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青铜葵花读后感 > 导航 > 《青铜葵花》读后感两篇

青铜葵花读后感

《青铜葵花》读后感两篇。

“活到老学到老”,可见读书是我们一辈子的事。阅读的过程,就是人不断成长升华的过程。在阅读作者的作品过程中,书中的描述让人欲罢不能,我们就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把那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于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青铜葵花》读后感两篇。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第一篇】

葵花,一个懂事的城里孩子。

青铜,一个坚强的哑巴孩子。

一次特殊的情况让这两个苦命孩子相遇了。

这本书的一个个场景都被作者用细致的文笔一一表现出来了。青铜为了给葵花拍照,在严冬把鞋卖了;葵花为了给家里省钱故意把考试考砸了。。。。。。这一切都让我对这两个可爱的孩子产生了敬佩和怜爱。生活虽然十分平穷和艰辛,但是青铜和葵花小小年纪就懂得为大人分忧解难。

在乡村朴实纯净的环境中,青铜对葵花照顾入微,让葵花体会到了浓浓的爱。他尽自己所能去给葵花温暖,用行动去描绘他对葵花的爱,那是一种无声的爱啊!所以,在葵花的心目中,青铜的形象是高大的,英俊的,就像她的影子,就像一把能遮风挡雨的伞,就像一个温暖安全的肩膀。

葵花是一个善良的女孩,为了能让大家过上好日子而放弃学习。让人从心中为她感到敬佩。她曾经还吃力地教青铜识字。这是为了维护青铜的尊严,不然他被外人欺辱。在别人看来,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或许还会对那些有缺陷的人鄙视,但是葵花就不一样了,她将他的哥哥当做正常人看待,所以这是一个多么善解人意的女孩啊!

看完了这两个孩子的故事,我对我平时好吃懒做,刁蛮的脾气感到惭愧。让我对现在发达的条件产生珍惜,葵花和青铜生活在那么平穷的地方,却也能读好书,我们的起点比他们多了许多许多,难道读不好书吗?所以,自从我读完了他们的故事,我下定决心要努力学习,要全面发展,不能让父母失望!

读完了这本书,我看到了人世间最温馨的情感,看见了人间大爱,也懂得了感恩与回报。我理解了苦难中的幸福,也明白了要珍惜现在幸福中的幸福,因为这多么来之不易啊!《青铜葵花》真是太棒了!

【第二篇】

曹文轩著的《青铜葵花》,美味又可口。文章几乎没有半点的色彩渲染,但它足以让我泪流满面

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绝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才可能是一个强者。

我继《草房子》之后,又一次读到这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文字纯净得似一滴露珠,晶莹而剔透。然而就在这种晶莹中又分明折射出一种凄凄的忧伤。那种于纯美中透出的痛苦紧紧抓住人心,而那份于痛苦中流露的美则显得更加深厚,读着这样的文字,不知不觉中便恍然走进了青铜与葵花的世界。

城市女孩葵花跟随爸爸来到了一个叫大麦地的村庄生活,孤单寂寞的她认识了一个同样沉默寡言而且不会说话的乡村男孩青铜。爸爸的意外死亡使葵花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贫穷但善良的青铜家认领了她,葵花和青铜成为了兄妹相称的朋友。在粗茶淡饭的生活中,一家人为了抚养葵花费尽了心思,而青铜更是在沉默中无微不至地呵护着葵花:为了葵花上学,青铜放弃了自己的上学梦想;为了让葵花照一张相,青铜在寒冷的冬天把自己脚上的芦花鞋也卖了;为了葵花晚上写作业时不去别人家借灯光,青铜捉来萤火虫做了十盏南瓜花灯

在生活富足的今天的我们,也许已经失去了于痛苦中感受美的机会,《青铜葵花》无疑是给我们城市孩子展示了另外一个世界,发出了另外一种声音。它让我们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苦难,而苦难中也含着更动人的美。虽然青铜一家过得很清贫,有时连饭都吃不饱,他们的生活跟我们的孩子比起来,真是差太远了。不像我们的孩子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喝什么就喝什么,但有些孩子还在嫌这嫌那,吃饭要挑,穿衣要挑,整天觉得父母欠他们似的。与青铜葵花比比,我们的孩子不觉得惭愧吗?

青铜的奶奶生病,葵花为了给出奶奶攒钱看病,小小年纪的她就外出打工去江南采摘银杏,虽然只挣到非常微薄的收入,根本不够给奶奶治病,但他的孝心非常让人感动。而如今的孩子平时一元五元地花钱一点不心疼,要知道这钱可都是父母辛苦劳动的报酬,乱花钱就是对他们劳动的不尊重!

