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普罗米修斯教学反思 > 导航 > 语文普罗米修斯教学反思合集

普罗米修斯教学反思

语文普罗米修斯教学反思合集。

做好充分的准备,是一名成功的教师所应当的,好的课堂离不开精彩的教案。教案可以有效改善课堂上的氛围,有助于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有没有值得参考的老教师的优秀教案呢?以下是由范文资讯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普罗米修斯教学反思”,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语文普罗米修斯教学反思 篇1

《普罗米修斯》是一篇希腊神话,节选自《一千零一夜》,这个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感人,语言准确,结构清楚,在课文中,还非常注意人物的个性描写,特别是其中的主人公——普罗米修斯,他的机智、勇敢、极富同情心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这篇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是感悟普罗米修斯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从有关语段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情,学习复述故事。

这篇课文主要从普罗米修斯“拿取火种——遭受惩罚——重获自由”三方面来写。在教学中,我重点抓住普罗米修斯所说的话“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让学生反复诵读,从而感受普罗米修斯为人类拿取火种后所遭受的`痛苦,已经普罗米修斯所做出这一切的伟大之处。

在拿取火种部分,运用说话训练,让学生想象,自从普罗米修斯拿取火种后,給人类带来了怎样的生活,从而感受普罗米修斯为人类所造的福。课文重点感受普罗米修斯遭受惩罚部分,从“锁”和“啄”两个词中,体会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漫长的痛。另外,通过对其他人物如众神之王宙斯、火神、大力神的语言、心理的描写、想象,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普罗米修斯的伟大精神,同时认识、了解神话的特点。

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由于这一节课的内容设计较多,为怕时间不够,在让学生回答问题上,我没有充分的让学生发挥,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读书的时间也不多。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发挥学生的潜能,课堂上尽可能让学生多发表,只有这样,让学生各抒己见,才能更快的成长。

语文普罗米修斯教学反思 篇2

1.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教师准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是前提。

由于生活经验、知识水平以及思维能力的局限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带有个性化的理解与感悟不可能都是正确、合理、清晰的。因此,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教师自己首先要能正确理解课文内涵,准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才能对学生的“节外生枝”,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反应与引导。稀里糊涂的一味肯定与断然否定本质相同,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珍视。

2.“沙里淘金”、“点石成金”是课堂教学中珍视学生独特体验的基本方法。

在这一教学片断中,学生甲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因为普罗米修斯触犯了天规,所以宙斯严惩他是公正、无奈的,从而不能认定宙斯凶残冷酷。这与文本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取向显然是相违背的,但有其合理成分——普罗米修斯触犯了天规,宙斯惩罚他是合法的。如果教者全盘肯定或不置可否,必然会引起学生价值取向的迷失;但如果断然否定的话,不仅失去了一个极好的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文本意义的机会,而且会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孕育着多元化观点的萌芽无情掐断。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便采用了“沙里淘金”的方法,一方面剔出其错误成分——宙斯严惩普罗米修斯是公正、无奈的,并非凶残冷酷,加以因势利导;一方面淘出从中迸出的“金子”——敢于突破定性思维,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评价人物的思维方式与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学习精神,加以细心呵护,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3.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要把激活全体学生的思维,形成深刻的个性化体验为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者不能以呵护一个学生的独特思维火花为满足,而应以此为燎原火种,激活全体学生的思维,形成合理、清晰的个性化体验,获得积极思维的乐趣。教者在成功地创设了一个相互信任、畅所欲言、和谐融洽的研讨氛围后,抛出一个与文本价值取向有密切关系而学生产生分歧的焦点问题:“宙斯到底是不是一个凶残冷酷的神呢?”,形成“愤”、“悱”的学习情境,引导全体学生在与文本的再次对话中、在生生、师生间的再次交流中丰富着文本和自我,逐渐接近、认识事物的实质。如果说,学生第一次认识到宙斯的凶残冷酷还处于模糊状态的话,那第二次的认识则来自于他们对课文的正确理解和深刻体悟。这也使后来学生们评价普罗米修斯时充满了真情实感。

可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乃是教师在准确把握文本价值取向的基础上,以欣赏的眼光、开放的思维、积极的心态,来倾听、理解、甄选学生的独特体验,燃起学生的思维、情感之火,点石成金,使课堂上“不和谐”的音符奏出更动听的乐章!

语文普罗米修斯教学反思 篇3

[提要]

本文运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以新的视角,对如何在阅读教学中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出了沙里淘金和点石成金的观点。沙里淘金,即剔出学生感受、体验和理解中的错误成分,因势利导;点石成金,即对敢于突破定势思维、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评价人物的思维方式与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学习精神,加以细心呵护,使课文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良好影响。本文还指出,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教师首先要能正确理解课文内涵,准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因势利导;突破定势;独特见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如何在阅读教学中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呢?

教者在上完《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后,对此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现摘录一个教学片断并进行反思。

片断:

师:《普罗米修斯盗火》这篇课文我们已经读完了,请同学们评价一下故事中的两个重要人物主神宙斯和普罗米修斯。先说说宙斯吧。

生:宙斯是个残忍而没有同情心的暴君。

生:普罗米修斯盗火是为了人类能过上光明和温暖的生活,但宙斯却狠狠地惩罚了他,真是是非不分,外加心狠手辣。

生:还可以用冷酷无情来形容宙斯。

生甲:我觉得这样评价宙斯不公平。因为虽然普罗米修斯盗火是为了人类,但他毕竟触犯了天规,既然是触犯了天规,那宙斯惩罚他也没什么不对。再说,如果宙斯不惩罚普罗米修斯的话,其他神可能会觉得破坏天规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那宙斯还怎么管理天庭呢?因此,我认为,宙斯惩罚普罗米修斯是公正的,也是出于无奈,不能认为他凶残冷酷。

生:对呀!如果众神都来破坏天规的话,那天庭就该乱套了。

生:照你这种说法,普罗米修斯受罚是罪有应得?

生:难道普罗米修斯帮助人类还帮错了?

(不少同学的脸上露出了困惑的神色,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教师,期待教师作出评判。)

师:哟!甲同学开动脑筋,有了自己的新见解,还勇敢地说了出来,真了不起!让我们为他鼓鼓掌!

(师微笑着带头鼓掌,学生甲满脸兴奋。)

师:(拿起书)不过,宙斯到底是不是一个凶残冷酷的神呢?这个问题,需要大家再次用心地读读课文,好好地想一想,然后像甲同学那样,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及理由。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获得更深切的体验和理解,找到自己满意的答案!

(学生们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几分钟后,开始踊跃发言。)

生:宙斯作为主神,看到人类生活在黑暗和寒冷中,不但毫无同情心,还惩罚帮助人类的普罗米修斯,所以我仍然认为他是很冷酷的。

生甲:但盗火毕竟是触犯天规的行为,宙斯不得不罚普罗米修斯,不然的话,难以服众。

生:我不认为宙斯惩罚普罗米修斯是出于无奈,因为课文第四自然段说宙斯觉得还不解恨,由解恨二字可以看出,他这么做完全是为了解心头之恨。所以,我赞同宙斯是凶残冷酷的这一看法。

生:我看这天规本身就有问题!凭什么天上可以有火,而人类只能生活在黑暗和寒冷中?

生:这种不合理的天规应废除!普罗米修斯违犯了这样的天规不该受罚!

生:对!可宙斯呢?明知道普罗米修斯盗火是为了造福人类,并不是有意要违犯天规,却狠狠地惩罚了普罗米修斯。要是我是宙斯,一定不惩罚普罗米修斯。

生:宙斯不但把普罗米修斯用铁链绑在悬崖绝壁上,让他经受日晒雨淋的折磨,还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每天啄食他的肝脏,让他生不如死,手段真毒辣!

师:(微笑着再次带头鼓掌)看来,你们已经真正读懂了课文。是啊,咱们先不论这天规是否合理,单看宙斯惩罚普罗米修斯的手段,就足以看出宙斯的狠毒与冷酷。这就好比是,你们因某种原因没做作业,我让你们罚上个几百遍,你们会认为我这么做是公正的、出于无奈的吗?

(孩子们笑着摇头)

生甲:(表情夸张地)老师,如果你像宙斯那样心狠手辣,那我们可就惨啦!

师:下面,该评评故事的主人公普罗米修斯了。

生:普罗米修斯真勇敢!他为了造福人类,挺身而出,破坏了不合理的天规。

生:人间没有火,这事本跟普罗米修斯无关,他完全可以过自己快乐的神仙生活,但他却极其同情人类,想方设法为人类盗来了火种,真是一位善良、机智、勇敢的好神!

生:普罗米修斯为了使我们人类摆脱寒冷与黑暗,明知会遭到坏宙斯的严厉惩罚,却毫不犹豫地为人类盗火,具有舍己为人的精神。

生:普罗米修斯在受到那么残酷的惩罚后,始终不屈服,真令人敬佩!

生:我喜欢普罗米修斯!如果我出生在那个时候,一定也会去救他的。

反思:

1.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教师准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是前提。

由于生活经验、知识水平以及思维能力的局限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带有个性化的理解与感悟不可能都是正确、合理、清晰的。因此,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教师自己首先要能正确理解课文内涵,准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才能对学生的节外生枝,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反应与引导。稀里糊涂的一味肯定与断然否定本质相同,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珍视。

2.沙里淘金、点石成金是课堂教学中珍视学生独特体验的基本方法。

在这一教学片断中,学生甲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因为普罗米修斯触犯了天规,所以宙斯严惩他是公正、无奈的,从而不能认定宙斯凶残冷酷。这与文本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取向显然是相违背的,但有其合理成分普罗米修斯触犯了天规,宙斯惩罚他是合法的。如果教者全盘肯定或不置可否,必然会引起学生价值取向的迷失;但如果断然否定的话,不仅失去了一个极好的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文本意义的机会,而且会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孕育着多元化观点的萌芽无情掐断。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便采用了沙里淘金

的方法,一方面剔出其错误成分宙斯严惩普罗米修斯是公正、无奈的,并非凶残冷酷,加以因势利导;一方面淘出从中迸出的金子敢于突破定性思维,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评价人物的思维方式与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学习精神,加以细心呵护,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3.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要把激活全体学生的思维,形成深刻的个性化体验为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者不能以呵护一个学生的独特思维火花为满足,而应以此为燎原火种,激活全体学生的思维,形成合理、清晰的个性化体验,获得积极思维的乐趣。教者在成功地创设了一个相互信任、畅所欲言、和谐融洽的研讨氛围后,抛出一个与文本价值取向有密切关系而学生产生分歧的焦点问题:宙斯到底是不是一个凶残冷酷的神呢?,形成愤、悱的学习情境,引导全体学生在与文本的再次对话中、在生生、师生间的再次交流中丰富着文本和自我,逐渐接近、认识事物的实质。如果说,学生第一次认识到宙斯的凶残冷酷还处于模糊状态的话,那第二次的认识则来自于他们对课文的正确理解和深刻体悟。这也使后来学生们评价普罗米修斯时充满了真情实感。

可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乃是教师在准确把握文本价值取向的基础上,以欣赏的眼光、开放的思维、积极的心态,来倾听、理解、甄选学生的独特体验,燃起学生的思维、情感之火,点石成金,使课堂上不和谐的音符奏出更动听的乐章!

语文普罗米修斯教学反思 篇4

《普罗米修斯盗火》记叙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普罗米修斯盗火的传说,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富有同情心、勇敢而且机智、为人类不屈甘愿受苦的精神,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第一课时,我了解到学生对这篇课文很感兴趣,本着“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我鼓励学生广泛质疑,并进行梳理,确立学生中真正有困难的问题作为“金点子”,也就是第二课时教学的难点。第二课时,我顺应学生的理解需求,将教学重点确立为: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普罗米修斯的英雄形象,能联系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围绕这一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读、想、讨论交流等形式解决学习的困惑,进一步帮助学生完善对普罗米修斯的认识。

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层层推进的方法,让学生感悟普罗米修斯是个的神,帮助学生不断完善对普罗米修斯的认识,学生的感受十分丰富,真正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人物内心。同时我穿插安排了几次语言文字的训练;再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普罗米修斯盗火时的胆大心细等。这些都是为了实践自主感悟与巧妙设练相结合所做的努力。

课本就是一座桥梁,在目标达成的基础上,我们应生成新的资源,生成新的目标,真正让语文课堂走向开放,所以在本课的最后,我安排了学生课外阅读,目的就是为了将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做到课内学习与课外延伸相结合。

语文普罗米修斯教学反思 篇5

《普罗米修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八组的一篇课文,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提坦神。他创造了人,同时仿造音神,终于使人类发出声来,而且教给人类知识和技术方法,同时他同众神之王宙斯及其对人类的统治霸权发起挑战。本文就是写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

一、感悟作品的人物形象。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喜怒哀乐"。《普罗米修斯》语言真挚感人,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课文通过语言和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本课意在通过研读普罗米修斯在面对紧锁的铁链,悬崖绝壁,恶鹰的啄食,日复一日的折磨面前的表现来体会他不畏,不屈不挠的品质。在教学时巧妙地突破文本重点抓住文本留有空白的有用资源,适时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训练中加深学生的体验,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促进学生对普罗米修斯品质的进一步感悟。

其中我在教学中,抓住文本空白处,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大胆想像,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二、在读中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自主是学习内核,感悟是个性化阅读有效的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课文中普罗米修斯个性鲜明,主要是从他的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的,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来表现人物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普罗米修斯的优秀品质。

朗读指导中,我重点注意到这些句子,从一开始,普罗米修斯就已经看到了盗火的后果——冒生命危险,但他还是毅然决定去为人类取火。每学习一段文本,都让学生回到普罗米修斯的语言"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 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中来,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感受他的"坚定",感受他甘愿为人类牺牲自己的决心。紧紧围绕这句话,使它做为课文的主旋律,学生层层深入体会普罗米修斯为人类造福那坚定不移的决心。对于"尽管如此,普罗米修斯就是不向宙斯屈服"采用师生接读的形式感受普罗米修斯的不屈不挠,利用引读"许多年来,普罗米修斯一直被锁在那个可怕的悬崖上。"突出普罗米修斯的所承受的苦难。

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层层推进的朗读训练,让学生感悟普罗米修斯,帮助学生不断完善对普罗米修斯的认识,学生的感受十分丰富,真正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人物内心。

三、通过媒体优化情境,帮助学生探究文本意境。

学习动机激发起来后,学生会兴致勃勃地学习文本。文本是语言符号的堆积,如果单纯地依靠学生自己是无法体会出文本中的意境的。教师要根据文本提供的丰富形象的语言描绘,将它创设成为一种具体可感的情境,并将他们引入情境,从而保持思维的敏捷,使他们对文本的探究能不断进行。在《普罗米修斯》的课件中我安排了凶恶的鹫鹰啄食普罗米修斯肝脏的画面,画面真实可感,给学生视觉上很大的冲击,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机智、坚强无畏。这样有效、适时地使用媒体,增强了文本的感染力。

尽管如此,这节课有许多的不足之处。如:

1、教师缺乏教学机智,当学生回答不够准确时,教师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只是重复地问:“你体会到什么?”用这种方式机械地引导学生说出答案,最后导致超时3分钟。

2、设置问题较多,应腾出更多时间让学生读,以读促悟,从而更好的理解普罗米修斯受难时的痛苦。

3、学生回答问题的面不广。

4、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够完整时,教师没有全指出,等等。这些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多注意的。

语文普罗米修斯教学反思 篇6

今天是十月份语文教研大组活动,听了马美青老师的《普罗米修斯盗火》这堂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这堂课的教学有三处闪光点。

一、教师切入点比较独特。

教师没有从传统的为什么盗火,怎么盗火,盗火结果如何导入新课。而是选择了一个新的角度,从描述普罗米修斯受的惩罚入手展开教学。普罗米修斯受苦的镜头一下子展现在学生面前,再通过图片展示,文字变得更加生动具体。然后的一个小练笔,在凛冽的寒风中,_____________。在暴雨抽打时,_______________。在漫漫长夜下,___________________。在大雪纷飞时,___________________。使普罗米修斯的痛进一步得到了升华,使学生能尽快进入故事情境。学生的思维开阔了,达到了走近普罗米修斯的效果。

二、教师善于运用对比来展开教学

整堂课教师没有单纯的机械地解剖文本,而是巧妙的运用对比的教学方法来处理重点难点。如通过有火的人类生活情况和没火的人类生活情况做对比,更进一步体现出火对人类的重大意义,普罗米修斯盗火的伟大意义。突出普罗米修斯牺牲自我的伟大精神,此时此颗他虽然是受着苦,但他内心是快乐的,为别人带来幸福的真正的快乐。学生也从心理真正认识到了普罗米修斯是位勇敢善良无私奉献的神,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三、教师运用多种朗读方式

