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童年的记忆即兴演讲 > 导航 > 从记忆里抄出来的童年

童年的记忆即兴演讲

从记忆里抄出来的童年。

读后感是写阅读作品后感受最深的一点,它不是书评。我们经常需要读大量有深度的书籍,它们是人类知识的总结。阅读作品后受益匪浅,心中有了更多的想法,懂得了更多道理,我们就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把那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我们该如何去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从记忆里抄出来的童年,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我读过很多本书,有搞笑的,深奥的,类型多的像沙漠里的沙子。可是,如果要论最耐人寻味的,那便是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如果要问《朝花夕拾》中最不能忘怀的,那便是鲁迅先生的一个遗憾:《五猖会》。

《朝花夕拾》是鲁迅对社会的批判,而《五猖会》呢?则是笑里藏刀。五猖会是我少时十分希望去观看的一个赛会,那时我的心情激动又期待,好不容易到了出门的时间,父亲却要求我背书,背完了才能去看。我顿时很扫兴,再去看五猖会时,那种期待已经完全没有了,还记得最后一句话,鲁讯先生抛出了一个鱼钩: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个时候叫我背书。

整篇文章不长,也就一两页,却给读者牵出了长长的暗示,而我,一边同情着鲁迅先生,一边死死咬住了这鱼钩,我能充分的感受到那时鲁迅先生的心情,谁说这事只有鲁迅先生经历过呢?现在这样压抑孩子的大人都不知有多少,我想那时鲁迅先生一定很不解和诧异吧,明明那么期待这第四次难得盛重的赛会,却在最高兴之时,被自己的父亲浇了一盆冷水,可是就像他说的,又有什么法子?只能去背那个我看了一两句就觉得头大了的《签略》。然而有趣的是,鲁迅先生长大后忘记了那自己曾无限期盼的五猖会是什么样,却对父亲要他背书的情景记得格外清晰,可想而知这给鲁迅先生的童年留下了多大的阴影!特别是那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充分反映出鲁迅先生完全是在死记硬背,那贴切的比喻将旧社会教育讽刺的淋淋尽致,懂了才是真正的学,不懂,背了也是白背,在鲁迅先生眼里只是个汉字罢了。我不禁想起了那次,才七八岁,当时正值春节,我也想去外面放鞭炮,但爷爷要我必须背一段三字经才能去。年少的我哪懂什么人之初,性本善,只想背完去玩。

大人们总一味的认为学习是孩子做的最正确的事,总以为我们多学一点好,总以为玩是在浪费时间,却不知自己扼杀了一种叫天性的东西。他们甚至忘了自己的童年。人们老是在成长的同时,把重要的东西遗落了,少时的勇气,执着,大胆,都变成了胆怯,懦弱,然后又去后代的天性,为自家孩子担心的同时却忘记了自己也有一份巨大的责任。如果没有强迫,只有快乐,或许少时的东西还能被捡起。学习是苦中寻乐,孩子愉快的心情会让他积极向上,少时的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清楚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而不是像很多人一样迷茫。也许有时孩子比大人懂的还多。我不知多少孩子像鲁迅先生一样在童年留下了遗憾,那平淡的叙述,我似乎感受到了鲁迅先生那受伤的心灵。相比之下,那抛出的鱼钩,已经可以收回了吧?并不是大人不好,只是很多时候,他们也在迷茫着。

这就是鲁迅先生的文章,平淡的语气中藏着大道理,普通又特别,不只是《五猖会》,还有太多让人深思的文章,我们的大人,真该反省了,希望他们在孩子玩的时候,减少呵斥的次数吧,因为学很重要,快乐更重要。

F132.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人生设计从童年开始


你在为谁读书?你将来想从事什么职业?你想拥有怎样的未来?面对这样的问题,很多与我同龄的学生可能回答不上来,有些人可能会满不在乎地说:急什么急?还早着呢!。起初,我也和他们抱有相同的态度,但是当我读完《你在为谁读书》这本书后,我才发现,我们都错了。

人生需要设计,这是《你在为谁读书》的作者余闲告诉我的,并且人生的目标设计应该从童年开始。童年时期的孩子,就像一块未被开垦过的处女地,谁都不知道哪块地的肥料多,哪块地的肥料少,因此,从童年开始就应该多方面培养自己的兴趣,自己的天赋与优势就会慢慢的被挖掘出来。但是,千万别认为有了天赋就万事大吉,还必须结合自身的性格进行相应的教育培养。不同的性格各有不同的优势与劣势,一般情况下,只要不是极端的性格,每种性格都可以成功。

我默默的读着,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仿佛触碰到了我的心灵深处。我很开心,在我迷茫时,在我不知所措时读到了这样一本书,感悟到了这些道理,不敢说是透彻,但它确是一笔人生的财富!我想我下一步的任务就是合上本书,确认自己的坐标!

