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教师读书笔记 > 导航 > 《潮骚》读书笔记1000字

教师读书笔记

《潮骚》读书笔记1000字。

我们常说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可以获得进步,人一生的进步都是和书籍的阅读相伴随的,阅读完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犹如涨潮的潮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我们也经常会从其他人的读后感中领略到作品的奥妙!作品中哪些情节让您印象最为深刻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潮骚》读书笔记1000字,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骚者,日文中潮浪击岸之义也。在海潮涌动的书名之后,我们简直可以嗅得到湿润海风 中粗野的腥味,可以听得到那蓝色生命澎湃的声音,可以看得到雪浪撞石怒溅成粉之景,一 切唯美纯朴的联想似乎可从两个简单的汉字中喷涌而出--很难说是书名唤醒了心中最初 的美好,抑或是最原始的向往成就了书名。而从开卷到掩页,细细回味之际,不难发现我们心中已溢满了冰蓝色清澈的海潮音,纯粹而悸动着我们的生命。

战后的日本歌岛上,穷小子新治与当地富豪宫田照吉的女儿初江在一次偶然的邂逅中堕 入爱河,但因情敌纨绔子弟安夫的流言与照吉的阻扰两人却不得相见,因思念而日益憔悴。 照吉棒打鸳鸯不成后改变主意,新治最后亦通过照吉的考验成为入赘女婿。小岛上一对有情 人终成眷属。

这是一个关于青春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这也是一个关于勇气与奋斗的故 事。但却没有红灯绿酒,没有繁弦急管,没有纸醉金迷和醉生梦死,只有明月与幸福的小岛, 以及它们所守护着的纯美爱情。这样的故事也只能出现在三岛由纪夫这种对美有着高于生命 的信仰与追求的作家笔下。对希腊神话的简单模仿却给现代人心灵带来了久违的宁静, 原因不过于小说骨子里散发着纯真气息(无论是情节本身抑或歌岛的原生态景色),而这则 是我们自生命的最初以来集体选择遗忘以致其渐行渐远的本真自我。感动与宁静,只不过是 在某个时刻与曾经的自我相遇的会意一笑罢了。

小说中有着太多我们丢失的元素,例如信仰与敬畏,例如坚持与勇气,例如温暖与爱恋, 以致于这部小说几乎有重塑灵魂的神奇功用了。但愿那不息的海潮音中我们的反思中洗去日 益累积的尘埃。

情愿坐在宝马车上哭,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我诧异于这样的话竟然就如此自然地从一 个女孩口中说出。难道幸福就是坐在宝马车里哭,就是前仆后继地成为《金锁记》里的七巧, 孤独而变态地望着三十年前那轮诡异的明月?初江没有选择纨绔子弟安夫而是穷小子新治, 所以她成功地让歌岛见证了她的白头偕老的幸福。幸福不过是纯真的姿态,它所需的也不过 是一颗纯真的心灵。照吉在赞成初江与新治的婚事时说,男子汉嘛,就是要看勇气。只要 有力气,就是好样的。歌岛的男子汉非这样不可。至于门第、财产都是其次,难道不是这样 吗?太太,新治是个有勇力的男子汉啊!勇气来自信仰与爱,仅此而已。海的儿女如它本 身一样纯洁。

或许很多人认为,悲剧才是永恒,就像梁祝,就像罗密欧与朱丽叶。无可否认他们的血 的结局发人深省,却深刻到让我们的心灵颤抖至今,在漆黑的夜里徘徊叹息。可幸三岛君没 有设置一个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的结局,或《边城》里翠翠无尽等待或如《呼啸山庄》 阴阳两隔的虐心收梢,暖色调的传统美满终篇无疑给衰弱与希望于未来的人打了一剂强心针。 叮当迷会因为多拉 A 梦的残酷结局而轻生。现实很残酷,梦想很脆弱,所以我们需要童话 与糖,需要伊势海上金子般的阳光与歌岛的幸福故事。

