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教师读书笔记 > 导航 > 哲理文章读书笔记800字

教师读书笔记

哲理文章读书笔记800字。

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它是阅读一个作品后的心得体会。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在阅读作者的作品过程中,书中的描述让人欲罢不能,写一篇读后感,可以更好地从书中领悟出作者想表达的理念。该如何才能将一篇作品读后感写好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哲理文章读书笔记8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我觉得《悲伤的终点是爱》这篇挺富有哲理性的。

悲伤的终点是爱,这话不是我说的,而是印度哲学家、伟大的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在他的书《爱的觉醒》中写的,那么厚厚的一大本,唯有这句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悲伤,爱。爱,悲伤。以前怎么没想到过,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会产生如此令人惆怅的效果呢?

在书中,克里希那穆提的观点是,人只有成为旁观者,才有爱的能力,而作为旁观者,就必须是孤独的,无拘束的,所以爱是悲伤的终点。按照我的理解,他的意思是说,人处在爱情中时,会充满猜疑、嫉妒,而这些灰色的情感会带来悲伤,只有走到悲伤尽头,才会真正感受到爱是怎么回事。

其实,人为爱悲伤还不仅是因为猜疑、嫉妒,以及占有欲得不到满足,更深一层面上是,人了解自己的欲念,却无力扭转,这才是大悲伤。什么时候,等你能够掌握和控制自己的欲念了,才算真正懂得了如何去爱自己,爱别人。很多人都体会到过爱到深处人孤独的境界,却很少有人再向前一步,走出这孤独,爱情的仙境就在眼前。

爱总是伴随着悲伤的,这从现实中男女的情爱行为中就可看得出来。比如遭到棒打的鸳鸯,如果让他们自然而然地在一起,过着风和日丽的爱情生活,没准儿用不了多久就两相厌倦各自飞了,但如果这过程中遭到外力强行拆散,搞得两人悲从心来、泪雨纷飞,反倒会起到反作用共同的命运所激发起的对对方的怜悯,会凝聚成一股巨大的爱的力量,这力量会令人义无反顾。

人在悲伤的时候会流泪,而泪水则是最好的催情剂,曾经有部韩国言情电影,推出过几款男女主角流泪的海报,电影的名字和情节忘掉了,但海报上他们眼睛里或者脸颊上挂着泪珠的悲伤神情,却一直刻在记忆里。有多少爱情是在含着泪水的呼喊里实现最高的升华的,有多少承诺因为泪水而变得永恒而坚定。没有眼泪的爱情是快乐的,但肯定也是有缺憾的没经过悲伤的过滤,爱情总是显得有那么一点不纯粹。

悲伤很多时候也是美丽的,很多经典戏剧、电影所努力刻画和表达的,都是悲伤的氛围、情节乃至结局。当朱丽叶醒来看到服毒死亡的罗密欧,当露丝看着杰克一点点沉向冰冷的海底,当里克在机场目送心爱的女人伊尔莎离开到了极致限度的悲伤,让一份份传世爱情如断在音乐最高潮处的琴弦,成为绝响。

没有悲伤的爱情是不完整的,而走不出悲伤的爱情,顶多是卿卿我我的小儿女之爱,而非至情至性的真爱。很多现代人感叹真爱难寻,是因为他们只希望在爱情里得到快乐和虚荣,而刻意逃避困难和悲伤,在好聚好散的现代爱情主论调下,有谁会把悲伤当做生命赐予的珍贵礼物呢?我们早就习惯为别人的爱情流泪,而对自己的爱情剑拔弩张了。

今天,我看了一篇名为《学会珍惜》的哲理文章,文中主要写到如何学会珍惜,不仅仅是那些遥远的事物,而更多的应是学会珍惜身边的美,体验身边的美好情感。细细品味,我从中受益无穷。

珍惜,一个古老而又深刻的话题。学会珍惜,时常被人们挂在嘴边,却又很难真正实现。生活中,有些人会说,我懂得珍惜,但往往珍惜的是金钱、荣誉、地位,而常常忽略了身边近在咫尺的美。金钱、荣誉、地位,这都是身外之物,古人云: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这自古的道理,如今却被人渐渐淡化甚至忽略、遗忘。人们的眼光往往放在远方,而很少注意身边的美。其实,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很美,就是这样触手可及,如果用真心去体验周围的一切,尤其是学会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快乐地活着,你就会发现一切都是美丽的,美其实就在你身边难道不是吗?

