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 > 导航 > 肖申克救赎读后感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

肖申克救赎读后感。

如果说,一本书就是一个台阶,那么在人的一生中将有千万道台阶等着我们去跨越。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经典书籍。在阅读过程中,我们经常为作者精妙的文笔所叹服,此时可以抽出一点点时间写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想法。一篇优秀的作品读书笔记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肖申克救赎读后感”,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肖申克救赎读后感(一)

有一种鸟儿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他的每片羽翼上都粘满了自一由的光辉。,【肖申克的救赎】就是一场被囚困在铁锁牢笼的小鸟飞往自一由天空的梦,读了之后,我自己一个人沉默了好久,伴随着一种痛彻心扉,一种醍醐灌顶,但我感觉我整个人似乎也像从肖申克监狱获得重生一样。

故事很简单,被诬告杀死妻子及其情一人的白人银行家安迪被判终身监禁来到了肖申克监狱,他的与众不同让他和黑人囚犯瑞德成为了好朋友。在最初的监狱生活,安迪一直保持着沉默寡言,在一个外出刷补房子的机会,安迪开始运用自己丰富的金融知识为监狱的狱警合法的逃税,甚至为典狱长洗钱,来为囚犯和自己换取稍微多一些的自一由限度,尽可能的维护作为一个正常人所拥有的。安迪在狱中六年不间断给州政一府写信,并且史无前例的为肖申克监狱换来了图书甚至500美元基金和唱片机。当新来的囚犯无意间说出了妻子被杀的真相,安迪向典狱长提出申诉,却被典狱长无情的回绝了,而且一槍一杀了证人。因为典狱长已经完全把安迪当做了为自己赚取金钱的摇钱树,要永远的把他留在肖申克监狱来满足自己没有止境的金钱欲一望。当安迪为自己翻案的唯一希望破灭之后,走上了一条自我救赎的道路,在一个夜黑风高,雷闪交加的夜晚,安迪爬向了自己花了20年挖的逃离之道,穿越了多少年来不能越过的高墙,通向了自一由之路。

安迪入狱的原因作者并没有着重描述,随着一个狱中权威式人物瑞德的独白,整个看似平静平常的故事暗藏汹涌而铺展开。

我承认我初次见到安迪时没什么特别的感觉,通过瑞德的全能之眼的描述,安迪开始了肖申克监狱的生活。随着后来慢慢地深入,与众不同的安迪和黑人瑞德成为了很不错的朋友,瑞德首先向安迪给监狱下了一个定义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很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的,你习惯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安迪的定义道出了大多数监狱囚犯对生活的真实而且真切的想法。随着瑞德教导安迪狱中生活的对话,肖申克的希望话题被引述过来,接下来希望也对安迪的心里带来了变化。

书中一共有三次关于瑞德假释的描述,从第一次瑞德试图用说好话来换得假释,到第三次瑞德真正完成整个人生褪变而获得假释。一个懵懂少年由于无知犯下的错误,没有人给他讲讲做人的道理,也没有人告诉他该怎么走向正途,肖申克直接让这么一个年青人消失了,只剩下了一个在监狱40年的老人,40年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切,让他对于不适应变成了依赖,在监狱里你是一个没有什么东西弄不到和一个很重要的人,但是到外边你却什么都不是,什么都做不了,甚至监狱图书馆员布鲁克斯因为获得假释而却要再找一个一个理由继续留在监狱,当他到了外边,整个世界的变化令他完全丧失了希望,他选择了自一杀来结束自己惨淡的生命。

安迪的沉默寡言,锐利的思想,和永远充满希望的一性一格一直贯穿着整个主题,羽翼光亮,说明他聪明,有才华,入狱之前,他的社会地位也不低,说明他有上进心,负责任。但她的妻子不那么一爱一或者说是了解他,安迪的才华是内敛的,不善言辞。但内向,不代表懦弱,当他遭到因监禁而产生变一态的同一性一恋姐妹花的一騷一扰时,他奋力反击,毫无畏惧。他在狱中最大限度的重一操一旧业,他的文弱不同于中国文人的多愁善感,他做事认真谨慎,认准的事情从来不放弃,才有了6年不断地给州政一府写信。对自一由的向往,令他不顾一切,在监狱喇叭里播放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安迪寻找一切课已释放心灵自一由的机会,当广场的囚犯们听到音乐的声响,全部静静站立起来,感受着从来不曾有过得感动,沐浴着如此自一由的一陽一光。