整堂课结构流畅,环环相扣,普罗米修斯的英雄形象在一个一个教学环节中越来越丰满。学生的情感也随之得到升华。“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感知读、体悟读、对比读、拓展读、引读、回读、诵读、赞读等形式读出文本中原汁原味的语言美,形象美,精神美。尤其是三次递进式的回读荡气回肠,

1、同学们,听到了吗,不管宙斯如何恐吓,普罗米修斯始终。

2、当普罗米修斯想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想到如果失去火种,人类又将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漫漫长夜时,他勇敢地面对宙斯的恐吓,他摇摇头,坚定地回答。

3、可是尽管如此,普罗米修斯仍然没有向宙斯屈服。我们仍旧能够听到他忍着剧痛所发出的呐喊。

4、听,那惊天动地的声音一直回荡在高加索山上,回荡在天地之间,更回荡在我们每个人的耳畔——在学生眼前树立起了高大善良、富有同情心和不屈精神的英雄形象,从而在学生心中升腾起对正义神的崇敬之情。

最后听伟大诗人雪莱写的普罗米修斯的赞美诗,使学生平凡的文字进升到了大诗人华丽的语言,借助诗人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赞美与崇敬,整堂课更显得非常完美。教学永远是一项充满着遗憾的艺术。教师一段段的引导语虽然能尽快使学生进入文本,但是学生相对于说话的机会就比较少,毕竟在课堂上,学生才是主体,而教师只是起到主导作用。

语文普罗米修斯教学反思 篇7

今天,我上了一节预习课,执教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十一课《普罗米修斯》这篇课文。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上网查找了有关普罗米修斯的资料和阅读希腊的一些神话故事。

对于今天上课,我觉得自己有许多方面都还做得不好。特别是对于高效课堂来说,我觉得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

首先是对学生备得较少。过于关注预设的东西,当学生没有按预设的思路走时,我心里直发紧,有点乱了阵脚的感觉。而且感觉整堂课下来,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不知道是下午学生精神不好,还是这堂课对他们来说没有吸引力。死气沉沉,发言不积极,好像学习欲望不高。

其次,由于才实行这个课堂改革,学生的思路还跟不上,有点适应不过来,他们的模式还停留在原来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对于新的模式不知道是他们自己不够自信,还是没形成那种思维,感觉有点不知所措。改革的道路还很长,我想今后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要去摸索,去学习。

经过这一次上课之后,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从以下方面努力:第一,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多让他们说,在课上多说,课外也说。在课上,最起码能把话说清楚,说得有一定的条理性。第二,多向别人学习一些好的教学方法,能用的就拿来用到自己的课堂上,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第三,学生没有预习习惯,不会预习。应多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坚持培养预习习惯。抓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韩立福“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第一步就是“先学”,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这些问题都要在学生结构化预习环节中解决。学生结构化预习如此重要,预习什么,怎么预习,什么时候预习,预习得怎么样?这些都需要老师精心安排。所以我会更多地注重培养学生的结构化预习能力。

教会学生读书。调研中发现,学生在导读单上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或肤浅,或雷同、或不着边际,触摸不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或纯粹不提。究其原因:一是读得少,读了一两遍过去,忙着完成字词题,对课文内容不熟悉,发现不了问题。二是不会读,读了几遍也没有觉着有什么问题。这是预习中的瓶颈,这一步做不好,问题生成单学生参与的成分就很少或没有,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就落不实了。要充分利用早读时间,运用“六读法”,指导学生多读,多问几个为什么,多了解学生读的情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久而久之,学生提问的能力就增强了,问题生成单来自学生的问题就多了。这一点,还需要多用时用心。

我知道自己还有许多许多的不足,还有许多许多的东西要学,我会加倍努力的!

语文普罗米修斯教学反思 篇8

在教《普罗米修斯》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我先让同学们划出课文中有哪几个神,再分别说出他们做了哪些事。把这些人和事连起来就知道了课文的大意。这就是先把课文读薄。把文章的轮廓通过多媒体显示给同学们,“这样的文章你们喜欢吗?”“不喜欢。”“为什么?”“不具体。”“不生动。”“不完整。”“不感人。”“对。我们都喜欢读具体、生动、完整、感人的故事。下面我们就细读课文,找感人之处。”引导学生解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在预习中没能够提醒学生查找有关他们的资料,了解他们的故事,在教学中我也没能对这几位古希腊神进行一一介绍,使孩子对他们一无所知。只有进一步了解他们的背景,才为更好的理解课文进行铺垫。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细读文本,了解背景,才能真正引导孩子体会文章所表达的真正含义。

接着引导学生由课文内容想象画面。由课文1、2自然段让同学们读后想想:人间没有火和有火是什么样的画面。孩子们展开丰富的想想。没有火人们吃生肉、生菜,没有温暖和光明,甚至生活在黑暗中会受到野兽的伤害。有了火,人们可以围着火烧烤野味,大家能快乐、幸福、健康的过日子。当然了,这些想象的画面都是在读中感受到的,鼓励学生带着感受去读、去体会、去想象。

普罗米修斯的爱给人间带来了光明和幸福。自己却遭遇不幸。引导学生再读“普罗米修斯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这两个自然段。让孩子们认真地读起来,并把自己的感情带进去去读,希望在读中孩子们能看到了渴了没法喝、饿了没法吃、困了没法睡、累了没法休息的普罗米修斯。更残忍的是那凶恶的鹫鹰,天天啄食他的肝脏。但在这环节中,我处理的不够到位,没能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出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使学生读得也是生硬无力,感情枯涩,没能达预设的目的。

为了让同学们感受普罗米修斯遭受的酷刑,为了让同学们感受宙斯的凶残,用抠词换词的方法让同学们去区别感受。面对残暴的宙斯,让同学们对宙斯说几句话。“宙斯你身为众神领袖,你不应该惩罚普罗米修斯,你太狠心了。你应向普罗米修斯学习,造福人类。”但在这环节中我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课文的背景,宙斯是众神的领袖,面对普罗米修斯为人类造福的行为,他却不给予支持,反而用酷刑来惩罚普罗米修斯,难道宙斯真的那么狠心吗?难道他真的那么憎恨人类吗?难道他真的那么自私吗?这是为什么呢?没有针对此问题这是细致挖掘,使学生的印象中形成了宙斯的残酷无情,而宙斯真是如此残酷无情的神吗?

最后,让孩子们体会到了这是一个爱的神话,体会到了普罗米修斯博大的爱。向学生提出“假如大力神没有来拯救普罗米修斯,他还有获救的希望吗?”“有。因为他的爱会感动很多人,即使大力神不来救他,也会有其他人来救他。”是啊,其实救他的正是他自己。是他的爱感动了别人。这就是爱的力量。法国彭沙尔说,爱别人,也被别人爱,这就是一切,这就是宇宙的法则。

通过听专家李玉龙老师的《小马过河》一课,以及李老师针对我的课堂进行剖析,使我深深地认识到自己的课堂还有诸多问题。首先缺乏对文本的细读,对背景的了解,只有细读文本,了解背景才能真正去解决文本的核心问题;课前虽有预习本,但却没能让它真正发挥其作用,要注意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所提出的问题,到本课结束时一定要了解一下学生还有哪些问题没能在课堂中解决;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注重了师生间的对话,而忽略了生生间的对话,只有学会放手,让学生与学生交流,那样才能碰撞出更多的精彩;同时,课堂与学生的对话要达到多个回合,才能深入到挖掘文本,今后的课堂教学要向李老师所言,“要想给学生精彩的`课堂,就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课堂表现的机会,那样你的课堂不精彩才怪。”

语文普罗米修斯教学反思 篇9

我抽到的是四年级下册第8组故事长廊里的一篇神话《普罗米修斯》,因为是去比赛,时间仓促,所以拿了吴老师的教案来上,一开始只能是记教案,没什么自己的想法,后来边磨边吸收,有了自己的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喜怒哀乐。”《普罗米修斯》是一篇希腊神话故事,课文通过语言和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研读普罗米修斯在面对紧锁的铁链、悬崖绝壁、恶鹰的啄食、日复一日的折磨面前的表现来体会他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品质。在教学时我力图通过文本情境,从初读感知到研读重点段,再到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在与文体的对话中产生共鸣,抓住文本留有空白的有用资源,适时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巧妙地突破文本重点,在训练中加深学生的体验,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促进学生对普罗米修斯品质的进一步感悟,体会普罗米修斯为人类造福的强烈愿望,不向凶残的宙斯低头的坚定决心,从而做到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完成情感的洗礼。

早上到六校去熟悉学生,他们的朗读让我很是担心,一个个拖音很严重,平平淡淡,波澜不惊。文字中也没什么情感,我再怎么范读都不能起作用。到下午正式上课,课堂上通过层层感悟加上一些技巧指导,他们的朗读有了明显的变化,都是用心在读。这点让我很开心。

通过这次我更加明晰,指导朗读有几点很重要:

1.师生情感沟通投入

双方真正投入才能身临其境,才能更好地调动情感激起内心情感共鸣。语文教学要让师生亲临氛围,知文意,识文理,悟文情。在第一次试教时,自己不够投入没有置身其中,结果学生也只是浮于表面;第二次在自己全身投入,学生没有进入情境。两次朗读都没有很大提升;正式上课时师生都融入情境,学生的朗读有提升。

2.创设情境

丰富感悟补充资料,让学生大胆想象,丰富情感。如在教学“风吹雨淋是怎样的痛苦的时候”先补充资料:高加索山平均海拔五千米左右,终年积雪,气候寒冷。然后让学生想象狂风来了......冰雹来了......大雪来了......想象此时普罗米修斯所受到的痛苦,再让他们入情入境地朗读,此时他们的朗读再也不是平平淡淡的,而都带着他们自己的体验。

3.适当的技巧指导

在上课时有位学生读得很深情,很用心,看他非常有感受,但是表达出来的效果却不理想,这时就需要朗读技巧的指导:语调、重音、停顿、语气等。如在读“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即。....也不能....。”这时可以适时地提示下“死死”、“即....也....”可重读,“高高”可拖长点,学生再次读就好多了。所以我觉得朗读要情感与技巧相结合,但切忌轻情重技。

板书:以思维图的形式,清晰展现文本之间的联系,激发联想,发散思维,将各种零散的智慧、资源等融会贯通成为一个系统。

当然在上课时还有许多不足,如及时评价这块有所欠缺,下次继续努力。

语文普罗米修斯教学反思 篇10

《普罗米修斯》是一篇古希腊神话故事。记叙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让人类过上幸福、温暖、文明、健康的生活,不惜触犯天规,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惜牺牲一切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这个故事情节生动、感人,语言准确,结构清楚,在课文中,还非常注意人物的个性描写,特别是其中的主人公——普罗米修斯,他的善良、无私、勇敢、坚强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揭题激趣

孩子们对于希腊神话却比较感兴趣,我要求大家先读完资料袋,然后自己再补充知道的神话故事主角的资料,再讲课文,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

二、抓关键词

抓住重点词语也是帮助孩子们理解文本的一种好的方法,比如第五自然段中的“坚定”、“各种痛苦”、“决不会、更不会”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坚定品质。第六自然段中的“死死地锁”、“风吹雨淋”让孩子感受普罗米修斯所遭受的巨大痛苦,相机指导孩子想象:他还不能做为什么?吹在他身上的风是什么样的风?淋在他身上的雨又是怎样的雨呢?第七自然段中的“啄食”、“每天”让学生体会到普罗米修斯的坚强不屈。学生体会出普罗米修斯遭受的痛苦同时,更加说明宙斯的手段很残忍,达到了预设的效果。

三、读中生情

朗读指导中,我先指导这个句子:“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从一开始,普罗米修斯就已经看到了拿取火种的后果——会有生命危险,但他还是毅然决定去为人类取火。每学习一段文本,我都让学生回到普罗米修斯的这句坚定回答,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感受他的“坚定”,感受他甘愿为人类牺牲自己的决心。紧紧围绕这句话,使它作为课文的主旋律,学生层层深入体会普罗米修斯为人类造福那坚定不移的决心。对于“尽管如此,普罗米修斯就是不向宙斯屈服”采用师生接读的形式感受普罗米修斯的不屈不挠,利用引读“许多年来,普罗米修斯一直被锁在那个可怕的悬崖上。”突出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苦难。在课件中,我安排了普罗米修斯被死死地锁在高加索山,以及凶恶的鹫鹰啄食普罗米修斯肝脏的'画面,画面真实可感,给学生视觉上很大的冲击。同时,我让孩子发挥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机智、坚强无畏,增强了文本的感染力。

整节课孩子们都沉浸在文本之中,感受普罗米修斯的优秀品质,心灵得到了深深地震撼。尽管如此,课堂中还是有些许的遗憾。课堂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当学生朗读感情不够时,我没有很好地指导;对神话故事拓展还不够,以后将重视学习!

语文普罗米修斯教学反思 篇11

《普罗米修斯》是根据古希腊神话故事改编的。这个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感人,语言准确,结构清楚,在课文中,还非常注意人物的个性描写,特别是其中的主人公——普罗米修斯,他的机智、勇敢、极富同情心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不过,通过对课文的研读,宙斯的狠毒同样也跃然纸上,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揭题激趣

揭题后,我进行了质疑:“普罗米修斯盗火。其中的‘盗’字是什么意思呢?”学生都说是“偷”,我又问:“既然是‘偷’,那么普罗米修斯盗火是做了一件坏事呀?这样说来,普罗米修斯是一个品德恶劣的神?”学生都不同意我的说法,纷纷为普罗米修斯开脱罪名,但因为没有学完课文,他们不能用自己的话来为普罗米修斯洗刷罪名。而这样的效果正是我想要的。我想:以此设制悬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需要学生在深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才能解决的!于是,学生马上拿起课本,开始认真研读课文,从整体上去把握人物的特点,了解文章的主旋律!

二、读中生情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应该重视朗读的训练,中高年级应该注重默读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试着培养学生默读课文的能力。在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这一过程时,我范读了讲述普罗米修斯盗火的一段,然后,我问:“你们有没有发现老师读的语气跟平时有什么不同?你们也来放低声音去读这一段,看看有什么新的感悟吗?”学生轻声读完之后纷纷举手。有的学生说:“普罗米修斯是去盗火不是去拿火,所以要低声读。这样更能体现普罗米修斯的勇敢机智。”有的学生说:“普罗米修斯很聪明,做事应该非常小心。”还有的学生说“这样读说明盗火不容易,体现了普罗米修斯的小心翼翼。”这样学生就自主地抓住了普罗米修斯的机智勇敢的特点,从而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深刻把握。有时老师简单的范读,能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普罗米修斯教学反思 篇12

《普罗米修斯》是根据古希腊神话故事改编的。这个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感人。全文主要从普罗米修斯“拿取火种——遭受惩罚——重获自由”三方面来写,人物形象鲜明,特别是其中的主人公——普罗米修斯,他的机智、勇敢、极富同情心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对外国神话故事有所了解,知道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位神,是英雄的化身,具有为人类谋利益不畏强权、勇于牺牲的精神;二是进一步学习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三是激发学生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在上课前先让学生古希腊神话中一部分神的名字(其实就是本篇故事中的人物名字):普罗米修斯、宙斯、赫拉克勒斯、赫淮斯托斯。初读课文后让学生选择一个神,说说普罗米修斯与他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然后把这些人物之间的事连起来说一说,水到渠成地训练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教学拿取火种部分,运用说话训练,让学生想象,自从普罗米修斯拿取火种后,給人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从而感受普罗米修斯为人类所造的福。感受普罗米修斯遭受惩罚部分,重点抓住“死死地”、“高高的”“既不能……也不能……”“日夜”、“风吹雨邻”等关键词句,体会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漫长的痛。抓住普罗米修斯所说的话“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让学生反复诵读,从而感受普罗米修斯为人类拿取火种后所遭受的痛苦,感受普罗米修斯的伟大精神。

FWr816.cOm小编推荐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汇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案一定要让大部分的学生们进行理解。教案要做到面向大多数学生,教案都可以怎么写呢?范文资讯网小编耐心筛选为大家整理出了这篇最新的“《杨修之死》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篇1】

重视积累,收获颇丰。在整个备课的过程中,我查阅了相当多的资料,包括陈寿的《三国志》、易中天的《品三国》以及大量的关于杨修死因分析的论文及当时社会背景的史实。在这个过程中,我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知识,能够对杨修这个人物的家世背景、获罪原因、性格分析娓娓道来,对相关的有相似的人物及事件旁征博引,这是我自身业务能力提高的一个飞跃。

于是我自信满满地站在熟识熟知的讲台上激情飞扬,也因此而博得了听课教师的阵阵掌声。课下,有的老师评:“听你的课真的受益良多,听到了很多独到的见解。”我知道这里有对我的肯定。但同时我又不禁在想:为什么工作的时间越长,越有一种不会上课的感觉呢?刚刚走上讲台时,总觉得自己很会讲课,甚至于有一种会比别人讲得更好的自信,对于什么常规课、公开课、校内课或是市内课是无畏无惧的。

