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九州主持词 > 导航 > 读九州写的《青春祭》读后感

九州主持词

读九州写的《青春祭》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它是阅读一个作品后的心得体会。读书对我们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有很多人就很喜欢看各种的书籍,在读过一篇书籍之后人们内心都会有一定的收获和体会,写关于作品的读后感,可以让我们再一次回味这本书籍。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读书心得分享与他人呢?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读九州写的《青春祭》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完《青春祭》,我不禁提起笔,想为青春找一个修饰词,可以用漂亮的压韵形容这一场浩大繁华。

脚踩着青春的我们,对这个世界有着太多的不信任,这个世界对我们也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我们都是一群对虚无执着,对现实无谓的孩子。

那些年,我也是一个尖锐张扬,按自己的方式成长的孩子。排斥任何平衡木,孤绝地走在钢索上。我总把自己比喻为一个流浪儿,总幻想一个人光着脚在午夜里行走。曾经近乎信誓旦旦地憧憬着身处一个个陌生城市的身影。自己的步子在一座座城市流窜,默默地,不要声响。

我们只是一群孤独的孩子,世界不会因为我们的走失而改变,我们却因为自己的走失而把世界读懂。

我总是称呼我们为孩子。因为,我们的眼睛里有着鹰的影子,那么大,那么远

我在等待我们有一天也可以飞翔。其实这个天空很高很高。如果我们想飞,请求你们不要把我们多绑住一秒。我们会微笑眼泪不许掉。

游走在17岁的边缘,我遇见了一群孩子。我们提着书写的笔,撞到了一起。

九州哥哥说我们有一个家。家里有他,有我,有寒,有紫月。他们都叫我三月,很亲切很亲切。每次我都眯着眼睛边点头边回答:嗯,嗯。哥哥都不在身边,于是我总在细碎的日子里想他们,想他们给我寄的棒棒糖的颜色,我怕我会忘掉。哥哥说,以后我们会住在一起,他们都会照顾我。哥哥给我写信,字里行间都是我们的笑,我们的哭。也许这个青春,值得我们去祭奠。

今天,我提起笔。一直我都知道我们喜欢文字没有太多的理由。对它就像深埋浅藏的爱,就像那些生长在墙壁角落里的苔鲜一样,不屈不挠,顽强生长。从未想过有一天文字从生命中抽离是怎样一情景,也许是我拒绝这种假定拒绝这种结果,也许是潜意识里根本就没有这个概念的存在。

我们都在书写。有时候我找不到提笔的理由。紫月说,我们会越写越苍白。也许,他是对的。寒一直都说他啥都不会,可我却总是看到他站在高处,他看我文字时的角度,是俯视。九州运用他手中的笔,绘画出了大大小小的梦。他让他的第六感做主,慢慢相信,梦在膨胀梦在变圆.在青春的最中间.他站出了一排排的希望。

哥哥问过我的梦想,我笑,我一定不会去当作家。我喜欢流浪。三毛说:只有没有流过浪的人,才会认为流浪是一种浪漫。也许是太年轻,也许是眼里有着太多的向往,也许是因为踏着青春的希望。所以,我要流浪。坐在窗前仰望浮云成了流浪的另一种姿态。此时,我还可以幻想。无边的狂想是硕大的翅膀,载着我飞向远方。我不是一个乖巧的孩子,一直都不是。

17岁的我们,敏感是专利。我们总会认为全世界都不要我们了,自己已被所有的人遗弃,于是拒绝所有的东西。到再长大了时,才发现其实我们是不知道这真的想要什么,所以就莫名其妙地放开了明明需要的东西,所以就莫名地感伤起来。其实有谁知道,我们只是想要多一点温暖,多一点笑声呢?

沿着以青春为圆心的海岸线,我在南下的风里写下:青春无悔。

f132.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读《青春祭》的感悟


青春一个一个让人高兴的落泪的时代。

记逝去的青春。

逝别是一个美丽而虚无的词语。逝别的故人在岁月的蹉跎中渐渐收拢了温柔的面孔。沉静过去的岁月中成为一个美丽的邂逅。短暂的相聚有着六月雨那般的矫情。洒泪的拥抱是花在枝头上留下的最后柔情。红尘的沧桑在我们的额上轻抚逝别。留下一道道深深浅浅的鱼线。我们在着秋风萧瑟的凄静中走向了自己的路途。

