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少女安妮》读后感 > 导航 > 蔷薇少女馆读后感400字:《蔷薇少女馆》有感

《少女安妮》读后感

蔷薇少女馆读后感400字:《蔷薇少女馆》有感。

我们在一生的阅读中,一些经典自然而然地在岁月中沉淀下来。一个人要想获得伟大的成就,就必须多读多思。在阅读作者的作品过程中,书中的描述让人欲罢不能,面对作品里的情节、人物,我们需要从相关的角度去分析它。一篇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是怎么样写的呢?也许以下内容“蔷薇少女馆读后感400字:《蔷薇少女馆》有感”合你胃口!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蔷薇少女馆读后感400字 《蔷薇少女馆》有感

《蔷薇少女馆》讲的是雅格学院里摆放了一个天使信箱,传说它会接受纯洁少女的求助信。天使们读完这些信件后发出邀请函,邀请少女们前往位于学院外围森林的一座古老的城堡里来参加世界尽头茶会,并且帮助她们排忧解难,由于她们帮助少女们解决困难,便将此馆取名为蔷薇少女馆。

蔷薇少女馆中隐藏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这座城堡内有,平凡人、未来人、异族人、外星人、机器人还有人偶娃娃。他们便是雅格学院中,少女们流传的天使们。他们并不是特意来到这座城堡,而是在一次偶然的邂逅而聚集在一起,虽然他们性格各异,但是他们却意志相投,以帮助纯洁少女们排忧解难为己任。

读着这如同万花筒般的有趣故事,我也好想成为蔷薇少女馆中的一员,也想为纯洁少女排忧解难。想着想着我忽然如梦初醒,蔷薇少女馆是不存在的,全是想像出来的,但我多么希望里面的故事是真实的,我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同时,我也要好好学习,不让父母和老师操心,不再在学习上分心,也要让世界变得跟美好。

F132.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读《蔷薇少女馆》有感500字


茫茫大世界中,食物是我的物质食粮,《蔷薇少女馆》则是我的精神食粮。

《蔷薇少女馆》以伴随我度过了许多个春夏秋冬,在夏天,它就像隐形的扇子为我消除炎热,而在冬天它又好比是一轮太阳,给我带来温暖,或许它的衣服脏了,但它永远是我的好朋友。

雅格学院里放置着一只天使信箱,传说它接受纯洁少女的求助信。天使阅读信件后会发出邀请函,邀请少女们前往位于学院外围森林里的一座城堡参加茶会,并且为她们排忧解难,这座城堡名为蔷薇少女馆。

蔷薇少女馆隐藏着不为外界知晓的秘密,它为于多个平行世界的交接点上,因此,这里聚集了平凡人,未来人,外星人,机器人,异族人以及人偶娃娃。他们便是雅格学院少女之间流传的天使们。他们因为偶然的邂逅而聚集在一起,虽性格各异却志趣相投,均以替纯洁少女排忧解难为已任。

读完这本书我深有所感,他们为每一位少女解开心结,让他们不会为这些事请所烦恼。这些天使们用自己的方式处理了个个难题,也许这些天使们无法长期为少女排忧解难,但是蔷薇少女馆永远存在,它不会中断。当你解决了这些难题,你会很轻松,很快乐,而支付的报酬是你的一个甜美的微笑。

来吧,和我一起打开书,关于所有少女爱与梦的美好故事,等带你推开城堡之门,在蔷薇茶会上一一见证。

《蔷薇谷》读后感


蔷薇谷是一个遍地盛开着蔷薇的一个美丽峡谷,一个心地善良的老人在那里照看着这些花,

老人用不是很客气的话打消了一个家世坎坷的美丽女孩寻死的念头,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喝也要让这个女孩每天干干净净去上学。干旱的时候,老人跑很远挑一担水自己一滴也没喝,只为让女孩洗得干干净净去上学。他靠着顽强的意志让女孩上完了大学,他也终于欣慰地倒下了。