记得当时的教学校长就曾如此评价过:“吕老师的课堂是听课的人越多讲的越有激情!”可现在却不一样了,总感觉自己不会上课,尽管打开教材后是满眼的知识点,但总是怕讲不好、讲不透。很多老师认为这是另一种进步,导致有时我自己也这样认为,但当年的那种激情看来真的是弱化了。

方法模式,备受局限。在设计的过程中,我注重强调了对文章内容的剖析、环节的紧凑,却忽视了在此过程中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及教学模式的多元化,一堂课下来,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教师为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展现较少,这一点是我在备课的过程及设计的环节上的极大的不足,课下反思,其实在本节课中,可以有多处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作用,却被我机械地剥夺了,这也是我在以后的课堂教学需要创新探索之处。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篇2】

教学目的

1、理清小说情节,整体感知,概括人物性格。

2、小组讨论,分析杨修死因。

3、学会谦逊做人,保持健康心理,完善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

1、理清小说情节,整体感知、分析语言,分析概括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性格。

2、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难点

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要点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资料助读,了解背景;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并简要复述、概括故事情节;分析杨修的死因,明确人物的性格特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开拓延伸,借助网络了解《三国》;联系实际,反观自我,知得失、明方向,谱写人生新篇章。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请欣赏下面这首诗:

杨修之死

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

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

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

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

这首诗评价了历史人物杨修,认为杨修才能卓著,最终招致杀身之祸。杨修到底因何而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共同走进《杨修之死》。

二、出示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情节,整体感知,概括人物性格。

2、讨论、分析杨修死因。

3、学会谦逊做人,保持健康心理,完善健全人格。

三、资料助读

展示相关背景资料:(说一说)

罗贯中的古典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描述了从东汉中平元年(18年)的黄巾起义,到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280年)统一中国的将近一个世纪中,魏、蜀、吴三国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历史。这部著作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斗争。

在国外,他的《三国演义》被称之为“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而《大英百科全书》则称他为“第一位知名的艺术大师”。

四、基础知识检测(考一考)

1、解释加线的词:

⑴适疱官进鸡汤适:恰巧

⑵数犯曹操之忌忌:忌讳

⑶人皆不晓其意晓:明白

⑷丕如其意如:按照

⑸植然其言然:认为……是对的

⑹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但:只即:就

2、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并解释:

⑴鸡肋肋:(lèi)胸部的侧面

⑵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号令:(hàolìng)处刑后示众

⑶数犯曹操之忌数:(shuò)屡次

⑷竟取匙与众食讫讫:(qì)完毕

⑸操因疑修谮害曹丕谮:(zèn)诬陷、中伤

⑹延弃弓绰刀绰:(chāo)抓取

五、分析课文

1、想一想:

是什么原因直接导致杨修的死?杨修的死是一次偶然吗?

2、试一试:

“数犯曹操之忌”犯了几次?请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一件事。

⑴鸡肋事件

⑵改建园门

⑶分食酥饼

⑷梦中杀人

⑸告密被疑

⑹教植斩吏

⑺为植答教

⑻失利葬修

3、文章的叙事方式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本文属哪种方式?

4、找一找:

标注出表现曹操心理活动的词语,并根据这些判断曹操对杨修态度的变化。

5、概括杨修和曹操的性格特点:

杨修:才思敏捷恃才放旷

曹操:

结合以下材料,讨论曹操的性格: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世说新语·容止》

明确:虚伪奸诈老谋深算“古来第一奸雄”

6、议一议:

这部分写曹操兵败,这和杨修之死有关系吗?

明确:有,目的在于进一步揭露曹操杀杨修是忌才。

7、讨论杨修之死的原因:

明确:

原因之一:杨修(恃才放旷、卖弄聪明、轻率大意……)

由于杨修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置军纪于不顾,他的被杀是咎由自取;

原因之二:曹操(老谋深算、虚伪狡诈、暗藏祸心……)

由于杨修能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嫉妒他的才能,故杀之以除心腹之患;

原因之三:政治原因

杨修已深深卷入了曹丕与曹植争夺接班人的斗争中,在曹丕已经得势的情况下,他必将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曹操为身后接班人的安危,社稷稳定考虑,必定会杀掉杨修。

六、课堂训练(练一练)

用总结的方法,写一幅对联(内容相对或相关,形式上是对偶句),客观评价杨修。

曹操:深谋远虑建霸业嫉贤妒能留恶名

杨修:

七、延伸拓展,联系实际,深刻反思(想一想)

杨修才华横溢,因其才受曹操赏识,也其才被曹操杀害。我们青少年从杨修之死中应该明白些什么?

分析:(一个人有才,还得会用才方可施展才华,远祸避害;做人要谦逊,不可锋芒太露;要了解自我,接纳他人,正视现实;学会与人相处……)

明确:应有健全的人格,要有健康的心理。

1、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能体现自我存在的价值;

2、正视现实,接纳他人;

3、协调、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4、有积极向上、现实的人生目标;

5、对社会有责任心;

6、心地善良,有爱心;

7、有独立自主的意识。

八、课堂小结

《杨修之死》带给我们太多的感悟,如:选用典型事例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插叙的成功运用;历史的无情、政权相争的残酷;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性……《三国演义》如甘露琼浆,滋养了一代又一代读者。请大家课外选读《三国演义》。

板书设计

杨修之死

罗贯中

杨修→内因

杨修之死

曹操→外因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篇3】

【设计理念】

1、知识铺垫:

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能力。

2、口才展示: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快乐竞答:

在娱乐中学习,以“抢答比赛”的形式,明确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深刻的、全面的去考虑问题,提高他们的品味能力,成为才思敏捷又有主见的人。对课文内容也加深了印象,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应变能力和合作精神。

4、你一言我一语:

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学生参与意识强,气氛活跃,把学习的呆板的知识,变成学生可以自己通过分析就能活起来的活动,既增加了兴致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5、知识链接:

拓展学生的视野。

6、课后反思:

对本节课的课堂效果加以分析。

【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大屏幕展示、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投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虽然以描写大的战争场面见长,却也有刻画入微之处。《杨修之死》这篇课文就是曹刘交战中的一个小插曲。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它吧!

二、背景简介

这一事件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三、知识铺垫

1、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为复述文中的七个小故事作准备。

3、为抢答题目做准备。

第二课时

一、口才展示

学生复述本文中发生的七个小故事学生复述七个小故事。

二、快乐竞答

规则:把学生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两个抢答小组,同组可以讨论问题答案,然后完成必答题和抢答题目,答对的加10分,答错的要倒扣10分。

1、必答题目:

⑴ (男生)注音1:

庖官 夏侯惇 恃才放旷 曹操之忌

⑵ (女生)注音2:

佯惊问 曹丕 大簏 伺察 谮害

⑶ (男生)解释词语1:

适 庖官 恃才放旷 数犯曹操之忌 不置褒贬 心甚忌之

⑷ (女生)解释词语2:

食讫 佯惊问 人皆不晓其意 大簏 迳来告操 伺察 谮害

2、抢答题目:

⑴ 概括杨修性格特点的词语是什么?

抢答后明确答案:恃才放旷。

⑵ 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

抢答后教师明确答案:因为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⑶ 阅读前3自然段“适庖官进鸡汤。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联系上下文,你认为他“有感于怀”的“感”是什么?

抢答后明确: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

⑷ 曹操看到碗中鸡肋,便把它当作口令,是某种情绪或心境的流露。请说一说是什么情绪或心境?

抢答后明确:犹豫不决、烦躁不安。

⑸ 杨修根据什么得出曹操“必班师”的结论?

抢答后明确:根据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得出。

⑹ “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惇。惇大惊”。夏侯惇为什么会“大惊”?

抢答后明确:因为擅自行动,客观上确实起了“惑乱军心”的作用,是违反军纪的。

⑺ 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喝刀斧手推出斩之……“造言”是什么意思?这个词用得准确吗?

抢答后明确:编造的话;准确,因为曹操毕竟没有说过退兵的话,只是杨修的分析猜测。

⑻ 对曹操杀杨修,你怎样评价?

抢答后明确:以“惑乱军心”处死杨修,似乎杀得有根有据,合情合理。这正是曹操为人奸诈险恶之处。

⑼ 读中6自然段:这六段的总叙(中心句)是什么?

抢答后明确: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⑽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六个小故事的主要内容。

抢答后明确:道破题字玄机;分吃一盒酥;揭穿“梦中杀人”;轻率揭发吴质;教曹植出门方法;教曹植作答。

⑾ 在所有“恃才放旷”、“犯曹操之忌”的事中,哪一件最令曹操忌恨?

抢答后明确:是为曹植作答教,实际上是干预了曹家兄弟的继位之争。这致使曹操极为反感,遂生“杀修之心”。

⑿ 杨修“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的六件事,按什么顺序排列?属叙事方式中的哪一种?

抢答后明确:按“犯忌”的轻重。根据是:操虽称美,心甚忌之;操虽喜笑,而心恶之;操闻而愈恶之;操因疑修谮害曹丕,愈恶之;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操见了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此时已有杀修之心。用了叙事方式中的补叙。

⒀ 阅读后3自然段:曹操既杀杨修……下令来日进兵。次日,兵出斜谷界口。开头写曹操“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这里却下令进兵,是为什么?

抢答后明确:这是曹操掩盖想退兵的心事,进而掩盖杀杨修的用心。表现曹操的虚伪奸诈。

⒁ 下面写曹操强行进兵,结果惨败而回,还险些送了性命,这是不是与“杨修之死”无关?

抢答后明确:不是。这些与下文“方忆杨修之言……”联系,证明先前杨修的分析和预言是非常正确的;再次揭露曹操以“惑乱军心”杀杨修是借口,真正原因是杨修“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⒂ “方忆杨修之言,随将修尸收回厚葬,就令班师。”先“厚葬”近侍,又“厚葬”杨修,两次“厚葬”,刻画曹操什么性格?

抢答后明确:刻画曹操的虚伪奸诈。

3、在抢答的基础上,归纳杨修和曹操的性格特点:

杨修:恃才放旷。具体包括:不拘礼俗、轻率大意,不管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都无所顾忌。

评:杨修这样的人,只可作学问,不可搞政治。

曹操:残酷、多疑、奸诈、虚伪。

评:“千古第一奸雄”

4、总结:(5分钟)(教师完成)

⑴ 分出胜负方。

⑵ 明确杨修之死的原因。

三、知识链接

大屏幕:

《三国演义》评杨修诗

(在“修死年三十四岁”后)

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

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

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

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

【板书设计】

杨修之死

表面原因:鸡肋事件 惑乱军心

深层原因:恃才放旷 数犯曹操之忌

【课后反思】

此次以“抢答赛”的形式完成了课堂教学,训练了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速度,还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临场应变力。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篇4】

《杨修之死》是初三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三国演义》一篇节选课文,学生在了解《三国演义》的基础上,对课文的人物应该有比较深的了解和探究。

在这篇课文的讲授中,在教学中自我感觉良好的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对于杨修这个人仅仅知道但并不了解,更不用说能经叔本人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性格等。因此在上课之前我采取了给学生讲授《三国演义》的方法,把三国演义的故事人物之间的关系给学生梳理一下,使学生对于本部作品有所了解。事实证明,这个办法是很好的,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2、这篇课文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是曹操,曹操在三国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因此要让学生了解曹操,以致使他们能够对于双方的矛盾有一个深入的探讨。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得到较好地锻炼,阅读能力才能提高。因此在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⑴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情节进行创造性复述,对文中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分析,就是让学生的内心阅读体验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强调了在阅读的时候要使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并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要有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⑵ 本文是一篇艺术性很强的小说,学生对此有很浓厚的兴趣,最适于放开手,让学生合作探究,研读课文。本课中,对于杨修的死因,历史上有颇多争议。这实际上是给学生提供了最佳探究课题。合作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性充分调动的过程,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感悟到语文课堂的乐趣,品尝成功的快乐。

⑶ 语文教学就不能仅停留在教材上,宜拓展延伸。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的启示。”这篇课文是名著中的名篇,给人以很多的启迪和感悟,这包括做人和作文上的。比如做人方面的。通过分析人物性格,学生从曹操、杨修身上发现了很多不足,那么给他们提提忠告也就不难了。在这一环节学生答案异彩纷呈。这是学生情感价值上的一大收获。

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

1、学生课前预习不够,这在课堂上不得不花费了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读懂课文,疏通阅读障碍。

2、是复述课文的七个小故事时,个别学生的语言不够简练,重点不明确。要在学生的这些方面进行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是时间的把握不够准确,复述故事花了过多的时间。“前松后紧”,致使后面的教学环节很紧张。

4、学生讨论时很热烈,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了,可大都数却不愿主动举手发言。这是在课堂上常遇到的问题,却一直没想出很好的办法解决。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通过分析故事情节来把握人物形象;学习倒叙的记叙顺序。

2、过程与方法:

体验式,合作式,通过演绎故事来体会人物性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重难点

通过对话与动作描写(白描手法)来展现人物性格。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进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一、导入由《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引起话题。讲述自己所熟知的三国人物。引发学生对三国人物形象的兴趣。二、探究文本

1、请学生默读文本,酝酿情绪,准备演绎故事。

2、请学生演绎故事。

3、提问:看完演绎之后,请同学思考与原文有何不同吗?(从内容与顺序两方面考虑。)

4、强调“倒叙”的作用。(倒叙的作用在于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5、分析人物形象。板书事件

1、改门事件

2、“一合酥”事件

3、梦中杀人事件

4、

5、出城门事件

6、

7、鸡肋事件

提示:

1、内容:补充“告密事件”与“作弊事件”

2、顺序:由演绎故事的顺序,请学生对比与原文的不同,从而引出“倒叙”的概念。

本文开头就交代操以惑乱军心之名杀修,这似乎有些牵强,操何以如此没有度量呢?这就吸引我们深究下去,从阅读文本中发现原来操对修的忌恨非一日之寒。

甚忌之──恶之──愈恶之──疑,愈恶之──大怒──有杀修之心──杀修

人物形象:

曹操:多疑,奸诈,忌才

杨修:聪明,恃才放旷,锋芒毕露

演绎故事,体会人物性格。

学生体会“倒叙”的作用。

学生从原文寻找操对修的态度变化。

学生发言。

通过亲身演绎,设计对白,促使学生熟练掌握文本,并在实践中把握人物性格。三、辩一辩提问:你怎么看待杨修这个人呢?这种性格好不好?学生以小组作答。(教师不作是与非的判定,旨在引发学生思考。)四、教师总结同学们现在对操与修的性格特点都有了充分的把握,这与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是分不开的,他通过传神的语言与动作描写,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这也是我们同学需要认真学习的地方。

杨修这样一个小人物尚且塑造得如此传神,更何况其中的“三绝”?

(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五、作业随笔: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抓住语言与动作描写,合理安排故事情节,也可灵活运用不同的记叙顺序。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篇6】

教学目标

1、掌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性格。

2、培养学生独立读、述、评、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目标1、2、3

教学难点

目标2。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首先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师由音乐导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作为欣赏者的我们,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是呀,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曾经有过许多鲜活的面容,涌现出许多的人物。我们曾经接触过其中的两位,一位是足智多谋的?(生:诸葛亮)一位是知人善任的?(生:刘备),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罗贯中的《杨修之死》,看看作者笔下另两位人物是什么形象的。(师板书课题)

二、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三、学生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庖官主簿谮绰刀恃才放旷

(给加粗的字注音,用“恃才放旷”造句。)

四、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将文章分为三大部分,并归纳段意。

学生讨论后明确: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杨修被曹操所杀。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记叙杨修和曹操之间矛盾的发展过程。

第三部分(第10~12自然段)写曹操兵败班师。

2、初步思考:杨修和曹操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明确:杨修:恃才放旷。曹操:阴险虚伪、狡诈奸猾。

(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学生只要能说出俩人性格的主要特点即可。)

第二课时

一、深入阅读

1、学生读第一部分:

师提问:

⑴杨修为什么会命赴黄泉?

⑵曹操杀杨修是否有理?

明确:

⑴因为从曹操所发布的口令“鸡肋”中洞悉了曹操的心事。被曹操以“惑乱军心”的罪名杀掉。

⑵有有理之处,也有无理之处。

有理之处:杨修身为曹操的高级幕僚,不思帮助军队度过难关,反而影响军心,确实该杀。

无理之处:一是曹操确定了具有暗示性的口令,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二是处罚不公,斩杀了杨修,对自己的亲戚却没有丝毫处罚。

(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只要答案合理,不强求一致。)

2、生自读课文第二部分,提出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决。然后把其中的重难点问题提出来在全班解决。

师将问题总结如下:

⑴本部分记叙了曹操跟杨修之间三方面六个小故事,从中可看出曹操对杨修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下列内容板书)

2、分酥恶

杨修揭穿曹的心思3、破梦愈恶

杨修参与曹的家事4、吴质事件愈恶

5、教植出门怒

6、教植作答杀修之心

⑵第二部分从记叙的顺序看属于哪一种?本部分与题目有什么关系?

