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思念是一种痛的句子 > 导航 > 回忆是一种淡淡的痛读后感1000字

思念是一种痛的句子

回忆是一种淡淡的痛读后感1000字。

读书能让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书籍就是他/她最可靠的朋友,作品中的情节,读了以后让人不断地回味!为了充分回味作品这个作品,就可以好好写一篇读后感。一篇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是怎么样写的呢?请你阅读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回忆是一种淡淡的痛读后感1000字》,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回忆是一种淡淡的痛读后感1000字

拿起这本书的原因很简单,封面上有龙应台和蒋勋的名字。我以前看过蒋勋的【孤独六讲】,很不错的一本书,印象颇好;龙应台就更不必说了,想当然的男人,事实上的女人,写文上的战士,少见的文笔犀利泼辣的作者。再加上心底那一点点文艺青年的因素作祟,直接导致我开卷开启了寻找龙、蒋二人文章的艰难之旅。

抱着极大期望的结果总难免失望,翻完全书也不过就看到了龙应台在香港大学医学院20xx年毕业典礼上的一篇演讲,【我们的村庄】,没有想象中咄咄一逼一人的龙氏风格,反倒像个跟人促膝谈心的大姐,或者是因为要跟离开学校的青年朋友告别的缘故吧。蒋勋的则干脆就是一篇在我看来完全不知所云的【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可能跟个人经历和理解力有关,并不是我所喜欢的风格,只当是长了次见识。

其他还有一些余光中、林青霞、张晓风等少数我所知晓的公众人物的文章,全部选自港台报纸如【联合报】、【中国时报】、【自一由时报】等等,写的也多是港台的人物风貌,毕竟和大一陆还是有一些不同的,所以读起来颇是有些费力。把这本书拿起来附庸风雅是好的,但要达到深入理解、无障碍阅读的程度,我估摸一着自己还得再多经历些年岁。

不过就算是两岸三地,十里不同村,百里不同俗,但源自于同一民族的血脉总是无法割舍的,很多感情都是相同的,并不会因为语言表达的不同而被阻隔。比如书中写对山水的赞颂【黄山诧异】,写对逝去亲人的思念【梦中的父亲】,写难忘的成长经历【大地震--一个小男孩的见证】,写血浓于水的亲情【陪侄女一段】等等。看着看着也就渗入了那样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中,特别是回忆最伤人,或沉溺于过往不能自拔,或走不出曾经留下的一陰一影,或是给逃避现实找一个借口,也算是敏一感文人另一种形式的伤春悲秋吧。

其实我并不喜欢这本书的名字,就像不喜欢编选者以龙应台、蒋勋的名字吊人胃口一样,光看书名就让人心情莫名低落。如果换一个名字的话或许效果会更好一点,毕竟全书并不都是讲回忆的,还是有一些很好玩的篇章,像【我好土】、【热一一臀一一记】、【美一女与怪物】等,看到兴起处也不由展颜一笑。

全书节选的那么多篇文章里,我比较喜欢的是那篇【不要脸的人之告白】,因为就像另一个矫情的我的内心独白,尤其是结尾处的那几段,我珍惜生命里所有剩余的时光。如果不必读稿,我只想专心创作。如果一时不想创作,那宝贵的闲暇时光我只想安静地看书。我从不觉得孤独等同于寂寞,亦不觉得一个人在家寂寞,因为每一本书里都有生命,各种生命的脸在眼前移动,各种生命的言语回响在身边。作者不上着名的社交平台脸书(facebook),是谓不要脸,而独独钟情于读书,和书中众多的生命相遇,和那么多脸孔擦肩,从书中看到行走,爬山,耕作,划船,拥抱,亲一吻;听到交谈,呼唤,唱歌,哭号

看到这篇的时候我才终于找到了能和作者心灵相通之处,同为读书人,谁舍得下那么多色彩鲜明的人物和普通人永远无法企及的万般经历,每一本书都是有生命的,开卷毕竟有益,信哉斯言。

f132.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回忆是一种淡淡的痛读后感


回忆是一种淡淡的痛读后感(一)

当大雪覆盖这片土地,久违的寒冷沁入心脾。一个人站在窗前看铺白的世界,偶尔飘进的雪花在接近身一体的那一刻消失不见,不经意的软弱像刺扎进心里。我的未来是否会像这可一爱一的一精一灵一触即逝,你说我的未来有你,定会美丽如秋天的银杏,柔软却坚若磐石。