读了《蔷薇谷》,让我感受很深,感动于老人的那份固执与坚持,感动于他为了让女孩吃饱,自己却背地里啃植物的茎块,感动于他从十几里路打来的水,自己舍不得喝,却给女孩用半盆水洗脸

两个失意的人,遇到了生活的瓶颈,都曾经想过轻生,但看见了那未开的蔷薇花开地煞是鲜艳,

狭而陡峭的山谷竟全是蔷薇花,一片一片的,五颜六色的,缤纷地开着。如雪如火那样灿烂,那样茁壮。生命不仅仅有伤痛,还有美好,只是有时没有发现而已,生命需要一双明亮的眼睛去洞察美好,所以他们放弃了轻生的念头。

其实,生活里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放宽心,笑一笑,没有什么坎过不去,时间会证明一切。

注:内容请关注栏目

《曹文轩蔷薇谷》读后感


小学四年级有一篇文章叫《生命生命》,记得当时老师用了好几堂课,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让我们理解生命的意义,可是我没能从中明白生命的真谛。在这个暑假里,我有幸读到了《蔷薇谷》这本书,从此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

《蔷薇谷》讲诉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姑娘想在蔷薇谷自杀被一位老人拦住,有幸存活了下来。老人对姑娘说自己曾经也想自杀,但被蔷薇花那旺盛的生命力所吸引了,从此在蔷薇谷定居,存活了下来。一老一少,两颗寂寞的灵魂被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老人的善良和坚强使姑娘懂得了给自己的生命赋予了一份力量。老人的善良和坚强如一抹馨香让饱受痛苦的姑娘如蔷薇花般顽强地生活下去。

给自己一份鼓励,就能接受各种无可预知的挫折。在这漫漫人生路中,每个人都会有遇到坎坷、不顺心的时候,当你遇到不顺心的事时,你会怎么做?是从此消沉下去,还是重新振作?给自己一份鼓励当遇到挫折的时候,对自己说,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我们的生命是父母赐予我们最好的礼物,所以我们要好好的珍惜,并使它更加的有意义。给生命一份鼓励,学会在乌云密布的时候,寻找天空的那一抹亮色。

故事中的老人是伟大的,在不幸面前他还是能够坚强的活下去。他在自己自身难保的情况下拯救姑娘并收养了她,而且还供养姑娘一直上完大学,是他让姑娘明白了活着真好。这份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他人的关爱是老人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活着的人应当学习的。

读《金蔷薇》有感


读帕乌斯托夫的这本金蔷薇,有种非常舒畅的感觉,作者在这本书中介绍了文学的写法,虽是说一些技法和注意事项,但是却没有那种说教的乏味,他用一个个小故事,把构思比作闪电,把细节的重要性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又学到了许多知识。

这本书首先最吸引我的地方便是它的书名,金蔷薇,我刚开始还未阅读的时候在疑惑什么是金蔷薇,听老师介绍的时候它是一本描写如何写作的书,而金蔷薇这个名字和书的内容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带着这个疑惑开始了阅读,读的第一篇故事便是一个爱情故事,金蔷薇在其中起了一个线索的作用,金蔷薇在这篇故事里象征着美好的爱情,作者把这篇故事写凄美而动人,我读完之后还对那个男主人公用收来的金沙铸成的金蔷薇印象深刻,那金灿灿的枝叶和花蕾在我脑海中久久不能散去,我想,作者用金蔷薇这个名字作为书名,估计是用这个美好而浪漫的名字作为全书的基调,一本书读下来,正如它的名字一般,是浪漫而美好的,你会被书中构思精妙的情节而吸引,也会为作者细腻而幽默的文笔而叫绝。

谈到这本书,让我感受最深的便是两个字:自然。以前我也看过不少论述文学技巧的书,不仅论述生硬,而且穿插的例子仿佛是生拉硬拽过来似的,让人陷入一种为了举例而举例的漩涡,例子和论点硬生生地被割裂开来了。而这本书,作者既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又讲述了不少生动的例子,最重要的是,并没有把例子与论点割裂开来,而是把他们完美地契合在一起,使人读了很舒服,有种行云流水的舒畅感。