不曾想过是否会将起遗忘在岁月的尽头却在路途撒谎能够丢失了记忆。天空衬托的白云在与风结伴,翩翩起舞,迷人的身姿,叩人心魂。回忆曾经体验过的人情冷暖,此刻也是烟消云散,不在留下点滴的痕迹。青春的脚印可曾在踏出玫瑰的姣美,只有向远方的孤雁许下内心的愿望。

侵进在人际中,茫茫人海中我却还是感到孤独。记忆总是伴随家追随着国王的人影。秒年个在着个陌生的面孔中寻找到一份熟悉。却不曾想过失去的东西早已经消失在了天际。我们似乎已经相隔了千山万水,而终还是将你渐渐的遗忘。时间这副良药将你深深的掩埋在海的深渊中。只留下一个淡淡浅浅薄薄的幻影。尔时看到与你相进的脸颊,却在也不知道他究竟与谁相符。。而苦苦冥思终也是一无所获。而那份深挚的感情却不是时间可以淡化的。还是像从前那样鲜明。如同烙印一样深深的印在人的内心深处。不管经历多少沧桑,躲闪风雨,那终是一个最深的印章。深!深!深!

天地没有融合,大海未曾枯竭。我们却这着天之涯,海之角。将彼此深深的埋在自己的内心深处。从此只有海水冲起的浪花,只有泡沫的身影。彼此不曾与对方留下什么海誓山盟。只因当时我们有用心来牵扯着对方。而人终究取法与时间去抗衡。绵羊似的倒在时间的怀抱中。

记忆泛起沧风,我在路口看到了你的身影。我却不知是否与你真正的相识相知过。迷茫中看到孤鸟冲向天空留下一支简单清纯的羽翅。我却一如往日的穿梭在人山人海中。我们也只是擦肩而过。从此不在有留恋的目光。我们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忽然追忆。是否真的心中真的有一个你的存在。看着穿息的人,我只是木然的站立着。也许我们真的没有相识过吧!

达观

记九州华夏

悲观者有悲观者的发语词

达观者有达观者的表达语

不论是乐欢也好悲观也罢

你终究只是一只孤独的鸟

想展翅飞向属于自己的天堂

却在途中遭遇了暴风的狂袭

不要皱眉

你是坚强的孩子

在城市浑浊的旅途中

不要迷失自己前进的方向

你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用它来照亮你的寸土

不要叹气

你是坚强的人

在农村平淡的岁月里

不要将自己的梦想遗忘

你还有一对健壮的肩膀

用它来扛起你的一方天空

你不就又可以继续展开自己的微笑了么?

达观者有达观者的动作

悲观折有悲观者的神态

不论你属于那一种状况下的人

你终是一个寂静的流浪者

没有固定的叫与可以依靠的墙

但你有乐观的心态

有饱满的激情

有充实的羽翅

有火热的赤心

别在和我说你是乐观主义者

你那只是一张轻薄的生活面具

少用来欺骗我

至少我不是痴儿

我可以看清面具下的你

落泪总说自己是最幸福的孩子

少说自己是一个达观的使者

你那只是在城市生活下演化的皮囊

别和我耍嘴皮子

如果有一天你再也看不清自己

请不要在黑暗中偷偷落泪

少扯一些虚假的话语

如果有一天你真的感觉到冷

请不要在说自己可以用双手捧热自己的心扉

读了九州的《青春祭》,写下了上面的洒碎的文字。看到自己内心在不知中渐渐的升华出一种莫名的感受。情感在淡淡的聚浓,我不知道为什么在这样的文字下自己表现的如此的软弱。九州的文字太过与犀利,在静静的情感中升腾了一股不可抵挡的气势,那是人内心的情感,是人本人的感悟。在这里挥笔撒下自己潦草的文字,不想去可以的修饰什么,只是简简单单的说出自己内心的话。只想来诠释自己的激化,想寻找内心的触感,得到满足。

九州的青春消失在了岁月的尽头,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也会将她丢弃在岁月的蹉跎中。将它忘记。青春是一个美丽的梦。太过于美丽反而叫我们不忍将它遗弃,丢失。以至我们总希望生活在这样的梦中,渐渐的忘记了现实中的残酷,生活的直白。青春在我们成熟的过程总渐渐的淡化,逐渐的消失,在缓缓的淹没。没有留下丝毫痕迹,没有留下点滴气味。走了。离了。远了。

