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奇闻趣事 > 导航 > 世界上五种最怪异的神秘生物

奇闻趣事

世界上五种最怪异的神秘生物。

世界上每天都会诞生奇奇怪怪的生物,那你又见过哪些比较奇怪的生物呢?快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吧?以下是由范文资讯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上最奇异的生物,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世界上有很多动物只存在于传说之中,他们神秘恐怖,具有神奇的力量,但是人们都没有见过他们,只能找到几张非常模糊的照片,不能确定他们是否真实存在过。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来看一下,世界上5种最“诡异”的神秘生物,最后一种已证实存在,特别可怕!

       第一种:食人树

食人树,传说中巨型的肉食性植物,其身形庞大到足以能够猎杀甚至吞食一个人类或者大型哺乳生物。尽管有着多种有关于食人树的目击报告,但时至今日人们依旧没有该类生物存在的确凿证据,因此这种神秘生物暂时还是个未解的谜。

第二种:北海巨妖

北海巨妖一般也叫挪威海怪,是传闻出现在挪威和格陵兰岛海岸附近的一种庞大的海洋生物,早期北海巨妖被描述成是一种神秘的存在,随着人类对科学、对动物的了解加深,人们才渐渐明白这种水中“怪物”应该就是现实存在的大型头足类动物,也就是大型章鱼、乌贼等。

第三种:驴头狼

驴狼是传说中存在于我国神木架中的一种神秘生物,它长着一副狼身,却有一个驴头,比狗要大,很凶猛,还传说有人看过驴狼吃人。有人认为,驴狼的祖先是沙犷,是现代马的祖先,只不过没有进化完全,成为现在这个样子。还有人说,驴狼根本是存活在当代的史前怪物。

第四种:比利猿

比利猿,又被称作邦多神秘猿,是刚果地区广为流传的神秘生物,生存在丛林深处的原著居民曾经对闻道而来的科学家描述过这类凶狠的猿类生物,传说比利猿有着较高的智力,体形与力量均在大猩猩之上,以捕捉狮子和豹子为食。

第五种:英国大猫

这种巨大的猫科动物,跟普通的家猫十分相近。拥有同样的浓密的皮毛及尖锐的爪子,亲眼见过它人也不在少数,据相关的数据统计,它出现的次数,高达一千多次。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你还知道哪些神秘的生物呢?

fwR816.COm阅读欣赏

大班语言教案:世界上的语言


这篇《大班语言教案:世界上的语言》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连贯的语言谈论自己听过的语言,了解语言的种类。
2、帮助幼儿学会认真听同伴谈话,培养专注倾听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课件:录音(不同的地方方言)
活动过程
一、教师用不同语言给小朋友问好
1.教师再说“小朋友好”时,首先用普通话,然后用几种地方方言。
引起幼儿对语言的兴趣。
2.教师:小朋友你听懂老师刚才说的什么了吗?
谁想来学一学用不同的语言给小朋友问好呀?
3.教师用英语或其他外语给小朋友问好
提问:你们知道我这是说的哪个国家的语言吗?(英语)
你还懂得其他国家的语言吗?
二、引导幼儿围绕“语言”的话题自由交谈。
1.说说自己知道的哪个国家使用的语言。
2.教师小结幼儿的谈话:世界上有几千种语言,有汉语、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等。
三、了解各民族、地区的语言。
1.教师:世界上有许多种语言,中国也有很多的语言,叫做“方言”
比如:山东话,广东话、上海话、北京话等等。
你会说哪的方言?
2.播放录音:方言
让幼儿分别听一听不同地区的方言,感受语言的奥妙。
3.讨论:你们方言与“普通话”有什么不同?
四、说好普通话
1、提问:我们的国家有那么多的方言,为什么要说普通话呢?
(让幼儿结合已有经验谈一谈自己外出旅游时听不懂方言的经历。)
2、教师小结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推广普通话有利于增进我国各民族的交流与往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如果我们大家都会说普通话,我们走到哪里都不用为听不懂话而发愁了,和那个民族的人都能交流了,这样大家都很高兴了是吗?

