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检阅教学设计 > 导航 > 《检阅》读后感

检阅教学设计

《检阅》读后感。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阅读了作品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个作品都会有自己的感悟,我们就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把那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为此,小编花时间整理了《检阅》读后感,感谢您的参阅。

这两天老师带领大家认真学习了《检阅》这篇课文,讲的是波兰国庆节日里,一群少年组成的队伍中,有一名叫博莱克的残疾儿童被安排在队伍的最前面,他们昂首挺胸地走过检阅台,赢得了人们的热烈掌声。

通过阅读这篇课文,让我明白了在一个集体里,大家要相互尊重,不能因为别人的身体有缺陷就看不起他,每个人的位置都很重要。还有就是博莱克拄着拐杖努力与队伍保持一致,这种自信和坚强感动了我,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f132.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是你来检阅我的忧伤了吗》的读后感2000字


张悦然的这本书只是有三篇文章:《小染》《葵花走失在1890年》和《毁》,这三篇文章的名字都是用到文中的主人公的名字:小染、葵花、毁。这本书同时还搭配了张悦然的一些照片:《嚣艳》和《沉和》,照片的手法是一种非主流的形式,只是有着灰色、黑色和红紫色。非主流,自己似乎也不曾真正的明白什么是非主流。或者我的理解是它代表了一种意识的与众不同。是心底深处的,如梦魇般的表示思想的方式。它与现实不同,与我们熟知的世界存在着不仅是色彩的差异,而且还有内在的差异,仿佛这是一种压抑的思想,只有在梦中才可以看得清楚那嚣艳的模样,或者是在抑郁的沉和境地,才会发现那种潜意识的恐惧。连同书本的装帧都是以红色和灰黑色为主,给人一种欲望压抑的感觉,这也正是切合文中表达的内容的,青春燥热的心在欲望快要绽放时面临一场死亡。或许这场死亡是安详的,因为欲望从生命之中燃烧起来,是压抑了许久的;或者是从未发现过的,所以多了些冷与妖艳的对比;或许是伤痛的,以为当他娇艳时,它即将面临一场葬礼。而本书的书名,恰是文中的做好说明,是你来检阅我的忧伤了吗?是他们无助的呐喊,小染、男子、毁这三个人物在故事之中活了起来,生命的忧伤,此时正有人检阅,但是,疑问一出,又陷入了无限的惆怅之中。

三篇文中都是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进行了独白式的述说,但是文中要表达的重点又并不完全是第一人称的我。

小染是压抑的,就如同是笼里的小鸟,她只会胆小而害怕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她并不是害怕她父亲,讨厌她母亲。只是她还没有长大,她不了解,大人们的世界她该如何去插足,她也渴望温暖,渴望美丽,她是多么爱他们的爸爸和妈妈的,但是她还不知道为什么大人们要吵架,为什么母亲要离开。她只知道唯有以一种旁观者的身份,才能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也是正因为这种思想,当她的水仙花凋零,玫瑰花盛开的时候,她要保护心中娇艳的玫瑰花。她要让它燃烧,热烈的绽放。但是唯有毁灭心中的害怕,才有可能实现。于是她选择了逃离,本以为可以以一种温和的方式逃开,却最后只能够以一种类似于母亲的方式选择绽放,母亲抛弃了她,而她却抛弃了自己的父亲。这是她一直想的,但是一直都没有做的。

然而故事又不仅仅说了小染,还有他的父亲,那个徘徊寄生于社会之中的可怜虫,他残害了别人的青春,他想把所有的一切都控制住,就如同她的母亲一样,其实他是爱他们的啊,但是却选择了错误的方式。爱,如果以错误的方式,就等于走向毁灭。或许,他们都同样的得到了解脱,小染欲望可以解脱,而父亲却可以停止那种无意义的青春吞噬。

《葵花走失在1890年》是借用梵高的著作《向日葵》和《睡美人》的故事来进行改编的,作者充分发挥了她的想象力。故事的第一人称是葵花,但是是你来检阅我的忧伤了吗,却不仅仅是葵花的自语,还是梵高的自语。梵高的身世是悲惨的,他爱的人不爱他,背叛了他。于是他陷入了悲伤与自残之中。他的生命的一方面是热烈的,因为他有艺术的激情,他会用金子般的黄色给向日葵添上活力。于是,那个模特--向日葵爱上了他--那个眼睛有火的男人。是他使他快乐起来,于是他知道她爱上了他,她愿意连根拔起,追随着他。于是,她和巫婆做了一个交换,她变成了一个女子,如睡美人一样。她可以追随她喜欢的,但是她必须被剪下来,但是这一切都无所谓,只要能追随所爱的人,他愿意贡献自己。美人鱼也是那样想着的吧。梵高也是那样想着的吧,他愿意为了所爱的人做一切的事情,但是他现在只有憔悴,因为他爱的人已经不爱他了,美人鱼也是天真的认为啊。但是向日葵无所谓,只要能够照顾心爱的人,即便是给予她的是葬礼,她也觉得那是快乐的。