华念方曾惆怅问道,人生何处是歌岛?其实歌岛存在每个人心灵的某个角落里。闭上眼 睛,那澎湃的海潮声似乎又在耳旁响起。

f132.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潮骚》读后感1200字


  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小岛上,从以打渔为生的年轻人新治看到那个叫做初江的少女的一霎那开始。
  新治是大海培育出来的真诚、拥有经得起劳动考验的心理素质、言行一致的爱、勇气和毫不怯懦的男子汉。他和岛上的其他人一样,对待大自然怀着对神一样的崇敬,从内心里亲近自然,喜爱自然。他行走在暴风雨中,不是为了与自然对抗,反而是为了从流入领口的雨水中感受着自然的温情。他不需要财主安生引以为傲的夜光表,仅仅从日夜轮回之中,他便能判断时间。最值得一提的是在台风肆虐时,为了保护船只,新治跳入海中并游到浮标处给轮船系上了安全绳,保证了船上所有人的安全。同样,初江也不逊色。作为一名经过训练、技巧娴熟的海女,她也是热爱劳动,热爱自然的孩子。
  黄昏的海滩,当这两个人相遇并且目光交汇在一起的时候,亘古不变的爱情又一次萌发了。在这个没有一家弹子房、没有一家酒吧、没有受到任何外界文明刺激的小岛上,他们作为最接近本质的男人和女人一点点的接近爱情,感受着爱情,在所有的波折面前也倔强得坚持着爱情。
  爱情大概就是从这样一种奇妙的不安的情绪开始的。新治因为那个海边劳作的少女美丽的身影第一次失眠,对于自己没有任何一点吸引少女的心而耿耿于怀。这个毫无心思的少年开始为“初江”这样一个名字而苦恼,仅仅听见便觉得脸烧心跳。被爱情的甜蜜折磨的少年,只能虔诚的向小岛的守护神偷偷许愿“希望能够娶到一个像初江那样的女子”。


  似乎也是神的旨意,他们一点点的相知、相爱了……
  年轻人真挚美好的爱情在三岛由纪夫的缓缓道来中渐渐完整得呈现出来,也一点点的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对于爱情所有的想象。不会怀疑,不会猜忌,也就不会在不能见面的日子里感到不安,也就能够仅仅看到手中她的照片而觉得充满力量。
  那是一个依赖道德和良心建立的国度,没有金钱的矛盾,没有对于奢华生活的追求,更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猜疑、嫉恨以及恶意伤害。建立在这样一个国度里的爱情,晶莹得几近透明,阳光照射下,灿烂的光芒晃得我睁不开眼。
  在被他们的爱情深深感动的同时,我也知道,三岛想写的不仅仅是故事。在这个故事背后展现出来的景象中,还有小岛的自然景色之美以及淳朴的人情美。
  文中大段大段的景色描写不停在脑海中勾画出那个偎在大海怀抱里的小岛,由郁郁葱葱的树木和低矮却牢固的木房子装饰着。旭日初升或是日薄西山,和风煦日或是狂风暴雨,人们见面时真诚地笑着打招呼,辛勤劳作时,大滴大滴的汗水不时掉入泥土,还有为航行的船只指点方向的灯塔,一直就在那里,以温和的光线轻轻诉说着“家就在这里,回来吧”。
  看这本书,就像是进入了一个单纯简单的理想国度----那个三岛极力探寻的国度。没有现代文明的冲击,没有金钱和权利的斗争,人们相亲相爱,一起简单而满足的劳作着、生活着。当然,现代文明并不是邪恶的代名词,但是,我总觉得,这个没有收到现代文明冲击的地方,或许更适合我们的心灵和身体从最深处燃烧起来,真正的活得尽兴,活得精彩。

