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刘胡兰的故事读后感800字 > 导航 > 《刘胡兰的故事》读后感800字

刘胡兰的故事读后感800字

《刘胡兰的故事》读后感800字。

能够在读一本书时全身心地投放是一件非常令人快乐的事。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书籍就是他/她最可靠的朋友,人们在阅读了一篇书籍后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此时就可以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其中所思所想写出来。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读书心得分享与他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刘胡兰的故事》读后感800字”,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打开书柜,《刘胡兰的故事》这本书映入我的眼帘。我早听妈妈说过刘胡兰是我国的女英雄,到底她有什么光荣事迹呢?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这本书。
  这本书主要写了刘胡兰从小就参加了革命,当她被敌人捕捉时,敌人要求她供出其他共产党员的名单,可是,她宁死不屈,在敌人的各种威逼利诱下,她依然不肯告诉敌人一丁点儿有关共产党员的消息,敌人万万没料到小小年纪的刘胡兰竟然这么刚强,于是敌人使出了杀手锏,把她带到了铡刀前,以为这下可能会把她吓到,结果,敌人看到的是:刘胡兰从容不迫地躺在了铡刀之下,她牺牲时年仅十五岁。
  刘胡兰正是凭着对人民的挚爱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执着,所以她在敌人的铡刀前才能如此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她的这一行动更让我们看到了共产党员崇高的革命精神,她不愧为女中豪杰,英雄的楷模。毛主席曾亲自为她提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她无愧于这个称号,她是一个有骨气的英雄啊!
  一个只有15岁的小女孩,如果生在我们这个时代,那是应该在父母怀里撒娇,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可刘胡兰,却在这个花样年华,被敌人杀害了。
  想想刘胡兰,再看看我们自己,心里感到无比惭愧,我的年龄与刘胡兰相差无几,不用说像刘胡兰一样与敌人斗争了,就连坐在舒适、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对于某些同学来说就像是一座高山,他们不是攀登不上去,而是根本没有去攀,他们每天连作业都懒得去做,老师不知批评教育过他们多少次,可他们就是不悔改,心中老是抱着“得过且过的想法,糊弄了一天算一天,和刘胡兰相比,他们真是太没有骨气了。
  同学们,在如今这个科学日益发展,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如果我们活得如此没有骨气,那我们的国家就毁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那我们能对得起我们的父母、我们的老师、我们亲爱的祖国吗?我想大家的答案和我们一样,不能,那就我们从今天开始,做一个有骨气的人,让我们一起为祖国能再走上一个新台阶而努力吧!

f132.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刘胡兰的故事读后感


刘胡兰的故事读后感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唱。在共产党的奋斗史中记载着不少可敬可佩的英雄人物,如: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刘胡兰、狼牙山五壮士今天我读了《刘胡兰的故事》,被书中刘胡兰的英雄事迹深深地感动和震撼。
刘胡兰出生在山西省文水县周西村,那是她生活的地方,和敌人斗争的地方,也是她英勇就义的地方。一九四七年冬天,年仅15岁的她不幸被捕,在敌人的威胁面前,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说:只要有一口气活着,就要为人民干到底。还说,怕死不当共产党员!我死也不自白,绝不投降!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她毫不畏惧,从容地躺在铡刀下。就义前两眼闪着光,并且瞪得圆圆的,似乎在向人们诉说:她要亲眼看到敌军的灭亡,看到自己的队伍胜利归来。看到这里,我的眼眶禁不住湿润了。一个年仅15岁的花季少女,一个比我大几岁的姐姐,就这样壮烈牺牲了。毛主席亲笔为她题词:生得伟大,死得光荣。并号召全国人民向她学习。
想想现在的我们,生活在没有硝烟、没有战争的和平年代。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碰到一点点挫折会掉泪,碰到一点点困难就会轻言放弃。每天在父母身边撒撒娇,享受着天伦之乐。这样的幸福美好生活是怎么来的?是千千万万个像刘胡兰姐姐一样的革命英雄用鲜血换来的。他们的鲜血不仅染红了黄土地,还染红了十三亿中国人民的心。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决心严格要求自己,好好学习,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锻炼好身体,长大后可以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


《刘胡兰的故事》读后感600字


伟大的人物刘胡兰,从小就听爸爸妈妈讲过。刘胡兰这光辉的名字早就铭记在我的心中,我盼望早一天能读到这样一本关于刘胡兰的书。

今天,我终于有幸地读到了这本书,我被书中的刘胡兰的英雄事迹深深感动了,给我的震撼很大。

刘胡兰,一个只有十五岁的文静小女孩,表现出来的是对党的事业赤胆忠心,对人民、对其他革命同志忠心爱戴,对敌人的屠刀脸不改色心不跳,宁死不屈,大义凛然,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当她昂首走向敌人的屠刀时,是那么从容不迫,视死如归。

十五岁,是一个花样年华。十五岁,我们还在父母身边享受着天伦之乐!我们无忧无虑地生活着!可是,刘胡兰却被敌人屠杀,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为她挥笔写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是对刘胡兰的一种赞扬!