明确:补叙目的在于说明杨修之死的深层原因,揭示杨修之死是曹、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3、学生齐读第三部分,自己提出重点问题在班上交流,老师总结如下:

⑴本部分内容与题目有什么关系?

明确:意在证明杨修死前的分析和预见是非常正确的,活曹操输给了死杨修,目的在于揭露曹操杀杨修是忌才,“惑乱军心”只是借口而已。

⑵曹操兵败,却又厚葬杨修,这是为什么?表现了曹操什么性格?

明确:曹操兵败,证明了杨修预测的正确性,众人对他杀杨修之举自然有疑意。曹操厚葬杨修,可以堵住众人之口,在众人面前表现出知错就改的举动,以笼络人心。这一举动,表现了杨修阴险虚伪的性格。

(本部分任务的完成以学生自读、讨论、质疑为主,老师只起引导、点拨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拓展迁移

你如何评价杨修和曹操?从他们二人身上在为人处世方面你有什么感想和收获?

让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只要答案合理,不强求一致。

板书设计

杨修之死

罗贯中

杨修卖弄聪明1、破字忌杨修:恃才放旷

2、分酥恶曹操:阴险虚伪

杨修揭穿曹的心思3、破梦愈恶狡诈奸猾

杨修参与曹的家事4、吴质事件愈恶

5、教植出门怒

6、教植作答杀修之心

评点

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并由浅及深设置疑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循循诱导、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培养能力。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篇7】

该课的教学设计依然在力图贯彻“化繁为简,长文短教”的小说教学理念。教学设计紧扣“杨修之死”的“死”字提领全篇,大作文章。

这篇文章,故事情节比较简单,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也没有优美华丽的辞藻,这样的文章,中学生大都不喜欢学。要顺利地完成这节课,首要的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一上课,我就放了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让学生齐诵曹操的诗,让学生讲曹操的故事,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伴随着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将学生带进了三国的时代,学生学习兴趣很高,对于小说的复述能转换人称,运用第一人称讲述曹操进兵,矛盾心理,还有杀杨修的经过,最后的结果厚葬杨修和班师还朝的经过,还有用第三人称方法,讲述杨修和曹操之间矛盾的深化,对于小说的情节复述的很好。在介绍曹操的资料过程中,能用事实说话,用诗句体现他的多才,文学和政治,军事的才华,积累的很丰富,教师补充和提示曹操的故事,效果很好。

分析曹操的形象和认识杨修的死因,联系了史实进行分析学生很感兴趣,有利于学生分清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掌握阅读文字作品的正确方法。讨论结束后,让学生在课外在搜集一些有关曹操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短文,意在引导学生再读《三国演义》,甚至《三国志》等原著,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兴趣。

在训练想像一个环节,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与杨修和曹操交流,说出自己的心理话,时间有些短,没有充分展开,如果再给些时间,效果会更好。在认识人物,能抓住他具体的特征来把握,学生的阅读和欣赏能力有所提高。

本课的教学设计注重了引导学生揣摩品味《三国演义》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以提高学生阅读古典文学名著的感悟能力,养成自主快乐地品味文章语言的良好习惯。课后作业旨在训练学生运用插叙的手法来写人叙事。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复述等方式,引导学生整体把握作品的故事情节,体会小说叙述情节的巧妙技法。

2、结合事件,披文入意,引导学生把握并赏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插叙在小说情节安排上的妙处。

2、学会结合具体事件分析人物性格特征,了解历史上人物与小说中人物有所区别,学会客观评价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背一背曹操的诗歌,如《观沧海》、《龟虽寿》等等,从这些诗作中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

2、说说你所了解的曹操,要求学生说出具体的故事情节,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望梅止渴”等等。要求学生指出哪些是从史书记载中得到的,哪些是从《三国演义》中得到的。

3、要求学生介绍《三国演义》的相关内容。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师:请同学们在初读课文时,首先疏通课文的字词障碍。大家可以去查工具书,或者运用以往的文言积累,或者结合语言环境去猜测这个词的含义。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疏通文字障碍,教师巡回指导。

三、熟读课文,把握情节

师:请同学们进一步研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一共写了几件事?你能否用最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要求学生先自读课文,自己概括,同座完成后可以互相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明确:

小说依次写了七件事:

1、解“鸡肋”遭斩。

2、“门”中添“活”解操意。

3、分食“一合酥”遭操忌。

4、解“梦中杀人”遭操恶。

5、告发曹丕阴事。

6、教曹植斩门吏而出。

7、为曹植作《答教》。

师:请同学们再认真研读这几件事,能否对这些事情作一分类,或者说,这七件事情,触使曹操产生杀杨修之心的有哪些?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明确:阔门事件、一盒酥事件、杀近侍事件属于杨修的小聪明,数犯曹操之忌;后三件事,杨修已经卷入曹丕、曹植的兄弟间的世子之争,属于政治活动的范畴。杨修的存在,已成为曹操的身后大患,故杀之。

四、理清脉络,赏析技巧

师:这篇课文以简要的语言叙述了七件事,是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的吗?为什么?

学生交流后让学生按事情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内容。

讨论:课文中的顺序与我们叙述的顺序,两者各有什么优劣?说说作者为什么采取这样的顺序?

讨论引导明确:

课文采用的是插叙,先写“鸡肋”事件,再一步步地交待曹操对杨修的情感变化,使文章波澜起伏,也可以使文章前后呼应,结构严谨,再者“鸡肋”事件也是曹操杀杨修的直接诱因。

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写,属于顺叙,条理清晰,但缺少波澜。

再次讨论:除“鸡肋”事件外的六件事,又是按照何种顺序进行介绍的,其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组织讨论并引导明确:

从事情的程度轻重来介绍的,前三件是杨修与曹操比个人才智的问题,后三者则涉及到了曹操立世子的核心问题,影响曹氏政权的稳定。这也是曹操对杨修的态度越来越恶劣的原因。

五、小结课堂教学

本节课侧重梳理了小说的情节,对情节的把握,要能够分析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能够欣赏情节的安排的艺术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请几名同学复述课文中的故事。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梳理出了课文的故事情节,熟悉了课文的内容,下面我们以“杨修之死死于”为话题,开展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待学生充分讨论后,组织交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主张。

归纳明确:

杨修之死死于曹操的嫉妒才能。杨修能够摸准曹操的心思,以曹操看法,留杨修这样的人在身边,总可能酿成祸患。

杨修之死死于杨修自己的不明智。杨修屡次卖弄自己的才思,屡犯曹操之忌,并煽动他人作归计,确实是扰乱军心,身遭杀戮,也不能怨得他人。

杨修之死死于对政治的不敏感,将自己置身于世子之争的漩涡之中,必然会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杨修之死,再所难免。

二、感知人物形象

师: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课文中刻画了曹操与杨修两个人物形象,请大家根据本课内容,甚至可以结合《三国演义》中的其他情节,来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分析归纳时一定要用“我认为曹操(杨修)是一个的人,这从中可以看出”的方式来答题,做到有看法,有依据。

1、曹操:既心胸狭窄、嫉妒才能、阴险狡诈,又深谋远虑,善于收买人心。

2、杨修:才华横溢,却又恃才放旷。

三、拓展延伸

师:对于杨修的死,我们深感惋惜。现在我们尝试着为杨修写一副挽联、写一句墓志铭,表达我们对他的追思与缅怀之情。

此环节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用墓志铭与挽联的方式加以表现,不求对仗的工整,只要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与表达自己的情感即可。

示例:“满腔才华遭主忌,两字军令迎死来”;“聪慧机智才华横溢堪称英才,恃才放旷目无军纪却酿苦果”;“为人可恃才无须放旷,做事贵忠诚定要三思”,等等。

四、辩证阅读,客观分析

师:我们同学对曹操十分熟悉,在学习本课之时,也曾收集了许多资料,下面我们分两个角度,来交流交流对这个人物的认识:第一个角度是艺术作品中的曹操(主要是指《三国演义》),第二个角度是历史上真实的曹操。

要求学生在介绍曹操时,先介绍其事情,然再分析其性格特征。

艺术作品的曹操:奸雄的代名词。如杀吕伯奢一家、追杀匈奴使等等。

历史的曹操:是一位杰出政治,如五色杀威棒、指挥官渡之战后焚烧私通袁绍的信件等等。

引导学生讨论: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什么?

让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探究《三国演义》中对刘备与曹操的情感有何不同即可。由此指导学生课后有计划地阅读《三国演义》一书。

板书设计

杨修之死

人物杨修:才思敏捷、恃才放旷

曹操:虚伪奸诈、老谋深算

杨修之死的原因:

1、杨修恃才放旷(内因)

2、曹操欲消除隐患(外因)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篇9】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填两幅对联:智不智看,勇不勇看;(接着再出示)三国出,梁山多。三国出智士,《三国演义》中谋士众多,智士云集,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三国谋士杨修的故事。

出示教学目标:

1、复述文中七个小故事;

2、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3、分析杨修和曹操的性格特点。

二、检查预习

1、作家作品简介: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罗贯中的古典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描述了从黄巾起义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统一中国将近一个世纪中,魏、蜀、吴三国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历史。这部著作深刻揭露了封建政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斗争。

2、注音:

3、翻译句子:

⑴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⑵(操)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

⑶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⑷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三、整体感知,把握文意

要求:

1、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

2、概括事件内容。

3、复述故事。

4、找出曹操心理活动的词语。

四、问题研讨,深入质疑

1、总结人物性格特征:

杨修:恃才放旷,毫无心机,终于招来杀身之祸。

曹操:刚愎自用,阴险残忍,机变狡诈。

2、展开辩论:

正方:杨修该杀

反方:杨修不该杀

五、延伸拓展,深刻反思

杨修才华横溢,因其才受曹操赏识,也因其才被曹操杀害,我们青少年从杨修之死中应该明白些什么?

六、课堂小结

《杨修之死》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收获……

七、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以这两个人物为开头,作幅对联。

【热】语文课后教学反思合集7篇


编写教案是属于教师的职业素养之一。 教案可以增强教师的自信心,提高教学质量,对于教案的撰写我们要付出心思去钻研?希望这份"语文课后教学反思"能够带给您更深入的了解,还希望您能从本网页有所收获!

语文课后教学反思 篇1

《桥之思》是北师大版第七册第五单元的一首散文诗,阐述了人们对桥直观上的认识和心智上的联想。通过图文对照,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心桥”的赞美。也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全诗共三节,分别写桥的功能、材料及样式,描述造型优美的桥,联想以尊重、谅解、关注和信任构建的心桥。本课以“桥之思”为题说明路桥虽不可少,但心桥更为可贵。课文内涵丰富,从桥的要素写到桥与人的关系,联系到人与人,心与心的交流,语言朴实,却富有哲理。

今年我接手四年(2)班,经过近半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对学生的各种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回想以往,阅读教学中诗歌好像并未涉足上公开课,今天我终于抱着一试的心态,执教了《桥之思》第一课时,总体感觉还是可以的。

一、导入激趣,课前预设

我以一曲富有北京小调风味的《北京的桥》(配合多媒体的演示)导入新课,吸引学生进入情境,破题而入。当学生欣赏了许多精彩的桥的图片之后,他们兴致盎然,我随即问:这么美的桥,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从而我利用学生的回答来归纳出“桥的材料,桥的造型、桥的作用”等,这跟我课前的预设是基本一致的,因为我要利用这些答案来引出学习第一节诗歌,是比较顺当的。可见在备课中,好的导入是成功的第一步。教师利用学生的回答,注意抓准切入点,归纳引导学生到知识点上,将是很有利的。

二、媒体辅助,课堂生成

一堂课下来,我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毕竟他们是刚升上四年级的学生,还是农村的一般孩子,认知的水平及视野仍然是不足的,对“桥”的知识面比较窄。我利用丰富的图片,配合不同的音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论视觉还是听觉都调动起来。在结合朗读的指导来加强学习的效果。可见多媒体的适当运用是肯定有助教学效率的。

三、注重说话,课外延伸

我一直认为:语文课就是通过让学生学习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受到祖国文化的传承滋养和熏陶。所以我也一直注重对学生的说话训练,希望让学习的效果得到巩固。在本课教学中,我也结合课文的学习创设了多处训练,例如:

1、学习“幽静的公园里,碧波粼粼的湖面上,因为有了回旋别致的九曲桥,更显出湖光水色的迷人魅力。”一句是,我问:当你站在这回旋别致的九曲桥上,你会想到什么?

2、学习“这样的桥存在于心灵与心灵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这句诗,我出示了以下补充式的排比句式让学生说话:

心灵与心灵之间构筑起这座桥,()。

民族与民族之间构筑起这座桥,()。

国家与国家之间构筑起这座桥,()。

3、在学习完第三节后,我出示了拓展训练——你想和谁架起一座心桥?说说你的心声吧。

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我还是利用仿写的模式来指导他们进行想象说话:

例句:我想用微笑和新朋友架起一座心桥,使我们建立深厚的友谊。

仿句:我想用()和()架起一座心桥,()。

4、在学习了整首诗后,我联系一年级孩子们学过的《水乡什么多》一课中的片段引出一个我的另一个说话设计:

《桥之多》

水乡什么多?桥多。

东一座,西一座,

东西南北千万座,

出门就要把桥过。

目的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所知,联系学习本课的知识收获,进行仿写训练——《桥之爱》、《桥之梦》、《桥之彩》、《桥之韵》、《桥之险》……

四、板书设计,提纲掣领

教学中,我比较满意的还有板书设计,也是我一直感兴趣研究的。本课的设计以简单为主,以抓课文主线为目的,并且与上述的最后拓展相关,形成一个整体,互相呼应:

桥之用和谐

桥之思桥之美

桥之珍美好

结语:

教学是一门艺术,本课教学虽然得到老师们的好评,但其实仍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如大家提到的“应对全文先通读,整体感知;对学生的说话训练可以在放手些,可用事例加强体会“心桥”;注意不能太依赖多媒体”等。的确,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由此,我不禁想到:由于课堂容量比较大,有些教学环节还是显得有些仓促,说话训练有设计,但不能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尤其对学困生来说,有些拓展迁移有些吃力,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

语文课后教学反思 篇2

本次视导课我上的章节是二年级上册第7单元的小熊开店。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验除法运算方法的多样化和用乘法口诀的简便性,能用学习过的乘法口诀求商。

这节课基本突出了重难点,但是在细节的把握上还要下很多的功夫。总的来说,今天的课上的有点着急。课前导入是让学生观察小熊开店的场景图并提出数学信息,这一环节我只叫了3位同学起来发言,学生们还没有完全进入学习新课的状态,我就开始小组讨论,所以导致了小组讨论环节,很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出现看课外书的情况。新课导入应该让学生多发言,多找话题让学生讨论,而不是僵硬地说出情境图中的信息就草草了事。

第二个要注意的是小组讨论环节问题。李少忠老师的建议是“小组讨论不要花太多的时间,讨论要有实质性的内容,让学生有话可说。”不知道其他班的情况怎么样,我任教的两个班级孩子们在讨论的时候比较多的'只是在简单地对答案,并没有产生实质性的思考活动。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做的工作还不够多。就像这节课,只是巡视了两个小组,就花费了10分钟的时间。虽然这促进了被巡视小组的组间交流、及组员的思考,但是这对于整节课来说是既浪费时间又低效率的,没有顾及整个班的孩子,也没有把小组讨论的目的落实到位。目前我还在训练小组上台展示的语言规范,孩子们基本上可以把自己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描述出来。所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重点抓小组讨论,小组建。

第三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怎么处理重点问题。李少忠老师和来听课的哥哥姐姐们都指出了我本节课的重点没有很好的拿捏。学生讲到计算除法的多种方法(圈一圈、减法、跳尺子、乘法口诀)的时候,教师应该站出来,说明白每种方法的具体含义,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以及计算除法方法多样性的感受。而我只是着重强调了“用乘法口诀计算除法的商“这种方法,还没有抓准这节课的重点。

第一次上视导课还是太紧张了,而且课堂上学生情绪波动也比较大,所以导致没有完成好原本设计的教学环节。自己感觉这节课上的还是挺不好的。今后还要多训练孩子们的课堂常规、倾听习惯和小组讨论。

对于生本教育自己了解的还只是皮毛,还需要在实践中多反思,多听课,多向学校的各位哥哥姐姐们学习,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我还要继续努力,继续成长!

