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欲望与幸福读后感 > 导航 >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600字

欲望与幸福读后感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600字。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人类的成长,都是和阅读联系在一起的,网络上有很多关于作品的阅读分析,想信您在阅读后也有所得,很多优秀的读后感,就来自于作者及时地将自己的阅读心得记录下来,那么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写好呢?以下内容是小编特地整理的“《幸福与教育》读后感600字”,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我有幸拜读了美国教育哲学和约翰杜威研究学会前任主席内尔。诺丁斯的《幸福与教育》一书,让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在书中,作者以幸福的另类视角为切入口重审了教育的目的,对将幸福作为一种教育目的的话,我们会如何去教学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将幸福与教育相关联,全新阐释幸福的内涵和外延,探究了教育事业的幸福使命,打开了教育研究新的视野。
作者在书中写道因为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换句话说,没有教师的幸福感觉,就很难有学生的幸福感受;有幸福感的教师才会感染自己的学生,也会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感受到幸福,从而潜移默化地,学生也能体会到教师的幸福,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人性的善良。做一名人民教师,就要做一个有幸福感的教师;要有一颗感恩之心,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点滴幸福的感觉并及时放大迁移;要净化自己的心灵,将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感这两道最美丽的光环送达我们接触到的每个学生。同时我们需要有欣赏的眼睛、微笑的面容、智慧的头脑,我们的精神要融入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幸福尺度,滋养学生的未来生活。我们更要有宽容的心态,上善若水,天道酬勤,让我们走近孩子,走进幸福教育,让幸福感与专业成长融为一体。

F132.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范文一

因为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换句话说,没有教师的幸福感觉,就很难有学生的幸福感受。所以教育需要幸福的教师!

要做一个幸福的老师,首先要自己认为幸福。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重,承受的教学压力、家长压力、社会压力大。我们必须认识到教师职业所担负的沉重压力,在充分认识这些问题后,问问自己,让自己能调整心态,不管压力轻重,每天给自己一小段闲暇,不要让幸福远离自己。

要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更要去追求幸福。现在的我们物质生活虽不是处于社会的上流,但是衣食无忧,也就是我们已经登上了幸福的第一层楼,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很多人喜欢用心倾听音乐,欣赏作品,交流想法,这是精神世界中的补充和装点。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教师都是自由的、独一无二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我们对待工作、生活的态度决定着我们有着幸福的心态。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也要有一颗平常之心。如果教师缺少平常心,就会对学生提出过高过严的要求,就可能失去耐心、细心、冷静和理智。

要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要有一颗宽容之心。有这样一句话: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走进我们的学生中去寻找自己的幸福,虽然孩子们淘气贪玩,反复叮咛的话儿不听,纠正几遍的错误,接连又犯;桌椅摆放歪了,作业又忘了了但我知道,这就是孩子,孩子怎能不犯错?孩子各有差异,怎能整齐划一?我会悄悄地告诉自己:少一点挑剔,多一些理解;少一点批评,多一些微笑让学生在我们的理解中成长,让我们在自己的宽容中幸福。

要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还要有一颗感恩之心。生活中一切的不如意,其实都有积极的一面。生活中,值得我们敬重与感激的人或物很多,感恩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是知足常乐的心态。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怀着感恩之心去看待孩子:会被孩子们眼中饱含的渴望和纯真所鼓舞;被他们的尊重和认可感到身心愉悦;被节日里的卡片、小礼物所深深感动此刻的我们不难发现孩子们是如此可爱,生活是如此美好。一个幸福快乐的教师,才会有一群幸福快乐的学生。