这本书不仅让我学到了丰富的文学知识,而且让我体悟到了什么叫流畅自然的文笔,不愧是堪称为经典的著作。

《蔷薇求救讯号》读后感1200字


  时至今日,我不得不承认,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最为柔弱的一隅,只是有的时候我们并没有表现出来。而那些在别人眼中看似无意的伤害,都曾经,或者正在,一点一点地朝着我们的心脏凿开一个又一个绝望又无形的洞。
  那便是伤害。Lily说,伤害这种东西,无论加诸于谁的身上,都是一样的。生活总会赋予我们漫无边际的痛苦,某些时刻,当我们的内心沉重至无法负荷的时候,是的确有这样的,想要放弃生命的想法。想要逃避这样千疮百孔的现实,因为已经无力在承受。我们是人,不是神,之于这残酷的世间,总有压抑得疲惫不堪的时候。
  这世上有太多失意的人,找不到工作的、失去亲人的、受尽欺凌的、身患绝症的,他们拥有各种各样的绝望的理由,去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我已生无可眷,因为我已经无力抗衡。
  而对于这类的人们,社会更多的是责备、冷漠和嗤之以鼻。
  ——心理承受力竟然如此脆弱。
  ——温室里的花朵。
  这样的话语更多的出现在我们的耳朵里,听多了,也自然而然地觉得,的确没有太多活下去的希望了。
  这样的决绝极端的,让很多人不理解的过激行为,实际上,已经越来越多的泛滥于80后以及90后年轻人的身上。有的时候,譬如“精神敏感”、“心理承受力脆弱”这样的言辞,不过是一种推脱和逃避。


  ——来自于,并不了解80、90后真实想法的成人世界。
  我感动于宋佳岛和游息宴的爱情。一个从学生时代坚持到30岁的梦想,由一个小姑娘来完成,她希望凭借一己之力挽救这个黑暗崩坏的世界,她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希望换来息宴的苏醒,并且一直坚持着照顾他直到中年,只为了曾经的一个约定。小说给了息宴苏醒的机会,给了我们黑暗尽头的一丝光芒,我想,那一缕光芒也是作者心里的一丝渴盼吧。
  只要有希望,就能活下去。
  宋佳岛在那么多艰辛和重重阻碍下能够一直坚持下去没有放弃自己,在那么多应该绝望的时刻却表现出来的坚强,其实都只是因了内心那一点不曾磨灭的希望——希望息宴醒来。
  她相信,总有一天,他会醒来的。无论现实多么残酷,多么黑暗,无论遭受多少的痛苦,总会有那么一天的。
  不存在所谓幸与不幸,因为那都是主观的认识。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需要应对太多东西,伤害与疼痛其实都是不可避免的。而Lily写下这篇小说,我想,应该也有些警世的意味吧。
  警示的,不仅仅是那些处在绝望边缘的人们,更是那些轻而易举就伤害了别人并且浑然不知的人们。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每个人都曾经在人生的道路上遭遇颠簸和苦痛。
  其实,这世界所有的残酷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人们精神的灭亡。有的事情,不必想得那么坏。自杀也并不是可以解决事情的唯一方法,既然都是选择最好的出路,与其结束自己的生命,不如在尘世的另一个角落建立起自己的希望。
  路,总会有的。希望,也永远藏在人的心里。只要你,不放弃。
  所以,当我们脆弱的时候。请你加油。
  ——先别死。活下去试试看。