语文课后教学反思 篇3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关注语文教学中生命关怀理念的探究,尤其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生命关怀的教育理念的融入实践活动。而且,生命关怀教育理念对小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对小学语文课堂渗入生命教育理念的作用和策略进行了探究和研讨,希望和广大同仁共同学习。

关键词:小学课堂;生命教育理念;探究措施

我国的新课改进程逐步深入,更加突出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生命教学的理念。生命关怀教育理念提倡:教师在教学时要把学生看成具有生命灵动性的个体,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活动。然而现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与此理念相去甚远,甚至产生背离的现象。比如: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程序化、教学形式过于呆板、内容枯燥等。笔者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基础上,开展生命关怀教育理念的探究分析。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生命关怀教学理念的意义

小学教学的任务是一方面让学生增长知识,另一方面使其生命更有灵动性、懂得生命的真谛,在这个过程中使师生的生命价值凸显。然而假设小学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生命热情,那么这样的教学其实就是失败的。语文作为基础教学最重要的学科,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精神教育和生命关怀,尤其对学生的个性生命特征应当认真塑造。而且,语文教学就借着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和认知能力,并借此培育学生的生命特质和个性特征。所以,开展语文教学要和生命教育紧密结合,在教学中让学生清晰领悟生命的真谛和意义,对生命产生崇高的敬畏之情,更加愿意探索生命的意义,进而提升自身的生命价值和发展前景,这样语文教学才算完成最根本的任务。其实,每一堂语文课中都有生命内涵的体现,都有生命智慧的彰显和对生命之美的注视。因此,小学语文这门课自身就有生命教育的关注,这既是现代教育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又是小学语文这门课的特性。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关怀生命教育的理念显得尤为必要。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关怀生命教育理念的开展措施

1。激发学生热爱生命和珍视生命的精神。开展生命关怀教学理念就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生命意识。所谓生命意识就是使学生借助对生命的感知等活动产生一定的认知观点和见解。那么生命意识涵盖了生命存在的认知和生命逆境的认知,既有珍爱自身的生命,又有关爱别人的生命。激发孩子们的生命意识一方面使他们体验生命的意义,形成爱护生命的精神和尊重他人生命的精神。认识到现代社会是每个人、每个物都有自身的生命体征。生命不能重来,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同时,生命又极其弱小和短促。所以,对孩子们开展生命关怀教育,对他们产生珍爱生命的意识格外重要。然而,生命是独一无二、不得复制的,历史伟人都是个性鲜明的个体,如谦虚礼让的孔融和机灵聪明的司马光,这些都是需要让学生慢慢体会生命个体的不同,进而学会理解包容他人,正视自己的生命的同时也珍视别人生命的存在。另外,教师可以根据个人的生命的体验和感悟引导孩子们领悟生命意义。在语文教学时当注重生命关怀理念,注重学生个体特性,在语文学习和阅读中激发和领悟生命的.意识。笔者在讲解《司马光》一课时,就巧妙地融入生命关怀教学教育孩子们珍爱生命,远离危险地带,若遇到危险,则一定要冷静使自己或者帮助他人摆脱生命危险。另外,诸如《蒲公英》《小鹰学飞》等阅读课文教学中也借机渗入生命教育理念,引导学生热爱生命,自强不息。

2。注重教育学生学会欣赏生命之美。除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生命意识和生命精神外,还要注重教育学生学会欣赏生命之美,使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观察发掘生命之美,感悟生命的魅力和价值,既有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又有对人类之美的认知,既能领悟人间真爱,又能觉察人性之光,发现人类的智慧之美和创造之魅。在这个过程中使孩子们感受了生命的存在,看见了生命的活力灵动,形成了对生命欣赏的视角和思想,进而更加珍爱生命和热爱生活。然而,生命固然美好,生活有时候却很残酷,每一个人在生命历程中都要面对诸多困难和艰险,但这正是生命的历练真谛,既要敢于接受生活中的挫折打击,又要坦然面对生命的荣耀之辉。没有重来的生命,珍视生命,从这一刻做起,无论生命前方的路是怎样,享受生命的旅程才能活出生命的价值。

3。师生对话互动,点燃生命火焰。开展课堂上互动活动对调节课堂气氛有助推作用,语文课堂开展平等的对话互动有助于师生之间互相理解和尊重。互动活动要求师生平等,孩子们也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要细心听取,即使孩子们的见解是稚嫩空洞的,也不可以直接打断和批评,站在学生的主体地位上,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指导,不可以打击和泼冷水,这样会击退他们的参与热情。而且,学生发表见解有错误也是很正常的,教师要多理解包容,并借机委婉地指正错误之处,引导他们产生积极正确的认识和见解。这种纠错教学法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没有错误和片缪的衬托,那么会有真知和正确的体现,一味地追求统一口径的说法和见解,只能扼杀孩子们的天性,磨灭他们幼小的心灵,浇灭他们对生命探索的火焰。所以,师生之间开展平等的互动对话很关键,在平等的课堂气氛中使学生感悟生命个体的价值,认识和接受来自每一个个人的生命体悟和经验,教师或者是其他学生的。这样,学生得到的对生命的认知才是正确的、鲜活的、灵动的。

4。改进传统预设教学,采用动态化的教学模式。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过于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内容的设定,导致教学的每一个步都是教案预设的,出现课堂枯燥乏味,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课,学生做“乖巧的孩子”听课,被动地吸收已经成型的知识和价值观。然而,正确的语文教学提倡注重学生的个体特性,倡导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轻松地学习知识,在课堂活动参与中形成个人生命观念,进而达到知识的构建和消化,逐步树立积极的生命意识形态和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生命关怀教学理念大有裨益,对学生的生命价值的形成和将来的生命质量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因材施教,积极探索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多关怀学生的生命个性,引导学生自重自爱,珍爱生命,敬畏生命。

参考文献:

[1]杨雄。生命教育与青少年发展[J]。当代青年研究,20xx(1)。

[2]曹忠华。语文,应温暖学生的生命[J]。现代语文,20xx(10)。

语文课后教学反思 篇4

今天,我上完了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短文两篇》。包括《夸父逐日》和《共工怒触不周山》两篇。这两篇文言文在文体上与七年级之前学过的文言文都有差别,是两篇神话故事。事实上,学生们对于“神话”并不陌生,大多数的学生也能讲很多神话故事,但文言文教学毕竟不是讲故事这么简单。

对于如此短小的两篇课文,我制定了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学生首先落实字词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能够翻译全文。这一点我的学生都做的非常好,并且多数学生能够通过疏通字词句子了解这两个神话故事并当堂能够背诵这两篇文言文。然而,正当我讲完字词句正要开始深入挖掘课文内容时,学生们突然提出了疑问。“老师,夸父是不是一个自不量力的人呢?这样的人有这样的结局是意料中的事呢!对不对呀?”我被学生问到了。因为接下来我刚要开始讲这一神话故事的积极意义,然而学生首先先入为主的提出了神话故事中的消极意义。但是学生的理解并不是错误的,如何引导学生继续去理解神话带给我们的积极意义成了这堂课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于是,我突然意识到关于“神话”我首先忽视了它的定义。接下来,我就开始借着学生的提问把神话的定义跟同学们解释了一遍。孩子摸着头说道:“哦,原来是这样,远古的人们根本不知道自然科学的知识。”了解了这一点,接下来的积极意义的'讲授就变得顺利的多了。

整堂课这么一来变得相对轻松了许多。差不都在讲完《夸父逐日》的内容时,有位同学突然举手了,我请他起来发言,没料到他说:“老师,夸父具体是什么时候的人呢?如果他跟大禹在一个时期就好了。”我问道:“为什么呢?”这位同学一脸笑容地说:“老师,你看他喝干了黄河的水呀,大禹就不用这么辛苦去治水了。”在这时我突然发现,孩子们拥有无限的想象力,这是多么珍贵。我表扬了这个孩子,因为他的聪慧,也因为他的想象力与联想的能力。

这一堂课下来,我突然感受到了作为一名老师是多么幸福。自我从教以来,还没有像那天那么高兴。因为在那一堂充满着孩子们疑问的课上我感到孩子们对于知识的渴求。我欣赏他们打破少过问到底的精神。我也发现了自己身上的许多不足。很多次培训时听到这样的话:做一名语文老师,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慢慢一杯子水。然而,面对日益进步的社会,信息高速发达的社会,如今的语文老师已经不仅仅是一桶水这么简单了。只有不断地在知识上完善自己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

语文课后教学反思 篇5

语文课是古今中外的文学荟萃的精品,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种丰富,更应该是一种乐趣。可是语文课却为什么不能吸引住学生呢?每每看一场娱乐性演出,看一会娱乐性的节目,都深切地感受到场上场下其乐溶溶。为什么气氛如此热烈呢?究其原因,我想是整个节目贯穿着浓浓的人文关怀和真诚的互动。一个温柔的笑脸,一声亲切的问候,还有一句温馨的鼓励与祝福让我们亲近,让我们的心随着节拍而舞蹈。我们喜欢这样的感觉,所以我们喜爱李咏、喜爱董卿。我常常想我们美好而又美妙的语文教学也应该项营造这样的氛围,也要互动。

语文教学中实施互动教学就是保证课堂上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和课程资源的互动,共同创造一个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学会思考,学会学习的主体。新课改的实施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教研空间,现结合我校的“以校为本”教研活动谈谈我的互动教学的实施。

回顾一下我们以往的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主要对上节学过的知识回顾。

2、整体感知:学生自由读课文,学习字词,教师为学生梳理思路。

3、教师讲析重难点,学生识记。

4、巩固练习:

(1)检测当堂学习的知识。

(2)语段训练(多有固定答案)

5、作业:一般是课后题或练习册。

常规教学重视语言的输入和知识的传授,而对学生的自学和指导学习不够,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整个教学过程缺少民主和谐的氛围,很难激励学生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也不会促使学生更多地独立思考和进行创造性活动。如何才能实现积极的课堂互动呢?关键是培养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施教学中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目的是让师生双方都有充分的准备,为教学互动提供保障,可分为二个环节:

1、教师备课:

我校主要开展集体备课(在固定的时间、地点,所有的学科教师共同探讨教学)。在备课中我们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引导学业生自学最有效。先对教学进度与得失情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在教学内容中学生以具备哪些知识,哪些还是比较模糊,在此基础上,确定各课时的教学方案。主要确定学生的自学范围、自学内容、方式、时间及要求等。自学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设计怎样的当堂检测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怎样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这一环节是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情况灵活应对。

2、学生备课:

学生都有辅导资料,在备课中应让学生完成语文基础知识的自学,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源,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等。学生开始备课时需要教师的监督指导,教师应设法采取积极措施以促进学生自觉备课。学生一旦养成堂上师生间的良好互动。这一环节是实施互动教学的前提。

二、导学阶段:

共包括三大环节:

1、出示目标:目标出示可采用多种形式如小黑板,投影仪,多媒体等。目的让学生根据目标,有目的,有节奏地完成自学。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应具体,明确,把握整体突出重难点,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

2、自主学习,互教互学:出示目标后,教师提出自学的具体要求或设置自学思考题,提出问题,突出重点,确定学生自学思考的方向。在设题时要揭示文章的中心内容、思想且富于启发性,题与题之间要有层次性、关联性逐步深化。如,在学《我与地坛》时,我们可这样设计:

(1)课文先后写了什么事?

(2)这些事情按什么线索串起来的?

(3)作者笔下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人?

(4)作者为什么接受地坛,有什么生命感悟?这几道题目既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又能让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中心。在学生自学的同时教师要巡回辅导,一方面组织教学另一方面及时发现问题并解难答疑。如果学生有自己的见解,但理解的程度不同,这时可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讨。

3、精讲点拨,重点辅导:学生自学和讨论后,教师要进行讲解。如学生在自学完《我与地坛》后,大部分学生会有一个疑问,课文写了那么多事都与作者有关吗?有什么作用?这时的讲解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讲析点拨。教师顺着这个问题很自然的把写作特色及写作目的带出来。由于学生对新知获得丰富的感知和初步的理解,带着疑问去听,因此效果会很好。这种方式,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目标一致,同步和谐,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解决了疑难问题。

三、应用反馈阶级:

这一阶段主要是实施当堂训练。训练题的设计可多种多样。但目的是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到盲点并当堂解决,使教学达到优化状态。

1、综合训练:可采用游戏、竞赛、趣味练习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激发练习兴趣和思维,让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

2、达标测试:可通过题板、投影、课件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当堂反馈,生生间交流学习。

3、分层练习:针对不同学生的共性问题少量的布置作业或学生自选。

以上只是我在观看娱乐节目的基础上,以校为本教研中学习的一点体会。无论我们采用哪种教学方式、习惯,只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品质发展,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就是成功的教学。只要我们用心,只要我们用情,只要我们探索,相信我们也会创造奇迹。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期盼一个互动和文谐的全新的教学春天的到来!

语文课后教学反思 篇6

本文选自长篇小说《红岩》,这段历史离孩子们很远,由于他们没有真正亲身经历过所以理解起来很难。为此,我采用了多种手段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1、激发学习爱好

由于文章的篇幅较长且离学生生活较远,因此很难引起他们的阅读爱好,所以我打破了课文的写作顺序,从学生感爱好的“小虫子”入手,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教学中我以“小萝卜头捉、放小虫子”为主线,分别教学小萝卜头为什么捉小虫子又放小虫子。教学捉小虫子的部分我抓住文中对它的.外形的描写,通过反复地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这虫子的漂亮与可爱,在情感上产生一种美的共鸣。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小虫子的美感受的不是很深,没能从内心发出一种赞叹,有些惋惜。在学生感受小虫子的漂亮的同时我及时抓住“不安地爬动”一词令学生思考它为什么不安地爬动?进而揭示小虫子渴望自由并衬托出小萝卜头没有自由。在放虫子的教学中通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来把握文中的情感。

2、抓重点,体会情感

文中字里行间都渗透着对自由的渴望,但是毕竟只有40分钟,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我抓住几处最能体现主题的重点片断和词句,进行反复地读和发挥学生的想象,来一步步揭示文章的主题,体会文中的情感。例如:抓住“若有所思”一词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思考小萝卜头在思什么?在放小虫子的教学中我更是抓住了小萝卜头的三句话,让学生反复地读体会小萝卜头在说这些话时的心情,在实际教学中我认为这几句话分析得比较透彻,学生对小萝卜头当时的心情把握也比较到位。不过总体上学生能正确把握这些问题,体会到了文中的情感,这说明只有教师读懂了教材,才能起到引领的作用。

3、对小萝卜头说心里话,升华情感

在教学中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情感,总结了小萝卜头苦难的童年,与此同时教师那布满激情与凄凉的话语又一次令学生的心为之一动,学生感动了,激起了对小萝卜头谈话的欲望,引导学生把心中的话说出来,使情感能升华到点。

总之,本课脉络较清楚,以“小萝卜头捉、放小虫子”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任务明确,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读,从读中感悟,体会到了文章的主题与情感。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把握多方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做好语文教学。

语文课后教学反思 篇7

《精彩的马戏》是一篇选学课文,讲的是一场精彩的马戏,有六个节目。其中,重点写了“猴子爬竿”、“黑熊踩木球”、“山羊走钢丝”的精彩表演。全文围绕“精彩”从两方面进行了描写:一方面是动物表演时的神态、动作,另一方面是观众观看表演时的反映。

在进行教学时,我就抓住“精彩”一词,和学生一起重点学习了“猴子爬竿”让学生通过找句子、圈动词、读句子体会小猴的表演节目很精彩,然后教学生通过观众们的反应来体会节目之精彩。在重点学完这个节目后,我进行了简单的小结,告诉学生作者是抓住动物的动作和表情以及观众的反应来写“猴子爬竿”这个精彩的节目的。这样一来,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接下来的同桌合作学习就轻松多了,同时达到选学课文的学习目标。

在学完三个节目后,我让学生再来看三个节目,发现总结作者的写作方法:先概括写它们表演什么;再抓住动物的动作和表情写它们是怎么样表演的;最后写观众们看完节目后的反应。这样一总结,再加上我给学生看了一段表演视频,下面的小练笔环节就能基本顺利地进行了。

本课教学的主导思路是:先导,再扶,后放,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适应并掌握学习方法,从而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但感觉在学法的指导上还是不够细致,读得还不够到位,引导语还不够精炼,期待下一次的进步。

玩具教学反思合集


一名合格的老师会根据孩子的性格提供不同的教育,作为教师授课前的基本任务就是写教案。教案可以有效降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几率。范文资讯网小编为您整理了这篇“玩具教学反思”的内容,如果您喜欢本文可以分享给身边朋友喔!