是你来检阅我的忧伤了吗?一者是梵高的独白,他本以为那个叫凯的妓女会是他一生的救赎者,他迷恋她,他疯狂的追逐着她,但是却破灭了。如今是向日葵来检阅他了,那曾日日对她放着火一样的痴狂的,向日葵是他的倾听者。

最后向日葵和梵高一起埋葬了,是彼此检阅彼此了吧,死亡也许可怕,但是途中能一路伴随歌谣,做着一个金色的梦,也许会更加美好,不是吗?起码不用在思念了。

《毁》中毁是一个奇怪的人,应该说是一个被人认为奇怪的人,他曾自杀过,他爱过男人,有不轻的妄听症。他其实并不奇怪,他只是一个忧伤的人,需要救赎的人。

我是个救赎者,喜欢浪漫,喜欢幻想的女孩,注定等待同样一个不切实际的人来救赎。

毁走进了她的生命,但是所有的爱情,所有的渴望与风平浪静都败给了现实,现实的无奈,梦想还没有实现,就已经败给了现实。使毁最终无法风平浪静,但是,应该为他高兴吧,在他毁灭的时候,他没有了忧伤,他没有了懦弱,他变强大了,他一直都不敢强大,他一直都在害怕着现实。同样他,他记住了那个一生一世的救赎者的电话号码,在天堂里,他知道他还有人可以依靠。心灵的悲哀是永远也救赎不了的,但是若心中还有爱,快乐是不会迟到的。

其实我对这三个故事是感到压抑的,虽然最后故事都是欲望得到了解脱,但是每一个解脱面临的都是一场葬礼,为什么都是在伤痛之中实现了挣脱。难道爱就承载不了快乐,快乐始终会被痛苦羁绊着。

蝴蝶的每一次蜕变都必须得面临一次伤痛,即使痛苦,难道她就会拒绝蜕变吗?是的,他仍旧会选择蜕变,因为这样才可以获得新生。生活也许就是这样的,伤痛让人痛苦和压抑,但是我们何尝不想想,在伤痛之后,也许我们就变得强大了。

相信,这葬礼只是一个新的生命的开始,忧伤在检阅之后会停止,生命会开始悦然微笑!

名著读后感:读后感


炎热的暑假,我在家里看了许多书,其中我最爱的一本书是《海底两万里》

打开《海底两万里》,我和书中的主人公皮埃尔。阿隆纳克斯教授一起乘坐着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只之旅。我们一起快乐地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极和北冰洋,惊奇地遇见了许多罕见的植物,还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遗址等等。在两万里的海底航程里,皮埃尔。阿隆纳克斯还教会了我大量的科学文化和地理地质知识,尤其是光的折射、珍珠的分类、采集、潜水艇的构造

在这本书里,你可以知道海底森林是可以漫步的,可以知道在海底是如何打猎的,可以知道尼摩船长是怎样制服鲨鱼的,还可以了解到诺第留斯号是怎样冲破冰山的围攻脱离险境,安然无恙地奔驰在危机四伏的海底的。

看完这本书我知道科学有很多噢秘,科学可以带我们去到奇妙的世界里。

名著读后感:《童年》读后感


读后感1

很久以前,我读完了一本名著《童年》,它是由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创作的。在《童年》中,作者大多数是以孩子的视角来展开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让我们不禁感叹道:“可怜的孩子,谁的童年有你凄惨!”书中再现了19世纪70年代俄国人民生活的社会环境和小主人公阿廖沙自父亲逝世后在外祖父家里度过的艰辛岁月。在外祖父家里,没有一点家庭温暖,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事是司空见惯的,很显然,阿廖沙在这里生活时,内心充满了恐惧,胆战心惊的,生怕做错了事,但是,还好有外祖母的细心呵护,她成了阿廖沙童年时代唯一的精神支柱。可以说,《童年》是高尔基的真实写照,也是19世纪70、80年代俄国社会的缩影,它艺术地再现了当时俄国人民,尤其是“铅样沉重”的残忍可怕的小市民世界的生活环境。

