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痛并快乐着读后感3000字 > 导航 > 痛并爱着

痛并快乐着读后感3000字

痛并爱着。

一本好书,就像新的世界,让我们沉浸其中,废寝忘食,阅读的过程,就是人不断成长升华的过程。阅读作品后,我对作者的想法更加了解,心中感触颇多,很多优秀的读后感,就来自于作者及时地将自己的阅读心得记录下来,有关作品的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痛并爱着,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青年作家郗晓波说过,卡夫卡的《变形记》把我们带往不熟悉的另一世界,而其实,那另一世界原本属于我们的人性之邦,只是卡夫卡试图用另一套叙述方式与技巧来展示我们人性内部的黑暗王国。

因为我们平时不朝它看上一眼,初见之下,才会感到它是如此的陌生、怪异和难以理解。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称小说家为存在的勘探者,而把小说的使命确定为通过想像的人物对存在进行深思,揭示存在不为人知的方面。卡夫卡的《变形记》就是探究存在之谜的,但他所关注的重点是不可视的内心生活--人的内心同样作为现实的一部分而存在。

夫卡的小说是梦与真实的绝妙混合,他冷峻的眼光聚焦的是真。在他看来,真若要体现,就必须借助于丑。于是《变形记》中出现了大量的丑陋的意象,卡夫卡毫不客气地放逐了文学的审美价值,似乎他觉得丑就是丑,甚至根本没必要用美作为小说结束之前的一点安慰。所以,一直到小说的结尾,卡夫卡也没有让这些丑陋的意象从背面发出一点美的光芒。

《变形记》创作于1912年,当时,批判现实主义仍然占据着文学创作的重要地位。格里高尔一夜之间变成了甲虫。这个原本含辛茹苦撑起一个家庭的男人突然变成了一家人的累赘,不仅父母对他极度厌恶,甚至平时岁疼爱的妹妹也逐渐对他产生了不满,进而抛弃了他。最后,这一家人竟因为格里高尔的死获得了解脱,重新开始了正常的生活。卡夫卡想用这个故事努力证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是完全建立在利用与被利用的基础之上的。一旦这个基础失去,或者二者之间对应关系发生变化,本来看似稳固的人际关系就会迅速瓦解。着也许令为数众多的理想主义者难以接受,但确是不可争辩的事实。这个事实被卡夫卡发现了,而整个故事正体现了表现论的实质--把描写对象陌生化,造成审美主体与客体的距离,从而引起惊异,迫使人从另一个角度探悉同一事物的本质,即离间。卡夫卡通过离间,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同他一样,重新思考,发现这个被习俗观念掩盖的事实。在《变形记》中,卡夫卡对社会中人的放逐与被放逐同样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所有人都不能接受格里高尔甲虫的形象,听不懂他的语言,不理解他的行为。这就意味着格里高尔是被放逐的。而在变形后,格里高尔不吃人的食物,抛弃人的行为习惯,这是他对自己的放逐,或者说是他对其他正常人的放逐。在卡夫卡看来,一个人的思想、形骸不被他人所接受,其后果必然是这个人与其他人的相互离弃。卡夫卡明白:人与人是不相通的;但是,人的骨子里渴望别人的关怀和爱心。格里高尔虽然变成了甲虫,可是仍然赶忙爬到自己的房间门口,蹲在门前,好让父亲从客厅里一进来就可以看见自己的儿子乖得很,一心就想立即回自己的房间,根本不需要赶,要是门开着,他马上就会进去的。但是,所有的美好愿望以及善意的行为,只换来一只重创自己的苹果。对这件事的描述说明:人与自己,与别人相离异,但是同时仍在努力地、白费力气却令人感动地要维护自己人格的完整,要好歹指掇起灵魂的碎片,哪怕他是一只甲虫。往往能够正视卡夫卡个人的许多人却走上了另一个极端。

卡夫卡曾说:我在自己家里比陌生人还陌生。可以这样认为:这充分暗示了卡夫卡自己与小说主人公命运的相似之处。虽然这些相似远不能证明这是一篇自传,但是作者本人与格里高尔的对应从他生前的一些琐事中亦可见一斑。根据自己勒戒一番,卡夫卡的日记中这样写到19111228。工厂给我家带来的折磨。当他们要我每天下午到那里工作时,我为什么会容忍呢?其实没有人强迫我,可是父亲以他的责备,卡尔以他的沉默,再加上我的负疚意识给我造成压力。我对这家工厂一无所知,今天早晨受命巡视过程中我感到自己毫无用处,如同遭受鞭挞一般。我拒不接受深入工厂企业的琐碎事实中去的可能性。假如通过所有参与者没完没了的问题和纠缠使我终于这么去做,那又能达到什么目的呢?有了这么点认识,我知道能干点什么实际事情。我仅仅适于干一些虚事,我的头头以他正直的思维给我做的事情添油加醋,使之看上去真像是成绩卓着。通过这种为工厂做出的毫无意义的努力,我将在另一方面剥夺了自己将下午的几个小时为我所用的可能性,这必然彻底摧毁我的生存;即使没有这么回事,我的生存面业已在不断缩小了。而《变形记》开头对格里高尔的工作的描述正是卡夫卡当时工作状况写照。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卡夫卡与身边的人总是相处得很好,给别人留下愉快阳光的印象;但是,从他的日记和与勃罗德等人的信以及部分文字中,我们才能看到他真实的内心世界。这个观点在《卡夫卡传》中就已提出来。在《变形记》的第三部分,卡夫卡运用大量篇幅描写格里高尔垂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动作。

