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读三国演义有感 > 导航 >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

读三国演义有感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

读读好的作品,追求的是一种气质、亦是一种涵养。读经典书籍作品对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就有很大的帮助。我们读了作品以后,心中常有许多感想,通过写一篇作品读后感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悟正当其时,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三国演义主要内容》,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一)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蜀、魏、吴三个政治集一团一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四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一操一、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史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汇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二)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以曹一操一、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一团一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各路英雄乘剿黄之机发展势力。曹一操一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最强。连年混战,弱肉强食。官渡之战,曹一操一灭袁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吴国大将周瑜大败曹一操一,使曹一操一暂无力侵犯长江以南,形成三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局面。三国是曹一操一的魏国,孙权的吴国,和刘备的蜀国。

曹一操一死后,曹匹称帝。大将司马昭统一全国,结束了三足鼎立之局面,夺魏为晋,建立晋朝。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三)

文/付皓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有成就的历史小说,始于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展现了公元184年到280年间的历史风云画卷。作者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一团一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另外,【演义】沿袭了平话拥刘反曹的传统,体现了封建时代人民拥明君、反暴君的共同愿望。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四)

长篇巨着【三国演义】概括了上百年的历史,描绘了一系列纷繁复杂的事件,塑造了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以各统治集一团一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为内容;以蜀和魏的矛盾为主要线索开展全书情节,塑造了一大批王侯将相和政治、军事、外交上的英杰人物。其中主要的人物是诸葛亮、曹一操一和关羽。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他是智慧的化身。在民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有这样一句俗话:三个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足见他影响之深广。自诸葛亮初出茅庐之始,便立刻成为蜀汉刘备集一团一中的核心人物。刘备曾说,得到诸葛亮如鱼得水,不仅对他言听计从,而且付以几乎全部的军中大事,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实际上上成为蜀国的最高决策人。诸葛亮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之恩,也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诸葛亮身上,集聚了许多政治家的美德和超人的智慧。他的智多谋更为人们津津乐道。像博望坡用兵,草船借箭。不仅如此,他还能随机应变,如空城计的运用。总之,诸葛亮是中国老百姓人人喜一爱一的人物。

【三国演义】全书通过错综复杂的预选痉争,提示了宫迁内部、集一团一与集一团一之间,同一集一团一的不同势力之间,以权术和机变为手段的政治斗争,以利欲和霸权为目标的军事争夺,再现了三国时期动荡不安的现实。书中描写了数百次大大小小的战争,描写的特点是侧重于表现人的主观能动一性一和战略战术的运用。赤壁之战是该书描写的十分出色的一次战争。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诸葛亮等人正确地分析了敌我双方形势,通过反间计、连环计、苦肉计等一系列有步骤、有计划的行动、,将己方的优势予以充分发挥,同时又巧妙而正确地确定和运用火力攻等战术,最终以弱胜强击败了强大之敌。反观曹一操一一方,自恃兵力雄厚,目空一切,骄代表一性一自大,盲目轻敌,决策指挥一错再错,使自己的优势逐步丧失,最终遭致惨败。

【三国演义】还描写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不同集一团一和派别,为达到一己私利,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使尽一陰一谋诡计,广泛地运用谋略权术,进行了激烈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这,贯穿全书的始终。

孙权为从刘备手中取回荆州,不惜以自己的亲妹妹为诱饵,使用招亲把戏,企图将刘备赚来南徐幽囚于狱中,却使人去讨荆州一抽一刘备.此计被识破后,又谎称国太病重,欺骗孙夫人携带刘备幼子阿斗返回东吴,企图以阿斗为人质交换荆州。在关羽失荆州死亡之后,孙刘联盟破裂,孙权惟恐刘备起兵报复,遂派使臣送一封信给曹一操一,孙权在信中奉承曹一操一说:臣孙权久知天命已归王上,伏望早正大位,遣将剿灭刘备,扫平两川,臣即率群下纳土归降矣。孙权劝曹一操一废汉称帝的企图有二:一是可以引起刘备及其他拥护汉室势力群起反对曹一操一;二是转移刘备对东吴夺荆州、杀关羽一事的注意,用心十分险恶。难怪曹一操一说:这小子想把我放在火炉上烧烤吗?却使以仁义取天下的刘备也极善于玩一弄谋略,当吕布被曹一操一俘获时,曹一操一询问刘备如何处置,刘备帮作沉思,随后提醒曹一操一说:公不见丁建一陽一、董卓之事乎?致使刘关张三人合力方可击败的吕布顿时殒命。曹一操一煮酒论英雄时,他假托闻雷失箸,以掩饰自己的失态,竟然瞒过了一代一奸一雄曹一操一。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站为你推荐的文章:

关于本站

最新励志文章

F132.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三国演义内容简介


三国演义内容简介(一)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本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小说描述了公元三世纪东汉末年,以曹一操一、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一团一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由于各国后主过于无能而亡国。蜀后主刘禅被钟、邓合军擒于成都,吴后主惧战而降,魏后主曹奂被迫移位于司马炎改年号为晋,从此天下皆归司马掌控。正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三国演义内容简介(二)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一操一、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一团一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语言生动、场面宏大、个一性一鲜明,塑造出曹一操一、刘备、关羽、张飞等许多不朽的历史人物形象,其出色的文学成就,使它的影响事实上已深入到中国文学、艺术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三国演义】全书出现以前,中国各类小说一般都篇幅短小,有些甚至只有几十个字。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中国小说如何由短篇发展至长篇,这点我们要注意。原来宋代讲故事的风气盛行,说书成为一种职业,说书人喜欢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为题材来敷演,而陈寿【三国志】里面的人物众多,事件纷繁,正是敷演故事的最好素材。三国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来在民间也已流传,加上说书人长期取材,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饱满,最后由许多独立的故事逐渐组合而成长篇巨着。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会上经过漫长时间口耳相传,最后得到辗转加工,集合成书,成为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这是一种了不起的集体创造。与由单一作者撰写完成的小说在形态上有所不同,很值得我们注意。这种源出众手的小说,后来还有神魔小说【西游记】和另一讲史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对后来的小说相信有一定的启导作用。讲史文学的源流,这部巨着本身的文学价值,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都值得我们深入讨论。

从汉朝末年的十长侍乱朝纲和黄巾起义开始。刘备、关羽、张飞桃源三结义连接,开始了他们自己的艰辛的发展史。

正值乱世,枭雄崛起,以曹一操一、孙坚、刘表、袁绍等人势力最为强悍,统领一方,而刘备还是一个区区县令。

后董卓因变而得意控制朝纲,在曹一操一的号召下面,各路诸侯积聚,展开了一场讨伐之战,此时的三兄弟,()还是公孙瓒手下的兵卒,但是才能已经日渐展一露出来。

后幸得徐州,但又因为无义吕布的一陰一谋而失去了发展地。

布灭。得失徐庶,三顾卧龙、终得飞龙入海时。

不料曹一操一在荆州原主刘表去世之后大举南下,妄图一统江东。

孙刘联盟,草船借剑,火烧赤壁,春声不得索二乔。

再临荆州,斗智斗勇。

收二川,孙刘联盟,力敌曹一操一,三足鼎立。

一陰一谋现,关羽忘亡,荆州失,联盟破裂。

张飞故,征江东,率大军。无奈火烧联营,得了陆逊名头。

白帝托孤,换的孔明忠心。励一精一图治,亲擒孟获,重得三足之势。

无奈天妒英才,六出祁山未得寸土功勋,命陨五丈原。

姜维独凭气力高,九进中原空够劳。

邓艾钟会分兵进,刘氏江山尽数曹

司马凭空出江湖,独乱朝纲获大权。

受禅台前云雾起,石头城下无波涛。纷纷时世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一騷一。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站为你推荐的文章:

关于本站

最新励志文章

三国演义


滚滚长江水,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着之一,作者罗贯中。该书艺术地为人们描绘了三国时期的历史画卷。从东汉末年宦官之祸到黄巾军起义失败,直到魏蜀吴三国鼎立,终于西晋灭吴,统一中国,共约90年的烽火岁月,大体上分为军阀混战、封建兼并、三国鼎立、西晋统一四个阶段。

《三国演义》之所以流芳百世,千古传诵,主要有赖于精彩惨烈的战争场面描写和对主要历史人物的个性刻画和他们之间纷繁复杂的关系分析。例如:官渡之战,此战发生在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局势之前,曹操不仅兵力少,且南面有荆州刘表,江东孙策与他为敌处于不利位置。但曹操客观地分析了局势(公曰: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威少,兵多而化分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决定以自己所能集中的近万兵力抗击袁绍的进攻。元200年,袁、曹两军在官渡作战。在这场战斗中,曹操善于捕捉战机,能够跟据战场姿态的发展灵活地变换战术,以正兵抵挡袁军的进攻,以奇兵袭击袁军的屯粮库(乌巢),烧毁了袁军的全部粮草,使袁军军心动摇,内部分裂,最后击败了袁军,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着名战役。其间各人性格展现的淋淋尽致,战场画面的描述也可圈可点,不失为精典。

《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其中有不少不属实的记载,什么诸葛亮火烧博望、新野;关羽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美人计。。。还有许多历史冤案:周瑜,性度恢阔、曲有误、周郎顾,与《三国演义》中周瑜完全相反;鲁肃本是一代英雄,结果被说成胆小怕事,唯唯诺诺。曹操

在我还未看《三国志》前,常为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沉吟良久,并为关公华容放曹、败走麦城而捶胸顿足,还对在彝陵火烧连营大败刘备的陆逊恨之入骨。先在回想,儿时美好的回忆被真实打碎,失望、后悔、伤心最后脸红。

而今吾已长大,理智少许,当我爱上是非成败,转头空后不再为得失而叹息。分久必和,和久必分。我开始钻研每一场战役的天时、地利、人和与人物间复杂的关系。于是我了解到了让国家强大不应只靠武力。在政治上,应联和其它势力,互相帮助。而对内在经济上应跟据民情收税,兴立屯田,发展农业生产。正所谓修内而安外。待时机成熟,再一鼓作气,完成霸业。这说起来很轻松,但要实施并完成,需要大家的不懈努力,并非易事。

