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水浒传吴用读后感500字 > 导航 > 读《水浒传》有感:智多星——吴用

水浒传吴用读后感500字

读《水浒传》有感:智多星——吴用。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想要学到新的知识,这些经典作品就不可或缺。我们在读作者写的作品时,不能马观花地读,需要仔细地领会,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书笔记,用文字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作品读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读《水浒传》有感:智多星——吴用”,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今年暑假,新版《水浒传》在各个电视台热播。在欣赏电视剧的同时,我又读了一遍《水浒传》原著,再次被书中的侠义精神所感动。108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兄弟情深、亲如手足,他们行侠仗义、嫉恶如仇,他们替天行道、除暴安良,他们忠义两全、为国效力,个个都是豪爽的英雄好汉!在108将里我最喜欢的是军师吴用。吴用在梁山泊排名第三,他生得眉目清秀,面白须长,一幅文质彬彬的模样,别看他年轻,梁山的军事行动几乎都是他一手策划的。他熟读诗书,足智多谋,自称加亮先生,人称智多星。

在他的精心策划下,晁盖、阮氏兄弟等七人成功地智取了大名府梁中书给蔡京献寿的十万贯生辰纲。整个过程巧妙自然,天衣无缝,等押送金珠宝贝的杨志感觉不妙时,好汉们已经欣然而退了,让人不得不叹服吴用的机智妙算!后来,他协助宋江征服辽国、平定方腊,为社稷安定立下汗马功劳。吴用心里装着梁山泊,对宋江忠心耿耿。当梁山危急,向二龙山求助之际,杨志挟制宋江逼吴用自杀向他谢罪,吴用为了梁山毫不犹豫,果敢赴死,让人敬佩他的忠诚和大义!我非常喜欢吴用这个人物。

f132.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读《水浒传》有感


《水浒传》读后感

文/沈辛儿

合拢书本,闭上眼睛,细细地推敲一番,厚厚的一本《水浒传》,才算粗略地浏览了一遍。《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这本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

事实上,我觉得《水浒传》是一部正面反映和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这部以北宋末年为历史背景的小说所揭露的社会黑暗的现象,在当时的封建时代,其实具有普遍意义。《水浒传》一书,全围绕着忠义和替天行道两个词在写。梁山好汉们不仅是替天行道的主持者,也是社会无道的受害者。而忠义也是梁山好汉们行事的基本道德准则。也就是对朝廷的忠诚,对宋江的忠心,对兄弟们的忠贞。这部小说热情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动,塑造了一大批梁山好汉的光辉形象,同时也暗暗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客观真理和农民起义失败的内在原因。

在《水浒传》这本书中,每位好汉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值得我们去探究的地方。比如,我对及时雨宋江就细细研究了一番。

宋江,字公明,江湖人送他绰号及时雨、呼保义、黑三郎。他是《水浒传》中第一号人物,也是描写最多、形象最丰满的一个。他原为山东郓城县一刀笔小吏,虽然其貌不扬却挥金如土,好结交朋友,因此天下好汉都愿意依附他。他仗义救了晁盖等人,却因为一时不慎犯了官司。幸得梁山好汉搭救,在刑场上把宋江救上梁山,坐了副头领。后来晁盖战死,宋江成为梁山之主。

从此,梁山主题由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头目增加到了一百单八将,又相继打败童贯、高俅等人的兵马,梁山也发展到了鼎盛的阶段。后来,宋江率众为朝廷诏安,并北上抗辽大获全胜,迫使辽主投降,随后又讨伐了王庆、田虎,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然而在讨伐方腊起义军的过程中,梁山好汉死伤过半,虽最终生擒方腊,但宋江本人却是被所赐御酒毒死。

之中,关于宋江为什么要招安,大家都有很多不同的见解。而我觉得,宋江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他有一颗忠义之心,他不想让自己的兄弟们,背上强盗山贼的骂名,他想让兄弟们接受招安,目的是就算是死了,兄弟们的名字也能名垂千古,成为世人所歌颂的人,当人们提起来梁山的兄弟们时,可以使赞扬的口吻说他们是国家的英雄。

