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读红楼梦读后感 > 导航 > 读红楼——他生未卜此生休

读红楼梦读后感

读红楼——他生未卜此生休。

当我们通过努力终于做到了博览群书,心中的知识便会融汇贯通形成自己的认识,我们经常需要读大量有深度的书籍,它们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通过写一篇作品读后感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悟正当其时,在读了作品后,您自己有什么感想呢?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读红楼——他生未卜此生休,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有人恨你恨到骨子里,认为你心狠手辣,做事不留余地。

也有很多人爱你,觉得你是脂粉英雄,可惜生错了时代。

而我对你的感情却很复杂,不是简单的一个爱字或者恨字就能够表达的。

你有着无止境的欲望,为了金钱做出了许多伤天害理的事情。放高利贷、克扣月钱,你什么都照做不误,甚至为了区区一点小利而草菅人命。贾琏的小跟班兴儿曾悄悄议论你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一个小道士无意中撞到你,你一扬手便是一个重重地耳光,打得他几乎站立不稳。你还用垫着磁瓦子跪在太阳底下,茶饭不给的办法来惩治不听话的丫鬟。从你的这些言行举止之间,我看不出一点女儿家的仁慈与恻隐之心。对于威胁到你的人,你更是心狠手辣。贾瑞、尤二姐等等人都间接或直接地被你害死。而你依旧活得安安稳稳、有滋有味,照样穿金带银、衣香鬓影。你的这些作为,都让我心寒齿冷。

对于人与人的交际之间,你像一尾灵活善变的鱼,无论顺水还是逆行都很擅长。林黛玉进贾府的第一天,你刚出场就运用起了见风使舵的高超本领。你先是拉住黛玉大大地将其夸赞一番,紧接着又用帕拭泪展示自己对姑妈的浓浓亲情,老祖宗叫你别提,你马上又转悲为喜,转身吩咐下人做这做那。你把一切都主持得有条不紊,也让自己表现得通情达理。再看看弄小巧用借剑杀人这一回,你的阴险与心计简直可以与曹操媲美。这哪里只是正室与小妾争风吃醋,这已经可以称为一个精心策划、谋略周密的战局。你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的修为,甚至高过了你在聚钱敛财方面的心机。

可是,我极敬佩你的精明干练、主见胆识。你一个人挑起了重担,为全府上下大大小小的事务操劳费心。你掌管着大权,是贾家日常生活的轴心。作为一个女子,又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你着实不容易。可惜贾府是艘沉重的船,无论最终是它拖垮了你还是你弄沉了它,这个家终究是亡了。

你自己曾经感慨:可恨我小几岁年纪,若早生二三十年,如今这些老人家也不薄我没见世面了。实际上,你掌管的贾府,早经奄奄一息气数将近。这个大家族无法扭转败落的局势,你也终究难逃一死。

其实,雪芹先生是非常欣赏你的,他塑造出这样一个有血有肉、性格复杂的你,一定是花了大心血下了大功夫的。他肯定你的才干与泼辣,也为你的过度聪明、残忍狠毒而叹息。

你在死前,最牵挂的应该是自己惟一的小女儿吧。你的心里,到底是存在着真情的啊!你偶尔接济过刘姥姥,这大概是你一生中做得最为正确的一件事。谁知这滴水之恩真的换来了涌泉之报。这亦让人更加懂得善恶有报的道理。

始终忘不了电视剧《红楼梦》中你死时的场景。曾经的花容惨白了、消瘦了,万事空空之后只得一床破席裹住身躯,由两个狱卒拖进深山里。这个场景让我唏嘘不已,可怜一代脂粉英雄,就这样随便地葬身在了荒山野岭之中。曾经的谋略与心机,到头来全部枉费。

如果撇去你的狠毒与自私,你完全可以算作一个传奇的女子。你鲜明的个性和风风火火的作风,叫人又钦佩又畏惧,又喜欢又怨恨。且不说他生落在尘寰何时何处吧,你的此生已经足够让我们铭记。不管怎么样,这就是雪芹先生笔下让人过目不忘的你,翻遍中国文学史也找不出第二个的凤辣子。