其实不管是平常心、宽容心,还是感恩之心,只要你拥有阳光般的心态,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快乐,将教师视为一种艺术,乐此不疲虽苦犹甜,那么你就能够拥抱幸福!我想,这是幸福的开始,我相信,我们每个教师都在延续着这份幸福!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范文二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就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协调发展的完善的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着落在于人上面,在于培养完善的人。基于这样的目的,教育的一切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人而存在。在《幸福与教育》这本书中,内尔诺丁斯从伦理学方面提出:人的幸福,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换言之,教育活动的其他目的要围绕为了幸福这一核心目的来安排,其他目的是帮助学生间接实现幸福的手段和工具。可以说,有了幸福这一教育目的的引领,教育教学活动就不再是一种令人感到压抑、苦闷、痛苦的生活经历,而是一个充满愉悦、让人神往、魅力四射的人生乐园,教育活动的全面育人功能随之得以充分释放。虽然理智主义观点和宗教观点等等对幸福的内涵有着各种不同的解释(p3-p9),但是,幸福作为教育的目的,并且在教育过程中,也反过来起着一种对教育的促进作用,则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事实上,在现在的社会中,有不少人都已经改变了观念。教育不仅仅是使孩子们获得知识,而是为了使孩子们通过获得教育,来实现自我价值,从而获得幸福与满足。面向幸福的教育既不是一种知识教育,因为幸福不是知识,旨在追求幸福的教育不可能简单地通过教给学生有关幸福的知识来满足;它也不是一种幸福技能、幸福规范的教育,因为这样做的话只会将幸福蒸馏为一种毫无内涵、灵气的技术性操作。实际上,那些妄想对幸福生活进行解密、还原,以求将迈向幸福的路径便捷化、短路化的企图最终只会扼杀幸福、泯灭幸福。基于知识论意义上的幸福教育观是值得存疑的,幸福难以被知识化、技术化,幸福具有不可直接教授性,知识化、技术化是对为了幸福的教育的误导。正如诺丁斯所言,当幸福成为一种哲学时,它会变为一种义务。同时,幸福虽然不可直接由教育获得,却可以通过其他的知识、道理、观点等等,间接地使学生感受到幸福。在此,可教的内容绝非幸福知识、幸福规范、幸福技能,而是那些容易给人带来幸福的幸福人格、卓越德性、优秀品性。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我们今天的教育,似乎有走入某个误区的倾向。部分父母对孩子的教导,常常是通过教育,使孩子可以顺利升学、找个好工作、挣大钱。这样的观念,也冲击着原本通向幸福的教育。正如诺丁斯所说(p14),当我们都用经济的成功来界定幸福时,我们严重伤害了学生和整个社会。一个好的社会应确保它的人民不会遭受物质贫乏的苦难,因为这构成了客观的幸福。但是,该社会的教育制度会鼓励他们去开拓、去发现增进幸福的可能空间。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完善自我人格,帮助学生去理解自我,把学生培养成为完整的人。对于把对经济的追求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诺丁斯在书中也有所涉及(p77今天被忽略的一个维度),他提出,在个人生活和国家生活中还有比经济强盛更多的东西。对此,也应该是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提起注意的一个方面。

在当代,许多儿童生活在一种幸福缺失、幸福匮乏的校园生活中,滥用毒品、校园暴力、应试教育、学业压力、社会公正遭到践踏、生态环境恶化等,无不危机着学生的幸福生活。为孩子们找回幸福,重建幸福的学校生活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圣神使命。为此,我们需要的是一种为了幸福、面向幸福的教育。让我们共同努力,和孩子一起享受教育的幸福。

《嫁给幸福》读后感600字


《嫁给幸福》读后感600字

《嫁给幸福》汪国真

有一个未来的目标

总能让我们欢欣鼓舞

就像飞向火光的灰蛾

甘愿做烈焰的俘虏

摆动着的是你不停的脚步

飞旋着的是你美丽的流苏

在一往情深的日子里谁能说得清

什么是甜什么是苦

只知道确定了就义无返顾

要输就输给追求

要嫁就嫁给幸福读后感:汪国真先生的这首小诗,与其说是一首抒情诗,还不如说是一首哲理诗。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是一种人生的启迪,和睿智的诗性,我想这就是这首诗歌最大的魅力所在。最让我感触颇深的莫过于最后三句:确定了就义无反顾,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这应该算是追求生命价值的过程中,最浪漫的宣言,也应该算是体现生命价值的过程中,最诗意的感悟了。我想,在这个现实社会当中,我们大多数人迫切需要那种义无反顾的精神,然而,在改造出这样的人之前,社会和教育需要做的(特别是语文课堂),就是去呼唤儿童内心的一个诗性品格时代的到来。记得王崧舟先生提出过诗意语文这个观点,在他的这个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我觉得语文课堂在启迪诗性这一块,还有更大的挖掘空间。最后,希望我们的语文课堂,能够多点诗性,少点教条,多点内涵,少点刻板。

