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三国演义读后感2000字 > 导航 > 风云三国,英雄史诗——《三国演义》读后感200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2000字

风云三国 英雄史诗——《三国演义》读后感2000字。

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我们都知道读一本好书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在书中获得知识读经典书籍作品就很有必要。阅读了作品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个作品都会有自己的感悟,写一篇读后感,可以更好地从书中领悟出作者想表达的理念。我们该如何去写作品的读后感呢?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呈现“风云三国 英雄史诗——《三国演义》读后感2000字”,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篇一:风云三国 英雄史诗《三国演义》读后感2000字

翻开历史长卷,驻看鼎足三国;聆听烽火交戈,感悟英雄壮怀。

读《三国演义》,百遍而不厌。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以陈寿的《三国志》,范晔的《后汉书》及元代的《三国志》为依据,经罗贯中艺术加工,生动再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近90多年一副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相比,其文学价值远大于历史价值;与其他三大名著相比,尽管各有千秋,不敢妄加评论,但《红楼梦》中有太多曲折情伤,《水浒》中有太多江湖豪气,《西游记》中有太多虚幻场景。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三国演义》之所以成为我的最爱,除了三顾茅庐、赤壁之战、草船借箭、死孔明吓退活仲达等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更有200多个活灵活现的人物,他们或正或邪,或刚或柔,或愚或智,或忠或奸,各具其态,共同铸就了这部小说的灵魂。

刘备以宽厚仁慈著称。用现代人的语言描述,作为领导者,在刘备身上体现了一种特殊的人格魅力。刘备一生志向远大,目标明确,不畏艰难,内心涌动的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壮志。尽管许多人对其乱世之枭雄之称有诽议,甚至有言其为妇人之仁、一介懦夫,事业全仗眼泪而非能力。但我以为,按照儒家思想来看刘备,他以仁义当先,热爱百姓,即使在落难时,还带着百姓逃命,所到之处无不布施仁政,始终得到百姓爱戴,当属难能可贵。按照人际关系学原理看刘备,关、张忠心辅佐,诸葛亮鞠躬尽瘁,众英雄云集麾下,只靠眼泪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必有其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当属帅才必备之能力。按照成大事者必有强劲对手的理论来看刘备,他的对手曹操不可谓不强,然曹操青梅煮酒之时,言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何为英雄?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天下动荡,群雄并起之时,能率虎狼之师,席卷天下,统一中原,成就霸业者,方为英雄。至于为人将相,虽屡建奇功,封狼居胥,亦皆为卖命之徒,看家之犬耳。怎可与英雄共论?由此我言,刘备实属人中龙凤,世之枭雄也。

曹操以奸诈多疑扬名。罗贯中笔下的曹操,从第四回误杀吕伯奢一家九口,末了还扬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开始,就注定了多疑无情的形象。之后,在《三国演义》中,为了不断地凸显刘备、诸葛亮等人的光辉形象,硬生生将曹操演义成了反面角色。不管世人如何评价,但我以为,罗贯中这样描述曹操,从文学色彩化的角度可能不无道理,如果从尊重历史真实性看,将曹操描写为汉朝的篡逆者,其实并不公平。真实的曹操实则为东汉时期最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贡献之大无人可及。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北方屯田,兴修水利,从根本上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产生了积极作用;用人唯才,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地区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精通兵法 ,以所著《 孙子略解 》、《兵书接要》、《 孟德新书》等为证。在曹操的领导下,消灭割据势力,统一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 曹魏立国的基础。在文学方面,曹操善 诗歌 ,著有《 蒿里行 》、《 观沧海》等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 清峻整洁。著有《魏武帝集》。特别是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 三曹 (曹操、曹丕、 曹植 )为代表的 建安文学 ,史称 建安风骨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尤其可贵的是,在《蒿里行》诗中他以同情的笔调,写出了广大人民在战乱中所罹的深重苦难: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我最喜欢的《观沧海》中,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 ,山岛 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读来朗朗上口,意境澎湃。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曹操一方面在乱世中积极追求个人抱负的实现、自我价值的超越,一生以安民定天下为己任,以 齐桓公 、 晋文公为榜样,追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境界。另一方面,内心充溢着自卑感和不安全感,信奉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使之行为复杂多变,令人难以捉摸。也许,这就是现代人所说的人格状态不协调导致的悲剧吧。总之,曹操不是完人,确实是一个多有争议之人,但不管怎样,他的成功决非偶然,正如陈寿评价其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鲁迅 评价其为至少是一个英雄。想来这样的人物,如何能叫我不佩服乎!

