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记者节演讲稿 > 导航 > 记者节优秀记者感言,(合集3篇)

记者节演讲稿

记者节优秀记者感言 (合集3篇)。

记者是世界的“探照灯”,是时代的“瞭望哨”。记者是“社会的良心”,是“正义的化身”。记者节,祝福你敬爱的记者:边走边记,彰显正义,平安报道、乐此不疲!??记者节主要是为了弘扬新闻工作者默默奉献的精神。那么要如何写好记者节活动的心得呢?以下是范文资讯网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记者节优秀记者感言”,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记者节优秀记者感言(篇一)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对记者这一职业的最好写照。

记者有自己的节日,足以说明记者这一职业的重要性和其本身所拥有的特殊性。什么是记者,有人解释说,记者是从事信息采集和新闻报道工作的人,属职业的一种。记者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代替广大的民众前往事情发生的现场,或是接触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并将事情的真相及其代表的意义,透过报导呈现于大众媒体之上,协助媒体达成守望、教育、讨论、娱乐等功能。正是拥有阅听人赋予的权力,所以记者也被冠以“无冕之王”的雅称。

作为一名记者,不但但是要记录和报道新闻事件,更重要的是要将新闻事件的真相客观公证地呈现于广大民众眼前。记者不仅要将讴歌时代、反映进步,给民众以信心,更要鞭挞丑恶,给民众以公正。记者不仅仅要充当党和政府的喉舌,更要当好民众意愿有代言人,正是如此,记者才有了自己的地位和作用。由此而言,记者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责任。当我们把记者当作一种职业来作时,我们只能充当一个很好的传声筒,当我们把记者当作一种责任来对待时,那么记者这一职业的真正意义才能得到体现。当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对形形色色的人群,面对现实。作为记者更应该思考我们身上担负的责任,更应该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去做才能不愧于“记者”这一神圣的称呼,更应该明了当下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我们的职业更加令人尊敬!

十一月八日,是记者的节日,当我们过节的时候,不仅要快乐,更应该有更多的思考。

祝自己和所有记者节日快乐!!!

记者节优秀记者感言(篇二)

寒来暑往,年复一年。每天上下班,必经南门桥。南门桥见证了我的晚报生涯,记录了我的酸甜苦辣,见证了我的无数感动。

因为当编辑,因为编要闻,深夜下班是常态,到家后被喊回单位,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

夏天的一个深夜,我下班回家经过南门桥。刚走到桥中间,雨,突然瓢泼似地下起来,突然刮起的大风,把伞把瞬间吹断。伞不能再用了,为了保护身上唯一值钱的东西——手机,我顾不上斯文,赶紧脱下上衣,把手机一层一层地迅速包裹起来,夹在腋窝下,狼狈地跑回家。

当了落汤鸡,洗个热水澡,真爽!澡还没洗完,突然,单位同事来电话:“有条新稿件明天要见报,上面才通知的,不好意思哈!”既然同事都说了不好意思,我还好意思说啥呢?马上穿好衣服,拿把好伞,再次冲入深夜的雨中——上班去!

城市被暴雨冲刷,街上行人极少。换完稿件,接近凌晨两点。雨还在下,回家再洗个澡,还特别洗了个头,吹干、睡觉。那一夜,总是睡不着,雨中的南门桥、被风吹断伞把的雨伞、赤裸着上身用衣服包住的手机、改动前后的晚报,反复在眼前出现。我居然被自己感动了。

无怨,难做到;无悔,定做到。既然选择在纸媒坚守,既然誓与晚报风雨同舟,既然下定决心为读者服务,我就义无反顾,每天坚持往返于南门桥,不管风吹雨打,理当勇往直前。

记者节优秀记者感言(篇三)

11月8日,我们迎来了第xx个记者节。每年的这一天,我们几乎都是在忙碌中度过,也许我们正奔波在采访的第一线,用纸和笔记录着新闻的点点滴滴,又或许,我们正在电脑前,为一篇稿件字斟句酌。这是一个不放假的工作节日,我们在忙碌中践行着记者这个职业的责任与担当,在忙碌中体味着工作带给我们的酸甜苦辣。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在冷冷的立冬时节吃着烫烫的饺子,爽!想着明天是记者节,为自己再喝一杯酒:一路走来,五味杂陈。之后,钻进厚重的被子里狂睡。天亮时,管他鸡叫不叫呢,该起来就起来,开启这新的一天!加油!

明天就是记者节,很多节目、文章、讲座、活动都在聊记者该怎么做,我发现越是远离新闻现场的学者、大腕们,越有或妙语连珠或慷慨激昂或痛心疾首或悲天悯人或发人深省的论述。真正在新闻一线的人反倒说不出什么,因为大家都知道,做记者管不了别人怎么说怎么做,心里有一点东西去坚持就是了。

如果我们越界了,请用法律限制我们,而不是暴力。法律在限制的同时也能保护我们,而暴力只会剥夺这个行业的安全感,无人敢将她作为“一辈子的事业”。

记者节又到了,每年的这个日子,作为记者的我都在忙碌着。来不及好好回味,来不及好好庆祝。其实,不仅这个日子,一年到头,我都在忙碌,忙找新闻线索,忙采访,忙写稿。因为忙碌,我常常被家人埋怨;因为忙碌,我常常扫了好友的兴致。十年了,从事记者这一行整整十年了,“忙碌”与我相伴。然而,我却深深地爱着这种“忙碌”。因为这种“忙碌”,我的生活缤纷而多彩;因为这种“忙碌”,我的人生充实而快乐。

风餐露宿、终日奔波是我们生活特色,加班加点、通宵达旦是我们经常性工作。当火海逼近的时候,我们要迎面而上;当洪水肆虐的时候,我们要向前披波;无论怎样艰难,不管如何危险,只要有新闻的地方,我们就没有理由退缩。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关于记者节的感想 (精选3篇)


记者是世界的“探照灯”,是时代的“瞭望哨”。记者是“社会的良心”,是“正义的化身”。记者节,祝福你敬爱的记者:边走边记,彰显正义,平安报道、乐此不疲!??记者节主要是为了弘扬新闻工作者默默奉献的精神。那么我们通过记者节活动有什么样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是范文资讯网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记者节的感想”,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记者节的感想【篇一】

今天是记者节,我们依然在路上,为陇南学子,为市民的热线投诉,为每一条新闻线索,奔走在路上。

新闻记者是时代的见证者和书写者,也必然是参与者。我们用手中的镜头和笔记录新闻,呈现真相,反映民生诉求,为正义的伸张和城市的进步提供新闻和舆论的支撑。

报道新闻事实,揭示公共事件的真相,是记者的天职。为了维护职业的尊严,记者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和不畏威胁阻挠的勇气。不可回避的是,记者因为新闻报道而受到人身威胁的事件时有发生。前不久,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表示,新闻记者正面临复杂的职业生态环境;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坦言,记者维权仍有一定难度。记者成为一种高风险的职业。

庆祝20xx年记者节工作座谈会透露,新闻出版总署正在研究建立新闻记者职务行为规范准则。明文规范记者行为,为新闻报道建立清晰的法律规范,是新闻业走向法治的前提,在规范采访报道的同时,如何保障批评报道权、保障记者安全,应该是不容忽略的内容。新闻事业需要坚守新闻正义的记者,也需要捍卫新闻权利的新闻立法。

记者采访报道和维权的难度,反衬着公民知情权的实现程度;对记者权益的保障程度,则反映了对公民知情权的尊重程度。法治不健全,记者采访报道的权利就不可能得到完整的保障。即便记者报道了真相,如果没有社会法治的跟进,真相背后的正义诉求也不可能得到实现,事件即使反复曝光,也难有实质推进。新闻的困境对应了记者的艰难处境,也正是在需要记者勇敢担当的地方,体现出新闻的价值和力量。

20xx年是晶报记者大力发扬“阳光媒体非常新闻”力量的一年,在舆论监督上更有力,在参与推动社会管理进步上更给力。为了新闻正义,我们将继续前行。

关于记者节的感想【篇二】

今天是第xx个中国记者节。今天,不说别的,发别一篇自己于三年前记者节写的一篇关于从事新闻行业的感言,权当是再次提醒吧!