从头到尾,安迪都扮演着一个奇迹的角色,在芝华塔尼欧,那个没有回忆的温暖地方是的,心里满载着希望与自一由,一场自我的救赎,在美丽的加勒比海,一个从未出现过的人,开始了他的新的人生。自我救赎的过程,安迪还给了和老布鲁克斯一样心灵受到监禁瑞德一个飞翔的希望。

安迪已然完成了自我的救赎。

安迪的救赎已落幕,我们依然要回到现实生活,不需要鸭嘴锄,也不需要丽塔海华丝来做掩饰,面对繁重的学业,迷茫未卜的前途,残酷的社会就业现实,我们该怎样完成自己的救赎。阻碍我们的只有自己的,人一性一的懒惰与恐惧,害怕失败,懒得为成功去付出努力。

习惯痛苦,并泰然处之,自欺欺人地过那所谓的幸福生活;抑或在内心始终保持对痛苦的敏一感,并在痛苦中挣扎,期待一个全新的开始。

我们该暗地问问自己:内心深处,我们到底被制度化了多少?是否我们在心中早为自己建造了一座不可能的高墙,画地为牢,准备无风无雨地老死其中?

肖申克救赎读后感(二)

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鲁迅

19年,不长,却足以将一个人的意志消磨殆尽,让一个乐观向往自一由的人变的死气沉沉。

19年,不长,无法改变沧海桑田的永恒,却可以将一个凌厉的人磨圆。

有些鸟注定不会被关在笼子里,因为它的每一片羽一毛一都闪耀着自一由的光辉。无论时间的长久,亘古或是短暂,总会有破茧成蝶凤凰涅盘的一刻。

茫然的一天,当安迪睁开惺忪睡眼,却发现面对的不是现实理想中的公平,而是更加现实的公堂对决,面对的是昏庸的官员和倾斜的法律天平。19年的牢狱生活,芳华已逝,流年已改,高墙之内的挣扎显得无力,面对严密的看守和无法攀越的栏杆,早已陌生的身影不在风华正茂,鬓角的白发记录着匆匆流逝的时间。一切的一切,仿佛这么的不真实,曾经的梦想和希望,已成梦中的泡影。安迪,一个渴望自一由的银行家,在19年汲汲而生的时光里,破茧而出,飞向了属于自己的天空。牢狱之中的他,匍匐在爪牙的脚下,佝偻的身影镌刻着19年来的彷徨和内心的独白。当打通了通往外面了道路时,他毅然决然的走了出去,因为,他渴望自一由!

那是一种内在的东西,他们到达不了,也无法触及的。是的,这个世界可以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唤醒一颗被晦暗侵蚀的心,唤一起被消磨的意志,仅以星星之火便可以照亮我们的天空,那便是希望。安迪19年的隐忍与坚持,同时也唤醒了意志消磨殆尽的瑞德,重新点燃了希望的火苗。回首曾经走过的弯路,我多么的想对那个犯下重罪的愚蠢的年轻人说些什么,告诉他我现在的感受,告诉他还可以有其他方式解决问题。可是,我做不到了,那个年轻人早已淹没在岁月的场合里,只留下一个老人孤独的面对过去。一番真诚的话打动了假释审核员,重获自一由。看透了世间的红尘滚滚,悲欢离合,深邃而落寞的诉说了内心最真实的独白,终于,在40年的来往折返中获得了新生,见到了久违的一陽一光,与安迪相会在了墨西哥海滩。

【肖申克的救赎】,安迪用19年的时间诠释了一个传奇,莫须有的罪名和崩溃的生活都在希望的光芒下显得暗淡,当看到成功的一刻,曾经的苦难与不甘都不算什么。

当生命的羽翼破裂,一片满载希望的羽一毛一缓缓飘落时,生活便幻化成了一首优美的圆舞曲,无论结果如何,永远值得我们回味。希望,承载了太多,或者如睡茧一般沉寂,或如昙花绽放一现的绚烂。在墨西哥海边与老友喝着啤酒,谈着过去的往事,从未有过的惬意。值得庆幸的是,安迪一直没有放弃,同时,也唤醒了瑞德,两个早已不在年轻的人,用阑珊的篝火,照亮了心中曾经晦暗的小径。

希望,如带血的朝一陽一,在地平线的那端,召唤着一波又一波的跋涉者。

希望,如海中的小岛,在大洋的中央,对着垂死溺亡的人挥手。

希望,如零星的火苗,隐没在冰天雪地中,唤醒了昏昏欲睡的游者。

在希望的带领下,长风破一浪一,直挂云帆济沧海!