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化身。罗贯中对诸葛亮的偏爱无人能及,可谓用尽笔力、大肆渲染、近乎神化。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谋,一生谨慎,鞠躬尽瘁。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等等,件件让人惊叹,桩桩让人折服。诸葛亮一生尽忠于刘备,尽忠于蜀汉,有人说,从古至今,可以配用鞠躬尽瘁的只有诸葛亮和周恩来的说法,我也以为言之有理。但诸葛亮不足之处也十分明显,其一是妒贤,在蜀国的智囊团里,他从骨子里是容不下别人的,也算是能人之傲气吧。其二是绝后,从出山到献身,诸葛亮没有培养出一位得力弟子,致使他死后,蜀国上下无一人能接班。如果说诸葛亮是一代奇才,那么,这两点不足更亦可悲。

此外,《三国演义》还成功地塑造了忠肝义胆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勇谋兼备的赵云、心胸狭窄的周瑜、恃才狂傲的祢衡、忠厚老实的鲁肃、阴险狡诈的司马懿、好色之徒董卓等等人物形象。性格关系成功、性格决定命运。罗贯中正是用对人物性格的精心刻画,将风云三国描述的波澜壮阔、荡气回肠、耐人寻味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崇拜英雄之余,审视世间百态,红尘之中细思量,忠也一生、奸也一生,善也一生、恶也一生,何不把美名留!

对人物性格的精心刻画,将风云三国描述的波澜壮阔、荡气回肠、耐人寻味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崇拜英雄之余,审视世间百态,红尘之中细思量,忠也一生、奸也一生,善也一生、恶也一生,何不把美名留!

篇二:天下英雄读《三国演义》有感2000字

题记:林俊杰的歌《曹操》中说不是英雄,不读三国。

在看三国前,便对三国里的著名故事,英雄人物早有耳闻。 桃园结义、三顾茅庐、煮酒论英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等故事已是家喻户晓,已成人们的美谈。火烧新野,空城计,赤壁之战等故事中的计策也令人啧啧称赞。而英勇无比的赵云,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大仁大义的刘备更是令我敬佩不已。但难以了解深奥的古文,就一直没有尝试看。

好不容易迎来了暑假,忽然对三国演义有了兴趣,便拿起一直被遗忘在书柜中的《三国演义》准备细细品读一番。

读完三国,感慨万千。就凭第一句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令我想到了许多许多。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这一次次的改朝换代,就是一次次的分与合后慢慢进步,然而中国解放,也是分后的合。光开头第一句话,就这么有道理,而这么多的故事,更能让我懂得更多的道理。

曹操曾煮酒论英雄,那我也来论论。三国中的英雄有好多好多,像关羽,周瑜就是。但英雄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先说关羽吧,他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自然能看出关羽武艺的高强。但关羽太傲,视群雄如草芥,他也太爱意气行事。赤壁之战中,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看出了关羽的仗义,但也看出了关羽的意气行事。刘备去吴国迎娶孙小妹那会儿,关羽和张飞又差点气走了诸葛亮。而关羽的最大一次错在他失守荆州。关羽不听劝告,自作主张,从而败走麦城,还搭了自己的性命。关羽之死,刘备悲伤过度,一绝不正,蜀国也日渐消沉。借曹操的话哀哉云长,痛哉云长,惜哉云长。