  时至今日,我不得不承认,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最为柔弱的一隅,只是有的时候我们并没有表现出来。而那些在别人眼中看似无意的伤害,都曾经,或者正在,一点一点地朝着我们的心脏凿开一个又一个绝望又无形的洞。
  那便是伤害。Lily说,伤害这种东西,无论加诸于谁的身上,都是一样的。生活总会赋予我们漫无边际的痛苦,某些时刻,当我们的内心沉重至无法负荷的时候,是的确有这样的,想要放弃生命的想法。想要逃避这样千疮百孔的现实,因为已经无力在承受。我们是人,不是神,之于这残酷的世间,总有压抑得疲惫不堪的时候。
  这世上有太多失意的人,找不到工作的、失去亲人的、受尽欺凌的、身患绝症的,他们拥有各种各样的绝望的理由,去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我已生无可眷,因为我已经无力抗衡。
  而对于这类的人们,社会更多的是责备、冷漠和嗤之以鼻。
  ——心理承受力竟然如此脆弱。
  ——温室里的花朵。
  这样的话语更多的出现在我们的耳朵里,听多了,也自然而然地觉得,的确没有太多活下去的希望了。
  这样的决绝极端的,让很多人不理解的过激行为,实际上,已经越来越多的泛滥于80后以及90后年轻人的身上。有的时候,譬如“精神敏感”、“心理承受力脆弱”这样的言辞,不过是一种推脱和逃避。

文学少女读后感


文学少女读后感范文一

《文学少女》共分八册,每一册都以一本书作为中心,再穿插了不同的各种小说,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的故事。

讲述故事的,是一个以十四岁神秘美少女作家出道,作品一炮而红却因为之后的时间而受到压力,成为家里蹲的少年,井上心叶。而故事的主轴,却围绕在另一个人身上。她是一个自称文学少女,以书为食物的女孩子,天野远子。

从第一册《渴望死亡的小丑》到最后那一册《迈向神境的作家》,天野远子用她的双手,抚开了一个又一个故事上,掩盖真相的那层迷雾,指向了,新生的路口。在我的心中,比起心叶,我觉得她才是真正的主角。

即使再绝望,再黑暗,再愤怒再哀伤,她也总能指出那明亮的道路:但就算夜晚降临,黑暗包围我们的时候,天空中仍旧会有星光闪烁着。而那清冷的光芒,一定会寄宿于我们的胸口,给予我们向着目标继续前进的勇气。

就算到了现在,还记得远子和心叶在第五册中的对话:远子学姐想要成为的,是怎样的人呢?无论多么悲伤的时候,也能漂亮微笑的人吧。

所以,我们只能在最后才知道,她掩埋的秘密,她的存在,被自己的亲生母亲所抹灭,即使她微笑,元气满满的向母亲打招呼,也得不到任何的回应。即使她在心中深深的喜欢着心叶,她也从不会说出口,她只会如同紫罗兰花一般的微笑着。

他们的故事里,没有掩盖人性的黑暗,朝仓美羽每天都对心叶说着喜欢,心中却包含恨意去将对方的一切破坏殆尽。

他们的故事里,没有回避死亡,因为嫉妒与愤怒而颤抖的毯谷的双手渐渐捏碎水户夕歌那百合般柔弱的生命。

他们的故事里,有绝望的爱恋,爱上不能爱上的人,雨宫萤用自己最后的生命阐述着自己的爱恋。

但是,带着清淡紫罗兰香气的远子,面对着那些悲伤,那些绝望,用她那温暖的笑容,化解着一个个故事的黑暗。她始终相信,在黑暗的尽头一定可以开创崭新的世界。她说:真实不一定都是美丽的。也有让人不忍目睹的丑陋的真实、痛苦的真实存在。然而,夜晚将包容一切,月光也将一如往常的挥洒在我们身上。永不改变的东西和美丽的东西也是存在的。

最后,她融化了心叶心里的那块寒冰,她默默地帮助心叶再一次拿起了笔,再一次能够接受别人的好感。对于心叶来说,就在一切都恢复正常的时候,远子,一直支持他,不曾背叛不曾舍弃不曾嘲笑他的远子学姐,淡淡地离开了他的视线。

为了帮助他,成为真正的,惠临神明的作家。

绝对,不再哭泣了。从今以后,我要像小丑那样藏起悲哀而笑着,时而会像幽灵一般渴望,时而会作为愚者定下决断,但就算背负着堕落天使的污秽,我也要在胸中怀抱着花与月,像朝着圣地前行的巡礼者那般继续走下去。最后,成为惠临神明的作家。