肖申克救赎读后感(三)

最近看了部好电一影,叫【肖申克的救赎】。感触颇多。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叫安迪的银行家因被污告杀人,无辜入狱,谋划了二十年成功越狱的故事。肖申克是那所监狱的名字。希望和自一由是贯穿整部影片的重要线索。而正是拥有希望和自一由的信念,一个囚犯才有能力有决心实现自我救赎。

安迪作了囚犯后,是否也失去了自一由?我想,是没有的。至少他会时不时地召唤自一由的降临。在一陽一台上,一陽一光尽情散在他和朋友肩头;他让音乐飞遍肖申克,甚至是那最无人问津的角落,告诉每一个不自一由之身,听,这就是自一由。他用六年撰写了一段自一由传奇那就是他一手复舒的图书馆。在里面每一个不自一由的人至少拥有一个读书的自一由权。正如影片所说有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的翅膀太过耀眼。是的,安迪正是这种鸟。自一由便是翅膀,一只永不失翅膀的鸟,怎肯永屈于栏杆之下,毕竟鸟会飞。安迪用二十年用一把小刀挖出了鸟的翅膀,记得那夜电闪雷鸣。有五十个橄榄球场的长度的下水道又如何,置之死地而后生,何况那只是下水道。全身恶臭又如何,人的外在莫不过皮囊一张,何况只是脏了囚衣。正如破茧的蝴蝶,安迪从下水道钻出时,上帝赐于了他渴望以久的翅膀,这双翅膀不再是虚无飘渺的,它真实的如同手脚。喊吧,安迪,叫吧,安迪,让雨水冲走蚩伏于你身上的一切一切的恶臭。哭吧,安迪,我想,正如天上的电闪雷鸣,泪和着雨一起殒落。

一个人因有了希望才会想拥有自一由。当希望占据一个人的心时,他就会想我需要自一由。毕竟自一由有种魅力,它可以去触一摸希望。瑞德似乎最明白这点,至少他知道希望在肖申克不是件好东西,会令人发疯。他学会忘记希望,告诉安迪希望不可再妄想。肖申克的铜墙铁壁,足以让一切希望成为笑话。老布,一个假释犯,一个失去希望的自一由人。当他寻不到活下去的意义时,他选择了死亡。死亡解脱自己又无碍于他人。生死对自己已毫无意义,对于他人又值什么呢?老布,一个假释犯,一个老头子罢了。相同的命运似乎也要降临到瑞德身上,然而安迪的一封信,几张钞票,填充了瑞德的希望空白。在老布辞世的房间,瑞德提起行李,起程了。为看一看太平洋的海是否蓝得正如他所希望的。

安迪是伟大的,一个人的自救,那是勇者,一个人自救的同时,又实现他人的救赎,那是圣人。芝华塔尼欧某个海岸边,有家小旅馆,旁边有一条旧小艇。上面站着一个人,是安迪。安迪,看,瑞德来了,该出发了。

f132.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


当我意犹未尽地把手中的《肖申克的救赎》放下时,时间已经从我拿起它时过去了两个多小时。刚开始的疑问《肖申克的救赎》真的那么好看?早已在看完这手中这本书时云消雾散。

看完这本书,让我极为震撼,这本书从内心深处深深打动了我。它讲述了一个关于希望的故事。开始主要是由瑞得的角度来开始讲述的,主人公安迪因被指控谋杀了他的妻子与妻子的出轨对象,被关进了肖申克监狱。瑞德在这所监狱可以说是威名远扬,只要肯付钱,他能为你弄来任何东西。安迪请他弄的第一样东西是一把小锤,他解释说是要雕一些小东西以此来打发时光,并说服瑞德帮忙混过狱警。之后安迪又让瑞德弄了一副大海报贴在他的牢房里。然后在一次户外劳动时,安迪利用他银行家的理财能力使狱警免去了一大笔税金,以此交换,让当时在场的每个犯人都喝上两杯啤酒。

