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三顾茅庐读后感700字 > 导航 > 暑假作文:再读《三顾茅庐》有感

三顾茅庐读后感700字

暑假作文:再读《三顾茅庐》有感。

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它是阅读一个作品后的心得体会。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它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在作者写的作品中,我沉浸其中非常吸引人的情节中,通过写一篇作品读后感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悟正当其时,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推荐你看看以下的暑假作文:再读《三顾茅庐》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人喜欢曲折,写文用曲笔,绘画要留白,歌曲要含蓄典雅,说话要拐弯抹角反正是怎么曲折怎么来,大概目的只有一个吊你胃口!

不信请读《三顾茅庐》!

刘备一顾茅庐时,孔明云游在外,不知踪迹;二顾茅庐时,孔明应好友崔州平之约,出外闲游去了;到了第三次,孔明虽在家中,却值午休。刘备徐步而入,孔明仰卧在草堂几席之上;半晌,孔明还没有醒来。不一会儿,孔明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刘备只好又乖乖地立了一个小时。在此处,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已经得到了传神的表现,令人拍案叫绝!

赞叹之余,我又想:难道孔明事先真的不知道刘备来访吗?就算不知,张飞的大喊大叫也应该早惊醒了他吧。可见这一切都是诸葛亮对刘备的考验。然而,醒来之后的孔明却不急着招待贵客,反而又转入后堂,花了半晌功夫,方整衣冠出迎,颇有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味道。对此,有人说孔明恃才傲物;也有人认为孔明故弄玄虚;还有的则表示理解,认为这是孔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士精神的体现。以我的拙见,无论孔明出于何种意图,都无法让大家对他失了尊敬,因为他才冠群雄,天下无双。

读到这里,我不禁冒出一个不成熟的猜测:或许,孔明早已为自己的出山规划好了一切,让刘皇叔猥自枉屈、三次寻访只是再壮大一下自己的名声而已。也就是说,在三顾之前,孔明就做好了出山的准备。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是诸葛亮志在出仕。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诸葛亮淡泊名利并不代表他志向短浅。他追求淡泊也只是在怀才不遇的特殊背景下聊以自慰的表现罢了。在出山之前,孔明已经想到要建功立业,不然谁敢自诩管仲、乐毅?这也可从他对三弟诸葛均的嘱咐中隐约窥得: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隐归。可见,孔明对自己的前途抱有极大的希望,心中认定此次出山必能一展身手,功成名就。

二是诸葛亮早做宣传,广而告之。我们知道,孔明、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徐庶四人为密友。崔、石、孟、徐皆是当世名流,才能卓越,若出仕必可至刺史、郡守,而据守一方。然而诸葛亮却并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他常常自比管仲、乐毅,志向非凡!这还不够,孔明在学问研究上也显得与众不同。崔、石、孟、徐四人都务于精纯,唯独孔明观其大略。很明显,诸葛亮很好地在这些人杰面前得瑟了一把,成功推销了自己。于是,孔明的大名得以在博陵、颍川、汝南一带传扬。人怕出名猪怕壮,孔明这个品牌已经打出去了诸葛亮红了,剩下的只需静卧草堂,待明主来访了。加上孔明有的是真才实学,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他怎么可能不受重视而空老于林泉之下呢?

不过,我们得承认司马徽和徐庶的举荐是促成孔明得遇明主、决定出山的直接动力。如果没有他俩的大力举荐,卧龙恐怕还得再卧几年吧。

分析到这里,似乎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为什么孔明早早地做了出山的准备,却直到刘备三顾才出山呢?他完全可以自己跑去找孙权、刘璋甚至曹操啊,他为什么不去呢?请允许我引用诸葛均的歌(诸葛均当时尚小,这首歌应为诸葛亮所作。)来回答这个问题。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以上全是一家之言,希望读者慎重取舍!