再说周瑜。在看三国前,我还不相信有人会被气死,现在,我真信了。周瑜的缺点在于心胸狭窄,既生瑜,何生亮就道出了周瑜的内心。在诸葛亮出现之前,周瑜或许以为自己是一个无人能敌的聪明人了,但在孙刘联盟之初,诸葛亮出现后,周瑜是日日夜夜想着要杀诸葛亮,对诸葛亮是又嫉又恨,因自己对诸葛亮之恨而不一大局为重,目光放短了。是鲁肃的千劝万劝才使周瑜放下了想杀诸葛亮的念头。后来刘备占据了荆州,周瑜气得吐了血,对荆州朝思暮想,一直莽撞地想攻打荆州。周瑜千方百计地设法攻取荆州,先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后来主动对荆州发起攻击又遭受埋伏,这两气加上前面一气居然把周瑜给活活气死了。可见此人的小肚鸡肠,其实,周瑜并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而是他自己的原因。周公瑾享年三十六岁,江东一代豪杰就这样走了。

如果我们人人都想周公瑾那样心胸狭窄,那这世界上是不是就没活人了?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新时代。就说我们班吧,就是一个社会的小缩影。我们班写作高手如林,写作新黑马是一批批地不断涌现。在我们班,只要有好作文就要到讲台上去读。有一段时间沄的文章一直受老师赞扬,而我在班里写作三人行中,这一段时间我的作文成绩却成绩平平,陷入了写作低谷。三人行中的其他两人的作 文也被老师赞扬。老师虽然没有批评我,但我自己心里却明白,我羞愧万分。我想,如果这种情况下我像周公瑾那样的话,那我的成绩非但不会恢复,反而会更加的糟。我自然很羡慕沄,我痛下决心,一定要回到以前的写作水平,我细心揣摩,用心写作。在几星期后,我又写出了佳作。

既然英雄身上都有这么多缺点,那更别说我们平凡人了。

三国中我最喜欢赵云了,好像没什么大缺点,神勇而又忠义,胆大而又心细。或许是罗贯中把他写的太完美了。三国中的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美名远扬,名垂青史,还有一类是臭名昭著,遗臭万年。而美名远扬的人皆是英雄,但这英雄都不是完美之人,武官无谋,文官无勇,难得一个有勇有谋的人周瑜,却又心胸狭窄。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我的梦想就是哈哈,虽然不要当英雄,但也要当一个女中豪杰。我其实是一个比较爱哭的人,这也是我的缺点,每次受到挫折,或被老师重重地批评,我第一件事不是想接下来该怎么努力,而是想忍住!忍住!不能哭!泪水不能留下来!可每次都无济于事,眼泪流了下来,使我感觉我是个软弱的人,但其实我并不是那样,我自认为还是挺坚强的,只是止不住眼泪罢了。要当女中豪杰,必须改掉爱掉眼泪这个毛病,才能使自己真的坚强。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李清照最有骨气的一首诗。如果人人都觉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话,那这世界上就没有懦弱的人了。我也要做人中豪杰!

F132.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三国演义读后感2000


三国演义读后感2000范文一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着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着。《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国演义》读后感2000范文二

