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堂吉诃德读后感1200字 > 导航 > 《堂吉诃德》读后感1500字

堂吉诃德读后感1200字

《堂吉诃德》读后感1500字。

世界上的书多若星辰,总有那么一些经典让人们不断地传阅。读书,热爱阅读,是一个人成功的不二法宝,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会有莫名的感触,有很多的想法,此时可以抽出一点点时间写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想法。如何写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读后感呢?推荐你看看以下的《堂吉诃德》读后感1500字,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一个骑士,一匹瘦马,一个侍从,一头灰驴。他们立在黄昏里的山冈上,准备穿越荒凉的梦境。

面对世界的无情和荒谬,面对世界的黑暗,堂吉诃德只有孤独地选择另一种疯癫的放纵。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笔下的这位骑士,疯癫莽撞,看似简单的人物实则具有复杂矛盾的人格。堂吉诃德与桑丘一系列的游侠经历荒诞不羁,在这背后隐含着的是堂吉诃德的精神世界及其性格的双重性。他可笑又可悲,可亲又可敬,在他身上体现着人生的大喜与大悲,体现着塞万提斯想要通过这一形象来表达的人文主义理想和这种人文主义理想与西班牙社会现实冲突的无奈,这也使得他成为古往今来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伟大艺术形象。

堂吉诃德给人的第一印象必是一个脱离实际、莽打莽撞的搞怪人物。他假装自己是骑士,居然请客店老板为自己封赠。因为骑士都要有一个忠诚的情人,于是他也找了一个,并自认为她是美丽的公主,他为之倾倒,甚至于让随从桑丘来见证自己为她而产生的癫狂。在行侠路上的奇闻轶事更增添了堂吉诃德的喜剧色彩。他总是凭借主观臆断去行事,与人决斗或是救困扶危,不是帮了倒忙,就是把自己也搭进去了。理想主义的堂吉诃德真的把自己当成使者,为世界除暴安良,锄强扶弱,清除世间的不平等,他是执着甚至痴迷地去做这些事情。他被打后曾说,干我们这行的灾难是避免不了的。身体上的疼痛不能使他回头是岸。人们觉得他实在是滑稽可笑,他那痴痴颠颠的精神世界,实在是无人能走进。

深层发掘,堂吉诃德是可悲的。悲剧是将世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再摆在世人面前做展示。于是,塞万提斯让堂吉诃德疯癫,让他不被任何人理解,即便是那个一直跟随他、渐渐走入他世界的小随从桑丘。虽然桑丘愚钝,比如轻易听信了堂吉诃德会封他做海岛总督一事。但很多时候,他也非常不理解堂吉诃德的思维,没法与他产生共鸣。堂吉诃德渐渐的孤独,他的思维、行动无法冲破传统观念、封建礼教的桎梏。他的悲剧亦有其独特的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他过度的崇拜精神自我从而精神恍惚,一直以来他活在自己崇高的精神世界里,安然自得。最终与白月骑士决斗的失败造成了他内心世界的崩塌,这对于理想主义者堂吉诃德来说,不能不说是最沉重的打击。严酷的社会现实是粉碎他美好梦想的真正恶魔。失去精神支柱的堂吉诃德,是封建宗法制社会与新人文主义时代交替阶段的牺牲品。在强烈的社会现实冲击下,堂吉诃德的一生似乎只不过是一场华丽的表演。可笑的堂吉诃德,最终留给人们的,还有他可悲的一面,那一面饱含着深深的沉思。

堂吉诃德所追求的骑士之风是一种行侠仗义、不畏强权的精神。他可以保护弱小,伸张正义,从而自己也可从中获得一些威望,被人敬仰的、拥有光芒的感觉。在这种行侠过程中,哪怕牺牲自己,流血受伤也丝毫不会畏惧。他失望于这个社会的人情冷漠,坚守着自己救赎世界的信仰。我是个骑士,只要上帝容许,我到死也是骑士。各人志趣不同:有的雄心豪气,有的奴颜婢膝,有的弄虚作假,有的敬天信教;我呢,随着命运的指引,走的是游侠的险路。我干这个事业不为钱财,重的是名誉。 他铿锵有力地说出这番话,在愚昧可笑的另一面,是执着的坚守与眺望未来。