格里高又向前爬了一段,将头和地板保持一个很近的距离,以便和房客们的眼光相遇。他想,他要是一个甲虫,音乐能如此感到他吗?他好像觉得再往前爬就是朝看见了的、但不认识的食物那儿爬去。他决定向他妹妹那儿爬去,在他妹妹的裙子上拉扯,暗示她应该回到他的房间里去,因为她不值得替他们演奏,这里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感谢这种演奏,他不会让她再走出他的房间,只要他活着,他就不会让她再走出他的房间。他的令人可怕的外形第一次发挥了作用,他要出现在他房间的各个门边并且向不满意小提琴演奏的房客们发出怒吼。妹妹不是被迫地,而是自愿地留在他格里高身边,她会坐在他旁边的沙发上倾听他的意见,他也愿意向她提供自己的看法,他就曾经毫不动摇地要送他妹妹上音乐学院深造。要不是发生这种倒霉的事,他肯定在圣诞节圣诞节已经过了吗?向大家宣布他的决定,而不考虑任何反对的意见。宣布以后,妹妹一定激动得泪流满面。我要站起来吻她的脖子,她自从到公司工作以来,脖子上既无衣领,也无饰带。

他又开始了!这时她甚至以一种使格里高莫名其妙的吓人动作离开了母亲,从沙发上走开了,好像宁愿让母亲去牺牲,也不愿意坐在格里高的旁边,她急匆匆地走到父亲后面,由于她的表现,父亲也激动起来,也站起来了,将手臂抬起了一半以示保护妹妹。格里高根本没有想去吓唬谁。他只是开始爬回自己的房间,而这些动作又很显眼。因为他很痛苦,拐弯的时候头部必须帮助进行。他好多次将头抬起来,又磕在地板上,他停下来扫视周围,大家似乎都很明白他要爬回自己的房间,那实在是一个可怜的时刻。大家沉默而伤心地看着他。

他的背碰到了腐烂的苹果,苹果的霉烂点波及周围。他带着爱心和感动回忆家庭,并坚定地认为他必须从这个家里消失,这种看法的坚定性比起他妹妹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这种情况下,他陷入了空洞而安静的沉思。教堂已第三次敲响了晨钟,黎明开始了,他正经历着窗外破晓的时光,他的头无意识地完全地低垂,他已经鼻息奄奄了。这样显得非常拖沓。但正是这样的拖沓描绘了当时的情形渲染了故事深灰色的感情基调。甚至,这对抒发作者的同情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一个猛士,卡夫卡在与自己的生活不断抗争后,却陷入了更残酷的生活境地。正如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一样,卡夫卡中年时的处境同样无可就药。卡夫卡自己也是不被别人理解的,所以他同情格里高尔。于是,他为格里高尔安排了死亡的结局。他清醒地发现,除非死亡,悲苦的命运才能得到改变和解脱,才能不用这样痛并爱着,不用面对人情的逐渐淡漠。

这也许是作为凡人的卡夫卡能够为自己安排的。

f132.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痛并快乐着读后感


痛并快乐着读后感(一)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已将自己归于新闻人,或许是因为专业使然吧,或许只是单纯的心理上的慰藉。虽说自己还不称职,但姑且就这样叫吧。于是手中就经常多了些有关新闻的东西,久久的也不乏几本着名新闻人物的自传。浏览着他们的过往,偶尔也开点小差畅想一下自己作为新闻人的未来,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最近,头脑中总盘旋着痛并快乐着这5个有点矛盾的字,这是一本书的雅名,也称得上是一段不错的人生吧。作者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新闻人,干过4年的报纸,现如今在电视也混得蛮开。赶上了名人出书的热潮,也便出版了自己的自传,小小地总结了自己的前半生。与当下名人出的书相比,可以肯定的是,作者的文笔是很好的,平淡的描述也总能让人泛起感情的涟漪,这点在出书大军中是少而又少的,加之他特殊的身份,自己对他的偏一爱一也达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高度。

