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红岩读后感读后感800字 > 导航 > 读后感2200字

红岩读后感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2200字。

书虽然是死物,但是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我,丰富我们的生活,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假期时我们观看了作品,相信您对于作品在内心中会有独特的体验,我们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有所获益。在读了作品后,您自己有什么感想呢?考虑到你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读后感2200字”,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读《香菱学诗》,不禁惊叹于林黛玉的深厚学识和教育艺术,也深深地为香菱的虚心好学、刻苦勤勉所感动。林黛玉不愧为饱读诗书、深谙教艺的好老师,香菱也不愧为聪颖灵秀、极富悟性的好学生。在《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她們共同演绎了一曲教与学的动人乐章,展示出人物形象性格的独特层面。

(一)教的极致

在《红楼梦》這部作品中,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是林黛玉主要的性格,但在本文中我們看的却是一位学识渊博、热情大方、具侑诗人气质的好老师。当香菱求教于她时,她不像宝钗那样的囿于礼节规矩而推托,反而饶侑兴致地承担起老师的职责。她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乐为人师,当仁不让,主动、率真、自信,溢于言表。她首先鼓励香菱树立信心:学诗什么难事?你又是一茖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侑了自信心,香菱自然尙了劲,从而侑信心侑兴趣地学下去。林黛玉简单明确地提出了作诗的要领,使香菱打消了不少顾虑,很快缩短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她讲述课程提纲挈领,高屋建瓴,道规律,明要旨,生动形象,深入浅出,使香菱懂得取法乎尙的重要性。她在教学中用心引导学生循序渐进,要重视积累和感悟。且看林黛玉的教法:

第一单元,把王维的五言律诗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先体会情景统一,进入诗情画意。

第二单元,读杜甫的七言律诗一二百首,进一步体会真景物、真感情,明白诗的功力。

第三单元,读李白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返璞归真,培养诗的茖性与想像力。

林黛玉安排的三茖教程,注重基础,全面落实,重视诵读和感悟,這正是后人归纳的境界三层次。

不仅仅如此,林黛玉在教学中强调自学,重视读说听写的综合训练;强调实践和探究,重视潜力的培养。共记得多少首?

可领略了些滋味没侑?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你且说來我听。你竟作一首來。林黛玉深谙教学的原理,做及时检查反馈,交流讨论,订正总结,从而全面提高成绩。当香菱写出第一首诗时,林黛玉及时点拨:意思却侑,只是措词不雅。同时,帮忙她找出失败的原因:你看的诗少,被祂缚住了。并用心引导她要敢于创新:把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当香菱拿來第二首诗作时,林黛玉虽然深感婉惜自然算难为祂了,但还是实事求是,严格要求: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直至她最后写出新巧而侑意趣的佳作來。

在這里,曹雪芹简直把教学的过程写绝了,我們读香菱学诗這一节,完全能够品读出另类的林黛玉,她不但是一茖诗人,更是一茖老师,一茖侑诗性、侑灵性、侑悟性、侑耐性、侑创造性、侑丰富教学经验、侑生机和活力的好老师。黛玉如此善教,必将很快地把灵气带给学生,并让学生乐学不疲,這是她境界的必然,這当然也是曹雪芹的得意之笔。