小班优秀语言教案《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


活动名称: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片大胆猜测并讲述图中的小动物认为自己最动听的声音是什么。
2、初步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认为最好听的声音。
3、能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关注、感受周围好听的声音。

活动准备:挂图第7号、幼儿活动材料第二册第1113页、录音磁带、录音机、一段好听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播放录音引入课题
1、师:小朋友们,刚才的音乐好听吗?
2、师:除了这个声音以外,小朋友们还听过什么好听的声音?(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简单的做出小结)
3、师:小朋友们刚才说了那么多,那到底什么声音才是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里的朋友们是怎么说的吧!

二、欣赏故事
1、教师结合挂图,完整的讲述一遍故事。师:小朋友们,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师:故事里面都有谁?师:鸟妈妈觉得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是什么?师:长毛狗觉得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是什么?师:小老鼠觉得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是什么?
2、教师将故事再完整的讲一遍,加深幼儿的理解三、说说自己的看法1、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是什么?
2、为什么鸟妈妈、长毛狗、小老鼠的想法跟我们的不同?
3、为什么我们每个小朋友喜欢的声音也不同?
4、发给幼儿活动材料,阅读活动材料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世界上最响的声音》教案三篇


本课讲在噼里啪啦城,喧闹王子过生日的时候想听到世界上最响的声音,可他却意外地得到了“安静”这个礼物。后来,噼里啪啦城里不再噼里啪啦响了。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 感受噪音的危害和轻言细语的美好。

2. 让孩子养成轻言细语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噪音的危害和轻言细语的美好。

2.养成轻言细语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安排: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

从前有一个叫噼里啪啦城的国家,那里是世界上最吵闹的地方。所有的居民总在大吵大嚷——

1.听一段噪音,噼里啪啦城的声音。

2.看图片,噼里啪啦城的生活方式。

二、悄悄话游戏,感受噪音带来的危害。

1.在噼里啪啦城做客玩游戏,六个小队分别在一段刺耳的音乐声中比赛传同一句话“我是可爱的小朋友,你喜欢我吗?”

规则:只能传给你后面的小朋友,不能让其他小朋友听见。

最先传完的又完全正确的获胜。

2.离开噼里啪啦城,在没有噪音的情况下做游戏,传“祝贺你离开噼里啪啦城”。

3.学生结合两次游戏,围绕噪音谈感受。

三、揭示“噪音”。

1.老师总结:刚才影响到我们的声音就叫——噪音。

(1)从“噪”字入手:很多张嘴巴说话,就是“噪”。

(2)音量过大的声音就是噪音。

(3)不受欢迎、让人烦躁的声音。

2.看图总体感知噪音的危害。

出示:损害听力、影响睡眠、破坏心理健康……

四、感受轻言细语的美好

1.过渡:噼里啪啦城的喧闹王子过生日,想听世界上最想的声音,国王下令“等王子生日那天,全城的人在同一时刻发出同样的叫声。”

可是,人们都很想听那最响的声音,所以约定只张嘴巴不出声,他们居然听到了——

2.听一段悦耳的鸟叫声:从此,噼里啪啦城不再吵闹了,居民说起话来轻声细语,他们有世界上最安静的孩子、最宁静的早晨、最温柔的警察……

3.看一组美好的图片,感受安安静静的美好。

五、我们怎么做

1.小组交流,探讨:既然噪音这么可怕,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2.总结演示:“嘘,小声说话!”

(1)训练小声传话。

(2)训练小声放椅子。

3.升华虽然要小声说话,但是发言要大声。

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会用“……听到了……听到了……听到了……”说话。

3、领悟安静的环境能改变人的生活习惯。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想象,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并受到心灵的洗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领悟到没有噪音的生活是美好的,减少生活中的噪音是文明行为,会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教学重点】:

1、领悟安静的环境能改变人的生活习惯。

2、用“听到了”说话。

【教学难点】:

领悟没有噪音的生活是美好的。

【教学准备】:

教学DVD光盘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会写本课生字,辨析多音字“数”。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梳清条理。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说说你听到过哪些声音,你听到过世界上最响的声音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噼里啪啦城”去听听世界上最响的声音吧!