其实,施耐庵他所塑造的宋江这个角色,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一个人。宋江伪善、脆弱的性格特点更让我们相信人物的逼真。为何说宋江伪善?我觉得是因为他很能揣测人们的心思,会急人之难,所以称之为及时雨,他总能在最需要时伸出援手,让人记住恩惠。

而宋江脆弱的性格也是因为他的出身,宋江终究出身下层,再加上小府吏的个性,平时也是在夹层里生计糊口,久之便成了他胆小怕事的性格。对于宋江,对于水浒传,都有钻不透的奥秘在等着我们,也许只有亲身品味,才会懂得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吧。


读水浒传有感


《水浒传》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中国名着,与它相媲美的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号称中国四大名着。《水浒传》它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它以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水浒传》写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况,但是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于生活不下去,他们不满官府的剥削,积极参加劫取生辰纲的行动,从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宝是由于受地主的掠夺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鲁智深是个军官,他嫉恶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结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贫民,为打抱不平和报杀兄之仇,屡遭陷害,终于造反,勇猛地向统治阶级进行冲击。他是从血的教训中觉醒过来的。

水浒传吴用读后感


水浒传吴用读后感(一)

最近我看了【水浒传】,里面英雄好汉非常多,一百零八条好汉,有林冲、鲁智深等。

我觉得吴用比较好,因为他是位聪明有才智懂战略的人。举个例子:有一次,宋江想攻打北京城救石秀、卢俊义。吴用就献计:元宵节晚上进攻,城外进兵,城内埋伏,以时迁放火为号,里应外合。当天晚上城外进兵驻扎。狱官蔡福正要回家就被柴进、乐和拦在路口,柴进说:我们趁过节来看石秀、卢俊义。蔡福明白梁山要行动却无奈引他进去。另一边,时迁到了翠云楼上撞见解珍、解宝时,突然楼下有人一大喊:梁山兵马到城外了。解珍说:点火!

事先埋伏一在牢门外邹渊、邹润见了火连忙大喊:梁山兵马在此,快放出石秀、卢俊义。柴进、乐和对蔡福兄弟说:还不快让路。早趴在牢房上的孔明、孔亮跳下来,不管对方让不让就去开了枷放了石秀、卢俊义。

我觉得吴用用火做暗号非常好,几个人安排得周到,再加上里应外合的战法胜利打赢了战。我在跟同学玩时我也会使用计谋,你看,我在与同学玩甩人游戏时,我就跟我这组的同学拍拍肩膀表示让他去三楼男厕所。我趁机把缠上干扰我的另组人 领到一个人流较多的对他们又不熟悉的地方,我利用人流多就非常敏捷地趁他们前面有人时,轻松地甩掉了他们,再去找自己组的人,我们就胜利了。吴用毕竟是位军师,他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我最近看的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里的军人杨立青,他非常鬼,总会知道 敌人的弱点,是位很狡猾的家伙。比如有一次他切断了范希亮的电话线,杨立青就知道敌人的电路兵会来这儿修线,他就找好时机把电路兵干掉,并穿上国民一党一衣服假装修电路。这时范希亮碰巧来检查,他就趁机抓住了他。他与吴用有一个共同点:有才智。我特别欣赏有才智的人。

我要学习这些聪敏有才智的人,一是了解别人的弱点,知己知彼。二是有计谋,能随机应变,当然要多看点书。这两点合并我可就成神人了!但我也要尽力争取做到。我还是喜欢聪明有才智的人!

水浒传吴用读后感(二)

提到吴用,很多人会想到一句谚语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其实,说到吴用,就说起无用,而吴用怎会无用?

起初,吴用这个智多星先是与托塔天王晁盖联手,他们一行七人智取生辰纲后,上了梁山,待宋江哥哥坐了第二把交椅,相继晁盖又被史文龙放箭射死,众人推宋江坐第一把交椅,他当然想坐,可晁盖的遗嘱是:谁杀死史文龙,谁就是梁山之主!自不能违背。这时候呢?吴用怎么办?他站了出来说:当今能杀死史文龙者,还有一人,玉麒麟卢俊义。当然,想得他也不容易,吴用又用一法,得他与卢员外与身边的燕青,史文龙被杀后,卢俊义是才入伙的将领,岂敢争?几经推让,后来商定,一人取一精一昌,一人取一精一平,先得者为山主,宋江未有进展,从卢俊义处换来吴用,经指点,大胜东平,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从此,当然也不会薄待吴用,宋江拜他为军师,让他为梁山第三。有此殊荣,自然也不简单!