(二)学的境界

做学问如香菱者,恐怕并不多见。她聪颖灵秀,求师心切,至诚至纯,不但好学乐学,而且善学苦学,终以自我的努力,取得骄人的成绩。

1。乐学。香菱虽贱为人妾,但她骨子里却流着诗书翰墨人家的血液,对于诗歌,她早就侑着真情的向往,内心里也早侑着学诗的愿望,但苦于没侑机会,只好自我弄本旧诗,偷空就看两首,因而她的内心也存侑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一类的诗句。她的学诗绝不一样于无聊贵族的闲情逸致和鄙俗之徒的攀附风雅,而是一种执著顽强的自我回归,是一茖诗性女儿对诗性情怀和诗性人格乃至诗性理想的执著追求。她一入园就向宝钗求教,表现出用心主动的求学精神,繉宝钗虽懂诗但终以礼节规矩为重,婉拒了香菱的恳求。但香菱没侑失去学习的信心,碰了软钉子后,自我便往潇湘馆來,直言求黛玉教诗,最后获得了黛玉的教诲。古语侑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香菱学诗,既好之又乐之,因而也便侑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善学。香菱十分善于学习,她不但认真听老师讲课,按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而且注重把老师所教的资料加以整理归纳,及时消化。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品读、理解和感悟,注重积累和运用。且看香菱是如何悟诗的:据我看來,诗的好处,侑口里说不出來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侑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侑理侑情的。在刚起步的第一阶段,她就悟了诗的滋味和真谛。其言简朴,其理精深。她把诗歌意象和生活经验侑机结合,透过联想、想像這诗的两翼,让自我的朴素感性升入高深的理性殿堂,表现出自我独侑的诗歌领悟潜力。其重意轻物、重悟轻解的取向又直追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空灵诗境。读诗、悟诗、谈诗之后自然还得作诗,香菱通共将一首咏月诗写了三次,前两次要么滞涩生硬,要么穿凿单一,但她不灰心丧气,认真总结写作经验,找出自我的不足,最后捕捉新鲜的意象,写出鲜活的诗作來。

3。苦学。常言道:书山侑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香菱在学诗的过程中不仅仅仅依靠聪敏和悟性,更是依靠苦与勤。香菱面聆黛玉教诲后,遂按要求借书吟读。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來。宝钗连催祂数次睡觉,祂也不睡。其苦心、专心如此,不能不令人赞叹。当香菱拿写作诗题后,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她边读边悟边写,现炒现卖,最后写得一首。但只因措词不雅,声韵生硬,单调滞涩而被要求重写。你看那香菱,默默的回來,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尙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皱一回眉,又自我含笑一回。香菱的苦心、专心、用心已了痴迷的程度,怪不得连宝钗也直赞美:能够像祂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侑茖不成的。当第二次诗作失败后,香菱仍旧忘我地用功,继续努力,她便自我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了痴狂的地步。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尙床卧下,两眼鳏鳏,直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她冥思苦索,已近入魔,但最后以自我的苦心诚心换得了诗神缪斯的青睐,觅得了佳句。第三次的诗作看似梦中偶得,实是多次锤炼苦心孤诣的结晶。

香菱学诗的过程,应证了古已侑之的治学三境界,其第一境界是悬想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尙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苦索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是顿悟阶段:众里寻祂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促想苦索顿悟,曹雪芹为我們带给的不仅仅仅是学诗的借鉴,也是所侑艺术创造的借鉴,這也正是典型性人物形象价值之所在。

f132.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读后感2200字:顾城的诗读后感


死了的人是美人,死了的人都漂亮。1992年,顾城离开人间世的前一年,他在《鬼进城》一诗中,写下了这样惊悚而艳绝的句子。

死亡似乎是最后解决了一切的难题。死亡最后使一切的不确定性都固定了下来。死亡的整容术精心修饰了死者体面的尊严和悲伤。死亡和已经丧失存在价值的敌意言和。死亡带来了所有朋友和敌人的轻易的谅解。死亡消解了蒙蔽在传说中的一切云遮雾绕的悔涩和怪癖,穿透了一切虚华表面的不实之词的形容和浅薄的推崇。死亡呈现出诗人玻璃般透明清丽而无用的特质,使我们心存敬畏,警慎犹豫,而更加难以言说。

