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24字箴言读后感 > 导航 > 《吴仁宝箴言》读后感

24字箴言读后感

《吴仁宝箴言》读后感。

一本好书就像一艘帆船,可以帮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阅读是人数精神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品中的情节,读了以后让人不断地回味!有了想法和感触,为了不让它遗忘,最好是写一篇读书心得。一篇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是怎么样写的呢?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吴仁宝箴言》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十年前,华西村半月无雨苗枯黄,一场大雨白茫茫。在吴仁宝书记带领下,这里变成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脑袋,并有天下第一村美誉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华西村名扬天下,其领导者老书记吴仁宝也赫赫有名。日前,一本展示吴仁宝语言风格及睿智思想的《吴仁宝箴言》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书中吴仁宝浅显易懂而又寓意深刻的语言,深受读者喜爱,首次印刷的5000册图书销售一空。

为什么该书会如此盛销呢?因为该书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非常深远的实践意义。它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以来农村改革发展实践工作的总结,是建党90周年基层党组织建设宝贵经验的总结(国务院原副秘书长刘济民语)。是的,读《吴仁宝箴言》如醍醐灌顶,清凉清爽。读着它,使我们对老书记更加肃然起敬。

吴仁宝说:一个共产党员就是为民利益的一面旗帜。无论任何时候,我坚信一点,共产党是要为大多数人民谋幸福的。共产党员就应该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见到荣誉就让,见到困难就上,只要明富,不要暗富;明的少拿,暗的不拿。我始终做到三不: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

吴书记这一段话,普通、朴素、平实、无华。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能够说得出,而且有许多人能够说得更漂亮,更动听,甚至倒背如流,甚至在台上信誓旦旦大说特说过。无足为奇。作为一把手的吴书记,始终做到三不,实在是了不起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现实生活中,我们又有几人能做到?我们不难见到,面对实际利益,我们耳闻目睹的一些基层一把手很少不得第一的:福利分房,一把手排名第一,优先挑选;分发奖金,一把手排名第一,数额最多;工资晋级,一把手排名第一,捷足先登(大多情况下,同等硬条件,官者在前,兵者在后);就是一个捐款公布名单,一把手也排在第一,不是捐款第一,而是书写其名字得排在第一,否则就有意见。也就是说,荣誉也得第一,不能拉后!吴仁宝书记的三不有几个一把手能够做到?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孔子《论语.季氏》云: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孔子的九思,强调的是君子行为特征,也是如何成为君子的重要途径。我们党员干部经常与群众打交道,肩负着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责任。见得思义,见到可以得到的东西时,要考虑是否合乎道义,自己是否应该得到。应当恪守法纪和道德的底线,不为金钱所困,不为名利所惑,不为美色所迷,不为权欲所制。吴仁宝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见到荣誉就让,见到困难就上,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毫不含糊,毫不遮掩,观点明确,立场坚定,斩钉切铁,掷地有声,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干部的伟大胸怀。

我们共产党员干部要像吴仁宝书记那样,说真话、实话,办真事、实事,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而且做的比说的还好。要像吴仁宝书记那样,一要有为老百姓服务的长期行为,二要听取群众意见,三要经常找自己的不足,寻找差距,纠正不足。要像吴仁宝书记那样,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幸福, 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好好学习《吴仁宝箴言》,像吴仁宝书记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慎始、慎独、慎终,永远保持共产党员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f132.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鲁迅箴言》的读后感2000字


自助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的,只好先行泛览,然后选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但读书也是弊病,所以必须和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鲁迅先生的一席话道出了我们应该怎样去读好书。更适用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现代社会。其实《鲁迅箴言》这部书中的很多道理都适用于社会的一些普遍现象。

《鲁迅箴言》这部书是为满足广大读者需要编选的鲁迅先生名言。鲁迅是当今中国作品被引用最多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之一,他所流下的丰厚遗产,对于今日中国公民尤其是青年立身处世了解社会观察世界乃至读书作文,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要思想源泉。由此可知,鲁迅箴言这部书的自身价值和时代意之大,尤其对当代青年的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鲁迅箴言》中的各条箴言选自《鲁迅全集》中的各种精辟的语论。锦言纷至,妙语迭出,特色鲜明,让读者感受带鲁迅风的力量和韵致。笔锋犀利,论时事不留情面,虽是谈个人感受,也每每上升到哲理的普世的层面,激发情思,启迪智慧。所以《鲁迅箴言》能让我们学到普世哲理,对于我们青年的成长以及后来个方面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师或医生,但做人处世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别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的。这句话是教我们怎么去汲取为人处事的道理,主要还是要靠自己去实践、去琢磨。《鲁迅箴言》人立而后凡事举有一句: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这句话诠释了一个人从小应该受到什么样的教育长大后才能成才,在教育方面堪称经典。子女是既我非我的人,但即已分立,也便是人类中的人。因为即我,所以更应该尽教育的义务,交给他们自立的能力,因为非我,所以应同时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一个独立的人,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的滴过去,以饲别人,随自觉渐渐瘦弱,以为快活。这些箴言让我们在生活中学会如何去锻炼自己学习生活的真谛;如何在生活中成长;如何在成长中寻求快乐。可见《鲁迅箴言》这部书对青年的成长事业方面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百姓虽然不读书,不明史法,不解在瑜中求瑕,屎里觅道,但能从大概上看,明黑白,辨是非,往往有决非清高通达的士大夫所可几及之处的。此句箴言说出了老百姓的价值所在。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要重要。花木非有土不可,正同拿破仑非有好兵不可一样。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这两句箴言都体现了中国脊梁的重要性,一语道破了脊梁在中国崛起、发展中的地位的关键性。《鲁迅箴言》中的中国的脊梁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中国老百姓、民族魂在中国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他以犀利的笔锋民族魂在中国前进道路上的重要性。肯定了时代精神的精华对时代发展的推动作用。