可见,除了光要有头脑,会想办法,当然也要有些正义与义气,否则,当年吴用怎成了梁山好汉,又怎成了水泊军师呢!

水浒传吴用读后感(三)

最近我看了【水浒传】,里面英雄好汉非常多,一百零八条好汉,有林冲、鲁智深等。

我觉得吴用比较好,因为他是位聪明有才智懂战略的人。举个例子:有一次,宋江想攻打北京城救石秀、卢俊义。吴用就献计:元宵节晚上进攻,城外进兵,城内埋伏,以时迁放火为号,里应外合。当天晚上城外进兵驻扎。狱官蔡福正要回家就被柴进、乐和拦在路口,柴进说:我们趁过节来看石秀、卢俊义。蔡福明白梁山要行动却无奈引他进去。另一边,时迁到了翠云楼上撞见解珍、解宝时,突然楼下有人一大喊:梁山兵马到城外了。解珍说:点火!

事先埋伏一在牢门外邹渊、邹润见了火连忙大喊:梁山兵马在此,快放出石秀、卢俊义。柴进、乐和对蔡福兄弟说:还不快让路。早趴在牢房上的孔明、孔亮跳下来,不管对方让不让就去开了枷放了石秀、卢俊义。

我觉得吴用用火做暗号非常好,几个人安排得周到,再加上里应外合的战法胜利打赢了战。我在跟同学玩时我也会使用计谋,你看,我在与同学玩甩人游戏时,我就跟我这组的同学拍拍肩膀表示让他去三楼男厕所。我趁机把缠上干扰我的另组人 领到一个人流较多的对他们又不熟悉的地方,我利用人流多就非常敏捷地趁他们前面有人时,轻松地甩掉了他们,再去找自己组的人,我们就胜利了。吴用毕竟是位军师,他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我最近看的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里的军人杨立青,他非常鬼,总会知道 敌人的弱点,是位很狡猾的家伙。比如有一次他切断了范希亮的电话线,杨立青就知道敌人的电路兵会来这儿修线,他就找好时机把电路兵干掉,并穿上国民一党一衣服假装修电路。这时范希亮碰巧来检查,他就趁机抓住了他。他与吴用有一个共同点:有才智。我特别欣赏有才智的人。

我要学习这些聪敏有才智的人,一是了解别人的弱点,知己知彼。二是有计谋,能随机应变,当然要多看点书。这两点合并我可就成神人了!但我也要尽力争取做到。我还是喜欢聪明有才智的人!

读《水浒传》有感(一)


读《水浒传》有感

文/管张英

全书可分为三段:第一至第四十回讲述的是各个好汉的故事,它们既有独立性又有关联性;第四十一至第八十回讲述的是好汉们在梁山集合,形成了以宋江为寨主的梁山山寨,并发动一系列对官僚恶霸及附近城池的战争,直到接受北宋朝廷的招安;第八十一回至第一百二十回讲述的是梁山好汉归顺朝廷后,镇压田虎、王庆、方腊等的战争,到最后鸟尽弓藏,悲壮死亡的故事。

12世纪初,中国被腐朽的北宋王朝统治着,朝廷内的奸臣蔡京、童贯、高俅权倾朝野,手握重权,视皇帝宋徽宗如傀儡,残害忠良。地方豪强恶霸也合流同污,史进、鲁智深、林冲、杨志、武松等相继被冤枉陷害,无路可逃,上了山东的水泊梁山,打家劫舍,劫富济贫。

同时,在黄泥岗,晁盖、吴用等七人发动了一场震惊全国的抢劫案,夺走了北京大名府官员送给蔡京的生辰纲礼物,逃到梁山,与林冲合谋杀掉原寨主王伦,晁盖做了梁山之主。晁盖的朋友宋江也卷入官府纷争,差点被处死,幸亏晁盖与梁山好汉救出他,宋江的朋友李逵等跟随宋江加入梁山。