看了《青铜葵花》,大彻大悟:亲情,友情,眼泪,微笑,这是上帝赐予我们最好的礼物,只要珍惜,你的幸福生活会永远不离开你,一直陪伴着你,守护着你!

没有一个人的人生路是平平稳稳的,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坎坷。当苦难来临时,我们只能毫无风度地叫苦连天、手足无措,不堪一击。有些苦难,其实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无法回避的元素。我们要成长,就不能不与这些苦难结伴而行。就像美丽的宝石必经熔岩的冶炼与物质的爆炸一样。虽然它们的生活很贫苦,但它们乐观向上,克服困难的精神,让人感觉他们似乎生活得很快乐,那是精神上的美。不仅是青铜,葵花也为这个家、为青铜付出了许多许多:学校组织的拍照活动她没参加,为了给自己贫困的家庭省钱;每天放学和哥哥一起去采芦苇,为了能多编些芦花鞋去卖;自己一个人偷偷的跑到江南捡银杏、考试故意考差,为了赚钱、省钱给奶奶看病;用各种办法教她的哑巴哥哥写字,为了让哥哥在别人面前自信起来、抬起头来在充满了天灾人祸的岁月里,青铜一家齐心协力,艰难、困苦而又快乐地生活着。

这本书表现了孩子、朋友之间的友谊,家人之间的亲情和人与人之间的爱,还反映了乡村孩子童年的苦难生活,字里行间无不充盈着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人间真情,这种真情无不湿润着每一位读者的眼睛、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青铜家遇到了许多苦难,但苦难中参杂美。假如我们忽视了苦难的必然性,忽视了苦难对于我们生命的价值,忽视我们在面对苦难的风度,忽视了我们对苦难的哲理性的理解,那么,青铜一家经历了多少风雨,他们从来没有半点怨言,他们互相关心,互相理解,爱的气氛紧紧地包围着他们。葵花并不是他们的亲人,但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温情让我感动。看到最后一个自然段,我的泪水泉涌而出。葵花要到城市去了,青铜常常遥望芦荡的尽头,遥望葵花所在的地方。不会说话的青铜无意中大声喊了一声:葵花。

作者说,《青铜葵花》是对苦难与痛苦的确定,也是对苦难与痛苦的诠释。我觉得人的一生可能都在寻找自己心中的快乐。罗曼.罗兰说过:欢乐固然值得赞颂,痛苦有何尝不值得赞颂!

通过看这本书,我深深觉得青铜一家人是那么的纯朴、善良,充满爱心。如果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像青铜一家人那样关心别人,那么这个世界该会多么美好呀!人不能只顾自己,只注重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人要有奉献爱心的精神,这比什么都重要。拥有了真情,就算日子过得再苦再累,心里也是充实的、幸福的。

注:精彩知识请关注

F132.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青铜葵花读后感400字:《青铜葵花》读后感


今年的暑假,我看了《青铜葵花》,看的过程中我多次被书中的情景感动的热泪盈眶,对这本书我有许多的感想。

这本书是以农村生活为背景,让我这个城市长大的孩子耳目一新。主要讲的是一个叫青铜的农村男孩和一个叫葵花的城市女孩的故事。青铜是个憨厚的男孩,葵花是个心灵手巧的小姑娘,一次偶然的事件让他们相识并成了兄妹,他们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成长。

青铜为了妹妹上学牺牲了自己上学的机会,为了给妹妹写作业的灯,做了萤火虫的南瓜灯;为了妹妹看戏,顶了妹妹一晚上;为了给妹妹凑学费,让自己的脚走在冰冷的雪地中葵花为了给奶奶治病宁愿放弃学习,独自来到遥远的江南捡银杏果;为了哥哥不被人看不起教哥哥认字兄妹都在默默的为对方着想为对方付出,这种情感多么的令我感动呀。

书中青铜他们一家虽然日子过的很穷苦,但是他们家充满了快乐、温馨。这两个天真纯洁的孩子和家人经历了水灾、蝗灾,但他们依旧非常的乐观。在他们的眼里家是多么的温暖呀,有和蔼可亲的奶奶、勤劳善良的爸爸妈妈。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一家人相亲相爱一切都会过去的。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爱,这些爱都是值得我去学习去体会的,我相信爱的力量能让一切变得有希望。

