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贝多芬传序读后感 > 导航 > 外界压力有助于学习——《贝多芬传》读后感

贝多芬传序读后感

外界压力有助于学习——《贝多芬传》读后感。

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书籍就是他/她最可靠的朋友,阅读完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犹如涨潮的潮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很多思维的火花在阅读中不断地在脑海里闪现,不断地跳跃出来,这就是读后感的素材。您从作品中有哪些领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外界压力有助于学习——《贝多芬传》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有一个成语叫做呱呱坠地,描述的是宝宝哭着降生人世的情景,说白了就是宝宝刚被妈妈从子宫和生殖道中挤排出来哇哇大哭的情景,这对妈妈和宝宝都是痛苦的,甚至是危险的。但是,在分娩过程中,若没有推动宝宝前进的动力,宝宝是不能自主娩出的。这一动力,主要就是妈妈子宫和生殖道的收缩力、挤压力。据说,这对宝宝大有好处。

这让我联想到《贝多芬传》。

音乐家贝多芬的父亲出于家庭经济的需要,急于开发贝多芬的音乐天赋,便逼迫贝多芬练习小提琴和管风琴,使贝多芬走上了音乐的道路,最终成为音乐巨人,奏出《命运交响乐》。这个故事让我们领悟到那么一个道理:家长的督促对孩子的学习来说是一种来自外界的压力,而这种压力有助于孩子的学习,尽管这种压力使孩子感到痛苦。

或许,有人认为学习全凭兴趣和爱好,否则,就会降低学习效率,影响学习效果,甚至造成厌学。可是,我个人认为:学习不一定全凭兴趣和爱好,有时要靠外界的压力,外界压力往往是学习的强大推动力。

就拿初中的学习来说吧,不见得每个学生对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美术、音乐、体育、电脑、综实等科目全都感兴趣,也不见得每个学生对每一科目的每一章节全都感兴趣。怎么办?那就得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强迫学生学习。学生或多或少都有惰性,有时会不愿意自觉学习而消极怠工,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督促,向他布置学习的内容,提出学习的要求和奋斗的目标。例如,学生不认真完成并依时缴交作业,就得留堂补做;学生不愿背书,就要请家长在家协助老师监督背诵。其实,适龄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就具有强制性。

一个老师带一名学生到操场散步谈心,走了三圈,用了六分钟。老师叫这位学生独自再走三圈,好好想想刚才老师的话。这位学生又走了三圈,耗去两分多钟。老师二话不说,往这位学生的肩膀上放了一块十斤重的石头,然后要他再走一圈。按理说,这位学生会走得慢一点。谁料,由于有石头硌着压着,这位学生竟然跑起来了,一圈下来,只用了三十多秒。这个故事说明: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压力与效率、效果成正比。

从《孙权劝学》来看,要不是孙权费尽口舌,现身说法,连劝带逼,软硬兼施,吕蒙就不会去治经知往事,吴下阿蒙就不能对鲁肃自豪地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有人问钢琴家刘诗昆:你喜欢钢琴吗?他的回答出人意料:他不喜欢钢琴。可是他感谢父母。因为他父母强迫他学钢琴谋生,所以他才有今天的成就。

所以,我再一次强调:学习不一定全凭兴趣和爱好,有时要靠外界的压力,外界压力往往是学习的强大推动力。

对学生来说,给予适当的学习压力是必须的,所以,对时下常提的减负,我是审慎看待的,不敢完全苟同的。

F132.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贝多芬传读后感1000字:贝多芬传读后感


《贝多芬传》是法国着名作家罗曼罗兰《名人传》中的一部传记。它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部传记中,罗曼罗兰着力刻画了贝多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从贝多芬身上,我们能学到了许多崇高的精神,个性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种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对他来说就好像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急于想开发他的音乐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贝多芬练习各种乐器。当他稍长大一些,恶运又一次降临到了贝多芬的头上:他失去了最亲爱的母亲。贝多芬悲痛欲绝,只有写信向朋友哭诉。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认为,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应对困难,他丝毫无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经常想到的就是请求他人的帮忙,而不是直面困难,下定决心必须要解决。而贝多芬,因为脾气古怪,没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所以,他应对困难,只能单枪匹马,奋力应战。虽然很孤独,却学会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只要给自我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能够打败。

