水变成了清香甘甜的香茗茶,茶叶用自己的小美成全、滋养了大美,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把美传递出去。

完美并不是一个人,只有一个团队、一个家庭、一个国家、一个世界的美才叫完美,只要大家把心靠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探索美、创造美、传递美,我相信会达到完美,达到和谐美。

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生活就会非常美好。如果我们仔细阅读美,我们会发现美在我们身边。只要你有梦想并坚持下去,世界就会因为你的努力而变得更好。只要心中有光明,那么世界就不会黑暗。

对邻居,对同事,对朋友,甚至对孩子!因为孩子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培养孩子的道路又重又长,我们需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李明泽家长

开学第一课家长观后感 篇6

我们家有两大派,我是严肃派,爸爸是轻松派。对于怎么教育孩子,我们总是各有一套,互不相让。

我把孩子的学习和品格看得很重,在学习上,我总是对她千叮咛万嘱咐:要认认真真做作业,还要仔仔细细地检查,可千万不要马虎啊!如果我有时间,就会帮孩子检查作业,并且指出错误的地方进行修改。我还时不时地帮她买各种各样的练习本,让孩子有机会学到刀不磨不快,脑子不用会生锈。孩子在做完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再去攻克之前给她买的各种辅导书上的难题。如果和学习比起来,我对孩子品德上的关心肯定不亚于学习。我总是教她要做一个勤劳勇敢,有教养的孩子。孩子也有一双手,自己的事就该自己做,所以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自己梳头发,扎辫子,学会了收拾房间。我总对他说:一个有出息的人,得有毅力,有能力,有知识。我的教育是严肃的,所以绝对是个严肃派。

爸爸就不一样了。和爸爸在一起,孩子可以抛开作业,整个人舒舒服服的。下盘棋,直杀得天昏地暗,打一会儿羽毛球,笑声洒满了家门口那一片水泥地。爸爸经常说:一个人要会生活,只会做作业,那就是一个书呆子。因为爸爸和我教育孩子的观点不同,所以总会有一些争论。

不过,虽然我们的观点不同,但父母对孩子的爱却一样深。爸爸总说:孩子是一张白纸,父母是一支笔。你给她涂什么,她就上什么色。所以我们家这张白纸在爸爸和我的精心涂抹下,越来越多姿多彩了。

开学第一课家长观后感 篇7

《一起来成长——上海家长学校开学第一课》由上海家长学校和上海教育电视台共同打造。节目邀请一线教育工作者和专家,聚焦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龄段,和家长一起寻找唤醒孩子成长动力的有效方法,探讨如何应对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身体、心理问题,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幼升小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大转折期。进入基础教育阶段后,孩子的角色身份发生了变化,外界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也不断改变,孩子的焦虑和不适应往往随之而生。初入校园,孩子的分离焦虑会有哪些表现?孩子在应激状态下产生的情绪和躯体化反应,家长们应该如何看待和处理?家长的这些疑问,都能在8月23日20:10上海教育电视台播出的《上海家长学校开学第一课——小学篇》中得到回答。

《小学篇》邀请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丁利民校长、杨浦区控江二村小学石磊老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临床心理科张劲松主任担任嘉宾,从实际案例出发指导家长们把握小学生的心理依恋期,以良好的情绪管理和适宜的处理方法构建起和谐的亲子关系,助力孩子顺利度过小学阶段,为未来的共同成长打好基础。

初中生涯是孩子告别童年,步入青春期的关键阶段。充满挑战的自主学习环境,志同道合新伙伴的结识交往,全新的初中生活既让孩子憧憬向往,同时也衍生出一些成长的苦恼和小心思。家有初中生的家长,该怎样寻找和孩子交流的共同话题,成为孩子志趣相投的“好朋友”?如果孩子已经开始叛逆,在亲子沟通中有哪些不该说的话?又该如何看待和应对孩子对电子产品的沉迷?

8月24日20:10播出的《初中篇》,邀请华东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的眭定忠校长,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班主任、特级教师李岩老师和张劲松主任担任嘉宾。他们将与家长们分享教育经验和故事,帮助初中生家长学会放下权威意识,掌握家庭亲子沟通中的换位思考技能,陪伴孩子共同迎接人生的第一次大考,走好未来的每一步。

高中阶段是一个人从青少年向成年人过渡的开始。高中生求知欲强,对未来充满希望,看似成熟稳重了起来。但此时父母老师的期望、学业压力的繁重、自尊人格的责任感等,往往会让他们的情绪波动变大,甚至陷入迷茫和烦恼。面对仿佛一夜长成的孩子,家长该怎样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良好的亲子沟通?

8月25日20:10播出的《高中篇》,邀请浦东的两位一线教育工作者——上海市文建中学黄振懿校长、进才中学班主任吴佳毅老师,和张劲松主任一起担任嘉宾。他们将针对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既往的一线从教经历和教育经验,引导父母控制情绪、学会协商、做到尊重,形成良好的家校共育环境,共同助力孩子一步步成长为具有独立人格的完整的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