童年生活是一个人生命当中最美好的回忆。正在享受童年的孩子就像春天中含苞待放的花朵,充满着好奇与活力。但是,阿廖沙的童年生活却是一波三折,懵懂的他整日生活在惶恐、吵闹的阴影之下,面对凶狠、残暴的外祖父和自私自利的小舅舅雅科夫,阿廖沙必须学会坚强、学会忍让。

在阿廖沙的童年生活中,有一个重要的人出现在他的身边—外祖母阿库琳娜。她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宽大的胸怀。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在这冷冰冰的世界里,只有外祖母的庇护和疼爱,并对他进行了有益的教导。

到了阿廖沙十岁那年,他的母亲与世长辞,家中已没有了依靠,所以他不得不走入社会,独立谋生。这个不幸的孤儿从此告别了饱尝善恶的童年,走向苦难的人间。可想而知,处在社会最底层的他一定是风餐露宿,他当过学徒,捡过破烂,做过跑堂的,看门人、搬运工人和面包师傅。也许,正是因为他历尽千辛万苦,看透了这险恶的社会,整个国家民不聊生,战乱纷飞,所以他从1892年后,就以笔当枪,用文章来批判这个社会,以至于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称颂。

自从看完《童年》之后,我觉得21世纪的我们真的很幸福。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为自己的未来而奋斗!

读后感2

童年每个人都经历过。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值得回忆、值得珍惜的美好时光。童年是美妙快乐的,童年是幸福值得回忆的。而阿廖沙的童年除了一些教育和友谊,没有什么再值得回忆!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动着我: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很多“安安静静”的亲戚,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但强壮的他,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的压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的:贪婪、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斗殴……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潜移默化地教他做一个不想丑恶现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周围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还认识很多其他的人:搬进新房子后的几个房客、隔壁的三少爷,等等。阿廖沙从家人的一些“奇怪”的举动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其实,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尔基本人,高尔基借阿廖沙这个人物来描述自己的童年。高尔基描述了自已苦难而令人难以置信的童年.

我觉得我们应该庆幸——我们没有出生在那个年代,不可能受到那种痛苦,自己没有失去亲人……我们很幸福,甚至可以说很幸运,都被家长宠着。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听着老师讲课;回家有大鱼大肉等着你品尝;你想要什么,就给你什么。

现在的我们个个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哪能和高尔基那悲惨的童年相提并论,年代的不同就是这差别,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地狱;一个充满阳光,一个到处黑暗。我们现在的童年来之不易啊!

和高尔基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斗殴之类贪婪、凶狠的事情。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无端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

但拥有着这些,我们并不知足。我们总是奢求更多。因为,在我们眼里,大人们挣钱是那样的容易,似乎都不费吹灰之力。我们多天真啊。的确,我们不用像高尔基那样只十一岁就到“人间”独自闯荡。但读完《童年》之后,我觉得我们应该悔过自己曾经的奢侈,我们应该不再浪费,我们应该学会珍惜。

我想,高尔基要告诉我们的应该就是:要执着求知、不怕困难、持之以恒、永远以那种积极,勇于拼搏的态度对待现在和未来的生活!

名著读后感——《雷锋》读后感


在寒假,我和妈妈去购书中心买了很多书,其中有一套是少年红色经典,主要讲在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最具影响的英雄故事。其中有一本就是《雷锋》。

这本书讲的是雷锋生在旧社会,童年的生活很艰苦,七岁的是成了孤儿,长大后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因公殉职。

雷锋的事迹家喻户晓,雨夜送亲人,苦练杀敌本领,在抗洪中奋不顾身,发扬钉子:精神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故事,表现了雷锋公而忘私、爱憎分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雷锋用他的生命的每一分钟,实现了他的誓言:把有限的生命,投入了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决定以雷锋为榜样,努力学习、尊老爱幼、帮贫扶弱、互助互爱、见义勇为、拾金不昧,在生活上艰苦朴素,不贪图享受,在家中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名著读后感——《Watchmen》读后感


最可怕的不是核武器或者超人,而是我们自己的心。假设你处在一个阴暗、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发生世界大战的美国,你会做些什么?