今天是记者节。作为一名记者,聊一下从业来的零碎感受。

新闻界有一句话:如果报纸上很“干净”,是假新闻;如果报纸上很“肮脏”,也是假新闻。人类不是圣贤,社会又丰富多彩,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是社会的常态。媒体的责任,就是将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反映出来,并努力推动问题的解决。具体而言,新闻媒体应该深入民间,顺畅了解民情,及时反映民意、对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要本着理性建设性的态度进行报道,通过舆论监督,及时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让真相尽快呈现在公众面前,让问题尽可能地得到圆满解决。

构建和谐稳定的舆论环境,不能只是纸面和谐,如果媒体面对社会矛盾和问题,持无视、回避的态度,那么,在短时间内,似乎能维持一个表面的光鲜,但是听凭矛盾不断放大,那么总会有爆发的一天,到那个时候,解决矛盾就要付出十倍、百倍的代价,甚至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这就好比一个人,总是会生一些病的,如果对小毛病不管不顾,讳疾忌医,那么当病入脊髓,再想医治,就难了。媒体就是社会的医生,面对社会矛盾和问题,媒体不能只想到捂着、盖着,而是要积极履行媒体的责任,防微杜渐,尽可能地把各种社会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让社会机体可以健康地新陈代谢。

要做到客观顺畅通达民意,通过舆论监督化解矛盾、解决问题,首先要能放下身段,深入到百姓中去。新民晚报老社长赵超构就曾对报社年轻记者说,办报不能脱离群众,老百姓“鸡毛蒜皮”的事情也可以报道。新时代的媒体人,一定要树立“民本”的理念,深入社会的基层,了解民意,反映民情;当发现了问题、矛盾之后,媒体要本质理性建设性的态度,主动介入,积极寻求解决之道。或者协调矛盾各方协商解决问题,或者督促政府拿出解决方案,一定要达到促进问题解决,完善有关部门的工作,或者是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的积极效果。

同时,作为媒体,要坚守新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底线。媒体在为社会“鼓与呼”的同时,不能忘了规范自己,要正确、广泛地引导读者。媒体必须在尊重事实的情况下及时准确地传播信息,不能凭自己的好恶判断是非,草率地下结论。越是在竞争激励、利益驱使的年代,媒体越要保持高度清醒,用科学健康、积极向上、公平正义的产品来打造主流声音,构筑雄厚的`读者群体。在此基础上,“吾日三省吾身”,不要一味地当 “裁判”,要经常性地自警、自省,升华思想境界。

关于记者节的感想【篇三】

记者节又到了,每年的这个日子,作为记者的我都在忙碌着。来不及好好回味,来不及好好庆祝。其实,不仅这个日子,一年到头,我都在忙碌,忙找新闻线索,忙采访,忙写稿。因为忙碌,我常常被家人埋怨;因为忙碌,我常常扫了好友的兴致。十年了,从事记者这一行整整十年了,“忙碌”与我相伴。然而,我却深深地爱着这种“忙碌”。因为这种“忙碌”,我的生活缤纷而多彩;因为这种“忙碌”,我的人生充实而快乐。

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我们忙碌的身影。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百年奥运,神七升空,冰雪、地震之灾,三聚氰胺事件……每一个重大事件,我们的记者都战斗在一线。虽然这些事件现场离我们云浮很遥远,但是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依然“忙碌”。我们已经数不清多少次采访归来连夜赶稿,多少次加班;为了一句话#from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www.gkstk.com,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 end#、一张图片、一个版面、一个创意,我们采编人员反复琢磨、反复讨论。永远无法忘记“5·12”这个沉痛的日子。灾情发生后,全国各地都有记者奔赴现场,战斗在第一线。虽然我没有去现场采访,但我们也在本地忙碌地采访报道有关这个事件的新闻。难忘5月20日晚上8点我市举行的赈灾义演募捐晚会,天空突然下起了雨,雨越下越大,可我们记者仍然坚守在现场采访,把最感人的故事与场景记录下来。晚会结束后已经10点多了,我们来不及回家换淋湿的衣服就加班加点赶稿。忙完已经是凌晨了。这种“忙碌”是辛苦的。可当我们把最感人的事迹写出来刊登在报纸上,当读者深受感动而主动到红十字会捐款捐物时,再辛苦的“忙碌”也是幸福的。

《中国经济时报》名记王克勤曾说过“扎扎实实的调查采访永远是记者之第一要务,好作品是跑出来的。”“跑”不仅意味着付出体力,担当风险,还要牺牲许多休息与玩乐的时间去思考、去写作。别人在家吃饭的时候,我常常还在单位的电脑前敲打着键盘;当我回到家吃饭时,常常是别人优哉游哉散步或在灯红酒绿前轻歌曼舞了。当人们进入梦乡时,我常常还在挑灯夜战,有时为了赶稿常常熬到三更半夜,甚至通宵达旦。

有一句话说得好——“当你看不到我们的时候,我和新闻在路上;当你看到我们的时候,我和新闻在纸上。”路上奔波的疲惫之苦算得了什么?路上担当的风险又算得了什么?选择记者工作,就是选择奔波;选择了记者,就选择了忙碌。

我深深地爱着这种“忙碌”。无论前方的路有多少荆棘,我都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记者节活动的范文


一年一度的记者节又来了哦,大家感受到了没。作为一名新闻人,他所链接的一头是读者,另一头是客观事实,把一头客观事实真实再现给读者才是新闻人的使命。办记者节的主要目的是感谢记者为社会,国家做出的贡献哦。我们应该要怎样表达自己参加记者节活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是范文资讯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记者节活动的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记者节活动的范文【篇一】

有人说,记者是无冕之王。认为记者是最有本事的人,天不怕地不怕什么都不怕。

也有人说,记者是社会的良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说的就是他们。

有人说,记者是行者。你见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在纸上在荧幕上;你见不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在路上在幕后。

也有人说,记者是杂家。除了采访业务之外,天文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科技,古今之事,中外之事……似乎都要知道一点。

有人说,记者是一个名利双收的职业,报上有名、电视有形、广播有声,既拿工资又拿稿酬。

也有人说,记者是弱势群体。他们为老百姓说话办事,可是不少人却成了被告,甚至有些人被打……

更有人说,记者是高危人群。在十大危险职业排行榜中,记者成了仅次于警察和矿工的第三大危险职业。

我说,记者其实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有血有肉实实在在,没有三头六臂也并非神通广大。

为了保护社会良知,他们可以天不怕地不怕;为了伸张正义,他们才跻身十大危险职业之三;为了更全面了解新闻更接近事实真相,他们一直在学习而成为无所不知的知识分子;他们的工作强度从来都不跟名利挂钩,他们用摄像机用话筒用手中的笔,用他们强大的内心去创作去记录去书写,他们是时代的记录者,更是时代的推动者。

记者从来都不是什么无冕之王,只有社会的良知才是他们真正的名号。他们不仅是党的喉,更是人民的耳目,关注百姓的生存状态,感应百姓的精神需求,深度反映民意,真切抒发民情。

作为一名记者,我有着自己的新闻理想,要去深刻地关注、忠实地记录正在发生的历史,揭示历史进程中的瓶颈因素和问题所在,不断地反映社会制度和政策的弊端,以新闻的力量促进社会的进步和文明,以新闻的力量建设一个公平、文明进步的民主社会。

普利策曾经说过:“社会是航行在大海上的一艘大船,记者就是那船头的瞭望者。他要为社会负责,为社会守望……”记者节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新起点和加油站。记者的事业永远没有尽头,我们还要继续学习,不断努力,勇往直前!

记者节活动的范文【篇二】

会写字的人,不一定就能成为一名好的新闻记者。因为,新闻报道不是信手捻来,也不是花前月下的抒情浪漫,而是对新闻事件的真实反映,是经过对文字的精心锤炼,将思想和观点隐藏在客观事实中的绝妙诠释。

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新闻记者肩负着“天降大任于斯人”的使命,追寻理想、拷问真相、守望良知是新闻记者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因此,新闻记者,不应该是简单的记录者,而应是一个善于交流的访问者,反应敏捷的运动员,思想深邃的哲学家,温厚善良的慈悲者,嫉恶如仇的侠士。

为了成为一名新闻人,我放弃了曾经稳定安逸的工作追寻我的新闻梦想,在新闻这条路上奋力跋涉的过程中,我收获了果实也倍添了自信;在用新闻报道这个武器惩恶扬善时,我树立了党报记者的威信。7年的采写历练,我学会了用嘴与被访者沟通,用眼去观察,用文字去记录,用头脑去思考;成熟的心态和对新闻导向准确把握的能力,让我为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党报记者而备感欣慰。

然而,越做下去,越感觉新闻记者不好当。一位同行对我说,“这一行做得越久,经验越丰富,就越看出自己的水平与顶峰的差距。对自己要求不低的你,有时为了用一个词来准确地形容想表述的内涵,却要绞尽脑汁想大半天;有时候,一个新闻事件,本来用一个很恰当的角度去采写效果会很好,而经验丰富的你却偏偏在策划时无法想到,以至于对写出来的稿件不满意而懊恼。这,也许就是做了多年记者的你所亟待突破的瓶颈吧。”

7年的记者生涯,所流过的汗水和泪水,让我切身地感受到做记者的艰辛与痛苦。所经历的劳累、疲惫、委屈、欣慰,酸甜苦辣全都浸透在一篇篇具有新闻价值的文章中。然而,当一篇篇精心采写的稿件获读者的好评时;当我的新闻作品获得广东新闻奖时;当名字成为文章的金字招牌时,心里骤然涌出的那份收获累累果实的自豪感,便犹如母亲经历了孕育和生育阵痛之后,抱着哭声响亮的孩子时那样甜蜜。

走在新闻的路上,我徘徊在爱与痛的边缘。但我知道,我不会放弃。人的一生,能把职业与理想完美结合起来,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记者节活动的范文【篇三】

11月8日,记者节。

一个属于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寒来暑往、无私奉献的新闻工作者的节日。

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新闻记者更能体验出大是大非般的人情世故和潺潺流水般的小家温情。

过去,我们用手中的笔和相机,去发现美好,鞭挞不公,记录真相。现在,当键盘和鼠标,取代了柔软的墨香,当移动的屏幕,连接了人们的生活,我们依然坚守,为了那些传播大爱的正能量,为了灾难关头无助的目光,为了那些弱小无力的肩膀。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本报的“60后”、“70后”、“80后”、“90后”记者,有话要说——

她说:希望能把脚步留在瑞安的每一个地方,不忘初心,坚守善心。

他说:记者是我的工作,但又不止于工作。每一次采访,遇到的各种人、各种事,都让我对生活有新的理解,对社会有更深的认识。这是一个能体验他人工作的工作,能了解丰富生活的生活,能感受众多人生的人生。

她说:不畏严寒和酷暑,风雨无阻奔现场;记录寻常百姓事,弘扬人间真善美;坚守真实传讯息,笔尖书写当道义;愿为记者同讴歌,天涯此时共相庆。

她说:新媒体虐我千百遍,我待新媒体如初恋!

