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谁的主持词 > 导航 > 枷锁太重,谁的错?作文1700字

谁的主持词

枷锁太重,谁的错?作文1700字。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想要学到新的知识,这些经典作品就不可或缺。作品是作者写的,读后让人很受感动,令人感慨良多,面对作品里的情节、人物,我们需要从相关的角度去分析它。该怎么才能把自己对于作品心得更好的记录下来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枷锁太重,谁的错?作文1700字,带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主题思想之浅析

为什么要把缺点公之于众呢?好比你缺铁,医生会给你补铁药,但不会到电视上说你缺铁。

本片内容新颖,情节发展不墨守成规,这部片子不同于其他的情感电影,给你的不仅是感动和回忆,更多的是给你启发和指引。让你明白在面对未来的时候该用什么态度,在面对迷茫的时候该怎么行动。

阿米尔汗饰演的兰彻,是富人家的小佣人,他热爱学习有天赋,却是顶着富人儿子的名字去读书而不是自己的真名,而他依旧乐观向上;马德哈万饰演的法罕,理想是做名摄影师,却迫于家里压力而上工程学校;沙尔曼。乔什饰演的拉加,想当工程师,但是没有自信,迷信神佛,家里很穷。

整一场故事,有笑有泪,幕幕都是转折。谁都无法从一开始就融进别人的故事中,可电影、小说、歌曲就是有这样的魔力,只要你耐着性子静下心来,你总能从这些方式所要表达的所有中,获得你意料之外的。若是能学以致用,那会使你少走很多弯路,因为这是过来人的经验。

三兄弟第一次见面是在新老生联欢会上,学长令新生所做的是多么粗俗不堪,新生的顺从是多么贴合实际,又是多么令人愤怒。兰彻正如法罕回忆中所说的一样,他的人和名字一样不同寻常。哪怕那不是他的真名,可他依旧是不同寻常的人,从而使他的本名不同寻常。他反抗了,运用初二物理知识来抵抗大学现实丑恶的缩影。法罕说:盐水具有极强的导电性,初二的物理知识,我们都学过,只有他会应用。拉库马。希拉尼导演在这,证明了我们现在所学知识并不是无用的,无用的只是觉得它乏味厌恶它的人,并不懂得在生活中运用起来,随机应变。

正如片头曲所唱他如风一般自由,似风筝飞翔天空。兰彻热爱机械,所以他能改造吸尘器成真空吸盘来引导婴儿的出生。可这么热爱学术的人,你要他眼睁睁看着知识的魅力在一如印度种姓制度的教育制度下被碾碎地再也找不见?不可能!他对学术的热爱使他的心灵得到自由,使他勇于直面问题,向着师长向着所有人指出问题所在,而不是我们这样的敢怒不敢言!

我不知道从事教育的工作者看完此片后会有什么感想,反观导致拉加跳楼,以及三兄弟的学长上吊自杀的根本原因是印度的教育制度,死板苛刻漠视学生兴趣爱好。这和中国教育制度大同小异,是否可以请求家长老师们能因为这部影片而开始思考,思考为什么孩子会有叛逆期,思考为什么自杀率年年增长我个人还是很喜欢这部影片的,因为它让我许多敢说或不敢说,可以用语言表达以及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想法都那么直白的面对世人。中国本身人口就位居世界第一,又有千年古国历史文化的沉淀,人才辈出。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在中国这个人口大国体现的彻底,大家学的是一样的知识,倘若你与他人付出了同样多的努力,那么你与他人比的就是天赋与背景了。当然,我并不是说努力学习不切实际,我只是在想,为何要将分数看的那般重要?读书读的不就是知识么?不就是从书中体会前人的伟大与情感,从而拥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世界观么?不就是为人处世宽容谦和么?不就是为了更安全的生活而开始读书么?

可现在,成绩和人品挂上了等号,我最厌恶凭成绩去取决一个人的好坏。而人的品德呢?你能从成绩上看出这人的品德如何么?不能吧?中国人自古就有这个思想,只偏爱与众星捧月的人物为友。刘禹锡的《陋室铭》中就可以看出这一点,确实古代文人的气节与才气值得我们敬佩,但他那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真真是碍极了眼。哪一家的族谱上无白丁呢?正是这些白丁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伟人!凭什么歧视无文化的人?也许他们比我们更有天赋去学习,只是苦于没有能力承担学习的费用而已。也许他们不能陪你讨论莎士比亚不能陪你沏茶品茶可那些都是虚的!无文化的人不会和我们一样埋首与书堆,他们只能在外漂泊工作。可再苦再累他们那也是融入社会独立生活!反观我们,成绩第一的不一定能有勇气面对陌生人还能巧舌如簧,成绩再好又能怎样?就像我前面说的成绩来源于书本,书本来源于知识。那知识呢?就像艺术一样,它来源于生活!成绩再好也只是纸上谈兵。你空有一腔理论,可没有地方让你施展拳脚,你只是没能独立的依赖父母的雏鹰。所以,古代文人墨客的那股子自傲是万万学不得的。