我读过一本书,就是阿兰摩尔的《Watchmen》,这本书是一本漫画,但它获得了雨果奖,这本漫画,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美苏冷战时期的荒诞故事:1985年的美国,距离禁止超级英雄的年份已经过去了7年。曾经,超级英雄是多麽辉煌,可,超级英雄毕竟是人,不是神,他们也会有喜怒哀乐,有爱、性、心理阴暗面、恐惧和死亡......正如书中的面具人罗夏所说:和丹尼尔(超级英雄夜枭二代)的交谈很不愉快,他变成了一个懦夫,夜枭一代在开修车场,丝魂一代变成了一个荡妇,飞蛾侠喝酒太多被送进了医院,黑色剪影因为性取向问题被枪杀,兜帽判官失踪,大都会队长被车撞死......就连阿德里安 维特也是,他虽然很聪明,所向无敌,但可能是双性恋。今晚,笑匠死在了街上,在笑声中被从30楼扔下......这些超级英雄因为其中的一位笑匠被谋杀而重聚,寻找凶手,但发现这竟是超级英雄法老王(阿德里安 维特)为了世界和平而制造的骗局,最后,罗夏为了公开真相而被唯一有超能力的世界第八大奇迹超级英雄:曼哈顿博士杀死。

这本书一直在探讨一个一个问题:公正和和平哪个更重要?阿兰摩尔的作品探讨的就是人性,我们人类一直在为了一己之利而不择手段,就***争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每个人都有欲望,你无法看清哪一样东西更重要,所以:人无完人。

人的欲望可以导致所有事,所以,最可怕的还是人心的阴暗面。

名著读后感——《李时珍》读后感


《李时珍》这篇文章写的是李时珍成长的故事,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很早以前,在苏州瓦硝坝的中医李月池家,一个男孩出生了,他就是李时珍。

李时珍从小就热爱医学,在家的后院里缠着爸爸问这问那,那是因为爸爸家的后院里有很多草药。随着时间的流逝,小时珍一天天地长大,他八岁时,后院的草药全被他认完了,但是他认为这还不够,还要继续人,他爸爸没办法,就只好带他去山上见识见识各种草药,父亲每次实地讲解草药以后,小时珍都记在心里,而且他的记忆力很好,父亲再问他时,他都能回答正确。就这样,李时珍长大后,把《本草经》修改成了《本草纲目》。

读完《李时珍》这篇文章,我知道了很多知识,特别是知道了李时珍从小热爱医学,爱得如痴如醉,平时总是缠着父亲不放,勤奋学习,记住了很多花草的药性、用途。李时珍就是在父亲的影响下,这样耳濡目染,为民行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的,他的勤奋努力,让他把前人写下的《本草经》修改成了《本草纲目》,真是了不起。

我要向李时珍学习,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学习,争取进步,将来为人民服务,为父母争光,为祖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名著读后感:活着读后感


面对死亡,最痛苦的不是离去的人,而是被迫承受这一切的生者他们不仅肩上多了一份责任,而且身边少了一个一同承担的人。福贵正是这样一个可悲的生者,他的一生其实是几万万人的缩影,中国近百年来经历的所有苦难都在他身上清晰地投射出来,他有着传奇般的人生,但你绝对不会希望拥有那样的传奇。福贵当年是个二世祖,每日挥霍家里的积蓄,不知哪修来的福气讨了个贤惠的好老婆,是米行的千金,可福贵依旧吃喝嫖赌,不仅输光了家产,还气死了爹,老婆连同肚子里的孩子也被娘家接走了,只剩下他和年老的娘、年幼的女儿凤霞相依,这时的福贵才第一次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万幸的是,家珍在产下福贵的第二子之后带着儿子有庆回到了他身边。然而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福贵在为病重的母亲抓药的途中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聋哑,儿子虽机灵活泼,后来也因为县长夫人输血而意外死去。之后福贵经历文革、大跃进、自然灾害,凤霞和其丈夫先后死去,凤霞产下的一子苦根也没有逃过命运的魔爪,最后只剩下福贵一个人,和一头与他同名的牛作伴,其中寓意深远,颇有些孑然一身的萧瑟。夕阳的余晖里,已然垂暮的老人驾着牛渐远,沙哑的歌声在土地的尽头缓缓升起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合上这本沉重的蓝皮书,泪已湿眼眶,让我感慨万千的不止是主人公经历的种种悲惨,更因为他经历了这么多,却依然卑微地活下来,他所承担的已远远超出普通人能够想象的范围。面对死亡,最痛苦的不是离去的人,而是被迫承受这一切的生者他们不仅肩上多了一份责任,而且身边少了一个一同承担的人。但是,正因为如此,生者才要更坚定地生活,那是因为他们背负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明天。【小编】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