老师板书:世界上最响的声音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意。

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出阅读要求:

①读准字音,不懂的地方做个标记。

②边读边思考,这座城市为什么叫“噼里啪啦城”?又是怎样变得“安静”的?

三、再读课文,梳清条理

1、听DVD课文朗读,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导分段

第一部分(第1至第3自然段):王子想听世界上所有的人在同一时刻发出的叫喊声。

第二部分(第4至第12自然段):小男孩和所有的人都想听听这世界上最响的声音而谁也没发出声音。

第三部分(第13至第14自然段):大家意外地听到来自大自然的美妙声音。

四、字词探究、积累词语

1、读准生字字音

(1)抽卡片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

(2)学习多音字 “数”。

2、认识字形

(1)读读议议记字形:让学生说说记住了哪些字,哪些字难记,并说出自己的识记方法等。

(2)学生自主写字:要求先观察生字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口头扩词、积累词语

五、自读课文、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用句式“……听到了……听到了……听到了……”说话。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世界上最响的声音究竟是怎样的?又是谁发出来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读中感悟、探究释疑

1、朗读课文,想想这座城市为什么叫“噼里啪啦城”?又是怎样变得”安静“的?

2课文围绕“声音“写了哪些事呢?

3品读段落

问题一:可是,在这座城里,就有一位王子特别想在他生日那天得到像这样的礼物,你猜猜是什么礼物?(想听到世界上最响的声音)

问题二:这样的礼物,他得到了吗?为什么?(引导学生从小男孩想的办法来理解)

问题三:结果,这位王子得到的是什么礼物?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安静”的?(教师要注意让学生体会为什么人们听到小鸟叫、树叶沙沙声、小溪流水声是“安静”)(可以播放录音让学生感受)

问题四:“安静”多好啊!它使得这个噼里啪啦城变成了……?使得这个城里的居民也变得……?

我们在上课的时候,要……?

所以,我们在做作业的时候,要……?

在大人们说话的时候,我们也要……?

三、拓展练习

读一读,课后第2题中的句子,然后填写下面两段话。

①傍晚,我漫步在小溪边。听到了 ,听到了 ,听到了 。

②清晨,我走在田野里,听到了 ,听到了 ,听到了 。

③清晨,我来到校园里,听到了 ,听到了,听到了 。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会用“---听到了---听到了---听到了---”句式说话。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想象,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受到心灵的教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领悟到没有噪音的生活是美好的,减少生活中噪音是文明行为,会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

教学重点:

会用“---听到了---听到了---听到了---”句式说话。

教学难点:

领悟到没有噪音的生活是美好的。

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联想、合作探究、自读自悟

教学准备:

ppT,多种音效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巩固词语。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复习完了生字,咱们就继续走进噼里啪啦城,去听一听世界上最响的声音。

三、品读课文,体会安静、舒适的环境对我们的生活、学习的好处。

问题一:从前,有一座城市叫:“噼里啪啦城”,为什么这样叫?谁能在课文中找出最能说明这个问题语句来读一读。(播放音效)

问题二:世界上最响的声音,他听到了吗?为什么?(引导学生从小男孩想的办法来理解)

问题三:结果,这位王子得到的是什么礼物?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安静”的?(播放音效让学生感受) 学会用“听到了……. 听到了…… 听到了……”联想说话。

问题四:“安静”多好啊!它使得这个噼里啪啦城变成了?使得这个城里的居民也变得? 所以,我们在上课的时候,要? 我们在做作业的时候,要? 在大人们说话的时候,我们也要?