她说:不少人印象中,记者是一个体面、待遇好的职业,但我知道记者是偶尔需要舍弃形象的职业。我们需要深入基层,淋着大雨跟踪报道台风新动态。我们需要24小时待命,半夜编辑新闻稿。我愿自己能永远坚守我的新闻理想,写新闻,讲真话。

他说:有人说网络采编就是Ctrl+C/V。其实不然,在26个字母里,C不是开始,V也不是结束,网络采编没有假期,也难以休假。遇到突发事件时,同样需要第一时间参与报道,即使我们的身影不曾出现在现场。同时C、V也是Create value(创造价值),这也是我想所希望的,当指尖在键盘上敲击时,输出的是更多更有用的价值。

……

在这个媒体整合创新发展的时代,我们感受着前行的挑战和压力。

我们坚守,因为我们相信,生活的角落里,总有一些人和事,值得记录和书写。尽管追求真相的道路,并不平坦,或许还要面对困厄、危险与恐惧,但我们坚信,文字与影像中,蕴藏着改变的力量,对真实的追求和书写,永不会过时!

记者节活动个人感悟


站在时代前沿,立足本乡本土,以笔为利器,揭露黑恶势力,以信为大义,记录世间冷暖。记者节,只想说:您们辛苦了!新闻记者是时代的见证者和书写者,也必然是参与者。如何写好我们对记者节活动的感受呢?下面是范文资讯网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记者节活动个人感悟》,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记者节活动个人感悟【篇一】

今天是记者节,第XX个记者节。节前,网络媒体享受传统媒体待遇,也开始发放记者证了,为这个消息高兴,因为记者队伍在壮大,媒体监督的力量也随之加强。媒体和记者,不仅要宣传正面主旋律的正能量,也要为百姓说说话,传递一下基层百姓的声音,报道那些不作为、乱作为,执法不公等问题,批评报道同样是主旋律。主旋律就是正能量。

干了三十年记者,全国两会采访了xx年,认识了不少高层领导,也反映了不少百姓的疾苦,至今觉得,作为记者,就该为百姓说句公道话,否则,有的百姓连个哭的地方也没有。采不采访,写不写稿,发不发文,是记者和媒体的权利,发表文章之后,能否引起关注,则是另外一个问题。

我还觉得,记者写的,不仅是文章,更当是良知——良知需要用一辈子去写——就如

人,总要有良知,做记者的,更当如此!

一辈子做记者,终身无悔!因为,我爱这个职业——就像我国著名记者——新华社高级记者戴煌,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也多次聆听过他老人家的教诲。他一辈子都在做记者,七八十高龄了,还在倾听百姓声音,为他们鼓与呼。

当然,我更感谢我的领导李秀平,她虽然是位女同志,却是铁肩担道义,是杂志社的编辑、记者的.保护神,是我们杂志社和我们每个人的的灵魂,这样的领导,没有部下不爱她的。

还有,感谢那些被批评的人,虽然被批评了,虽然因为被批评会觉得心里不舒服,但还是能够担当,能够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呈现出大海般的心胸。

正如11月6日出版的人民日报评论版摘录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在总局党校20XX年秋季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所说得那样:决不能视“监督”为麻烦,决不能错误地认为“提意见就是唱反调”,决不能以“维护团结”的名义压制批评监督甚至对批评监督搞打击报复。对党员干部而言,能够容忍批评,才是真正的胸襟;能够接受监督,才是真正的自信;能够从谏如流,才是真正的智慧。闻过则喜,择善而从,才能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

自己不一定是最好的记者,但我敢说,我是讲良知的记者,一个不会出卖自己灵魂的记者!

记者节活动个人感悟【篇二】

我是1992年底到报社工作的,20年来,我一直记着自己来自农村,最熟悉的是农村,事业发展也应该从农村干起!今年起开展的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更是让我深有感触。

在报社,我曾经被大家称为“跑田坎记者”,是说我农村跑得多,农村情况熟悉。1996年我担负了报社统一策划的“遂宁周边行活动”,跑遍了遂宁周边所有的乡镇,从最北端的射洪伏河乡到现在安居的分水镇,30多个沿边乡镇都留下了我的足迹。

那一次,我深入边远山区山村、学校,下田地、住农户,动手做、俯身听,贴近最真实的山区生活,贴近最朴实的山村居民,写出了一批生动活泼的报道。

2002年,国家对农村税收进行改革,我再一次随工作组到农村,报道农村的实际和基层干部的想法,写出了一批影响很大的报道,对指导遂宁农村税费改革的意义也很大。通过这些年的实践,我在农村了解到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可以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孩子完成学业走出贫困;了解到安居会龙镇的农民干部用“股份的办法”兴修水利,然后将堰塘承包给农户养鱼,用承包费来办公益事业的创举。就是这条线索,我写下了《石岩村模式的思考》在遂宁日报头版头条以加评论的方式刊出;我采访的河沙镇莲藕滞销的新闻获四川新闻奖二等奖。可以说,好的新闻就在基层在一线!

20来年的新闻工作经历,让我认识到了走基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也就是回答了新闻事业“依靠谁”的问题。有了党和政府的支持,基层是我们工作的大课堂,基层是新闻线索永恒的源头活水。我们只有深入到群众中获取“第一手材料”,才能从老百姓朴素的话语中提炼闪光的思想、从民间鲜活的艺术中萃取创造的元素。

20年来,不管是作为普通记者还是部门主任,我都深刻感到在一线,自己是听众,同样,也是学生。农村的活计我虽然了解一些,但仍然是生手;对于农村的新情况,我的了解程度不如基层的干部,褪下“见过些场面”的这层外衣,记者亦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普通人。所以摆正了自己的定位,我们到基层到一线,就是要了解群众盼在何处、难在何处,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同群众融在一起、打成一片,记者应该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我们处在市县一级的媒体就是在基层,就是在一线。但是我们也在心底里问问自己,是不是了解了一线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求?写的文章群众爱不爱读,拍的画面群众爱不爱看?我看不一定做到了!所以我们要建立起自己的来自一线的信息渠道,交更多一线的朋友,把心和他们贴在一起,把情和他们连在一起!

在今年的国庆节后,我再次带着我的同事们到伏河乡、太兴乡去采访,感受这些边远山乡的变化,感受基层干部和群众的热情,他们真的需要向外宣传,需要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当地的优势。所以我真的希望市县的媒体能够联动,能够立体化地宣传来自一线的人物和事件,只有形成强大的合力,媒体的优势才能够得到发挥,党和政府的主阵地才能够得到加强,群众才更喜欢我们的报道!

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走近基层联系群众,着眼于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转变作风,走进群众实际生活,走进群众心灵世界;改进文风用真心、动真情,写更生动的文字,表达群众真实的意原和诉求!

谨以此与同行们共勉!

记者节活动个人感悟【篇三】

11月8日,记者节。

一个属于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寒来暑往、无私奉献的新闻工作者的节日。

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新闻记者更能体验出大是大非般的人情世故和潺潺流水般的小家温情。

过去,我们用手中的笔和相机,去发现美好,鞭挞不公,记录真相。现在,当键盘和鼠标,取代了柔软的墨香,当移动的屏幕,连接了人们的生活,我们依然坚守,为了那些传播大爱的正能量,为了灾难关头无助的目光,为了那些弱小无力的肩膀。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本报的“60后”、“70后”、“80后”、“90后”记者,有话要说——

她说:希望能把脚步留在瑞安的每一个地方,不忘初心,坚守善心。

他说:记者是我的工作,但又不止于工作。每一次采访,遇到的各种人、各种事,都让我对生活有新的理解,对社会有更深的认识。这是一个能体验他人工作的工作,能了解丰富生活的生活,能感受众多人生的人生。

她说:不畏严寒和酷暑,风雨无阻奔现场;记录寻常百姓事,弘扬人间真善美;坚守真实传讯息,笔尖书写当道义;愿为记者同讴歌,天涯此时共相庆。

她说:新媒体虐我千百遍,我待新媒体如初恋!

她说:不少人印象中,记者是一个体面、待遇好的职业,但我知道记者是偶尔需要舍弃形象的职业。我们需要深入基层,淋着大雨跟踪报道台风新动态。我们需要24小时待命,半夜编辑新闻稿。我愿自己能永远坚守我的新闻理想,写新闻,讲真话。

他说:有人说网络采编就是Ctrl+C/V。其实不然,在26个字母里,C不是开始,V也不是结束,网络采编没有假期,也难以休假。遇到突发事件时,同样需要第一时间参与报道,即使我们的身影不曾出现在现场。同时C、V也是Create value(创造价值),这也是我想所希望的,当指尖在键盘上敲击时,输出的是更多更有用的价值。

……

在这个媒体整合创新发展的时代,我们感受着前行的挑战和压力。

我们坚守,因为我们相信,生活的角落里,总有一些人和事,值得记录和书写。尽管追求真相的道路,并不平坦,或许还要面对困厄、危险与恐惧,但我们坚信,文字与影像中,蕴藏着改变的力量,对真实的追求和书写,永不会过时!