苦难中长大的贝多芬也是幸运的。法国大革命爆发之时,贝多芬曾遇见莫扎特,并相互交流。之后,又拜海顿为师。之后,贝多芬开始崭露头角。就在贝多芬初次尝到成功的甜蜜的时候,痛苦又一次降临。慢慢地,贝多芬耳朵的听觉越来越衰退,他的内脏也受着剧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还是瞒着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隐瞒了,才写信给韦格勒医生和阿曼达牧师这两位好友。贝多芬耳聋的程度是逐渐增加的,但没有完全聋,能够说,几乎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聋后写的。

人们在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脸上看到了天才的目光:从那目光里人们又能够看到他悲惨的命运。之后的岁月里,性格过于自由暴躁的贝多芬也不止一次的遭到了感情的否绝。在遭受这些肉体痛苦之时,贝多芬又务必承受着另一种痛苦。

不但如此,他的身体也背叛了他,先后得了肺并关节炎、黄热并结膜炎等等。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尽管如此,但他从未放下过音乐。要明白应对这么大的困难,贝多芬却毫不动摇,这需要用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啊!

生命的沸腾掀起了音乐的终曲。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愿相信自我的不幸是不可医治的,他渴望治愈,他渴求感情,他充满着期望。贝多芬与命运抗争,最终成为名人。贝多芬在写给弟弟们的信中曾说过: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钱。

本书的作者罗曼罗兰告诉我们一些道理:只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杯具,才能帮忙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努力向前。同时,悲惨的命运和痛苦的考验不仅仅降临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样也降临在伟人的身上。当我们遭受挫折的时候,就应想到这些忍受并战胜痛苦的榜样,不再怨天尤人,要坚定自我的信仰。

《贝多芬传》读后感


一个长得黑黑瘦瘦、不修边幅的小伙子坐在钢琴前即兴弹奏,他的艺术魅力征服了音乐大师莫扎特,他的音乐让亿万人民欢呼,他就是音乐天才贝多芬。

贝多芬自小就显露出了音乐上的天赋,7岁便开始登台演出,他高超的琴艺让无数音乐大师交口称赞。但命运偏偏是如此不公平,贝多芬自幼丧母,父亲酗酒挥霍,26岁时听觉开始日渐衰弱,身边的亲人相继去世,他被迫与爱人断绝感情,晚年的他已经全聋,但这些挫折并没有使他向命运低头,他在音乐的浴火中重生,达到了他艺术成就的最高峰。

耳聋对于一位音乐家来说是致命的打击,面对苦难,贝多芬也曾有过沮丧和失落,但又是什么一直支撑着他不倒下?是一个狂热追求的信念!逆境不但没有打到他,反而成就了他的辉煌。贝多芬这种不畏困难的精神,在我们身边的所有人中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

现在的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忍受不了折枝落叶的痛苦,只能在阳光雨露的精心呵护下成长,各个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娇生惯养的。

读完了贝多芬的故事,再看看自己,我羞愧不已:作为跳绳高手的我,在妈妈的严格训练下,我的跳绳水平更是如同做了火箭一般飞速上升,我的心也在人们的称赞声中飞了起来。那天,我同往常一样拆开绳子开始跳绳,前几秒我还跳得好好的,可跳到后面,我不知怎么了,手脚似乎不听使唤,绊倒了两三次,我一急,跳得更不稳了,没跳几下绳子就勾到脚,我气愤地扔掉绳子,一屁股坐在地上,哭了出来。我受不了这一次小小的失误,就因为这样,我整个礼拜都闷闷不乐,茶饭不思甚至对父母肆意撒气。想到这,我很自责,当时的我是多么不坚强,不懂事啊!