四、总结: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 明白:噼里啪啦城里的响声是生活中的噪音,减少生活中的噪音是文明行为,会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板书设计 14.世界上最响的声音 小鸟歌唱 大自然的声音 微风低语 美妙 溪水潺潺 作业设计

1.完成以下练习:

①傍晚,我漫步在小溪边。听到了,听到了,听到了。

②清晨,我走在田野里,听到了,听到了,听到了。

2.把这篇童话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世界上的七大奇迹 你知道哪几种


地球上总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建筑,屹立几百年甚至几千都还完好无损,那么你又知道地球上有哪些奇迹事件呢?以下是由范文资讯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上的七大奇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罗马斗兽场

原名弗拉维圆形剧场(Amphitheatrum Flavium)是古罗马帝国专供奴隶主、贵族和自由民观看斗兽或奴隶角斗的地方,建于72-80年间,是古罗马文明的象征。遗址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市中心,它在威尼斯广场的南面,古罗马市场附近

2、亚历山大地下陵墓

亚历山大地下陵墓坐落于埃及亚历山大城西南的马里尤特沙漠中,198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其占地辽阔,建筑用料豪侈,在公元3世纪,埃及的殉教者美纳斯也葬在了这里,其墓地成为埃及最初的基督教徒朝拜圣地之一。亚历山大的陵墓自四世纪末以后就从历史上消失了,因此当远方来的旅行者向当地人打探这位征服者陵墓的时候,亚历山大里亚的人没有谁能回答这个问题。地下陵墓的挖掘工作始于1905年,现代圣城轮廓已为世人所知。

3、长城

长城(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4、巨石阵

巨石阵(stonehenge)由巨大的石头组成,每块约重50吨。它的主轴线、通往石柱的古道和夏至日早晨初升的太阳,在同一条线上;另外,其中还有两块石头的连线指向冬至日落的方向。

5、大报恩寺琉璃宝塔

大报恩寺琉璃宝塔高达78.2米,通体用琉璃烧制,塔内外置长明灯一百四十六盏,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位列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被当时西方人视为代表中国的标志性建筑,有“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之誉,被称为“天下第一塔”。

    6、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意大利语:Torre pendente di Pisa或Torre di Pisa,英语:Leaning Tower of Pisa)建造于1173年8月,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奇迹广场的大片草坪上散布着一组宗教建筑,它们是大教堂(建造于1063年—13世纪)、洗礼堂(建造于1153年—14世纪)、钟楼(即比萨斜塔)和墓园(建造于1174年),它们的外墙面均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对独立但又形成统一罗马式建筑风格。比萨斜塔位于比萨大教堂的后面。

    7、圣·索菲亚教堂

圣·索菲亚教堂(英语:Saint Sophia Cathedral)坐落于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索菲亚广场,是一座始建于1907年拜占庭风格的东正教教堂,为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1986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将其列为一类保护建筑;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圣·索菲亚教堂内部现作为“哈尔滨市建筑艺术博物馆”使用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世界上的黄土分布区


世界上的黄土分布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理解其自然环境的过渡性。
2、了解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特征,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3、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知 道这里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于黄土高原的学习,增强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2、教学难点: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和证据。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分组讨论学习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自然引入
播放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的自然景观录像,导 入新课。播放前提出问题:录像反映 的是哪一 地形区的自然景观?看后,你有哪些感受?
教师总结: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的真实写照,更是它与众不同的所在,今天就让我们师生共同学习这一特殊的地形区──黄土 高原。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的黄土堆积区,你们对黄土高原有哪些了解呢?下面就让 我们进行信息交流”。
(投影)信息交流:黄土高原知多少
总结:学生讲解、介绍的内容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教师在最后的总结归纳强调以下内容 :
(投影)地图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黄土的厚度超过100米。
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主要是陕西省、山西省及甘肃省的一部分 。
展示黄帝陵,秦始皇陵兵马俑等图片
这里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现在还留有大量的名胜古迹。
板书:三、文明的摇篮
播放安塞腰鼓视频
这里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的独特的 文化,如信天游,腰鼓等,被称为“黄土风情”。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了解了其形成的基本原因和在我 国文明发展中的地位,为学习下一节打下了基础。
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神秘的暗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利用检测器检测暗箱中的电路;

2.能够根据在检测中观察到的现象对暗箱做假设性的解释;

3.能对检测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与反思;

4.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检测结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解暗箱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2.知道不同的电路连接可以产生不同的现象;

3.知道解暗箱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尊重证据,实事求是;

2.愿意去探究暗箱中的秘密;