「三国演义」是由明朝文学大家罗贯中根据当时所流行的话本收集而成的,主要是介绍东汉末年,群雄四起,争霸天下的野心为背景,故事是由魏、蜀、吴这三国交织而成,其中,以蜀汉为主体,所以,作者对蜀汉中的主角包括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则是赞赏有加,对魏中的主要角色,「曹操」,则是以贬居多。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奇书之一(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亦是章回小说之一,所以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多的评价,其中,有许多故事都使很多人拍案叫好,包括:三顾茅庐、草船借箭、死孔明吓退活仲达等,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有。 一、「过五关斩六将」:当时关羽因为要保护二位嫂嫂及侄儿的情况下,不得已只好屈服于曹军之下,但关羽虽处在曹营下,却无时无刻地挂念的大哥,时时打听大哥的下落,直到有一天关羽终于知道大哥现处在河北袁绍那里,他赶快提刀跨马护送着两位嫂嫂及随行的女眷们乘车,到了东岭关口,因偏将孔秀执意要请示曹丞相之后,此时,关羽已怒火上升,就把孔秀劈成两半,消息传到洛阳 ,虽洛阳守将韩福和孟垣商量对策,但哪里是关羽的对手,两人都被关羽所劈死,像这样,关羽一连闯过五个关口,杀了六员守将, 才渡过黄河,他虽然感到有些愧对曹操,但此时的他只想赶快和大哥碰面,杀了这么多人,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二、「的芦救主」:此时,刘备虽然对刘表的召请,心里感到疑惧,但又不得不去,所以,刘备便带着赵云,跨着的卢,向襄阳出发,蔡瑁装得非常恭谨,到了第二天早上,荆襄九郡四十二州县的文武官吏,开始参加刘备代替刘表主持的「丰年大宴」,赵云非常小心的跟在刘备身旁,于是,蔡瑁又设下计策,把赵云支开,等到酒过三巡之后,伊藉执着酒杯,个人总结走近刘备席前,悄悄地向他说过:「蔡瑁想要杀你,你赶快从西门逃走吧!」于是,刘备立即跨上的卢向西门逃出去,但没想到走不到几里路,前面有一条又深又急的河,此时,刘备只好向急流中跨下去,这时,刘备嘴里喃喃地念道:的卢,你要救我!的卢好像是听懂他话似的,奋力窜起来,使刘备脱离了险境。 这二则故事使我受到了启发,(一)是让我感受到关公的重义气,即使大哥在天涯海角,只要有消息,也要把两位嫂嫂平安的送到大哥手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身外,一切以两位嫂嫂的安全为重; (二)是让我感受到人不可只注重外表,认为它是坏的而舍弃它,就像是的卢一样,纵使它是会克主的,但刘备却不在意它,可能是刘备的仁心感动了的卢马,所以,在主人最危急之时,它无克主反而是救了主人一命。 看完三国演义,才感觉到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作者的写作能力,罗贯中把所有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如:关羽的义、张飞的直、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让读者都与故事的剧情融合为一体,随着故事剧情的高潮而起伏,「三国演义」因为属于章回小说,故事具有连续性,让人有一直想看下去的心理,而且不会觉得枯燥乏味,故事编排得宜,紧张刺激,使人有一种深陷其中,好像自己也处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乱世之中,「三国演义」不仅是在当时有一种象征的功用,也是令一种体制的创新,更是研究明清小说的典范之一,所以,「三国演义」真是一本值得在再看的好书,每阅读一次,就感觉多了一次不同的体验,文学素养也提升了许多。

《三国演义》读后感200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2000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我对词中的英雄一词发生了疑问,《三国演义》中讲到的人物骁勇善战,然而,群雄逐鹿于乱世之中,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呢?书中写到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关羽、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

有人说,孔明是真正的英雄。因为他足智多谋,处事果断,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是千年难见的一代贤相,火烧新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六出祁山无不体现这一点。然而,我认为孔明完全可以有更大的作为。刘禅无能,根本扶不起来,孔明却把自己的一生,死死的绑在了蜀国这辆毫无希望的战车上。

还有人说,关羽是真正的英雄。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我倒觉得曹操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尽管书中说他大逆不道,奸诈多疑,还敢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能者居上,为何偏偏姓刘的能当皇帝?他是政治家,牢牢抓住天子,使他做任何事都变的名正言顺;他是军事家,不计前嫌,招贤纳士,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使敌我力量发生了巨大变化;他是文学家,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己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当然喽,他太多疑,以至于刚愎自用。但功大于过,曹操无论在哪一方面都称得上英雄。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

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来,曹操于公元2和2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受有关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经过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而且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之,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

自古英雄,有胆略还需有情义。曹操在这一点上更值得称道,当初刘备在曹营,曹操已知刘备野心,若诛之,也无后来蜀魏之争,可是曹操并未加害于他,直至刘备逃走;曹操安抚关羽,对其厚待有加,与刘备之对关羽,有过之而无不及,以至于后来关羽念旧日情分,放其一条生路。曹操不失为一条有情有义的汉子,虽说后来他也做了不少错事,但那是形势所迫,非彼亡便我死,何有顾他人之理?既有乱世争雄,便不免牺牲,历史上的事纠缠不清,也不可以怪罪于一人之上。至于后来曹操见到关羽头颅吓出病来,则更可以证明其非冷血之人,若是真冷酷无人性,区区一个关羽,又能奈其如何?