F132.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初读红楼


剪不断的是绵绵柔情,道不尽的是碎碎小事,悟不明的是点点真情。因缘而起因缘殒,心意冰冷心意无。一个故事,一段情话,一幕悲剧,一场大梦。风过无痕,人去留情。曲终归,月乃明,却把红楼梦。

谓今世有何缘?轮回百转,今世偿还。想眼中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这便是病眉微蹙胜西子的林黛玉。她丧母后孤身一人来到贾府,那时的孤苦何人能解?她遇到宝玉不知是幸还是不幸,她为他流尽珍珠泪,柔弱之躯更瘦几分,他为她抛去多情心,一腔热血又添不同。他们互为知音,痴痴深情。她知他的心,他忧她的愁;他们又如冤家,整日吵闹。和好却生气,气消亦解忧;这边还拌着嘴,那边又念起他的安康这份情,这片痴,又岂是朝暮可解?

梦如宁静的湖,湖中自有色彩。天与湖相接,那份远远的和谐如此美妙,却又如此易碎波澜点点,便久久难息。无需大浪,这美丽就破碎了。惊醒时,虽然心碎,却不痛因为那是梦。但若花落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葬花时,她哭她的花,他伤她的人;只不过,在她香消玉殒时,又是如何的无奈?虽不能比翼飞,长相守,心却连。他们的爱情虽是悲剧,亦成功。轰轰烈烈,刻骨铭心,生生世世。那滋味,谁解?

又记得宝钗金锁,锁住了赞赏,锁不住人心。不离不弃成空话,芳龄永继含恨终。她虽是封建观念下的好媳妇,到头来亦成牺牲品。那是制度的衰落,那是时代的叹音。看似繁盛,辛酸多少其中;命运难逃,幸福无情葬送。好一个萧瑟红尘,车轮滚滚,美好辜负空谈中;好一个世态炎凉,寒风习习,痴心嘲弄无人懂。

好一个凤姐,虽为女儿身,掌尽世事繁杂;虽丹唇胆颤。终归聪明反被聪明误,误了卿卿性命。她泼辣豪爽,又细腻有心,但大厦将倾,独木不可支,也亦枉然。

又哀多少事,俱付笑谈中。

空中日渐红,占尽无限光明,却不知虚幻已无声。阳光无力,洒大地;红霞无语,占天空。那是落日幻觉,一场宏大,一抹残红,一句空话,一幕剧终。沉睡的星空,明月的新生。一曲停,亦无悔,一生情,不落空。

读《红楼梦》


读《红楼梦》_红楼梦读后感500字(1)

《红楼梦》,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这本书吧,是曹雪芹所著的,四大名著之一。

在图书馆一次偶然的邂逅,我翻开了这本书,认识了她林黛玉,她最后可以说是患忧郁症死的,但他(她)给我留下了很深(深刻)的映像。她那张眉清目秀的面孔,天真的想法,还有和贾宝玉的那段悲惨(令人感伤)的爱情故事。

上个星期,回头望瞭望图书角,又发现了《红楼梦》这本书,又(一时)心血来潮,借接回家看看,回顾回顾这本中国的经典名著。我觉得,当时的社会很奢侈,贾府的贾母很有权势,说话很有分量,贾府上下全都听她的。但她特别疼爱贾宝玉,把他当作心肝宝贝。也许因为是贾府上上下下都是姑娘,只有贾政(贾府的老爷)和贾宝玉两个男人吧。贾宝玉有一个表妹叫林黛玉,她很爱哭,但很有才华,很漂亮,也就是那个令我映像最深的人物。做诗、画画样样精通。她和贾宝玉很谈得来,经常一起玩耍,但别人都说宝钗比林黛玉好,唉......不过,林黛玉不是很坚强,还有些疑心病。现代的孩子要坚强些,不要那么多愁善感。我觉得,林黛玉在我心里是《红楼梦》里最喜欢的人物,也是最让我感动的人物。最后他们贾府也是死的死,嫁的嫁。