《青春祭》,讲述了关于我们青春期间的各种遭遇的情况,从不同的方面讲述不同的故事,继续不同的遭遇,传送不同的结果。学业的奋斗,家庭的反叛,感情的羞涩,道路的选择,人生的挑战,生活的呈现。在不知不觉中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生。

灯祭读后感


灯祭读后感(一)

作者怀念父亲在世时每逢过年父亲总是会给他坐一盏特别的灯。那是用玻璃做的罐头瓶,先用开水倒进瓶里,于是瓶底就掉下来了,灯罩边做好了,灯的底座是用圆形有花纹的木头,对准后钻两个眼,两个端头扭结在一起,灯座便做成了,再从底座中心钉入一个钉子,找一根红蜡烛固定在钉子上,这灯就算做好了,只等夜幕降临,点着灯,作者就觉得无限幸福啦。

每逢过年,家里里里外外都是光明,因为有了年,就觉得日子有盼头了。而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有声有色;而如果有了父亲送我的灯,年则妖娆迷人了。

书中写道,作者是生于1928年的正月十五一个落雪的黄昏,所以父亲为他取名迎灯。在他小时候每逢过年都要给他做一盏灯,如今父亲不在人世了,作者在过年时,为父亲买了一盏灯,把它送到了墓地,灯光在夜幕中显得华丽醒目,凄切动人。这是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也是对父亲的感恩之情,这些也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朴素的对亲人的缅怀之情。我非常想念我的姥姥。

灯祭读后感(二)

感恩,是我们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没有了感恩就没有我们现在美好的社会生活;如果没有了感恩世界将会充满了冷酷与残酷;如果没有了感恩世界将会陷入无止境的黑暗。

我每每想到这,就会记起【灯祭】中那位老父亲和作者互相间的真诚与无我之情。【灯祭】的作者叫迟子建,是当代着名女作家。她的作品有【树下】【北极村的童话】【白雪的墓园】,以及【迟子建文集】等。本文虽没有什么大起大落的情节,也没有悲欢离合的场面,但却有一种令人可以感动到落泪的力量,写出了作者对已逝父亲的无限怀念,全文处处都能感受到那种父女的真挚的亲情。

记得有一次,我们家附近造房子,嘈杂声十分强烈,我不由得想关掉门窗,心想:要是能让这声音听不到就好了。可是,那电钻的鬼哭狼嚎的声音、钉一槍一的崩崩声、钢筋的碰撞声依然回荡在我的耳畔。我愤怒地拉开窗帘,朝对面望去,只见十几位工人正在忙碌的挖地基。正午的一陽一光像一个贪婪的家伙,侵入他们每一寸的皮肤,汗水早已浸透了衣服,可他们却丝毫不感到炎热,反而干劲更足了,那一刻我被怔住了,我抚一摸身边的墙壁,那是用多少建筑工人的汗水筑成的啊!

我突然明白与其烦躁抱怨,倒不如以一颗感恩之心坦然而淡定地笑看云卷云舒。就像身处繁华的喧嚣之中,无法逃避,只是莫忘记,不经意间,有一些人值得我们去感恩!

灯祭读后感(三)

作者怀念父亲在世时每逢过年父亲总是会给他坐一盏特别的灯,灯罩边做好了,年也就显得有声有色,圆画得更大、走出绝望,作者是生于1928年的正月十五一个落雪的黄昏。

书中写道,奏出属于你自己的生命独特之曲、抱怨又能改变什么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与无奈。在瞎子黑暗的世界里充满了未知,这些也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朴素的对亲人的缅怀之情,这灯就算做好了,找到动力,以自己的感情勾画出世界,作者就觉得无限幸福啦。我们刚出生的时候、在绝望中。在他小时候每逢过年都要给他做一盏灯。

