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读书笔记。
一本好书就像沙漠中的一捧清泉,滋润我们的心灵,读书对我们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有很多人就很喜欢看各种的书籍,阅读过一本书之后人们内心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感悟,有了想法和感触,为了不让它遗忘,最好是写一篇读书心得。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自控力》读书笔记,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有人说看心理学书籍的人不是专家就是神经病,而我作为一个异类存在于两者之间,有感于心理学书籍对我的巨大帮助,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摒弃这种观点,为自己的心灵施肥,让自己的精神世界雨露丰盈。假期时候我借到了《自控力》这本书,当时拿着这本书与表妹和同
有人说看心理学书籍的人不是专家就是神经病,而我作为一个异类存在于两者之间,有感于心理学书籍对我的巨大帮助,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摒弃这种观点,为自己的心灵施肥,让自己的精神世界雨露丰盈。
假期时候我借到了《自控力》这本书,当时拿着这本书与表妹和同学分享,结果被一顿鄙视,后来一口气读完全书,感慨颇多。不仅感慨于现今社会大多数人对心理类书籍的排斥,也感慨于这样一本好书不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书中不仅仅告诉了我们自控力是什么,良好的自控力是什么标准,更从生命科学、解剖学的角度去诠释了自控力在人身体里是由那一部分主要操控的,继而从我们身体自我出发,并以此为基础去告诉我们意志力为何会有惰性、意志力受什么影响、怎样锻炼自己的意志力等多种方向来描绘出一个健全的意志力。
我自己一直认为自己的自控能力是不错的,因为我能在所有要紧时刻到来之前全心全意的为目标而奋斗。可我也为我的自控力而不满,我时常会因为压力过大而放弃,因为压力过小而荒废,很难找到一个平衡点让自己的人生不会碌碌无为的虚度。读《自控力》让我从多个层次认识了我自己,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待我的懒惰,看待我那幼稚的烦恼。我相信心理学,也相信我们的社会问题都会从一种理论的角度去解释,《自控力》让我从一个爱好者的角度体验了一把掌控自己人生的快乐。
我不去关心你是否能很好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也不希望每一个人都像我一样去相信心理学的伟大,我只知道每个人的心里都需要雨水的滋润,而这些东西除了部分来源于生活,绝大多数都藏在书中,多读书,读好书,让自己的心灵浸漫在书籍的温泉中,让自己变得温柔,变得真诚,变得强大。掌控自己,过怎么样的生活,就做怎样的自己。
F132.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自控力读后感
自控力读后感(一)
【自控力】是我20xx年阅读的第6本心理学书籍,有了以前的积累,阅读明显加快,两个整天就看完了。从内容上看,和【情商】、【瞬变】有些重叠和交叉,这也是加快阅读的因素。其核心思想还是说明理一性一人和本能人之间的影响和控制关系,当然有些说法和建议不错,可以参考和借鉴。
冥想是什么?*里没有,但前面有几本书均有提到,有点神秘,在本书中的第一章就提到了。冥想不是让你什么都不想,而是设法集中注意力,将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但不是也不能睡觉。能帮助你提高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也能释放压力,象瑜伽。
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一体和大脑吸收葡萄糖,而葡萄糖是能量的主要存储方式,疲惫就是因为细胞无法从血液中吸收葡萄糖获得能量。但是,疲惫不是一种身一体反应,而是一种感觉和情绪,大部分人,疲惫后还能工作。自控力和肌肉一样,用得太多会疲惫,但可以通过训练,越过疲惫期并提高。
应激反应会让本能获得能量,这些能量不会经过大脑,恐惧、害怕、自豪、羞愧等情感比讨论长期成本与收益的理一性一更能迅速直接的影响我们的选择,生理上这些情绪不是来自用作逻辑分析的前额皮层。而理一性一人思维则要求面对诱一惑和其他应激反应时,要三思而后行,注意呼吸并稳定情绪,能量经过理一性一大脑思考后做出决策。
低血糖的人在病态发作时,出于本能会发疯似得冲动行一事。
道德许可当你做善事的时候,你会感觉良好。这就意味着,你更可能相信自己的冲动,而冲动常常会允许你做坏事。他们没有罪恶感,纵容自己是应得的奖励,并以此为傲。
当遇到困难(如减肥、戒烟、或持续锻炼)却想逃避或拖延不做时,不要问自己是今天做还是明天做,而是问自己我是不是能承担永远拖延下去的恶果。
当大脑发现获得奖励机会时,他就释放出叫做多巴胺的神经递质。手机、互联网和其他社交媒体可能是无意中激活了我们的奖励系统,但电脑和电子游戏的设计者是有意识的控制了人们的奖励系统。对于意志力不够坚定的人来说,游戏和毒一品一样令人上瘾,严重的话,会患上了强迫症。刺激多巴胺分一泌的神经营销学提示:在赌一场里,充满了几乎全一裸一的广告女郎、随便迟到饱的自助餐以及暗示着胜利的灯光和嗡嗡声。
有效的解压方法包括:锻炼或参加体育活动、祈祷或参加宗教活动、阅读、听音乐、与家人相处、按摩、外出散步、冥想、瑜伽以及培养有创意的一爱一好。最没有效果的缓解压力的方法则包括:赌一博、购物、一抽一烟、喝酒、暴饮暴食、玩游戏、上网、花两小时以上看电视或电一影。
镜像神经元的任务就是注意观察其他人在想什么,感觉如何,在做什么。镜像神经元分布在整个大脑中,帮助我们理解其他人所有的经历。有三种情况下,我们的社会脑会出现意志力失效,一是无意识的模仿,二是传染情绪,三是看到别人屈服于诱一惑时,我们也可能受到诱一惑。