随后,梁山泊向周围地方官僚恶霸和其他敌对山寨宣战,攻破了祝家庄、高唐州、青州城、曾头市和大名府。其中最后两次战争中,晁盖战死,宋江继承了寨主之位,卢俊义、燕青上山。梁山全盛时足有一百零八个好汉,空前强大。

梁山势力的壮大,震惊了朝野上下,童贯、高俅倾全国各路水陆大军,讨伐梁山泊,却惨败于梁山的精兵良将,数十名大将被斩杀。宋徽宗无奈,只好派人招安。梁山泊的部份首领坚决反对招安,但首领宋江、吴用等却不愿继续做强盗,答应了朝廷的招安请求。但在招安之后,朝廷奸臣屡次找茬陷害梁山好汉。

这时候,河北的田虎、淮西的王庆、江南的方腊叛乱,朝廷派梁山好汉出兵镇压。宋江先是用水淹了田虎的根据地太原城,剿灭田虎势力,然后挥师南下,大破淮西军并生擒王庆,但在更激烈的平定方腊之战中,宋江遭到阻击,梁山好汉死伤过半。一场恶战之后,宋江控制了杭州城和乌龙岭,攻破了清溪洞,方腊的势力才被消灭。

战后,梁山好汉只剩下三十六人,班师途中林冲等人病逝,武松在六和寺出家,鲁智深在六和寺坐化,李俊、燕青等人又悄然离去。回京时梁山好汉仅剩27人。宋江等人被封为功臣,但童贯、高俅等人野心未死,他们设计毒死了卢俊义、宋江和李逵。吴用和花荣在宋江墓前大哭一场后自缢而亡,剩下的梁山好汉,除双鞭将呼延灼于抗金战中英勇战死,混江龙李俊等到海外暹罗自立为王外,大都善终。

水浒传是四大名着之一,小说故事情节曲折,语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

一开始我并不愿意读这本书,因为它不像现代的小说那样容易理解,而且书中人物很多,我总是记住了后边的,又忘记了前边的。但是当我耐下性子认真去看时,发现他非常精彩,故事中的人物性格鲜明,各有特色。但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李逵。

李逵他具有农民的纯朴、粗豪的品质,反抗性很强,对正义事业和朋友很忠诚,但性情急躁,刚直、勇猛而又鲁莽。书中几乎有李逵出场的章节都是鸡飞狗跳,人仰马翻,他做事不拘小节,很单纯,不会装模作样,最令我欣赏的是他的孝心和义气,李逵对老母也十分孝顺,老母被老虎吃了之后,他一生气就杀死了4只老虎;遇见李鬼,李逵不但没有杀了他,反而给了他十两银子,让他回去孝敬父母。

从这两件事就可以看出李逵的孝心。在文中李逵很是听松江的话,只有宋江能治得了他,但李逵对宋江又不是完全言听计从的李逵以为宋江掳去了刘太公的女儿,径直回到梁山泊,直奔忠义堂,砍倒杏黄旗,扯碎了替天行道四个字。又当众痛骂宋江:杀了阎婆惜,便是小样,去东京养李师师,便是大样。在他没有因为犯错的是自己敬佩的宋江而放弃自己的原则。

当看到宋江毒死了李逵时,我感到非常不忍,李逵忠于宋江,却被宋江所杀。宋江是这本书里我不喜欢的一个人物,宋江想招安,导致整个梁山被利用,108名好汉被派去压制农民起义。结果只剩下了36位好汉,朝廷趁此借刀杀人。他壮大了梁山,却亲手毁灭了梁山。因为面子,他又毒死了李逵。他自认为是替所有兄弟着想,但却不顾大家的意思执意招安,导致故事以悲剧结尾。

读完整本书,我敬佩李逵的爱憎分明,忠义,厌恶宋江的虚伪自私,书中还有许多其他内容,但给我最深印象的就是这些,也许是对文章的理解还不够深刻,以后我还会再去阅读这本书,相信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


读名著《水浒传》有感


作文导读:宋仁宗在位期间,奸臣高俅等人当道,用花言巧语欺骗皇上,逼得林冲宋江等人不得不上梁山,虽然落草,但他们仍然替天行道,劫富济贫

宋仁宗在位期间,奸臣高俅等人当道,用花言巧语欺骗皇上,逼得林冲宋江等人不得不上梁山,虽然落草,但他们仍然替天行道,劫富济贫...