记者节主题活动个人总结


记者是世界的“探照灯”,是时代的“瞭望哨”。记者是“社会的良心”,是“正义的化身”。一年一度的记者节又来了哦。办记者节的主要目的是感谢记者为社会,国家做出的贡献哦。我们要如何表达自己参与记者节活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是范文资讯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记者节主题活动个人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记者节主题活动个人总结【篇一】

时光如梭,转眼间又到了金色铺满山野、硕果累累的季节。我们在宣传系统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活动中迎来了第十二个记者节。

今天在这里,说说我对记者这个崇高职业的敬仰之情和对下基层采访活动的感慨。

20xx年4月,我有幸参加市委宣传部组织的“非典期间基层采访组”到朱阳、五亩、苏村、尹庄等乡镇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基层采访活动,距现在算起来已经整整八年了,可是,过去的事情却历历在目。

八年中,我从记者到编辑,从下基层到固守阵地,虽然寸步不离新闻这两个字,但是,差距可想而知。有时我也想:如今山区群众的变化如何?他们现在的生活怎么样?抽空能重回故里,听听犁牛河的水声;看看紫石沟的风景;闻闻梁庄烟叶淡淡的清香;望一眼闫家沱郁郁葱葱的中华杜仲那该多好。

从新闻里,听我们的一线记者发来报道说:朱阳不再是种烟叶、栽杜仲、发展香菇、生产紫石砚。他们发现另一支柱产业——栽核桃,而且生产的核桃在全国是挂上号的名牌产品。到了秋天,革命老区朱阳的每一个山疙瘩都是核桃的天下。

记者节主题活动个人总结【篇二】

今天是第xx个中国记者节。今天,不说别的,发别一篇自己于三年前记者节写的一篇关于从事新闻行业的感言,权当是再次提醒吧!

今天是记者节。作为一名记者,聊一下从业来的零碎感受。

新闻界有一句话:如果报纸上很“干净”,是假新闻;如果报纸上很“肮脏”,也是假新闻。人类不是圣贤,社会又丰富多彩,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是社会的常态。媒体的责任,就是将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反映出来,并努力推动问题的解决。具体而言,新闻媒体应该深入民间,顺畅了解民情,及时反映民意、对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要本着理性建设性的态度进行报道,通过舆论监督,及时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让真相尽快呈现在公众面前,让问题尽可能地得到圆满解决。

构建和谐稳定的舆论环境,不能只是纸面和谐,如果媒体面对社会矛盾和问题,持无视、回避的态度,那么,在短时间内,似乎能维持一个表面的光鲜,但是听凭矛盾不断放大,那么总会有爆发的一天,到那个时候,解决矛盾就要付出十倍、百倍的代价,甚至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这就好比一个人,总是会生一些病的,如果对小毛病不管不顾,讳疾忌医,那么当病入脊髓,再想医治,就难了。媒体就是社会的医生,面对社会矛盾和问题,媒体不能只想到捂着、盖着,而是要积极履行媒体的责任,防微杜渐,尽可能地把各种社会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让社会机体可以健康地新陈代谢。

要做到客观顺畅通达民意,通过舆论监督化解矛盾、解决问题,首先要能放下身段,深入到百姓中去。新民晚报老社长赵超构就曾对报社年轻记者说,办报不能脱离群众,老百姓“鸡毛蒜皮”的事情也可以报道。新时代的媒体人,一定要树立“民本”的理念,深入社会的基层,了解民意,反映民情;当发现了问题、矛盾之后,媒体要本质理性建设性的态度,主动介入,积极寻求解决之道。或者协调矛盾各方协商解决问题,或者督促政府拿出解决方案,一定要达到促进问题解决,完善有关部门的工作,或者是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的积极效果。

同时,作为媒体,要坚守新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底线。媒体在为社会“鼓与呼”的同时,不能忘了规范自己,要正确、广泛地引导读者。媒体必须在尊重事实的情况下及时准确地传播信息,不能凭自己的好恶判断是非,草率地下结论。越是在竞争激励、利益驱使的年代,媒体越要保持高度清醒,用科学健康、积极向上、公平正义的产品来打造主流声音,构筑雄厚的`读者群体。在此基础上,“吾日三省吾身”,不要一味地当 “裁判”,要经常性地自警、自省,升华思想境界。

记者节主题活动个人总结【篇三】

记者节感言(一):

记者节,我们的节日。

看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在报纸上;看不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在路上。作为新闻记者,活跃在人民群众之中,穿梭于社会万象之间,传播党的声音,反映民生民意,抓到新闻“活鱼”,我们一向在路上。我们用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载着“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发展的每一个脚印,书写着聊城的光荣与梦想,勾画出永不褪色的缤纷画面。

记者节,以职业为节,为了记者的光荣,也为了光荣之后,脚步更从容。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成长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正在发生。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在建设“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建设生态礼貌市、加快打造山东“东引”、“西拓”桥头堡的宏伟实践中,我们满怀热忱、用心记录,共同参与了这座城市的改革发展,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日新月异。

辛苦中感受职责,笔触下守望道义。在我们的节日里,蓦然回首,多少风雨,多少汗水,多少困难与危险,都化为点点思绪出此刻脑海里。

时政报道不仅仅是地市党报发挥政治优势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提升报纸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央、省领导相继前来视察,市里的重大活动也比较多,时政报道任务十分繁重。应对人员少、任务重、压力大的实际,我们与市委市政府持续高度一致,及时、准确、圆满地完成了报道任务,将党的声音传到达千家万户,得到市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做一名真正合格的新闻记者,不光要有敏锐的目光,还要有过硬的文笔,更重要的是能把握群众脉搏,捕捉群众喜闻乐见的好新闻。我们行走在田间地头、大街小巷,用心记录历史,传递感动。于是,一批重要人物典型:白云、王峰、陈春龙、牧琳爱等陆续推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于是,每年都有一大批新闻佳作获得国家、省、市新闻奖。

512汶川大地震,已成为中国人2008年的群众记忆。而我们,用笔、用镜头永远定格了这记忆中的聊城旋律。大地震后,本报3名记者先后奔赴北川灾区采访。

刚刚过去的第十一届全运会,聊城赛区承担承办男子篮球小组赛的重要任务,这也是我市有史以来承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国家级正式比赛。我们的采访进行了精心策划。在每一天一个综合消息的前提下,每一天撰写一篇评论,比较赛状况进行较为专业的分析。

关注民生民情,解决百姓疑难,搭建普通百姓与党委政府相互沟通的平台,是开办党报民生热线专栏的宗旨。我们把握栏目宗旨,关注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接听热线,耐心解答群众的各种疑难。

这一天,我们为自己是一名记者感到骄傲和自豪,又为我们身负的重任而时时自省自警,告诫自己:勿忘神圣职责,勿忘铁肩道义。

记者节感言(二):

11月8日,是新中国的第xx个记者节,一个不放假的节日。我们向你们———所有奔波在路上的新闻记者,致敬!和很多个日子一样,这是平凡的一天。一切都在缓缓改变,一切也都在缓缓地被改变。不变的,是我们的致敬。

这是几名普通新闻人,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名字。他们发自肺腑的话,是我们所有新闻工作者的坚持。让我们并肩前行!

黄叶飘飞的季节,我们迎来了第十个属于自己的节日。

飞天周刊一个年轻的实习记者曾写过让我肃然起敬的一句话:喜欢这分艰辛,尊重这分使命,所以固守这分职责。

而事实证明,她的确没有把这句话仅仅停留在口头上。都市新闻人就就应这样,笃信成功的喜悦来自艰辛的采写编,而不是低俗的炒作和无聊的文字游戏。党给了我们使命,不是让我们接到一个热线就急匆匆“打抱不平”,或带着发稿任务满大街找“狗咬人”,更不是让我们居高临下地大喊一通,乱批一顿。为了固守职责,我们务必始终持续冷静、平和与辩证,走进都市生活,体察社会现象,倾听市民声音,继而概括又生动地聚焦我们生活着的都市,让相关部门、相关人甚至感兴趣的相关群体,有所触动,有所思考,有所改善。

———李XX

在新闻这个行业中干了这么多年,我始终认为我干的是一件很重要、很神圣的事情。正因如此,我觉得我始终是战战兢兢的,生怕有什么遗漏或疏忽造成大错,以至于晚上做梦都被吓醒。做什么事情必须得做足功课,不然我会个性不自信,怕别人小看我,更怕读者觉得看我修改的版面、采写的稿件是浪费时间。

———兰XX

匆忙中,一天又结束了。放下手中的笔,细细回味,十多年的修改记者生涯,赋予了我吃苦耐劳、坚忍不屈的性格,造就了我恪尽职守、是非分明的品德,这是我一生的财富。

这会儿,我想说,将荣光与豪情稍稍收起,让我们肩负职责,从容前行!

———裴XX

记者是现实忠实的记录者和守望者。记者的价值,就在于把这种忠实的记录刻录成一段真实的印记。记者就应是现实主义者,以记录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为己任;记者也就应是理想主义者,总要想像着让明天的生活更完美,我们的社会更礼貌、更进步。记者这个职业永远是一种人生状态,你务必在一种状态下,在一种学习的状态下,在跑步的状态下做这样一份工作。

———关X

入行16年,面容已不再年轻,头发已不再浓密,青春已渐渐远去。在还不到回忆的年纪回首这16年的日日夜夜,惟感自豪的是:激情仍在,动力依然,前进的脚步没有停歇!新闻是个充满挑战、需要激情、不怕艰辛、固守职责的行业,选取了它,就意味着要有更多的付出和努力。16年里,有成功、有遗憾、有欢笑、有泪水,但在一个充满朝气、团结如一、力求上进、感动常在的群众里工作,心里是一种别样的温暖。节日来临,应对暖阳,大声说出———我无悔!!!