家乡第一次飘雪,你把我包成粽子状放入被子,在我的耳边轻轻的说外面有大虫会咬宝宝。我吓得蜷缩在被子里枕着你的一爱一入眠。一一夜,白了这个世界,也暖了我的心灵。清晨醒来看到窗外的白雪,光着脚丫子跳下床就往外跑,你把我拖回卧室,用眼神告诉我不穿鞋子别想出去。我盯着窗外在奔跑的哥哥,想要逃跑,你的眼神让我乖乖缩回到床上,看着你为我穿好鞋子,认真的系好鞋带。那时的你就像暖一陽一,让我突然回到春天,忘记外面已是银白的世界。

去吧,和哥哥一起玩,等会儿我们堆雪人。你说着给我穿好外衣,看着窗外轻轻拉我到门口。

第二天,雪融了,骄一陽一照射大地,雪人只剩下两个眼珠,在一片的水渍里显得那么突兀。我放声大哭说雪人不要宝宝了,你把我揽进怀里,拍着我的背说明年它会回来的,会带着它的宝宝回来的。

我的眼泪鼻涕和笑混合在一起,活像剧院的小丑。你为我擦去眼泪和鼻涕,看着远方不再言语。

直到上大学我才知道原来你的童年里也有雪仗的影子,只是情景依旧,人已非。

我冷的一阵哆嗦,在离你千里的地方。窗外依旧飘雪,寒冷一次又一次的抚一摸一我的皮肤,我多想你把我包成粽子放进被子,即使这个粽子已经长大。想念的你的怀抱,想念你温暖。

回家,你已不再年轻。鬓角的白发告诉我你已经不再是那个可以单手抱起我的一妈一一妈一,眼角的皱纹再也无法抹平,心里的一爱一却是满满的没有缝隙。离去,你说送我,用那辆承载着二十年记忆的摩托,我一再的说不。你笑着叹气说这并不丢人。

你可知,你已年过半百,身一体的发福预示着你年青不再。早晨的寒气你已不能承受,路上的安全也是我最为担心。我宁愿你说我嫌弃你,我也不愿你再为我受累。眼角的泪水只为你而流,因为一爱一的太过深切。

一妈一一妈一,我永远记得你说过即使你作为乞丐,也会让我吃饱穿暖。原谅女儿有时的不敬,你可知只有这样我才能安心。

我只是换个方式一爱一你,只为你的安好。

回忆是一种淡淡的痛读后感(二)

【回忆是一种淡淡的痛】其实是一本台湾作家的短文选集,文章大多数围绕着忆这个主题,或是作家回忆自己的往事,或是回溯历史的沉思,或是作家着笔故事主角的往昔,文风多清淡质朴,温婉隽美,直扣心弦。

蓦地,思忆起朋友黄大头在两年前曾经对我说过的一句话:不要再活在过去了,向前走。那是在我突逢那时人生最大的转折与挫伤的当下,我每一日里的流连旧地,寻找整理翻看旧照。终于,在我又一次将新寻到的旧时相片上传到空间时,黄大头忍不住了,在Q一Q上狠狠地训斥了我完全无视我是她半个师傅的身份,那样的直言不讳,那样的一针见血,醍醐灌顶也不过如此。

记得当时愣住了好久好久,回过神来时,已经走在东区洒满落叶的街道上,直到眼泪不知不觉地滑落,方才在一处偏静的草地上停下,嗤笑自己竟如失恋一般地留恋追忆一份自己绝然狠心放手的东西。

跟吴花果说我要珍藏过往,不再盲目留恋,勇敢迈步向前时,他竟不相信。问他为什么,他说:你这个人,要是感一性一和理一性一打架,感一性一一个小指头就碾死理一性一。朋友都是十几年的老友,恋一爱一不谈个九年你都不打算跟我结婚,玩个无聊的网页小游戏都能上玩五六年,一份那么辛苦的工作只因同事领一导一人好便坚持做上这么多年。你能这么轻易就完全放下过去吗?最后,他下结论:你顶多活在当下的同时,心里仍暗暗纠结于过往。我虽然一脸黑线,却不得不折服于他的结论,这个世界上最了解我的人莫过于他了我也确实至今仍不时回想往事,暗自懊悔难过。

好吧,我承认,有些回忆纵使残酷不堪,我仍无法彻底忘怀,时隔再久,依然刺痛我心。回忆,有时甜美如蜜,有时伤人如刀,我的不勇敢致使某些过往永远有伤害我的能力。而这些雕刻于骨血的记忆,又如何能在血液里彻底消融呢?