《青铜葵花》读后感


《青铜葵花》读后感

《青铜葵花》是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其中的一部。看完了这部书,我的收获很大,心里装满了感动。

本书主要讲述了,大麦地的男孩青铜与干校的女孩葵花的故事。他们的童年都是不幸的,青铜家境贫穷,还因一场火灾成了哑巴,葵花从小失去了妈妈,爸爸又在一次狂风暴雨中跌入了河中。是命运让两个从不相识的孩子一起生活,一起长大。他们虽不是亲兄妹但感情胜过亲兄妹,他们生活中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流泪,每一处细节都让我感动。

作者通过写青铜与葵花所处的种种困境,更加突出了兄妹两懂事、勤奋、善良、感情真挚。有一次,刘瘸子要来学校为大家照相,但是要收费的,懂事的葵花尽管心里很期待,但是她知道家里经济困难,连学费都付不起,更别说照相了。于是她瞒过了家里人。还有青铜家里困难晚上没有灯,为了能让葵花晚上在自家写作业而去捉荧火虫来照明

这本书情节曲折,有的感人,有的搞笑每个情节都很生动、有趣。比如有一次葵花演出时,老师说葵花哪里都漂亮,就是脖子上少一条银项链,青铜听后,立即连夜为葵花做了一条冰项链,在外面冻了一晚上。再比如,有一次嘎鱼躺在河边装死,无论葵花怎么叫他都不答应,把葵花吓坏了,急得气喘吁吁地跑去找青铜,边跑边喊:嘎鱼死了,嘎鱼死了。

还有一次,青铜在大雪天去卖芦花鞋,不一会挂在绳子上的芦花鞋就落上一层雪花。正快过年了,人们都外出买年货。有位先生问:你的鹅,多少钱一斤?青铜拍去鞋上的雪,指了指自己脚上的芦花鞋,原来是场误会。

书中让我最感动和难过的就是葵花12岁那年。返城干校的叔叔阿姨为了让葵花能有一个好的未来,所以决定接她回到大城市生活。青铜知道这个消息后象疯了一样,一声葵花惊天动地,再也止不住让泪水流下。从此青铜常常遥望芦苇荡的尽头,那就是妹妹葵花所在的方向,她就在那个遥远的地方

所有的这些都写的很生动、具体。不妨大家也来读一读这本书吧,让我们一起走进书里,去领悟其中无穷的奥妙吧!


青铜葵花读后感言500字:《青铜葵花》读后感


青铜葵花读后感言500字 《青铜葵花》读后感

今年寒假我读了曹文轩的《青铜葵花》,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亲情是多么地珍贵。书中写了城市女孩葵花和乡村男孩青铜,因为一次偶然的机缘成了兄妹。书中写青铜因为一场意外的大火而失去了说话的能力,葵花刚一岁就失去了母亲。这两场灾难偏偏就落在了这两个年幼的小孩身上。

然而,一场意外,让年仅五岁的葵花又失去了父亲。这场突如其来的意外,让葵花猝不及防。这时,青铜一家人向她伸出了援手。对于葵花而言,青铜一家就像万里乌云中的一丝阳光;像沙漠中的一点绿色,像浩瀚夜空中的一颗星星。葵花仿佛一夜间就融入了这个家庭。

但是有一年,蝗虫把庄稼吃光了,大家饿得都骨瘦如柴了,年迈的奶奶还因为饥荒病倒了。葵花为了更好地照顾奶奶,竟然擅自跑去江南采银杏赚钱,还想出将期末考试考砸的念头,因为这样学校就会劝退。

奶奶终究还是去世了,这让青铜一家人都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但令他们更没有想到的是:葵花的亲戚要把葵花接回城里了。青铜一家人都很舍不得。葵花也很舍不得这个小村庄。但是最后青铜一家人仍然没有留住葵花,葵花还是被接回城里。

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亲情的珍贵。我们要珍惜与亲人在一起的一分一秒。他们像亲人一样,互相帮助,互相关爱。虽然青铜和葵花没有血缘关系,但他们的那份亲情还是不变的。我相信,他们已经成为了实实在在的一家人,我相信,尽管青铜和葵花相隔千里,但他们的心依然是连着的。