江苏宿迁沭阳县沭阳如东中学高三:徐文峰

f132.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读《三顾茅庐》有感600字


我读了《三顾茅庐》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故事是这样的,曹操占领了北方,刘备求贤若渴,不知怎么办,想到了诸葛亮,他说他很有才能,隐居南阳,就带着关羽和张飞三人一起去拜访,想让他来成就大业。

第一次去请诸葛亮,可是他并不在家,刘备只好带着他们两人失望地离开了。第二次,刘备、关羽、张飞又冒着大雪来到了隆中,想和他来成就大业,没想到,诸葛亮又外出闲游去了。第二次又没有请到,刘备只好留下自己写的一份信,表示对他的敬佩和自己的诚意。转眼间一年过去了,刘备三人又去看一看他。过了一会儿,他们三人到了草庐,诸葛亮正在睡觉,关羽说:咱们去两趟都落空了,这次又在睡觉,我用绳子把他捆起来。刘备阻止说:不行,诸葛亮是位大贤人。张飞说:诸葛亮不就是个种地的,算什么大贤人。刘备接着说:小声点,别把他给吵醒了。直到诸葛亮起来,他们才开始谈话。刘备把该说的话都说了,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打动了,就和刘备分析了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关系,为刘备提出了一个好办法:首先夺取荆州益州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兵分两路进攻曹操,成就大业,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通过阅读《三顾茅庐》的故事,我深深地体会到刘备勇往直前,永不放弃的精神。每当我们认定了目标以后,就要一步一步地去努力,不管遇到任何困难,都要坚持再坚持,失败乃成功之母,只要我们在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就像刘备一样,谦虚谨慎,尊重他人,我们是学生,就更应该尊重老师、家长,向优秀的同学学习,认真刻苦地学习,遇到了学习中的困难,多请教他人,长大后才能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

《三顾茅庐》缩写200字


刘备第三次又想去访问诸葛亮。但关羽和张飞对诸葛亮带有讽刺,刘备就把张飞训斥了一顿,并且警告他不可失礼。三人离草庐半里之外时,刘备就下马步行。到诸葛亮家中时,诸葛亮还在午睡。刘备便让张、关二人在门口等候,自己却久立在那里。但张飞看见后,立刻大怒,还是让刘备给劝说了回去。诸葛亮翻身就要起来,却又朝另一边睡着。刘备又站了一小时,诸葛亮才醒来,知道刘备来了,去穿戴衣冠,又是好一会儿,才出来欢迎刘备。

三顾茅庐读后感


三顾茅庐读后感

三国时期,刘备因缺少人才,去拜访了诸葛亮,想请他出山帮刘备打天下。前两次,因为诸葛亮不在,落了空,第三次终于拜见到了这位卧龙先生,在刘备的真诚邀请下,诸葛亮觉得刘备是真心诚意的,于是便随他一起出山,开拓了一片江山。出山后,两人关系一直相互融洽,刘备常说:我得到诸葛亮,就像鱼儿得到了水啊!

读完《三顾茅庐》,我不禁掩卷长叹:真诚,是人与人之间沟通最好的桥梁。

有了真诚,朋友就会真诚对待你,朋友就会成为我们最好的倾诉对象,成为安慰我们的贴心知已,成为我们快乐成长的伙伴。只要真心诚意地对待每一件事,成功就不会离我们很远。记得有一次竞选班干部,我认为在演讲时只要随便说一点就行了,而其他的同学都经过精心准备。演讲时,别的同学都讲得很好,打动了许多同学和老师,而我仅说了几句,没有体现我竞选的真诚,那一次,我落选了。第二次,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认真准备了演讲稿,竞选时,我说得绘声绘色,赢来了一片掌声,我成功了真诚帮助我赢得了成功。

刘备不仅对诸葛亮的真诚让我感动,他爱才、尊才的品格也令我久 久难忘。诸葛亮出山后,一生追随刘备,而刘备对诸葛亮也处处尊敬,甚至在临终托孤时,让诸葛亮担起复汉的重任。正是由于这份真诚,让诸葛亮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们在学习成长过程中,要相互尊重、相互爱护,培养自己优秀的品质,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用真诚成就自己的一生。

《三顾茅庐》成语故事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三顾茅庐》这个成语故事。

这个故事主要讲:东汉末年,天下群雄四起,一片混乱,曹操趁机夹持天子,控制朝延。

一次,刘备听说有位叫诸葛亮很有才干,就带上厚礼,与关羽、张飞起来到隆中的卧龙岗请教,想请诸葛亮上山,帮自己打天下,他们来到诸葛亮隐居的地方,不巧,诸葛亮已外出不在家。刘备等人只好扫兴而归,等了几天,刘备的人又冒着风雪。来到隆中,又扑了一个空。刘备只好给他留下封信,表明自己对他的景仰和希望让他出山的愿望,又过了一段时间,刘备与关羽,张飞第三次去拜访的时候,诸葛亮正好在家睡觉,他们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外等候,直到诸葛亮醒来才进了屋里,刘备不辞苦劳苦,几次拜访时,诸葛亮大为感动,于是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了蜀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执着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尤其当它用在积极向上一面的时候。