再来讨论为什么自杀率年年增长呢。因为社会认为,好的成绩可以带给你优质的生活。注意,在这里我说的是带来优质的生活,而不是好的生活。我个人认为,好的生活是你从事你所乐意去做的事,也许这样的生活令你风餐露宿,可你能与你所热爱的事物共度余生,而不是为了更多薪水而去强迫自己去学去涉及去从事自己不感兴趣的领域。许多家长因为家中条件原因未能读完学业,他们有些自身经济不宽裕,所以他们可以归结于文化未够。他们有些家境优越,但他们受别人气被人排挤,所以他们归结于文化未够。于是,他们因为对孩子的爱,而过多的施压于孩子,令孩子产生读不好书就没有好未来的错觉。而世界上可利用的土地可从事的行业只有那么多,比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工作岗位供不应求,那些迫于家中压力而放弃爱好开始死读书的人,就比不上那些成绩相等而又有特长的人。总之压力比山大,压断许多学子心中支柱,他们又在父母庇护下过的太久,全然未经风雨,温室的花儿必然经不起骤然的暴风雨,于是它的生命宣布结束。

【1】 【2】

F132.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作文读后感1700字


也许真的是书非借不能读,尽管久仰季羡林大名,尽管《季羡林谈人生》就放在案头,我却迟迟未能细读。年前在电视和网络中,闻年过耄耋的季老说,请摘去他头上的国学大师等三顶帽子。我还和多此一举的炒作联系起来,至于他那句此刻总的是人和政通、海晏河清(同温家宝总理谈论当今社会时语),更是让我等常写时评的愤青耿耿于怀。

带着这种矛盾的情绪,为了完成暑假读书笔记。我拭去《季羡林谈人生》书面上的灰尘,一篇一篇地细读起来。

前三篇直接谈人生,季老开宗明意,首先点明了写作的年龄背景,却又谦虚:望九之年还不清楚什么是人生。这样的开头很吸引人,一代宗师,著作等身,国家总理几度探望,执手相庆;北大不避炒作之嫌,甚至特设季羡林研究所。活到这种境地,还一口一个吾辈凡人老百姓,真让我等倍感惭愧。

《季羡林谈人生》由数十篇千字随笔组成。以前看到谈论人生的文章,大都是主义一统,口号满篇,而季老先生用十分朴实的话语谈论了人生绕不开的酸甜苦辣、进退荣辱,语言朴实无华,但从一个看惯了人生百态,明了了世间春秋的世纪老人笔下绘出,渐觉启迪之意非同寻常。

人生的真谛是什么?这是哲学永恒的话题。季先生强调,对人生问题的思考不是那些坐在神圣殿堂里的哲学家们的专利,吾辈凡人也要扪心自问:你为什么活着?人无法选取生与死,但人不能总处在被动和糊涂之中,我们应有所作为。他对人生好处与价值的一句评价:如果人生真有好处与价值的话,其好处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职责感。有所作为承担职责这类词如果从一个普通人口里蹦出,实有平庸教化之嫌,但联系季老的学识与人品,又不由得暗自认同。季老的文字初读平淡如水,索然寡味,并无多少新奇高深的教诲。掩卷深思,顿悟:大智大慧者,自然反璞归真;世间之真理,又何需华丽的辞藻来修饰呢?

季老先生还提出了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他从另一种好处上对人生的诠释。尽管人人都期望有一个完美的人生,然而每个人不可能始终一帆风顺。常言道:不如意事常八九。哪里事事都会让你称心如意呢?况且人生活在世上又怎能逃脱了生、老、病、死呢?既然如此,人活一世,就不要幻想生活总是那么圆圆满满,关键在于我们采取怎样的生活态度。读到那里,我突然明白了他为什么说那句人和政通、海晏河清,是啊,评价一个时期,如果不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准参照,而以完美的理想化标准去要求,明显属于空想。季老经历文革,进过牛棚,他又对谁抱怨过什么?既然季老都无法力挽狂澜、改变历史,我们为何不去试着改变自我的心境呢?