由于安迪原本银行家的职业,使他很快声名远扬,他经常帮忙处理狱警的各种税务问题,甚至孩子的升学也来问他,这使安迪有了比其他犯人更多的特权,摆脱了一些变态犯人的sao扰。同时他也成为了监狱长洗黑钱的工具。他还年年向政府申请肖申克图书馆的资金,并教导一些犯人读书认字。这样平静的狱中生活过了没多久,便被一个年轻犯人的到来所打破。这个人当知晓使安迪被关进来的案子时,发现真凶是他在以前监狱结识的一个人,安迪知道后要求监狱长重新审理那个案子,但监狱长怕安迪出狱后会把他漏税拿黑钱的事情说出来,便拒绝了安迪,并暗地把那个年轻犯人转移走了。

安迪面对这残酷的现实,开始消沉起来。但没过多久,安迪在一个雷声交加的夜晚,成功越狱逃走了。原来在那副大海报下,安迪用小锤弄出了一条极窄的隧道,然后爬了出去。在瑞德也出来后,瑞德去了安迪一直说的那块大石头前,发现了那下面的留言,根据那上面的邀请,他们终于又相聚在夏威夷。

安迪作为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他的坚强与那从未放弃过的内心,让我记忆深刻。书名是肖申克的救赎,在全文中,安迪不仅在最后救赎了自己,更救赎了监狱里的其他犯人。在这个如同另一个黑暗的社会里,监狱长的道貌岸然与狱警的凶狠残暴,让犯人们的生活过的很煎熬,不敢與他們作鬥爭,即使是瑞德也是如此。但安迪不同,他是這第一人,他努力尽可能让犯人多读书,這讓犯人們開始對新生活有了希望,而不是像圖書管理員博爾科斯,在出狱后找不到自己的价值,自己的位置,他的肉体还在,灵魂早已迷失在了肖申克。其中最打动我的,是安迪那永远的乐观与毫不放弃。不管是他被当做犯有谋杀的人被错关进监狱,还是在肖申克初来乍到的他面对莫尔斯三姐妹的凌辱与qiangbao,他都没有放弃希望,没有消沉。还有他强大的毅力与耐心,谁能二十年如一日的去凿一条通道,心态至始不变呢?安迪做到了。只凭这一点,他便值得人敬佩。他的智慧也令我们惊叹,如此宏大的计划在二十年前就开始进行,又有何人能比?

这本书,从开始到结尾,希望二字跃然纸上,安迪杜佛兰,他无疑是成功的,他救赎了自己,救赎了犯人,更是救赎了在读这本书的人,他让人明白,即使你被人诬赖成sharen犯,被欺负,被qiangbao,被关进监狱,或是遇到更危险的情况,都不要放弃希望,既然安迪杜佛兰能做到,我们也当然能做到,永不放弃。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700字


失明,关在黑房子里的不得自由,或许是出于这另样的终生监禁,让我在可以重新阅读之后,翻出了《肖申克的救赎》。

安迪,似痴人说梦的站在监狱的小运动场上,在武装警卫居高临下的监视中,述说着她希望的彼岸墨西哥,太平洋,齐华坦尼荷,以及他的小旅馆。他说:这应该不算非分的要求吧。我根本没有杀格林?昆丁,也没杀我太太。一家小旅馆不算奢求吧!我可以游游泳、晒晒太阳,睡在一间可以敞开窗子的房间这不是非分的要求。。

那么,在我心理的,那个还不算非分的要求是什么呢?撇开是仗的牢监,我希望自己,也希望能有机会带给更多盲人朋友这样的勇气与遐想~一份站在经济独立上的自由人格,在每一件坚持达成的小事中磨练出的不算虚空的信心,有足够的劳动报偿支持所需要的特别服务,和普通人一样的为逛街、家务、恋爱、看电影、去哪儿消磨假期而烦恼和开心。这应该不算非分的要求吧?雷德,一个从肖申克里走出的无期徒刑假释犯,一个被剥夺自由受了38年监狱制约,自认为已经无法适应外面世界的体制化的人。对于安迪的打算,她也曾无法想象,也不敢想象,无论前景可能多美好,或者现状有多糟糕,只要在所熟悉了解的地方,一切便是安心。他说:眺望太平洋的念头听起来很棒,但是我害怕有朝一日,我真的到了那里时,浩瀚的太平洋会把我吓得半死。不过,雷德,终于还是以一个自由人的心步上了漫长的旅程,她带着从未有过的希望说我希望安迪在那儿。