三顾茅庐读后感想精选


“栏目小编特意搜集了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内容:“三顾茅庐读后感想”,欢迎你阅读与收藏。在经历某件事情的时候我们的内心会产生一些想法,此时不如好好的写一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可以帮我们记住那些被遗忘了的岁月和故事。

三顾茅庐读后感想 篇1

《三国演义》是我最喜欢读的一本书,里面的精彩故事实在太多了,比如有《桃园三结义》、《草船借箭》、《赤壁之战》、《煮酒论英雄》.....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主要讲述了刘备三次登门拜访诸葛亮,请他出山的故事。第一次刘备去请诸葛亮,结果小童说先生早出门了,几天后刘备等人又再次去请,却只碰到了诸葛亮的弟弟,诸葛亮刚好外出闲游了。刘备只好留下书信,又过了几天,刘备第三次拜访时,看见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便静静地在屋外等候,诸葛亮醒来后,被刘备的真心诚意感动,同意出山为刘备打天下,助刘备成就大业。其中我最为欣赏的人是刘备,因为他礼贤下士,非常自谦,真诚待人。正是因为刘备在诸葛亮门前苦苦等待,诸葛亮才被刘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真心打动了。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无论碰到什么困难,任务多艰巨,只要我们我们学习刘备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就一定会成功。

通过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我深深体会到刘备宽仁忠厚、尊敬人才,所以才华横溢的诸葛亮对刘备一直忠心耿耿、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读了《三顾茅庐》,我明白了人们常说“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道理。人人都想得到别人的真诚相助,只要你真诚对待他人,别人也会真心实意地回报你,因为真诚是开启人心的钥匙。在学校与同学相处也要真诚相待,相互尊重,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顾茅庐读后感想 篇2

在四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着一则三国时期著名的历史故事——《三顾茅庐》,《三顾茅庐》读后感600字。故事的内容大家都耳熟能详,在这儿就再老生长谈一次吧。

故事讲述了当初三国时的贤主刘备一心想要让当时的军事奇才诸葛亮归于自已的帐下,但先前两次去了诸葛亮都外出游玩去了,可是求贤若渴的刘备依然坚持第三次请诸葛亮出山,但是两个弟弟却十分生气,认为这诸葛亮实在太嚣张了,而刘备则狠狠训斥了他们一顿。当他第三度来到卧龙岗时,诸葛亮终于回到了自已的住处,但却在午睡。过了许久,他终于醒来了,后为刘备的礼贤下士所感动,与刘备谈论军事局势后归于刘备麾下。

这则故事强烈的体现出了刘备的礼贤下士与求贤若渴,为了贤才几次三番地请求、拜访。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并不会去拜求辅佐自已的军师,但是肯定需要去请教自已的老师,同学或伙伴,读后感《《三顾茅庐》读后感600字》。也许你去请教时别因为没有空而不理睬你,这时,千万不要如张飞一样冲动,只要稍等片刻,等到他有了空再请教也不迟。当然,如果找不到要教求的人,也不用像刘备一般,大可去寻找别的导师。

在我们身边。生活中,有许多我们可以请教的人,“不能则学,不知则问。”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便应去请教他人,请教时十千万不能急躁,要如刘备一般,不急不躁。要心平气和,不可蛮横地去请教别人,不然别就会认为你是一个“冒失鬼”而不给你答案,所以一定得慢慢来,若遇上能人,即使“三顾茅庐”也没有关系。

三顾茅庐读后感想 篇3

《三国演义》是一座丰碑,其中名篇甚多。今天看了《三顾茅庐》,又明白了许多道理。

故事讲述了三国时的贤主刘备一心想要让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前两次都未能如愿,但刘备不顾关羽与张飞的阻止,第三次前往隆中,终于打动了孔明,一起出山。

