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不留恋过去的句子 > 导航 > 何必留恋过去400字

不留恋过去的句子

何必留恋过去400字。

如果说,一本书就是一个台阶,那么在人的一生中将有千万道台阶等着我们去跨越。阅读的过程,就是人不断成长升华的过程。在读过了作品,对于里面的情节非常感兴趣,趁着自己的感触 ,最适合写一篇作品的读书笔记了!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读后感记录下呢?小编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何必留恋过去400字,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过去的,都会成为历史。去年,我因不懂养狗的常识,致使我的那条心爱的狗因病死去。那段时间我非常伤心难过,一直陷在痛苦的泥潭里,不能自拔。直到我看到一篇故事,我才从痛苦的泥潭中蹦出来。

那篇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一个人提着一个精美的罐子赶路,走着走着,不小心,啪的一声,罐子摔在了一块大石头上,顿时成了碎片。路人见了,都唏嘘不已,为这么精美的罐子摔成碎片而感到可惜。可是那个提着罐子赶路的人,却若无其事一样,头也不扭一下,照旧赶他的路。这时过路的人都很吃惊,为什么此人如此洒脱!甚至有人怀疑他神经是否正常。事后,有人问这个人为什么这样?

已经摔碎的罐子,何必再去留恋呢?那人说。

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陷在痛苦的泥潭里,只会与快乐无缘,告别痛苦的手得由自己挥动。享受今天盛开的玫瑰的捷径只有一条:坚决与过去分手!把不快乐的事抛在身后,向着未来的明天前进吧!

黄坑中心小学4(1)班 阳智超

本文系本站用户原创文章,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f132.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何必那么复杂呢


一天,史老师无意中对我们讲到了《阿甘正传》这部电影中的一些情节,使我们全班蠢蠢欲动,很想一睹为快。而今天彭老师为了满足我们的欲望,利用晚自习的时间让我们观看了《阿甘正传》这部电影……

我看过这样一段评价这部电影的话:“这是美国的一部‘反智电影’。充满着好莱坞电影回归的保守主义精神,展现了历史与个人的约定,以小人物的经历透视美国政治社会史的史诗片。”

这是一部很老得影片了,可这也是一部很受欢迎的影片。这影片全是阿甘的回忆,在这影片中的阿甘虽是个低智儿,但他诚实、善良、从不撒谎。他虽处处受人们的排挤,但他一直有着Jenney这样一个知心朋友。

阿甘可以说是个不幸的人,但也可以说是个幸运儿,因为他的低智商却使他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成就。不幸的他是一个足球明星、是一个百万富翁、是一个战争中的英雄。

做人就应该像阿甘一样,不是说傻人有傻福,也不是说有他那样的低智商是件好事,只是要学习他那执著精神,要拥有一颗诚实、善良、纯朴而又美丽的心灵。人就应该活得简单一点,何必那么复杂呢?

释怀过去 展望未来500字


大家的梦想是什么呢?当一名医生;当一名警察;还是当一名出色的舞蹈家是啊,每个人都有一个五彩斑斓的梦想,而我的梦想并非多么伟大,我只是希望大家要保护小动物,成为世界上最优美的风景。保护动物,人人有责。这句宣传语大家从小背到大,可是大家想想,你们在生活中谁做到了这一点?有的人说做到了,还有的人却惭愧地低下了头。难道你们想让世界上所有的动物都灭绝吗?不,当然不想。可人们以前的行为让我羞愧不已,连一只娇小的鸟儿人们也不轻易放过,更不用说庞大的禽兽了?有些动物也即将离世,譬如:野生东北虎、长臂猿,野外种群数量只剩下了20只;蒙新河狸已不足600只可人们还要捕它们吃,它们的命运只能靠人们了。是啊,动物们生存的时间只能取决于人类的认识和行动了!如果我们当动物,动物当人,它们也像我们对待它们一样的对待我们,我们心里会怎样想?会怎样伤心、害怕?哎,这样做当然很不好,我们应该保护动物,像家人一样照顾它们,它们就不会失去我们。看着欢快的鱼儿游,望着候鸟在空中飞,我们的心也舒服了。我愿意带着保护动物的心,飞向美好的未来。

《过去的教师》读后感2000字


在清华大学做校长时间最长的梅贻琦先生曾说过一句十分有名的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意是,优秀的大学在于她有杰出的教师,而不在于有多少豪华的建筑。

能够说出此话的人,也是一位真正的大师。其实,不仅大学因为有大师才能称得上大学,中学、小学也会因为名师而成为名校。

当年位于浙江上虞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之所以能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丰碑与神话,不仅因为有一位叫经亨颐的校长,也依赖于曾在这所中学任教的名师们:朱自清、夏丏尊、丰子恺、朱光潜这些名字,足以令当下任何一所名校自惭形秽。正是在春晖中学,夏丏尊开始了爱的教育,朱自清发表了《教育的信仰》,丰子恺画了很多漫画,朱光潜看到了无言之美这些人除了从事教育,还写作、绘画、搞学术研究。他们不用担心高考,不用应付各种各样的监督和检查。他们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能从容地做自己喜欢的事。也许正是这种超越功利和近乎自由散漫的教育方式,使得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名师。