《青铜葵花》读后感五篇


范文一

自从读完《青铜葵花》,我一直有很大感触。这本书写得太让人感动,青铜一家朴实无华的精神令人敬佩。

这本书讲述是:葵花是雕塑家的女儿,因为父亲不慎跌入水中,死了,便将他寄养在青铜家。不久,她融入这个家庭。青铜的奶奶比青铜还疼爱葵花。葵花7岁,该上学了,哑巴哥哥青铜11岁,也渴望上学,但因为太穷,所以只能选择一个,最后用拣红杏的方式选择了葵花。当葵花11岁,家里没有钱,奶奶只好去富裕的妹妹家,她挑新棉花,给青铜、葵花做棉衣、棉裤。不料,回来时奶奶得了重病,家里缺钱。葵花为了奶奶,故意考不好去江南拣银杏,挣了许多小面值的钱,但是还不行。奶奶有一天,让葵花搀扶她去校长办公室请求校长让葵花再考一次,校长得知葵花是为了奶奶而考不好,不假思索地答应然而,不久市长要求葵花回市里,青铜一家很不舍。过了一段日子,青铜再看见葵花时,是个哑巴的青铜,居然叫出了一声葵花!这一声叫,是哑巴的青铜因为一个不是他的亲妹妹的妹妹说出了话,这其中蕴含着多么深的感情呀!

这本书是我感触最大的一本书,我从中学到了:一个人在困难中要不畏惧,要勇于面对,就像青铜一家人。

范文二

今天我读了《青铜葵花》这本书。

七岁的一个女孩葵花失去了爸爸,她没有妈妈,她也没有亲戚,因为她的爸爸妈妈也是孤儿。葵花来到了青铜家,和青铜生活在一起。葵花是一个懂事的孩子,青铜和葵花都是想上学的孩子,但是家里只有让一个孩子上学的钱,青铜是个好哥哥,他想了一个绝妙的办法让妹妹上了学,自己却还在家里放牛,青铜每天痴痴地站在学校门口接葵花,葵花也一定感受到这份想上学的心、还有想要保护她的心了。青铜他们家是不会偷不会抢的一家,有一次嘎鱼父子俩冤枉了青铜家,说他们家偷嘎鱼家的鸭子,最后以找到嘎鱼家丢的鸭子落幕。

我觉得青铜家虽然不富裕,但是他们家也很富有。他们家有别人家没有的东西亲情。嘎鱼家就没有亲情,他们家只有钱,而失去了人原先的美好。人,不能只靠有钱,还要去收获爱,亲情没有了,一切都没有用。我想,如果人失去了原先的美好就不会做成大事业。亲情和钱,到底哪个更重要,值得人们好好去想一想。我觉得如果一个人不去播撒爱的种子,那爱怎么会去开花结果让你去收获呢?

范文三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青铜葵花》。读完后,我的泪水一下子夺眶而出。

这本书的内容是:有一个小孩,她叫葵花。她的爸爸妈妈都去世了。青铜一家领养了她。青铜家很穷很穷。葵花一踏入青铜家,青铜家所有人对她都非常好。最感动我的就是青铜对葵花无私的关爱了。

记得有一次,葵花被学校选去主持节目。奶奶把妈妈的花衣服改了一下,葵花就穿着那身花衣服去表演节目。老师说,如果有一条银项链就好了。青铜听了这话,一大早起来就去用凉做项链。

读到这里,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滚落下来。我看到青铜对妹妹的关爱和疼惜,让所有读过这本书的人都赞叹不已。这真是个好哥哥啊!是啊,在青铜家只能供一个孩子上学的时候,青铜毅然地选择了让妹妹去上学;在妹妹没有项链的时候,他起早贪黑地用冰去做项链;在他们一起看表演的时候,妹妹看不到前面,青铜让妹妹坐在他的脖子上面,可下面的他却被压得大汗淋漓多好的哥哥呀!

我不禁想到了我在生活中对妹妹的态度:跟她抢遥控器,跟她抢玩具,甚至有时还要打她想到这里,我羞得脸红红的,惭愧不已。

是啊!人与人之间就要像青铜和葵花这对兄妹一样团结。我不舍地合上这本书,得到的不仅是感动,还收获了使我受益终生的道理。

范文四

本书主要讲述了主人公葵花的命运,她先是和她的父亲在干校生活,父亲不幸遇难后,又被另一位主人公青铜一家领养,并和青铜一起长大,12岁那年命运又将这个女孩召回城市。青铜从此便常常望着芦荡的尽头,遥望葵花所在那座城市的方向