  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小岛上,从以打渔为生的年轻人新治看到那个叫做初江的少女的一霎那开始。
  新治是大海培育出来的真诚、拥有经得起劳动考验的心理素质、言行一致的爱、勇气和毫不怯懦的男子汉。他和岛上的其他人一样,对待大自然怀着对神一样的崇敬,从内心里亲近自然,喜爱自然。他行走在暴风雨中,不是为了与自然对抗,反而是为了从流入领口的雨水中感受着自然的温情。他不需要财主安生引以为傲的夜光表,仅仅从日夜轮回之中,他便能判断时间。最值得一提的是在台风肆虐时,为了保护船只,新治跳入海中并游到浮标处给轮船系上了安全绳,保证了船上所有人的安全。同样,初江也不逊色。作为一名经过训练、技巧娴熟的海女,她也是热爱劳动,热爱自然的孩子。
  黄昏的海滩,当这两个人相遇并且目光交汇在一起的时候,亘古不变的爱情又一次萌发了。在这个没有一家弹子房、没有一家酒吧、没有受到任何外界文明刺激的小岛上,他们作为最接近本质的男人和女人一点点的接近爱情,感受着爱情,在所有的波折面前也倔强得坚持着爱情。
  爱情大概就是从这样一种奇妙的不安的情绪开始的。新治因为那个海边劳作的少女美丽的身影第一次失眠,对于自己没有任何一点吸引少女的心而耿耿于怀。这个毫无心思的少年开始为“初江”这样一个名字而苦恼,仅仅听见便觉得脸烧心跳。被爱情的甜蜜折磨的少年,只能虔诚的向小岛的守护神偷偷许愿“希望能够娶到一个像初江那样的女子”。

《山居笔记》读书笔记1000字


《山居笔记》读书笔记1000字

放假前,学校建议在寒假期间读一本书,我把这件事给女儿一说,女儿给我推荐了余秋雨的《山居笔记》。从书店买来之后,就如饥似渴的读了起来。读完之后,感受颇深。

《山居笔记》以《一个王朝的背影》开始,以《历史的暗角》结束,余秋雨先生用亲身游历,切身体验,为我们探访了中华文明,他去寻找一个个文化遗址和文化现场,然后把惊讶、悲痛、遗憾、感动告诉我们,每一段文字,每一段过往都带给我们强烈的震撼。《山居笔记》以《一个王朝的背影》开始,以《历史的暗角》结束,余秋雨先生用亲身游历,切身体验,为我们探访了中华文明,他去寻找一个个文化遗址和文化现场,然后把惊讶、悲痛、遗憾、感动告诉我们,每一段文字,每一段过往都带给我们强烈的震撼。

我想我一直以来都不是那种善于读书的人吧,总觉得自己既缺乏潜心鉴赏的定性,又没有那种体味美感的修为。想想以前看书,多半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般的一览而过,久而久之便留下了近乎囫囵吞枣式的劣根性---枣自然是被吞下肚了,口中却依旧索然无味。因此,每次要写诸如读后感之类的文字时,便难免有些捉襟见肘的窘迫感。

但这次看完《山居笔记》之后,倒是自认为感觉有些奇怪,因为我竟然从那些挥洒自如的文字中嗅到了些许的味道。确切地说应该是透过字里行间,我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上的碰撞,或许这就是通常说的所谓心灵上的共鸣吧!

应该说全书没有诗歌那样唯美华丽的辞藻,也少了杂文那般犀利精辟的笔锋,但正是由于这样一种摈弃了浮华的随性,给了人一种心灵深处的亲切感---自然流露出来的文字往往能带给人最深刻的印象。作为自述性笔记,初读起来似乎有些凌乱琐碎,但通读全书,却不难发现作者构思之精妙:那就是从平淡的话题中以小见大,通过质朴的语言风格直指社会现实,从而使得文章中所触及到的问题与中国当前的现实遥相呼应---轻快中不乏沉重,从容中又不失理性的批判。由此把一个社会现实的剖面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无形中引发并启迪人们的深思,从而点明了人类应该回归自然、崇尚清雅淡泊的主题。

可能我对这些文字的理解很肤浅,而对作者文学心理的解读也只是停留在很浅薄的层面上,但在某种程度上,我想自己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一次心灵上的洗礼吧。的确,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我们多数人都热衷于名与利的追逐,醉心于粗浅的感官上的享受,却忽略了太多原本值得自己去关注去体味的东西。我们每天麻木地跟着紧张的社会节奏而躁动,却在躁动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失去了自我,我们守住了眼前那些自以为珍贵的美丽,却始终守不住一颗淡泊的心,直到有一天看到那个面目全非的自己,才猛然感觉到了疲惫