《幸福了吗》读后感600字


前些天,同事给我拿来了一本书是白岩松的《幸福了吗》,白岩松我自认为很了解,中央电视台的金牌主持人,《焦点访谈》栏目的铁嘴钢牙。我虽是一个中学数学教师,也算得上是一个小文化人,一直很崇拜白岩松,因为白岩松的言论一向以有勇气、有价值著称,他敢说真话,语言犀利,直面真理。我认真读了这本书,内心有崇敬、有共鸣、有叹息、有不平。我合上书本,苦思敏想,幸福的标准是什么?自己幸福吗?从白岩松的书中让我们理解幸福不是单纯的钱赚的多,房子住的大,社会地位高。人的欲望永无止境,一己私利实现的快感并不是幸福,只有从心底想着付出,而且在行动上做到了,才是幸福,靠真本事努力,并享受着努力的过程才是幸福。
怀着纯真的梦想,我满腔热忱的踏上了三尺讲台,从如画的江南大都市上海来到千里冰封北国,转战咸阳,三十多年来我也曾不计得失的一头扎进我所热爱的数学教学工作之中,我也曾毫无保留的奉献着我对学生全部的爱。现在也可谓是桃李满天下了,每逢多年教过的学生来看我时,在大街上行走,听到喊我一声老师好,碰到学生家长问寒问暖,我感到无比的幸福。在学校在课堂,我把学生的每一点滴进步当作我生活的动力,精神的源泉,学生们把我当母亲,当朋友,我高兴时他们欢愉,我生气时他们内疚,真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我感到的是温暖是幸福,什么房子、车子、票子对我来说根本没有这些重要,我只要我的学生学习努力,到了社会上受到称赞和尊重,是一个有用的栋梁之材,这就是我的幸福。在目前,我感到我是幸福的。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600字:幸福的方法读后感


最近在看的这本书,让我觉得心灵像一棵重新生长的大树,吸取到了更多的养料。

作为用心心理学的实用书,本-沙哈尔《幸福的方法》里所说的道理,十分浅显易懂。

书中用四种汉堡比喻四种人的幸福观。第一种汉堡是口味诱人但危害健康的垃圾食物,吃它等于享受眼前的快乐,但同时埋下未来的痛苦。拥有这种幸福观的人被称为享乐主义型,他们只顾及时行乐,不管任何负面后果;

第二种汉堡是口味很差,但能够确保日后健康,吃它等于眼前很痛苦。拥有这种幸福观的人和前者正好相反,他们牺牲眼前的幸福,为的是未来的目标,他们被称为奔波劳碌型;

第三种汉堡最糟糕,既不好吃也不利健康,如果吃了它,不但此刻没有享受到美味,而且日后也会影响健康。这类幸福观的人,对生命已经丧失了期望和欲望,既不享受眼前的事物,也对未来没有任何期望,我们称其为虚无主义型;

最后一种汉堡就叫做幸福型汉堡。生活幸福的人,享受当下所从事的事情,而且透过目前的行为他们能够获得更加满意的未来。

本-沙哈尔给幸福的定义是:快乐加好处。

相信所有追寻幸福的人读罢这一段文字,都会掩卷叹息。我们不禁感慨,我们都曾千万次地追问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究竟什么才是我想要的幸福?那些工作着的,为什么整日劳顿而没有快乐;那些学习着的,为什么耗费时间却收效甚微?那些拥有万贯家财的人,为什么精神空虚百无聊赖;那些手握着幸福的,为什么身处其中浑然不觉?

信念决定命运。幸福才是人生的至高财富,它不在攀登的顶峰,也不在徘徊的山脚,而在努力向前的一路之上。注重目标,更要注重过程,享受创造着的此刻,才会有更完美的未来。

书还没有读完,我的这种被点化而顿悟的激动,还在继续中。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