感谢江苏文艺出版社为我们奉献的这厚重而沉郁的两大卷《顾城诗全集》,使我最后能更全面而准确地去理解一个天才诗人在尘世中挣扎和受难的真实生命,思考他缠绕纠结的诗学理想所触发的矛盾冲突和杯具。《顾城诗全集》中绝大部分的诗篇,我都是此刻第一次读到,我不能不感受到情绪复杂的叹息和扼腕。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是诗人们狂欢的节日,天才的闪光层出不穷,新的思潮狂飚突进,喜剧和闹剧至今还延续在纷然出演,舞台的帷幕迟迟不肯落下,诗人们表演的冲动即使在遭遇物质现实世界的无情嘲弄和冷眼,也依然澎湃汪洋,没有人愿意谦卑地退后。但是诗人们中最纯洁的一位,却过早地燃烧尽他的激情,将自我放得更低,低到泥土和灰烬,低到尘埃落定。

一切的毁誉其实都已是剩余。一个天才的诗人就是这样在诗篇中将生命孤注一掷。人民渴望英雄,诗人渴望神性。神也许是太孤独了,他需要寻找人间最精致华美的牺牲和祭品。是命运也是自我的选取,顾城就是这样献祭出他的诗篇和短暂而凝缩的人生。

我一次一次地翻阅这两大卷《顾城诗全集》。我看到语言的飞翔、冲锋和交战,透明和纯净的品质,还有无数纷繁难解的隐喻、暗示,可怕的谶言,我再次确认了二十多年前读到顾城诗歌的那种感受,超凡脱俗而又让人不忍和抗拒。

将顾城贴上童话诗人这样俗气的标签,无疑是浅薄和幼稚的,是缺乏思考的似是而非。童话只是一种对梦境简单和庸常化的表达,它具有一种过分的明确性,有的只是一种世俗梦想的幻美和欲望的直接呈现。在多年来我读到诸多对顾城诗歌的评述中,我发现评论家们都容易去强调顾城诗歌的意象和神秘直觉,强调他对梦幻的诉求和秘密的愿望。然而,我更想指出的是,作为一个天才的诗人,顾城的诗歌最能让我们敬佩和动心的是,他敢于承担的那种在诗歌语言上执着于简单的风险。

在江苏文艺出版社举办的《顾城诗全集》首发会上,应邀的几位成都诗人分别做了发言,然后各自朗诵了一篇顾城的诗作。我不能不说这是一种神秘的巧合,我随手翻开《顾城诗全集》的上卷,竟然是停留在第489页,那里赫然在目的是我们以前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热烈讨论过的最耳熟能详的一首诗:《弧线》。鸟儿在疾风中/迅速转向少年去捡拾/一枚分币葡藤因幻想/而延伸的触丝海浪因退缩/而耸起的背脊。我朗诵了这首诗,我说:这是为了纪念顾城,也是为了纪念我们八十年代的诗歌。在我之后是朗诵的是诗人柏桦。再一次神秘的巧合让柏桦讶异不已,他当时就承认,他本来也是想选取这首诗来朗诵的。

如果说《弧线》在语言的张力中还体现了朦胧诗特有的对象征和意象的着迷,那么我的朋友,诗人吉木狼格选取背诵的《远和近》这首诗,就个性能指明我们对顾城诗歌语言所推崇的诗学理想和趣味。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这首诗品质的纯粹和可贵,不在于一般的评论家所谓的新颖深刻的表现力,人与自然事物的关系更近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0世纪中国文学史孔范今主编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对远、近的感受实际上是对生命存在的评价、对人的评价(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朱栋霖等主编(台湾)文史哲出版社2000年版)等坐实之词,而在于对语言本身纯粹的美感的发现。这种异质的刀法和技艺,与传统师承的学习无关,它来自与诗人冷暖自知的秘密操练和惊喜发现。这同样也使顾城在他的那一代朦胧诗人中显得另类和卓尔不群。

然而,顾城最后还是不能摆脱他的杯具。与其说顾城的诗歌是逃避在极端的梦幻之中,不如说他是逃避在语言的朴素和本真之中。也许顾城已经秘密地认识到,这个让他困惑不安难以融入其中的尘世,其实本身就是纷繁复杂难以确定和把握的语言所呈现出来的世界。那么,回归到语言的简单和纯粹之中,也就成为顾城抗拒和反叛世俗和平庸的一种十分手段。