自由而孤独地行走在一片自我的天地之下,化去不懂也不须去懂的人间。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变幻,无论消极颓废如何占领主流,他始终在走向自己梦想的路途上。

也许走得很慢,但绝不回头,绝不后退。

这就是堂吉诃德。

F132.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读后感1500字《堂吉诃德》


一个骑士,一匹瘦马,一个侍从,一头灰驴。他们立在黄昏里的山冈上,准备穿越荒凉的梦境。

面对世界的无情和荒谬,面对世界的黑暗,堂吉诃德只有孤独地选择另一种疯癫的放纵。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笔下的这位骑士,疯癫莽撞,看似简单的人物实则具有复杂矛盾的人格。堂吉诃德与桑丘一系列的游侠经历荒诞不羁,在这背后隐含着的是堂吉诃德的精神世界及其性格的双重性。他可笑又可悲,可亲又可敬,在他身上体现着人生的大喜与大悲,体现着塞万提斯想要通过这一形象来表达的人文主义理想和这种人文主义理想与西班牙社会现实冲突的无奈,这也使得他成为古往今来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伟大艺术形象。

堂吉诃德给人的第一印象必是一个脱离实际、莽打莽撞的搞怪人物。他假装自己是骑士,居然请客店老板为自己封赠。因为骑士都要有一个忠诚的情人,于是他也找了一个,并自认为她是美丽的公主,他为之倾倒,甚至于让随从桑丘来见证自己为她而产生的癫狂。在行侠路上的奇闻轶事更增添了堂吉诃德的喜剧色彩。他总是凭借主观臆断去行事,与人决斗或是救困扶危,不是帮了倒忙,就是把自己也搭进去了。理想主义的堂吉诃德真的把自己当成使者,为世界除暴安良,锄强扶弱,清除世间的不平等,他是执着甚至痴迷地去做这些事情。他被打后曾说,干我们这行的灾难是避免不了的。身体上的疼痛不能使他回头是岸。人们觉得他实在是滑稽可笑,他那痴痴颠颠的精神世界,实在是无人能走进。

深层发掘,堂吉诃德是可悲的。悲剧是将世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再摆在世人面前做展示。于是,塞万提斯让堂吉诃德疯癫,让他不被任何人理解,即便是那个一直跟随他、渐渐走入他世界的小随从桑丘。虽然桑丘愚钝,比如轻易听信了堂吉诃德会封他做海岛总督一事。但很多时候,他也非常不理解堂吉诃德的思维,没法与他产生共鸣。堂吉诃德渐渐的孤独,他的思维、行动无法冲破传统观念、封建礼教的桎梏。他的悲剧亦有其独特的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他过度的崇拜精神自我从而精神恍惚,一直以来他活在自己崇高的精神世界里,安然自得。最终与白月骑士决斗的失败造成了他内心世界的崩塌,这对于理想主义者堂吉诃德来说,不能不说是最沉重的打击。严酷的社会现实是粉碎他美好梦想的真正恶魔。失去精神支柱的堂吉诃德,是封建宗法制社会与新人文主义时代交替阶段的牺牲品。在强烈的社会现实冲击下,堂吉诃德的一生似乎只不过是一场华丽的表演。可笑的堂吉诃德,最终留给人们的,还有他可悲的一面,那一面饱含着深深的沉思。

堂吉诃德所追求的骑士之风是一种行侠仗义、不畏强权的精神。他可以保护弱小,伸张正义,从而自己也可从中获得一些威望,被人敬仰的、拥有光芒的感觉。在这种行侠过程中,哪怕牺牲自己,流血受伤也丝毫不会畏惧。他失望于这个社会的人情冷漠,坚守着自己救赎世界的信仰。我是个骑士,只要上帝容许,我到死也是骑士。各人志趣不同:有的雄心豪气,有的奴颜婢膝,有的弄虚作假,有的敬天信教;我呢,随着命运的指引,走的是游侠的险路。我干这个事业不为钱财,重的是名誉。 他铿锵有力地说出这番话,在愚昧可笑的另一面,是执着的坚守与眺望未来。

自由而孤独地行走在一片自我的天地之下,化去不懂也不须去懂的人间。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变幻,无论消极颓废如何占领主流,他始终在走向自己梦想的路途上。