我终于醒悟了:人不能向困难低头!正如贝多芬所说的: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是的,只有不畏惧困难,才能离成功更近一步。贝多芬的故事犹如黑暗中一盏及时的指路明灯,让我从迷途中找到方向,勇敢前进。

贝多芬传读后感


《贝多芬传》是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创造的巨作,他用生动而又通俗的语言以及丰富的材料向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天才的人物传记。罗曼.罗兰是一位了解、欣赏和尊敬贝多芬的作家,他将贝多芬的苦闷、不安、急躁、失望、不屈的情绪抒写的淋漓尽致,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罗曼.罗兰走进贝多芬的音乐世界。

贝多芬1770年12月6日出生于德国波昂,他家境贫寒,父亲从事音乐工作,从小父亲想发掘他的音乐天赋,用暴力逼着他学习各种乐器,繁重的功课把他累得死去活来,几乎让他恨死了音乐。在一个没有温暖、没有爱的家庭中渡过了他的少年时代。

青年时的贝多芬有一颗爱国情怀,他在音乐之都维也纳生活时,曾写了两首爱国之歌,《科里奥兰序曲》就是在这中环境中创作出来的,此后他开始焕发他天才的力量,1796年,他举行了首次钢琴演奏会,震惊欧洲的音乐界。

中年时的贝多芬走入爱情的折磨,他将《月光奏鸣曲》献给热恋着的朱丽埃塔.圭恰迪妮,可惜这段感情最终失败了。1806年,他和特雷泽.特.布伦瑞克订了婚,幸福就在眼前他写了《第四交响曲》,但是最后还是解除了婚约,爱情就这样一次次破灭。

晚年时的贝多芬受疾病打击严重,健康一天不如一天,重伤风、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陆续光顾他。可怕的是在1816年,他指挥完《第九交响曲》后,他全然没听见全场欢腾的喝彩声,还是经过演出者的提醒,他才看到了感人的场面,含泪答礼。高傲又孤僻的贝多芬永远的聋了,他与世隔绝,只有在大自然中寻觅些许安慰。(星辰ww)

贝多芬患了肝病,在病情日渐严重的日子里,写作了五首最后的弦乐四重奏曲,这是贝多芬留给世人的遗嘱。贝多芬解脱了,结束了长期悲惨、苦难的生活。但他的一生是成功的,他的精神,他的坚持,他为音乐奋斗终身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细细品味罗曼.罗兰笔下的贝多芬,他幼年生活的可怜和无奈,成年生活的磨难,老年生活的孤独,活灵活现的展现了一个真实的贝多芬,一位世界级的音乐巨匠。他的爱国、坚持、不屈是值得我们传颂和学习的。我也从中领悟到一个人的成功是要付出和坚持的,特别是我们学生,在学习中不能因为一点点的困难就退缩,因为枯燥就放弃,有句名话是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要有坚强的毅志,不向困难低头,百折不挠,奋发图强。

贝多芬传读后感200


贝多芬传读后感200范文一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有着超越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他敢于同命运抗争,面对困难,丝毫无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也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作为一名学习钢琴的学生,我听过贝多芬的很多作品,他的音乐作品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美妙的享受和感觉,有气势磅礴的《命运交响曲》、《英雄交响曲》,还有优美的《月光曲》、《致爱丽丝》等等。他的作品既壮丽宏伟又极朴实鲜明,易于为大家所理解和接受。我学过6首贝多芬的曲子,每一个曲子带给我的感受都不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C大调第三奏鸣曲第一乐章》,表达了他知道自己耳聋后的悲痛心情和不甘心向命运屈服的精神,这首曲子让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

读完这本书让我体会到:贝多芬的一生证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可以打败。这让我想到自己在遇到困难时,经常想到的就是请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面向困难,我要学习贝多芬的勇敢和乐观主义精神,自信地去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贝多芬传读后感200范文二

今天,我读了贝多芬转的开头,我读了它之后,有很大的感触,想了很多。 倚栏轩文学网

贝多芬出身平庸,甚至可以说是贫寒,他若成功,一定要比平常人付出更多努力,他的父亲希望他能成为像莫扎特一样的欧洲神童,但他的不当行为差一点就扼杀了这位伟大的音乐艺术天才。贝多芬的母亲给了贝多芬最大的呵护、关爱与帮助,他也是贝多芬最爱的人,可惜的是她走得太早。

贝多芬的勤奋是至高无上的,他废寝忘食,从来不注意自己的外貌和生活,他全身心都在音乐的世界中遨游。

我想,贝多芬这种伟大执着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如果在现代,有人像贝多芬这样勤奋那么他肯定是一个出色的人物。

或许贝多芬的情况太困难,但不管怎样,他都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出色的音乐家,他的这种坚强执着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