改变心境也就是寻求内心的和谐。温家宝总理曾对季老说:有个问题我思考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一个人内心的和谐正是一切和谐的基础,是根本中的根本。联系季老对人生的解读,一切释然。用心进取、努力改善是人生,消极沉沦、怨天尤人也是人生。不懂得满足,不持续心态平衡,又哪来内心的和谐?慢慢品读《季羡林谈人生》一书,他对人生的感悟洗涤着我内心的芜杂、浅薄。如果不这么细致地读他,我还真的质疑摘帽为炒作,读过他,悟过他,才明白,那不是,而是老人真正的声音,是他智慧内敛人生的真实渴望。

这些天,我一有时光,就走进老人的文字,去感受那份真实,去品味假话全不讲,真话不讲全的中国式正直。也许有人还在以真话不讲全为由苛求季老,其实季老是不惮讲真话的: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好处,二无价值。他们也从来不思考这样的哲学问题。走运时,手里攥满了钞票,白天两趟美食城。晚上一趟卡拉0K,玩一点小权术,耍一点小聪明。甚至恣睢骄横、飞扬跋扈,昏昏沉沉、浑浑噩噩,等到钻入了骨灰盒,也不明白自我为什么活这一生。其中不走运的则穷困潦倒,终日为衣食奔波,愁眉苦脸、长吁短叹。即使是日子还能过得去的,不愁衣食、能够温饱,然而也终日忙忙碌碌,被困于名缰、被缚于利锁。同样是昏昏沉沉、浑浑噩噩,不明白为什么活这一生。如此直截了当的批判式揭露,酣畅淋漓,痛快而又入骨。

读了《季羡林谈人生》,感觉很是中的,一向渴望与一位知天命以上的老者交流一番,不是平常那种与上上辈人的闲谈,而是真正谈谈人生中的许多对我来说还很懵懂浑噩的东西。而这位望九之年的老先生能把对人生的感悟分享出来,于我似久旱之甘雨,润心润肺。有些东西,在这个纷乱的世界,我们来不及沉淀,在忙碌无为中忘记思考,甚至有些人已然根本不会去思考了。但在我的内心深处一向留有一个位置,存放它们。是季先生帮我拂去了存放它们的箱子上的灰尘,重新将它开启,并确认了它们的存在与正确。季先生乐观地相信人类会到达大同之域,为此,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为推动人类发展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作用,只要抱有这份职责感,那么个人存在的价值和好处也就找到了。

挣脱人生的枷锁


那天他被女佣抱着,送到母亲怀中,接受母亲温柔的爱抚。他是她的孩子,先天残疾,自幼丧父。

不久,他连这点温暖都彻底失去了。

而在之后,遭受苦难时,他常安慰自己,这不过是一场漫长的梦,醒来后,说不定自己仍在母亲怀中呢。

但,这也是虚无的呢,他的幻想本身,就是一场待醒的梦。

菲利普。跟着他,缓缓步入他的世界。

这个并不擅长表露情感的人啊,偏偏如此爱逞强。明明那么想得到别人施与的爱,他也尽自己所能地付出了,可偏偏,得不到。

父母双亡后,他被大伯抚养。威廉大伯是个牧师,却对任何人都冷酷无情。因为跛足,他受尽奚落嘲笑,甚至挨揍。在他的大伯的影响下,菲利普将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上帝身上。他无比虔诚地向上帝祈祷,希望上帝能治愈他的残疾。为此,他不惜光着身子睡在地板上,渴求上帝的怜悯信念能移山,对万能的上帝来说,这个小小的请求应该很容易实现吧?可这一切最终化为泡影。苦与痛,泪与笑,一遍遍在菲利普幼小的心中缠绕着。他只是期盼着能实现这个愿望,像正常人那样生活。他向大伯请教,为何诚心向上帝请求某种事情却未能实现,大伯却说:这只能说明你的心还不够诚。

他隐约觉得,或许,谁也无法心诚到足以挨近上帝。就像女仆讲过的,只要在小鸟尾巴上撒盐就能将它逮住的故事一样。他头一次感受到了宗教的虚妄。而在之后的经历中,他越来越深地察觉到了这一点,因此,他暂缓去牛津深造,选择前去德国学习。

这是探索的开始。于他,世界充满了新奇,正等着他启程。

可是,在命运这条船上,面对阵阵涌来的波浪,人们总是无处可逃。

菲利普的法语教师,日内瓦的公民迪克罗先生,早年为了自由到处奔走。他曾是一位有理想的青年,战斗、下狱、放逐直到最后,他被疾病、饥饿、衰老而压垮了,终于发现自己一生孜孜以求的目标原来并不值得探求,他精疲力竭,理想尽遭破灭,只得靠给穷学生授课苟延残喘,静静等待死亡。