纯粹压抑某种想法在生理上来说是不太可行的,成功率较低,而且控制压抑的时间不能太长,或者说那个想法的诱一惑不能大,否则容易反弹,从这个角度说,节食减肥或者药物减肥是注定失败的。人们往往会错误的相信不能抑制的想法是真的存在,这里又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尊重自身的感觉,直面自身的欲一望和冲动,允许存在但不要相信它,更不要付诸于行动。解决方法是:1、使用驾驭冲动技巧,当冲动占据你的头脑时,花至少一分钟去感觉自己的身一体。重点关注和调整自己的呼吸,体验吸一入和呼出每一口气的感觉,在此过程中了解自己的冲动。但仅仅这一点还是不够的。2、认识自我、关心自我和提醒自我真正重要的事物,这三点才是自我控制的基石。
自控力读后感(二)
前几日,一长辈自远方给我寄来两本书,知我喜读书,表示关心和鼓励。我收到书后倍感欣喜,本来前面有30本书的读书计划。收到这两本书后,决定先读这两本书,其中之一就是【自控力】作者是美国的凯利麦格尼格尔。
驹于外国人的着作,我一直不敢涉猎,就这一心理障碍我曾拜访另一长辈(此位和前者系二人,前者为企业家,后者为学者,二者在各自的领域均有建树。)他告诫我读书不要只读中国人的着作,也要读读外国人的,看看外国人是怎样看问题的。(这一观点,二人一样)
中国人的思想和外国人的思想截然相反。我举个例子:中国人喜万万岁四万万同胞越往下级别越低,千岁百姓。而西方人喜千在英语和俄语中都是二十个千是两万,几十个千是几万英制进位法是三进位,现在最流行的金融系统中和拍卖场钱数的显示上都是三位一个逗号。
驹于家具的制作,东方人喜欢在桌面等平面留有伸缩缝(专业术语)以解决木材热一胀冷缩的问题(出现开裂和变形),而西方人为解决这一应力问题将木材的物理状态完全改变。三合板,密度板随之出现。
一精一方人的着作都含有哲学的成分,让人读后有自己的思考空间。例:司马迁写的【史记】中有的皇帝生平不光彩,司马迁用一个字就可以评论。而有的事迹司马迁很欣赏,他就不惜笔墨,甚至专门立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绝此书【自控力】是从西方人的视角,科学的角度出发。6一9页第三周,将里根政一府上台前购买的衣服处理掉
人的一生会遇见很多诱一惑:金钱、名利、美一女这本书就是教你如何抵挡这诱一惑!最开始我是怀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去读这本书的。读到第2页时,甚至心中有一点不服,觉得作者水平也不过如此。读到11页时,我开始汗颜自己掌握的知识太少了,跟人家无法比肩,知道自己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啊!自己还要再谦虚一点。
自控力读后感(三)
拜读了【自控力】一书后,很有些自惭形秽的感觉,感慨颇多。一个没有自控力的人,一定不是一个成功的人,因为没有自控力,好比轮船没有了制动力,只能随波逐流,漂浮不定,没办法控制方向,何谈到达目的地。古人云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术,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这里所说的坚忍不拔之志,正是自控力。如果没有了欲一望,人们就会变得沮丧;如果没有了恐惧,人们就没法保护自己、远离伤害。在意志力挑战中获胜的关键,在于学会利用原始本能,而不是反抗这些本能。
在一本书中,能有一两个观点让自己有感受颇深,幡然醒悟,就可以算是受益匪浅了。不是因为它的观点不正确,而是受到个人成长经历限制,可能对其中的一些观点,感受度和接受度更高,更能从中领悟到一些对自己生活有益的改善。自控力给我的启示有以下两个方面:
1、意志力实际上是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这三种力量。它们协同努力,让我们变成更好的自己。
很难说为什么你面对意志力的挑战会有输有赢。这次你能抵抗,下次你可能就会屈服。你可能会问自己:我到底在想什么!其实你更应该问:我的身一体到底在做什么?科学研究发现,自控力不仅和心理有关,更和生理有关。只有在大脑和身一体同时作用的瞬间,你才有力量克服冲动。研究人员逐渐认识到这是一种怎样的状态,以及复杂的现代社会是如何破坏这种状态的。好消息是,当你最需要意志力的时候,你能够学会将自己的生理技能调整到这种状态。这样,当你再面临诱一惑的时候,自控力就成了你的本能反应。
2、目标传染在两个方向上都会起作用你既可以感染自控,也可能感染自我放纵。但是,我们好像更容易感染上诱一惑。
为什么在关系密切的人中间?行为会传染得这么严重呢?我们可以用免疫系统作个类比。只有当免疫系统发现那些人和我们不同时,它才会拒绝他们的目标和行为。毕竟,我们体内的免疫系统不会攻击自身的细胞。只要它能辨别出那是自己的东西,它就不会作出任何反应。但是,只要它辨别出那是来自外部的东西,那对它来说就是威胁。它会隔离或摧毁这个病揪或细菌,这样你就不会生病了。事实证明,当我们想到我们喜一爱一、尊重的人和感觉相似的人时,我们的大脑会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他们,而不会把他们视为别人。在脑部扫描仪中就能发现这一点。如果你观察一个成年人先想到自己,再想到他的母亲,他想到自己和母亲时大脑活跃的区域几乎一样。这说明,我们认为的自己也包括我们关心的人。我们的自我意识取决于我们和他人的关系。在很多时候,只有想到其他人,我们才知道自己是谁。因为,我们的自我意识中包含了其他人,他们的选择影响着我们的选择。
为什么在关系密切的人中间?行为会传染得这么严重呢?我们可以用免疫系统作个类比。只有当免疫系统发现那些人和我们不同时,它才会拒绝他们的目标和行为。毕竟,我们体内的免疫系统不会攻击自身的细胞。只要它能辨别出那是自己的东西,它就不会作出任何反应。但是,只要它辨别出那是来自外部的东西,那对它来说就是威胁。它会隔离或摧毁这个病揪或细菌,这样你就不会生病了。事实证明,当我们想到我们喜一爱一、尊重的人和感觉相似的人时,我们的大脑会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他们,而不会把他们视为别人。在脑部扫描仪中就能发现这一点。如果你观察一个成年人先想到自己,再想到他的母亲,他想到自己和母亲时大脑活跃的区域几乎一样。这说明,我们认为的自己也包括我们关心的人。我们的自我意识取决于我们和他人的关系。在很多时候,只有想到其他人,我们才知道自己是谁。因为,我们的自我意识中包含了其他人,他们的选择影响着我们的选择。