身边的美,美的人,美的物,美的情感往往是我们最重要的,却也是最易被忽视的。珍惜身边的一切,我们感受亲情、友情、师生情、邻里情、同胞情家长对我们无私的、无微不至的、点点滴滴的照顾,或许我们习以为常,但正是家长的呵护关爱,我们才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这就是亲情。每个人都有朋友,但朋友与朋友间也是不尽相同的,真正的朋友是可以和我们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度难关,一起努力战胜困难,能在我们伤心难过时感到心灵的安慰的人,这就是友情。从我们懂事起,有一些人我们永远都无法忘记,有时,他们甚至比父母更亲切,他们便是老师,从我们上学起,老师就时刻伴随在我们左右,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他们和我们不是亲人而胜似亲人,这就是师生情。生活在任何一个地方,周围总少不了左邻右舍,日常生活中,也少不了邻里间的相互关照,相互帮助,与邻居和睦融洽的相处,我们会感受多一份的温暖,这就是邻里情。有时我们走到异国他乡,时常会有人和我们打招呼,在临行前与我们挥手告别,甚至于有几分不舍,或许我们并不认识他们,但我们与他们有血浓于水的不可改变的情谊,这就是同胞情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我们应学会珍惜,尤其要学会珍惜身边的美,体验身边的情。.人生就像一次旅行,不必在乎远方未至的风光,在乎的应是眼前的美景,还有欣赏的心情。

不知从何时起,年轻的心总渴望独立。多少次,试过逃出父母双翼的庇护,独辟一条荆棘丛生之路,在暴风雨中镀炼自己的翅膀。也许,老天爷发现了我这一贪念,让我进了这一所全日制的高中,终于可以摆脱妈妈的唠叨了。

高高的教学楼,宽畅的食堂,拥挤的超市,陌生的面孔,一切令我新奇而兴奋。然而,当一切都熟悉后,一种难以忍受的孤独和空虚却占据了我的心。繁重的学习让我感到压抑和沉闷,孱弱的身体使我整日昏昏沉沉,我感到痛苦,想回一次家,但昔日的壮志豪情使我忍了下来。

秋天似乎来得很早,刚入秋,就感到一丝寒意。瑟瑟的冷风漫无边际地刮着,使窗户随隙发出一阵阵鸣叫。我呆呆地坐在座位上看杂志,看到了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是我不禁想起了妈妈......

以前有的晚上学习到很晚,这时,妈妈就会端来我最喜欢的绿豆汤,慈祥地看着我,把汤一口一口喝完。然后替我整理好床,劝我早点去睡觉;有时,在外面受了气,就在妈妈面前大发脾气,但妈妈从不计较,反而还安慰我,是我心情好起来;以前......我这时才体会到叨唠的优美,那昔日烦人的话现在回想起来是那么的温暖。

人生的光彩在哪里?说起来其实很简单,但做起来却不是那么简单。就像故事中的那么多人和动物,真正能理解人生的意义的又有几个呢?养成好习惯就可以获得赏识真的简单吗?没有常年的积累和情操的陶冶,谁能做秀般地做到?说出人头地很简单,多干点就可以了,可是在平凡的工作里谁又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多干点呢?

要拥有漂亮很简单,只要不生气就可以了,在这样的工作环境里能不生气也不是简单的事情!除了故事中举证的这些,在我们的周围同样存在许多的例子,只是我们的眼都被蒙了沙,什么也看不清。还在执着地为所谓的事业、人生而努力奋斗呢!

人到暮年,回首望昔时,却十有八九会后悔今日为什么要走这么多弯弯曲曲的道路呢?人生短暂而又平凡,每日享受阳光的沐浴,感受轻风的抚摸,与人快乐地交谈,把开心与人分享,让忧郁埋藏心底,这样的人生不是快乐的人生吗?

f132.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教师800字读书笔记


假期,学校布置了读书谈体会,粗略浏览目,专心阅读教育专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育的55个细节》、《爱的教育》等,边看边与平时教育相比较,有了感触,有了共鸣。这些书在教我们如何当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

一、做一个不断进取的教师

海纳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无边。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的教师,向前辈学习,向优秀者学习,甚至向我们的学生学习。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在为不可知的未来服务,教师和学生间的代沟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大,教师第一次不得不抛去因经验丰富而摆出的架子,虚心向孩子学习。这是我们怕见到而不得不见到的一幅图景。教师此时有一桶水也是不够用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面对我们的学生,面对他们突然冒出的新花样、新想法,我们常常会发出感叹:现在的学生啊,我们常常有无所适从的感觉。这时,你的脑海里应敲响警钟:你已经落后于你的学生了。在教育新形势下,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者,学习是唯一的途径:学习,学习,再学习;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学习,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

二、做一个宽容的智者

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有一条就是宽容在《中国教师缺什么》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很欣赏: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未来。宽容意味着承认儿童的差异,承认儿童的未完成状态。教育应从宽容开始。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你会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对待工作如此,对待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在世,难免有许多不如意,同事相处、朋友相交,难免有一些误会,但如果能用宽容的心对待一切,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智者。

