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教师读书笔记 > 导航 > 《保卫延安》读书笔记900字

教师读书笔记

《保卫延安》读书笔记900字。

一本好书,就像新的世界,让我们沉浸其中,废寝忘食,我们可以经常去读一些经典的书籍作品来丰富自己,在读过一篇书籍之后人们内心都会有一定的收获和体会,很多优秀的读后感,就来自于作者及时地将自己的阅读心得记录下来,如何写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读后感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保卫延安》读书笔记900字”,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们已经迎来了建党90周年。想一想是谁救中国于水火之中?是谁使中国迎来了国富民强的时代?是谁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当然是党!既是建党90周年,我便阅读了《保卫延安》,一睹当年伟大共产党的英雄风采。

《保卫延安》是现代作家杜鹏程所写,它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大规模正面描写解放战争的优秀长篇,被誉为英雄史诗、当代战争文学的开山作和里程碑。它以宏大的规模、磅礴的气势,出色地反映了解放战争中着名的延安保卫战,描绘出一幅真实、壮丽的人民战争的历史画卷。文中,作者以高昂的笔调、遒劲的笔力,刻画了一批生动的人物形象:他们之中有卓越领导人彭德怀总司令,有驰聘沙场的高、中级将领陈允兴、李诚、赵劲、卫毅,有叱咤风云的基层指挥员王老虎、周大勇,还有根据地革命老英雄李振德。他们具有共同的阶级资本,却又有各自独特的个性。

周大勇是小说的主人公,他是我国当代文学中比较成功的人民战士英雄形象之一。周大勇在保卫延安的几大战役中,从一个勇敢、顽固但不成熟的连级干部,成长为一位思想成熟的营级指挥员。榆林掩护部队撤退是因为周大勇刚毅、勇猛,指挥时冷静果断,时刻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党与人民军队的威望,才成为一位颇具领导才能的指挥员。

我读着读着,仿佛身临其境,和陈旅长、杨政委、赵团长、李政委等人站在一起眺望北方:北方,万里长城上空突然刮起了强大的风暴,打起了闪电,发出轰响。风暴夹着雷霆,以猛不可挡的气势,卷过森林,卷过延安周围的山岗,卷过中华民族的黄河流域,向远方奔腾而去

《保卫延安》歌颂了广大军民赴汤蹈火、浴血奋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再现了壮烈的延安保卫战,使我感受到人民战争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巨大威力。

解放以前,还有许多烈士为了革命,为了人民而牺牲,以无上的心得谱写出一首感人至深的党的赞歌:年仅15岁的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下,面不改色心不跳;董存瑞手托炸药包在敌人的碉堡下拉响了导火线;黄继光面对敌人喷火的机枪口,英勇的扑了上去

当今的中国迎来了国富民强的一刻,可若是没有了几十年前党的奋勇作战,怎么会有今天灿烂辉煌的新中国呢?《保卫延安》使我了解了当时延安保卫战共产党英勇无敌,使我心中有一个声音在呐喊:共产党,你永远在我心中!

f132.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保卫延安》读书笔记600字


《保卫延安》是一部著名的红色经典,它从基层写起,描写了一九四七年春,红军在国民党军(日军一九四五年已投降)已绝对的优势兵力发动了疯狂进攻的情况下,由防御转为进攻,取得西北战场辉煌胜利的故事,赞颂了诸多解放军战士奋不顾身、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气概和许多红军指战员镇定自若、运筹帷幄的智慧与品质,感人肺腑。

要说最令人感动的文字,那便是撤出延安的一部分。听到这个消息,书中的主角儿第一连的战士们的举动是什么样的呢?首先,连长周大勇开始传达信息了。描写这情景的话中,作者用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平时说话嗓门总是洪亮的可是现在讲话喉咙里就憋了一团东西单单这么两三行,就生动地写出了以周大勇为代表的战士们,得知我军撤出延安的悲痛、激愤和憎恶敌人的感情。要知道他们是从山西不远万里赶来保卫延安的,刚到仅离延安八十里处,就得知我军撤出延安的消息!因此,战士们就像听到命令一样刷地站起来呼哧呼哧地出气,脑子里轰轰作响这等感情,是一般人绝对体会不到的!