那再看他人:孙权不过仰仗父兄基业,建功甚少;周瑜虽年少有为,但气度狭小,意气用事;关羽,太骄傲;张飞,勇有余而谋不足;吕布,一见利忘义之徒也

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三国演义》读后感200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200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又重温了罗贯中的著作《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以章回体形式出现的长篇小说,也是历史演义

小说的开山之作。从作品体例到题材内容,《三国演义》在中国小说历史上都具

有里程碑的意义。

而这个暑假我对《三国演义》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贤者之死,死的憋屈

魏蜀吴,曹操、刘备、孙权身边有无数的贤者,有惜才之人,也有不服之人,

让人记忆最深的莫过于魏国的郭嘉、司马懿,蜀国的庞统、诸葛亮,吴国的周瑜

、陆逊。当然,也有许多有才之人都不到贤明主公的赏识而投奔他人。

郭嘉,死得最轻的人,仅仅为了曹操,为他献计献策,水土不服,卧病不起,

他也希望曹操可以赢。他死后,曹操很伤心。

而有两个人的死与诸葛亮有关。一个是庞统,一个是周瑜。伏龙、凤雏,两

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有幸得到了二人,可庞统却心怀妒忌,而乱箭死与落

凤坡,庞统的才智与孔明不分上下,唯独在为主公献计之上,有了不服,尽管种

种迹象预示着他的死亡,他却执意领队前进。

另一位周瑜也是心怀妒忌,一开始就知道诸葛亮的才智,想着除掉,可不是有

用处就技不如人,三气周瑜,留下了一句他的怨念既生瑜,何生亮?对啊,

既然周瑜这个智慧之人出现,为什么要有诸葛亮的存在?和孙策一样,英年早逝

,死的心怀怨念,死的憋屈。

寂寞诸葛亮

一直住在南阳,知道自己的才学却隐居山林不愿出门参与纷争。直到徐庶推荐

给刘备,三顾茅庐才让诸葛亮受恩为刘备打天下。

可他还是很寂寞,蜀国的国君为人善良,是一个很好的主公,一篇《出师表》

表达了他内心的感恩、寂寞、无奈。遇到周瑜,知道不会成为自己人,长相俊美

,才华横溢,必定有高傲且容不得别人的想法。诸葛亮明白,一边处事一边拜托

别人不让周瑜知道他过于聪明的智慧。可还是无奈周瑜的嫉恨。他是以刘备第一

,自己利益第二的原则,三气周瑜,让蜀军大获全胜,却让自己失去了一个好对

手。

后来庞统也为刘备做事,同为江湖人向往的伏龙、凤雏,却不似他想的那样明

智,智慧和他自己不分上下,却在为刘备处事时冲动了。看着西方落下一颗星时

,正值七夕,诸葛亮再一次寂寞了。第一次哭了出来,失去了一位友人或者也算

是一位可以和自己拼才智的人。

刘禅继位后,诸葛亮再次寂寞,那位可以让他尽心尽力的明主去世了,只能写

下《出师表》来告诉刘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整个国家由他来撑着,七擒孟

获,一次次挑战了诸葛亮的才智,让他乐意七擒六放。这样,他的内心不再寂寞

,不再仅仅为蜀国打天下。

后来,遇到姜维,他的内心再次兴奋起来,魏国出来一位人才,诸葛亮很开心

:吾自出茅庐以来,遍求贤者,欲传授平生之学,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约,吾

愿足矣。所以姜维的出现让诸葛亮不再寂寞。

不再寂寞后来呢?想要为蜀夺得天下,可惜寿命已尽,诸葛亮死去,希

望姜维可以接替自己辅佐刘禅。

死了就不再寂寞,诸葛亮耗费了大半心血复兴汉室,最后他一个人还是不够找

到了他可以信任的人,然后放心离去。

有谁比诸葛亮更寂寞呢?