我希望我能成功跨越美墨边界。

我希望能见到我的朋友,和他握握手。

我希望太平洋就和我梦中所见的一样蔚蓝。我希望肖申克高而厚的围墙,真的只是在故事里吗?是什么,让我们在生活中无形的纵横中一再的却步,束缚心的自由?希望就像落在心理的种子,只要坚守,忠有阳光语录后的破土发芽,若泯灭了最后的念想,生活才是真的黑暗。

寒假实践——《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


前言:本书以监狱犯雷德为第一视角,书中称为我。

书的开头简单介绍了我的入狱情况及在监狱里所扮演的中间商人的角色(可为其他犯人私运香烟海报等并赚取一定利润),以及主人公安迪杜佛尼是如何被审判入狱。并写道安迪向雷德询问是否能把丽塔海华丝的海报弄进监狱(后面可知此处为重要线索之一)

接着该书很详细地描述了安迪为何会被审判入狱及安迪被审判时的人物性格表现:异常的冷静与理智。

之后回到肖申克监狱,安迪在放风的操场上与雷德结识。安迪向雷德提出私运一把小锤子的事(小锤子一端是尖利的小十字镐,一端是平钝的锤头),并解释为安迪喜欢石头要用它来收集石头。即使受到了雷德的质疑,但雷德还是答应了他。

接着,雷德我中间插叙了一段关于姊妹的事。姊妹是一群同性恋犯人,他们自从安迪来了后(安迪本身长的比较矮小,生就一张俊脸)就时常在他的左右晃荡。在安迪入狱的第三天,这群姊妹就找安迪的麻烦了。但是安迪狠狠反击,一拳打裂了博格斯的嘴唇,之后博格斯的四个朋友在洗衣房里抓住了安迪并强暴了他。安迪在那之后的几天又遭遇到博格斯的拦截,所幸的是,安迪通过自己的智慧恐吓博格斯不逼自己就范,但还是被他们暴打了一顿。从那以后,博格斯几乎没再找过安迪的麻烦,而且有一天雷德发现博格斯被人打得半死,雷德猜测是安迪用金钱雇佣监狱外面的人进来对博格斯进行打击报复的。

然后有一天早上,安迪问雷德是否能替他弄到一打磨石布,安迪以打磨石头的借口获得雷德的允诺。在一次放映电影《失去的周末》时,安迪脸红着问雷德能否给他弄一张大张的丽塔海华丝的海报(后来雷德得知安迪的害羞并不是因为看到女人而害羞,而是为能否进行他的计划而感到激动和脸红)。(从我个人角度来对叙述对象的一举一动定性,以第一人称来讲述故事的时候,我们并不需要也不能指望依靠自己来揭示一切的本相和真实,另外,这也是一个愚蠢的举动,因为一切从我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因而误会是制造悬念和转折的最好方法)

安迪送给我一盒礼物:两小块打磨得极其美丽的石英。

这个细节非常强大:1.展现了安迪的性格兼具细腻和毅力,同时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坚持有所追求不放弃。并且打下伏笔(我对他的毅力肃然起敬,但直到后来,我才真的了解他是多么坚持不懈。) 2.我对这些石头的美的赞赏,展露了我的人性未泯。(我看了很久,有几分钟,我甚至有点不敢去碰它们,实在是太美了。这里极端缺乏美好的东西,而真正令人遗憾的是,许多人甚至不怀念这些美丽的东西。)3.虽然是黑暗的牢笼,但这么个细节,展现了难能可贵的脉脉温情。4.最重要的:将整个小说的核心价值,进行了推动身体的不自由内心的自由

失去希望发现希望的曙光

接着出现整篇小说的第一个转折,安迪与狱卒哈力的对抗,从此他争取到了不同的待遇。

1.我对哈力品行的评价,简单展示一下这个平面人物的性格,重要的是为冲突制造紧张的气氛。

2.我的监狱哲学,这是典型的,对小说主题的对抗力量,另一个力量是对离开的恐惧,自由的两种反面因素。附原文如下:

我真想上去告诉他识时务点,给他上一门速成课,告诉他,你绝不能让警卫知道你在偷听他们谈话,更不能插嘴,除非他们问你(即使他们问你,也只能有问必答,然后立刻闭嘴)。在这里,无论黑、白、红、黄哪色人种,在狱卒眼中都一样,他们全把你当黑鬼,如果你想在哈力和史特马这种人手下活命的话,你得习惯这种想法。当你坐牢的时候,你的命是属于国家的,如果你忘了这点,只有自己倒霉。