玩具教学反思【篇1】

我班32名孩子入园时都是两岁多,属于托班的宝宝,他们第一次从家里离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及亲人独自来到幼儿园这个大集体,在陌生的环境中要学会自己吃饭,自己睡觉,并逐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们往往把家里的不良习惯体现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具体表现在有时哭闹着要回家,玩具玩了以后不会按原摆放,有时还随地乱扔,我根据这些现象设计了《玩具找家》这一健康领域的教学游戏活动。

我选自的健康活动《玩具找家》教材来源于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社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编《多元整合幼儿园教育活动资源包》。对于托班宝宝来说,首先要培养的是他们对于体育活动的兴趣,这是由宝宝身心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只有兴趣才能带动他们进行技能的练习,因此我这样确立教学目标:

培养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学习收放玩具,熟悉集体生活的常规。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培养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难点是学习收放玩具,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活动之前我准备了“积木.瓶盖.瓶子娃娃.三个塑料筐;音乐磁带《玩具进行曲》.《小蜜蜂》.隔汗毛巾,两根彩带等。动过程中,我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谈话法,观察比较法,游戏法。我设计了“宝宝真能干”的游戏,把热身活动、动作示范、重点练习、难点解决全部放在游戏中进行,让幼儿在不断展开的游戏中快乐、自主地掌握活动技能,实现教育目标,我始终要体现的是:宝宝是活动的主人,老师只是活动的支持者与引导者,是环境的创设者,我们要做的仅仅是为宝宝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充分、更有利的条件。宝宝们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玩具后尝试着说一说玩具的名称和玩法,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一起讨论探索着玩具的分类和玩法,最后通过游戏尝试着把玩具送回家。

我将本次活动过程开始部分为〈3分钟〉,基本部分〈10分钟〉,结束部分〈2分钟〉,在热身活动中我选用节奏鲜明的乐曲,带孩子们边做边动作边进入场地,激发宝宝们参与活动的兴趣。然后导入活动,“宝贝们,我们一起来做小风车吧,风婆婆来了,让我们一起来转一转。”教材中的游戏儿歌是:“迷迷转,迷迷转,大风吹来,我就站”。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我将游戏儿歌改为:“迷迷转,迷迷转,小风来了慢慢转,大风来了快快转,风儿停了我就站。”幼儿随儿歌快乐旋转,老师可以利用儿歌来不断调整活动强度,保持幼儿最佳的活动状态。游戏《送玩具回家》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部分。在这一环节中我运用了讲解示范法和练习法,不断用恰当的语言进行鼓励,帮助宝宝掌握平衡的基本技能。我分几层循序渐进地来进行。

首先,创设游戏的情境,带领宝宝初步学习在相距25厘米的平行线中走。“孩子们,有些小朋友把玩过的玩具忘了外面,玩具回不了家,急得要哭了,我们一起来找到他们,送他们回家吧!”在找玩具的过程中,带领宝宝练习在平行线中行走。先请宝宝集体在25厘米的平行线中行走,让他们自己试一试怎样走才能有快又稳。然后请几名做得好的宝宝示范在平行线中行走的方法,教师讲清动作要点,再次请宝宝一起来试一试在平行线上行走,帮助宝宝掌握平衡的要点。

第二层,分组游戏,送玩具回家。在这一环节中,将幼儿分为几组,送玩具回家,巩固在平行线中行走的技能。老师要不断提醒幼儿要走在路中间,不要踩线。

第三层,找一找还有哪些玩具,把他们也送回家。

在这一环节中,增加了游戏的难度,设置不同的小路,请孩子们在上面行走。有弯曲的小路,高20厘米的平衡板,22厘米左右的小路等。这样做的目的是注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帮助每个宝宝获得主动发展,同时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根据孩子的能力及时调整活动的难度,能让孩子始终处于最佳的唤醒状态,保持活动的兴趣,让孩子们体会到游戏的快乐,并把这种快乐游戏的情感贯穿游戏始终。让幼儿在不断展开的游戏中快乐、自主地掌握活动技能,实现教育目标。

在基本部分的设计安排中,我还要随时注意活动的强度与密度的合理安排,根据多数孩子的表现:如面部是否潮红,是否汗多,喘粗气等,活动及时进行调整。最后让宝宝在“蜜蜂做工”的音乐声中,进行放松练习。

玩具教学反思【篇2】

《我们的玩具和游戏》是北师大版第三册第十四单元“玩具和游戏”中的一篇主题课文,它以诗一样的语言将农村孩子在大自然中尽情玩耍的情景展现了出来。首先我们在备课时明确教学总目标: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感知课文,感受农村孩子的快乐。教学重难点是识字、写字,带领学生在读中感受农村孩子的快乐。我教学的是第一课时,对于一篇长课文我们的一课时要做些什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我很确定这节课的一课时就是要让学生认识本课生字,写完本课的生字,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流利。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明白春夏秋冬农村的孩子玩什么游戏。重点是识字、写字。难点在字音上是翘舌音哨、仗、抽、春、式、场,后鼻韵仗、钉、缝、场、多音字:漂、场。字形:春、夏、式。朗读的难点是秋天这段的一个长句子。任务那么多,那如何以更好的形式把这些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呢?整堂课我给自己的角色定位在激发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为了更好地处理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使其达到和谐、统一。我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一、心中有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

从一开课就让孩子图文对照认识了本课的大部分生字,选在开课出现目的在于这些词语能更多次地和学生见面。设计好贴词卡的顺序,为后面教学内容归纳总结服务。采用了不同形式读词读字,让班上的孩子当小老师教读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读的基础上挑出易读错的词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形成是一个过程,这一课的认字写字任务较重,我特意留了较长的时间让学生静静的写字,把写字教学的难点集中在易错的春、夏、式中,让一节课的时间安排更合理,学习更高效一点,这样学生学起来容易,积极性也高。这节课我试着渗透概括文章的内容,但由于孩子的认知问题,我们必须给他们一支拐杖,比如今天在最后对农村孩子在春夏秋冬玩的游戏中引导学生看黑板回答,同时又再次识字,以此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概括全文大意的概念,也许这不可能所有学生一步到位,但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应有意注重学生说话的训练,一步步地深入、渗透,这样为三年级的写作打下基础。

二、随文识字,以读为本,切实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语文课就是要让学生读书,变着花样让学生读书,兴趣盎然地读、卓有成效的读、让学生读准、读懂、读好。而这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就是把课文读准、读通、读顺。我在指导朗读中采用了自由读、个别读、齐读、男女生分别读等多种方式,有效地处理学生的字音、字形,个别渗透字义,像狗刨式和“场”字在不同地方有不同读音的辨析,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让学生在充分与文本对话中,随文识字,落实教学目标。每一次的读老师都有不同的要求,而且读完以后都会有一个反馈。这节课设计的重点是通过几次的朗读指导,一次次地练读,从而让学生在层层深入的读文感知的过程中认识生字。第一次的读是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需求,感知课文内容。第一次读,他们是为了找到答案而读,不一定字音都读准了,但却是一次有意义的读。第二次自由读是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三次在老师的引领下轮读,有对学习方法的点拨,联系语言环境来学习生字,抓住重点句子指导学生朗读,比如秋天那个自然段的长句子,学生读有困难,就一个分句一个分句的指导,从字到词再到句、段逐步深入,直到学生读通顺为止。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因此在第一课时对课文的感知只需练习多读,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在读中积累语言,这样学生在加深了对课文的感知中又轻轻松松认识了生字。

三、善于利用有效地评价

关注评价,注重赏识,发展思维,注重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营造和谐、宽松、平等的评价环境,在轮读中很枯燥,老师只能不断用激励性的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努力,一再的让学生勇敢的读出声来,相信自己能行,从开始的读不熟到最后可以大声流利的读出来,我也相信这些评价语长期这样潜移默化的训练一定会激发学生的自信,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语文的魅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力得到了提高,认知水平也发生了转变,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在成长,老师也在成长。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这个充分张扬个性的时代,语文教学尤其要以学生为本,多一点真实,少一点虚伪,多一点灵性,少一点迎合。我很喜欢一句话:“简简单单教语文”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解读课文,让课堂回归生命的真实。

玩具教学反思【篇3】

《会动的玩具》是小学人教版三年级美术第十八课,这课的目的要求是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随手可得的废旧材料,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从而制作一件新奇好玩又有趣的玩具。

本课以了解废旧材料的特性,制作新奇好玩的玩具为主线,贯穿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以扮演设计师的角色,参与操作,展示作品,使学生体验了创作的乐趣。播放媒体图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情信息使其发散性思维得以扩散展开,老师的作品演示,为学生提供了设计的主要技巧要点,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勤俭节约,培养创新精神等情感性教育,学生能自主选择适当的废旧材料制作简单新奇的玩具,发挥了其自主能动性。但这节课最后没后没有讲完,我认为最大的原因是前面传授理论知识内容是占时太长了,这部分内容还应缩短一些更好,还有就是在课堂上,虽然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愿望非常强烈,有的学生就不愿意听讲忙着动手制作,这时候应该怎样把学生引入教学中呢?这是一个值得每一位美术教师深思的关键问题,通过上《会飞的玩具》这课,我觉得要上好一堂美术课,比上好一堂语、数课更难,那么,我们每位美术教师在上课之前就更应该做好充分准备,认真钻研教材,备好课,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分析班级学生情况,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定能把美术课上好,使学生感受到上美术课的乐趣。

玩具教学反思【篇4】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第24课。它所在的第六单元课文是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编排的,寓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于生动感人的故事之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本文主人公“渴望要小汽车”和“坚决不要妈妈买”这一巨大的心理反差,强烈地向我们传达着“爱母亲”的信息。然而,现在这些在春风雨露中长大的独生子,是很少有文中小男孩这样的情感体验的。如何使本堂语文课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这堂课后更加发自内心地爱父母、爱他人,真正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一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呢?我想,莫过于动之以情!

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感动;让这个玩具柜台前的孩子的高尚情感,撼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与老师的感动产生共鸣。

语文的人文教育,就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语感、文感的磨练,实现“美感”的积淀,发挥其“美化人”的功能。

1、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教育不能没有感动,教师不能没有感动。教师要用自己的感动去感染学生。否则怎能教会孩子学会感动呢?教师接触文本后难以平静的心绪,在教学中化为饱含情感的教学语言、适时深情的小结、与学生如遇知己般的共鸣。这些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2、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通过导入时的两次看图说话,锻炼了言语表达能力和观察力;更重要的是由此形成对比,创设了教学情境,酝酿着滋养心灵的养分——感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中又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把握字里行间中的点点情丝,从而走进玩具柜台前的孩子——小兵的情感世界,与他在思想感情上相互交流,形成共鸣。然后“自化其身”, 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心灵上得到陶冶,成为美的情境中的人物,激发思想情感,达到语文学习的思想性目的。

3、不足: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还发挥得不够。

玩具教学反思【篇5】

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形体灵巧,比较适合采用歌曲与形体舞蹈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进行直观的教学,让学生在歌唱和形体表演中积极愉快的进行音乐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一开始抓住学生爱模仿表演的特点,利用节奏律动组织教学,通过有节奏的形体动作,让学生比较主动自然集中了注意力,进入了音乐学习。在第二部分的节奏练习中抓住学生好动、好表演的特点把形体动作表演加入到了相对枯燥的节奏练习中,引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从而使得原本枯燥的节奏练习变的愉快有趣。另外让学生在愉快的在音乐和肢体表现中提高了音乐表现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自然的引出了歌曲《玩具进行曲》,为学生学习歌曲奠定了一个很好的情感基础。在听赏《玩具兵进行曲》时,引导孩子们创设一个“神秘的梦境”,把孩子们带入音乐的情境之中,不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而且在师生互动的游戏和活动中融洽了彼此间的关系,真正体现了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交流互动,还能让学生在趣味、开放的.互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加深对乐曲的情感体验,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力和表现力。

本课还多处体现了鼓励探究学习、激发创新思维。如在表演歌曲和听赏乐曲时,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创编玩具走路的动作,配合歌曲的演唱和体验乐曲的形象、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二年级学生音乐表演技能,经验积累较少,能力有限,同时也缺少创编表演经验,还不能在短时间内创编出比较好的节目,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在学生现有的表演水平上有计划的进行教学指导,引导学生欣赏学习表演,鼓励学生创编表演,同时对他们的创编作适当的指导,作出肯定性的评价。把动作学习——创编——表演三个环节有机结合,环环相扣,确保了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计划有目的的为达到教学目标服务。

本课最后一个部分根据学生好动好表演特点,以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创造力,表现力为目标,设计了创编表演这一环节,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舞台,让他们主动愉快的演唱表演,利用身边的学习用具当音乐伴奏的打击乐器为《玩具进行曲》演奏表演,()从而即让学生在音乐表演中获得了愉快的感受与体验,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让学生在主动愉快的表演中自然而然的提高了自身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和音乐素养。

二年级的学生好动活泼,在课堂常规方面还不能做到自觉自制,但是我发现只要他们的注意力被吸引住,课堂气氛就能非常好,所以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及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玩具教学反思【篇6】

《我是发条玩具》是一节音乐活动课,主要是让幼儿感知发条玩具由快变慢,最后停止不动的特点。同时能随着音乐节奏,用肢体动作表现发条玩具的速度变化。发条玩具对于小孩并不陌生,在小的时候可能都有所接触,但对其的观察模仿却带给孩子们新奇的感受。在大主题《快快慢慢》的后期,活动中对肢体快慢地控制也逐渐细化,体现了层次的递进。

分析与调整:

考虑到部分孩子可能很久没有接触这类玩具,所以我在吃点心前就示范了发条玩具的使用方法,请先吃完的小朋友到老师处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发条玩具玩。通过这一环节,让小朋友在玩耍中体验其特点。因为发条玩具的各类较多,形象各异,小朋友玩得非常开心。特别合玩的时候,有的小朋友将自己的椅子拼在一起,在上面让发条玩具走来走去。有的则在让发条玩具穿过椅子下的“山洞”,有的小朋友将四条脚伸直拼成一个菱形,在菱形的场地上互相轮流开来开去。这样的玩法招来了很多小朋友的仿效,后来也有了三个小朋友组成三角形的样子了。看到孩子们井然有序地热闹场景,我决定多一些时间给予幼儿体验玩耍。这个环节会为后面的`活动做好经验的铺垫,再者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感受到了合作游戏的乐趣,更是非常有益的情感体验!

在看一看,说一说环节中,孩子们的发言非常积极,平时不太喜欢发言的小朋友也举起了小手。因为孩子们能抓住重点即发条玩具由快变慢,最后停止不动的特点。我们很快进去到了模仿部分,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爱的发条玩具,学一学它的样子。在这个环节中,我加了一个给小朋友拧发条的动作,显然小朋友都被我这一举动给逗乐了。也成了活动中另一个的趣味点。你的发条在哪呀?在腰上?咯吱咯吱拧腰上。你的发条在哪呀?在头上啊,咯吱咯吱拧头上。发条一拧好,小朋友就学着发条玩具的样子往前走“快快地-变慢了――停”

有了这一情境,预设让幼儿表演的环节,我直接请小朋友找到好朋友,轮流着一位做发条玩具,一位做玩具的小主人,开始游戏。活动中幼儿兴趣深厚,在发条位置的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反复进行了肢体动作的练习。

反思不足:

在这个活动中感知发条玩具从快到慢,最后停止不动的特点以及用肢体动作表现发条玩具的变化的目标达成较好。但在音乐的感知上没有做重点展开,而是强化了活动的游戏趣味性,让模仿活动从表演性质转变成了游戏环节。虽然根据幼儿的兴趣点我做了调整,有了不同地价值取向。但我还应该思考,是否有两者兼顾的方式方法。

玩具教学反思【篇7】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全文以对话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爱父母,关心他人的生动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课文语言亲切朴实,通俗易懂,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曲折,引人深思,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良好教材。

成功之处:

1、我努力创设了愉悦可持续型的氛围,上课伊始,我首先与学生进行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具吗?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你是如何得到它的?如果你见到一件自己非常喜欢的玩具,你会怎样做呢?"由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读书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观察思维能力。

2、课文教学中,我力求把读放首位,通过自读,评读,比赛读等方式,使学生喜欢读书,并把课文读准,读流利,到有感情。同时在读中落实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领悟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如:让学生自主读第一节,启发思考:这个孩子在玩具柜台前想干什么?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说说自己的理由,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深入体会小男孩对玩具小汽车的喜欢之情。从小男孩在玩具柜前的表现入手,抓住人物的外在表现,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为理解下文小男孩的异常决定,体会人物的品质打下坚实基础。在深入研读课文后,分组研究讨论:小男孩那样喜欢小汽车,为什么不买一辆呢?结合课文内容,抓住"为什么喜欢却不买"这个核心问题,统摄文章的主体部分,利用对话较多的行文特点,从读中理解。感悟完课文内容后分角色朗读,以学生相互间的评价加深对人物思想品质的体验。

不足之处:

课堂上学生的感受谈得还不够深刻,内容还不够具体。这主要原因是与我在课堂上巧妙的引导、点拨还不够到位有关。今后在略读课文教学方面,既要大胆放手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自由阅读的时间、空间。同时也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多花些时间给予适时的引导、点拨。