《自控力》读后感
现在是北京时间上午6:28,我起床已经半个多小时了,通常我会在7点钟起床,今天我提前了1个多小时,在这过去的半个多小时里,我脑子里一直有一个小人儿跟我说:再回去床上躺半个小时吧,你现在很困。另外一个小人儿跟我说:你必须打起精神来,完成这篇文章。几乎在这过去的半个多小时里的每分每秒,我都感觉这两个小人儿在我的脑子里打架。但是当我打开了电脑,敲下了第一个文字的时候,我知道后面的那个小人儿赢了,我的意志力发挥作用了。这就是自控力,简单地说就是意志力。当你需要完成某个目标的时候,会有很多的诱惑,脑子里也经常会有几个小人儿吵架的情景,但是当你选择了抵制住诱惑,静下来完成目标的时候,这就是你的自控力产生作用了。
如何让意志战胜诱惑呢?在美国作家凯利麦格尼格尔的《自控力》这本书中,作者shenru分析了日常生活中人们意志对抗诱惑失败的原因。每个人在他的一生之中,都会制定各种各样的目标,但是最终这些目标达成地怎样,也许往往不如人们的预期,毕竟诱惑太多,而人又是有惰xing的。如何让自己的自控力发挥最大的作用呢?首先,你要认识你自己,你要学会去分析那个失去了控制的行为是如何在你的身上一次又一次地发生了。文中举的例子是一个有着查收邮件强迫症的人,在意志力挑战开始一周后,她仍然无法改变她时时刻刻想要查看邮件的心理冲动。但是当他意识到自己查看邮件并不是为了获取信息,而只是缓解心理上的不安,并且在阅读了邮件之后并没有缓解不安、获得信息的时候,她开始有意识地去疏导自己的不安心理。发现自己的冲动并认识到了冲动的反应增强了她的自控力,大大减少了她看邮件的次数和频率。简而言之,只有当你意识到了自己惯常的某种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和由此导致的后果的时候,才有可能让意志力战胜习惯和诱惑。
虽然说自控力从长久来看和太阳一样是永久可再生资源,但在一定的时间内,比如24小时之内,它又是可以耗尽的。自控力失败的时候,产生的罪恶感不一定要用惩罚来消除,相反我们自己要变成我们的良师益友来开导我们、鼓励我们。自控力又像传染病一样,可以在人和人之间传染,为什么有的寝室能够一寝室8个人全被保研,自控力通过各种行为表现在一个圈子里发生作用。
《自控力》这本书从生物学、心理学和行为学角度论证了意志力可控的事实,介绍了增强意志力的办法。从开篇第一章的冥想到最后一章的对内接受自我,对外控制行为,作者都是在提醒我们关注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增强自控力,并不需要作出判断的决断力,而是要认识自我、关心自我和提醒自己真正想要的事物。在一个电子化的社会里,手机和网络也许是我们前进路上的阻碍。像我们的父一辈,年轻的时候没有电视也没有手机,结束了一天劳累之后就只能选择看看书、下下棋以及和家人和邻居聊天,但是下班了的我们,窝在沙发里玩手机、线上聊天就成了常态。你还记得你自己定下的目标吗?不如放下手机,闭上眼睛,用5分钟的时间想想自己为什么玩手机,过后有没有达成玩手机的初衷,自己当初的目标又完成了多少,自己想要的究竟是玩手机还是成为自己当初想要变成的那个人。关注自己,认识自己,从中找到克服困难的动力,然后鼓励自己达成目标。还是别批评自己了,罪恶感也许并不是好事。慢慢的你会发现,自己的意志力增强了,快乐感提升了,在成就自己的道路上越走越顺了。如果你现在还苦恼的话,这本书真的可以帮你哦。
读《自控力》有感800字
人的一生犹如一张储存卡,50%是欲望,50%是理智。欲望驱使人们去干什么,可理智又告诉人们不能干什么,于是欲望和理智构成了灵魂深处的永恒的矛盾冲突。每个人都梦想着成功,可成功的路上必须要经历挫折、失败、疼痛,必须要承受孤独、委屈、隐忍,这就要很强的自制能力。
能控制住自己的人,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失去自控力的人,将在欲望的沼泽中永远无法自拔。失控,是一种对时间和生活失去自主能力的心理病变。它会蚕食自信、乐观、淡定等正能量,还会摧毁人的创造力与意志力。失控的后果很严重。本书运用心理学、医学与神经学的方法,帮助你认识住在身体里的7个分身,同时激发正能量,远离负面小情绪。本书是邢一麟写的《自控力,成就人生和事业的心理学课程》。
《自控力》这本书主要写了十一个内容:1、意志力的本能。2、我不要力量的局限性。3、沦为欲望动物。4、大脑的弥天大谎。5、习惯成自然。6、气场的秘密。7、天堂与地狱的抉择。8、熬出来的胜利。9、累到无力抵抗。10、谁偷走了你的时间。11、自控力的传染。
《自控力》一书首先讲述了什么是自控力,通过实际的案例解释了人为什么会缺乏自控力,作者综合了心理学、神经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最新理论,从生理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影响力等几个方面来寻找原因,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不同类型的自控力缺乏症进行具体地分析,每段章节终了,都会有一个意志力实验,如果读者有兴趣可以将此付之于实践,对于提高意志力应该会有一些帮助,当然,前提是你得有这个意志力做完这些实验。
不,是孩子们最容易学会的字。但又是成年人最难说出口的字。不代表生命的尊严和永远的幸福。传统哲学与现代智慧,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字面对诱惑,敢说不。无论是谁,只要下定决心,决心就会为他的自制行为给他提供力量与后援。能够支配自我,控制情绪、欲望和恐惧心理的人会比国王更伟大、更幸福。否则,不可能会取得有价值的进步。
自控力斯坦福读后感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具备一些自控力,下面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了一篇“自控力斯坦福读后感1500字”,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最近读了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教授的人气新书《自控力》的中文版,略受启发,想写点想法。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这没什么特殊之处,最初感觉它和以前我读过的一些励志书和自我调整心态的书籍没什么两样,大致上都是通过一些实验研究作为例证,来得出一些关于人群心理发展规律的抽样结论。