第一章第三节中,作者杜鹏程以动人的笔调,描绘了美丽的延安,然后来了一个不能不让人撕心裂肺的过渡:可是,如今一九四七年三月十八日的夜里,空旷旷的延安城躺在寒森森的黑暗里。这一句话,写出了我军撤出延安后的冷寂和凄凉。

整本书除撤出延安外,大致分青化砭、羊马河、沙家店、蟠龙镇四个战役,我军狠狠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最终收复了延安。

这本书,让老一辈的人仿佛回到了战场,使新一代的人体会到了以前战士、人民的艰苦。它深刻地体现了革命战士视死如归、奋不顾身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红军指战员镇定自若、运筹帷幄的无穷智慧。

《保卫延安》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这部长篇小说真挚动人地描写了这次保卫延安战争中的几个著名战役,描写了彭德怀将军,描写了指战员中不少奋不顾身的英雄人物。《保卫延安》也是一部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有名的英雄战争的史诗,它成功地描写了一幅人民革命战争的画卷,写出了人民军队如何战胜敌人生动的历史。

书中,我认识了彭德怀将军。他是一个伟大的模范共产党员,是中国人民的好公仆,是毛主席始终共患难同甘苦的亲密战友之一,是对毛主席的战略思想最忠实同时又能创造性地运用实际指挥的高级将领之一。长期革命斗争的锤炼使得他富有中国劳动人民传统的优良品性,他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虚怀若谷的谦虚精神,坚定不移地为中国走向解放、统一之路而奋斗。

书中,我也认识了周大勇连长,他是一位指挥员,同时也是一位普通战士。艰苦斗争的锤炼使得他意志坚强,在他的一生中,唯一光荣、快乐的事情恐怕就是为祖国、为人民而战斗、而奉献。这样的战士,才是真正的人民战士和民族英雄。

书中有一个情节让我记忆犹新:国民党想要围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料,反而被红军包围。红军在打仗时所表现出来的气势和勇敢,让我终生难忘。当时红军在行军时条件十分艰苦,常常吃不饱穿不暖。而敌军装备精良,食物充足。,但他们仍没有放弃,没有退缩,坚强勇敢的与敌人顽强地作战!

《保卫延安》一书,让我了解到党中央、毛主席对整个战局的正确分析和英明决策,彭德怀司令员的正确部署和指挥,以及我军将士和人民群众奋勇杀敌,浴血奋战才取得的胜利。

人们常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现在我真正了解到这句话的含义。今天我们的生活这么美好幸福,都是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啊。

在民间,在祖辈的话语中,经常流传着这样一首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保卫延安》这部小说就形象地写出了当时党中央和毛主席对于革命战争的英明领导和指挥,描写了人民解放军和人民群众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小说中的周大勇、王老虎、李诚、卫毅等等英雄人物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周大勇、王老虎、李诚、卫毅他们都是在党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这样冲锋陷阵、舍生忘死的英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保卫延安的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繁荣昌盛新中国。

难忘啊,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开始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想到这儿,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激动啊,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她向世界证明,中国已由东亚病夫变成体育强国!我为党欢呼,更为我是中国人而骄傲。

自豪啊,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再次成功举办,她又一次向世界证明,中国已改旧颜,成为世界强国!这都是党的功劳。我为党欢呼,更为我是中国人而骄傲。

再看看祖国大地:以前的破屋,早已被一座座高楼大厦代替,神州大地到处呈现出繁荣昌盛的景象。桃红柳绿的春天,是春姑娘对党的祝福;硕果累累的秋天,是对党最热烈的回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在美好的生活;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翻天覆地的变化。

读着小说《保卫延安》,想想今天的幸福生活,我情不自禁的高呼:敬爱的党啊,我们永远爱你!