追忆五虎将

从一开始的黄巾贼纷乱,董卓欲称帝时,五虎将就以个人战绩在江湖上赫赫有

名了。关羽、张飞追随刘备,赵云追随公孙瓒,黄忠归属韩玄,马超跟随父亲攻

打曹操。本是不同的人,却被刘备的贤礼所折服,最终归顺于刘备,被刘备封为

五虎将。

关羽,至今仍被大家供奉在庙里,关二爷这样的尊称,关羽代表的是忠

。黄忠也是被关羽的忠所敬佩。人在曹营心在汉也是形容他的忠。就是被

困曹营,一听到刘备的消息,过无感斩六将带着甘夫人回去找刘备,多少荣华富

贵都不曾看着眼里,只记得他认定的哥哥。

张飞,凶狠善战,环眼豹头,燕领虎须,声若巨雷,它代表的是勇。重情

义却又愚笨,做事完全不看情况,让刘备等人操了不少心。

赵云,用刘备的话说浑身都是胆是五虎将里最后去世的,它代表的是猛

,自从他被刘备从公孙瓒手中要了过去,他的名字就没有人不知道了。每次出

场时喊上一句吾乃常山赵子龙也!就退兵不少,长坂坡救阿斗,也表示他对

刘备的忠诚,知道回将去世,他依旧为刘备打天下。

马超,他是马腾之子是有羌族人的血统,也是五虎将中最后一个加入的。

他一开始总有一种并不属于正面人物的感觉,直到后来归于刘备,他的才能

才被发现,原本就是铲除曹操而起的家,也就名正言顺地和刘备一起用同一目标

打天下。

黄忠,一般出场都用老将黄忠一词形容,毕竟他在六十多岁仍能解众多敌

人。

这就是我在暑假中对《三国演义》的一个新的认识。《三国演义》读后感200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2000字

《三国演义》是一部古典名著小说,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我对词中的英雄一词发生了疑问,书中讲到的人物骁勇善战,然而,群雄逐鹿于乱世之中,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呢?书中写到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关羽、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

有人说,孔明是真正的英雄。因为他足智多谋,处事果断,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是千年难见的一代贤相,火烧新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六出祁山无不体现这一点。然而,我认为孔明完全可以有更大的作为。刘禅无能,根本扶不起来,孔明却把自己的一生,死死的绑在了蜀国这辆毫无希望的战车上。

还有人说,关羽是真正的英雄。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我倒觉得曹操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尽管书中说他大逆不道,奸诈多疑,还敢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能者居上,为何偏偏姓刘的能当皇帝?他是政治家,牢牢抓住天子,使他做任何事都变的名正言顺;他是军事家,不计前嫌,招贤纳士,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使敌我力量发生了巨大变化;他是文学家,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己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当然喽,他太多疑,以至于刚愎自用。但功大于过,曹操无论在哪一方面都称得上英雄。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

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来,曹操于公元2和2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受有关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经过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而且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之,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自古英雄,有胆略还需有情义。曹操在这一点上更值得称道,当初刘备在曹营,曹操已知刘备野心,若诛之,也无后来蜀魏之争,可是曹操并未加害于他,直至刘备逃走;曹操安抚关羽,对其厚待有加,与刘备之对关羽,有过之而无不及,以至于后来关羽念旧日情分,放其一条生路。曹操不失为一条有情有义的汉子,虽说后来他也做了不少错事,但那是形势所迫,非彼亡便我死,何有顾他人之理?既有乱世争雄,便不免牺牲,历史上的事纠缠不清,也不可以怪罪于一人之上。至于后来曹操见到关羽头颅吓出病来,则更可以证明其非冷血之人,若是真冷酷无人性,区区一个关羽,又能奈其如何?