一切的一切,余秋雨先生用他那朴实而又不失华丽的语言,生动且精妙的比喻,紧凑又巧妙的文章布局向我们讲述那中国的沉重、悠久的历史,把我们引进那个沉痛的年代。

不得不叹服余秋雨先生的见识之广,领略之深。整本书充斥着他的横溢的才华与渊博的知识,每一章的内容都填充进了大量的史料,名言及各类文学知识等诸多内容。整本书涉及的知识面之广,让我叹为观止。阅读完全本书,真是看得我目瞪口呆、目不暇接!此外,余秋雨先生那独到的见解,更是让我如雷灌耳、记忆犹新。他那与众不同的观点,真的是让我们打开眼界!

或许从中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心灵找到一丝的宁静。当铅华褪尽,我们带着苍茫的心态回首走过的路,能够很坦然地微笑着告诉自己---我曾经也是那么充实过的!这其实就是给我们的心灵一个最完满的交代。

《山居笔记》读书笔记1000字

这个暑假,我虽然没有读很多书籍,但有了挺多的心得与体会。对我影响最深的一本书是余秋雨先生的《山居笔记》。

余秋雨先生不愧是中国数一数二的散文家,他的语言清新自然,文笔通顺流畅,时不时一句富有深刻哲理的语句,就能让人不禁浮想联翩且深深地沉沦在文章里不能自拔、回味无穷。无论是人还是文章,都是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的典范。

在《山居笔记》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文章是《一个王朝的背影》和《历史的暗角》。

先谈一谈《一个王朝的背影》。这篇文章以清王朝为背景,以康熙的长城避暑山庄为线索,开始了与清朝的谈话。文章的开头以康熙的人生与能力入笔,写到了康熙希望能筑起一座无形的长城。所以他在避暑山庄外设立木兰围场,每年去那里打猎,也算是一种浩大的军事演习。这就是康熙作为一个君王的伟大之处,无形胜有形,便可以不再去修长城。他不但精通中国文化,而且熟知国外名人所著的几何与自然科学的学说著作。他将生命从深宫里释放出来,使那个时代强盛无比。而到了他的后代乾隆那里,这一切的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康熙的长城突然变成了康熙炫耀自己功名与荣誉的地方,乐滋滋地自我品尝,这使山庄回荡出一些燥热而又不详的气氛。紧接着,排斥了外国文化并只限定在广州开放外贸,从而导致清王朝逐步走向衰落。之后的嘉庆在避暑山庄看到了父亲的功德,不禁觉得身上的担子太重。这就使之后的子孙在这种压力下一步步带领清王朝走向衰败。在清朝灭亡后,著名的学者王国维在颐和园投水自尽;余秋雨先生在文末的一段话,让我很有感触:我轻轻地叹息一声,一个风云数百年的朝代,总是以一群强者英武的雄姿开头,而打下最后一个句点的,却常常是一些文质彬彬的凄怨灵魂。

在《历史的暗角》这篇文章中,余先生列举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又一个臭名昭著的小人,并且详细的分类为:恶奴型、乞丐型、流氓型、文痞型。小人在中国人的心中,自古就有一种范畴,卑鄙的、邪恶的、损人利己的人都会被人们自动划分到小人这一行列中去。小人的嫉妒与自我利益的膨胀,往往会使一个又一个文化名人走向冤屈之路而无言以对,或许这正是小人真正的强大所在。余先生的一句话,令我的理解更加深刻:小人的势力往往在暗角中滋生,牵绊着中华民族的文明,人被就算被绊倒,摔了个倒栽葱,也对这些人或事无言以对、无可奈何。在这一方面,小人的手段耍的极其阴险。小人用卑微的生命粘贴在一具高贵的生命,高贵的生命之所以高贵就在于受不得侮辱,然而高贵的生命不享受侮辱就得付出生命的代价。这就是一个二个文化名人被逼上绝路的原因所在。虽然如此,但小人往往不会落得好下场。因为小人终究是小人。

《山居笔记》读书笔记1000字

这些日子突然莫名其妙地觉得心浮气躁,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一种无所事事的状态中度过的。百无聊赖之际便随手翻阅了书桌上一本余秋雨的《山居笔记》,姑且不说是想从书中寻找些许心灵上的慰藉,但至少可以当作是来消遣无聊的一种方式吧!