《延安精神》读书笔记600字


我读了《延安精神》,思绪万千,感受很深。这本书主要写了:1936年10月,延安解放,党中央移驻延安,在这里度过13个春秋。在这13年里,祖国经历了抗日战争的前半期;在这13年里,中国共产党高举革命火炬,指引着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在这13年里,以毛泽东主席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丰富了毛泽东思想;在这13年里,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情操和精神风貌凝聚成了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的成功秘诀,是中国革命的光荣传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作风,是我们取之不尽的思想宝藏。

延安精神分为十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毛主席就是一个典范。在延安时期,毛泽东有一条被子,长征途中经常给伤病员铺,日晒雨淋,已经烂得无法再补了,毛泽东仍坚持要用下去,经同志们再三请求,毛泽东终于答应做一条新的粗棉被。

毛泽东洗脸擦脚都用同一条毛巾,而且那条毛巾已经没什么毛了,像块麻布片。有人建议毛主席领条新毛巾专门擦脸,旧的擦脚。毛泽东却幽默的说:分开就不平等了,现在每天行军打仗,脚比脸更辛苦,我看就不要分了,分开脚会有意见的。

现在生活好了,而有些人却浪费粮食,吃不完的面包丢进垃圾桶,嫌馒头没味儿,扔掉

今天,我们仍应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铺张浪费,奢侈腐化。当然,我们今天谈艰苦奋斗,并不是要大家再去吃野菜,穿破衣,而是要大家摒弃大手大脚的作风,摒弃暴殄天物的习气,要精打细算,善于节约。

延安精神是革命的传家宝,千秋万代不能丢。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延安精神》读书笔记600字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细细品读了《延安精神教育读本》这本书。它从圣地延安、我的理想、团结力量大等十一个方面为我们介绍了中国革命圣地?延安及在这片热土上诞生的宝贵精神财富延安精神。此书图文并茂,以古喻今,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当代的小学生如何弘扬延安精神,怎么用这种精神引领我们的生活航程。

小时候,我通过一首优美的歌曲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认识了延安,知道了延安是中国红色革命根据地,但不知何谓延安精神。直到今天,我读了《延安精神教育读本》这本书后,我才知道了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默默无闻、勇挑重担的精神虽然延安时代已经过去,但是延安精神并没有过时!它属于过去、现在和未来,它渗透到我们现实生活的点点滴滴。

当我读到毛主席每顿饭都只吃小米饭、盐水煮白菜、土豆,周总理找半截铅笔头,朱总司令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彭总两个大拇指露出也不肯换鞋这些故事时,我感动得流泪了。同学们,让勤俭节约、艰苦朴素这种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们这代人身上延续下去,就像书中所写:如果我们每个人从现在起,节约每一滴水,那么日积月累,我们就可以节约出一条江河;如果我们每个人从现在起,节约每一张纸,那么日积月累,我们就可以节约出一片森林;如果我们每个人从现在起,节约每一粒粮食,那么日积月累,我们就可以节约出万亩良田

延安精神是什么?延安精神并不是只有一种,但是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是最基本的,我们要从最基本的做起,才能更好的弘扬延安精神!同学们,让我们从身边每一件小事做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使这种精神世代相传。

《延安精神》读书笔记600字

那是一支挥洒着磅礴气势、辉煌哲思的笔,忽如瑞鹤乘风,忽如游龙入海,写完了《沁园春雪》,写完了《实践论》、《矛盾论》。然而同是那么一支笔,1937年10月9日夜,却变得艰涩了,如同沉重的犁铧,走走停停,艰难地在油灯下苦耕那支笔是在苦耕一块板结了几千年的刑不上大夫的疆土,更是在辗压一片连触及都不忍的感情。