最重要的是,我想告诉他,情况已经够糟了,不要把事情弄得比现在更糟。但我什么也没做,只是若无其事地继续铺着沥青。我跟其他人一样,懂得如何明哲保身。我不得不如此。东西已经裂开来啦,而在肖申克,永远会有些像哈力这类人,极乐意把它打断。

而在小说我们可以看到,安迪在干完活之后就是请所有一起在屋顶上工作的牢友喝酒。我看到安迪身上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光芒,这种光芒战胜了外强中干并且贪婪的警卫,然后告诉我那种牢狱哲学行不通。 此时我们可以看到安迪的内心战胜了一个狱卒,一个囚禁身体的暴力和强权,而我雷德的牢狱哲学观改变了,我发现了发自内心的希望多么强大。

安迪去了图书馆,而一个故事更是坚定了他越狱的心理。(布鲁克是在柯立芝还在当总统的时候,赌输后失手杀了妻女而被关进来。他在一九五二年获得假释。像往常一样,政府绝不会在他还对社会有一点用处的时候放他出去。当罹患关节炎的布鲁克穿着波兰西装和法国皮鞋,蹒跚步出肖申克大门时,已经六十八岁高龄了。他一手拿着假释文件,一手拿着灰狗长途汽车车票,边走边哭。几十年来,肖申克已经变成他的整个世界,在布鲁克眼中,墙外的世界实在太可怕了,就好像迷信的十五世纪水手面对着大西洋时一样害怕。在狱中,布鲁克是个重要人物,他是图书馆管理员,是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如果他到外面的图书馆求职的话,不要说图书馆不会用他,他很可能连借书证都申请不到。我听说他在一九五三年死于贫苦老人之家,比我估计的还多撑了半年。是呀,政府还蛮会报仇的:他们把他训练得习惯了这个粪坑之后,又把他扔了出去。这是自由的反面的反面价值:自我囚禁。)

表现安迪性格的对话,同时也表达了典狱长完全不同的价值观,以及之间的落差,因此虽然是短短的一段对话,却很有趣:

安迪依旧神色自若地微笑着。他问史特马,如果每年滴一滴水在坚硬的水泥块上,持续滴上一百万年,会怎么样?史特马大笑,拍拍安迪的背,你可活不了一百万年,老兄,但如果你真能活这么久,我相信到时候,你还是老样子,脸上还是挂着同样的微笑。你就继续写你的信吧,只要你自己付邮资,我会替你把信寄出去。

安迪和我的对话,展现了安迪的价值观:

安迪说,因为像我们这种人,我们知道在超凡入圣与无恶不作之间还有第三种选择,这是所有成熟的成年人都会选择的一条路。因此你会在得失之间求取平衡,两害相权取其轻,尽力将善意放在面前。我猜,从你每天晚上睡得好不好,就可以判断你做得好不好又或者从你晚上都做些什么梦来论断。

善意。我说着大笑起来,安迪,我很清楚,一个人会在善意的路上慢慢走下地狱。

他变得更加严肃了, 你难道不觉得,这儿就是地狱吗?肖申克就是地狱。他们贩卖毒品,而我教他们如何处理贩毒赚来的钱,但是我也借机充实图书馆。我知道这儿至少有二十多个人因为利用图书馆的书来充实自己而通过了高中同等学力考试。也许他们出去后,从此可以脱离这些粪堆。一九五七年,当我们需要第二间图书室时,我办到了,因为他们需要讨好我,我是个廉价劳动力,这是我们之间的交易。

他就是这样一种人,无论在什么环境,都秉承自己的价值观和原则做事,并且积极地开拓。安迪也通过这种交易,获得了私人牢房的特权,为下文打了伏笔。

诺曼登总是抱怨说安迪的房间空气太坏,而且很冷。

我和安迪谈论起海报,安迪说:你曾经对一张照片产生过那样的感觉吗?觉得你几乎可以一脚踩进去的感觉?这句也为下面的越狱打伏笔。

全书的第二个大转折,逆向的转折。汤米对安迪说了他从另一个监狱里的艾乌布拉契,供出了他是杀死安迪妻子和情夫的人,一切水落石出了。安迪找到监狱长诺顿,但是却被强权给打倒了。诺顿将他困在监狱中,断绝了他所有的希望。

安迪的状态变了,我对这种变化的评价是:

他曾经说,安迪在运动场上散步时,就好像参加鸡尾酒会一样。我不会这么形容,但我知道他是什么意思。我以前也说过,自由的感觉仿佛一件隐形外衣披在安迪身上,他从来不曾培养起一种坐牢的心理状态,他的眼光从来不显呆滞,他也从未像其他犯人一样,在一日将尽时,垮着肩膀,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牢房去面对另一个无尽的夜。他总是抬头挺胸,脚步轻快,好像走在回家的路上一样,而家里有香喷喷的晚饭和好女人在等着他,而不是只有食之无味的蔬菜、马铃薯泥和一两块肥肉,以及墙上的拉蔻儿薇芝的海报在等着他。但在这四年中,虽然他并没有完全变得像其他人一样,但的确变得沉默、内省,经常若有所思。又怎能怪他呢?不过总算称了诺顿的心至少有一阵子如此。

安迪的秘密计划:他严密的计划却全盘维系在遥远的地方的石墙脚下的石头下的一把钥匙。这无疑是巨大的赌博,当然同时增加了悬念,很好的积累了斗争的分量。

安迪透露出希望我去帮助他,此时我的态度再次展现了作茧自缚的心态:

我沉吟良久,当时我想到的最大困难,居然不是我们不过是在监狱的小运动场上痴人说梦,还有武装警卫居高临下监视着我们。我没办法,我说,我无法适应外面的世界。我已经变成所谓体制化的人了。在这儿,我是那个可以替你弄到东西的人,出去以后,如果你要海报、锤子或什么特别的唱片,只需查工商分类电话簿就可以了。在这里,我就是那他妈的工商分类电话簿,出去了以后,我不知道要从何开始,或如何开始。

你低估了自己,他说,你是个懂得自我教育的人,一个相当了不起的人,我觉得。

我连高中文凭都没有。

我知道,他说,但是一纸文凭不见得就可以造就一个人,正如同牢狱生涯也不见得会打垮每一个人。 到了外面,我会应付不来的,安迪,我很清楚。

然后小说叙述了肖申克监狱的越狱历史。和安迪的谈话使我预感到了他要越狱,并且劝他放弃这种想法。在以上两个层面上增加安迪越狱的难度,为高潮积累情绪。

接着直接开门见山地叙述了结果安迪越狱了。

最后小说写了安迪越狱的全过程,通过我的补充和猜测,全过程异常精彩。尤其是我对于安迪心理活动的猜测直接将上面的伏笔一个一个抖落出来,仿佛一串珍珠,拍案叫绝。

在坚持不懈和好运气的帮助下,安迪终于恢复了自由,全文达到高潮,而且正面价值得到了回应:

无辜者应该是自由的!

经典台词

1、每个圣人都有过去,每个罪人都有未来。

2、暧昧,便是说不清道不明。褒义说是朦胧爱,贬义说是苟且混。

3、世上有一条唯一的路,除你之外无人能走。它通往何方?不要问,走便是了。

4、男人总是对自己女人以外的女人动心、动心、再动心。女人她却总是对自己心爱的男人原谅、原谅、再原谅。

5、若你是爱我的,无论我说什么,做什么,你都会宽容的接受,甚至把它当做是很美好的事;但若你不爱我,无论我说什么,做什么,你都不会在乎,甚至会把它当做烦恼。

6、不好的爱情是,有了你,我可以扔掉整个世界。好的爱情是,有了你,所以我更爱整个世界。

7、爱一个男人,可以爱他的英俊,爱他的聪明,爱他的才华,但是,请不要只爱这些。他的英俊、他的聪明、他的才华、他的钱、他的事业,都是属于他的,只有他对你的好,才是他对你的情意。是这份情意让你在他的人生中有了一席之地;是他对你的好,使你变得独一无二,也使他变得独一无二。

8、你要知道,当你温柔起来,当你开始珍爱,当你用心疼一个人。那种温暖,有多强大,有多难忘。

9、你有没有爱过一个遥远的人,他从来都不让你绝望,是你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他永远是年轻的,美好的,光芒万丈的,他永远在那里,好像信仰一样。

10、你是我温暖的手套,冰冷的啤酒,带着阳光味道的衬衫,日复一日的梦想。

《肖申克救赎》的读后感1500字


曾经听到过太多太多关于这本书的赞扬,以至于失去了索取这本畅销书的兴趣,可是一旦一口气读完之后,却又突然觉得感触无限,百感交集。

开篇的基调缓慢无力,对簿公堂的安迪面对强势的几个律师不但没有据理力争,反倒是不停地重复可能、也许、假设这类字眼。惨白无力的供词,也许只有作者自己会相信这个眼神空洞的人的清白。