也许走得很慢,但绝不回头,绝不后退。

这就是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读后感


如果要我说最喜欢的书是哪一部,我就会说那本我再熟悉不过的《唐吉诃德》了。

最让我深有感触的就要数那篇《唐吉诃德和林中骑士的遭遇》,故事是这样的:英勇的主人公唐吉诃德在林中碰见了镜子骑士,于是他们俩人便交战起来。在唐吉诃德做好准备时,镜子骑士已经跑了一段足够远的距离,唐吉诃德连忙用马刺狠扎罗西南多的肚子,罗西南多急忙奔向镜子骑士。镜子骑士也狠扎马肚,但马却纹丝不动,这时唐吉诃德撞上来,镜子骑士摔了个人仰马翻,像死了一样。唐吉诃德认为这是魔法师施了魔法,让对手成了参孙,他便痛哭起来。

我认为唐吉诃德虽然英勇无畏,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但我们不应该学习他,因为他看骑士小说着了迷,所以把所有人当成了巨人、城堡主、骑士、魔法师可惜的是他在弥留之际才觉悟。虽然这在16世纪初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国很寻常,但这也是不对的。

这本小说描述了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国,谴责了贵族阶级的腐朽,展现了人民的痛苦和斗争,触及了政治、经济、道德、文化和风俗等诸方面的问题,是值得一看的一本好书。我们应该象唐吉诃德一样勇于向恶势力斗争,为建设更美好的国家而努力。虽然我们还小,但只要我们能努力读书,认真掌握本领,长大后就一定能为祖国做贡献的。

我读完这本《唐吉诃德》后,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不要象唐吉诃德那样盲目地模仿别人,应该象其它那些书中的伟大的文人墨客、英雄豪杰等风云人物一样,坚定自己的主张与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以及具备独特的行动,然后就能创建属于自己的辉煌成就。

堂吉诃德读后感600字


唐吉坷德是一部很著名的作品,下面小编整理了堂吉诃德读后感600字,欢迎阅读!

堂吉诃德读后感600字(一)

在暑假期间,我看了一本名著,它的名字叫做《堂吉诃德》。读了这篇名著,我感受颇深,并增强了我的语文功底。

这篇名著的作者是著名的西班牙小说家米盖尔台塞万提斯,同时他也是西班牙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小说家,赢得生育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作家。这部《堂吉诃德》就是他的代表作。

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穷乡绅堂吉诃德读骑士类的文学书籍入了迷,一心想要复兴骑士制度,于是他背井离乡,离家出走,想锄强扶弱,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以垂名史册,可惜由于骑士制度早已成为历史,堂吉诃德的辛苦奔波最终只能惹出一大列笑话,他狼狈地回到故乡,再悔恨中死去。

在我的眼中,主角堂吉诃德是个多重性格的人,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我看出作者对主角的态度,有讽刺和赞许,嘲笑和肯定。

曾记得小时候看这部动画片,只看到一个疯疯癫癫的骑士,做出一些蠢事,把我逗得咯咯发笑,那是只觉得他是个疯子,可是而现在读起来却有新的体会。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我被他的执著精神锁打动,且不说他是真疯还是装疯,做的事是正确还是荒唐,但是他对认准的那个目标的锲而不舍追求的精神就值得我们去学习。堂吉诃德永不言败的精神令我敬佩,虽然一次次的失败,但他仍然像骑士那样要求自己,不畏强暴,坚持正义!

虽然一次次的被抓回家里,但他仍然一次次的去游侠四方。而某些现实中的人,碰到一点小挫折,小困难就退缩,多么可悲!他们应该向堂吉诃德学习!自信是最重要的!

读完一本书,要从中有所收获,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就是我从堂吉诃德学到的真理!

堂吉诃德读后感600字(二)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斯提的一部游侠骑士小说。翻开书刚刚看了一点,忍不住就想笑。

堂吉诃德原来是位乡绅,过着自在的生活,可他对骑士小说很着迷,甚至卖地买书。看得多了,他也想去做游侠骑士,从而干出了一系列荒唐事。

读到此处,我觉得他放着舒适的生活不过,偏偏去过危险的游侠生活,却实是一个地道的疯子啊!

他后来一厢情愿的认挤奶姑娘为情人,骑上弱不禁风的瘦马罗西南多,带上侍从潘桑,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此时,我觉的他还是个疯子。

他勇斗风车,除暴安良,怒杀羊群。干出很多不可思议的荒唐事,面对人们的嘲弄,他依然抬起高贵的头。

对!无论什么时候,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我想这大概就是《堂吉诃德》这本书的真谛吧!