记得书中曾提到过这样的话,自己认为挺经典的也便记下了。想想等以后老了,也有机会在孙子面前谈谈自己年少时的丰功伟绩了。话是这样的:不管是怎样的日子,不管是不是你主动选择的日子,只要在你生命中留下痕迹,回忆时便总是夹杂着一种温情。这是作者回忆自己大学4年生活和刚走上社会那段艰酸日子时写下的感想,如今在我们的眼里看似平淡,细细地咀嚼也难免有那么一些道理。道理也便是有了,但怎样理解也便看每个人的造化了。至少那时我是这样想的:日子还是得过的,不管此时你是正和家人分享着幸福的喜悦,还是躲在一陰一冷的地下室里盯着发霉的面包发一抖,日子是不管怎么样的,人活着也便活着,除非他真的想死,要不然他依旧还是活着,只是活着的方式不同而已,活着也便有了以后的希望,有了个畅想的余地,这也正是好死不如赖活着的道理,当你回首活着的路时,感慨也便夺眶而出。有朋友的日子也总是美好的,因为有了聊天的对象总比光吃饭的日子来的有劲,干什么也总有个人罩着,胆子也便大了些。在大学男生不谈恋一爱一是不行的,但谈了恋一爱一而无炫耀的对象又是万万不行的,于是温情一词也便摆上的餐桌,等着较感情化的人去宰割了。

话是多了,因为当时自己也便这样想着,话匣子一开也就关不住了,但这是在遇到有感触的话题下,没感触的也便是强一逼一着也开不了口的。书中还有过这样的一段话,自己也是有感触的。如果说,被污染破坏的是我们的生存环境,那人心的被污染,破坏的则是我们生存的理由浅看之下,这句话只是作者埋怨了中国的环境污染之后又对人一性一提出了质疑,但仔细考究还是能从中得到些什么的。得到的也正如那句老话因人而异吧。但读后没有一丝感触的灵魂可以想象已经空虚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地步,也便如作者所说的,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天天守着几亩薄田的老百姓的日子是越过越火了,引用现在一句流行的话也便是家家户户都奔小康了,但富了的背后是给人警醒的。当平日里靠山吃山的穷乡亲们为了那几把票子,活生生地把一座大山的衣服给扒了,那靠水喝水的父老们正拎着几只金桶排队去等水接济时,这又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啊。想想一个偌大的中国,有那么一天,13亿人一同哀悼死掉腥臭的环境,那场面是多么的宏大啊,想必也能评个吉尼斯记录吧,也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

扯也便扯到了这,还有很多废话也没得说,不过书中是有很多地方是值得人回味的,自己还依稀记得这样的几个情节。作者采访了一个贫穷的小女孩,女孩是被父母遗弃而被一对盲人夫妇收养的孩子,可怜的身世也便具备了,接下来要发生的也便如诸多电视剧里演的一样,女孩很用功,品学兼优,深受大家的喜一爱一,作者在一把鼻涕一把泪后就帮了女孩的忙,在电视机前为她呼吁了一把,剩下的便是大把大把的票子从那些所谓的慈善家的口袋里飞来,说到这故事也该完了,但故事的跌宕起伏也便体现在这,女孩在得到众人的帮助后一性一子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进而离家出走。作者为之发了很多感慨,譬如作者呼吁社会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帮助,但帮助又必须是平均的,免得有人得了就得意忘形,没得的只有等死的份。其次,作者也对人一性一展开了一大串剖析,虽说数落了人一性一的诸多黑暗面,但总体上还是相信人一性一是光明的。作者还在书中提到了贫穷,或许贫穷这一问题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症结,过去有,现在也有,虽说该改的也改了,世贸也入了,那外汇也是大把大把地赚,但在这繁荣的背后,也总有那么几个衣衫褴褛的身影让我们记住现实的残酷。我们只是凭主观去意想一个完美的世界,或许有人会说就连美国也可以大喊人权,为什么我们中国就不能构造富裕呢?话是没错,现如今的中国算是平步青云,也便有了大国之势,但辉煌的背后总有没落,这便是为什么我们能在北京这样一个繁华的国际大都市看得到贫民窟的原因,这样一个改革开放的先驱阵地为什么有又那么多双渴望读书又走不进校门的眼睛。

这便是我读完这本书后的感慨,有句话也正如作者说的痛并快乐着,人生有很多事都是先经历了苦难,让你在万念具灰的情况下又给了你生的希望,很多事让你在痛中品味着胜利的喜悦,生活中的很多事又何尝不是这样。而微小的我们也只能去学会适应,因为这是现代社会的生存规则,更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十字路口,走好了,剩下的也便一路风顺了,但走错了,开始的付出也会伴着喜悦转瞬即失,重新再来又有多少人能背负这么大的勇气,我们能做好的也只有现在了。痛,并快乐着,我们也走着。

痛并快乐着读后感(二)

已经好久没有在看完一本书后有想写读后感的冲动,但在这春一光烂漫的季节,读完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写的【痛并快乐着】这本书后,一种抑制不住的想要宣泄的激一情油然而生。

窗外嫩绿的枝叶,盛开的桃花,生命以最耀眼的颜色将整个春天点缀到极致。一本追忆青春往事长达十年之久的书,正是人生最辉煌岁月烙下的印记:它在凝重与深思中曼延;在回顾与展望中铺陈,在痛并快乐中流淌。