记者节感言(三):

这天是第xx个记者节,汴梁晚报全体修改记者最想说的一句话是:感谢您,亲爱的读者。

《汴梁晚报》在探索中成长,如今已走过了16年的风雨历程。16年来,我们和您水乳交融,休戚与共。是您给了我们智慧与才思,是您给了我们信心和力量,是您让我们一路向前。有您的支持,我们无惧无畏;有您的认可,我们才会成为“无冕之王”。

这天,我们重温使命,更坚定了新闻人关注民生、传递温暖、抑恶扬善、坚守正义、维护和谐、推动进步的社会担当。我们将永远和您一齐,为城市的发展、生活的完美而恪尽职守,为充满正义和良知的新闻事业奉献全力。――徐超文

每一天都是新的。所以,作为历史的亲历者和记录者,记者不仅仅是一项荣誉,更是一种职责。

每一天都是新的。所以记者要与社会共前进,与百姓同冷暖,做老百姓的“贴身小棉袄”。这是记者的义务。

每一天都是新的。所以,记者要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激情是记者的职业生命。――刘阳

我们长期做夜班修改,每当万家灯火团圆的时候,正是我们工作最忙的时候。许多次披星戴月回家的深夜,路上已空无一人。以前雪夜回家摔倒过七八次,甚至有的修改大年三十夜里把肋骨摔裂,但我们毫无怨言。作为社会良知守望者,我们职责在肩,不求回报,只求把最精彩的新闻奉献给亲爱的读者朋友。――史学军

这是一个普通的日子,是365天中平常的一天;这又是一个个性的日子,是一个属于记者的节日。在这一天,在这个个性的日子里,我们与你一齐沐浴阳光,感受温暖。我们期望与你一齐,祝愿每一个人:有爱,有诗意,有阳光,有力量,有尊严,有淡淡的温暖,在此刻、在将来的每一天。――卢浩然

20多年前,从抬石头打地基一齐动手盖修改部大楼,到下排版车间跟着师傅用一个一个的铅字排文章,每每都搞得两手油污满是油墨,之后再用锯末洗手……那时,还学会了在排好的铅版上阅读“反字”文章……

报社从铅与火的排版印刷到激光照排,再到这天新闻采编平台的开通,使我亲眼目睹了报社一步步地踏入了先进的行列,真是说不出的激动和感慨。――王海英

7年里,从记者到修改,体味辛苦,感受快乐。还记得有一次要等待新华社的重要稿件,为了编好版面,怀孕6个月的我和肚子里的小宝宝一齐坚持工作到凌晨5点,看到做好的版面新鲜“出炉”,想到读者能够及时读到我们的《汴梁晚报》时,我欣慰地笑了。――马丽

转眼间,我已经度过了6个记者节。6年里,我做过修改,干过记者,与读者打交道,与百姓常联系,修改部的故事有很多,工作岗位上的每一天很充实。――严佳

当记者6年来,古城大街小巷留下了穿梭的足迹,也结交了一些铁杆的朋友,更多的是,也真实感受到了记者的含义,使命重大,荣誉的背后,是沉甸甸的职责!伸张正义,鞭挞邪恶,做平民记者,用手中的笔,用新闻为读者服务,是我永不懈怠的追求!――王笃明

做一名热线记者,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人生百态。两年时间里,我跑遍了开封的大街小巷,初步了解了开封,也正逐步融入到这个城市之中。下一步,我期望自己能够变得更好,能够在跑新闻的同时学会思考,“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采写出更多鲜活的、有价值的作品来。

记者节感言(四):

“记者节”定在意蕴着收获的深秋,她的莅临让我们充满喜悦和激情。

我们举杯祝贺,一齐感动着、惦念着,一齐回望过去的岁月。我们共同见证了恩施的改革发展,目击了恩施的日新月异;我们也共同关注着社会,感受着生活,也一齐在风雨中走过,并且用心记录着。

我们为“记者”这个称号自豪——新闻宣传工作,如同一叶风帆,为全市的发展鼓劲;如同一个号手,吹响奋进的号角。做好全市新闻宣传,是我们的使命。我们用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载着中国硒都发展的每一个脚印;每一篇稿件、每一个镜头,都书写着恩施的光荣与梦想,都是我们为恩施呐喊助威的铿锵鼓声,都将成为永不褪色的缤纷画面。

“三大战役”、“三张名片”,以及所有的新闻活动,我们都参与了、经历了、见证了、记录了。我们已经数不清多少次采访归来深夜赶稿,多少次加班;为了一句话、一张图片、一个版面、一个创意,我们反复琢磨反复讨论。我们忙碌,但是我们幸福,因为恩施的发展有我们的一份力量,每想到这一点,心中都有一种自豪悄然萌生。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我们深深懂得,社会对新闻工作的尊重和认同来自这份职业的特殊性,更来自于新闻工作者的自律和职业道德操守。为此,我们时刻不忘身份,落笔不忘职责,始终持续着为恩施的改革和发展呐喊、高歌的热情。我们为自己所肩负的参与恩施发展的历史使命而骄傲!

11月8日,记者节。以职业为节,为了记者的光荣,也为了光荣之后,脚步更从容。作为记者,在中国是幸运的。是的,在那里,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正在发生,在那里,30年走完了国外近百年的发展路程。所谓的“幸运”,不仅仅是事件多、新闻多,也不仅仅是能记录下日新月异的变化、见证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重要的是,能够参与进来,在风云激荡中,成就记者的职业价值,成就作为记者的人生价值……

所以,记者的光荣,并不属于一己,而是属于这个伟大的时代,这个伟大的国度。古人有云:“躬逢其盛”,“躬”既可解为“亲自”,也可解为“曲身”:应对伟大,个人怎能不心生敬意,怎能不满怀谦卑细数光荣后,请束之高阁,在这个幸运的时代,从容前行。

这是个幸运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时代。“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这是十七大报告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基本决定。因此,不能不提到来自美国著名新闻工作者普利策的比喻:“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这个比喻,当下中国的记者,尤其该牢记于心。在这个复杂的时代,光荣只属于过去:船头的瞭望者不需要太多行李,他需要的,是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支善于表达的笔,或许,还需要一副能嚷嚷的好嗓门……从容,是为了自己的脚步,也是为了国家这条大船的征途。

然而,这也是这样一个时代:很多人汲汲于名,碌碌于利。刚刚发生的“排队领封口费”事件,虽然只是个别行为,但仍然让人警醒。金钱、权力,总有着大于想像的诱惑力。然而同时,绩效考核、评价稿费、收视大战、末位淘汰……也让“无冕之王”倍感压力。这些,也需要记者们坦然应对,既须谨记记者的节操、坚守道德的底限,也须争取自己的权利、维护自身的权益。这些,与做“船头瞭望者”,同样重要。

实际上,记者,像教师、工人、农民或者公务员一样,本来只是一种职业。种种光荣,与其说是人为赋予的光环,不如说是由职业派生的职责。记录社会前进年轮,推动巨轮前进,发现暗礁浅滩……说到底,这些,都但是是“记者”这个职位的基本要求。做得好,是就应;做不到,是失职。因此,更需要看轻光荣,从容迈步。

我是一名修改,游离于“记者”的边缘,但我想,谨以此与记者们共勉!

记者节感言(五):

静悄悄的,记者节又到了。

由于自己和然然一齐感冒,这天看到“小二读帖:中国记者也有节”才明白11月8日是连半天假也不放的“记者节”。为此,国内云南26家媒体“宣誓承诺放下‘灰暗新闻’”:“做负职责媒体,让新闻更加温暖、更加阳光、更加有力量”。这当然是个好的方向,媒体、记者,一向有“社会良心、无冕之王”等等的称号,他们若能更清楚的认清自身职责、勇于负起职责,而不是随波逐流和唯利是图,当然是社会与民众之福。

另一方面,记者节不仅仅需要强调职责,更需要强调权利而不仅仅仅是福利。我们至今还时常听到记者挨打、被防、被限制、被传唤、被诬告等等的新闻。在这样的新闻舆论环境下,如果记者的采访权、知情权、人身权利还得不到足够保障的话,又如何保证公众可能得到真相和阳光呢

记者是观察者,报道者,也是记录者。每逢重大的事件,都有记者在场。此时,记者就成为见证者和记录者,扮演着古代史官的主角。

伍皓:“做负职责媒体”

做负职责媒体,首先是要对新闻负责;必须要对公众负责;归根结底是要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负责;目的是为了重塑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建立在“负职责媒体”的基础之上,我们才能在追求公开、透明、阳光、开放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记得《南方周末》上刊载过一篇文章,讲述新闻与历史的关系。文章认为,历史是古代的新闻,而新闻是当代的历史。这一番话,是值得反复引用的。我一向认为,记者就应学习历史,以加强对事件的整体把握,加强使命感和职责感;历史学家也就应关注时事,以便给材料注入生命。历史与现实,是能够相互对照的。

我们生活在历史之中。这天的时事,就是明天的历史。在中国,我们既不能够准确地报道时事,也不善于经常地回顾昨日发生的事情。我们既没有新闻,也没有历史。于是,我们沉溺在不断进步的幻觉之中,却走在老路上面。我们自以为不会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却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三次直至很多次。我们天天在觉悟,结果却是被新的石头再绊倒很多次。

刘松萝曾说:中国的问题,个性是腐败问题,就是在缺乏报道,缺乏记录并且缺乏对旧闻的回顾的社会条件下日甚一日,直到积重难返。

因此,中国需要这样一些人,他们能够冷静地观察时事,把事件客观地报道出来,准确地记录下来。在重要的时刻,他们又能够把历史记录拿出来以供社会对照之用。当社会沉沦的时候,他们的是非标准不随着社会沉沦。当社会扭曲的时候,他们的记录不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当社会选取遗忘的时候,当社会在娱乐中醉生梦死的时候,他们就应记住那些有可能让自己,让权贵,让大众不快乐的事情。记者和学者,当然就应是肩负这种使命的人。