3.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教学过程设计

一、提出问题,创设研究情境

上课时教师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已经能够设计和连接简单的电路,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种电路,是我们看不到的电路,看看我们大家有没有信心和能力想办法去解决。

二、利用检测器检验暗箱的电路

1.提问:看不到的电路我们怎样研究呢?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他们的一些意见和想法。

3.教师提供暗箱让学生研究,引导学生可以借助一种装置来检测,通过在暗箱外部观察到的现象判断暗箱内电路的连接。

4.教师讲解:这种用导线连接的一节电池和一个小灯泡的装置就是检测器。

5.让学生通过研讨,确定检测器的组成。

6.学生设计验证的方案,教师指导学生在验证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事项。关键是在检测中的验证记录,最终学生要根据验证记录来判断暗箱的电路。

7.学生用检测器检验暗箱电路活动。

三、活动记录的整理与交流汇报

1.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和记录进行整理,画出暗箱中的电路图示。

2.小组间进行交流,引导说出本组验证的想法和依据。

3.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他们是怎样检验的、在检验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和困难、是怎样解决的、是根据什么现象来判断暗箱内的电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等。

四、打开暗箱验证自己的判断

1.学生打开暗箱验证自己的判断。

2.学生找出判断正确与否的原因所在。

3.学生说出自己的探究体会和验证后的反思。

4.教师布置在今后探究中的注意事项和操作要求

小学音乐《五彩缤纷的音色世界》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

1.通过对3种民族乐器的了解及其曲目的欣赏,让学生感受民族弹拨乐器的美妙音色,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2.了解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古琴,感受其古朴、深沉的音色;欣赏古曲《梅花三弄》,熟悉音乐主题,感受主题在乐曲种的变化。

3.了解弹拨乐器——古筝,感受其丰富的音乐表现力;欣赏乐曲《渔舟唱晚》,熟悉各部分音乐主题,想象乐曲各部分所表现的内容。

4.了解古老的弹拨乐器——箜篌,感受其柔美清澈的音色;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熟悉音乐主题,帮助学生了解“鱼咬尾”的音乐句式。

教学内容:

了解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古琴、古筝、箜篌;欣赏三首乐曲《梅花三弄》、《渔舟唱晚》、《春江花月夜》。

教学重难点:

感受3首民族弹拨乐表现的意境,熟悉主题音乐,了解古琴、古筝、箜篌这3种民族弹拨乐器的音色特点及演奏技法。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认识了解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古琴

2.欣赏古曲《梅花三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1977年,美国科学家选择了对世界文明有重大影响、代表地球文化精华的音响,刻成一张唱片搭载在“航行者号”太空船上,发往浩淼的太空,作为人类的使者去寻求“宇宙的知音”。被认为是“人的意识与宇宙的交融”的古琴曲《流水》即是其中之一。今天,就让我们伴随着深沉而浑厚的旋律走进古琴的世界。(欣赏视频《流水》片段)

二、学生交流资料

1.课前布置有的同学找古琴的介绍、有的找古琴的图片、有的找古琴的传说。老师也可找一些图片进行补充。(古琴介绍)

2.师:古琴从产生以来,就与历的文人雅士结下了不解之缘,有关古琴的传说和美德已使它的艺术价值超过了一般乐器。下面,就请同学们讲讲你所知道的关于古琴的传说、小故事。(古琴动画)

3.请学生介绍知道的古琴作品。

三、欣赏乐曲

1.初听古琴曲《梅花三弄》音频。

2.请学生谈感受。

师:古琴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师:欣赏《梅花三弄》(片段)视频,说一说这首乐曲表现了什么意境呢?

学生讨论。

师:通过刚才的分析,作者是想通过这首乐曲来表现梅花怎样的品格呢?

3.学唱主题。

师:我们一起来唱乐曲的主题部分。(《梅花三弄》主题谱例)

4.复听音乐。

(1)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梅花图,我们边听音乐边欣赏。(梅花动画)

(2)师:请同学们思考乐曲的曲调有什么特点?