读完后,我明白了:真诚,是人与人之间沟通最好的桥梁。

在前两次去请孔明落空后,关羽与张飞便没有了耐心,甚至还想将诸葛亮捆来。而刘备则与它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劝说三弟,再次前去,终达成心愿。刘备爱才、尊才、真诚,正是他这样的品格,才让诸葛亮一直追随着他,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习刘备的品德。虽然我们不会去拜求辅佐自己的军师,但是肯定需要去请教自己的老师、同学或伙伴。有时你去请教时可能会因为别人没有空而得不到答案,即使这样也千万不要急躁,耐心等待。如果对方实在没有空,也不要死缠烂打,再换一个人请教就行。倘若真的遇上能人,那“三顾茅庐”也是值得的。

我们在学习成长过程中,也要相互尊重、相互爱护,培养自己优秀的品质,用真诚成就自己的一生。

三顾茅庐读后感想 篇4

最近,我看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里面的故事十分生动有趣。其中刘备三次请诸葛亮出山的诚意,令我看了深受感动。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群雄争霸,逐鹿中原。刘备为了匡扶汉室,平定天下之战乱,带着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三次拜访卧龙诸葛亮,想请他出山帮助自己完成大业。

第一次去,没有遇上诸葛亮。

第二次去,依旧没有遇到诸葛亮,但是遇到了诸葛亮的哥哥诸葛均,于是刘备留下一封信,让他帮忙代转给诸葛亮。我以为他会放弃了,没想到并非如此。

第三次,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关张三人就站在草庐外边等着诸葛亮睡醒。这时,天上飘起鹅毛般的大雪,过了许久,诸葛亮终于醒了,请刘备进屋坐会。最后,诸葛亮被刘备的仁慈和忧国忧民之心所感动,决定出山帮助他。

看到这一幕,我心想: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真是诚恳啊!世上没有做不成功的事,只要坚持到底就一定行。

有一次,在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了一只蜘蛛,它正在织网。第一次被风吹断了,可是它依旧不放弃,反复进行了几次,终于在第五次时成功织好网了,蜘蛛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学生呢?

在生活中遇上困难不能放弃,只要坚持到底就一定可以成功。

三顾茅庐读后感想 篇5

想必大家都不管是电视演的还是书上写的《三国演义》吧!这家喻户晓故事情节又将人物描写得栩栩如生,不仅仅是这样,内容又十分精彩、扣人心弦。是一部很另人叹为观止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就拿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这一回来说吧!

话说诸葛亮被世人称之,那叫一个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能人!这正好被一个好军事愁困的刘备这个人听说了诸葛亮的神事。便带上自己的得力助手张飞关羽结伴上山!哪知计划赶不上变化!诸葛亮因有事出门。刘备很失望!但他不放弃!打道回府继续在找个日子在去拜访。

然而,请诸葛亮出山本就是不容易的事。他们在二去拜访时!诸葛亮还是不在!这回惹恼了张飞关羽两人!执意想把诸葛亮捆来好生伺候!刘备更是生气,不得已骂起张飞关羽两人不礼貌行为!既然有请比备有诚意!岂是儿戏!张羽关飞便知自己无理乖乖再三和刘备前往隆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诸葛亮这回终于在家了!刘备等人有说不上的激动,可以一得知刘备虽在家可在睡觉,便觉得现在进去有失于礼!便告知书童在外等候。

半响,诸葛亮醒了,同刘备见面。

“诸葛亮未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这句真不假!

诸葛亮分析了刘备当前形势,为刘备提出适合发展的战略,刘备听了顿时茅塞顿开,从此诸葛亮辅助刘备统一天下。

从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从头至尾都带着一颗诚心,从这里看到刘备对人诚恳,诚心诚意!其次,从刘备三顾茅庐,可以看得出他有恒心,有耐心,又体现出刘备另一个优秀品质——持之以恒,不轻言放弃,坚定自己的信念,实现自己的理想。如果刘备前两次见不到诸葛亮就放弃的话,也就不可能有后来建立蜀汉的成就了!最后从刘备三顾茅庐恭恭敬敬的态度上,反映出刘备为人谦虚,不居高自傲。虽然他贵为皇叔,却三次拜访诸葛亮,也正是因为刘备的真诚,执著,谦逊。深深打动了诸葛亮,赢得了诸葛亮的心,使得诸葛亮义无反顾地出山辅佐刘备,从而成就了刘备后来的大业!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一呈现在了刘备身上!注重以诚待人、以仁待人,我十分钦佩。刘备为了能够统一国家大业,屈尊求贤,礼遇下士,不怕碰钉子,不怕路途遥远,不顾天气恶劣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懂礼仪之人必定会取得成功。遇到事情要有礼貌,不能莽撞;遇到困难要有恒心,不能轻易放弃。只有这样才能立足!