我一直对这类实验或者结论都不怎么信服,毕竟现实是复杂的,不可能有那么理想的实验条件,在现实条件下的人群是否会有实验中所统计的行为取向分布,始终是个未知数。而且事实上我看过另一些书,也是有关于人性研究的专业书籍,其中明确提到,用特定实验的方式研究人性或者心理问题,通常都是不可靠的,因为现实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随机因素,各种突发事件都可能严重影响一个人的选择或者决定,而且往往这种随机因素的决定作用是显着的,这种条件是实验室不能制造的。但是,当看到本书内容1/3的时候,我似乎了解了它为什么被称为最受欢迎的心理学教程。它的实验论据与其说是提高本书说服力,不如说是一种心理学上的巧妙手法,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读者对于本书的兴趣,书中例举的很多实验其实都是理想实验,在心理学研究上的可靠性并不高,但是这些实验的设计都很有创意,趣味性强,容易抓住读者的心,使读者感兴趣,而非为了让他们信服(本书很好地保留了读者质疑的权利,这也是优秀教材必有的特点,只有允许质疑,才能让学生学习时通过质疑来产生交互,从而更加清楚地知道教材所书的内容为什么有道理)。
我想,很多人把这本书看作是一本鼓舞人心并帮助人们实现自我约束的读物,显然是“跑偏”了。本书实质上并不是那些宣扬“自我救赎”的“心灵鸡汤”类的读物,它实质上是一本教材。它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到关于意志力科学的重重科学论断,而非仅仅是一本教你如何减肥的书,它的内容是系统性和理论性的,尽管它的文字形式非常通俗和生动,但说到底它是一本学术专着。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认识人类的自控能力,以及如何去训练和运用它,更重要的是,它在渗透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给学生,即使你不是专业研究心理学的人士,你多少会建立起初步的科研思考模式,在思考和分析每一个问题时,初步地形成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总结结论,思考结论的应用方式,如何有理论指导自己和别人的行为,如何用理论建立看待世界的新视角等等。
本书与同类心理学书籍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它不是古板的科学书籍,没有充斥第三人称的纯科学性的论述(像法医报告那样),但它的理论架构确实地表明它又不是表面想看起来那样的一本通俗流行读物,它是一本理论专着。用通俗读物的模式来撰写理论专着,虽然不是前无古人,但能够将理论构架保持得如此完好,在同类作品中确实不多见。
下面总结一些我个人的收获:
首先,这本书让我耳目一新的是它提出了意志力损耗极限的理论,这个理论首先包含了损耗意志力的种种条件的论述(其中包括外界诱因、自身心理因素、肌体营养条件,生物钟的影响),然后论述了这些条件如何量化地影响意志力(例如从早到晚意志力是如何衰减的),进而提出了如何减少意志力损耗的理论(例如应该在意志力旺盛期处理繁杂事务,避免在意志力薄弱时处理这类事务大量浪费性损耗意志力,这也是关于如何高效利用我们有限的意志力的理论)。而同类专着通常只包含如何训练意志力的理论,却没有考虑到意志力本身的损耗问题。这使得本书在构建自控力训练模式理论时,覆盖面更加全面。许多人按照传统的自控力训练读物去试图训练自己时,都没有得到过避免意志力损耗这方面的指导,因此大部分人的结果都是以失败告终,原因就是他们的意志力在训练过程中,强化的量远远比不上损耗,尤其是本书所提到的“自我强制心理”对意志力是最大的损耗因素,这一点在同类书籍中都没有得到明确论述和强调。
其次,本书推荐采用的不是强制疗法,恰恰相反,本书反对强制疗法,不提倡自我克制,而是提倡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欲望,将其引导转化成使自己专注于某些事情或者无视诱惑的动力,这与“借债征兵打债主”的思想不谋而合,是一种以战养战的活用,让我们在面对诱惑时,行之有效地利用其他欲望来抵制当前诱惑。这种方法可以算是同类书籍中介绍的最为高明的方法,它考虑到了意志力薄弱者本来就没有意志力去直接对抗诱惑,正如一个本来就欠债的企业没有本钱来扩充规模。这种方法借用了我们对其他诱惑的兴趣,来转化为对抗当前不良诱惑的意志力,相当于为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进行变废为宝的融资,使之自发地利用其在别处浪费的资源来解燃眉之急。
最后,本书不同于同类书籍的第三个亮点是,它指出善待自己的重要性,即很多时候不要强求。只有行之有效地缓解压力,才能使人们不再为了逃避压力而被诱惑。这可以说是非常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人们意志力崩溃的最重要原因。而大多数同类书籍则要求我们反复提醒自己要自我约束,而几乎不会教我们如何去缓解压力。作者在本书的最后,介绍给我们一种健康的人生心态:那就是要敢于面对挑战,这样才能获得主动的自由自在,而不是为了逃避挑战去选择慵懒,那只是暂时的惬意。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放松。
作为人气读物,本书的座谈式写作风格,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通过近似与读者谈心的方式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与读者产生很好的互动,更加容易让读者融入到书中。
自控力读后感1000字
导语:自我控制是成功的基本,下面小编整理了自控力读后感1000字,欢迎大家阅读!