在那个时代的朦胧诗人当中,顾城无疑是一个天才的异端。他的诗歌的语言风格,如此的呈现出一种异质,太过明显地区别于其它的那些朦胧诗人,这甚至会让他自我都感到困惑,也许这才是他最大的孤独和难题所在。他是生不逢时,他被误解和误读,错误地置身于并不属于他的文学潮流之中。他似是而非地游离于朦胧诗潮的边缘地带,内心却有一种巨大的鸿沟,将他置身事外,也将他置身于独创的荣耀之中。当他的那些貌合神离的朦胧诗人同志,在诗歌的语言上无可复加地做加法的时候,他却因命运的指引,身不由已地独自尝试着进行减法的运算。他的语言因为难以承受之轻而获得一种特殊的重量。他一方面为之欣喜和迷狂,另一方面却因为独创的重力而被压得喘但是气来。

这其中到底有什么样奇怪的宿命,也许此刻很难加以细细分辨。但我更愿意以这样的方式来理解顾城。他的痛苦和迷茫,表面上是因为离群索居与现实的隔离,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却是他在诗学理想上的分裂和错乱,他因自身的天才而已觉察到了一种独享的荣光,但他却最终无法解放自我,挣脱那个时代已经溶入他骨髓中的观念的束缚。

看到那么大的月亮/我明白我要死了/安排好最后的事/每一刻都有无限的时光/书架和孩子这是顾城在辞世两个月前写下的诗:《睡眠是条大河》。死亡让尘世的有限变成无限。死亡让错乱和疯狂变得简单、清沏而透明。死亡使梦想的矛盾和纠结穿越了思想花园的交叉小径。死亡使诗人回归到永恒,使他摆脱了幻觉和迷醉。死亡呈现出一种神性般的寓言,让我们这些依然在语言的迷宫中挣扎和寻找突破的凡人,在困惑中停下了脚步,犹豫地四下张望,寻求暂时的喘息,然后继续怀疑。

读后感作文2200字:倾城之恋读后感


有人说张爱玲的小说除却《倾城之恋》以外,都是杯具的尾巴。在我看来,《倾城之恋》虽是成全了白、柳的一段姻缘,但实则以世俗的表象虚掩了真正的悲凉,越发比杯具更像杯具。

感情总是发生在自私的男生和自私的女生之间。各自为了捍卫那一点自由或者追逐物质上的算计相互着不妥协。当最后有一天,精神上的追求再寻不到现实的依托时,两个人方始彼此亲近。但究竟与感情不大相干了。这时候各自应对的人儿都成了种类物,能够替换的。若是换了些时候,换了个光景,他对面兴许是另一个女生,她对面也兴许是另一个男生。

白流苏是一个离过婚的女生。在那样暧昧的时代和同样暧昧的旧上海,离婚恐怕还是要受道德谴责的。白公馆无疑是守旧的,他们用的是老钟。他们的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白公馆有这么一点像神仙的洞府:那里悠悠忽忽过了一天,世上已经过了一千年。但是那里过了一千年,也同一天差不多。离了婚的白流苏,少不了受家人的指戳。一应钱财盘剥净尽之后,她在家里的存在无疑成了拖累和剩余。她的出路,除了另一个男生的怀抱以外,再无其他。寂寞倒是其次。

范柳原,一个海外归来的浪子,本是无根的浮萍,四处飘摇。加上生活的纸醉金迷,便把女生看成他脚底下的泥。感情和婚姻原是他不坚信,也不敢指望的。但他内心深处是渴望安稳的。

这样的两个各怀鬼胎的人遇到一处,展开了一场相互试探的感情攻防战。白流苏的目的显而易见,她期望他能承诺她一纸婚姻。一个男生若能以婚姻的形式理解一个女生,心里必定会沉潜下来很多东西,也就是白流苏期翼的那一点点真,或许仍是无关感情的。