与刘胡兰对照一下,我感觉自己十分地渺小。我平时碰到一点点困难,遇到一点点挫折就会垂头丧气,叫苦叫累我决心要向刘胡兰姐姐学习,做一个勇于拼搏、不怕困难、英勇不屈的人,将来为祖国效力!

读了这本书,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我们生长在和平年代,没有了硝烟战火,这样的环境是由千千万万个像刘胡兰姐姐一样的英雄经过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此时此刻,我们要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啊!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我们要从小好好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正确树立世界观和人生观,不断磨练自己的知识,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使自己向一个正确的目标迈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刘胡兰的崇高理想,坚定意志,宁死不屈的革命气节,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刘胡兰的故事》读后感350字


近一个世纪以来,在我国伟大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英雄如刘胡兰、雷锋刘、江竹筠等等。他们有的面对敌人的威胁,大义凛然,坚贞不屈;有的为了夺取战斗的胜利,不怕牺牲;有的心中装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有的胸怀人民,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人民的事业。他们是中华儿女的优秀代表,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为了弘扬爱国主义。

刘胡兰生长在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在反动的封建军阀阎锡山统治的黑暗年代,所以刘胡兰从小心灵里就种下了仇恨的种子。刘胡兰渐渐长大了,为了担负家庭的生活重担,她和邻居家的孩子小青,一起去山里驮炭,俩人渐渐产生了爱情。日本鬼子占领了文水县,地主吕善卿又当上了村长。孙同志回到这里,领导农民们建起了农会、民兵队、妇救会,刘胡兰担任了妇救会的领导。小青要参军了,刘胡兰鼓励他要勇敢战斗,争取入党。刘胡兰在党的领导下,组织群众反扫荡。1945年,日本投降,小青所在的八路军回到山西,将日本军队的武器收缴。但蒋介石又发动了内战,小青的部队奔向了解放战争的战场。刘胡兰带领着妇救会的姐妹们送慰问品,救护转移伤员,积极支援前线。回到村里,她听到支部书记石德辉和几十个乡亲被反动派抓起来的消息后,勇敢地参加了营救行动,把他们救了出来。但是,在转移的途中,刘胡兰不幸被捕。蒋匪军和地主吕善卿对刘胡兰严刑逼供,刘胡兰坚贞不屈,表现了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最终,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下英勇就义。刘胡兰以短暂的年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总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道理。

其实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刘胡兰一样的英雄,我们一定要学习她这种坚强、勇敢的精神。

刘胡兰故事读后感


刘胡兰故事读后感(一)

解放战争时期,山西省文水县出了一位女英雄刘胡兰。刘胡兰从小参加革命,十四岁加入中国共产一党一。

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被捕。面对敌人威胁,刘胡兰毫无惧色,从容地躺在铡刀上,壮烈牺牲。一毛一主席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我觉得我们不该面对一点点困难就退缩,学习刘胡兰宁死不屈的一精一神,在困难面前毫不退缩,要勇敢的去面对困难和挫折,比如说学习上遇到一点点困难就马上问同学和老师要先用脑子好好想想实在不会再问老师和同学。

刘胡兰故事读后感(二)

玖了少年红色经典---【刘胡兰】后,我感触颇深。胡兰子14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一党一,从小参加革命,在书中俨然是一个大姑一娘一、村干部。

书的前半部分写到胡兰子因为是个女孩子,一奶一一奶一不让她上学,长大后家里人不许她乱跑,可她还是坚持不懈,不顾家人的反对,积极参加革命,担任区妇救会干事,表现出了她的坚强意志。之后又用两个小故事:【纺棉花】、【不怕闲言碎语】来体现她的机智、聪明、能干

可是到了后来,形势恶化,在村子土改时,胡兰子被阎锡山军队逮捕,我看到这儿时急坏了。最后写:

大胡子大声问道难道你就不怕死?

可以看出她是多么刚强啊!

我哭了,胡兰子的形象在我眼前栩栩如生。她死得英勇、刚强!她面对敌人威胁,毫无惧色、从容躺在铡刀下!

刘胡兰烈士永垂不朽。她生得伟大,死得光荣!一本薄薄的书,竟有这么大的魅力,震撼了我的灵魂!