最近读了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尔格尔教授的人气新书《自控力》的中文版,略受启发,想写点想法。
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这没什么特殊之处,最初感觉它和以前我读过的一些励志书和自我调整心态的书籍没什么两样,大致上都是通过一些实验研究作为例证,来得出一些关于人群心理发展规律的抽样结论。
我一直对这类实验或者结论都不怎么信服,毕竟现实是复杂的,不可能有那么理想的实验条件,在现实条件下的人群是否会有实验中所统计的行为取向分布,始终是个未知数。而且事实上我看过另一些书,也是有关于人性研究的专业书籍,其中明确提到,用特定实验的方式研究人性或者心理问题,通常都是不可靠的,因为现实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随机因素,各种突发事件都可能严重影响一个人的选择或者决定,而且往往这种随机因素的决定作用是显著的,这种条件是实验室不能制造的。但是,当看到本书内容1/3的时候,我似乎了解了它为什么被称为最受欢迎的心理学教程。它的实验论据与其说是提高本书说服力,不如说是一种心理学上的巧妙手法,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读者对于本书的兴趣,书中例举的很多实验其实都是理想实验,在心理学研究上的可靠性并不高,但是这些实验的设计都很有创意,趣味性强,容易抓住读者的心,使读者感兴趣,而非为了让他们信服(本书很好地保留了读者质疑的权利,这也是优秀教材必有的特点,只有允许质疑,才能让学生学习时通过质疑来产生交互,从而更加清楚地知道教材所书的内容为什么有道理)。
我想,很多人把这本书看作是一本鼓舞人心并帮助人们实现自我约束的读物,显然是“跑偏”了。本书实质上并不是那些宣扬“自我救赎”的“心灵鸡汤”类的读物,它实质上是一本教材。它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到关于意志力科学的重重科学论断,而非仅仅是一本教你如何减肥的书,它的内容是系统性和理论性的,尽管它的文字形式非常通俗和生动,但说到底它是一本学术专著。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认识人类的自控能力,以及如何去训练和运用它,更重要的是,它在渗透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给学生,即使你不是专业研究心理学的人士,你多少会建立起初步的科研思考模式,在思考和分析每一个问题时,初步地形成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总结结论,思考结论的应用方式,如何有理论指导自己和别人的行为,如何用理论建立看待世界的新视角等等。
本书与同类心理学书籍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它不是古板的科学书籍,没有充斥第三人称的纯科学性的论述(像法医报告那样),但它的理论架构确实地表明它又不是表面想看起来那样的一本通俗流行读物,它是一本理论专著。用通俗读物的模式来撰写理论专著,虽然不是前无古人,但能够将理论构架保持得如此完好,在同类作品中确实不多见。
下面总结一些我个人的收获:
首先,这本书让我耳目一新的是它提出了意志力损耗极限的理论,这个理论首先包含了损耗意志力的种种条件的论述(其中包括外界诱因、自身心理因素、肌体营养条件,生物钟的影响),然后论述了这些条件如何量化地影响意志力(例如从早到晚意志力是如何衰减的),进而提出了如何减少意志力损耗的理论(例如应该在意志力旺盛期处理繁杂事务,避免在意志力薄弱时处理这类事务大量浪费性损耗意志力,这也是关于如何高效利用我们有限的意志力的理论)。而同类专著通常只包含如何训练意志力的理论,却没有考虑到意志力本身的损耗问题。这使得本书在构建自控力训练模式理论时,覆盖面更加全面。许多人按照传统的自控力训练读物去试图训练自己时,都没有得到过避免意志力损耗这方面的指导,因此大部分人的结果都是以失败告终,原因就是他们的意志力在训练过程中,强化的量远远比不上损耗,尤其是本书所提到的“自我强制心理”对意志力是最大的损耗因素,这一点在同类书籍中都没有得到明确论述和强调。
其次,本书推荐采用的不是强制疗法,恰恰相反,本书反对强制疗法,不提倡自我克制,而是提倡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欲望,将其引导转化成使自己专注于某些事情或者无视诱惑的动力,这与“借债征兵打债主”的思想不谋而合,是一种以战养战的活用,让我们在面对诱惑时,行之有效地利用其他欲望来抵制当前诱惑。这种方法可以算是同类书籍中介绍的最为高明的方法,它考虑到了意志力薄弱者本来就没有意志力去直接对抗诱惑,正如一个本来就欠债的企业没有本钱来扩充规模。这种方法借用了我们对其他诱惑的兴趣,来转化为对抗当前不良诱惑的意志力,相当于为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进行变废为宝的融资,使之自发地利用其在别处浪费的资源来解燃眉之急。
最后,本书不同于同类书籍的第三个亮点是,它指出善待自己的重要性,即很多时候不要强求。这极像赌博说的“不要越输越赌”。本书指出,善待自己是给自己减压,而很多时候,人们屈从于欲望往往是为了逃避压力。只有行之有效地缓解压力,才能使人们不再为了逃避压力而被诱惑。这可以说是非常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人们意志力崩溃的最重要原因。而大多数同类书籍则要求我们反复提醒自己要自我约束,而几乎不会教我们如何去缓解压力。作者在本书的最后,介绍给我们一种健康的人生心态:那就是要敢于面对挑战,这样才能获得主动的自由自在,而不是为了逃避挑战去选择慵懒,那只是暂时的惬意。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放松。
作为人气读物,本书的座谈式写作风格,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通过近似与读者谈心的方式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与读者产生很好的互动,更加容易让读者融入到书中。
自控力3000字读后感
自控力可能关乎到一个人的成就,下面小编整理了自控力3000字读后感,欢迎阅读!