在巴黎学习美术的菲利普认识了穷学生范妮普赖斯。她热爱艺术,却偏偏没有绘画才能。在得不到家人援助、山穷水尽之后的她只得带着未完成的艺术梦悬梁自尽。

放弃成为牧师,当会计师助理,前去巴黎学习美术,开始学医父母有限的遗产无法支撑他的梦,而爱情却渐渐开始萌芽。菲利普爱上了一家点心店里的女招待米尔德丽德。她或许不是菲利普的第一个女人,却绝对是他最爱的一个。

可是,他得不到她的爱。

他并不是一个甘于示弱的人。骄傲的他将自己的语言化为毒箭,射向那个冷漠无礼、粗俗至极却偏偏为自己所爱的人。可是她毫发无损,因为不在意。可他,却更加痛苦。

米尔德丽德为着自己的虚荣心,嫁给了她所认为的、能使她过上好日子的人,却被无情抛弃。她怀着孕回到菲利普身边,又和他的朋友一同背叛了他。再度被玩弄后,衣食无着的她只得从事那种最为古老的行业。菲利普因同情接纳了她,但她始终不能理解他的好意,认为他的目的不过是欲望支使罢了。和菲利普的矛盾激化后,她像泼妇一样大闹了一番,最终仍以卖笑为生,淹没在伦敦茫茫的人海之中。

菲利普在探索人生的道路中跌得头破血流。他为了虚幻的爱荒废学业,耗费金钱;投资股票失败,沦落为服装店里的顾客招待员。因为一次意外,他开始重新打量自己的生活,以怜悯和饶恕的心看那些使自己痛苦的人。他明白了,生活就像一条波斯地毯,虽说色彩斑斓,令人眼花缭乱,实质上却毫无意义。他最终摆脱了情欲纠缠,勇敢地面对责任,得到了自己的爱,有了一个美满的结局。

重重枷锁,不仅束缚了曾经的菲利普,也束缚了那些庸庸碌碌的人们。他们在这个一切都逐渐解体的社会环境下,感染了爱金钱、讲虚荣的社会风气,对一切,甚至包括自己,都已不再关心。他们只能被命运所玩弄,盲目地追求那些自己都不知道是对是错的东西。

作者着重将苦难与悲哀,一一呈现在读者的脑海中,却没有点明如何挣脱人生的枷锁,摆脱自己对自己的桎梏。其实,人世间的深重苦难,大多都由社会环境造成。如何进行社会制度的变革,彻底改变社会环境,才能阻止不幸之事的发生,使人们不再沉沦,不再身不由己。

挣脱人生的枷锁,于自身而言,摆脱不幸的方法,就是让自己拥有一颗纯净的心和坚定的信念。只要有了纯净的心,就能学会怜悯,学会饶恕,学会依靠自己寻找幸福;而有了坚定的信念,就不会为他人所动摇,能坚持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

只有摒弃一切虚无的幻梦,彻底挣脱人生的枷锁,我们才能使自己的心至清至净,成为真正的自由人。

那天他...

写读后感作文1700字


夏天里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一个小裁缝坐在靠窗的台子旁,竭尽全力地做着手里的活。这时,街上走来一个农妇,边走边吆喝:卖果酱啦!物美价廉呀!小裁缝觉得这声音挺悦耳,就将满是卷发的脑袋伸出窗外,喊道:上这儿来吧,亲爱的太太,您的果酱这儿有人要!

农妇手提沉甸甸的篮子,跨上台阶,来到小裁缝跟前,按照他的吩咐打开一只又一只罐子。小裁缝挨个仔细察看,还把罐子举到鼻子跟前闻了又闻,最后说道:给我来四盎司,亲爱的太太,半镑也行。

农妇原以为找到了好买主呢,她把小裁缝要的那一点儿果酱如数称给他之后,就气呼呼地嘟哝着走了。

愿上帝保佑,小裁缝嚷道,这些果酱能给我带来好胃口。

他从柜子里拿出面包,切了一片下来,把果酱涂在上面。我心里有数,不会不可口的,他说,但是我得先做完这件背心再吃。

于是,他把涂了果酱的面包放在身旁,继续缝了起来,心里感到美滋滋的,针脚就一针比一针大了。果酱香甜的气味引来了一群聚在墙上的苍蝇,它们纷纷落在面包上,要品尝这美味。

哪有你们的份啊?小裁缝说着就来赶苍蝇。苍蝇怎样也不肯走,落在面包上的苍蝇越来越多了。小裁缝火冒三丈,随手抓起一条毛巾,朝着苍蝇狠命地打了下去,一下子打死了七只,有的连腿都给打飞了。

你可真了不起!他不禁对自我的勇敢大加赞赏,全城的人都就应明白你的壮举。说罢,小裁缝风风火火地为自我裁剪了一条腰带,缝好后,在上面绣了几个醒目的大字:一下子打死七个!