我不埋怨大众。大众正在承受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他们有权利只思考眼前的事情。同时,就应有人去思考长远一些的问题。这是一种社会分工,与精英和民粹没有太大的关联。有些人的虚名,或者因为虚名而产生的实利,就就应来自他们思考了大众没有思考的问题,承担了大众没有承担的精神痛苦。

假如有人不愿再承担精神上的痛苦,他们能够选取退却,让新来者承担这一社会主角。但是,假如有人不愿意承担痛苦和风险,却仍然以记者和学者自居,这就是在欺世盗名了。至于那些歪曲事实,模糊逻辑,倡导遗忘,麻痹社会,降低社会肌体的疼痛感的人,就应被称为记者和学者中的败类。

把事件记录下来,这是一种无奈,是我们在有些时候唯一能够做的事情。同时我相信,这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呐喊》的自序里,鲁迅先生记录了此刻已经被熟知的他与钱玄同先生的对话。

鲁迅:“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此刻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钱玄同:“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期望。”

看似无望的时候,愿意沉睡的人继续沉睡吧。不愿意睡或者睡不着的人们,不妨加入记录者的行列。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社会的记录者正在增加。以前,我们听说过有神话般的西方记者,他们周游世界,又能够随时把文字和图片传到报社,在报刊上发表出来。这天,这已经我们成为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的事情了。唯一的不同,就是大多数人只能在网上发表。能够说,每一位网上作者,都是广义上的记者。很多新闻,就是由他们带给的。

更值得庆幸的是,网上的报道和记录已经起到了作用。周正龙虎照事件,“躲猫猫”事件,周久耕事件,邓玉娇案件,经济适用房六连号事件等等,都得到了社会的关注,有些还得到了应有的处理。

刘松萝曾在《天价和地王:我们无能为力,但是能够记录下来》中说:“我们无能为力,但是能够把这一切记录下来。我们要记住:是谁在操纵房价,谁在放松监管,又有哪些专家在为财阀张目。一句话,是谁在祸国殃民。我坚信,报应会来到的。”此外,假如我们把看到的暴力拆迁记录下来,把市政工程中的腐败现象记录下来,把正在进行的高考改革中出现的违法违纪问题记录下来,就能够构成威慑的力量,就能够推动中国的进步。

写作本文的时候,我看到了《南方都市报》的社论,《记者:观察者、记录者、参与者、改造者》。在此,向《南方都市报》致敬。

我们是社会的记录者。我们拒绝强权,拒绝遗忘,拒绝商业霸权,拒绝泛娱乐化,力求为社会,为后人留下真实的记录。我明白,还有很多网络关注的事件没有得到解决,有些事件甚至在网络上无法讨论。但我坚信,只要有人还在记录,中国就有期望。

2024记者节活动心得感悟


站在时代前沿,立足本乡本土,以笔为利器,揭露黑恶势力,以信为大义,记录世间冷暖。记者节,只想说:您们辛苦了!新闻记者是时代的见证者和书写者,也必然是参与者。我们应该要怎样表达自己参加记者节活动的心得体会呢?范文资讯网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2024记者节活动心得感悟”,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记者节活动心得感悟【篇一】

转眼之间,11月8日就要到了,这一天或许是某人的生日、结婚日、又或者是其他值得庆祝的日子。当然它也是除教师节、护士节,中国第三个以职业而命名的节日---记者节。记者,一个特殊而平常的职业,在人们的心中充满了高尚的色彩,经常被冠以“无冕之王”的头衔。其实,这并不是一份荣耀,相应的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如山似海,义不容辞。

也就在这一年,我有幸成为河曲电视台《骄子》栏目的记者,迎来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记者节。作为这一行的新人,我是幸运的。记得小的时候,父亲就表现出对我在写作这方面很高的期望,经常教育我要随时随地写,哪怕是一句话,笔和纸这两样要随身携带,养成勤于记录的好习惯。学生时代,遇到的语文老师也常把我写的文章拿来作范例,而我也特别羡慕那些拿着话筒出现在屏幕上的人,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能成为一名记者也是最初的梦想和憧憬。如今,梦想照进现实,心中的兴奋与激动自然无以言表,能够选择这份职业,并且引以为荣,对我来说,很知足!

聆听别人的故事,书写自己的人生。由于《骄子》这个栏目,我所接触到了一些行业的佼佼者,听着他们的故事,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其实每一行都不是想像中的那么简单与轻松,做记者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做人的过程,只要你努力去做好,结果其实并不那么重要。

最后,借着记者节这一天要特别感谢我的领导李老师、窦主任对我的信任与指导;谢谢杨老师的帮助与鼓励;同时也感谢自己一直以来不断地学习与进步。

祝所有的记者,节日快乐!!

2024记者节活动心得感悟【篇二】

屈指一算,我干记者这一行有四年了。四年,对历史长河而言仅仅是一瞬间,然而对我来说,却是人生路途中的一道美丽风景,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四年的记者生活,让我进入了另一所“大学”,在这所“大学”里,我饥渴地汲取着知识,燃烧着青春的激情,纵情地放飞新闻梦想。

犹记得,刚毕业离开学校时,老师的殷殷叮咛:参加工作后要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犹记得,刚踏入工作岗位的第一天,领导和家人的谆谆教导:要做一个爱岗敬业的人;犹记得,因采访遇到困难写作遇到瓶颈感到焦虑时,同事们伸出援助之手对我说,“别怕,我们大家一起努力,相信我们是最棒的”。特别是当我看到大家为了出报为了赶稿而加班加点、废寝忘食,顾不上回家,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平凡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不平凡的事。

回想四年来在采访上的点点滴滴,内心不时会涌起无限感慨。从懵懵懂懂的第一次坐到办公室,不知跟同事们聊什么,到现在天南地北,无所不谈;从战战兢兢写完第一个采访稿交给林主任指导时,到现在同事间的相互切磋指导;从因采访遇到阻挠心情低落,到现在的百折不挠,一切的一切仿佛就在昨天,一切的一切仿佛还在眼前……

有人说:“战场上需要勇气,工地上需要力气,而采访写作我想则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心血。”有时,一则短短的小新闻,采访的过程却充满曲折和辛酸,有受访者的不理解,有路途遥远的颠簸,有赶稿的疲惫。但是,当听到自己所采写的新闻得到读者肯定和表扬时,曾经的辛苦和委屈就会在瞬间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是内心的感动,因为自己做得真得是很渺小。记不清多少次思路不畅,峰回路又转,记不清多少次笔耕不前,柳岸花又明。也难忘,多少个不眠之夜的付出,完成了一篇又一篇的报道;也难忘,多少回乡间小道的穿梭,更难忘多少回海岛的采访。四年的磨练,虽然充满了汗水和辛酸,但更多的是那一种充实,那一份快乐。因为我深深的感受到:一次一次的深入基层,让我懂得了什么叫认真;一次一次的跟领导调研,让我理解了什么叫责任;在无数次的一次次中,让我知道了记者的责任就是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生活。

记者就是这么朴实无华,就是这么坚强执著,就是这么孜孜不倦地追求,就是这么默默无闻地耕耘,虽然记者这个职业有点辛苦,但我热爱并快乐着。我想高声说,我是记者,我时刻奔赴在新闻报道的路上。

2024记者节活动心得感悟【篇三】

李大钊指出:“现在的新闻,就是将来的历史。”这样看来,记者首先要像一名真正的记者那样去崇尚真实、信仰真理、热恋真诚,忠于新闻事实。记者的实践,追求一种理念,内容为天,第一速度,关注民生,记录真实,这是记者的理念,新闻的理念。记者,见证历史,但并不单单记录历史。记者的称号,蕴含一种动力,向生活学,向实际学,向群众学。在生活中发现,发现新闻作品思想上的震撼力;在实际中挖掘,挖掘新闻作品艺术上的感染力;在群众中探究,探究新闻作品审美观赏的愉悦性。记者要以自己的良知和社会责任心,倾听民声,反映民意,对上负责,对下负责,不因盲从和麻木而忘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这是记者的道德。舆论如果嘲笑规律,最后必定为规律所嘲弄。

“记者的笔可抵三千毛瑟枪”。新闻是特殊职业,而历史,是容不得半点亵渎的,“太史简”“董狐笔”诠释了历史的尊严。而邵飘萍、林白水、史量才、储安平、波利特科夫卡娅、昌西•贝利、拉善塔等人也以生命的代价证明了自己对新闻事实的忠诚。“笔可焚而良心不可夺,身可杀而事实不可改”,他们的事迹极大的鼓舞着新闻记者继续奋斗,也值得所有人沉思。

如此看来,记者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范长江、穆青等老一辈杰出新闻工作者是当代记者的楷模。但不和谐声音有之,个别记者追逐名利,抛却职业操守,搞虚假新闻、有偿新闻,从而迷失了方向。他们自认头上顶着“无冕之王”的光环,便私欲膨胀甚至为所欲为,“称王”者终将遭到人民唾弃。

无论如何,作为一名记者,必须在提高政治素质的同时,更多地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有敬业精神,有修养,还要有骨气。古人说得好,无欲则刚。我对那些东西不感兴趣,你还能把我怎么样?权力是你的,钱也是你的,但手中这枝“金不换”是我的。新闻终究是事实真实而正确的反映,扬善砭恶总是要得罪人,患得患失一辈子也写不出好文章。有这么一首诗,记不清楚是谁写的了:“真理在胸笔在手,无私无畏即自由。时光如淘荡泥土,砥柱触天立中流。”一旦进入此般境界,心胸磊落,坦坦荡荡,还怕鬼把你吃了不成?