结尾处,安迪和瑞特的一番平常不曾有过的对话,让我觉得是这本书的重要亮点。他只是静静地陈述着二十年前的这件往事,回忆着自己对妻子的态度,忏悔着他所谓的是自己的态度间接害死了这个自己深爱过的女人和情人。

读到此处,我以为他会默默接受这样乱七八糟的生活经历,接受证人突然出现又惨遭杀害的离奇捉弄,默默接受这二十年来之于肖申克的一切没想到,后来两人又转而开始聊希望,聊那个太平洋的小岛,聊他所谓的破船航海的生活向往

在和狱友们聊天时发现安迪的低落情绪和借绳子的举动之后,瑞特的表情像是若有所思,可是最终直到熄灯前,他依旧没有和安迪好好谈谈不要轻生的事,尽管他已经说了任何人都有脆弱的时候这句话。我想,我是否可以自以为是地理解成,这是瑞特读懂了安迪和他之前的那番谈话,有希望的人是不会如此脆弱的。又或者说,有信仰的人是不会一直脆弱的。

在整理图书的时候,有人翻到了《基督山伯爵》。狱友嘲笑着说,这样的书能有什么意思。安迪抬起头,轻描淡写地说了句你会爱看的,这是你最喜欢的越狱。于是,安迪就变成了这个伯爵,换个角度说,他的某些手段甚于伯爵。

他不孤独,他有众多知心的狱友,不对,是朋友。他用自己的信仰,给了大家自由人的感觉。读到此处,不禁有点佩服美国式的民主。你能想像一帮囚人在楼顶喝着啤酒肆无忌惮地吹风的情致么?能想像在某个干活的操场,听着悠扬的留声机么?能想像众人对着电影屏幕和明星海报抒发寂寞情怀么?能想像他们在图书馆上课学习么?这样的描述虽然感觉有些离谱,但的确很有意思。如果偷换在中国书籍中的描写,我一定会觉得虚伪而厌恶之至。但是在这本书里,我却觉得是很好的衔接,轻松中又有点惬意的自在,压抑中又不乏幽默发笑的片段。说白了,感觉很舒服。

他最终还是出去了。越狱的过程是一点一点流露出来的,包括找海报、雕刻石头,用来掩人耳目放鹤嘴锤的书以及那根绳他不贪婪,他没有一腔对社会的报复之心,他只是自以为是地拿回了应有的补偿。

我猜测,他刚开始帮老大洗钱的时候,一定没有想到最后会利用这些脏物,即便谈起那个虚拟账户也是得意胜过计谋。只是随着后面无辜证人的杀害以及老大的贪得无厌,他的希望之火又被点燃了,那份信仰从来都没有消失过。最后,他也成功地拿回了他应享有的一切。

瑞特这个人,我觉得刻画得甚至比安迪还要细腻。四十年的监禁生活啊,每隔十年,就会出现他是否会被假释的审判。前两次,他每次都是一样的话,是的,我认为自己已经改造了,自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了结果很悲惨,每次都是被盖上不合格的印戳,然后继续漫长的监禁生活。最后一次,他坦然地对安迪说,自己的大半辈子都在肖申克度过,外面的世界他已经不习惯了,他甚至不知道自己出去的意义是什么。

终于坐在等候被宣判是否获得假释的座位上的时候,瑞特的一番话,让我陡生感触。改造是什么,那只是政客用的词眼后悔?这四十年来,我每一天都在后悔。我想跟四十年前那个年轻、青春的小男孩说说话,可是他已经不在了,已经消失了,再也找不到了他最后合格了,只是正如他所说的,他开始不习惯了。不习惯自由人的身份,不习惯上厕所不报告的生活

当他找到那块黑色石英石,看到那封信的时候,他又毅然决定南下。正如办公室里那幅字画上所写的,主的审判就要到达;也正如那封信上所说的,希望是个好东西,或许是这个世上最好的东西。

结尾很美好,瑞特在小岛上找到了正在做破船的安迪,太平洋的水湛蓝湛蓝,蓝得就跟他们在梦中的一样。

爱是信仰,爱是崇拜。有了爱,就能够以自己的意志,去挣脱束缚已久的习惯的枷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