刘胡兰故事读后感(三)

文/邵子琪

玖了我们的英雄先烈【刘胡兰】的故事后,让我被她的一爱一国事迹深深感动着。也让我知道了刘胡兰是一个宁死不屈、而英勇就义的女英雄。她为了祖国的统一,不论被敌人严刑拷打还是怎样威胁她,她都不害怕、坚忍不拔。

记得最深刻的就是刘胡兰当时所住的位置已经被暴露,处境很危险,所以要转移到其他地方去,但是有些机密文件不能透露出去,以免被敌人发现,所以要毁掉。可是时间很紧急,又不能耽误太长的时间,所以她就急忙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来烧掉这些文件。结果因为烧文件而耽误了撤退的时间,不幸被敌人抓住了。

敌人在审问刘胡兰时,她半点也没有把机密的文件透露出来,宁可自己死也不告诉机密文件的内容。在审问中,敌人头头张金宝气得直打哆嗦,准备用机一槍一扫射乡亲们,这时刘胡兰挺身上前,用自己的身一体挡住了敌人的一槍一口,来保护自己的乡亲们最后壮烈牺牲。

当我们现在正在享受幸福时光的时候,我们不要忘记了前辈先烈们。因为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祖国的和平;是他们为祖国创造了未来、增添了光彩。

我们也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报效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再进一步发展,发扬光大。

最后还想说:前辈先烈们,你们是中国的骄傲,中国为你们而骄傲!

《刘胡兰》读后感800字


《刘胡兰》读后感800字

一个个革命烈士其实仿佛是一块雨花石,静静的,深深地躺在泥土之中,铺起一条五彩的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而在其中,有一颗小小的雨花石,她让我感动,她让我震撼,她就是刘胡兰。

刘胡兰出生在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10岁就参加了儿童团,1945年5月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六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土改运动。1946年秋,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来回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在英勇就义之前,她说道:怕死不当共产党。

此刻,我仿佛看到刘胡兰穿着粗布衣裳,剪着剪着齐耳短发,眉宇间透露毅力,眼睛怒睁,嘴角微翘,面对凶狠的阎军,昂首挺胸,从容不迫,慷慨就义的景象。我掩卷沉思,一个只比我大两三岁的姐姐,临敌不惧,竟有如此大的勇气,让我由衷的敬佩,而在这敬佩的同时也渗着几分感动,因为他们这些革命烈士的冒死工作,才能有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我不禁想高呼:共产党万岁,革命烈士万岁!

刘胡兰、黄继光、董承瑞、江姐、夏明翰这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在我耳边久久回荡着,回荡着,回荡着《刘胡兰》读后感2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读完了小说《刘胡兰》。小说生动地叙述了英雄少女刘胡兰短暂而光荣的一生。她经历了凄惨的童年,小小年纪就协助游击队镇压汉奸,积极向党靠拢,在危险的环境中临危不惧,英勇不屈,15岁就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最让我感动的好似刘胡兰面对残酷的敌人的铡刀毫不畏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为党的人民的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因此,毛主席亲自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与刘胡兰对照一下,我觉得自己十分渺小。平时碰到一点点困难,遇到一点点挫折就会垂头丧气,叫苦叫累。刘胡兰的英雄事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决心要向刘胡兰学习,做一个永于拼搏、不怕困难、英勇不屈,将来做一个忠于人民忠于党的事业的人。我也希望刘胡兰不屈的斗争精神继续在祖国大地上传诵着,鼓舞着一带又一代的人们为党的事业,为人民的幸福,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英勇奋斗,默默奉献着。

《刘胡兰》读后感800字

一个个为了祖国而牺牲的革命烈士就像一块块鲜红的铺路石,静静地躺在雨中,铺出一条火红的道路,指引我们去寻找梦想中的彩虹。这些烈士们虽然牺牲了,但他们胜利的光辉却还闪耀在我们的心中。在这条道路中,有一颗令我感动、令钦佩、令我震撼的勇敢坚强的女英雄,她就是刘胡兰。

刘胡兰,一个出生于农村的姑娘,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她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毁灭了敌人的阴谋用自己青春的热血,书写了一个个共产党员的高尚品德。

刘胡兰的祖母经常给她和妹妹爱兰讲苦难的家史和村史,父亲刘景谦经常和乡亲们一起去根据地给八路军送粮食,他常对女儿说:答应八路军的事,咱就是拼上命也要完成。

在艰苦的日子里,平川坚持斗争的八路军日夜活动在青纱帐里,刘胡兰常随情报员为八路军送干粮,传情报。抗日干部们顽强斗争的精神,给了她深刻的教育。

刘胡兰10岁就参加了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10月刘胡兰调任抗联妇女干事。六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土改运动。这位年仅14岁的女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来回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在英勇就义之前,她说道:怕死不是共产党员。

一个比我大两三岁的姐姐竟然有如此大的勇气,他为了保卫我们的祖国,在她还没满15岁时,就牺牲在敌人的铡刀下。这种献身精神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这种精神多么令我们敬佩啊!