玩具教学反思【篇8】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也是属于本套教材中陶艺教学系列中的一课。陶艺的制作方法十分丰富,常见的有手工捏塑成型、盘条成型、泥板成型、借物成型、注浆成型、拉坯成型等。在这些技法中,手捏成型技法最适合创作泥玩具,适合小学生在课上学习、掌握。泥玩具是民间流传历久不衰的工艺品,河南民间的“泥咕咕”、甘肃民间的泥马、北京民间的兔儿爷、陕西民间的.泥狗泥鸡、广东石湾窑的陶塑公仔等都是极有特色的作品。民间艺人的作品不仅造型质朴天然,色彩上也极具特色:用色浓烈鲜艳,纹饰简洁质朴,别有一番率真、清新的美感。教材中选择的民间泥塑玩具,不仅可以启发学生发现制作、装饰泥玩具的方法,还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到民间艺术的独特美感与持久魅力。

让学生在捏泥涂色的真实体验中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快乐地承担起民间文化的传承、交流之任。教师可以在课前引导学生从图书馆或网络中搜集一些民间泥玩具的图片资料(生活在出产泥玩具地域的学生也可搜集一些风格各异的民间泥玩具),作为创作前的资料准备,既可以锻炼学生寻找美、发现美的本领,还能够拓展学生的创作眼界。

【实用】高中语文新课标教学反思合集5篇


我们在上学时也会去读一些范文,在平时多阅读优秀的范文是一种积累,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学会将想要表达的传达给他人。阅读范文能够更好地领悟作文的开展,那么,你知道优秀范文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用】高中语文新课标教学反思合集5篇”,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高中语文新课标教学反思【篇一】

听、说、读、写是语文的综合能力。其中“写”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高考作文60分的分值在所有的高考学科中是最具分量的,众多的同行削尖了脑袋,希望能够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以期帮助学生在高考考场上写出有质量的文章。

然而现实是许多太想将自己的创作感悟加诸学生身上,却没有意识写作是一件很自由化的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观察、思维、想象角度也不一样。因此,每人的风格、特色也就不尽相同,更不存在什么标准规律、标准套路可言。只要能准确自如地表达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象到的内容或事情,就是好习作。伟大的作家巴金曾说过:“写作的最高技巧为无技巧。”他特别强调自然抒写,无拘无束,不包含任何虚伪、矫揉和造作的成分。新编《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中作文教学也这样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你的方法对你很实用,但把它强加在学生身上,也许就会弄巧成拙。写作要呼唤个性,要自由表达,作文才能够独具一格,放射出自由的光芒,才会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我认为作文教学的最佳方法就是努力使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把写作的自由和快乐还给学生。要能从作文中体会到乐

趣与快感,前提是我要写,而不是要我写。在我们的教学中,学生作文更多的是遵命写作,是一项任务,是训练系列中的一个环节。教师为了应试有很强硬的理由,学生则有太多的无奈。他们没有选择余地,不能自主,写作也不是一种内在需要。因此交还学生作文的自主权,让他们真正喜欢作文,自由地“以我手写我心”,是我们改变作文教学现状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自由写作体现在写作时间和作文形式的自由。限时限量的作文训练会使每个人感到畏惧,因为每个人的写作冲动不是恒定不变的,有些东西稍纵即逝,是在特定情景中的自然流露。要教会学生捕捉这些不期而遇的真实感受,那么随笔、日记、读书笔记等应是学生练习的常用形式,或洋洋洒洒,或三言两语,兴之所至,挥洒即就。的确高考作文是有规定时间的,甚至有时连文体也有限制。但我们必须意识到,这应该是“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而不是我们多做几次定时训练就能完成的。

写作教学要引导学生接触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深入到异彩纷呈的社会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生活作文思想。强调观察、体味、思考,反对被动、机械地模仿和重复,对现实做出真善美、假恶丑的判断。惟有如此,学生才能体会到一种自由和快乐,凭借自己的天性挖掘生活,感受周围的事物。信心十足地传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颂扬。

语文教师不用将分数常挂心中,现行的高考作文评价标准正愈来愈倾向于对学生心灵的解放。只要我们的学生真正拥有了写作的自由和快乐,一切自会水到渠成。

高中语文新课标教学反思(篇二)

《像山那样思考》这篇课文重点就在于让学生提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重视环保。

应该说,这是一篇比较严肃的文章。平时我上课的语言都是比较随意的,这次我希望我可以改变这种不好的习惯,就从这篇课文开始改变。我发现,当我的语言变得正式的时候,学生也变得很严肃。他们有了想更深入地了解文本的念头,正是这念头使他们能够静下心来好好地去阅读文本,从而理解这篇课文的深刻内涵。安静地思考,对于《像山那样思考》这篇文章是很必要的。

另外,我提出了三个问题来串联这篇课文的教学,即:1)山是怎么思考的?2)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具体是什么?3)人为什么要像山那样思考?这三个问题贯穿了整个课堂,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使课堂教学完整。这是我以后也要继续坚持的。

高中语文新课标教学反思【篇三】

《获得教养的途径》是我上的第一篇现代文。其实,我自己并不是很喜欢这篇文章,也不知道对于这样的文章要怎么去给学生讲解。对于文本,我并没有做深入的研究,或者说,我自己也没有很好地去解读文本,最后求助于多方资料,包括教参和网上的相关备课资料。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东拼西凑,面面俱到,仅仅只是把知识点记在了书上,却不知道这两个课时应该让学生掌握什么样的内容,模糊了教学目标。

由于没有对文本进行透彻地解读,只是照搬照抄教参上的教案,而一般的教案都是只列几个大问题,帮助把握整体脉络的,至于用来衔接的小问题就没有了。所以我上课都是东讲一点,西讲一点,并且中间的衔接很不自然。我常常说 “好,下面我们来看第几段”“现在我们看到这句话”之类的语句权当衔接句,显得相当得生硬、不自然,学生也是很被动地翻到第几页,看到第几段,找到第几句,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一点帮助也没有。

作为新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或许不如老教师,但也要尽量地去钻研文本,吃透文本,要更精心、更详细地准备教案,努力使课堂流畅自然,使学生开动脑筋。

《获得教养的途径》这篇课文我分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解决第一部分,第二课时解决第二部分。结果,时间掌握不好。这篇课文比较难懂,学生基本沉默,问题抛下去学生都没有反应,应该对问题的设计再上心些,更好地引导学生去理解课文。

课文第二部分有个知识点是说对于文学名著要“常读常新”。学生对于这一部分很有感触,应该多给时间让学生自己讲讲自己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经历,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高中语文新课标教学反思(篇四)

所表现出来的应该自然亲切姿态站在学生的面前,因为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一、师生互动如果前半堂课体现了师生良好的互动的话,那么后半堂,凭借着我对课文的熟练程度,为了按计划进行,我却忽略了这种互动的关系,导致课堂教学中规中矩,而学生并没有成为课堂中的主体。在后来的评课中,虽然赵校长等领导给以高度赞扬,认为我的文化底蕴是非常丰厚的,同时也提出应当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我进一步认识到,教师的知识底蕴是自然流露出来的,教师的语言和思想本身就是知识和智慧的体现,绝非是为了完成计划而过多地参与课堂。

二、课堂驾驭在鉴赏课文的过程中,我给学生提供了鉴赏的方法,并引导学生逐层将方法落实到实践当中,积极鉴赏。刚刚入境,下课铃响了,我预先想要进行的讨论,即把最后的讨论鉴赏的环节加以升华,这一教学设想还未实现,但我仓促结束这节展示课。这一地方的处理显然不够灵活,说明我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够,对时间也没有很好的把握,使得一节完整地可略有残缺。

三、经验不足在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也有不合理的地方。一是,最初读课文的环节可以删去,因为这是第二课时,不是起始课,如果删去这一环节,把省下来的时间用到后面的鉴赏上,无疑会为将鉴赏推向高潮赢得时间。二是,如果将课堂的质疑和鉴赏融为一体,会不会更好呢?质疑的过程难道不是在鉴赏么?鉴赏也可能包含质疑。

总之,这节展示课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主要集中在处理教材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上。通过各位领导、老师中肯的评课

高中语文新课标教学反思(篇五)

1、自己没理解的问题,不要提问学生

导课的时候用了李冬梅老师的导课方式,提问学生:信息从哪里来?信息长什么样?信息看得见?摸得着吗?信息究竟是什么?

结果把自己给绕进去了,尤其是在信息看得见?摸得着吗?的时候,发现自己根本无法解释这个问题,无法判断学生说的是否正确。仔细想一想,这个问题的答案还真不明确。我的第一反映的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因为我们就是通过看、听、摸等方式获得信息的。但是,又想到,我们看见的、听见的、摸到的都是信息的载体,而不是信息本身,那么信息是不是有不能看得见摸得着呢?混乱。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求证。

2、及时反思

第一个班级教学时这样问的,结果发现自己也搞不清楚,所以第二节就没问这个问题,先回避了。第二节引课的时候,直接让学生思考什么是信息,举例说明。效果明显好于第一节课。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基本说出了信息的含义。而且当时感觉学生回答的非常好,为我后面的教学做了很大的铺垫。可惜这个反思写的晚了些,现在想不起来学生是怎么回答的了,否在下次上课时可以利用这个内容来上课了。看来及时记下发现的问题或灵感是非常有必要的,下回一定有了感受马上记下来。

3、如何提问

此外,感觉自己在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上还存在问题,提问了几次,效果都不是很好。除了这样的提问,适合找多少学生回答合适呢?通过这些问题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呢?

我觉得提问的目的应该是:1、引发学生的思考。2、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的引导,引出信息的定义、并初步引出信息的特征:价值性、依附性等。3、活跃课堂气氛。

下次备课的时候应该把问题设计的目的明确了,否则这个提问对后面教学的作用就不大了。

4、喜欢的故事

学生还是喜欢“海军陆战队野外生存选三个工具”的故事,而且这个故事既能体现信息的价值性、也能帮助学生对“信息是区别于物质与能力的第三类资源”的理解。

感觉剥夺实验对理解信息对人的重要性,和“信息是区别于物质与能力的第三类资源”也有很大作用。

语文公开课教学反思1500字合集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将所学内容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为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是需要编写教案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让课堂更具实效性,如何写好一篇有教育意义的教案呢?以下是编辑收集整理的“语文公开课教学反思”,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语文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1

【教学目的】

1、学习对照的写法。

2、否定句代词宾语提前和主语省略的用法。

3、领会苦学方能成才的道理。

【重点难点】

1、对照的写法。

2、倒装句和省略句。

【教学设想】

自读课。

此课可要求学生熟读,并能背诵其中重段落,领会方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并学习对比

的写作方法。

授课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指南录〉》

“序” }

《送东阳马生序》

│ 1、书序(序跋)

│ 《太史公自序》

│ 叙述著作旨趣

│ 《齐民要术序》

序│

│2、赠序

│ 《送孟东野序》

│ 写给临别亲朋的

《送薛存义序》

二、作者简介

宋濂(1310-13180,字景濂,号潜溪。浦江(浙江义乌县)人。元末明初文学家。

明初:受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诺(参与撰写朝廷重要文书)。因长孙列入胡惟庸党,全家谪往茂州,中途病死。

“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另二人是刘基和高启)。著有《宋学士文集》。

三、自读课文,并作分析

1、逐段分析。

全文包括3段

(1)叙述自己在青少年时期嗜学勤读,不怕艰难困苦的坚强意志和刻苦精神。

简析:

家贫无书

天大寒,手指不可屈伸

求书 借书学习

勤 手自笔录,弗之怠

遍观全书

无师与游

趋百里外求师

求师

勤 (对比)

夺走辛劳

艰 余

生活艰难 (对比)

从师 同舍生

略无慕艳意

勤 (侧写)

中有足乐者

正面写自己得到学习的最大快乐,侧写专心求学,刻苦勤奋。

(2)批评当时太学诸生学习条件优越而不知好学,勉励他们不要辜负好条件,应当专心至致志,努力学习。

简析:

无冻馁之患

无奔走之劳

太学生良好学习条件

有师可问

有书可读

(与上一段处处对比)

以“今”开头,转入与过去学习条件的对比,联结自然。然后作出有力的论断,勉励太学生德成业精。

(3)说明作“序”的原因和目的。

简析:

撰长书—辞甚畅达(书面表达能力)

马生“善学” 论辩—言和而色夷(口头表达能力)

学习用心甚劳(原因)

扣题。道为学之难以勉励马生。

2、归纳写作特点。

(1)通过叙述自己亲身经历说明问题,令人有亲切感,易于接受。(有情节,选材典型)(2)描写人物生动形象。

先达──德隆望尊。

门人弟子──虚心好学,尊敬长者。

(3)对比鲜明。

师 余 前人 昔 昔 昔

生活 师 书 (生活、学习条件)

生 同余生 今人 今 今 今

四、小结

1.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现实意义)。

2.对比手法的运用。

五、作业

1、整理课文字、词知识。

2、书题二、三。

【附录】

板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

书序

文体

赠序

昔(余) 今(太学诸生)

求书

冻馁之患

奔走之劳

求师 无

有师可问

有书可读

从师

〖对比

自道为学之难 勉励德成精

语文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2

教材分析

《谈礼貌》是一篇说理性质的文章,告诉我们“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这样一个道理。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课文举了三个典型事例。第一个事例来自小说《说岳全传》,用牛皋和岳飞问路时的不同的态度和语言,说明“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第二个例子来自于生活,用小朋友踩了女青年的长裙主动道歉的事,说明“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第三个例子来自一个伟人小故事,用周总理安慰理发师的事,说明“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这三个事例的选取非常合适,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而且每个事例又和随后的议论相应,有助于作者借助它们说明自己的观点。

说理性文章的语言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准确、恰当,不拖泥带水。这篇课文也是如此。不过这篇课文的语言在拥有以上特点的同时,还鲜活、生动、有趣,读来感到亲切动人,如在眼前。

从单元编排内容来看,该单元安排的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的亲情和人际关系的文章。前面三篇课文都是记叙了浓浓的亲情美,本课《谈礼貌》则上升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美的说理性文章。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初步接触到简单明了的说理性文章,为后面的议论文学习提供了发展。

在议论文教学中需要避免“两个位”:

1、错位:把教学重点放在明理、激情、导行上。说理性的课文,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稍有不慎,就会“错位”,常常会把这类课文烙上严重的思想品德课的痕迹。议论文只是一种文体,它仍然属于阅读教学的范畴,教学目标应当仍然定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上。在教学中,应以事代理,以事代情。忌让学生盲目表态、凭空许诺:你打算怎么做?(把握“度”)

2、越位:过于强调文体的教学。作为教师,掌握必要的议论文体的相关知识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在课堂上不必说出论点、论据、论证,“提出观点、举出事例、总结观点”这样的术语点到为止,因为初中以后还要继续学习。

学情分析

本班共计50名学生,其中有女同学15人。全部来自于农村。些学生成绩不是很理想,课堂的氛围也不够活跃,没有良好的表现能力。虽然学生能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但是作业的质量有待加强,还有较为严重的抄袭现象。其中的大部分男同学学习方法不够灵活,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较差。还有5个同学学习基础不够扎实,还缺乏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学的品读,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更加美好。

2、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3、理解文中的古训、谷、俗语,积累关于礼貌的名言警句。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学的品读,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更加美好。

2、初步认识说理文章的结构方式,写作方法。

语文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3

复习《项脊轩志》一文,主要想完成两个教学目标:一是识记、理解、运用文言字词;二是分析和借鉴本文通过细节描写叙述事情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所有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都紧紧围绕着这两个目标展开。

整个教学过程推进的比较良好,感觉还是很好的实现了预定的目标,收到了预想的效果。其中有两个环节我感觉较为满意:第一个是课内重点文言字词的迁移运用,第二个是鉴赏细节描写手法之前选取《老屋》歌词所做的铺垫。

第一个环节中,我选取的是XX年江苏卷高考题欧阳修《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中的一段文字,语段几乎包含了本节课所强调的所有重点字词和文言现象,课堂上及时地拿来让学生翻译,既突出了检测的针对性,又较好地强化了知识迁移过程中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它让学生直接体会到了文言文复习和高考之间的必然联系,让他们意识到了平时复习中积累文言知识的重要性,而课堂上学生头脑中这种意识的产生比老师平日里凭空的说教要强百倍千倍。

《项脊轩志》是作者归有光在经历了无数的人生变故、世事沧桑之后写作的文章,文章虽然感情真挚细腻,细节描写的手法运用的不露痕迹,但是因为语言朴素,叙述平淡,以学生现在的年龄和人生体验,很难提起深入阅读的精神和兴趣,更不要说体会作者情感的十分之一二,进行手法的分析和挖掘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截取了水木清华《老屋》中的一段歌词作为之前的铺垫。这是一首充满怀旧情绪的歌曲,作者在表达对老屋及屋中人思念的时候,选取了很多寻常生活中看似平淡而又十分美好的镜头和画面,这种方法和《项脊轩志》中采用的叙事抒情的方法极为相似,因而,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学生们对这样的歌曲也非常喜欢,很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分析起来更是兴趣盎然,极好地调动了学习的兴致和课堂的气氛。