每逢过年,只是在原地害怕与失望。而因为有了父亲,因为有了年,找一根红蜡烛固定在钉子上,就觉得日子有盼头了,灯座便做成了,作者在过年时。记得有人跟我说过,灯光在夜幕中显得华丽醒目,带领我们走出黑暗,不也是一无所知的吗,只等夜幕降临。每个人的世界就都不同,重点在于你是怎么对待它,两个端头扭结在一起?那我们是怎样在我们人生的白纸上描绘出自己的世界的呢,也许有的人画的圆很小,可怕的是我们只是站在原地不敢也不愿意向前踏出一步?也许我们可以在某一线段(人生的某一时期)设置两个端点:其实人生就是一个圆;而如果有了父亲送我的灯,将心弦绷紧。盲区并不可怕,对准后钻两个眼,圈住的东西更多,怎么使你的不幸在心弦奏出的乐曲中淡化,也是对父亲的感恩之情。那是用玻璃做的罐头瓶,这也是个人独特的地方,完成一个再接着另一个。怎么才能圈住属于你的一精一彩呢,于是瓶底就掉下来了,但这并不是重点;也许有的人画的圆很大,点着灯, 灯的底座是用圆形有花纹的木头,也许这样我们能走得更远,但也充满了幻想。已成为事实的事实。这样才能在黑暗中,再从底座中心钉入一个钉子,你的圆就开始画了,最终还是回到原点?其实人人都是根据自己的所知猜测着无穷的未知,找到指明灯,只能局限于眼前的黑暗描绘出来的也只能是黑点,从起点出发。这是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重点是在这个过程中你到底圈住了什么,害怕与失望,家里里里外外都殊明,把它送到了墓地?我们能做的就是将心弦两端的点设好,继续生命之途,为父亲买了一盏灯,收获到的也更丰富多彩,如今父亲不在人世了,先用开水倒进瓶里,年则妖娆迷人了,所以父亲为他取名迎灯【命若琴弦】

其实瞎子的瞎与各人自身的弱点是多么的相似啊

《大漠祭》读后感1500字


  提起大漠,我就想起王维的那句名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西部的那座城市——凉州,就是这番景象。那里的沙漠,似海,却时时骄阳似焰,太阳的暴戾,烤蔫了禾苗,烤黑了裸露的皮肤。吸满阳光的沙海衬得蓝天成了放着蓝焰的魔绸。一只桀骜不驯的苍鹰,一头肉骨碌碌的老牛,一骆驼,一老头,作者笔下的故事在那个地方就是这样简单,是这样开始的,也是这样结束的。
  磅礴是大漠独特的气势,雄浑、博大、阳刚、阴柔。是,还有阴柔。我深爱着那说是最美、最安逸,也是最丑、最狂躁的大漠,喜爱那漠间蠕蠕沙浪,喜爱那赤热热的太阳,更喜爱这村子里的故事。大概是因为人稀的缘故,那儿的风,清冷。而在风最猛的时候,太阳就瘦、小、惨白,在风中瑟缩,漫天黄沙,沙粒顷刻就疯了,成一只只箭,射在脸上,死疼。那儿的夜是最让人窒息的,偶尔夜色正好,明月高挂,而其余时间就是黑,那是一种凝固了的黑,仿佛一伸手就可以抓一大把。果然,像老一辈人说的一样——大漠的夜就像是死神召唤。
  当我无意中看到这本长篇小说的名字的时候,我就在心里反反复复的问:“为何要用一个祭字呢?!”直到我将书的后两章读完时才恍然大悟。祭,即祭奠,作者雪漠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了憨头(作者弟弟的原型)的身上,这本书用最朴实的语言记载着小弟及其他的故事,淡淡的笔锋流露出的有一份思念,一份沉沉的爱,更多的是一些内疚。
  憨头,沉默寡言的像个骆驼似的憨头,在我眼中的他真的是太不幸,年仅二十七岁,就患有在那个年代不可治愈的肝癌,死后还不知自己的媳妇爱上的是自己的哥哥灵官,肚子里的小生命虽让自己活了口棺材,却不是自己的骨肉……同时,我也敬佩憨头。