商友敬先生主编的《过去的教师》,说的正是这些名师的故事。 我对这本书产生兴趣,不仅是因为书中有着这些闪光的名字,我更想看到隐藏在这些名字后面的那些闪亮的思想。

启迪学生的智慧,照亮一条知识路

在这本书中,启功先生回忆了他的恩师史学大师陈垣先生。

有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陈先生常常指着某件字画问学生是否知道作者。如果学生知道,陈先生必大为高兴,会讲到很多关于这人的事情;如果学生不知道,陈先生只是稍提一下,例如只说他是一个史学家,之后就不再说什么了。学生们往往自觉羞愧,回去后查遍关于此人的资料,准备下次见到先生时再讨教。以陈垣先生的学问,他完全可以在学生不知道时把自己了解的知识告诉学生,但他没有这么做,而是点到为止,只给学生提供了一条线索,其他的就要学生自己去寻求了。

不由得想起了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句话:老师的智慧不是堵塞道路,而是开拓道路,照亮一条知识路。他认为,如果教师利用自己的智慧过多地强调学生的无知,以显示自己作为教师的某种优势,这将是一件十分有害的事。教师的智慧就在于给学生以知识的启迪,引发他对知识的兴趣,并照亮他寻求知识的道路。我想,陈垣先生正是启迪了学生的智慧,给学生照亮了一条知识路。

引导学生爱上自己的学科,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这本书收录了丰子恺先生对恩师李叔同的回忆文章。李叔同先生是一个极善于培养学生热爱知识的高手。在当年的杭州师范,李先生是音乐和图画教师。当时,图画与音乐教师在教师队伍中地位是最低的,因为在大多数人看来,这两门学科根本无法与英文、国文和算术相比。

但在李叔同先生任教期间,情况却恰恰相反。据丰子恺先生描述,当时学生们学习图画、音乐比任何功课都勤奋。下午4时后,不但满校都是琴声,而且图画室里也不断有人在练习石膏模型与木炭画,那情景简直就是一所艺术专科学校。当时同在学校任教的夏丏尊先生曾感叹图画与音乐课几乎把全校学生的注意力都牵引过去了。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景?丰子恺先生认为,这一切缘于李叔同先生极其认真、严肃的教育精神。但夏丏尊先生的看法似乎更全面,他认为一半是缘于李先生在音乐、图画方面非同一般的雄厚实力,一半也是由于李先生的人格感化力巨大。

我想,无论是因为具有巨大的人格感化力,还是因为教学实力令学生敬佩,作为教师的李叔同先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有本事让学生爱上自己的学科。

事实上,每一个优秀教师都非常关注学生是否喜爱自己的学科,并想方设法让学生爱上这门学科。这是一种积极的教学追求,有这种追求的教师总是让我由衷地钦佩。如果学生有了一门喜爱的学科,那么就不必为他没有在所有学科上获得优秀成绩而不安。因为这样的学生在自己喜爱的学科领域内,已经感受到脑力劳动的欢乐,这种欢乐将伴随着他走出校门,促使他在今后的岁月里始终保持寻求知识的欲望,他相信自己在这一领域内可以取得成功,这对于他的人生将是一个强大的良性刺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是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喜爱的学科的助手。

可是,具备这种自觉的意识并能有这个本事的教师实在太少了。

重视做人的教育,他们本身就是大写的人

当下,教育上的短视与急功近利行为在某些地方有愈演愈烈之势。

朱自清先生早在春晖中学任教时,就对此提出了批评。一贯平和、有风度的朱先生,谈及此事,也忍不住内心的愤懑了:我觉得为学与做人,应当并重,如人的两足应当一样长一般。现在一般号称贤明的教育者,却因为求功利的缘故,太重视学业这一面了,便忽略了那一面;于是便成了跛的教育了。(《教育的信仰》)是的,只重学业不重做人的教育就是跛的教育,而跛的教育又如何能够走远呢?教育中的功利虽不能完全剔除,但是教育更应该有超乎功利的追求,那就是教育学生做一个真正的人。事实上,朱自清先生就是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这一信仰。他不仅用自身的学养和才华教学生怎样求知,更用自己的人格与气节教育学生怎样做人。

阅读这本书,我们会发现:那些令学生无比敬服、怀念的教师,不论是赫赫有名还是名不见经传,无不是育人的典范,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大写的人。

该书编者商友敬先生是我极尊敬的学者,我与他曾有一面之缘,他的风度、人品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商先生已经去世,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也是一个过去的教师了。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透过商先生的序言以及他写在每一篇文章前面的导读文字,联想到他的生平、著作,我们就会坚信:商先生正是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过去的教师某些特有的精神。