不仅仅仅是全城,他突然喊了起来,还得让全世界的人都明白!说到这儿,他激动得欢蹦乱跳。小裁缝把腰带系在腰间,打算出去闯世界。在他看来,凭着他的英勇无畏精神,再留在小小的作坊里,就大材小用啦。动身前,他四下里搜寻了一番,看看有没有值得带上的东西,只发现了一块陈干酪,就随手装进口袋里。在门前,他发现灌木丛中绊住了一只小鸟,便捉来放进装干酪的口袋里。

随后,他得意扬扬地上了路。由于个子矮小,他身轻如燕,走起来一点儿也不感到累。走着走着,来到一座大山前。到了山顶,他发现一个力大无比的巨人正坐在那儿,悠然自得地环顾左右。小裁缝壮着胆子走到巨人跟前,跟他打招呼:你好,伙计。你坐在这儿眺望大世界,是吧?我正要去闯闯咧,怎样样,想不想跟我一齐去?

巨人轻蔑地瞟了他一眼,扯着嗓子对他说:你这个小可怜虫!弱不禁风的小瘪三!

啊哈,你这么小看我,是吗?你再往这儿瞧瞧!小裁缝回答道。说着解开上衣,露出腰带来给巨人看。你念一念就明白我是何等人啦。

巨人念了起来:一下子打死七个。他以为这位裁缝一下子打死的是七个人,心里不禁对小裁缝产生几分敬意。但是,他决心和小裁缝比比身手,于是,就拣起一块石头来,用手使劲一捏,捏得石头滴出了水。

要是你真有力气,巨人说,也来这么一手吧。

就这个呀?小裁缝说,对本人来说,跟玩儿似的。说着把手伸进口袋里,掏出那块软绵绵的干酪来,轻轻一捏,乳汁就冒了出来。

巨人看了不知说什么才好,但怀疑这么个小人是不是真有那么大的力气。随后,他又拣起一块石头来,朝空中猛地一抛,石头飞得那么高,肉眼几乎看不见了。

喏,巨人说,可怜的小矮子,你也来一下。

的确,扔得挺高,小裁缝回敬道,但是你扔的那块石头还是掉回到了地上。本人给你露一手,扔出去就不会再回来。

说罢,他从口袋里把那只小鸟抓出来,往空中一扔。重获自由的小鸟欢欢喜喜地飞走了,头也不回,一下子便无影无踪。喂,伙计,这一手还行吧?小裁缝说道。

我不否认,扔东西你还行。巨人回答说,此刻我再瞧瞧你能不能扛动沉重的东西。

他把小裁缝领到一棵已砍倒在地的大橡树跟前。你要是真有力气,就帮我把这棵树从林子里抬走。

好的,小裁缝说,你扛树干,我扛树枝,这树枝但是最难弄的呀。

巨人扛起树干,小裁缝却坐在了一根树枝上面。巨人没法回头看,不得不扛着整棵大树,再加上坐在树枝上的小裁缝。

小裁缝坐在后面,心旷神怡,快乐地吹着口哨,还唱了几句三个裁缝骑马出了城这首歌,抬树对他来说仿佛就是一场游戏。

巨人扛着沉重的大树走了一段路,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嚷嚷着说他再也走不动了,务必把树放下来。

小裁缝一下子跳了下来,用两只胳膊抱住树身,做出一副一路上抬着大树的样貌,之后对巨人说,亏你这么个大块头,连棵树也扛不了!

他们一块儿往前走,来到一棵樱桃树前,树冠上挂满了熟透的樱桃。巨人一把抓住树冠,拉低后递给小裁缝,让他吃个够。可巨人一松手,树就忽地一下直起了身,小裁缝也随着被弹到了空中。

小裁缝安然落地,巨人嚷嚷道:咳!你连抓住这么一根小树枝的力气也没有啊?

这和力气有何相干!小裁缝回答说,本人一下子能打死七个,你以为我连根小树枝都抓不住吗?林子里有个猎人要朝我开qiāng,我才急急忙忙跑过树顶。你要是有能耐,跳给我瞧瞧。

巨人试了一下,没能跳过去,被挂在了枝丫间。这样一来,小裁缝又占了上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