这是,在远子的守护下成长起来的心叶。

我相信不管是心叶还是远子,终究会幸福的。因为他们相信着:永远的幸福什么的,或许根本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但是,那双温柔的眼睛,向我们诉说着。在人的一生中,散落着无数一瞬间的幸福和感动。或许那就像白天到来就会消失的星光一样,梦幻般的东西。但是那小小的星光,仍旧会在我们心中持续照耀下去。然后,等到黑暗消失,天空晴朗,悲哀的事情全都被净化,那个无边无尽、清澈美丽的世界,终究会出现在我们眼前的。

《文学少女》读后感范文二

当我把书读完的时候,原来想说的很多话都说说不出来了,好像有什麽东西萦绕在胸口,悲伤地的气氛在心中一直挥散不去,明明是一个美好的结局的

最开始当我看到《文学少女》这个标题时,并不知道这是一本怎样的小说,她讲的是怎样的故事,我以为会是蛮轻松的情节,就毫无戒心的看了下去,于是,就这样被束缚住了呢?

刚刚把桌面设为了《文学少女》了,远子学姐抱着书,略带哀伤的表情,非常的美丽,真的非常非常的美丽。

那就从第一个故事开始讲吧,剧情就不讲了,说起来自杀还真是日本人的专利呢,因为自己不会感到悲伤觉得羞耻,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认为自己是人间失格,虽然无法完全明白那种痛苦,但是戴着面具而活着,自己也差不多,虽然我没有每天带着笑脸,但是也在勉强着自己,用自己厌恶的方式生活。也稍微了解了一些美羽,和心叶的过去。当看到竹田千爱被心叶和远子拉上来的时候,我以为这个故事就结束了,可是我又错了,每一个故事的人物都影响着后面的剧情。而且竹田对剧情可以说有着相当大的影响的。

对于雨宫萤故事的结局,其实并不意外,因为在ACG作品中,女儿喜欢父亲并不算特别。不过这个谜团是最后才接晓的,一开始,我也无法看清到底是怎麽回事,真以为萤是被夏夜乃附身呢,不过其实整篇故事只有会吃书的远子学姐算是不大普通,其他人,都只是普通的人类,没有什么妖怪,幽灵,连远子学姐,都是一个如你所见的普通的文学少女呢。

个人感觉芥川的故事并没有什麽特别的,当然,最后除外,美羽还活着!不过惊讶的可能只有读者们,心叶自己也知道美羽没有死,只是没有说,所以大家都都想错了吧。

比较喜欢第四个故事呢,感觉这个故事很唯美,就像歌剧院的幽灵一样。在里面,七濑终于鼓起勇气坦露了心声,心叶也抱住了哭泣的她,看到这一幕时,我心里也在为他们两个人而高兴。臣这个人物,我本以为后面还会有他的剧情,可是我又猜错了。

第五章应该说是相当重要吧,不但美羽终于出现,在这一章的结尾,每个人,都释怀般得说出了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心叶的心结也解开了,并和七濑正式确定了恋人的关系。要是故事在这里结束,该多好,可是我无法改变故事的。因为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人没有提天野远子。

请允许我跳过外传一样的第六章,直接讲最终的两章。以前都是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文学少女,在最终篇里成了当事人。怎么说呢,我个人不是太喜欢最终篇,我希望就维持在第五章结局,然后来一句从此以后他们幸福的生活着这种感觉的话。在最后两章里,美羽的存在感完全被淡化了,明明应该是个很重要的角色,几乎沦为和芥川一样的龙套下场,事情一解决,就被放到一边去了。还有七濑,看到心叶对流人说琴吹是自己的女朋友,甚至有杀掉流人冲动的时侯,谁都不会怀疑心叶的感情吧,可是最终还是没有和七濑在一起,我不禁伤感(果然我是琴吹派得吗?那让我纪念一下吧。