不错,新闻报道是一份需要全力以赴的工作。记者,你给失败者以希望,给成功者以喝棒,你不善于锦上添花,只热衷于雪中送炭。你是新时代的活雷锋,做特写从来都不留名,你只发表在报纸新闻中。历经千幸万苦,一线捕捉真实,一双眼紧盯不放,一双脚不停追踪,一双手精摄不停,一颗心永系百姓。你从不说累,哪怕奔波不停;你从不说怕,哪怕枪林弹雨;你从不说忙,哪怕没空吃饭;伸张正义,是你的使命。你用心,用情,感悟生活,更有热情、有生活、有智慧、有责任而理性地对待工作、善待他人。

记者凭敏锐洞察社会,将激情融入笔端,他们在记录着历史。每一名记者都是纪实作家,每一名记者都是歌颂生活的诗人,我们赞美记者,他们侠肝义胆,举世无双。我们欢迎记者节,它是记者们最美丽的回忆,最温馨的家。记者节是加油站。在每一个属于自己的节日里是他们人生当中最宝贵的历练与财富,在生命深处存留这一记忆!

在这记者节来临之际,这不,就在此刻,依然有很多记者执著于自己的新闻理想,为了正义,坚守着自己的岗位。谨祝所有的记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祝大家记者节快乐!

2024记者节活动心得感悟【篇四】

有人说,记者是无冕之王。认为记者是最有本事的人,天不怕地不怕什么都不怕。

也有人说,记者是社会的良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说的就是他们。

有人说,记者是行者。你见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在纸上在荧幕上;你见不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在路上在幕后。

也有人说,记者是杂家。除了采访业务之外,天文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科技,古今之事,中外之事……似乎都要知道一点。

有人说,记者是一个名利双收的职业,报上有名、电视有形、广播有声,既拿工资又拿稿酬。

也有人说,记者是弱势群体。他们为老百姓说话办事,可是不少人却成了被告,甚至有些人被打……

更有人说,记者是高危人群。在十大危险职业排行榜中,记者成了仅次于警察和矿工的第三大危险职业。

我说,记者其实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有血有肉实实在在,没有三头六臂也并非神通广大。

为了保护社会良知,他们可以天不怕地不怕;为了伸张正义,他们才跻身十大危险职业之三;为了更全面了解新闻更接近事实真相,他们一直在学习而成为无所不知的知识分子;他们的工作强度从来都不跟名利挂钩,他们用摄像机用话筒用手中的笔,用他们强大的内心去创作去记录去书写,他们是时代的记录者,更是时代的推动者。

记者从来都不是什么无冕之王,只有社会的良知才是他们真正的名号。他们不仅是党的喉,更是人民的耳目,关注百姓的生存状态,感应百姓的精神需求,深度反映民意,真切抒发民情。

作为一名记者,我有着自己的新闻理想,要去深刻地关注、忠实地记录正在发生的历史,揭示历史进程中的瓶颈因素和问题所在,不断地反映社会制度和政策的弊端,以新闻的力量促进社会的进步和文明,以新闻的力量建设一个公平、文明进步的民主社会。

普利策曾经说过:“社会是航行在大海上的一艘大船,记者就是那船头的瞭望者。他要为社会负责,为社会守望……”记者节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新起点和加油站。记者的事业永远没有尽头,我们还要继续学习,不断努力,勇往直前!

关于记者节活动的心得感想


记者是世界的“探照灯”,是时代的“瞭望哨”。记者是“社会的良心”,是“正义的化身”。记者节,祝福你敬爱的记者:边走边记,彰显正义,平安报道、乐此不疲!??所谓记者就是把他人的口述或事情记录下来的人,从而公之于众。通过记者节活动,我们从中收获到了什么呢?请您阅读范文资讯网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关于记者节活动的心得感想》,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关于记者节活动的心得感想(篇一)

今天是记者节,我们依然在路上,为陇南学子,为市民的热线投诉,为每一条新闻线索,奔走在路上。

新闻记者是时代的见证者和书写者,也必然是参与者。我们用手中的镜头和笔记录新闻,呈现真相,反映民生诉求,为正义的伸张和城市的进步提供新闻和舆论的支撑。

报道新闻事实,揭示公共事件的真相,是记者的天职。为了维护职业的尊严,记者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和不畏威胁阻挠的勇气。不可回避的是,记者因为新闻报道而受到人身威胁的事件时有发生。前不久,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表示,新闻记者正面临复杂的职业生态环境;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坦言,记者维权仍有一定难度。记者成为一种高风险的职业。

庆祝20xx年记者节工作座谈会透露,新闻出版总署正在研究建立新闻记者职务行为规范准则。明文规范记者行为,为新闻报道建立清晰的法律规范,是新闻业走向法治的前提,在规范采访报道的同时,如何保障批评报道权、保障记者安全,应该是不容忽略的内容。新闻事业需要坚守新闻正义的记者,也需要捍卫新闻权利的新闻立法。

记者采访报道和维权的难度,反衬着公民知情权的实现程度;对记者权益的保障程度,则反映了对公民知情权的尊重程度。法治不健全,记者采访报道的权利就不可能得到完整的保障。即便记者报道了真相,如果没有社会法治的跟进,真相背后的正义诉求也不可能得到实现,事件即使反复曝光,也难有实质推进。新闻的困境对应了记者的艰难处境,也正是在需要记者勇敢担当的地方,体现出新闻的价值和力量。

20xx年是晶报记者大力发扬“阳光媒体非常新闻”力量的一年,在舆论监督上更有力,在参与推动社会管理进步上更给力。为了新闻正义,我们将继续前行。

关于记者节活动的心得感想(篇二)

寒来暑往,年复一年。每天上下班,必经南门桥。南门桥见证了我的晚报生涯,记录了我的酸甜苦辣,见证了我的无数感动。

因为当编辑,因为编要闻,深夜下班是常态,到家后被喊回单位,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

夏天的一个深夜,我下班回家经过南门桥。刚走到桥中间,雨,突然瓢泼似地下起来,突然刮起的大风,把伞把瞬间吹断。伞不能再用了,为了保护身上唯一值钱的东西——手机,我顾不上斯文,赶紧脱下上衣,把手机一层一层地迅速包裹起来,夹在腋窝下,狼狈地跑回家。

当了落汤鸡,洗个热水澡,真爽!澡还没洗完,突然,单位同事来电话:“有条新稿件明天要见报,上面才通知的,不好意思哈!”既然同事都说了不好意思,我还好意思说啥呢?马上穿好衣服,拿把好伞,再次冲入深夜的雨中——上班去!

城市被暴雨冲刷,街上行人极少。换完稿件,接近凌晨两点。雨还在下,回家再洗个澡,还特别洗了个头,吹干、睡觉。那一夜,总是睡不着,雨中的南门桥、被风吹断伞把的雨伞、赤裸着上身用衣服包住的手机、改动前后的晚报,反复在眼前出现。我居然被自己感动了。

无怨,难做到;无悔,定做到。既然选择在纸媒坚守,既然誓与晚报风雨同舟,既然下定决心为读者服务,我就义无反顾,每天坚持往返于南门桥,不管风吹雨打,理当勇往直前。

关于记者节活动的心得感想(篇三)

去年记者节,是因为一个报道没有出来而有感慨,今年的记者节是因为一条祝贺短信而记得,当然,今年记者节也是碰巧,刚刚也有自己一个专题报道出来了,但因为是关于政协副主席之死的,所以一上午领导来电话,还是搞得人有点担心,生怕触及政治,可说,记者节,不是记得是媒体同业者的一个节日,更多是让我们记得,我们对于社会的责任,同时也感慨在当下的这个环境里,媒体的生存,媒体从业者的发展。

记者,是一个让人荣耀的称谓吗?但在体制内,很多人都自谓是记者民工,在社会上又出现封口费一事,真真又是让人感觉有点自甘堕落。记得研究生毕业那会,虽然有很多机会,但作为导师五个弟子的唯一一个去了媒体的我来说,是对自己一个信念的坚持,还是对老师的一个安慰呢!至今,或许我不是最好的,但在于学新闻的,难道理想不是做一个优秀的记者吗?理想与现实,考虑眼前利益,其实也着眼于发展前途。

做记者,不仅在于外部环境,同时也在于媒体自身的环境。面对利益诱惑,面对阻扰,面对重重的探访真相的困难,作为一个有想法,有坚持的记者,或许我们都可以克服,但如果再加上自身的环境,我们所寄生的媒体环境也是一点都不理想,那我们,工作是否就真是就为了谋生呢?在我身边,在我的同行圈里,我感觉,除了养家糊口,大部分人心底里其实都还是有些精神寄托的,这一点精神寄托,不仅在于我们在探寻真相,报道老百姓关心的新闻或是满足老百姓的娱乐享受,更实际的,其实还在于我们其实可以帮助到人,我们有一种工作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来自于心里,来自尊重,来自于社会及人们对记者的期望。所以,话说回来,记者行业,这个行业是有职业信仰、职业道德、职业理想的。但如果在整个社会舆论环境,生存环境变得更糟糕的情况下,我们的坚守,难道就是能超脱现实的吗?