作者采访东方之子的过程中,每当听到一段发人深省的人生经历,就对自己进行一次灵魂的洗礼。他们的事迹既丰富了作者主持生涯中的人生阅历,又感悟着所有的读者。

经历了百年风霜的知识分子,北大副校长季羡林,在夫人、女儿相继去世之后,依然没有将忧伤写在脸上,但他常常在校园内未名湖畔几小时的静坐,不知是平静中对87年往事的追溯还是对生命超越的沉思。也许,只有经历了风雨人生,历经了磨难,饱受了艰辛才能体验其中的酸甜苦辣。

一代书法家启功,虽已驾鹤西去,但其风趣的人生,却久久让人回味。人家问他最近怎样,他回答:不好,鸟呼了。众人不解,启老解释,:一场大病,差一点呜呼了,鸟字不是乌字差一点吗?喜剧人生的背后,往往是生命的严肃,笑看人生则是每一位活着的人都需掌握的生存法则。正如大地中绚丽的油菜花,虽然终将枯萎,但他们依然争相开放。

一位在1968年写下【相信未来】这首经典诗歌的作者食指却在现实中无法相信未来,而最终被收容在了一精一神病患者的福利院中。但一代人却在【相信未来】中顽强地走了下去。照亮别人心中的阿拉丁神灯却未能照亮自己,劝诫与人和言传身教未能合二为一,但理想的信念依然是生活中永恒的追求。面对逆境,我们或许能走出泥沼,或许会身陷泥泞,但奋斗是必需追求的过程,期望将是生存下去的动力。

还有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不仅一一体现了人一性一的善良、宽容,还体现了人生的追求、奋斗的艰辛。在并不漫长的十年中,作者即经营着自我成长的坎坷与追求,又目睹着别人的演绎人生。个中滋味,用痛并快乐着概括并不失偏颇。但愿,此书能为自己、大家在今后痛并快乐着的人生岁月带来一些启迪。

从教二十年,感觉教师真是让人痛并快乐着的工作。其他行业的人最喜欢问:和小孩子打交道很好玩吧小孩子都很可一爱一啊!老师们的回答往往是:不上课时每个孩子都很可一爱一,可上起课来呀是啊,我想每个老师都有力不从心的时候,为人师的辛苦是不足向外人道的;然而,为人师的快乐与欣慰外人也是不足知的。正是因为在与孩子们相处中他们给我的点点滴滴的感动,让我越来越热一爱一我的工作,喜欢我的学生。有一句话充分说明了老师对学生的巨大影响: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每当我面对心灵纯洁也脆弱的孩子们,我时刻提醒着自己:为人师者,要珍惜,更要努力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充满一陽一光,让每一个孩子在一爱一的抚一慰下快乐成长!

让我们继续在平凡的岁月长河里认真谱写生命的乐章吧!

《痛并快乐着》读后感


《痛并快乐着》读后感

终于看完了《痛并快乐着》。说来也奇怪,白岩松的两本著作我是先看的第二本《幸福了吗?》,而后才看的这一本。封皮上有一行小字那十年,和一个变革的时代共同走过青春,让我模糊地了解到十年浩劫,他经历了。读后方知,虽然那时他很小,但是却是有感觉的,有记忆的,以至于那些记忆对于他是有影响的,且一直影响至今,挥之不去。

在书中,好像看到白岩松生于1968年的字样,想来他正好大我12岁,虽然不是一个年龄段,经历更不可能相同,但是他的文字却有多处也给了我感伤,也让我回忆起了过去,他更让我折服于他的理智,他的情感。

《01.告别校园:在希望与迷茫中出走》我没上过大学,可谓一生遗憾,但却也经历了毕业离校时的依依不舍,与同学之间的那种深情厚谊,如今也经常会翻起毕业册,回忆那一段美好的时光。回忆中总是夹杂着一种温情。

《02.乡居一年:无所事事的历练》大学毕业面临着就业,作者也曾遭遇过别人,确切地说是过去身边的人的匿名信,让原本应该一帆风顺的工作多了很多波折,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没有这样的坎坷,也许就没有走进报纸的白岩松,没有走进电视的白岩松,没有新闻评论部的白岩松。细细想来,人的一声总会遭遇这些,但是每个人在经历这些的时候都会冷静地看待?冷静地想办法解决?都会有一些没有只仅仅给我一种气愤和同情的态度,而是把我最需要的帮助给了我的人在我们身边陪伴吗?人应该多一些这样的朋友,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知己。

《04.报纸生涯:生命中的加油站》有这样几句话,带给我思考的含量:也许每一个以嘴为生的人,都应该在训练舌头的同时,更加注重心灵、大脑和手的训练,多用心灵感悟,多用大脑思考,多用手写文章。每条路都会有不同的风景。无心倒似乎更像是一种感悟。正因为无心,抱的希望不大,失望也不大;正因为无心,没有刻意去钻营与设计,我只能本本分分地做自己,少了表演,多了自然,少了模仿,多了本色。但愿以后好多事,自己也能平静的无心去做,最后能否成功,其实并不重要,上路时的轻装才最珍贵。

