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教师读书笔记 > 导航 > 《老师》读书笔记800字

教师读书笔记

《老师》读书笔记800字。

人们把所有丰富的经历以及学习的知识都总结在了书里,等待我们去领悟。读书对我们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有很多人就很喜欢看各种的书籍,网络上,很多都在谈论作者写的作品,读了以后让人眼前一亮。写一篇读后感,可以更好地从书中领悟出作者想表达的理念。写作品的读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小编花时间特意编辑了《老师》读书笔记800字,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就是我敬爱老师的真实写照。老师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教育事业,桃李满天下,把学生从幼嫩的秧苗培育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读了梁晓声先生的《老师》,使我更加体会到老师的无私和伟大,让我感动,令我敬佩。

这部小说讲述了作者少年时代,对他影响最深的两位好老师-李老师和冼老师。这两位老师竭尽自己全身心的精力去教育他们的学生,言传身教、和蔼可亲,待学生如同自己亲生骨肉,即使在最恶劣的环境下,仍然一丝不苟的教授学生知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由于种种原因,两位老师的结局非常悲惨。李老师在饥饿、灾荒中离开人间,冼老师则被误判成外国间谍接受劳改,在蒙受羞辱中上吊自尽。读到这里,我心里非常难过,那段不寻常的历史,震撼着我的心灵!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举国震惊,地震中媒体、报纸经常出现的一幅幅画面让我惊讶,同时也使我猛然醒悟。当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在废墟中寻找活着的生命时,被一幅埋在废墟下的一幕幕情景震撼了。一位老师为了保护他学生的生命,用自己的身体当作擎天的支柱来保护他们,本来他可以安然无恙的脱离危险,但是他选择了留下,留下了自己年青的生命。我们的班主任宋老师曾经在课上说过在社会上每个人都是要担负起一定的责任,这就是生活的意义,生命的意义。从这些老师身上,我深深体会到这话的深刻含义。

想起我们生活在幸福的今天,我是多么希望《老师》中的两位伟大的老师,以及千千万万的为学生献出宝贵年华和生命的老师们,能重新回到现在我们生活的幸福时代。尤其是冼老师,他把自己从西方来到祖国怀抱的经历告诉给同学们,让学生大开眼界,还资助没钱上学的贫困生,直到离开人间的前一天,还给作者的弟弟妹妹买饺子,不让他们挨饿。这样可敬的老师,难道你能不被他感动吗?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相信今后的日子不会再发生这样的悲剧。

我们都是老师艰辛的付出哺育成长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肩负起时代的重任,努力学习本领,建设祖国,复兴祖国,以报答老师的培育之恩!

F132.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教师800字读书笔记


假期,学校布置了读书谈体会,粗略浏览目,专心阅读教育专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育的55个细节》、《爱的教育》等,边看边与平时教育相比较,有了感触,有了共鸣。这些书在教我们如何当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

一、做一个不断进取的教师

海纳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无边。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的教师,向前辈学习,向优秀者学习,甚至向我们的学生学习。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在为不可知的未来服务,教师和学生间的代沟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大,教师第一次不得不抛去因经验丰富而摆出的架子,虚心向孩子学习。这是我们怕见到而不得不见到的一幅图景。教师此时有一桶水也是不够用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面对我们的学生,面对他们突然冒出的新花样、新想法,我们常常会发出感叹:现在的学生啊,我们常常有无所适从的感觉。这时,你的脑海里应敲响警钟:你已经落后于你的学生了。在教育新形势下,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者,学习是唯一的途径:学习,学习,再学习;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学习,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

二、做一个宽容的智者

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有一条就是宽容在《中国教师缺什么》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很欣赏: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未来。宽容意味着承认儿童的差异,承认儿童的未完成状态。教育应从宽容开始。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你会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对待工作如此,对待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在世,难免有许多不如意,同事相处、朋友相交,难免有一些误会,但如果能用宽容的心对待一切,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智者。

通过假期静心读书使我受益不浅,并体会到作为教师,尤其要多读教育类书籍。愿读书能让我们的人生充满智慧。

《背影》读书笔记800字


打开台灯,静静地坐了下来,抬手轻轻地翻着从图书馆借来的《朱自清散文名篇》。集子中的第二篇,很熟悉《背影》。初中时读这篇文章内心似乎没有什么波澜,也许已经成了一种惯性的麻木:分段、解析句子、归纳中心每篇课文都进行如此反复地解剖。