在对记者有太多寄托、太多期望的同时,我们是否问过自己,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我们对于民众的人心呢?每一个人,除了职业的这个身份之外,每个人也都是社会民众的一员,对家庭,对亲朋戚友,对熟悉的人,不熟悉的人,我们是否又都保持了一份人心呢?这人心,是人的善意、是人的爱心、是人的怜悯之心,是人的上进求尊重之心。每个人,都希望活得有保障,每个人也都希望活得有尊严,所以,对于记者之期望,是一份要求,也是一份自身的担当,记者与民众有区别,但同样,民众也当有自身的要求。民众媒介素养,或许说的是一个专业问题,是公民素养问题,但如果大家都想生活得好一点,都想在保障自己权益方面有公正对待之时,那就不仅需要对记者有要求、有期望,同时也在于每个人都希望记者那样一样希望自己,这样,记者不仅可以做得更有希望和更专业,同时我们大家也都能生活得更好。

希望与失望同在,荣耀与失落同行,记者工作是一份光荣,也是一份辛苦,在记者节说记者,不仅在于媒体从业者的要求,同时也在于民众的期望和努力。环境,不单独是你的,我的,而是大家的。

表达对记者节的感想 【荐】


今天是记者节,我们依然在路上,为陇南学子,为市民的热线投诉,为每一条新闻线索,奔走在路上。记者节主要是为了弘扬新闻工作者默默奉献的精神。那么大家对记者节活动都有些什么感想呢?下面是范文资讯网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表达对记者节的感想》,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表达对记者节的感想【篇一】

记者节又到了,每年的这个日子,作为记者的我都在忙碌着。来不及好好回味,来不及好好庆祝。其实,不仅这个日子,一年到头,我都在忙碌,忙找新闻线索,忙采访,忙写稿。因为忙碌,我常常被家人埋怨;因为忙碌,我常常扫了好友的兴致。十年了,从事记者这一行整整十年了,“忙碌”与我相伴。然而,我却深深地爱着这种“忙碌”。因为这种“忙碌”,我的生活缤纷而多彩;因为这种“忙碌”,我的人生充实而快乐。

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我们忙碌的身影。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百年奥运,神七升空,冰雪、地震之灾,三聚氰胺事件……每一个重大事件,我们的记者都战斗在一线。虽然这些事件现场离我们云浮很遥远,但是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依然“忙碌”。我们已经数不清多少次采访归来连夜赶稿,多少次加班;为了一句话#from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www.gkstk.com,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 end#、一张图片、一个版面、一个创意,我们采编人员反复琢磨、反复讨论。永远无法忘记“5·12”这个沉痛的日子。灾情发生后,全国各地都有记者奔赴现场,战斗在第一线。虽然我没有去现场采访,但我们也在本地忙碌地采访报道有关这个事件的新闻。难忘5月20日晚上8点我市举行的赈灾义演募捐晚会,天空突然下起了雨,雨越下越大,可我们记者仍然坚守在现场采访,把最感人的故事与场景记录下来。晚会结束后已经10点多了,我们来不及回家换淋湿的衣服就加班加点赶稿。忙完已经是凌晨了。这种“忙碌”是辛苦的。可当我们把最感人的事迹写出来刊登在报纸上,当读者深受感动而主动到红十字会捐款捐物时,再辛苦的“忙碌”也是幸福的。

《中国经济时报》名记王克勤曾说过“扎扎实实的调查采访永远是记者之第一要务,好作品是跑出来的。”“跑”不仅意味着付出体力,担当风险,还要牺牲许多休息与玩乐的时间去思考、去写作。别人在家吃饭的时候,我常常还在单位的电脑前敲打着键盘;当我回到家吃饭时,常常是别人优哉游哉散步或在灯红酒绿前轻歌曼舞了。当人们进入梦乡时,我常常还在挑灯夜战,有时为了赶稿常常熬到三更半夜,甚至通宵达旦。

有一句话说得好——“当你看不到我们的时候,我和新闻在路上;当你看到我们的时候,我和新闻在纸上。”路上奔波的疲惫之苦算得了什么?路上担当的风险又算得了什么?选择记者工作,就是选择奔波;选择了记者,就选择了忙碌。

我深深地爱着这种“忙碌”。无论前方的路有多少荆棘,我都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表达对记者节的感想【篇二】

又是一年中国记者节。中国社会日新月异,今年有别于去年,去年不同于前年。但是对记者而言,更多的没有变:它的使命依旧、责任依旧、信念依旧、光荣依旧,它的处境依旧。

时代要求记者用平常心做非常事,要有政治家的眼光、思想家的头脑、社会活动家的能量、作家的文采、运动员的体魄、农民对土地执着追求的热情,所谓“政治强、作风正、业务精、纪律严”。

新闻工作要求的是,不仅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断提高政治素质,而且还要求是复合型人才,要求要有“政治家的眼光、经济学家的头脑、文学家的修养”的“杂家”。为了适应工作需要,把自己整个身心全部都倾注到了新闻事业中,学习政治理论、学习新闻业务知识,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力求自己不仅要当一名合格的记者,还要当一名合格的编辑,起早贪黑,摸爬滚打,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步。

时至今日,中国媒体不但仍然是政府的囊中之物,而且“宣传”也被党和政府当作对付人民的“喉舌”。也因此,中国的记者,一如妓者,都只是“被搞”的玩物。

中国的报纸,由于落实了世界上最健全的管理制度,被世界同行称为“官办官报官买官看”,无庸讳言,现如今,每到下半年,强行摊订党报党刊已成为中国社会有目共睹的一大政治公害。近年来,这一“办报方针”还日益向网络覆盖,让网络这一时代新兴宠儿越来越像是“党报”。

自由交流思想、意见和信息是人的最宝贵的权利之一,而对媒体的操控,其实质就是对这一天赋人权的'压抑与扼杀。实践和研究都表明,在开放的语境中,人们能对各类信息作出自己的与正确的判断。时代终归在进步,今天的中国政府,终于认识到“操控”媒体是“丑闻”,以丑为鉴,把自己看不见的手从“第四权力”中缩回来,管好自己该管的事,这才是当前中国政府应该提高的“执政能力”,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表达对记者节的感想【篇三】

今天是记者节,第XX个记者节。节前,网络媒体享受传统媒体待遇,也开始发放记者证了,为这个消息高兴,因为记者队伍在壮大,媒体监督的力量也随之加强。媒体和记者,不仅要宣传正面主旋律的正能量,也要为百姓说说话,传递一下基层百姓的声音,报道那些不作为、乱作为,执法不公等问题,批评报道同样是主旋律。主旋律就是正能量。

干了三十年记者,全国两会采访了xx年,认识了不少高层领导,也反映了不少百姓的疾苦,至今觉得,作为记者,就该为百姓说句公道话,否则,有的百姓连个哭的地方也没有。采不采访,写不写稿,发不发文,是记者和媒体的权利,发表文章之后,能否引起关注,则是另外一个问题。

我还觉得,记者写的,不仅是文章,更当是良知——良知需要用一辈子去写——就如

人,总要有良知,做记者的,更当如此!

一辈子做记者,终身无悔!因为,我爱这个职业——就像我国著名记者——新华社高级记者戴煌,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也多次聆听过他老人家的教诲。他一辈子都在做记者,七八十高龄了,还在倾听百姓声音,为他们鼓与呼。

当然,我更感谢我的领导李秀平,她虽然是位女同志,却是铁肩担道义,是杂志社的编辑、记者的.保护神,是我们杂志社和我们每个人的的灵魂,这样的领导,没有部下不爱她的。

还有,感谢那些被批评的人,虽然被批评了,虽然因为被批评会觉得心里不舒服,但还是能够担当,能够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呈现出大海般的心胸。

正如11月6日出版的人民日报评论版摘录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在总局党校20XX年秋季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所说得那样:决不能视“监督”为麻烦,决不能错误地认为“提意见就是唱反调”,决不能以“维护团结”的名义压制批评监督甚至对批评监督搞打击报复。对党员干部而言,能够容忍批评,才是真正的胸襟;能够接受监督,才是真正的自信;能够从谏如流,才是真正的智慧。闻过则喜,择善而从,才能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

自己不一定是最好的记者,但我敢说,我是讲良知的记者,一个不会出卖自己灵魂的记者!

表达对记者节的感想【篇四】

转眼之间,11月8日就要到了,这一天或许是某人的生日、结婚日、又或者是其他值得庆祝的日子。当然它也是除教师节、护士节,中国第三个以职业而命名的节日---记者节。记者,一个特殊而平常的职业,在人们的心中充满了高尚的色彩,经常被冠以“无冕之王”的头衔。其实,这并不是一份荣耀,相应的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如山似海,义不容辞。

也就在这一年,我有幸成为河曲电视台《骄子》栏目的记者,迎来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记者节。作为这一行的新人,我是幸运的。记得小的时候,父亲就表现出对我在写作这方面很高的期望,经常教育我要随时随地写,哪怕是一句话,笔和纸这两样要随身携带,养成勤于记录的好习惯。学生时代,遇到的语文老师也常把我写的文章拿来作范例,而我也特别羡慕那些拿着话筒出现在屏幕上的人,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能成为一名记者也是最初的梦想和憧憬。如今,梦想照进现实,心中的兴奋与激动自然无以言表,能够选择这份职业,并且引以为荣,对我来说,很知足!

聆听别人的故事,书写自己的人生。由于《骄子》这个栏目,我所接触到了一些行业的佼佼者,听着他们的故事,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其实每一行都不是想像中的那么简单与轻松,做记者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做人的过程,只要你努力去做好,结果其实并不那么重要。

最后,借着记者节这一天要特别感谢我的领导李老师、窦主任对我的信任与指导;谢谢杨老师的帮助与鼓励;同时也感谢自己一直以来不断地学习与进步。

祝所有的记者,节日快乐!!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