参加公审大会的有一万多延安军民。法官、起诉人、辩护人、观审人在会场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辩杀人者偿命!功勋不能抵消罪恶,地位不是赦免死罪的理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须判处黄克功死刑!这是法官、起诉人的意见。

一个黄毛丫头的命怎能与一个革命功臣、将领的命一般分量呢?他伤害了一条生命,可他曾经拯救过多少民众的生命?日寇侵我中华,大敌当前,对一员战将的需要难道不足以超越杀人偿命的原则吗?这是辩护人和大多数观审人的意见。

公审争执不休,相持不下。面对法官,面对民众,昂首挺胸的黄克功眼睛湿润了。他请求法庭对自己执行死刑,但,希望给他一挺机枪,由执法队督押上战场,在对日作战中战死!黄克功的请求,使法官和起诉人哑口无言。天高云淡,寒风送雁。万人公审会场一片静穆。就在这时候,毛泽东的亲笔信送到了法庭黄克功过去斗争历史是光荣的,如为赦免,便无以教育党,无以教育红军,无以教育革命者,并无以教育做一个普通的人。念完这封信,法庭当众宣布:判处黄克功死刑,立即执行!

听完宣判的黄克功向法官立正、敬礼但抬起胳膊时意识到没戴军帽,便就势振臂高呼,高呼他的党,万岁!他的领袖,万岁!然后迈开大步走向刑场,如同满怀信心地去执行一项任务延安的老百姓不懂什么法律,什么叫明镜高悬,但他们会唱歌,他们唱《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唱得最动情、最起劲,唱得热泪盈眶。

宋词读书笔记900字


《宋词》是本好书,是中华文明的集现,我喜欢读,它在我心中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辉。

读了《宋词》是我每晚的习惯。带着丝丝倦意,放起悠扬小歌,细腻的指尖划过百溜的页面,丝滑享受,沉浸在无边无际的畅想之中,耳畔响起熟悉的旋律,在宋词世界中,独领文学之风骚。天下乎,还有甚比此乐?这一切都是窒息的美,无与伦比的美。我觉着吧,虽说宋词与唐诗,元曲,同为史诗之丰碑,交相辉映,可宋词应排第一,也比排第一。至于为何?我也说不上,只觉得,唐诗结构过于严谨,不自由元曲曲风过于悲凉,不自然。而宋词不,一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为例,名为婉约,但字迹中透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憧憬,积极向上乐观。下面就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一段来品析。

休休!者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中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清照一生可谓坎坷,词风以北宋灭亡为界,前多为清新秀丽,后因经历亡国之恨,

丧夫之痛,词风变得凄楚哽咽。《凤凰台上忆吹箫》为前之作。同看全段,乃知此篇为清照思夫之作。而我们看文章,不能看表面,有些时候,即使内在的东西,也不一定就是真的,我咋天看了关于此词的鉴赏时,很不以为然。文中说:此文渲染她万千心事无从诉说的哀愁,抒发了离别后思念的深情与独居的幽怨。我认为这篇此不仅表达了这些,更是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试问:清照若不热爱生活,又何会思念丈夫呢?所以看文章,看诗词,要从多角度,换位理解。这样才能比较全面理解。词中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中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更是千古一绝,通过的景物的抒情,表达了作者心中所思,也让我看到古时候,交通不方便,想与亲人会面,却只得朝朝暮暮等待那驿站

传来的书信报平安。若是在国家蒙难之时,则更是音讯全无。也让我感到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定要好好珍惜。

《宋词》中,好文不止李清照所作之词,还有以苏轼,辛弃疾为首的豪放派,词风雄壮伟丽,有如太山之巅。与婉约派形成对比,截然不同,生动地表现了宋朝人民的见闻感受,它们形式不同,主体不同,但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对生活的热爱。因此读了《宋词》养我浩然正气,使我热爱生活,玩味人生真谛。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