那再看他人:孙权不过仰仗父兄基业,建功甚少;周瑜虽年少有为,但气度狭小,意气用事;关羽,太骄傲;张飞,勇有余而谋不足;吕布,一见利忘义之徒也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三国演义读后感2000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提起这首词,人们都会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明代文学家罗贯中编著而成的。由题目可知,这部小说是依据《三国志》写的,但是不向正史那样庄重,而是古代的白话文小说。与《三国志》相比,《三国演义》变得艺术性更强了。下方,我就从几个方面来点评一下这部66万字的名著。

一、真实与虚构

演义与正史的最大区别就是,演义不是全部真实的,演义是小说。人人都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确是这样。但是虚构,使用艺术的手法进行虚构,而不是随便那段史实就能够拿来虚构的。比如,关公温酒斩华雄,史书上并没有写这件事。又如,关于单刀赴会见鲁肃,史书上写的是鲁肃单刀赴会见关羽。类似的例子当然是数不胜数。读过之后,稍做分析,可知这些虚构的情节,大部分是为小说描述的一个个人物作铺垫的。因为,如果仅仅是象正史中所说的塑造真实的人物,有些人物就和作者的政治思想观相违背了。而且,作者在虚构的同时,还注意到了情节的合理性、连贯性,而不是生硬的去虚构,这也就是为什么读过之后,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总之,作者在这方面的写作是相当成功的,而且这些情节也表现了作者的一部分主观愿望。

二、神化与丑化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并不完全是真实人物,而是正史经过加工后的人物,这其中就有被神化的人物和被丑化的人物。

被神化的人物的典型代表就是诸葛亮和关羽了。诸葛亮被神化的地方是未卜先知,关羽被神化的地方则是忠义。下方,我想简单比较一下作者为什么着重的神化这两个人。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认为三国之中蜀汉是正统。而朱熹以前的观点,从陈寿开始大部分都是以曹魏为正统。自朱熹之后,君王、大臣、百姓也开始理解朱熹的观点,原因就是这种观点是贴合儒家思想,并能被统治阶级所理解的。罗贯中也是同意朱熹的观点的。所以他神化的人物大多是忠于汉室的。这其中,作者又把诸葛亮写成了智的化身,把关羽写成了忠义的化身。这也就是为什么受《三国演义》的影响,道光年间的统治者曾给关羽长达三十余字的谥号了。

至于丑化,基本是对神化而言的。比如周瑜,历史上是英雄早逝,《三国演义》却把他描述成了一个忌贤妒能的人。丑化大部分都是为神化作映衬的。

三、人物与线索

《三国演义》的一大成功便是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比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义胆忠肝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忠厚老实的刘备、勇谋兼备的赵云、狡诈多疑的曹操、忌贤妒能的周瑜、恃才狂傲的祢衡等等。而作者正是用对细节的刻画,来体现人物鲜明的特点。如,写张飞,第七十回中,作者对张飞使了一个留意眼智败张郃的战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与描述,与此同时又加入了一段诸葛亮与刘备的对话,更显出了诸葛亮的智谋高超。

《三国演义》能够把繁多的人物以及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处理的恰到好处,就是因为作者在用笔上不仅仅有实写、虚写、详写、略写、插叙、倒叙,还有作者采用了沿线索来记叙的文学手法。《三国演义》的主线索就是蜀汉政权的建立以及灭亡直至三分归晋的过程,其中有穿插有支线索。如,赤壁之战时期,作者是从刘备、孙权、曹操三条线索来展开叙述的。而这三条线索有互有联系,不会在一个章节之中只叙述一条或两条线索,这样交织进行,就会让读者感到很连贯,而不是只读一条线索的冗长与乏味。

四、封建与王道

《三国演义》中表现的一个政治思想观就是倡导典型的儒家思想王道与仁政。《三国演义》中的一大部分虚构故事情节都是为了表现这种思想。正是如此,作者才大胆的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忠义的艺术形象。

首先是诸葛亮。《三国演义》中描述的诸葛亮,是忠贞和智慧的化身,个性是作者对诸葛亮的智慧,更是用尽笔力,大肆渲染。

诸葛亮在当时的地主阶级统治集团中,是一个看问题比较敏锐、处事比较有胆识谋略、能随机应变的人。然而,他之所以具有这些优势,就是因为它重视实践。如,在曹操攻占荆州,领兵南下时,诸葛亮曾向孙权分析当时形势,预计到曹操必败,正是因为诸葛亮在战争之前就已经对敌我双方的优势和弱点作了比较的缘故。又如,诸葛亮敢于使空城计,就是因为他对敌我将领的状况作了分析,料知司马懿了解自我生平谨慎,必不弄险,从而利用司马懿对自我长期构成的认识,采用了十分弄险的疑兵之计,解除了危机。然而,在更多的章节中,作者却把诸葛亮写成了先知先觉的人物。如,诸葛亮的几次夜观天相,几次锦囊妙计。而在七星坛祭风,更是荒诞不经的描述。类似的问题,还能够在巧布八阵图班师祭泸水五丈原禳星定军山显圣中看到。