回忆是一种淡淡的痛读后感(三)

拿起这本书的原因很简单,封面上有龙应台和蒋勋的名字。我以前看过蒋勋的【孤独六讲】,很不错的一本书,印象颇好;龙应台就更不必说了,想当然的男人,事实上的女人,写文上的战士,少见的文笔犀利泼辣的作者。再加上心底那一点点文艺青年的因素作祟,直接导致我开卷开启了寻找龙、蒋二人文章的艰难之旅。

抱着极大期望的结果总难免失望,翻完全书也不过就看到了龙应台在香港大学医学院20xx年毕业典礼上的一篇演讲,【我们的村庄】,没有想象中咄咄一逼一人的龙氏风格,反倒像个跟人促膝谈心的大姐,或者是因为要跟离开学校的青年朋友告别的缘故吧。蒋勋的则干脆就是一篇在我看来完全不知所云的【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可能跟个人经历和理解力有关,并不是我所喜欢的风格,只当是长了次见识。

其他还有一些余光中、林青霞、张晓风等少数我所知晓的公众人物的文章,全部选自港台报纸如【联合报】、【中国时报】、【自一由时报】等等,写的也多是港台的人物风貌,毕竟和大一陆还是有一些不同的,所以读起来颇是有些费力。把这本书拿起来附庸风雅是好的,但要达到深入理解、无障碍阅读的程度,我估摸一着自己还得再多经历些年岁。

不过就算是两岸三地,十里不同村,百里不同俗,但源自于同一民族的血脉总是无法割舍的,很多感情都是相同的,并不会因为语言表达的不同而被阻隔。比如书中写对山水的赞颂(【黄山诧异】),写对逝去亲人的思念(【梦中的父亲】),写难忘的成长经历(【大地震一个小男孩的见证】),写血浓于水的亲情(【陪侄女一段】)等等。看着看着也就渗入了那样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中,特别是回忆最伤人,或沉溺于过往不能自拔,或走不出曾经留下的一陰一影,或是给逃避现实找一个借口,也算是敏一感文人另一种形式的伤春悲秋吧。

其实我并不喜欢这本书的名字,就像不喜欢编选者以龙应台、蒋勋的名字吊人胃口一样,光看书名就让人心情莫名低落。如果换一个名字的话或许效果会更好一点,毕竟全书并不都是讲回忆的,还是有一些很好玩的篇章,像【我好土】、【热一一臀一一记】、【美一女与怪物】等,看到兴起处也不由展颜一笑。

全书节选的那么多篇文章里,我比较喜欢的是那篇【不要脸的人之告白】,因为就像另一个矫情的我的内心独白,尤其是结尾处的那几段,我珍惜生命里所有剩余的时光。如果不必读稿,我只想专心创作。如果一时不想创作,那宝贵的闲暇时光我只想安静地看书。我从不觉得孤独等同于寂寞,亦不觉得一个人在家寂寞,因为每一本书里都有生命,各种生命的脸在眼前移动,各种生命的言语回响在身边。作者不上着名的社交平台脸书(facebook),是谓不要脸,而独独钟情于读书,和书中众多的生命相遇,和那么多脸孔擦肩,从书中看到行走,爬山,耕作,划船,拥抱,亲一吻;听到交谈,呼唤,唱歌,哭号

看到这篇的时候我才终于找到了能和作者心灵相通之处,同为读书人,谁舍得下那么多色彩鲜明的人物和普通人永远无法企及的万般经历,每一本书都是有生命的,开卷毕竟有益,信哉斯言。

回忆一种淡淡痛读后感


回忆一种淡淡痛读后感(一)

拿起这本散文集,原因有二,其一这是一本台湾文字一爱一好者所写的散文集,阅读这些文字,对于我这个一直打算实现台湾首次旅行的人无非是一种对台湾人文知识的预习;其二,本书封面上标写着我所喜欢的两位台湾作家:龙应台和蒋勋,可是读完该书,发现书中除了余光中、林青霞之外,其他都是我所陌生的台湾作家,但他们的思想和文风大多都是我所喜欢的。

正如该书的名字【回忆是一种淡淡的痛】,通读诸位作家一精一美简短的散文,我总是游走在一种淡淡的忧伤和若隐若现的哀痛之中,这是远在台湾的同胞们用他们的方式在向我们传递一种同祖同宗的文化,从一定程度上说,台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得更好,这些在书中的文字里也得到了表现,让读者在书中不禁陶醉于中国传统文字的含蓄和一精一彩。

玖这本散文集,我感觉自己在逐一结交一位位的台湾好友,又在他们的牵引之下,穿过时空,静静欣赏那些勾起他们淡淡的痛的往事。读书就像在旅行,在认识、熟知朋友的过程中,感受不同地方、不同情境之下的故事。