夜,有些阴冷。零点。在心里最敏感和脆弱的褶皱处,思绪像断了线的风筝,漂在空中,遥望着家乡的方向,一种无力的思眷。最终,风停了,悠悠,荡了几圈后,慢慢地落在了陌生的环境中。此时,想起了父亲点点滴滴的好,哪怕曾经两者间的空气是如何的静得撩不起些许涟漪,可不管离得有多远,隔了有多久,心中依然无法对经历风雨而日益斑驳的面容只淡然而已。以前多的是倔劲,如果当我七岁后的环境仍未改变的话,也许我的脾气会更冲,而不光是不满时的顶嘴。每次愤闷之后又开始后悔,只不过是一件小事而已。因为年幼的原因,我可以理解。慢慢长大后,才多了一份理性,逼自己客观地凭心而论。父亲没有做过过分的事,他是理性的,母亲是感性的,我的内外就如此继承了。当自己终于有一天认真地体会父亲脸上每一道岁月的刻痕的深涵与辛酸时,我是多么憎恶时间的残酷。纵使,当我们越加抓紧它时,它仍会毫不留情地试图在你身上留下它的痕迹,之后匆匆而去。

《背影》之所以让人产生共鸣,只因它的每字每句都流淌着作者自己最深刻最真切的感动,特别是文中父亲买橘子的片段,作者望着父亲蹒跚的背影,眼泪忍不住扑簌了来。那一刻,我感觉那已不是作者的父亲而已,从他父亲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父亲的影子,感受到了我曾经有过但已模糊的感动。父亲从来不会打我骂我,但会语重心长地训诫我,而我似乎总会多少有些本能地抵触。当父亲说母亲不可理喻时,我是很赞成的。可一旦到自己身上又会不由自主地犟起来,表面越是平静,内心越是反抗得支离破碎,虽然知道父亲是在纠正我错误的态度,提醒我在平时点滴中被遗忘的道理。现在终于学会了由衷地接受。慢慢地长大时,才会深刻明白,才会知道去珍握,只希望不要太迟,没有弥补机会的错失是人生中最沉重的心灵枷锁,特别是在已经意识到的情况下。

在心灵一个宁静的深夜,慢慢地再从小长大一次。真的一次深刻的清醒。

雷雨读书笔记800字


这场雷雨下了三十多年,这些年的血泪史,足矣淹没一个人的本性,足矣改变人的一生。

这声雷惊天动地,他展现出来旧社会对解放思想的不屈呐喊,这场雨弥漫世间,他用自己的血肉去证明新思想的顽强与不可抵抗,天地被雷雨覆盖,这场斗争注定要洗刷一切的旧事物,去让新鲜的阳光照耀大地,让改革开放的春风去沐浴无数沉浸在黑暗中的人民,当真是雷霆撕天破乌云,暴雨喷洒浴众生啊!

周朴园,他因为家族的压力而放弃了感情,伤害了一名纯洁女子的无瑕之心,他的一生不是自己在活着,即使娶妻生子也无法改变他那木偶一般的人生,一名没有思想,没有个人支配权利的生命,他定然是不完整的,是有缺憾的,纵然他有华丽的外表,奢侈的家族。

所以,命运的到来是无可改变的,这场雷雨是他命中应有的,鲁大海的工人运动正像是一口警钟,他不光是敲开了无产主义的路途,更是狠狠地向资本主义发出了挑战,鲁大海尽管作为周朴园的儿子,不过自小受尽资本主义的压迫,那种生活是未经者不可接受的。

雷雨,不仅仅撕开封建的黑暗,他更多的是将农民朋友的泪水全部倾泻下来,让那些资本者瞧一瞧,这些用血肉换来的泪水是多么的猛烈,多么的富有冲击震撼力。

当站在工地的工友正在挥那锤头敲打钢筋之时,那来自灵魂深处的雨水突然让他们明白,这个社会应当平当,应该共和。死亡不是可怕的,可怕的是人活着的时候心却死了,侍萍,这位生活在周家的仆人,作为最底层的她没有任何的话语权,当周朴园夺取了她的贞洁并将其抛弃的时候,她的心已经死了。

不过,天无绝人之路,鲁大海的出世到改革的运行,给这名身在中老年的妈妈带来希望,那是雷霆撕裂乌云背后的光明,尽管很少,但足够她怀着这个希望活下去。

相比而言,周朴园一直站在家族的巅峰,那种荣耀足矣让他自吹自擂,可是事实呢,自己的老婆和亲生儿子居然发生了不正当的关系,在面对侍萍的瞬间居然想到用金钱去弥补那道无法愈合的伤口,当真是悲天悯人自作多情,其后的那道雷声彻底的将他变成了活死人,而接下来的暴雨一直下到他发出绝望的同时。

雷雨,他不单单净化了这个世界,他最可贵的是将其升华!