最后,还是以悲剧(悲惨的结局)结束了这段故事,贾宝玉和林黛玉那绝后的爱情故事真是让人深思。想想红楼梦,真的想别人说的那样红楼梦中梦难醒,但林黛玉的知书达理还是我们女孩子要学习的哟。

读《红楼梦》_红楼梦读后感500字(2)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很多人说《红楼梦》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上一星期,我见同桌正好有一本《红楼梦》,便向他借了过来。

故事主要写了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些传奇人物。几天前,书中的第一章我刚看完,真实太离奇了。它主要讲了:贾府生了一个男孩,一落地嘴里就含着一块宝玉,所以起名于宝玉。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作者是具有多么丰富的想象力呀!宝玉降生在这富贵人家,再加上本来就有些来历,自然就会演绎出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欧文很快就联想到自己,不正和文中的贾宝玉小时候一样,家里条件不是很差,学习环境又那么好,还不好好学习,你说,怎么能对得起老师,又怎么对得起父母呢?想到这里,我暗暗下决心,今后一定要努力学习,报答爸爸妈妈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想着想着,我又把精力全部都放投入到书中了。林黛玉本是苏姑人,因父亲年过半年,母亲又已去世,黛玉身体又不好,父亲森如海不方便照顾她,于是便把她送到外祖母家贾母那里了。小黛玉一生的命运是多么悲惨呀!可以说是自从会吃饭便吃药,上无母亲照样,下无姐妹关照,多么孤独呀!想想我们吃饱穿暖,有时还在学校门口乱买东西,浪费钱,我真实自惭不如。

读到这里,我很惭愧,我们应该节约每一分钱,把这些钱存起来,多买几本课外书,增长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

读红楼梦


轻轻地翻阅《红楼梦》,那是一本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的著作,让人时常落泪,里面的诗词之多,令人不得不折服其下。

《红楼梦》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生活和长辈对于晚辈婚姻的纰漏,可笑的是指腹为婚甚至第一次相见就是在婚礼上。可想而知在那时生活的不自主。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林黛玉,虽然很多人都不喜欢她那生性猜疑,多愁善感的性格,但读者们有没有想过呢?她从小父母双亡,又寄人篱下,她感到自己的世界有多么的孤独,为了保护自己,她只能用刻薄的语气去对待他人,这也是她养成生性猜疑的情感的因素。在那时,贾母是她唯一的亲人,而贾宝玉和他的爱情,就像林黛玉唯一的依靠一般,她很害怕失去,所以只能以这样的方式来保护自己。林黛玉在凄凉中死去,身边只有服侍她的一个丫鬟在默默的为她哭泣。这时我也想起了她那被预言的悲惨的一生。

我曾想过,如果她出了家,又会是怎样的一生呢,我想那仅仅只剩下一捧清水的淡然,并不可能经历人生的酸、甜、苦、辣,可是最后第结局却永远那么苦涩,但我想黛玉并不后悔自己的抉择,我相信如果她还有一次选择的机会,她还会义无反顾的选择如今那苦涩的结果。而如今的她,也解脱了,不是吗?

一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写出了作者的辛苦与心酸,也表达出了知音难寻的无奈何苦闷。

《红楼梦》中散发的那股悲凉,让我思考了很多,或许,时间根本就不存在完美一说,事事不能符合人意,不能得到完美,人同样如此。

读《红楼梦》有感


《红楼梦》是我许久以来都想要细读的一本书,但总缺少一点翻开的勇气。因为它的庞大和深厚。这学期,借着学校主题阅读周的机会,终于翻开了这部鸿篇巨制。只一眼,便被深深吸引住了。几多世事沧桑,几多儿女情长,几多宦海浮沉,几多别绪离愁。字里行间,爱恨纠缠,正应了太虚幻境里那句箴言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读罢掩卷,不禁感叹,一曲红楼,唱断千秋。