通过假期静心读书使我受益不浅,并体会到作为教师,尤其要多读教育类书籍。愿读书能让我们的人生充满智慧。

雷雨读书笔记800字


这场雷雨下了三十多年,这些年的血泪史,足矣淹没一个人的本性,足矣改变人的一生。

这声雷惊天动地,他展现出来旧社会对解放思想的不屈呐喊,这场雨弥漫世间,他用自己的血肉去证明新思想的顽强与不可抵抗,天地被雷雨覆盖,这场斗争注定要洗刷一切的旧事物,去让新鲜的阳光照耀大地,让改革开放的春风去沐浴无数沉浸在黑暗中的人民,当真是雷霆撕天破乌云,暴雨喷洒浴众生啊!

周朴园,他因为家族的压力而放弃了感情,伤害了一名纯洁女子的无瑕之心,他的一生不是自己在活着,即使娶妻生子也无法改变他那木偶一般的人生,一名没有思想,没有个人支配权利的生命,他定然是不完整的,是有缺憾的,纵然他有华丽的外表,奢侈的家族。

所以,命运的到来是无可改变的,这场雷雨是他命中应有的,鲁大海的工人运动正像是一口警钟,他不光是敲开了无产主义的路途,更是狠狠地向资本主义发出了挑战,鲁大海尽管作为周朴园的儿子,不过自小受尽资本主义的压迫,那种生活是未经者不可接受的。

雷雨,不仅仅撕开封建的黑暗,他更多的是将农民朋友的泪水全部倾泻下来,让那些资本者瞧一瞧,这些用血肉换来的泪水是多么的猛烈,多么的富有冲击震撼力。

当站在工地的工友正在挥那锤头敲打钢筋之时,那来自灵魂深处的雨水突然让他们明白,这个社会应当平当,应该共和。死亡不是可怕的,可怕的是人活着的时候心却死了,侍萍,这位生活在周家的仆人,作为最底层的她没有任何的话语权,当周朴园夺取了她的贞洁并将其抛弃的时候,她的心已经死了。

不过,天无绝人之路,鲁大海的出世到改革的运行,给这名身在中老年的妈妈带来希望,那是雷霆撕裂乌云背后的光明,尽管很少,但足够她怀着这个希望活下去。

相比而言,周朴园一直站在家族的巅峰,那种荣耀足矣让他自吹自擂,可是事实呢,自己的老婆和亲生儿子居然发生了不正当的关系,在面对侍萍的瞬间居然想到用金钱去弥补那道无法愈合的伤口,当真是悲天悯人自作多情,其后的那道雷声彻底的将他变成了活死人,而接下来的暴雨一直下到他发出绝望的同时。

雷雨,他不单单净化了这个世界,他最可贵的是将其升华!

边城读书笔记800字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亮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边城》里的文字总是不经意的撩拨着我的心弦,文中处处浸润着湘楚景色,处处是淳厚质朴的风味人情,字里行间飘散着一种淡淡的诗意。读起它时你便会被忧伤围绕,像是触及到了什么,是怀念儿时那个有着暖阳的冬日午后?还是现在这个让我有些把握不透的世界?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这便是沈从文先生带给我们的他的边城,一座沉默的城,一座质朴的城,一座宿命的城,从开始到结束似乎都在默默的隐忍着什么。翠翠,这个像观音一样的女孩子,她就是这座城的化身,从恋上了那个在梦中可以用歌声将她带到很远地方的人儿开始,她便选择了沉默,虽然内心起伏不定,表面却始终如一。文中的结局疼爱她的祖父在雷雨夜里去世,天保淹死,白塔坍塌,默默相爱的青年恋人离去。翠翠依然重复着母亲的命运,惟有等待,那人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也许明天就会回来。

沈从文先生从人物的内心深处,以简练而又细腻,散淡而又自然的笔法刻画着人物的心理,使人不由自主的融入人物的心灵世界,融入湘西这片纯朴漂亮的土地,融入那群温良率直的人们中,他用诗一般的语言的轻声述说着整个民族的悲哀,召唤我们炎黄子孙本性的良知,正是因为爱得这般深沉才孕育了这些带着哀思的文字。

我在想,为何取名《边城》,在心里它就这么遥远吗?还是在沈从文先生心灵深处正守护着什么?其实我们每个人心灵深处不都有一座边城吗?也许那座悲天悯人的城已经随着历史的洪流沉入那厚重的底色中,而留给我们的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深深思考。

《背影》读书笔记800字


打开台灯,静静地坐了下来,抬手轻轻地翻着从图书馆借来的《朱自清散文名篇》。集子中的第二篇,很熟悉《背影》。初中时读这篇文章内心似乎没有什么波澜,也许已经成了一种惯性的麻木:分段、解析句子、归纳中心每篇课文都进行如此反复地解剖。