我起身去阳台。阳光笼罩着大地,小鸟从这棵树上跃起,在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轻巧地落在另一棵树上。但我已无心欣赏,锁眉沉思起来。天赋,我有,我的节奏感一向比较强,小学时词汇量也很丰富,但升入初中后,我的这个优势便如宝藏被风沙掩埋了起来;兴趣,我也有,我喜欢画画,喜欢唱歌,学习虽算不上热爱却也不反感,但都没有什么成绩。我有天赋,也有兴趣,但为什么到现在我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特长呢?我该怎样设计我的人生?我今后该往哪条路上走?平时得过且过的我感觉到了紧迫。

感谢这本书,它让我一下子似乎成长了不少,让我全面地认识了自己,看到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让我有了努力的目标,不至于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撞得头破血流还找不到方向;也让我少走了弯路,不至于像是走进了迷宫,转来转去还找不到出口。

感谢这本书,它让我明白,人生的设计要从年少时开始。如果你在读书时期就确立了你的人生目标,当你走出校门时,肯定是胸有成竹、斗志昂扬的。年少时在希望的土地上播下的种子,不停地用辛勤的汗水精心浇灌,它定会结出硕大的令人眩目的果实。

记忆中的童年,永远依旧――读《城南旧事》有感1000字


阳光洒满了书桌,我拂去书上的些许灰尘,翻开了这本书。扉页上的2013.9.23清晰依旧,我不由得翻开了这本书。

《城南旧事》是一部十分纯真的小说,作者林海英,也就是小英子,她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是疯女人秀贞,秀贞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来大学生被警察抓走,而秀贞与大学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秀贞的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便要帮秀贞找到小桂子。当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与秀贞所说的小桂子十分相像,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辗死在火车轮下。后来,英子又在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便许下了我们看海去的约定。不久,英子捡到一个小铜佛,被便衣民警发现,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使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奶妈的丈夫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宋妈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北京城南。

《城南旧事》是一本自传体小说,小英子通过孩童时期稚嫩的眼,来看世界。秀贞与妞儿,她看见了与家人失散的悲伤;善良的小偷,她看到了迫不得已的无奈;看宋妈一家人,她则发现了人间的沧桑孩子说走就走,说送人就送人,没有女权。

这本书,勾起了我的童年回忆:

早晨,太阳高高挂起,妈妈奶奶叫着我们:太阳晒屁股啦!快点起来!玩的一身泥,中午吃过午饭,小睡一会儿,立即爬起来,与小伙伴们嘻嘻哈哈的继续闹起来。傍晚,奶奶从厨房端出一碗热气腾腾的蛋奶,一点一点喝完汤,又跑去疯玩。晚上,洗过澡,对着电视昏昏欲睡,一下,就咚地倒了过去。也不知是被谁抱回卧室的。一天,就这样结束了。

这就是我们的童年,如此纯真,像小英子般,不食人间烟火,纯洁无暇,也正慢慢离我们远去。

不能忘却的记忆


1937年12月13日,野心勃勃、阴险狡诈的日本华中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5师团师团长谷寿夫指挥虎狼之师的日军进攻人杰地灵、俊采星驰的中国首都南京,他们杀气腾腾,浩浩荡荡,中国军队虽然英勇作战,精诚团结,视死如归,浴血奋战,终因武器落后而失败,日军占领了南京城。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南京到处是断壁残垣。耀武扬威的日本鬼子对手无雨铁的中国居民实行了为期6周、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至少有30万人被杀,仅草鞋峡一处一次就杀死5.7万人。

南京城尸横遍野,堆积如山,血流成河。十恶不赦的日本鬼子见人就杀,连老人、小孩、孕妇都不放过,孕妇被杀后剖开腹部,拉出胎儿,小孩被塞上手榴弹炸死。他们还开始了杀人比赛,有的人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杀了106人,犯下了滔天罪行。

看了南京大屠杀这部电影,我壮怀激烈,怒发冲冠,热泪盈眶,涕泪滂沱,泪飞顿作倾盆雨。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70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南京大屠杀已经过去了70多年了,南京耻,犹未雪,学子恨,何时灭?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落后就要挨打,没有强大国防的国家是一群待宰的羔羊。科学技术和人民团结是第一战斗力,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为祖国创造出先进的武器装备,增强我们的综合国力。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