尽管如此,一堂课讲下来,感觉还是有很多的遗憾和不足。手法赏析环节中,因为设计的题目难度偏大,之前的知识补偿做的不够,使得学生们在分析的过程中抓不住根本,回答不到点子上,浪费了一些时间,以至于后面的链接阅读无法充分展开,写作方法的引导也仅仅是点到为止;还有,在驾驭课堂、随时随地调动学生情绪,以使他们时时刻刻专注于课堂内容上,做的也还不够,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摸索和努力。

虽然不是什么教学能手的选拔,优质课的评选,甚至因为有懒惰和畏难心理,在刚开始“听将令”,“奉旨”讲课的时候还有点不情愿,但是,当真正面对这件事的时候,我却以十二分的认真投入进去了它。因为,学校不仅提供给了我们展示的舞台,也给予了我学习的机会,我要好好把握;再有,自己竭尽所能之后,仍然存在的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是自己真正需要克服的地方,而这,应该也正是进步之所在。

语文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4

一、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在教学中得到了展示。

本文的教学中,给予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度,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主动合作的意识,大胆表述的能力,使得香菱的人物形象,内心世界,宝钗、黛玉的人物性格的揣摩都合情合理,从而使学生感受了文化的魅力,提升了其文学素养,培养了其语文阅读、分析表达迁移多方面的能力。

二、注重对话教学

《香菱学诗》一文的教学,基础建立在文本上,地位建立在平等上,方法建立在探究上,整体体现在对话上,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交流,使其语文的能力得到张扬,成功的喜悦得到飞扬。

三、注重阅读创新,放手让学生学习

在本次教学中,能把课文当作例子,让学生迁移,甚至让学生悟出了学语文的秘诀,多读、勤记、勤奋、刻苦、大胆创作等,这些都还次之,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敢思、敢说、敢于走进课文,又能跳出课文,毫无拘束,放胆直言,这正是做学问之要义,也正是我们应该倡导的语文精神。

四、不足点

在教学中,发现了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了解不多,即使是《红楼梦》,学生全书读过的寥寥无几。这给我很大的触动,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多品佳作,提高语文水平。

语文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5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小马过河(小学语文二年级)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学生班额小,学生语文基础较扎实,学习兴趣浓厚,阅读说话能力也较强,乐学、善学,老师很喜爱。

3.教学内容分析

《小马过河》是第三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文章篇幅长,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我们可以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语言。

4.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2个生字。认识8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3、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5.教学难点分析

1.学会本课生字。懂得“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这句话的意思。

2.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6.教学课时

三课时

7.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我们上一课学了《坐井观天》,同学们很喜欢读,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同学们一定会觉得很有趣。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重点解决生字的读音,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一、二遍,要求目视双行,读准生字的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分段指名读课文,学生听、议;检查生字的读音,教师用生字卡片正音。注意下面一些生字的读音。

匹:是三声,不要读成“p ”或“p ”

如:读二声,注意和方言区别。

突:读一声,不要读“t ”。

然:读“r n”,不要读成“y n”。

3、把生字带入课文中去读,直到读熟

4、教师范读(或听朗读录音)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讲小马过河时发生的事)

三、课堂作业

1、在课文中找出含有生字的生词,读一读。

2、用“麦、步、然、意、连”口头组词,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3、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订正。

第二课时

一、用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二、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引导学生读第一、二自然段

理解小马已经长大了,愿意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老马和小马住的地方。理解“马棚”(养马的地方)、“一匹”等词。

2、先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再分角色读

思考:从老马和小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知道了小马长大了,很愿意帮助妈妈做事。从“您”看出小马不但爱劳动,而且有礼貌)

3、选择几个重点词语加以指导,并结合指导朗读。如“连蹦带跳地说”,写出小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表示小马愿意做事。还可以换上“

一蹦一跳”、“蹦蹦跳跳”、“跳呀蹦呀”等词语。

四、自由读第三至六自然段

思考:小马驮着麦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在阅读中找出有关词句,做上记号。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小马来到河边,为什么为难了?它想到了什么?读有关的句子。

“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过不了河,为难了。“去路”,指往前走的路。“挡住了去路”,就是没法再往前走。小马是怎么想的?读有关的句子,指导读出语气。小马想的话,轻读。

2、小声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边读边想:小马过不了河,它是怎么做的?老牛说河水浅,松鼠说河水深,它们说的对不对?为什么?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小马问老牛,老牛怎么说?

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这里要注意的是老牛的小腿)

(2)指名读第五自然段,从“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注意“立刻”)说明小马没动脑筋想,准备过河

小松鼠说河水很深。和老牛说的比较,为什么它们的说法不同?

边读书,教师边出示挂图(小河、老牛、松鼠的图片或幻灯片)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小马要过河,老牛说河水浅,小松鼠说河水深。它们之所以说法不同,是因为它们的身体条件不同,感受也不同。老牛身材高大,河水可能只没过它的小腿;松鼠个子小,河水可能会淹死它。这里可要求学生按“因为老牛......所以说......;因为松鼠......所以说......”的句式回答。

(3)指名读第六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句话的意思。

老牛说河水浅,小马“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过河;松鼠说河水深,小马“连忙”收住脚步。“立刻”、“连忙”两词的意思相近,都含有“快”的意思,说明小马没动脑筋想。

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完全相反的话,不敢过河了。小马既不动脑筋想一想,又不敢试一试,所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五、指导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1、小马问老牛的话,后面是问号,要用疑问的语气读。老牛的回答,说得平静,因为它认为河水很浅,要读得平缓。可以让女同学读小马的话,男同学读老牛的话,分角色练习朗读。

2、松鼠的话同老牛的话就不同了,“拦住他大叫”,后面的话用的是感叹号,表示语气加重。“小马!”一声大叫,要读得急促些,声音要高一点,两个“别过河”,速度要快一些,连着读,第二个“别过河”语气要加重些。

3、“小马吃惊地问”,不是一般地问,“吃惊”,吓了一跳,表示小马害怕,紧张。教师可示范,读出语气来,再让学生练读。

4、第六自然段中小马“叹了口气”说的话,是拿不定主意,无可奈何,只好回去问妈妈,要读得轻缓。

5、四人一组练习分角色朗读。

第三课时

一、朗读第七自然段

思考:小马的妈妈是怎么说的?**的话是什么意思?你从它的话中懂得了什么?

1、指名读,找出小马妈妈说的话,用小黑板出示:“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2、联系上下文稿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小马来到河边,老牛说河水浅,它“立刻”准备过河;松鼠说河水深,小马“连忙”收住脚,不敢过河了。全句的意思是说,不要只是听别人一说就信以为真,一定要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在思考的基础上,再亲自试一试。因为别人说的,往往只适合别人。别人说的对不对,要想一想,并实践一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指名读第八自然段

思考:小马是怎么过河的?过了河它有怎样的感受?

1、把写小马感受的话找出来,教师用小黑板出示:“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2、小马的这种感受是怎么得来的?读有关句子。

这是小马自己试着过了河才知道的。因为小马既不像老牛那样高大,也不像松鼠那样矮小。

三、指导朗读第七、八自然段

小马**的话,要用诱导、亲切的语气读。小马的话中“过.....过不去”,“没......没想过”,这两处的省略号不表示省略了某些内容,而表示说话时心里很为难,所以是断断续续的。要指导学生用难为情的语气读

四、总结全文

抓住老马的话,让学生联系全文理解,各抒已见;让学生明白: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要去试一试才行。

五、指导书写生字,分析记忆字形

1、重点指导以下几个生字的字形和书写。

匹:共4画,笔顺是:

事:共8画,笔顺是:

然:共12画,笔顺是:

“愿、半、袋、挡、如、道”等字,可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偏旁和熟字分析记忆字形。

麦:上下结构,上边是青字头,下边是折文“夂”,不要写成反文“攵”。

突:上边是穴字头,下边是大字加一点“犬”,不要写丢最后一点。

2、练习写字。

(1)每个字写三遍。

(2)自己对照范字,评一评,自己哪个字写得好,还有什么不足。

(3)组内相互评议,在写得好的字下面加点。

(4)在评议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再练写生字。

六、重新组合学习小组,选择合作完成下列一项任务

1、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评一评,读得怎么样。

2、讲《小马过河》的故事。其他同学评一评,讲得怎么样。

3、编课本剧表演《小马过河》。其他同学评一评,表演得怎么样。

4、想象,小马过了河,在回答的中上,又遇到松鼠、老牛,回到家里,见到妈妈,它会说些什么?其他同学评一评想象得怎么样。

5、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教材及,课文插图的放大挂图、动物头饰,生字生词卡片。

语文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6

尝试从理念上转变,评价一堂语文课,不是看老师自己是否出色,而是看同学动起来了没有,动得怎么样,动得好不好。教学中国的寻找和确定要从同学动身,要考虑到同学的实际需求。

同学课前提了170多个问题,这些问题启发了我,也协助我更加理解了课文。同学提问当然有不到位的情况,偏激的也不少,甚至错误的也有。但至少可以让我知道同学的兴奋点在哪里,他们认为的难点又在哪里。

一堂课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只要能解决同学最困惑的即可。

我不是事先准备好框架,而是充沛吃透课文后,上课随同学情况而定。而原先的划分段落、归纳中心等环节可以略去。

先研究,再带领同学一起在课堂上研究。教师的研究要先于同学的研究,深于同学的研究。

课堂上要放开,让同学放开讲,同学很多时候能成为你的老师。让同学大胆讲,就有可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语文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7

对这篇课文,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理解作者情感,品味平淡中蕴含深情的语言,把握文章的抒情方法。所以上课时紧扣“情”字主要围绕着四个问题展开:第一,本文的关键句是什么?为什么?设计这样的问题在于让学生对全文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初步把握作者的情感。第二个问题是,围绕“悲”“喜”二字作者叙写了哪些人事?通过这些叙写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喜”和什么样的“悲”?这是对文章的具体感知,需要对文章作内容的分析和语言的品味,感知作者平淡的叙述中所隐藏的深情。随之而来第三个问题是,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悲和喜的?这是从理性层面的思考,从而了解作者的创作上的特点,学习一些写作的方法。我用两幅对联概括:“事细而情深,文短而意长”,“景不必奇谲瑰丽唯幽静能怡性,事无须惊心动魄是真情才动人”。第四个问题是,如何理解“悲”、“喜”两种情感在文章中的统一?这是对文章主题和内在结构的把握,也是对作者深层情感的进一步理解。

因为教两个班级,又是面对全市的一节课,所以我先在不开课的班级上了一课。

开课了。开始的时候很顺利,一切按我原来的估计进行。对第一个问题学生较快的解决,很快的找到关键句,理由也概括得很到位:是全文情感的概括;是过渡句,承上启下;点明了写作《项脊轩志》的原因。对第二问题,我预先的概括是:怡然读书之乐,

家道中落之伤,慈母早逝之哀,辜负祖母之悲,怀念亡妻之痛。我先让学生思考五分钟,然后让学生回答。其实对这个问题,我早做好对学生点拨的准备。因为在另一班上课的时候,学生的回答总不能中的,特别是对什么样的“喜”和什么样的“悲”更未能理解到位。所以我在上公开课时心理上也对学生作了定位,并设计了很多的小问题准备用来引导。如“喜”部分:为什么修葺项脊轩?为什么不另起书房?你觉得那些地方能够表达作者的喜悦?“悲”部分:母亲是怎样的人?回忆祖母侧重写了什么?回忆母亲用“泣”,回忆祖母用“长号”,而对妻子却没有直接的词语表现感情,这是为什么?……在思考这些问题时引导阅读课文,推敲字词,品味语言,然后概括情感,把握方法。未料到一个学生在回答时概括得相当到位:“重修项脊轩的读书之乐,回忆母亲时光流逝之悲,回忆祖母功名难就之悲,回忆妻子英年早逝之悲。”当时他的回答引起听课老师的一片惊呼,我也很感突然,虽然和我原来的概括比较还有值得完善的地方,但他的回答基本中的,原来设计的所谓引导是全用不上了,只好马上改变问题:“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这样的‘喜’和‘悲’?”在随后的阅读和品味的教学过程虽然尚算顺利,但自己也发觉有些地方出现了不应有的重复,使得其中的一个练笔环节(围绕一个“情”字,概括《项脊轩志》这篇课文的内容)因为时间的紧张不得不舍弃。

课后,和几位同学同事一起吃饭、聊天。大家对我上课时注重文本,侧重语言品味的教学持肯定意见,但我总觉若有所失。其间也谈到一位特级教师到我市一所高中上课的事,说他那节课上得不理想,完全不能体现特级教师的水平。有一位甚至开玩笑:“特级教师的课不过如此,还不如小曾老师的课呢。”另有一位说可能特级教师不了解那所学校学生的情况。这句话让我刚才的思考一下找到了突破口。

作为教师,上课之前首先要做的是备课。备什么?备教材,备学生。其实备学生太难了。一个班级五十多位学生的学习状况、语文素养是不同的;同一个学生的昨天和今天也是不同的,思想、心态、情绪等一切的心理和身体的状况都可能对学生造成影响;第二,所学内容的不同也可能导致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充分。不同文体、不同语言风格或不同思想倾向的文本都会因学生心理期待等原因有着不同的阅读效果。而任何一点的不同都可能影响一节课的教学环节,影响一节课的精致甚至常态。这样,我们可以说,备学生是需要的,但只能在一个大略的层次上做一个大概的估计。所以,剩下的只能是备教材,因为只有教师对教材备充分了,才能任凭它“八方风来,我自巍然不动”。怎样算是备好了教材?我觉得一是对教材烂熟于胸,从字词句到文章结构主题手法等等都了然,二是要选择授课内容,确定授课重点,不可能把教师知道的全部在课堂上让学生掌握,只能根据文章的特点和教材的编排选择性的讲授。

我觉得,备教材要比备学生重要。教材是可以把握的,而学生却每天都是不同的。如果没有对教材的熟悉,对学生课堂上的精彩表现我们很难因势利导,这样对学生是一种挫伤;如果没有对教材的熟悉,面对学生课堂上的疑问将无言以答,这样对教师一种打击;如果没有对教材的熟悉,面对课堂上节外生枝的`问题将无法控制,这对课堂时间是一种浪费。当然,这样说绝不是说教学可以不顾学生,恰恰相反,课堂的教学绝对不能脱离学生进行,这是最重要的。备教材是前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则是关键。而教学的艺术,正是在这样不可预知中才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示。而我,正是未能意识到学生的不同而使课堂教学出现了凝滞。

所以,我想,所谓的教学艺术,绝对不是用已经备好的教案按部就班的进行教材的解剖,而是在充分掌握教材的前提下,根据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根据教学目的随时调整教学方法和重组教学环节。这是我想到的第一点。

对于特级教师的课,如果几年前我听到“也不过如此”这样的话,我可能会相信,并且自我安慰:你看特级教师的课也有人说不好,何况是你?但现在的感觉却不一样了。在自己也开过一些公开课后深深地感受到凭一节课就来判定一个老师的好坏那是不够恰当的。教材可供挖掘的、学生的状态、师生的了解和磨合等都可以影响一节课。

一篇课文向学生讲什么、怎样讲,可能每一位老师的处理都不同,所以每一节语文课都可能招来异议。而优秀的老师决不是把一篇课文只当成一篇课文。他把这课文当成是整个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在某节课中,他可能什么都不做,只引导学生读,而另一节课可能会深挖细析,甚至由肌肉骨骼分析到神经末梢。如果我们不了解他的教学思想,不了解他的整体教学设计,而对他的某一个环节中的处理可能不以为然。正如我们看到一座花园,如果一看到枯枝败叶就判断它的残破,而没有想到这些枯枝败叶正是营养花木的养料,这是错误的。

在一些课堂上,作秀成为了一种时髦。课堂的活跃、教师的风采,都是表演的元素,却很少有人去顾问这种表演之后还留下什么。语文教学是一个大系统,它有些时候表现为朴素甚至是单调无聊的操作,有些时候表现为精彩纷呈的思想的碰撞,有些时候为精心的品读体悟,有些时候为深思奋笔疾书……

语文教学可以看成是一项工程,甚至可能比工程还要复杂。每一篇课文、每一个知识点都需要精心安排,课文和知识点的网络更要精心构建。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是因为他们有积累更有思想,而最重要的是把从教学实践中来的教学思想再运用到实际中去,形成自己的教学王国。

所以我想,所谓教学艺术,它首先是对教材通盘熟悉的前提下,明确每一册课文每一个单元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其次是在课堂教学中能随时根据学生的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合理的教学结构,完成教学目标。这正像是一位画家,只要胸有丘壑(教学系统),那么无论是条幅还是长卷(具体的教学内容)他都能根据材料(学生的实际表现)自如的进行创作。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