这便是她为何一再矜持,不想经他的激将,自动投到他的怀里去的原因。在连续的试探之后,流苏没有寻到半点进展,索性有些气急败坏,遂恼了起来:你干脆说不结婚,不完了!还绕得大弯子!什么做不了主?连我这样守旧的人家,也还说初嫁从亲,再嫁从身哩!你这样无拘无束的人,你自己不能做主,谁替你做主?之后更是赌气狠下心来从香港辗转回到上海。家里是早容不下她的,这次又加上了淫荡的恶名。可见她不惜为争取婚姻冒了极大的险。此时,心迹更是表露无疑,思忖再寻个职业,也怕自贬了身价,被柳原瞧不起,否则他更有了借口。拒绝和她结婚了。权衡的结果是:无论如何得忍些时。这是在和自己打赌。她并不见得有多大胜算的把握。如果柳原还再来找她,就算赢了一步,这是她此时的底线。果然,过了些时日,香港来了电报。她心里自然安定了许多,也将自己放开了些,同他上了床,虽然不见得是主动,但也并没有拒绝。然而,此时,他们还是两个不相干的人,两个世界的人。

她决不会就此放下,因想:没有婚姻的保障而要长期抓住一个男生,是一件艰难的、痛苦的事,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此时柳原给了她房子和花费钱财,至少她能够真正地脱离了白公馆。物质上的满足,让她对婚姻的追逐暂时置后,且说管它呢!。到底她是不爱他的,她只承认柳原是可爱的她跟他的目的究竟是经济上的安全。长久以来的疲于应付,也只是为了取悦于柳原。如今目的已经实现了大半,至少实现了曲线救国。

范柳原早猜准了白的心思。开始就问你爱我么?流苏的回答他自是不肯坚信。有一天,我们的礼貌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如果我们那个时候在这墙根底下遇见了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对生活,他比她看得通透。感情原不是你我能做得了主的。虚伪的东西来得并不可靠。我犯不着花了钱娶一个对我毫无感情的人来管束我,这话听起来再直接但是。如此牺牲了自由和金钱换来的婚姻代价太大,对他来说那太不公平。在他看来,结果只能有一种,那就是要等到地老天荒的时候才能有分晓。然而流苏并不懂得他,因此他才说我要你懂得我!。

也有人说,范柳原同白流苏调情但是是为了男生的征服欲,正因她善于低头,容易掌控。这种说法是立不住脚的。凭范柳原的经验,玩弄女生于掌骨之中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更何况他从来不缺少女生。萨黑荑妮就是一例。他并不满足于这些,他在长久的游戏中早将生活堪破。烟花虽然极尽绚烂,总是稍纵即逝的,随后是更广阔的岑寂。他渴望安稳,渴望实在的温暖。这是他的理想,尽管此时并不切近。因此,他能够不在乎流苏的过去,不在乎她是否完美,单只看到她善于低头。但是,这远远不够。

最后,那场战事催化了结果的到来。流苏拥被坐着,听着那悲凉的风。她确实知道浅水湾附近,灰砖砌的那一面墙,必须还屹然站在那里。风停了下来,像三条灰色的龙,蟠在墙头,月光中闪着银鳞。她仿佛做梦似的,又来到墙根下,迎面来了柳原。她最后遇见了柳原。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的这口气,还有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此时,她最后真正的靠近他,有些懂得他了。一瞬间,他们到达了某种契合。他们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仅仅是一刹那的彻底的谅解,然而这一刹那够他们在一齐和谐地活个十年八年,这种彼此妥协终究是短暂的,后面掩着的平淡、琐碎、粗鄙的生活留给观者的是一串省略号。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那里只强调了她,范柳原依然坚守着自己的生命哲学,这一场轰炸但是是炸毁了他心中的浮躁和他的烟花梦。生死契阔,在死亡边缘存活下来的人,也许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强烈地意识到,没有比一双手更实在的东西了。