其实在琴吹说想要围巾时,对心叶说可以不用写小说时,让心叶撕掉小说时,我就知道,她输了。无论怎样他都不是心叶最特别的人,最特别的人这几个字所产生的羁绊是世间所以故事的共同点,而井上心叶的最特别的人是天野远子!尽管和心叶的相遇是有预谋的,但是正是她的微笑,她的声音,她的脸庞,她的胡闹,她的温柔,心叶才能一点一点的填满空洞的心。午安,心叶,心叶,今天记得来活动室哦,肚子饿了,写些什么吧,心叶。如果心叶真的和七濑最终走到一起的话,远子一定会很伤心的,她也喜欢心叶啊!虽然没有表现出来,但是远子她非常非常喜欢心叶啊!所以,这样的结局是最美的。

当远子看见那个叼着鱼的熊,以及在夏天为了她而戴上围巾的心叶,会是怎样的表情呢?我们无法看见,但是可以想到,那一定是最最最幸福的表情!

文学少女读后感1000字


前天用一天的时间读完了《孤独六讲》这本书。之所以用短短一天时间读完,是因为这本书真的很好,所以一气呵成读完了。读完这本书以后,我感觉自己既定的生活和思维破碎成了一片一片,为了把这些破碎的东西再重新组装起来,于是我昨天坐公车兜了一天风,坐在车上的时候想了很多很多于是也就诞生了这篇日志。

这本书如果概括点说,它阐述的情欲孤独、语言孤独、革命孤独、暴力孤独、思维孤独、伦理孤独,我粗浅的理解是一种超然世外的独立吧。

把自己不混同与这个世界,不随波逐流,很独立、很个性的东西。

正是因为他的独立和个性,又很成熟完善,所以读起来非常的美,像诗一样的美。

我被这美深深地触动了。

然而读完了这本书,我却有种很矛盾的感觉,这不是书的矛盾,而是我自身的矛盾。

昨天在车上想了一天,我想之所以我会矛盾,或许是因为这本书里的思想是非主流的东西,而我一直是很传统的主流文化的思想,被冲击过后,在震撼之余会感到无所适从。

那么为什么我会说这本书里的思想是非主流的东西?而这个矛盾又矛盾在了哪里?我现在把它提出来,并阐述我的一些见解,希望能有星友回我帖子,一起探讨下。

当我看到竹林七贤那么有才能,却隐居山林,甚至为主流社会所不容,遭人迫害,当我看到秋瑾被砍头后,她的血甚至救不了一个得肺痨的孩子。

在震撼和仰慕之余,我不由会想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我能不能做得那么纯粹?还有如果我能做得那么纯粹,那么让我做得纯粹的度在哪里?如果我做不了那么纯粹,又意味着什么?

我想这个答案大多数人都无法给出。

现在的社会更加的务实,多数人不会去那么纯粹的生存,他们是主流,他们更倾向于去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积极进取之才,以便于体现自己的价值,更好的融入社会。

而个性的、超然于世外的东西被作为非主流的东西,在这个务实的社会中要么被社会所不容,要么就因曲高和寡而孤独。

那么是不是非主流就是不该提倡的?我想也不是,正因为他的纯粹和个性,所以他能接触到主流文化所接触不到的一些东西,当他上升到一定高度,完善到一定程度时,他就足以震撼所有人。

所以主流与非主流都是不可或缺的,两者缺一不可。

我不由又想起了马哲,它确实是很了不起的哲学。

我想它之所以了不起或许在于它把一切哲学又抽出了更为一般和概括的东西,而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但我不由又产生了疑问,会不会因为这个更概括和一般而使他丧失了个性,取得精华、去的糟粕又是否准确?我希望有星友推荐好书,回答我的这个疑问。

这是我从《孤独六讲》中学会的独立和质疑使我提出了这个问题。

《孤独六讲》确实是一本好书,谢谢作者蒋勋让我看到如此精彩的一个思想的世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