打开书,就随着她轻盈流畅的叙述,走近只有她们这代人才有的成长足迹,仿佛走进另外一个世界。从幼儿园到学校,从小伙伴到同学,从友谊到爱情,在我们这代人眼里,她们这代人似乎就只有这么简单的经历,简单的人际关系,简单的故事。但在张悦然笔下,在这简单中展开的却是一个斑驳陆离的世界,铺排的是看似偏执简单、实则同样艰难的心路历程。正如小说主人公杜宛宛的作画风格:线条总是粗而壮硕,它们带着颤抖的病态,毁坏了画面的纯净,所以只能画水彩画或者油画,用厚厚的颜色盖住那些心虚而彷徨的线条,因此画总是大块大块淤积的颜色,一副不知所云的样子。
小说讲述了两个息息相关的女孩杜宛宛和段小沐从小到大,由敌为友,面对友谊、爱情、生存和死亡的心路历程。通过她们和纪言、小杰子、唐晓、管道工等人的爱恨情仇,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爱,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故事告诉我们,由苦难到平静、由恶到善的桥梁是皈依宗教。虽然宗教不能阻止人生悲剧的发生,但却可帮助悲剧的生命平静生存,不会因过度恐惧而心智迷狂,不会因过度憎恨而施暴于人,在逆境中同样可以去寻找幸福。这样的思想尽管是有所本依,但我认为已经深深地打上了张悦然个人的印记。这是一代新人对困扰人类灵魂的基本问题艰难思索后得出的答案,这里已经基本上散尽神学的光环,闪烁着的是一种人性的光芒,是一种悲悯的人文情怀。这种情怀,成为了在这个原本是虚空和扑风的世界追求幸福生活的支撑。这种情怀,在当今这个怨怨相报、永无止息的世界,更显得宽宏大量,犹如大教堂管风琴发出的质朴浑厚的回音。
张悦然不同于那些少年作家,她所讲述的显然不仅仅是青春放纵、反叛传统,而是在成长的迷惘中,小心翼翼地梦想和求证,思索和感悟。她的小说中,没有了大多数少年作家作品中那种已经变成了时髦套路的愤世嫉俗,没有了那种贫嘴饶舌和不着边际的喧嚣浮躁,没有了那种仅仅在字面的意义上玩弄文字的小技巧那其实还是一种学生腔调,而这一切,是与她思想的深度分不开的。她的思考,总使我感到超出了她的年龄,涉及到了人类生存的许多基本问题,而这些问题,尽管先贤圣哲也不可能给出一个标准答案,但思想的触角,只要伸展到这个层次,文学,也就贴近了本质。
张悦然耽于幻想的禀赋与忧伤的气质,使她的小说浪漫而神秘,婉约而典雅。她感官敏锐,多才多艺,在诸多领域尝试探索,并因之使自己的青春斑驳绚烂。她轻灵精巧地捕捉这个时代赋予的每一个有价值的信息符号,而后完美细致地将之整合在自己的小说中。在故事的框架上,我们可以看到西方艺术电影、港台言情小说、世界经典童话等的影响。在小说形象和场景上,我们可以看到日本动漫的清峻脱俗,简约纯粹;可以看到西方油画浓烈的色彩与雅静的光晕;时尚服饰的新潮的朴素与自由的品位;芭蕾舞优雅的造型和哥特式建筑惊悚的矗立。在小说语言上,她有流行歌曲的贴近和煽情,诗歌的意境和简洁,电影经典对白悠长的意蕴和广阔的心灵空间。这代青少年所接触的所有有关的文化形式,基本被她照单全收,成为她的庞杂的资源,然后在这共享性的资源上,经过个性禀赋的熔炉,熔铸出闪烁着个性光彩的艺术特征。
应该说,张悦然是幸运的,是勤奋的,她有了与其年龄并不相称的写作才华:超凡的感觉,卓然的思维,对结构和文字的驾驭能力,而这正随着她的成长而日益枝繁叶茂。她对文学创作孜孜不倦的探索和追求,成就了这些点点滴滴的收获。读完《樱桃之远》,我就有这种感觉,而且同作者一样,不时也在品味这种收获带来的愉悦。
作者对于事物的感觉是纤细的,敏锐的,带有她那个年龄段的一种深入和执着。生活中一切事物、现象,都是引发她产生感觉产生联想的触点。不用说书中的秋千、教堂、樱桃这是一种特有的情结,成为书中人物固有的一部分。看见的,听到的,想起的,她都可以对其进行感觉刻画和心理剖析,这也许同大多数人喜欢从阅读中进行品味思考的接受习惯并不一样。
但的确是这样,对事物的感觉,对人物心理的剖析,倾注了作者大量的心血和笔墨。在这方面,她细致描绘,悉心经营,有的甚至达到了铺张的程度。爱情和友情是需要心与心的互相感知的,穿插其间的各种猜忌和误会,纠缠与逃避,背叛与反抗,以及因爱而使人物性格发生的转变,个性的张扬凸显等都被作者一笔一笔地如雕刻刀一般削开,剥启,显示出其真实透彻的一面,无需再掩卷长思,虽然作者也事先埋下一点伏笔,设置些悬念,但在这快速阅读的时代,这一切都不足以形成阅读的障碍。而在手段上,不断变换叙述角度是最直接的方法,作品多是以杜宛宛第一人称倾诉,间或以段小沐的角度把段的心理感知表白出来,加上作者巧妙地把两位女主人公精心设置成心存感应互有你我的关系,为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提供了更广阔的叙述空间。另外,利用看纪言的日记,阅读管道工的写作也都可以更快捷地了解其心理行踪。这是张悦然敏锐的感觉,她善于利用感觉,描述和玩味感觉,在《葵花走失在1890》里是这样,在《樱桃之远》中她依然发挥着这种非同一般的感觉,收获着描绘感觉所带来的愉悦。象她这样的年轻人是善于发现和利用自己的优势的。