关羽也是《三国演义》中着力描述的人物。在作者的笔下,关羽也从《三国志》中的一名与赵云、黄忠地位相同的武将,变成了《三国演义》中勇猛忠义的大英雄。《三国演义》如此美化关羽,完全是为了提倡封建的忠义思想。《三国演义》后,关羽就成为完全贴合封建统治阶级理想的人物,关羽在民间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广。明、清的统治者以前几次封其为大帝,到处为其立庙。这就清楚的说明,透过关羽鼓吹忠义的这种描述,是多么适合封建统治者的需要。

此外,也是为了提倡为封建主子卖命,《三国演义》还塑造了一系列所谓忠臣形象,如董承、王子服、吉平等等,他们为了尽忠汉献帝诛除国贼曹操,虽灭九族,亦无后悔。作者把这些人吹捧为流芳千古的模范人物。此外,写姜维等人物时,鼓吹了封建的孝道,写孙夫人等人物时,鼓吹了封建的节烈。由此可知,《三国演义》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贯穿了作者的社会政治观点的。

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读《三国演义》有感


暑假中,我在学校图书室借了一本《三国演义》,读完此书,我从中受益非浅――世纪少年应有“胆”有“识”。

三国演义乃我国四大古典名着之一。里面一个个娓娓动听的故事,通过设置大量巧合,化不可能为可能,把人物的个性特点描述得淋漓尽致,把一个个场面描绘得更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使我过目不忘,即使抛开了书,它们也充塞天地,深入我心。

什么“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以及“粗中有细勇猛善战”的张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足智多谋”的忠臣诸葛亮;还有心胸狭隘的周逾,长厚的鲁肃等人交织在一起,引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如草船借箭,连环计,空城计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看过之余,掩卷沉思,“草船借箭中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要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这对当时的周逾和现在我们看来,真是一件天方夜谭的事,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瞒“过了多疑的曹操,不费吹灰之力就搞到了十万支箭,令周逾刮目相看。试想,诸葛亮不讲究“策略”能行吗?

细细思量,我们的学习不也一样吗?也应讲究方法,注意适当休息,劳逸结合,让大了大脑得到调节,为下一节课积蓄精力,就能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是这样,生活也如此。有一次,家里来客人,妈妈让我给客人沏茶,沏茶就要烧开水,清洗杯子,以及分放茶叶。烧开水约十分钟,洗杯子约要五分钟,分放茶叶约三分钟,这样一来,就要共花将近二十分钟的时间。可我灵机一动想出了一条妙法:在烧开水的同时,就洗杯子,分放茶叶,等水烧开后,其余两项工作早已完成了。这样一来,我不仅节约了时间去做其它事情,还让客人在短时间里感受到了主人的热情。

做事情不仅要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的“识”,还要有“单匹救主”的赵云的“胆”。记得那次体育课上,体育老师让我们练习跳高。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生龙活虎,就像猴子一样一跃而过。轮到我了,生怕摔着的我及得额头直冒冷汗,胆却的内心使我的动作变得缩手缩脚,最后落得个“嘴肯泥”的下场。体育老师摸透了我的心思,走过来,又耐心地给我讲解跳高的要领,在老师和同学们地鼓励下,我大胆地又重试了一次,这次终于成功了!漂亮的动作还博得同学们地欢呼,齐声叫好。唉没有胆量可不行啊!

是啊,我们虽是新世纪的少年,是祖国的花朵,但是如果没有《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那样渊博的知识,横溢的才华,没有赵云那浑身是胆的气魄,试问,我们能有“胆”有“识”吗?少年朋友们,让我们携手乘风破浪,继往开来,做一个有“胆”有“识”的世纪少年吧!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