卡耐基的《人生智慧箴言》读后感2000字


成功,是我们每个人所希冀的。无论我们处于社会的哪个阶层,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我们都希望能够超越自身所处的层次,实现我们的理想,过上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但是,在我们身边,大多数人却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归于失败,以致于订立的目标总是那么遥不可及,在屡遭挫败之后,渐渐失去了继续拼搏的勇气,最终在默默无闻中度过了自己平凡的一生。其实,大多人之所以总是不能摆脱失败的困境,总感觉找不到通向成功的道路,并不在于自己的能力有欠缺,而在于缺乏正确的方法来指引。这段话是此书前言中最精彩的一段话,在我看完这本书之后,的确有和作者同样的感悟。

于是我总结出了以下六条:

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常言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都有缺点,每个人都有短处,判断一个人的能力并不是由他的长处所决定,而是像木桶原理一样取决于他的短处。既然,短处限制着能力的提升,那么我们就应该时刻的审视自己,寻找自己的短处。当然,想要完全的找出自身的缺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人总是有侧影之心,会把自己高估。要是自己一个人慢慢地寻找,可能许多缺点都不会被发现;所以,要想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与别人相比较是一种最简便、有效的途径。每当我们失意反躬自问我在这一点上与他人到底有何不同时,就很容易的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哪,应该做出何等的改变;当一个人清楚自己的这些缺点并在目标的征途中时刻改进,那么成功就近在咫尺了。

寻找自信心

信心是心灵最有力的触媒。当信心结合了思想时,潜意识即接受其悸动,将之转化为精神上的对等力量,并且如同祷告一般,揉入了浩瀚无尽的大智之中。信心是永恒的万灵丹它能赋予思考、生命、力量和行动,是所有奇迹的根底,也是所有科学法则分析不来的玄妙神迹的发源地。那么,如何使自己拥有自信心呢?接下来就例举几种建立自信心的好方法。在心中描绘一幅希望自己达成的成功蓝图,然后不断地强化这种印象,使它不致随着岁月流逝而消退模糊。此外,相当重要的一点是,切勿设想失败,也不可怀疑此蓝图实现的可能性。第二种,当你心中出现怀疑自身力量的消极想法时,要驱逐这种想法,必须设法发掘积极的想法,并将它具体说出。第三种,不要受他人的威信影响,而试图效仿他人。须知唯有自己方能真正拥有自己,任何人都不可能成为另一个自己,每天重复说十次这句强而有力的话:谁也无法抵挡我成功。以上几种方法可能已经有人尝试过,且获得相当的成效,你为什么不试试,相信你也会从中确立对自己的信心,并开始萌生一股新的力量。

漠视挫折与失败

成功与失败是事物发展的两个轮子,失败是成功之母,是成功的先导,这句话可以说人人皆知。但实际生活中,只有自信主动、心态积极、坚持开发自己潜能的人才能真正领会它的含义。挫折与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挫折失败而失望,放弃追求。相反,如果你能在遭受挫折时不怨天尤人,不自甘堕落,而是以坚定的、乐观的态度面对艰苦,审视自己所受的挫折甚至失败,你就会不断战胜失败,取得成功。

挫折和失败本身是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有所进取,求变创新和参与竞争的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组成部分。只有你进取,就必然会有失误;只要你还活着,就绝不是彻底失败!失败有什么可怕呢?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在这个天平上,失败总是倾斜倒向害怕失败的人。强者与弱者,如果是从实力上对照比较,那么弱者还有可能扬长避短,巧用心计,战胜强者;如果是从心理态度上区别较量,缺乏自信,害怕失败的弱者必然失败,有时甚至会被某种假象错觉所吓倒。

名著读后感:读后感


炎热的暑假,我在家里看了许多书,其中我最爱的一本书是《海底两万里》

打开《海底两万里》,我和书中的主人公皮埃尔。阿隆纳克斯教授一起乘坐着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只之旅。我们一起快乐地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极和北冰洋,惊奇地遇见了许多罕见的植物,还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遗址等等。在两万里的海底航程里,皮埃尔。阿隆纳克斯还教会了我大量的科学文化和地理地质知识,尤其是光的折射、珍珠的分类、采集、潜水艇的构造