《08.申办奥运,我们只收获了失败吗?》看到这,才知道在奥林匹克精神面前,也并非人人平等,所谓的奥委会委员也会在重金面前迷失自我,也会在答应投中国一票之后爽约,而只有善良的中国人才相信这些人的口头承诺。也许1993年9月23日那个不眠之夜注定要在中国申奥的历史上写上重重的一笔,如果那次申奥成功了,我们就真的有能力承办好奥运会吗?我们就真的有实力呈现一场如2008年奥运一般精彩的盛会吗?

《09.复关谈判:中国与世界的磨合》起初,真不知道什么是复关,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还代表参加过教育局组织的世贸组织的相关知识竞赛,现在却也一片空白。复关,其关,指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的前身。自己对于这方面的匮乏再一次暴露无疑。而复关,或者入世,是中国更好的融入世界的途径,每个人都不可能关上门只过自己的日子,正如每个国家更不可能永远像清政府那时一样国门紧闭。思绪至此,想起了张文质在其著作《教育是慢的艺术》中有过这样一段话:我们加入世贸组织三年,学者们分析加入世贸组织最大收获时强调了一点,我们更多的是要用人类的标准来衡量中国的事情,而不是用中国的视角来衡量世界。如此看来,加入世贸,让我们在经济上、生活上更好地融入了世界,也让我们的精神、视觉、思想上更好地融入了世界。

《13.遭遇洪水:多买药少买点棺材》我喜欢白岩松,因为他语言的内容,因为他语言中带给人的思考,因为他更善于反思。1998年的夏天,在新闻人的眼中应该是可以稍事休息的,但那场洪水却打破了原有的平静。洪水过后,他写过这样一段话:这次抗洪的胜利,是人的意志发挥到极限后的胜利。除去沿江民众,十八九岁的军人用自己刚从少年走进青年的肩膀担起了这个国家的危难,在感谢他们的同时,我们不应该自责吗?对水利的投入一直不够,虽然表面上每年的数字在增长,但和国力增长的速度比起来,水利的增长速度是慢的。我们怎能依靠人海战术来弥补我们金钱投入的不足呢?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善于反思,并在反思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工作,这样的事件将会少之又少,而事实上正是因为很多人的不作为、不反思、不思进取才会让我们生活的环境变成如今的样子。又想起了张文质在研究生命化教育时讲到的一个真实的案例,湖南衡阳的那场大火,如果指挥者在被困火场的人员全部被救出的情况下,选择撤离,就不会有那么多年轻的生命葬身火海,所谓的将国家的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应该是在火势可以控制的情况下,应该是在不以人的生命为代价的情况下。

《16.理智情感:每日面对的内心冲突》人都是感情的动物,很多人又都是感性的动物,似乎只有那些学理的人才是真正的理智的动物,才能真正用理智去思考问题。钦佩白岩松还因为他是理智的,或者说在屏幕上,他作为新闻人,新闻评论人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时刻保持庆幸,保持理智的对话。这是我们很多人做不到的,即便是有人能做到,我想一是此人多半冷血,二是此人多报以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心理。试问有多少人能时刻处于理智之中,特别是当一些事情触及自己内心深处那根最脆弱的神经。

《21.阅读体验:从现实中逃离的方法之一》《22.足球生活:从现实中逃离的方法之二》《23.音乐历程:从现实中逃离的方法之三》这三种从现实逃离的方法,也是我认为的充实自己、放松自己的放松。观此三法,其一,我喜欢,阅读体验,有喝多时候我觉得自己阅读速度慢,希望能在有限时间里增加阅读书目,我从不计较这本书读过之后能记住多少,在于的是阅读之中的体验,阅读之中的感悟,阅读之后的喜悦和阅读带给我自己的改变。其二,足球,我从未涉猎,不喜欢,没兴趣。其三,也很喜欢,但是却很肤浅,对经典歌曲比较感兴趣,对钢琴曲比较喜欢,却也只停留在欣赏的层面且知道的曲目甚少。客观来说,我觉得人即便是没有如此三法,也需要有一些真正自己喜欢的、能让自己放松的方式,才能让我们在充满压力的环境中舒缓下来、安静下来,仔细品味自己,从现实中逃离的方法好像也不少:阅读、出游、摆弄自己的衣服、首饰等等,虽然有些登不了大雅之堂,但毕竟是属于我的,能给我带来快乐的。

掩卷之时,我有看到了封面上的偶像,有看到了那一行小字。也想想自己,想想自己的生活,应该在之后有所改变的!