这本书适合作为口袋书,在每一个时间片段,从包包里取出来,慢慢喝着咖啡或者茶,读上两页,然后掩卷慢慢回味自己人生中淡淡的痛。

回忆一种淡淡痛读后感(二)

一个人的回忆总是冷冷清清的,只有当一个时代,一群人集体陷入回忆时,我们才会在重拾旧梦的时候不怕和光一陰一走失,最终成为一个被岁月遗忘的孤笨小孩,钟怡雯主编的【回忆是一种淡淡的痛】带我进入一个淡淡的伤痛却美丽的集体一性一回忆的境遇。

龙应台回忆记忆中的第一个医生,那个小小的诊疗室,几乎没有什么家具,地板是光秃秃的水泥,却是一尘不染。诊疗室连着一个窄一窄的院落,洒进墙里的一陽一光照亮了花草叶子。茉莉花盛开,香气一直萦绕在房间里不肯散去。读了这一段,我开始知道那茉莉花一样馨香人品的医生才是让世界回忆绽放美好的生命之花。

少女情怀总是诗,那十年我如诗的情怀总是和琼瑶小说交织,那丝忙碌的岁月,除了在睡梦中,就是在拍戏的现场中饰演某一个角色,生活如幻似真。林青霞回忆自己若干年以前的演艺生涯是这样感慨的,让人不禁唏嘘。

感谢那些抹不去的曾经,要有一次勇敢。这是主编写在书里的话。没有过去的人,他的生命注定是苍白的。当你回忆往事时,回忆就是一支勾勒人生内心的风景的画笔,多少人生的况味都蕴含在内啊!

就算是最大的痛苦,经历了一段时间也会让你笑着讲出来!这句话我也一直不理解。不过当自己经历一些事情也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是的,没有什么过不去,当初你认为是天大的事,甚至寻死觅活的要做或者得到。等到过去了,才发现结果没有难么重要。及时天灾!因为我们还要生活。回忆只是一种调味剂,而不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须品。

有些回忆是真心痛的。地震后的惨淡,双亲失去的痛彻心扉,生意中将钱赔或被骗的一干二净等等,诸多经历让我们窒息。但,我们依旧现在笑对生活。

痛,并度过着。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生活在现在,将那些回忆娓娓道来,给读者启迪,给自己安慰!

是啊,我们都不能活在过去,未来更美好。回忆只是为了让你重温过去,让你更加优秀的发展现在。人生是自己创造的不能等待别人会帮我们准备好!

读后感作文1000字:《被人相信是一种幸福》读后感


一个人能被他人相信是一种幸福。他人在绝望时想起你,相信你会给予拯救更是一种幸福。

题记

人世间有一种博爱,是对人性的美好渴求,对良知的强烈呼唤。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人们往往被物欲填满心灵的沟壑,无缘由的遭人冤枉,被人唾弃,得不到他人的信任,早已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即便是亲朋好友,都会有不信任你的时候。但是,有多少人能想到,信任一个人,信任一个不那么熟识的人,会让那个被信任的人如此幸福。

读过《被人相信是一种幸福》的文章后,我深有感触,为书中的老船长救一个落水的黑人孩子的所为而感动,更为那个黑人孩子对老船长的期待和信任没有失落而欣慰!

在烟波浩瀚的大西洋上行驶的一艘货船里,一个在船尾做勒杂的黑人孩子不慎掉进了波涛滚滚的大西洋。因为风浪又大又急,孩子的呼救声船上的人谁也未听到。可怜的孩子眼睁睁地看着货船拖着高高飞溅的浪花越走越远求生的本能促使孩子在波涛汹涌的大海里拼命地朝着货船远驶的方向游,无助的孩子用尽全身的力气在冰冷的海水里挥动着瘦小的双臂,努力使头伸出水面,睁大眼睛盯着货船远去。当孩子力气快用完时,他望着无边无际的海洋,实在游不动了,放弃吧。他对自己说。绝望时他想起了老船长那张慈祥的脸和友善的眼神。不,我不能放弃,老船长知道我掉进海里后,一定会来救我的!想到这里,孩子鼓足勇气用生命最后的力量又朝前游去

终于,老船长发现那黑人孩子失踪了,老船长断定孩子是掉进海里后,下令返航回去找。这时,有人规劝:这么长时间了,就是没有被淹死,也让鲨鱼给吃了老船长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回去找。又有人说:为一个黑奴孩子,值得吗?老船长大喝一声:住嘴!