在这本书里,你可以知道海底森林是可以漫步的,可以知道在海底是如何打猎的,可以知道尼摩船长是怎样制服鲨鱼的,还可以了解到诺第留斯号是怎样冲破冰山的围攻脱离险境,安然无恙地奔驰在危机四伏的海底的。

看完这本书我知道科学有很多噢秘,科学可以带我们去到奇妙的世界里。

名著读后感:《童年》读后感


读后感1

很久以前,我读完了一本名著《童年》,它是由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创作的。在《童年》中,作者大多数是以孩子的视角来展开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让我们不禁感叹道:“可怜的孩子,谁的童年有你凄惨!”书中再现了19世纪70年代俄国人民生活的社会环境和小主人公阿廖沙自父亲逝世后在外祖父家里度过的艰辛岁月。在外祖父家里,没有一点家庭温暖,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事是司空见惯的,很显然,阿廖沙在这里生活时,内心充满了恐惧,胆战心惊的,生怕做错了事,但是,还好有外祖母的细心呵护,她成了阿廖沙童年时代唯一的精神支柱。可以说,《童年》是高尔基的真实写照,也是19世纪70、80年代俄国社会的缩影,它艺术地再现了当时俄国人民,尤其是“铅样沉重”的残忍可怕的小市民世界的生活环境。

童年生活是一个人生命当中最美好的回忆。正在享受童年的孩子就像春天中含苞待放的花朵,充满着好奇与活力。但是,阿廖沙的童年生活却是一波三折,懵懂的他整日生活在惶恐、吵闹的阴影之下,面对凶狠、残暴的外祖父和自私自利的小舅舅雅科夫,阿廖沙必须学会坚强、学会忍让。

在阿廖沙的童年生活中,有一个重要的人出现在他的身边—外祖母阿库琳娜。她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宽大的胸怀。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在这冷冰冰的世界里,只有外祖母的庇护和疼爱,并对他进行了有益的教导。

到了阿廖沙十岁那年,他的母亲与世长辞,家中已没有了依靠,所以他不得不走入社会,独立谋生。这个不幸的孤儿从此告别了饱尝善恶的童年,走向苦难的人间。可想而知,处在社会最底层的他一定是风餐露宿,他当过学徒,捡过破烂,做过跑堂的,看门人、搬运工人和面包师傅。也许,正是因为他历尽千辛万苦,看透了这险恶的社会,整个国家民不聊生,战乱纷飞,所以他从1892年后,就以笔当枪,用文章来批判这个社会,以至于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称颂。

自从看完《童年》之后,我觉得21世纪的我们真的很幸福。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为自己的未来而奋斗!

读后感2

童年每个人都经历过。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值得回忆、值得珍惜的美好时光。童年是美妙快乐的,童年是幸福值得回忆的。而阿廖沙的童年除了一些教育和友谊,没有什么再值得回忆!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动着我: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很多“安安静静”的亲戚,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但强壮的他,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的压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的:贪婪、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斗殴……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潜移默化地教他做一个不想丑恶现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周围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还认识很多其他的人:搬进新房子后的几个房客、隔壁的三少爷,等等。阿廖沙从家人的一些“奇怪”的举动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其实,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尔基本人,高尔基借阿廖沙这个人物来描述自己的童年。高尔基描述了自已苦难而令人难以置信的童年.

我觉得我们应该庆幸——我们没有出生在那个年代,不可能受到那种痛苦,自己没有失去亲人……我们很幸福,甚至可以说很幸运,都被家长宠着。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听着老师讲课;回家有大鱼大肉等着你品尝;你想要什么,就给你什么。

现在的我们个个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哪能和高尔基那悲惨的童年相提并论,年代的不同就是这差别,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地狱;一个充满阳光,一个到处黑暗。我们现在的童年来之不易啊!

和高尔基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斗殴之类贪婪、凶狠的事情。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无端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

但拥有着这些,我们并不知足。我们总是奢求更多。因为,在我们眼里,大人们挣钱是那样的容易,似乎都不费吹灰之力。我们多天真啊。的确,我们不用像高尔基那样只十一岁就到“人间”独自闯荡。但读完《童年》之后,我觉得我们应该悔过自己曾经的奢侈,我们应该不再浪费,我们应该学会珍惜。

我想,高尔基要告诉我们的应该就是:要执着求知、不怕困难、持之以恒、永远以那种积极,勇于拼搏的态度对待现在和未来的生活!

名著读后感——《雷锋》读后感


在寒假,我和妈妈去购书中心买了很多书,其中有一套是少年红色经典,主要讲在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最具影响的英雄故事。其中有一本就是《雷锋》。

这本书讲的是雷锋生在旧社会,童年的生活很艰苦,七岁的是成了孤儿,长大后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因公殉职。

雷锋的事迹家喻户晓,雨夜送亲人,苦练杀敌本领,在抗洪中奋不顾身,发扬钉子:精神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故事,表现了雷锋公而忘私、爱憎分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雷锋用他的生命的每一分钟,实现了他的誓言:把有限的生命,投入了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决定以雷锋为榜样,努力学习、尊老爱幼、帮贫扶弱、互助互爱、见义勇为、拾金不昧,在生活上艰苦朴素,不贪图享受,在家中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