读《痛并快乐着》有感(一)


读《痛并快乐着》有感

白岩松,中央电视台着名主持人,虽然这本书是写于十年前,但是读着一点都不过时。荧幕上的白岩松似乎就是一面旗帜:正义、睿智,用特属于他的方式,诠释着一个又一个真实的时事,特显了一个新闻人独有的魅力。

这世上有无数智者,可惜偏才居多,且大都偏激极端,恃才傲物,与这世界格格不入。然而小白却不同,他不仅有看透世事的大智慧,也有坦荡讲出来的大气魄,更有将痛苦转化为快乐享受生活的大从容。白岩松先生不像一幅画,只能挂在墙上供世人欣赏;也不似一尊佛,只能供人朝拜;他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痛苦也有快乐的人,真实的活在这世上,用语言维护正义,用智慧维护和平。他不会用什么去粉饰太平,草原给了他广阔的胸襟。

一本好书能开启一个人迷茫的心智,增添生命的亮色。《痛并快乐着》真实地还原了三十而立的白岩松所思所想,让读者看到他进入社会最初十年的深入思考与勤奋实践,以及从他身上折射出来的日渐成熟的人格魅力与时代的变迁。

他在大学毕业时期所经历的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那是动荡的一个时代,很多青年都感觉自己好比是一朵浮萍,不知该在哪里驻脚,但他还是抓住了机遇的尾巴。但造化弄人,原以为可以进入早已定下的工作单位,但由于几封匿名信,他不得不重返学校,读到这里我心里在骂这个卑鄙的小人,但他那段宽容而有深度的话语,让我见识了他的高姿态,使我对他的人格敬佩万分。

他说到我不想去谴责写信的人,其实我们中间没有任何个人交往中的恩怨,甚至彼此间的距离还很远,但特殊时期里强大的生存压力,有这样的举动也算是一种挣扎,而我不过成了他挣扎中的一个目标而已。事情过去很久了,我依然衷心地希望,那只是他一次青春的失误,因为生命的路太长了,而只有青春时的错误才有机会弥补。

透过他的这段人生经历,对我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所以我们的眼光不能总停留在眼前,暂时的错位也许正是辉煌的开始,关键是你能否有在错位时期的良好心境。将来的我们也在面临着毕业。择业也就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经常谈起的话题。或许,因为自身的优秀,你可以获得一份很好的工作;或许,你因为种种原因,而失业在家。不论是哪种情况,我们有应该有直面困难的勇气,而不是躲着而怨天尤人。正如书中所说:那只是他一次青春的失误,因为生命的路太长了,而只有青春时的错误才有机会弥补

人生漫长路,却也短暂非凡。他的文字让我恍悟:生活包含了健康、工作、学习、生活、成长、旅游等等,应该是一桌满汉全席,是中西合璧。而生活中的我们,却往往只将目光放在某一件事上:工作时忽略了家人、放弃了健康,不知道学习进取,也忘了怎样去享受生活。应拥有白岩松般奋进的心态,锻炼出睿智,尽情享受人生的快乐,却也要接纳并感谢痛苦,才不失美满人生。

痛并快乐着,这个快乐,我想应该是一个结果,是一个人心理素质的考验,是毅力的象征。前方的路还很长、也一定充满着挑战、布满了荆棘,青春年少的我们应该在内心深处树立一份坚定的人生信仰,并为之不懈奋斗。