成长中有收获,也有因此而付出的代价。对于张悦然小说中的人物而言是这样,作者在《樱桃之远》中就为这种代价做出了很好的注脚。所以书中人物都无一例外地咀嚼着生活带来的苦涩,怀着一种无奈的忧伤,都在为成长中的无知和浅薄付出代价。忧伤是张悦然小说中挥之不去的旋律,或许这是她对生活的思考,并在小说中给予了合情合理的安排和解释,每个人的忧伤都有它的来源,这就是生活的真实,例如爱情。
爱情在本书中,都是无可奈何的,仅有爱是不够的,有一种力量,如天河一般阻隔着所谓的爱情。杜宛宛和纪言的爱情是真挚的,刻骨铭心的,她与小杰子的交易是为拯救段小沐,同时也是在拯救自己。正如她策划摔断了段小沐的右腿并因此造成自己右腿的疼痛一样。是毁灭,还是拯救,谁也说不清楚。但她却因此而失去爱情。段小沐的爱情因为八岁时小杰子那个轻浮的举动而萌发,但她的爱情却是无力的,虚幻的,正如她只能冲着小杰子的背影轻微地叫一声他的名字一样,不打算让任何人听见。但她最终以生命的代价换来的却是虚假和丑恶的爱情。爱情让唐晓从乖巧变得乖张,让纪言在误解和猜忌中做出选择,让管道工对段小沐的爱慕走向了虚无,每个人的爱情都是不幸的,是被人操纵的,好象是月下老人的恶作剧,但却也是生活的真实。
纪言在书中毋宁说是作为一条衔接人物而出现的,他以两个不同的名字出现在杜宛宛和段小沐的两个年龄阶段,即童年和青年,而且作为整个谋杀现场的目击者,成为赶走杜宛宛心魔和疗治段小沐创伤的一位斗士或卫士。他的出现,并因之而产生的爱情和友情,使两位女主人公都相信人与人之间需要包容,需要理解,这是张悦然的巧妙,是她张扬语言下的细致构思。
无论童年时期,还是青年阶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那片樱桃树,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这种梦想和期待,它们在梦中很近,但在现实中却遥不可及,梦想和现实之间是有距离的,或者说是有阻隔的。把握现在,驱走心魔,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或许樱桃树并不遥远。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漫长的取舍和扬弃的过程。在《樱桃之远》里,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张悦然在其以往作品,如《残食》、《毁》等表现出的那种个性张扬,只是这种张扬逐渐回归到一种平和,一种比较成熟冷静的理性思考,对生命和爱情的思索,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杜宛宛和段小沐是一对被命运捉弄的双生花,但在二人之间,冥冥之中有种宿命在遥不可及的天堂操纵着她们的生活,遥控着她们的命运。段小沐被李婆婆收养,并受基督的感染,使她有着强烈的向善心理渴求。杜宛宛受心魔的压抑和驱使,她的生活中时刻都有魔鬼,但最终她相信了爱情,也相信了上帝。是爱情和上帝的力量使两位女主人公最终走出了心魔的捆缚,走到了一起。或许把这一切都归因于宗教并不恰当,但书中的确迷漫着浓浓的宗教意识和深深的宿命观念。
读罢小说,和作者先前的小说集《葵花走失在1890》相比,我惊叹于张悦然的成长,惊叹于她的进步。这种进步不仅仅在于她的才华,她的结构设置和语言驾驭,还有她对生命和生活的解读,对于人性的思索。或许这正是作者在成长过程中的一点收获,一丝品味。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张悦然的写作道路上,还会有更多的收获,让读者和她一同去品味。
自控力读后感1500字
人在很多时候真的要学会好好控制自己。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了一篇“自控力读后感1500字”,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最近读了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教授的人气新书《自控力》的中文版,略受启发,想写点想法。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这没什么特殊之处,最初感觉它和以前我读过的一些励志书和自我调整心态的书籍没什么两样,大致上都是通过一些实验研究作为例证,来得出一些关于人群心理发展规律的抽样结论。
我一直对这类实验或者结论都不怎么信服,毕竟现实是复杂的,不可能有那么理想的实验条件,在现实条件下的人群是否会有实验中所统计的行为取向分布,始终是个未知数。而且事实上我看过另一些书,也是有关于人性研究的专业书籍,其中明确提到,用特定实验的方式研究人性或者心理问题,通常都是不可靠的,因为现实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随机因素,各种突发事件都可能严重影响一个人的选择或者决定,而且往往这种随机因素的决定作用是显着的,这种条件是实验室不能制造的。但是,当看到本书内容1/3的时候,我似乎了解了它为什么被称为最受欢迎的心理学教程。它的实验论据与其说是提高本书说服力,不如说是一种心理学上的巧妙手法,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读者对于本书的兴趣,书中例举的很多实验其实都是理想实验,在心理学研究上的可靠性并不高,但是这些实验的设计都很有创意,趣味性强,容易抓住读者的心,使读者感兴趣,而非为了让他们信服(本书很好地保留了读者质疑的权利,这也是优秀教材必有的特点,只有允许质疑,才能让学生学习时通过质疑来产生交互,从而更加清楚地知道教材所书的内容为什么有道理)。