毛泽东得知此事后,在1947年亲自为刘胡兰题写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八个大字。1957年1月12日,在刘胡兰遇害十周年时,毛泽东主席又重新为刘胡兰题写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以表对刘胡兰这位女英雄的思念。

但是和她比比,我觉得自己是那么的渺小,平时遇到一点困难就垂头丧气,叫苦叫累,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做人要勇于拼搏、不怕困难、做个不屈不挠、勇敢的人,要做个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少先队员。

看看我们今天的辛福生活吧!都是他们这些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所以这些英雄事迹我们必须永远铭记在心。

《刘胡兰》读后感800字

今天,我再读了《刘胡兰》这本红色经典书,感动之处已是泪流满面,看完了书,还沉浸在刘胡兰的故事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同学们,当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凝神听课的时候;当此刻平安祥和的气息围拢于我们的全身之时,你们是否还记得,60多年前的今天,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诗篇。在这些优秀的中华儿女中,有一名共产党员,她的名字叫刘胡兰。

此时此刻,我的眼前又浮现出刘胡兰英勇就义时的情景。刘胡兰英勇地躺在敌人的铡刀下,她是那样的安详,仿佛正躺在一片松软的草地上,享受着美好的生活。可是,就是这个乌云低垂的冬日,敌人包围了云周西村。由于叛徒的告密,刘胡兰和其他六位革命同志被捕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开始了,六位同志倒在了敌人的铡刀下。敌人想从刘胡兰的口中得到党的秘密,就指着烈士的遗体威逼刘胡兰投降。敌人没想到的是,他们的阴谋没有得逞,小小年纪的刘胡兰宁死不屈,面对这场血腥屠杀,她斩钉截铁地说:怕死就不当共产党!我咋个死法?我咋个死法?我咋个死法?一句句荡气回肠的话震撼着全场,敌人害怕了,敌人退却了。刘胡兰昂首挺胸,走向铡刀,她是那样的从容。曾经她就是这样一路由稚嫩走来,走向成熟,站在了鲜艳的党旗下。临刑前的她,眼里有一抹光芒,一抹坚信共产主义事业必将最终胜利的光芒!

我真想给刘胡兰敬个少先队礼,来表达我心中的敬仰!15岁,生命才刚刚开始;15岁,多么美好的青春年华。刘胡兰牺牲了,在敌人的铡刀下英勇就义。毛主席给她亲笔题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刘胡兰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宁死不屈的革命气节,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刘胡兰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奋发向上!我牢牢记着当年带上红领巾时铿锵有力的誓言:时刻准备着,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年少的心展翅欲飞;年少的我风华正茂。我热爱学习,追求上进,我时刻以胡锦涛总书记四好少年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理想远大、热爱祖国;勤奋学习、追求上进;品德优良、团结友爱;体魄强健、活泼开朗。我要接过英雄的接力棒,勇于接受挑战和承担责任,从小学好本领,长大报效祖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终身!

《刘胡兰》的故事读后感600字


一天,我生病了,妈妈硬拉着我去打针,我一路上推三阻四。妈妈大声说:你还是不是六年级学生!听了这话我走进医院。当我雄赳赳气昂昂的走进注射室时,气势减了一大半,当我看见护士拿的针头时,我心里只剩下凄凉。

针头扎了进去,眼泪流了出来。好痛!妈妈见我这样只是叹了口气。拿来一本书,轻轻放在我的腿上。《刘胡兰》?

读完此书,一股悲愤之情油然而生。刘胡兰,1931年出生在一个中农家里。1940年她上了村小学。1947年1月2日上午,锡山的军队把她抓进了庙里。敌军特派员张全宝审讯刘胡兰,让刘胡兰说是受了共产党的骗,以后不再给GCD干事,而刘胡兰假装没听见。张全宝那出刀,整个会场笼罩在一片恐怖的气氛中。刘胡兰从容地走向铡刀,把头放到刀床上。顿时鲜血像火山喷射岩浆,溅落四方

这时我真正知道了妈妈让我读这本书的真正意义。我的胆小和刘胡兰的大无畏精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刘胡兰为了人们,为了中国共产党,英勇地死在了铡刀下,而我的胆小,让我表现在针头下。刘胡兰当时只有15岁,正值青春年纪。难道她没有想过自己吗?我想她想过,但为了人民,她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了。而我还是那么怕针头妈妈叫我打针是为我好怎能让妈妈失望呢,不,我不能!我不能让妈妈失望,应为这也是为我好。我要鼓起勇气面对一切困难。不能退缩。我已经12岁了,不可以怕针头。一个具有大无畏精神的人,即使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中,也终会成为以成功者,一个英雄。

我特非常喜欢刘胡兰。也想成为刘胡兰一样,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人。

我要把本书好好珍藏起来,因为是这本书让我知道,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退缩,胜利就在前方!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