这部封建时代的百科全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起落为背景,以贵公子贾宝玉的人生命运为主线,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要内容讲述了封建大家庭由盛及衰的过程,刻画了大大小小四百多个人物,生动而形象地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深刻地反思了特定时代人xing的扭曲与异化。其间关于时代文化的庞杂描写和深邃刻画让人叹为观止。尤其是对于人物的描摹与塑造,更是引人入胜,让人欲罢不能。所以,阅读的过程,真是审美的享受,一字一句都不忍错过,一章一节都想反复品味。

细细品读曹雪芹的《红楼梦》之后,是不忍心去看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的。因为,不忍看那些至爱至美的女孩渐次凋零,也不忍看那种至真至纯的爱情终付流水。繁盛红楼,终成一梦的悲哀真是让人痛惜不已。

读过《红楼梦》,黛玉的影子总在我心中挥之不去。这人间至美的象征,才情过人,纯洁无暇。有男儿的不屈肝胆,又有女儿的柔软心肠。每每读过一卷,脑海中总会闪过她微微娇喘的活泼情状、泪光点点的忧伤神态。几许忧伤平添美女韵味,几分憔悴更显心志坚强。也正因如此,为之着迷动情,情不自禁地关注她的结局与命运并为之慨叹与感伤。

谈黛玉,就不能不谈诗。因为,诗即是她美丽的心灵和深邃的灵魂的寄托。她写的诗,字字句句如冰雪般冷峻而清透,让人读后有一种凛冽的伤感。比如,她在《葬花词》中写道: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写尽了无人理解的孤独与寂寞,也写透了无人怜惜的酸楚与悲哀。读过之后,真仿佛有万箭穿心、肝肠寸断的痛感,瞬间被她的叹息席卷,被她的泪水淹没。她对宝玉的痴情,她对自我的坚持,她对俗世的无奈,她对桎梏的挣扎,都在这一字一句中展现出来。这是她饱含血泪的控诉,也是她饱含深情的呼唤。然而,她最终没能唤醒任何人。即使是宝玉,也终究没能成为她的救赎。她的呐喊,终成回响,穿越了时空,叩问着每一个追求自由与独立的人。

很多人都为黛玉命运叹息。我亦然。但从另一个意义上说,这样的黛玉才让人震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纵使柔弱,却自具风骨。让人在怜惜的同时,心生敬意。我爱黛玉,爱的不仅仅是这个女子,还有她对生命理想不惜一切的坚持与守护。一曲红楼,唱断千秋,一部书写尽女儿风情,让我由此深味生命悲欢!

我读《红楼梦》


一百个人读《红楼梦》,有一百个人的看法:文学家读《红楼梦》,读的是一代名家曹雪琴留下的撼世的不朽传奇,惊叹于他的卓绝的文学才气;建筑学家读《红楼梦》,感叹天文地理无不精通的伟大建筑师对大观园的美妙的设计;历史学家读《红楼梦》,读的是封建社会制度的腐朽败坏,痛快于其黑暗的统治注定了其必将败亡的惨烈结局;自由主义者读到《红楼梦》,读出的是它封建制度、等级制度对人们的压迫和压榨,对生命的不尊重以及贵贱的划分令他们义愤填膺。三百多年前,曹雪芹一手创造了红楼梦的世界,三百年后,我捧着用新技术印刷而成的《红楼梦》,细细研读,依旧能够感受前人在故事中留下的思愁,聆听那隐没在故事最深层的倾诉,毫无间隙。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一个个角色跃然于纸上,不论好的还是坏的,他们都静静地在那个世界里上演一幕幕人生的戏剧,而我,置于一旁,只能默默惊叹着,做一个仰头观望浩瀚星空的远眺者,做着百万读者中的一员,关注着《红楼梦》的辉煌。