《梅花三弄》是一首最古老的古琴曲,它旋律优美流畅,形式典雅独特,表现了梅花洁白、傲放、苍劲、挺拔的气质。三弄实际是三个变奏,古代有高声弄,低声弄,游弄之说。乐曲主题表现梅花,通过对梅花凌霜傲雪神态的描写,赞颂文人高洁的品格,艺术价值很高。

5.朗诵梅花诗词。(歌颂梅花诗词图片)

四、课堂小结

本单元我们认识和了解了三种民族乐器──埙、筝和古琴,谁来说说他们各自的音色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认识了解弹拨乐器——古筝

2.欣赏乐曲《渔舟唱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感受了我国民族古老乐器──古琴,它的音色古朴、浑厚而悠远。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同认识和了解我国另一件民族乐器──古筝。

2.介绍筝(古筝图片)。

师: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既善于表现优美抒情的曲调,又能够抒发气势磅礴的乐章。它是一种多弦多柱的弹拨乐器。它的外形近似于长箱形,中间稍微突起,底板呈平面或近似于平面。演奏时以左手按弦、右手弹弦为主,其中筝的划奏是构成其旋律特色的一个重要演奏方法。

二、辨别结构

1.初听:画旋律线。

师:大家对筝这种民族弹拨乐器有了初步了解,一定还想仔细地品味它所表现的音乐吧!那么,我们就一起欣赏一首筝曲。请大家拿出纸、笔,边听边画旋律线。

(初听古筝独奏《渔舟唱晚》音频。学生准备纸、笔,边听边画旋律线。)

2.描绘音乐。

师:请你们根据自己对音乐的体会和所画旋律线,想象一下音乐描绘的画面。

3.出示曲名。

师:这首乐曲的曲名是《渔舟唱晚》,是表现江南水乡傍晚的美景和渔民充满乐趣的捕鱼生活。

4.介绍曲名的由来。

师:这是近代筝演奏家娄树华在1936年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而成的,并引用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的诗句。“彭蠡”即指的是鄱阳湖,是我国的第一大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

5.欣赏动画,分辨音乐结构。

师:下面我们将音乐与画面相结合,体会乐曲所描绘的夕阳西下,渔夫载歌归舟的优美意境。听一听乐曲是由几部分构成的?(《渔舟唱晚》动画一、《渔舟唱晚》动画二)

三、学唱旋律

1.欣赏第一部分。

(1)师:现在请大家分段欣赏。先听《渔舟唱晚》第一部分音频。

(2)运用表情术语来描述音乐。(《渔舟唱晚》对比填空)

(3)随琴视唱歌谱。(出示《渔舟唱晚》第一部分主题谱例)

(4)师:同学们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速度和力度来演唱这段旋律呢?学生讨论。

(5)师:这段旋律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怀?

教师总结:是的,和我们城市的喧闹相比,好像来到了世外桃源。这段旋律抒发了作者对湖光晚景的赞美之情,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渐渐西沉的夕阳,轻拂湖面的涟漪,缓缓移动的帆影和轻声歌唱的渔民。

(6)哼唱旋律。

师:请同学们跟录音模仿古筝的音色,用“咚”音哼唱第一部分的旋律。

2.欣赏第二部分。

(1)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音频。

教师可配合视频讲述:这段音乐采用了筝特有的“花音”奏法,使我们感到声音华丽流畅,韵味十足。

(2)随琴学唱旋律。(出示《渔舟唱晚》第二部分主题谱例)

(3)运用表情术语来描述音乐。

师:这段旋律的情绪是怎样的?你能用一个表情术语描述一下吗?

3.欣赏第三部分。

(1)欣赏《渔舟唱晚》第三部分音频并讨论。(出示《渔舟唱晚》第三部分主题谱例)

师:请同学们边听边想,此时,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听到了哪些声音?音乐结束时音量有何变化?你能想到什么?请你们小组讨论欣赏后的感受。

(2)教师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随音乐仿佛听到了交织在一起的浪花的飞溅声、摇橹的吱吱声、渔民的歌声和收获后的笑声……,随着音乐的渐慢渐弱,渔民收网归航,湖面上又恢复了原有的宁静。