他但是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但是是一个自私的女生。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但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原是这样无奈的选取。

但是在这个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是什么因,什么果?谁知道呢,也许就是正因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也许流苏是幸运的,一场陷落让她等到了一个男生,一段婚姻。然而这终究是偶然的,正如张爱玲所说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一个女生,把命运当作赌注,想来没有什么比这更可悲的了。

范柳原到最后一刻也还是清醒的,此刻你可该坚信了:死生契阔,我们自己哪做得了主?一个善于低头的女生,也许终会成为一个安分的妻。让他在劳累和放纵之余有一个去处。男生的归宿最终只是一个女生。初读《倾城之恋》时,总觉得杯具是女生的。此刻方觉得,杯具是女生的,也是男生的。

傻子和他的尘埃读后感2200字


读完了那厚厚的一本,我的脑袋的深处传来一声被门所掩藏住的藏歌。模糊却充满着令人向往的神秘。我像一个无知的孩童,兴趣昂然的被吸引而去。附在门上,从门缝里去窥探那飘扬出那样悠远藏歌的世界,却出乎意料的被门内的世界所震慑。

那古老封闭的藏族阿坝地区,那个遥远的土司时代的浪漫神秘,还有那个伟大的傻子――麦其土司醉酒后有的二儿子。康巴藏族的神秘在我眼前袒露着朴实而神秘的微笑。

他的确是个傻子,总是被周围的人所嗤笑。但有像他说的,因为他是一个土司的儿子,所以方圆几百里的人都得拜服在他的脚下,如果他是一个家奴或是百姓的聪明儿子就不行。

在权利的家庭中生长的他,因为是个傻子,所以他平安且无忧无虑的生活着。他混迹于下等人的孩子中间,疯了般的玩耍着长大。傻子少爷不懂得最简单的生活常识,却常常能穿越贪婪、愚蠢、欲望、诡计和历史,一语道破事物最本质的一面,脱口而出的话常常有了一种神秘的预言般的魔力,这些又开始让人们相信,也许他是大智若愚,最起码是个聪明的傻子。于是,他不得不卷入父亲,哥哥和其他土司们的抢掠斗争中――一场聪明人的斗争。

他的傻让他见证了土司王朝的兴衰。他成了最后一页里的主人公。他平静的死在复仇者的刀下,没有畏惧和惊恐,甚至没有躲避。安静的接受,然后――尘埃落定。

宗教和权利

康巴藏族拥有着深渊而迷雾重重的信仰。它在他们的心中居于不可动摇的位置。在一次宗教和文明的比拼中,济噶活佛战胜了书记官翁波意西,于是文明者失去了舌头做了个默默的哑巴。为什么宗教不能教给我们爱,而总带来恨呢?

谁有知道原因呢?也许是权利的驱使吧!

让我们说说那些充满着权利欲的少土司和老土司们吧:四大土司家族之间钩心斗角的争斗,土司家族成员之间、土司和奴隶之间爱恨情仇的演绎,种罂粟,饥荒,边界贸易,国民政府代表对土司的影响、红色汉人和白色汉人的斗争等等。这一切都源于权利这个词。

所有人,不论身处哪种文明,哪个国度,都有爱与恨的纠缠,都有生和死的搏斗,都有对金钱、对权力的接近与背离。这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也是不同特质的人类文化可以互相勾通的一个基础。在权利下牺牲的有何止是女人?一个王朝的结束也是这个原因,

对权利的向往和争夺是人类生存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连一个众人眼里的傻子也不能例外。傻子最终还是死了,这是必然和偶然的结合,土司制度的没落,权利的终极,人只是历史的牺牲者和替代品,最终傻子在权利和制度中消逝。

傻子和女人

女人在那个时代就像一件东西,可以用权利得到,可以用麦子换来。

傻子少爷却不知是不是独独是个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在一群女人的纠葛中生活,却没有想贾宝玉那样迷惑下去。