其实每个人也是如此,故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行,增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还46天就开学了,这个班里个个都是高手,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可不学,当效吴下阿蒙。

回首《三国演义》


每当我翻开《三国演义》,首先就浮现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伴随这篇雄伟而悲壮的词,《三国演义》以它雄伟而悲壮的身影浮出,浮出的它令人神往,令人神思。心中沉睡的神情也随着它的浮出猛然苏醒,思想也像插了翅膀一样伴随着它穿越千年时光,去追溯那令人向往的历史而这一切,都源于它心中永远的经典。

它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张作为中国五千年历史象征的横幅拉开了一段详尽而宏伟的历史。它记载了从东汉末年黄巾之乱到公元280年司马炎建晋约110多年的历史。虽说它是罗贯中以陈寿的《三国志》为模板而创作的一部小说,可能有很多地方与正史相否,但它却以一种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在广大群众面前,并为人民所喜爱、传颂。它被作者罗贯中以兵法三十六计汇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因为这样,它又是一部兵书。它也因此被列为四大名着之一,它的确无愧于这一美誉。

然而使《三国演义》更让人觉经典绝妙是在于它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独树一帜。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叙述了一代枭雄,被称奸绝的曹操雄才大略,残暴奸诈;他既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也是一个生性多疑的疑虑家;他是一个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明主,却又是一个凶残杀戮的暴君;他讨董卓,剿黄巾,诛袁术,灭吕布,平袁绍,定刘表,而确定中原的霸主地位。最后他也因他多疑而烟消玉陨。降汉不降曹,讲述了一代名将,被誉义绝的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他既是一个军事战术家谋略家,也是一个骄横跋扈的骄横家;他被尊五虎将之首,却又是一个蛮横无理的统领;他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而威震华夏。最后他也因他骄横跋扈失荆州,败走麦城,壮死于江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描述了一代名相,被颂智绝的诸葛亮雄心壮志,神机妙算;他既是一个军事家政治家,也是一个忠心耿耿的管家;他被誉为卧龙,一生足智多谋;他隆中决策,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智算华容,三气周瑜,七擒孟获,安居平五路,北伐中原而露出一统天下之壮志。最后他五丈原诸葛禳星,陨大星归天。不仅这三绝栩栩如生,其实还有许多人物。譬如成也刘关张,败也刘关张的刘备,粗中有细的张飞等等。

翻开《三国演义》,就犹如展开了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在这画卷里,作者通过大胆的艺术改造,叙述了三分虚,七分实的历史巨着。这种宏大而一气呵成的气势,使人读完有种无可名状的快感,深深地感受到经典之作无法抗拒的魅力;这画不仅描绘出了无烟寂静的斗争,也显现了硝烟弥漫的战场。这里既有七侠五义,同样也有儿女情长。引人入注的细节让人忘却了这是在述说历史,而分明是在清晰地描述一个个美丽而动听的故事,我想这大概就是经典之作与众不同之处吧。

读三国,让人燃起熊熊的斗志之火;读三国,让人深刻体会到它透露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匡扶社稷,兼济天下的思想;读三国,鼓励世人为实现生命的价值而拼搏、前进

《三国演义》确实是一部蕴意细长的经典巨着,我们世人又怎能凭借三言两语而论述?如今,硝烟以散去,光阴以逝去,英雄以过去,唯有留下了那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古鼓角铮鸣的淡淡哀伤。不管历史如何去改写,历史的潮流如何去进展,它却不回随时间的流逝而被世人健忘。因为它的魅力影响着世人,因为它的意义提醒着世人,最后它又以经典这个赞美而埋葬世人的心中。

读《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不同的时期读它,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幼儿园时,看的是连环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我还明白了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肚子在唱空城计。的含义。

在中低年级,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它不仅使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更让我记着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活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狭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赤膊上阵的许褚、抬棺上战的庞德、阴险狡诈的曹操、软弱无能的刘禅

在小学高年级,再读原著《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我最崇拜的诸葛亮,从火烧新野,骂死王朗、空城计、妙锦斩魏延中显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并非神仙,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丢失了街亭、柳列城两个军事重镇,一出祁山失败,自己也被降职。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别人和自己不犯错误,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一次考试的失利而灰心气馁,更不应该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人无完人,我们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实改进的地方。

而我喜爱的三国猛将张飞,长坡桥单骑救主,智夺瓦口,义释严颜,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关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务正业,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己被手下两名小将刺杀,还陪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军的性命,使蜀国状况一落千丈。相反,魏国名将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辱骂置之不理,态度乐观,使一代奇才诸葛亮无计可使,以病死五丈原为告终。可见当遇见悲伤、痛苦、气愤的事情时,应该理智地控制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它,如果意气用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随着我的成长,每次研读《三国演义》都有不同感受,《三国演义》真是伴我成长的一本好书。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