在这本书中,有两个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他们同龄又都生活在大麦地村,他们的本质却截然不同,他们就是青铜和嘎鱼。在葵花需要帮助时嘎鱼不但不帮助还故意戏弄葵花,而青铜就果断地把援助之手伸向了葵花,使葵花渡过了难关。

在第三章老槐树中,青铜一家人收养了失去父母的葵花。青铜一家已经十分贫穷,但他们想的就是一人少吃一口饭、就是加倍劳动也要领养葵花,不能为难葵花。这一点和课本中《穷人》一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穷人》中,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在家里条件十分困难的时候,还是收养了已经死去的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

《青铜葵花》让我懂得了:在生活中人与人要互相信任、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样人间就会充满友谊,世界就会充满爱。这本书写出了深刻的苦、极致的爱和充满生机的美丽,让人感触极深。

范文五

春节的喧闹浮华在觥筹交错的余温中渐渐褪去,初春的夜也依然是沉寂般的萧冷,再次捧起《青铜葵花》,又一次去触碰自己试图包裹而不愿示人的敏感神经,在脑海里一遍遍翻滚着那年那月众多的青铜与葵花唯美的故事和苦难的历程,以及他们的坚韧,他们的至真、至善、至美。

一个激情与苦难并存的年代,纯粹、坚定、单纯的人们面对人生的磨难总是那样顺从的逆来顺受,但他们承受苦难的意志却又是那样刚毅绝决、不容亵渎。贫瘠而不乏优美的大麦地村也在此时迎来了懵懂的城市女孩葵花和她相依为命的爸爸,从此她的生命里便再也绕不开大麦地和那山、那河、那芦苇以及那个不会说话、心地善良的乡村男孩青铜。爸爸的痛苦葵花是无从明白的,哀莫大于心死的折磨终于让他撒手人寰,葵花成了孤儿,同时她又和青铜成为了兄妹,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一起经受着本不该经受的各种磨难。在粗茶淡饭的日子里,青铜一家人为了抚养葵花用尽了心力。12岁那年,命运把葵花又召回了她的城市,失去妹妹的青铜心如刀绞,常常眺望着芦苇荡的尽头,眺望着葵花所在的方向,突然奇迹般的开口说话,他高喊着葵花的名字,喊声震动了所有人的心灵

的确,同样被震动的我在青铜的喊声中也收回了畅游的思绪,一部写给儿童的小说,却带给了成年人情感的触动,相信作者一定有着相似的心路历程。特殊年代留给人们往往是恒久的特殊烙印,我们不曾经历也无从感受那一代人曾经刻骨铭心的苦难,或许在他们看来那些是历久弥新的生命财富和动力源泉,总是带给他们创造世界的勇气和魄力。而今天,已为人父的我对苦难磨砺中幼小的青铜、葵花却充满着感同身受的刺痛和爱怜,相比之下,我已无法设想现在的孩子们还有什么可以被称作磨砺甚至磨难的事了?幼小的孩子经受着生活的磨难总是让人难过心疼的,但这种磨难真会带给他们伤害吗?我却觉得不尽然,相反,他们会在磨难中认知世界、正视自我,一天天自我反省、自我强大。正如青铜葵花,只有经历过苦才会懂得甜的内涵,才会明白幸福的真谛。

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丰富的物质、优越的生活已无法让我们再和苦难产生任何的联想,掌上明珠般的独生子女几乎让家长们心甘情愿的倾注着所有可以支配的资源,说不清是家长宠坏了孩子,还是孩子惯坏了家长,总之,我们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容忍自己的孩子和苦难挂上钩、和磨难扯上瓜葛的,宁可自己吃万般苦,也不能让孩子受任何委屈输在起跑线上。但结果呢?我们的孩子变得自私而冷漠,消极而孤僻,浮躁而脆弱,他们可以无限的迎接彩虹,却无法面对风雨。这时的我们着急了,茫然了,不知所措,思想斗争着是不是还要给他们一些苦难经历呢?我们没有现成的教科书,但似乎《青铜葵花》的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青铜和葵花的苦难或许就是他们人生中一个又一个的折点,我们都盼望着永远的幸福欢乐,却也无法回避生活的琐碎、失落、烦劳、挫折、风浪、灾难,只有正视它、面对它、挑战它、百折不挠,心志才会强大而不可战胜。难道我们的孩子们不该也这样吗?

合上书本,我依然闭目遐想着宽广的芦苇荡里那两颗少年成长的心,广阔而坚定;还有那一株株好似用青铜铸就的葵花永远向阳、坚毅、挺拔!

注:精彩知识请关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