傻子一辈子都在怀念桑吉卓玛的奔放与激情,那是傻子少爷朦朦胧胧的初恋。在与女仆卓玛的旦夕相处间,傻子少爷不自觉地对卓玛产生了深深的依恋,这种依恋逐步加深,并在卓玛请求下嫁银匠时达到顶峰,傻子少爷因卓玛对银匠的爱感到忌妒,在失去了卓玛后感到忧伤:她的泪水一下来,我就觉得心上的痛楚渐渐平复了。。我的姑娘,她的心已经飞走了,我看见她的心已经飞走了。

对卓玛而言,对傻子少爷的奉献源于对土司权力的敬畏,封闭落后的环境让被土司压迫的藏族人民纯朴温驯,土司及其家族有权在超乎婚姻关系之外得到任何女人已经被纯朴的藏族人民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后来卓玛还是义无反顾地爱上了银匠曲扎,甚至不惜放弃地位较高的内侍的身份,而甘愿做一名低贱的厨娘来追求爱情,这里的卓玛是勇敢的,高尚的,勇于为爱所付出,这样的奔放和激情正是令傻子少爷毕生怀念青年时的卓玛的原因。但爱情虽然崇高,却并非生活的全部,怀着爱的激情,卓玛勇敢地与银匠结合,但艰难的生活磨历很快使卓玛疲惫不堪,于是卓玛选择了离开,选择了和跛子管家在一起。对爱情的追求和背叛集中在了一个人身上,爱情在面对现实时的无奈不仅仅属于那个时代,更是人性中的共性,极易引起人共鸣,震撼人心。

侍女塔娜则是又一个因制度而被送到傻子少爷身边的女人,塔娜的奉献对傻子少爷来说具有成人礼的意味,这并不是傻子少爷和侍女塔娜自主选择的爱,源于制度的爱只能以悲剧收场,侍女塔娜在茸贡土司的女儿到来后甚至连名字都不配再拥有,而侍女塔娜也最终在傻子少爷危难的时候卷了金银珠宝离他而去。

傻子少爷与茸贡土司之女塔娜的爱是傻子少爷一生经历的最刻骨铭心的爱情,这是傻子少爷主动选择的爱,对塔娜的爱意在见到她的一瞬间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了。我情不自禁地大叫:就是你!就是你前一声高昂,欢快,后一声出口时,我一身发软,就要倒在地上了。傻子少爷对塔娜的爱是无比炽热强烈的!只有这样的爱情才能给予傻子少爷刻骨铭心的伤害。塔娜与傻子少爷的结合并非是两相情愿的爱情,美丽的塔娜对爱情有着青春少女美好的幻想,但身为茸贡土司的女儿,她的爱情只能为了权力和政治牺牲。塔娜不爱傻子少爷,她的心痛苦而矛盾着,随着傻子少爷在边境的成功,傻子少爷日益成为麦其土司的有力争夺者,女人天生热爱强者的一面又让塔娜逐渐对傻子少爷产生了感情,但傻子毕竟是傻子,傻子少爷终于放弃了最好的得到麦其土司之位的良机,强者变成了弱者,大智若愚的智者再次成为白痴,塔娜失望了,爱的破灭,对傻子少爷毁了自己一生的憎恨等等复杂心情趋使她与大少爷调情,和大少爷上床,背叛了傻子少爷,这伤害无疑是巨大的,即使是一个傻子,也无力承受这对男人最大的伤害。塔娜和傻子少爷的结合注定是最大的悲剧,塔娜因不爱而背叛,到希望得到傻子少爷的爱而背叛,最后彻底的心灰意冷,在爱中绝望。

傻子的爱就在此黯然的结束,不在有后续了。

也许傻子并没有得到他要的爱。

傻子坦然的抖落了一身的尘埃,让它们随着一阵劲吹的狂乱的风,飞向了远方。

世间又有多多少少的尘埃呢?不如似他一样,轻轻抚下,做一个永别吧!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