《痛并快乐着》读后感1000字


  《痛并快乐着》读后感1000字
  阳光轻轻地穿过窗柩,跳跃在书桌的一角,明亮而鲜活。然而阳光又是经过多少番轮回的折射和辗转,才能恬然于这看似极其平常的场景。正如今日充满自信、健步如飞的中国,曾经历了怎样的苦难与挫折。
  作为一个新闻人,白岩松耳濡目染的世界比我们这代人所触及到的更加饱满真实。我从字里行间中,读出了一个刚走出学校的激情青年是如何逐步蜕变成一个步履沉稳、成熟稔练的人的全过程。身边的事触动于心,他的成长历程清晰地折射出一个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中国的发展轨迹。
  方向是比速度更重要的追求,中国共产党通过渐进式的变革引导着中国一步步坚实地向前走。
  曾经的中国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曾经的中国贫穷落后,浮夸自欺;曾经的中国十年黑暗,徘徊迷茫……的确,在探求光明的征途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走了很多弯路,受了很多的伤。庆幸的是,曾经的中国已成为过去,这段痛苦坎坷的道路,中国人在泪水与汗水中挺过来了。事实证明,我们坚持的方向是正确的,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九州,开春的味道被阳光经营得恰到好处。
  当紫荆花与五星相映,莲花与红旗齐飞时,白岩松见证了这激动人心的一刻,禁不住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观众席上、电视机前的中国人无不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香港与澳门顺利回归,是对经历了百年风雨的中国人的一种抚慰,它用欢笑、骄傲大度地平衡着过去百年中辛酸的泪水、苦难和自卑。
  巧合的是,澳门回归十天后便是一个新的千年的开始,新千年就像是一个新的起点,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投入了希望和歌唱。虽然新的世纪中,依然还会有战争有欺骗有眼泪有失望,但对于刚刚把富强之梦开始转化为现实的中国人来说,多么希望在这个新世纪里,欢笑能多于眼泪,快乐多于痛苦,和平多于战争,善良永远多于欺骗……十年后的我们再次回眸,仍为当年人们的憧憬与期望动容。比起当年,今天的中国更加繁荣昌盛,更加前程似景,但是若没有当年的热切与自信,又何来今日之中国?或许,我们现在应该做的,便是保持当年那颗充满希望与斗志的心。
  然而,就在这春光四溢的时候,白岩松又露出它犀利的一面。
  立在松花江的江堤上,目睹了人们的众志成城,在感慨于中国人们傲视异邦的民族之魂时,他痛定思痛,指出洪水之灾不仅是天灾,还有改革的负面——上游的乱砍滥伐,中游的围湖造田,行洪区成了人们的家园。洪水之“祸”,是人们在只顾眼前利益的情形下积累起来的。其实岂止是洪水,当“人祸”导致“天灾”时,当家园脱离绿色时,当母亲河的乳汁开始有毒时,我们更该思考:我们拼出来的明天会怎样?难道我们非要用今日勤奋劳作制造出一个恐怖的未来吗?
  在党的阳光下,中国人眼前的路越来越宽。不过,痛苦与快乐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有痛苦而没有快乐与希望,那走不了几步,人们就会在黑暗中陷入绝望,从此拒绝前行;而生活中只有快乐没有痛苦,那正如古人所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快乐也不会长久……今天的中国人是聪明的、睿智的、进取的,在前行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沿着正确的方向用最乐观的心态迎接一个个新的挑战。
  岁月似一个拉伸的长镜头,将一路的艰辛风雨定格在历史的胶片上。不难发现,明亮而鲜活才是生活的底色。

  《痛并快乐着》读后感1000字
  阳光轻轻地穿过窗柩,跳跃在书桌的一角,明亮而鲜活。然而阳光又是经过多少番轮回的折射和辗转,才能恬然于这看似极其平常的场景。正如今日充满自信、健步如飞的中国,曾经历了怎样的苦难与挫折。
  作为一个新闻人,白岩松耳濡目染的世界比我们这代人所触及到的更加饱满真实。我从字里行间中,读出了一个刚走出学校的激情青年是如何逐步蜕变成一个步履沉稳、成熟稔练的人的全过程。身边的事触动于心,他的成长历程清晰地折射出一个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中国的发展轨迹。
  方向是比速度更重要的追求,中国共产党通过渐进式的变革引导着中国一步步坚实地向前走。
  曾经的中国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曾经的中国贫穷落后,浮夸自欺;曾经的中国十年黑暗,徘徊迷茫……的确,在探求光明的征途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走了很多弯路,受了很多的伤。庆幸的是,曾经的中国已成为过去,这段痛苦坎坷的道路,中国人在泪水与汗水中挺过来了。事实证明,我们坚持的方向是正确的,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九州,开春的味道被阳光经营得恰到好处。
  当紫荆花与五星相映,莲花与红旗齐飞时,白岩松见证了这激动人心的一刻,禁不住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观众席上、电视机前的中国人无不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痛并快乐着》读后感1200字


  阳光轻轻地穿过窗柩,跳跃在书桌的一角,明亮而鲜活。然而阳光又是经过多少番轮回的折射和辗转,才能恬然于这看似极其平常的场景。正如今日充满自信、健步如飞的中国,曾经历了怎样的苦难与挫折。
  作为一个新闻人,白岩松耳濡目染的世界比我们这代人所触及到的更加饱满真实。我从字里行间中,读出了一个刚走出学校的激情青年是如何逐步蜕变成一个步履沉稳、成熟稔练的人的全过程。身边的事触动于心,他的成长历程清晰地折射出一个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中国的发展轨迹。
  方向是比速度更重要的追求,中国共产党通过渐进式的变革引导着中国一步步坚实地向前走。
  曾经的中国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曾经的中国贫穷落后,浮夸自欺;曾经的中国十年黑暗,徘徊迷茫……的确,在探求光明的征途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走了很多弯路,受了很多的伤。庆幸的是,曾经的中国已成为过去,这段痛苦坎坷的道路,中国人在泪水与汗水中挺过来了。事实证明,我们坚持的方向是正确的,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九州,开春的味道被阳光经营得恰到好处。
  当紫荆花与五星相映,莲花与红旗齐飞时,白岩松见证了这激动人心的一刻,禁不住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观众席上、电视机前的中国人无不心潮澎湃、热泪盈眶。香港与澳门顺利回归,是对经历了百年风雨的中国人的一种抚慰,它用欢笑、骄傲大度地平衡着过去百年中辛酸的泪水、苦难和自卑。