我想我一直以来都不是那种善于读书的人吧,总觉得自己既缺乏潜心鉴赏的定性,又没有那种体味美感的修为。想想以前看书,多半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般的一览而过,久而久之便留下了近乎囫囵吞枣式的劣根性---枣自然是被吞下肚了,口中却依旧索然无味。因此,每次要写诸如读后感之类的文字时,便难免有些捉襟见肘的窘迫感。

但这次看完《山居笔记》之后,倒是自认为感觉有些奇怪,因为我竟然从那些挥洒自如的文字中嗅到了些许的味道。确切地说应该是透过字里行间,我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上的碰撞,或许这就是通常说的所谓心灵上的共鸣吧!

应该说全书没有诗歌那样唯美华丽的辞藻,也少了杂文那般犀利精辟的笔锋,但正是由于这样一种摈弃了浮华的随性,给了人一种心灵深处的亲切感---自然流露出来的文字往往能带给人最深刻的印象。作为自述性笔记,初读起来似乎有些凌乱琐碎,但通读全书,却不难发现作者构思之精妙:那就是从平淡的话题中以小见大,通过质朴的语言风格直指社会现实,从而使得文章中所触及到的问题与中国当前的现实遥相呼应---轻快中不乏沉重,从容中又不失理性的批判。由此把一个社会现实的剖面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无形中引发并启迪人们的深思,从而点明了人类应该回归自然、崇尚清雅淡泊的主题。

可能我对这些文字的理解很肤浅,而对作者文学心理的解读也只是停留在很浅薄的层面上,但在某种程度上,我想自己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一次心灵上的洗礼吧。的确,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我们多数人都热衷于名与利的追逐,醉心于粗浅的感官上的享受,却忽略了太多原本值得自己去关注去体味的东西。我们每天麻木地跟着紧张的社会节奏而躁动,却在躁动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失去了自我,我们守住了眼前那些自以为珍贵的美丽,却始终守不住一颗淡泊的心,直到有一天看到那个面目全非的自己,才猛然感觉到了疲惫

还是看看作者在面对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时所持的心态吧---即使喧嚣声中夹杂进了我的名字,我的心也只在远处飘忽,烟雨渺渺。

或许从中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心灵找到一丝的宁静。当铅华褪尽,我们带着苍茫的心态回首走过的路,能够很坦然地微笑着告诉自己---我曾经也是那么充实过的!这其实就是给我们的心灵一个最完满的交代。

红岩读书笔记1000字


我怀着十分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着。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所有这一切展现在我眼前,那是多么让恩激动、崇敬、悲愤、感叹的画面。

最令我难忘的是许云峰将要被特务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写: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鹄立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向敞开的地窖铁门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面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许云峰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即使海枯石烂、天崩地裂,也不会动摇。江姐被粗长的竹签钉入指甲缝间的刺骨钻心的逼供,特务们为的是想从这位重要的共产党员口中套出有关地下党的重要机密,可是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了。试想一下,在那潮湿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馆,近乎窒息的地牢,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咽着发馊味的残羹冷炙,拖拽着遍体鳞伤,强忍着旧脓新创袭来的阵阵裂痛然而他们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顽强地与反动派抗战到底!

对这些可敬可佩的战士,国民党反动派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丝毫,反而更使他们的斗争精神丰富起来!读到他们的事迹,我无法自已,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想起自己以前写英语作文,花了不少时间却只得低分,便泄气了;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或小挫折,便想到放弃。没有对学习、工作完全充满热情的我易被摧垮,总找借口说自己是个女孩。可如今,在红岩英雄的光辉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在铺满荆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解放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幸福的日子容易使人忘记了什么叫英勇、坚贞。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与火的历史,也使人麻痹了精神。我要感谢《红岩》,它为我树立了榜样,它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它将促使我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英勇坚强的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