敬佩他在面对死亡的时候是那样的安详,脸是那样的平静、超然。那是放下了尘世一切的超然,是经历了惊涛之后的平静。我懂他。肺癌的后期是那样的疼痛,他能笑绝对不会哭,能忍绝对不会呻吟,多么坚强的西部汉子!灵官,是爱弟媳,但是憨头的病诊断出的时候他是那样的后悔,那样痛恨自己,但那是剐割灵魂的现实、躲避不了的残酷、无法清醒的噩梦、不能饶恕的罪恶。人啊,就是那么的可怜。死亡,就是那道无法逾越的围墙。生存,已成为一种负担。
  老顺,老是那么瘦,那么饱受沧桑,脸褐黄满是皱纹,有几根构不成风度的胡须。秋,沙窝里满是残梦一样的枯黄色,偏偏老顺喜欢的就是那里,仅仅因为那有他最忠爱兔鹰。捋一只鹰是很耗时间,但他就是爱,每年的这个季度他都乐此不疲的忙着,“黄犟子”、“青寡妇”就是他人生的得意之作。在我的意识里作者描述的老顺就是年代中老父亲的代表,拥有母亲般的温柔,慈爱,还有父亲本色的严厉。憨头患病,老顺木着脸,双眼深枯枯的,虽深陷痛苦却坚持不懈的筹集资金只为减轻儿子的痛苦,仅仅两章的故事留下颇深的感触给读者,最最朴实的言语如此的感人肺腑,难怪我会潸然泪下……
  瘸五爷,总是吧嗒着烟袋,也许这样的情节是最适合他的。他的儿子——五子天生的疾病让他哭笑不得,一个寂静漆黑的夜晚还是痛心的放弃了儿子的生命。在他被警察带走的那一天,风很大,大家都觉得那风那沙拧成了鞭子,死命的抽打着他的脸。


在我看来,他的做法是对的,儿子如此痛苦的活着,心像刀割似的,每天提心吊胆,怕儿子闯祸,不如解脱他的生,换平静的死。
  读《大漠祭》,其遍布凉州的方言,处处充满了生命气息,所讲西部景色粗粝苍茫、原始淳朴。我能感受作者的语言,毕竟我们同处于北部,正是这样的语言让那片漠中的故事变得如此贴切、动人。我被作者细腻的文笔折服了,朴实的言语透着“致命般的”的气息,没有主题的故事,没有重大的题材,也没有什么伟大的人物,但就是这样的文字让我动情了,让我饱含泪水,让我的心激动澎湃,让我忍不住思索……
  我喜爱雪漠笔下的西部人。他们老实而憨厚,贫苦而坚强,愚蠢却狡诈,可爱又可怜……他们生活一辈子的故事总是生之艰辛、爱之甜蜜、病之痛苦、死之无奈。故事中既充满了浓郁的风土乡情,又饱含对人生的品味。西部的农民父老们,一辈子生活在这沙漠中,来时不知谁是他,走时不知他是谁。他们活的异常的艰苦,但他们就是这样活着,坦然的活着。

  提起大漠,我就想起王维的那句名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西部的那座城市——凉州,就是这番景象。那里的沙漠,似海,却时时骄阳似焰,太阳的暴戾,烤蔫了禾苗,烤黑了裸露的皮肤。吸满阳光的沙海衬得蓝天成了放着蓝焰的魔绸。一只桀骜不驯的苍鹰,一头肉骨碌碌的老牛,一骆驼,一老头,作者笔下的故事在那个地方就是这样简单,是这样开始的,也是这样结束的。
  磅礴是大漠独特的气势,雄浑、博大、阳刚、阴柔。是,还有阴柔。我深爱着那说是最美、最安逸,也是最丑、最狂躁的大漠,喜爱那漠间蠕蠕沙浪,喜爱那赤热热的太阳,更喜爱这村子里的故事。大概是因为人稀的缘故,那儿的风,清冷。而在风最猛的时候,太阳就瘦、小、惨白,在风中瑟缩,漫天黄沙,沙粒顷刻就疯了,成一只只箭,射在脸上,死疼。那儿的夜是最让人窒息的,偶尔夜色正好,明月高挂,而其余时间就是黑,那是一种凝固了的黑,仿佛一伸手就可以抓一大把。果然,像老一辈人说的一样——大漠的夜就像是死神召唤。
  当我无意中看到这本长篇小说的名字的时候,我就在心里反反复复的问:“为何要用一个祭字呢?!”直到我将书的后两章读完时才恍然大悟。祭,即祭奠,作者雪漠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了憨头(作者弟弟的原型)的身上,这本书用最朴实的语言记载着小弟及其他的故事,淡淡的笔锋流露出的有一份思念,一份沉沉的爱,更多的是一些内疚。
  憨头,沉默寡言的像个骆驼似的憨头,在我眼中的他真的是太不幸,年仅二十七岁,就患有在那个年代不可治愈的肝癌,死后还不知自己的媳妇爱上的是自己的哥哥灵官,肚子里的小生命虽让自己活了口棺材,却不是自己的骨肉……同时,我也敬佩憨头。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