边城读书笔记800字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亮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边城》里的文字总是不经意的撩拨着我的心弦,文中处处浸润着湘楚景色,处处是淳厚质朴的风味人情,字里行间飘散着一种淡淡的诗意。读起它时你便会被忧伤围绕,像是触及到了什么,是怀念儿时那个有着暖阳的冬日午后?还是现在这个让我有些把握不透的世界?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这便是沈从文先生带给我们的他的边城,一座沉默的城,一座质朴的城,一座宿命的城,从开始到结束似乎都在默默的隐忍着什么。翠翠,这个像观音一样的女孩子,她就是这座城的化身,从恋上了那个在梦中可以用歌声将她带到很远地方的人儿开始,她便选择了沉默,虽然内心起伏不定,表面却始终如一。文中的结局疼爱她的祖父在雷雨夜里去世,天保淹死,白塔坍塌,默默相爱的青年恋人离去。翠翠依然重复着母亲的命运,惟有等待,那人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也许明天就会回来。

沈从文先生从人物的内心深处,以简练而又细腻,散淡而又自然的笔法刻画着人物的心理,使人不由自主的融入人物的心灵世界,融入湘西这片纯朴漂亮的土地,融入那群温良率直的人们中,他用诗一般的语言的轻声述说着整个民族的悲哀,召唤我们炎黄子孙本性的良知,正是因为爱得这般深沉才孕育了这些带着哀思的文字。

我在想,为何取名《边城》,在心里它就这么遥远吗?还是在沈从文先生心灵深处正守护着什么?其实我们每个人心灵深处不都有一座边城吗?也许那座悲天悯人的城已经随着历史的洪流沉入那厚重的底色中,而留给我们的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深深思考。

《鼓励》读书笔记800字


近期我在《读者》这本杂志上读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在纽约一个叫大沙头的贫民窟里,生活着一群黑人孩子。他们旷课斗殴,甚至砸烂教室玻璃。校长为了教育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它每天在课堂上,都要为孩子们看手相,预测孩子们的未来。

当有一个孩子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这个孩子大吃一惊。因为他是班里学习最差,最调皮捣蛋的孩子。但孩子记下了校长的话,并且相信了它。

从那一天起,纽约州的州长就像一面旗帜,约束、鼓舞着这个孩子。他的身上不再沾满泥土,说话不再夹杂脏话;他开始挺直腰杆走路,努力学习,勤奋向上。在以后的四十多年里,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五十一岁那年,他真的成了州长。这个人就是纽约第五十二任州长,也是纽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他的名字叫罗杰.罗尔斯。

读了这个小故事,我深有感触:罗尔斯的校长并不是能预知未来的圣人。他只是用了鼓励,把一个平凡的孩子变成了不凡的州长。

由此,我想到了我的学生。他们如同那天上闪烁不定的星星,有明有暗,有的近,有的远。但是只要能细心、耐心地去寻找,就会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及时抓住这些闪光点,进行及时、恰当的鼓励,很可能会点亮一点,照亮一片。我们教师的鼓励犹如及时擦亮的火柴,可让学生由平淡无奇的灰姑娘,迅速变为美丽的公主。

例如在一次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练习造句,有个平时在班里很不起眼的学生说出了一个很美的句子,我试探着问:还能继续吗?再说一句,试一试。我带着微笑,用赞许、期待的目光望着她,她不慌不忙地为大家描述了一个很美的图景。语句通顺流畅优美,最后我这样告诉她:许多事情并不难,只要你试一试,你肯定行!不久,这个同学在课堂表现突出,写日记兴趣浓厚,学习成绩也都提高了,这次在级部的优秀日记展览中,还展览了她的两篇日记呢。由此可见,鼓励就如一粒种子,只要埋下,不论多么深厚的土层,它都能破土发芽。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