在孩子就要沉下去的最后哪一刻,老船长赶到了,救起了孩子。

当孩子苏醒过来,跪在地上感谢老船长救命之恩时,老船长扶起孩子问:孩子,你怎么能坚持这么长时间呢?

孩子回答:我知道您会来救我的,一定会的!

你怎么知道我一定会来救你的?

因为我知道您是那样的人!

听到这里,白发苍苍的老船长扑通一声跪在黑人孩子面前,泪流满面: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为我在那一刻的犹豫而感到耻辱

我的心灵因这一些感人至深的话语获得了甘之如饴的洗礼。在那个孩子几乎绝望放弃的时候,他想到那个慈祥的老船长,他坚信老船长是会来救他的人。他是那么的相信,他将自己的生命托付在一个与他没有一点关系的人身上,他成功了!老船长没有埋没他的希望,而老船长也因为孩子的信赖感到无比的幸福。

故事令我记起了冯骥才爷爷的一句话:信赖,往往创造出最美好的境界!不管何时何地,即使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即使是一个卑微、不熟识的人,信任永远是最美好的幸福。如果那个人在陷入绝望时会想起你,相信你会去拯救他更是一种幸福。让信任之花开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这一种别样的幸福随处可见。

《善良是一种能力》读后感


《善良是一种能力》读后感

文/肖文静

我不是一个很好学的人,所以每每阅读情节性较淡、理论性较强的专业书籍总是昏昏欲睡、虎头蛇尾。曾奇峰教授的着作《你不知道的自己》也是读得断断续续、丢三落四,《善良是一种能力》是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一篇文章。

文章开头讲多年前,作者在医学院念书时的一个寒假,在家里意外地收到一封学校寄来的信。通知自己某门功课没及格,需提前去学校参加补考。收到信后整个寒假作者的心情都极度恶劣。当过完年,提前赶到学校准备补考时,发现有好几个同学也和自己一样需要补考,作者的心情立即大为好转。后来才意识到心情好转的原因是在自己因为倒霉而痛苦时,如果碰到一个更倒霉的人,我们的痛苦就减轻了。作者由此反思自己并不是一个善良的人,因为把自己的愉快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我以前也有过许多与曾奇峰教授类似的体验。任教学科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心里很不好受,可一看别的科目成绩也不容乐观,心里便淡定了许多;去医院体检,七七八八的小毛病一堆,烦躁不堪,可聊天时一听别的同事毛病更多,便觉得自己那点毛病真不算啥,心里便轻松啦读过曾奇峰教授的文章才明白,我也是把自己的舒坦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其实是人性中的一种恶,只是一般很难被自己意识到罢了。

以前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善良的人,比如看到老弱病残的乞讨者,一般都会给几块钱,公交车上会主动让座等,但现在反思起来,我的貌似善良的举动并无多少善念,因为我并未曾真正理解并同情他人所受的痛苦,而只是为了体现自己更优越,为了让自己心安,我的心中装的只是自己,没有对方。

《善良是一种能力》的结尾说善良不是一种愿望,而是一种能力,一种洞察人性中的恶的能力,一种把他人的痛苦完整地理解为痛苦的能力。什么才是真正的善良,也许下面这个故事会告诉我们答案:

有一个小男孩,在他7岁生日宴会上恰巧与另外两个过生日的孩子在一家酒店的餐厅里相遇。偶遇使孩子们快乐无比,酒店的老板兴致勃勃地提出要给他们赠送生日礼物,其中的一支漂亮的玩具枪吸引着三个孩子的目光。

老板提出,他将问一个问题,回答得最好的孩子将优先挑选礼物,问题是出乎意料的老套:你的理想是什么?第一个孩子说要成为一名警察,第二个孩子说要做公安局局长,他们的回答得到了大人的赞赏。

轮到那个7岁的小男孩了,他站起来,用清亮的声音说:我的理想是,永远和强强一起上厕所,但理由我不会说的。没有人知道男孩为什么会说这种话,男孩的父母以最快的速度带那个男孩离开了那里。在离开餐厅时,男孩的手又轻轻地托起他妈妈的胳膊。

路上,孩子轻声地问,妈妈,你记得强强吗?我幼儿园的同学。

强强是三年前从五楼阳台上掉下来的一个小男孩,当时伤得很重。那次意外给他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他的腿软弱无力,在学校上厕所的时候,总是跪着上,而男孩承担了扶助强强上厕所的工作。妈妈终于知道了,男孩搀扶强强上厕所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才会不经意中那样托起妈妈的手臂。

他的善良发自内心,他让爱成了一种习惯!这才是真正的善良,是我需要学习的善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