夜,有些阴冷。零点。在心里最敏感和脆弱的褶皱处,思绪像断了线的风筝,漂在空中,遥望着家乡的方向,一种无力的思眷。最终,风停了,悠悠,荡了几圈后,慢慢地落在了陌生的环境中。此时,想起了父亲点点滴滴的好,哪怕曾经两者间的空气是如何的静得撩不起些许涟漪,可不管离得有多远,隔了有多久,心中依然无法对经历风雨而日益斑驳的面容只淡然而已。以前多的是倔劲,如果当我七岁后的环境仍未改变的话,也许我的脾气会更冲,而不光是不满时的顶嘴。每次愤闷之后又开始后悔,只不过是一件小事而已。因为年幼的原因,我可以理解。慢慢长大后,才多了一份理性,逼自己客观地凭心而论。父亲没有做过过分的事,他是理性的,母亲是感性的,我的内外就如此继承了。当自己终于有一天认真地体会父亲脸上每一道岁月的刻痕的深涵与辛酸时,我是多么憎恶时间的残酷。纵使,当我们越加抓紧它时,它仍会毫不留情地试图在你身上留下它的痕迹,之后匆匆而去。

《背影》之所以让人产生共鸣,只因它的每字每句都流淌着作者自己最深刻最真切的感动,特别是文中父亲买橘子的片段,作者望着父亲蹒跚的背影,眼泪忍不住扑簌了来。那一刻,我感觉那已不是作者的父亲而已,从他父亲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父亲的影子,感受到了我曾经有过但已模糊的感动。父亲从来不会打我骂我,但会语重心长地训诫我,而我似乎总会多少有些本能地抵触。当父亲说母亲不可理喻时,我是很赞成的。可一旦到自己身上又会不由自主地犟起来,表面越是平静,内心越是反抗得支离破碎,虽然知道父亲是在纠正我错误的态度,提醒我在平时点滴中被遗忘的道理。现在终于学会了由衷地接受。慢慢地长大时,才会深刻明白,才会知道去珍握,只希望不要太迟,没有弥补机会的错失是人生中最沉重的心灵枷锁,特别是在已经意识到的情况下。

在心灵一个宁静的深夜,慢慢地再从小长大一次。真的一次深刻的清醒。

《厚黑学》读书笔记800字


前些天我读完了《厚黑学》这本书。也许人们认为这是一本奸诈的得书籍。书名就知道这本书是教人们如何变得不厚道,做奸诈这人。其实不然,他只不过是教人们如何达到目的,成就自己得梦想。即便其中有一些违背中国传统的思想的东西,但那也是对人性得揭示,是现实中实实在在的东西。

初读厚黑学感觉很吃惊,作者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将中国所有得历史用两个字就概括出来了。厚黑它贯穿了中国整个历史,历代王朝都是因之生因之忘。作者有一个了不起的地方就是把中国所有的历史用三国时期的历史、刘邦时期的历史作为一个代表,作了一个深刻的讲解。作者还有另一个了不起的地方还能将牛顿力学应用到心理学上这不得不说是一个突破。

作者得厚黑学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厚如城墙,黑如煤炭。起初的脸皮,好象一张纸,由分而寸,由尺而丈,就厚如城墙了。最初心的颜色,作乳白状,由乳色而炭色、而青蓝色,再进而就黑如煤炭了。到了这个境界,只能算初步功夫;因为城墙虽厚,轰以大炮,还是有攻破的可能;煤炭虽黑,但颜色讨厌,众人都不愿挨近它。所以只算是初步的功夫。

第二步是厚而硬,黑而亮。深于厚学的人,任你如何攻打,他一点不动,刘备就是这类人,连曹操都拿他没办法。深于黑学的人,如退光漆招牌,越是黑,买主越多,曹操就是这类人,他是著名的黑心子,然而中原名流,倾心归服,真可谓心子漆黑,招牌透亮,能够到第二步,固然同第一步有天渊之别,但还露了迹象,有形有色,所以曹操的本事,我们一眼就看出来了。

第三步是厚而无形,黑而无色。至厚至黑,天上后世,皆以为不厚不黑,这个境界,很不容易达到,只好在古之大圣大贤中去寻求。有人问:这种学问,哪有这样精深?我说:儒家的中庸,要讲到无声无臭方能终止;学佛的人,要讲到菩提无树,明镜非台,才算正果;何况厚黑学是千古不传之秘,当然要做到无形无色,才算止境。

总之,由三代以至于今,王候将相,豪杰圣贤,不可胜数,苟其事之有成,无一不出于此;书册俱在,事实难诬,读者倘能本我指示的途径,自去搜寻,自然左右逢源,头头是道。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