《红楼梦》讲述的是一个家族,一个朝代的故事,而曹雪芹偏偏以其中的女子作为本书的主体,细细诉说着家族的兴衰,大大小小的故事。作为主人公的贾宝玉,就是身在这粉红胭脂的队伍中,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位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或许两个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该相遇,因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会将浪漫消磨得一干二净,最终,红玫瑰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饭。所以,就让浪漫在最美的时候画上句号,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忆。

可是也许你会说,黛玉死的很悲惨,一点也不浪漫,关于这点,很多研究学者都不赞成高鄂的续书的,觉得黛玉不是最后的暴病身亡,有可能是投湖而亡。也许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许黛玉确实应该泪尽证前缘,这样不是更好吗?她牵挂着宝玉,用她全部的热情为这一知己痛哭,怀着深深的思念,这样的死,何尝不是高贵神圣的,然而高鄂没有这样写,他最终让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愤恨,气极而亡。这不象我们认识的那个高傲自赏的黛玉,反而象个情场失意的一般女子。尽管如此,她最终是在贾府垮倒前离开这是非之地的,否则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所以能带着回忆离开他,是一种幸福。

宝玉和黛玉最终没有在一起,也许,这种缺憾也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美,这样,也许就不会打扰到黛玉在我们心中的仙女的形象。你能想象黛玉洗手下厨做羹汤的场景吗?穿着破衣烂裙,甚至是要依靠袭人的救济,然后她当然无法再刻薄人,说闲话,只能独自垂泪,不关爱情,而是生活。当生活给宝黛的爱情画上巨大的问号时,黛玉能一如既往的爱着宝玉吗?爱情是美好的,可爱情过后的生活,却依然还要继续。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我们一边感慨着宝黛之间爱情的忠贞不渝;一边痛恨封建社会腐朽败坏,愤愤不平这宝黛爱情的真正凶手;一边惋惜这纯洁高贵、美丽坚贞但却是残缺遗憾的爱情!

从宝黛的爱情上来看,也许我们在惋惜的同时,也在思考着我们现在的爱情生活。轰轰烈烈,誓死不渝的爱情,是我们所追求的,我们靠着这份相互的欣赏与怜惜,共同守护着这份来之不易的感情。可爱情在时间面前,怎么不低头呢?我们要做到的,也许是要把这份爱情,转化为生活中的亲情,才能让爱人之间的情感延续下去。生活,不仅关乎爱情,美好的爱情只能用来回忆,而最后的亲情,才是我们继续下去的动力。这也许就是让我痴迷,又让我感动,让我难以释怀的《红楼梦》教给我的爱情之道。

读红楼梦有感


《红楼梦》书最少买过十本,很多次翻看,不过没有一次真正完整看完过,要么看过前面三四十回或者抽着看过常被提及的回目。去年看过《白先勇细说红楼梦》,最近抽着看欧丽娟老师的《红楼梦》课程视频,蒋勋的《细说红楼梦》也曾经尝试听过一部分,周汝昌先生的红学著作大学也看过几本,却没完整通读过《红楼梦》很奇怪。欧丽娟老师的课程视频应该可以算今天最棒的偶遇了,文学研究真正扎扎实实下过功夫可以做到怎样,有扎实的文论功底做文学研究可以做到怎样,对前人各种流派、各种成果进行深入辨析可以做到怎样,对《红楼梦》文本烂熟于心可以做到怎样。业余兴趣来说,其他方面很难做到,但是通读下文本,对文本慢慢做到熟悉还是可以做到的,也是应该做到的。