生命会消逝,但那些闪亮的思想永存。

《过去的教师》读后感1500字


今年参加地理学科基地的培训,老师推荐一本教育名著 《过去的教师》,这本书共八章,四十八篇文章,全书从私塾到学堂、小学之道、名校名师、西南联大群师谱、名人忆师、语文老师的影响、夫子自道、一代宗师等视角讲述过去的教师的言行,塑造了从前清举人到新潮先生,从幼稚园到大学讲堂,它为我们展示了半个世纪前的老师 我们的前辈是怎样教书的,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学生的,同时也为我们展示了他们的处世和治学之道,让我们看到了那些先贤们是怎样安身立命、治学、做人的。

现在关于教育方面的书籍很多,但我感觉《过去的教师》这本书,语言朴实,事例平凡,没有一点浮华,但仔细回味,朴实的语言掷地有声,平凡的事例彰显着一种精神,给我们无限启迪。

过去的教师给我这样的印象

过去的教师 博学

书中写到的教师都是学富五车,博学多才之人,博学的途径之一应该是源于爱读书。 在这本书中不止一个人回忆说,他们的教师都是爱读书的人,而且也不反对学生读书。因为读书多,知识面广,所以过去的老师们在教学中往往不拘泥于课本,而是根据自己的特长,为学生输入更加鲜活的文学营养,使得这些学生们从小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功底,才智得以开发,兴趣得以调动。使得这些学生们在日后无论多么恶劣的环境,都不忘记读书,不忘记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心中存着一份文人的傲气。

过去的教师厚德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本书《序言》中写道:教师的品格的高低,就在于他对学生的态度。为什么要做教师,就是基于对学生的爱,正如父母对待儿女一般。品格能影响人的一生。过去的教师都有良好的品格,所以自身就会有一种很强的教育感染力。过去的教师很值得尊敬,他们每一个教育行为对学生传达的都是做人的标准与做学问的态度,他们的每一个教育行为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向善之心和向学之志。

陈志华教授在回忆自己的老师时说: 60 年前的老师是怎样教课的,我记不清了,但老师是怎样做人的,我终生不能忘记,而且时时受到记忆的鞭策,不敢有负师恩,同时老师授课时给同学们的教育,远远超出了语文这两个字所能包容的,它们所蕴含的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是我们这个民族能够长存于世界并且兴旺发达的根本所在。一个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你人格魅力的老师一定是位好老师,一个博学有爱的老师永远都会受到学生的爱戴。

过去的教师教育有方

启功先生在一篇回忆其老师的文章:夫子循循然善诱人陈垣先生诞生百年纪念中,讲述了陈垣先生传授的一些为师之道,这些过去的为师之道,在今天读来,仍然是受用的,仍然是我们现在的教师探索和追求的教育方法。

(一)教一班中学生与在私塾屋里教几个小孩不同,一个人站在讲台上要有一个样子。人脸是对立的,但感情不可对立。

(二)万不可有偏爱、偏恶,万不许讥诮学生。

(三)以鼓励夸奖为主。不好的学生,包括淘气的或成绩不好的,都要尽力找他们一小点好处,加以夸奖。

(四)不要发脾气。你发一次,即使有效,以后再有更坏的事件发生,又怎么发更大的脾气?万一发了脾气之后无效,又怎么下场?你还年轻,但在讲台上即是师表,要取得学生的佩服。

(五)教一课书要把这一课的各方面都预备到,设想学生会问什么。陈老师还多次说过,自己研究几个月的一项结果,有时并不够一堂时间讲的。

(六)批改作文,不要多改,多改了不如你替他作一篇。改多了他们也不看。要改重要的关键处。

(七)要有教课日记。自己和学生有某些优缺点,都记下来,包括作文中的问题,记下以备比较。

(八)发作文时,要举例讲解。缺点改好了,有所进步的,尽力在堂上表扬。

(九)要疏通课堂空气,你总在台上坐着,学生总在台下听着,成了套子。学生打呵欠,或者在抄别人的作业,或看小说,你讲得多么用力也是白费。不但作文课要在学生座位行间走走,讲课时,写了板书之后,也可下台看看。既回头看看稳步发展板书的效果如何,也看看学生会不会记。有不会写的或写错了的字,在他们座位上给他们指点,对于被指点的人,会有较深的印象,旁边的人也会感兴趣,不怕来问了。

读了这本书,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幅学识渊博,傲骨铮铮,坚守信念 , 传道、授业、解惑的群师谱,虽然时代不同对优秀教师的要求、评价都不同了,但为师之道是不变的, 品格高尚,学识渊博,富有爱心,教育有方的老师永远都应该是好老师,让我们都象这个方向努力吧,做一个不负时代的好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