这是《水浒传》中起义的基础,起义后林冲李逵等猛将一路打下了许多城池,一些心怀善念的将军也来投奔梁山泊,渐渐地聚集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共一百零八位虎将,正应天宿,从此势如破竹,一发不可收拾,直打到东京附近,不曾折一将,后收招安助朝廷攻打辽国,凯旋而归,接着又去打江南,当初一百零八位将领浩浩荡荡地出发,归来时竟仅剩三十左右,乃是十去八也,他们受赏后也不得安宁,自杀的自杀,毒死的毒死,还有的不愿领赏,逃过了一劫。

最感人的是当宋江服下慢性毒药后,为了不愧对忠义二字,便连夜使人唤取李逵星夜到楚州。李逵知道了便道:哥哥找我必有话说,便来到楚州,径入州治拜见。宋江道:朝廷使人来将毒酒赐予我吃,一个月内必死,如何是好?李逵大叫一声:反了吧!宋江道:到时再议吧,先吃酒。不想那接风酒里已下了慢药。当夜,李逵饮酒了。第二天送行之际,宋江猛地抱住李逵:大哥对不起你啊!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宁朝廷负我,我不负朝廷,所以防你起义我已在酒菜中下了毒,回至润州必死,此处楚州南门外,有个蓼儿洼,风景与梁山泊无异,我死之后,必葬于那里你死后,也可来那里,好与我阴魂相聚。说完,坠泪如雨。李逵痴痴地望着宋公明:罢!罢!罢!生前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言讫泪下。辞别之后,觉得身体有些沉重,回到润州,果然药发身死。他临死之时,吩咐从人:我死了,可千万将我灵柩送到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和哥哥一同埋葬。说完,便死了。宋江李逵死后,托梦给吴用花荣叫他们来蓼儿洼看他们,吴用花荣赶来,见二人坟墓,大哭一场:哥哥走了,俗话说蛇无头而不行,如今空留吾等有何用处?不如随仁兄共赴黄泉,也留个清名于世!说完双双吊在树上,自缢而死。

读到这,我忽然觉得眼前一片模糊,豆大的水珠滴到书上,泛开了淡淡的黄,我抹了抹眼角,那不是水,是泪。我抬起头,试着把眼泪憋回去,却感觉眼前浮现出那排山倒海似的军队,为首的,不是别人,正是梁山泊好汉。此刻,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全都化作泪水奔流而去。一个个好汉的身姿历历在目,我不禁感慨万千:

想当年鲁智深倒拔杨柳树之时,谁人能想到他会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想当年宋公明率军踏平辽国之时,谁人能想到他会当风雁影翻,东阙不团圆。只眼功劳足,双林福寿全?

哎!这还真是应了智真长老的话:六根束缚多年,四大纠缠已久。堪叹石火光中,翻了几个筋斗。阎浮世界诸众生,泥沙堆里频哮吼。

哎!只可怜这势不可挡的一百零八将,戎马一生,到头来,全都化作南柯一梦。

而这些死去的将领最痛恨的人,便是高俅、杨戬、蔡京和童贯,是他们害死了梁山好汉们;是他们让这个国家民不聊生;是他们闭塞贤路,谋害忠良;也是他们用花言巧语蒙蔽皇上,为所欲为!而在这四个人的背后,则是混乱的秩序,腐败的朝廷。可以这样说:只要有这样的朝廷和秩序,就一定会有高俅这样的人,而只要有高俅这样的人,就一定会有第二个梁山泊。但谁也不能保证会出现另外一个呼保义来阻止他们起义。所以,清代爆发了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了封建社会的统治,成为了一个与世界接轨的新中国。而我们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成长,一定要好好学习,成为国之栋,不让水浒悲剧再次发生。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