我想,很多人把这本书看作是一本鼓舞人心并帮助人们实现自我约束的读物,显然是“跑偏”了。本书实质上并不是那些宣扬“自我救赎”的“心灵鸡汤”类的读物,它实质上是一本教材。它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到关于意志力科学的重重科学论断,而非仅仅是一本教你如何减肥的书,它的内容是系统性和理论性的,尽管它的文字形式非常通俗和生动,但说到底它是一本学术专着。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认识人类的自控能力,以及如何去训练和运用它,更重要的是,它在渗透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给学生,即使你不是专业研究心理学的人士,你多少会建立起初步的科研思考模式,在思考和分析每一个问题时,初步地形成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总结结论,思考结论的应用方式,如何有理论指导自己和别人的行为,如何用理论建立看待世界的新视角等等。
本书与同类心理学书籍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它不是古板的科学书籍,没有充斥第三人称的纯科学性的论述(像法医报告那样),但它的理论架构确实地表明它又不是表面想看起来那样的一本通俗流行读物,它是一本理论专着。用通俗读物的模式来撰写理论专着,虽然不是前无古人,但能够将理论构架保持得如此完好,在同类作品中确实不多见。
下面总结一些我个人的收获:
首先,这本书让我耳目一新的是它提出了意志力损耗极限的理论,这个理论首先包含了损耗意志力的种种条件的论述(其中包括外界诱因、自身心理因素、肌体营养条件,生物钟的影响),然后论述了这些条件如何量化地影响意志力(例如从早到晚意志力是如何衰减的),进而提出了如何减少意志力损耗的理论(例如应该在意志力旺盛期处理繁杂事务,避免在意志力薄弱时处理这类事务大量浪费性损耗意志力,这也是关于如何高效利用我们有限的意志力的理论)。而同类专着通常只包含如何训练意志力的理论,却没有考虑到意志力本身的损耗问题。这使得本书在构建自控力训练模式理论时,覆盖面更加全面。许多人按照传统的自控力训练读物去试图训练自己时,都没有得到过避免意志力损耗这方面的指导,因此大部分人的结果都是以失败告终,原因就是他们的意志力在训练过程中,强化的量远远比不上损耗,尤其是本书所提到的“自我强制心理”对意志力是最大的损耗因素,这一点在同类书籍中都没有得到明确论述和强调。
其次,本书推荐采用的不是强制疗法,恰恰相反,本书反对强制疗法,不提倡自我克制,而是提倡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欲望,将其引导转化成使自己专注于某些事情或者无视诱惑的动力,这与“借债征兵打债主”的思想不谋而合,是一种以战养战的活用,让我们在面对诱惑时,行之有效地利用其他欲望来抵制当前诱惑。这种方法可以算是同类书籍中介绍的最为高明的方法,它考虑到了意志力薄弱者本来就没有意志力去直接对抗诱惑,正如一个本来就欠债的企业没有本钱来扩充规模。这种方法借用了我们对其他诱惑的兴趣,来转化为对抗当前不良诱惑的意志力,相当于为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进行变废为宝的融资,使之自发地利用其在别处浪费的资源来解燃眉之急。
最后,本书不同于同类书籍的第三个亮点是,它指出善待自己的重要性,即很多时候不要强求。这极像博采爱好者常说的“不要越输越赌”。本书指出,善待自己是给自己减压,而很多时候,人们屈从于欲望往往是为了逃避压力。只有行之有效地缓解压力,才能使人们不再为了逃避压力而被诱惑。这可以说是非常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人们意志力崩溃的最重要原因。而大多数同类书籍则要求我们反复提醒自己要自我约束,而几乎不会教我们如何去缓解压力。作者在本书的最后,介绍给我们一种健康的人生心态:那就是要敢于面对挑战,这样才能获得主动的自由自在,而不是为了逃避挑战去选择慵懒,那只是暂时的惬意。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放松。
作为人气读物,本书的座谈式写作风格,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通过近似与读者谈心的方式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与读者产生很好的互动,更加容易让读者融入到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