三顾茅庐读后感想 篇6

最近,阅读了《三顾茅庐》这篇文章,让我感受很深。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才华、学识,就去隆中请诸葛亮辅佐他的故事。第一次去请,诸葛亮出去了,第二次又去请,他又外出闲游去了,第三次再去,诸葛亮在家,终于相见。诸葛亮看刘备诚心求贤,就答应辅佐他成就大业。

在我眼里,刘备是很谦虚大度,有毅力和恒心的人。他很珍惜、尊重人才,为此,不辞劳苦,“三顾茅庐”,最终求得了经世之才,为建立蜀国奠定了基础。

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我自己:四年级之前,我的字写得非常难看。虽然看起来是整齐的,但写的是歪的,瘦长瘦长的,而且没有笔锋。直到四年级,跟书法老师练了一次,很好看,当时我都很惊讶,心想:这是我写的字吗?这时,我才下定决心,要好好练字。开始,是练字打卡,现在我每天练一首古诗,写的字与以前比起来,感觉完全不是出自一人之手。

通过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我认识到: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不管前面的道路有多么艰难,只要我们有毅力,有恒心,坚持不懈,最终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三顾茅庐读后感想 篇7

《三国演义》是一本家喻户晓的名著,里面的人物描写的栩栩如生,故事内容十分精彩,故事情节扣人心悬,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深刻的是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

话说当年刘备因没有一个好军事愁困不已,听说诸葛亮是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能人,便带上张飞、关羽去请诸葛亮出山协助自己。结果第一次没遇见;第二次不顾张、关二人的阻拦冒着大雪去的,还是没见着;第三次等诸葛亮睡醒了才见到。

这显示刘备是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来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而且第二次还下着大雪,张飞还阻拦道:“现在就是军队在打仗,这时也会停下来的。”第三次关羽等人见刘备又要去拜见诸葛亮,怒气冲冲声称要用一条麻绳把诸葛亮捆过来,刘备狠狠地斥责他们,这表明刘备以诚待人。

刘备注重以诚待人、以仁待人,我十分钦佩。刘备为了能够统一国家大业,屈尊求贤,礼遇下士,不怕碰钉子,不怕路途遥远,不顾天气恶劣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懂礼仪之人必定会取得成功。遇到事情要有礼貌,不能莽撞;遇到困难要有恒心,不能轻易放弃。

我喜欢《三国演义》。

《三顾茅庐》读后感600字


在四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着一则三国时期著名的历史故事《三顾茅庐》。故事的内容大家都耳熟能详,在这儿就再老生长谈一次吧。

故事讲述了当初三国时的贤主刘备一心想要让当时的军事奇才诸葛亮归于自已的帐下,但先前两次去了诸葛亮都外出游玩去了,可是求贤若渴的刘备依然坚持第三次请诸葛亮出山,但是两个弟弟却十分生气,认为这诸葛亮实在太嚣张了,而刘备则狠狠训斥了他们一顿。当他第三度来到卧龙岗时,诸葛亮终于回到了自已的住处,但却在午睡。过了许久,他终于醒来了,后为刘备的礼贤下士所感动,与刘备谈论军事局势后归于刘备麾下。

这则故事强烈的体现出了刘备的礼贤下士与求贤若渴,为了贤才几次三番地请求、拜访。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并不会去拜求辅佐自已的军师,但是肯定需要去请教自已的老师,同学或伙伴。也许你去请教时别因为没有空而不理睬你,这时,千万不要如张飞一样冲动,只要稍等片刻,等到他有了空再请教也不迟。当然,如果找不到要教求的人,也不用像刘备一般,大可去寻找别的导师。

在我们身边。生活中,有许多我们可以请教的人,不能则学,不知则问。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便应去请教他人,请教时十千万不能急躁,要如刘备一般,不急不躁。要心平气和,不可蛮横地去请教别人,不然别就会认为你是一个冒失鬼而不给你答案,所以一定得慢慢来,若遇上能人,即使三顾茅庐也没有关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