(3)随音乐哼唱旋律,再次体验音乐的情境。

四、完整欣赏

再次欣赏《渔舟唱晚》动画。(《渔舟唱晚》动画一、《渔舟唱晚》动画二)

五、配乐朗诵

乐曲的意境与一些古诗的意境比较相似,可请学生配乐朗诵《渔舟唱晚》。也可试着让学生写写与《渔舟唱晚》意境相近的诗句配乐朗诵。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欣赏的乐曲《渔舟唱晚》,让同学们体会到了乐曲的情绪与意境,感受了祖国古典音乐的美感,并认识和了解了我国民族乐器──筝。希望课后同学们再找一些关于筝的乐曲来欣赏。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认识了解古老的弹拨乐器——箜篌

2.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歌曲《画》,感受歌曲优美的意境。

2.聆听《春江花月夜》主题,谈谈音乐与歌曲《画》有什么关系?

二、欣赏箜篌曲《春江花月夜》

1.欣赏音乐主题,介绍箜篌及其音色特点。

2.欣赏《江楼钟鼓》(引子)

(1)夕阳西下,寺庙里忽然隐隐约约传来了音乐。(播放引子)

(2)教师:引子是节奏自由的散板,乐器用弹跳、轮指的手法由慢而快地模拟阵阵低沉的鼓声。远处钟声回响,水面碧波荡漾。把日落前江面恬静、醉人的意境描绘得非常细腻。

3.《江楼钟鼓》主题赏析。

(1)出示谱例,请欣赏并选择主题表现的意境:

A.欢快跳跃B.委婉恬静C.深沉低缓

(2)视唱主题

(3)设问: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情绪?它是通过怎样的手段来表现这种意境的?

(4)归纳:旋律入波浪般进行,显得格外柔美与和谐。另一个特点是使用“鱼咬尾”的创作手法使音调轻盈平稳,形象地表现了一轮明月从东山升起,在云层中游移的美丽景致。结尾婉转呜咽的旋律导入了深远的意境,令人凝神屏息、浮想联翩。

(5)介绍“鱼咬尾”的音乐句式。

4.赏析《花影层叠》

(1)导语:我们把眼光从远处收回看看近处的江面发生了什么?此段音乐中节奏、速度、力度等形式要素哪一项变化最明显?

(2)归纳:音乐主题在6小节徐缓的曲调之后,乐器突然弹出了4个作移位摸进的短句,急促二热烈,描写了花枝弄影,香飘春江的情景。

5.赏析《渔歌唱晚》

(1)导语:正当我们看着眼前的花影有点眼花缭乱时,远处忽然传来了阵阵的……寻声向远处望去,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整段音乐的情绪是否一致?

小班科学教案:神秘的星空


有益的学习经验:
观察天空,感受到天空的广阔和神秘,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
准备:望远镜
活动与指导:
1、晚上,带幼儿观察天空。
2、让幼儿拿着望远镜观看。教师告诉他们牛郎星和织女星的位置,并给幼儿讲牛郎星和织女星的故事。
3、请幼儿想想牛郎星和织女星见面后都说些什么?我们有没有办法,让牛郎星和织女星有更多的会面机会。
4、请小朋友看看天上的星星像什么?
5、告诉幼儿天空中有许多秘密,小朋友长大了可以做天文学家,去研究天空中的奥秘。
集体活动二 星星住在哪儿
有益的学习经验:
知道星星离我们很远,感受到天空的神秘,增进好奇心。
活动与指导:
1、晚上天空布满了星星,你们知道星星的家在哪吗?它们离我们有多远?
2、教师讲解:宇宙大到我们难以想象的程度,里面有许多数也数不清的星星。星星离我们很远很远。比邻星是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星星,我们现在看到的比邻星根本不是现在的比邻星,而是4.22年前的比邻星,是它在4.22年前发出的光。而现在的比邻星,我们要过4年多才能看见。
3、天空中的奥秘多极了,你们长大了想不想到太空中找找星星的家,跟星星交朋友?
4、让幼儿说说, 自己长大后如何与星星交朋友。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世界上五种最怪异的神秘生物”一文,希望“世界上五种最怪异的神秘生物”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奇闻趣事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