  巧合的是,澳门回归十天后便是一个新的千年的开始,新千年就像是一个新的起点,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投入了希望和歌唱。虽然新的世纪中,依然还会有战争有欺骗有眼泪有失望,但对于刚刚把富强之梦开始转化为现实的中国人来说,多么希望在这个新世纪里,欢笑能多于眼泪,快乐多于痛苦,和平多于战争,善良永远多于欺骗……十年后的我们再次回眸,仍为当年人们的憧憬与期望动容。比起当年,今天的中国更加繁荣昌盛,更加前程似景,但是若没有当年的热切与自信,又何来今日之中国?或许,我们现在应该做的,便是保持当年那颗充满希望与斗志的心。
  然而,就在这春光四溢的时候,白岩松又露出它犀利的一面。
  立在松花江的江堤上,目睹了人们的众志成城,在感慨于中国人们傲视异邦的民族之魂时,他痛定思痛,指出洪水之灾不仅是天灾,还有改革的负面——上游的乱砍滥伐,中游的围湖造田,行洪区成了人们的家园。洪水之“祸”,是人们在只顾眼前利益的情形下积累起来的。其实岂止是洪水,当“人祸”导致“天灾”时,当家园脱离绿色时,当母亲河的乳汁开始有毒时,我们更该思考:我们拼出来的明天会怎样?难道我们非要用今日勤奋劳作制造出一个恐怖的未来吗?
  在党的阳光下,中国人眼前的路越来越宽。不过,痛苦与快乐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有痛苦而没有快乐与希望,那走不了几步,人们就会在黑暗中陷入绝望,从此拒绝前行;而生活中只有快乐没有痛苦,那正如古人所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快乐也不会长久……今天的中国人是聪明的、睿智的、进取的,在前行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沿着正确的方向用最乐观的心态迎接一个个新的挑战。
  岁月似一个拉伸的长镜头,将一路的艰辛风雨定格在历史的胶片上。不难发现,明亮而鲜活才是生活的底色。

  阳光轻轻地穿过窗柩,跳跃在书桌的一角,明亮而鲜活。然而阳光又是经过多少番轮回的折射和辗转,才能恬然于这看似极其平常的场景。正如今日充满自信、健步如飞的中国,曾经历了怎样的苦难与挫折。
  作为一个新闻人,白岩松耳濡目染的世界比我们这代人所触及到的更加饱满真实。我从字里行间中,读出了一个刚走出学校的激情青年是如何逐步蜕变成一个步履沉稳、成熟稔练的人的全过程。身边的事触动于心,他的成长历程清晰地折射出一个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中国的发展轨迹。
  方向是比速度更重要的追求,中国共产党通过渐进式的变革引导着中国一步步坚实地向前走。
  曾经的中国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曾经的中国贫穷落后,浮夸自欺;曾经的中国十年黑暗,徘徊迷茫……的确,在探求光明的征途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走了很多弯路,受了很多的伤。庆幸的是,曾经的中国已成为过去,这段痛苦坎坷的道路,中国人在泪水与汗水中挺过来了。事实证明,我们坚持的方向是正确的,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九州,开春的味道被阳光经营得恰到好处。
  当紫荆花与五星相映,莲花与红旗齐飞时,白岩松见证了这激动人心的一刻,禁不住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观众席上、电视机前的中国人无不心潮澎湃、热泪盈眶。香港与澳门顺利回归,是对经历了百年风雨的中国人的一种抚慰,它用欢笑、骄傲大度地平衡着过去百年中辛酸的泪水、苦难和自卑。

痛,并精彩着——读安意如《人生若只如初见》


故事中,他们总是悲剧收场,诗人心中愁绪无法排遣,便化作一首首传世佳作。读着这些作品,依稀可以窥见他们的黯然神伤,听见一声声无奈的叹息。

然而这些故事太让人惋惜,凄美的不像是真的,我们宁愿读不到这些好诗词,也希望他们能够一生一是一双人。

可人生总是不让人如愿,它不会让人每天都看到花好月圆,它让人看着天边一钩残月思念着满月,看着满地落红思念着春芳潋滟。残缺的爱情就像黄昏时分天边那抹凄艳的晚霞――美丽、哀愁。爱情让人伤痛,可古往今来人们从来未曾胆怯过,总是前赴后继,最后遍体鳞伤。

无论盛世如唐或乱世如南宋,无论宫廷深苑或秦楼楚馆,他们的爱情从未金贵完满。

他,才气直上干云霄;她,亦是才情斐然、貌美如花。他们曾经赌书消得泼茶香、琴瑟相和。然而,他们究竟错过了。幸运如辛弃疾者,可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而大多数人并没有这么幸运:一错,就是永远。十年生死两茫茫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爱情,太伤痛又太美妙。再坚强的人也会在他面前败下阵来,遣不散的绕指柔情,悠悠在心头。再多无法言说的伤痛,也无法阻止我们飞蛾扑火。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一切就不会发生――不会痛,也不会有这一场痴狂。可就这么平淡地走过一生的旅程,风平浪静,单调乏味。我宁愿痛,也要赴这一场精彩的盛宴。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