还是缺耐心,多次看得想把书丢开。对论述型书大多可以做到一口气读完,小说缺耐心,或者说是缺训练吧,仅止于中篇,看过的长篇也就一两部。

看下来更加对看过的欧丽娟老师的视频认同。《红楼梦》对《西厢记》《牡丹亭》等的继承仅止于文词、情绪等,更多的是批判,甚至很不屑,因为那些作者对贵族生活大多只是猜想、臆测而已,并没有真正的贵族生活体验,对贵族生活也缺乏真正的了解,显示出真空状态;而《红楼梦》则不同,展现的是真正的贵族生活,真正的贵族爱情,扎实。作者也是反对自由恋爱的,因为几个自由恋爱的结果都不好:贾宝玉和林黛玉,柳湘莲和尤三姐都没有好下场,倒是上承天命,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加以落实的,反而大多有较好的结局。

抽空耐着性子把余下的回目看完,把欧丽娟老师的视频也追完。

《红楼梦》大量的谶语式表达是曹雪芹追求艺术形式结构的美感精心设计,还是他确实具有强烈的天命神道观的体现?从梦游太虚幻境里的判词到抽中的签里的命运暗示的诗谶,大观园里一幕幕戏剧上演时参透命运或泄露天机的戏谶,指引或预示人物婚恋关系走向的物谶带来强烈的命中注定的感觉。孔子有五十知天命的说法,其实,回顾来时路,曾经经历时的看似偶然在放大尺度的时间维度里都展现了无法抗拒的必然趋向,这应该是精心设计和一定的天命神道观的体现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正因为如此更加体现出《红楼梦》具有一定的自传性质!

整本书从头到尾都笼罩在一道一僧的的带有警醒性的对话和解救世人的企图中。就和唐僧师徒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参悟人情天机、终到西天取经成功、修成正果一样,《红楼梦》则可以算是以贾宝玉为代表的红尘众人历尽情劫、看破红尘、脱离苦海、度脱得道的人生记录;贾宝玉则和孙悟空一样由灵石幻化而成《红楼梦》确实有些像《西游记》的现实生活修炼得道的重构。

看过一本本红学著作后,终于真的完整读过了《红楼梦》,有点像残留脑海中的红学观点的一次求证之旅。是幸?还是不幸?

读《红楼梦》心得


作为中国近代小说的代表作之一的《红楼梦》,书中章节精彩纷呈,众多婀娜多姿,神情各异的美女形象深深的吸引了我,跌宕起伏故事情节,令人难以忘怀。林黛玉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被古往今来的独孤人士吟唱至今,暗示着这部小说的悲凉结局和它之中蕴涵着的封建社会独有的苍凉和无奈。

大观园的繁杂与喧闹、宝玉的轻浮、黛玉的忧郁、宝钗的大方、刘姥姥的和善、凤姐的小气、其余人物的轻佻刻薄,真实的反映了晚中清时社会的兴衰,揭示了不为人知的悲伤与凄惨,映衬出曹雪芹怀才不遇和对封建礼教的反叛.

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前者在婚前纯洁,而在婚后受泥土玷污,自然也浑浊了,暗示着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重用男才,而置女子于不顾的现象反感与不平;林黛玉郁郁寡欢,喜散不喜聚,是曹雪芹借以表达自己内心所受到的凌辱和对封建社会文人没有自由的悲伤、忧郁的心情;凤姐的刻薄尖酸是当时猥亵小人的真实写照;善良的袭人,乐于助人,热心,这是作者心中的善良的写照.

寄予了曹雪芹对当时社会世态炎凉的愤慨,也昭示出美丽、善良,大观园一家人同饮对诗,喜接春联,宝玉面对黛玉时的那一份讨巧与能言善辩,正是民间人家风俗与良好教养与中华民族丰富文化的真实写照。

《红楼梦》是含笑的悲剧,通过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繁荣走向衰落的生活缩影,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揭露了当时社会存在的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红楼梦》中的主人公是敢于反判垂死封建贵族阶级的叛臣逆子;同情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批判和否定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浓缩了一切,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以生命为代价,对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

《红楼梦》中黛玉葬花是她个性体现。她自卑、自尊、自怜,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世俗之人无法明白她的思绪,面对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无法释怀,潸潸泪下。在封建礼教前,她的自卑激发了她的自尊。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