堂吉诃德读后感600字(三)

阿隆索.吉哈诺因阅读骑士小说而萌发成为游侠骑士,行侠仗义、助弱扶贫、扬名万世的念头,改名堂吉诃德,从此开始为人所耻笑而又艰辛的生活。第一次出行被人打得动弹不得,被驮在驴背上回到村里;第二次出行最终以被人装在木牢里带回村里告终;第三次出行在被同村学士装扮的骑士打败后郁郁寡欢地重回故里,直到最终一病不起。

如果说堂吉诃德的存在于他本身是一出悲剧,那么堂吉诃德临终前的清醒则是对于我们所有人的悲哀。去年的雀巢,今年没有鸟。我过去是疯子,如今头脑已经清醒;我曾经是拉曼查的堂吉诃德;如今,只是好人阿隆索.吉哈诺。但愿我的悔悟和真诚能够换回诸位从前对我的尊重堂吉诃德的这番话出现在他生命的终点似是所谓的清醒却更像是他对现实的一种妥协,这其中包含了一切的辛酸与凄凉,讽刺与无奈。当堂吉诃德的最后时刻终于到来时,他遗嘱的公证人刚好在场,他说,从未在任何一部骑士小说中看到过任何一位游侠骑士能像堂吉诃德那样安祥而平静地死在自己的卧榻之上。然而事实上,他却是一对矛盾中极大的一个受难者,不平的冤魂。

每一个读者都会对堂吉诃德骑士的不切实际而哈哈大笑,然而,堂吉诃德骑士不仅仅具有令人发笑的地方,更有令人敬佩之处:他嫉恶如仇,总是正面向他的敌人发起不屈不挠的冲锋。然而,堂吉诃德骑士这种令人敬佩的品质,在如今这个时代已经荡然所剩无几了,这种品质早已无影无踪。

《堂吉诃德》读后感700字


《堂吉诃德》主人公原名阿伦索吉哈达,是一个乡坤。阿伦索。吉哈达由于沉迷于当时风靡社会的骑士小说,于是也想仿效骑士出外游侠。他从家传的古物中,找出一副破烂不全的盔甲,自己取名堂吉诃德德拉曼恰,又物色了一位仆人桑丘和邻村一个挤奶姑娘,取名杜尔西尼娅,作为自己终生为之效劳的意中人,然后骑上一匹瘦马,离家出走。堂吉诃德还按他脑子里的古怪念头行事,把风车看作巨人,把羊群当做敌军,把苦役犯当作受害的骑士,把酒囊当作巨人头,不分青红皂白,乱砍乱杀,闹出许多笑话。他的行动可以说是损人不利己。他最后一次到家后便卧床不起,临终才明白过来。于是他立下遗嘱,唯一的继承人侄女如果嫁给骑士,就取消其继承权。

初看《堂吉诃德》,我只是觉得主人公非常神经质。但是当我仔细品味后,就会发现其中的深刻蕴含。人的最本质就是为了追逐自己的目标,不顾一切。在追逐的过程中,那位瘦骨嶙峋像根高梁杆儿似的游侠骑士,那位奇想联翩的绅士,时刻体现出他正直、善良的本性。或许很可笑,但就是因为太单纯了,才会闹出那么多笑话。

常说,眼睛是灵魂的窗口。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们通过眼睛看到的常常只是假象,本质总是隐藏在背后。人们只看到堂吉诃德啼笑皆非的一面,但是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又有谁认真思考过?所以,我只是由此回忆起过去思考过的类似的命题。每天,我们生活着,看到许多事情的发生,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总是相信自己看到的,总是说眼见为实。其实,看到的只是现象,到底是不是真的,还是需要论证的。很多人说着相信的话,也未必是真实的。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并不是因为他们有着这样的天资,而是他们总是能够比凡人站得远,望得远,想得深刻。有时候,就连做这件事的人本身都没有意识到自己为什么这样做,只是被潜意识控制了,而当我们揭示出背后的事实后,总是能够发现真相是残酷的。

《堂吉诃德》读后感


《堂吉诃德》读后感

堂吉诃德的全名叫堂吉诃德台拉曼却,之所以在开篇如此强调他的全名是由于比起堂吉诃德这样一个为人所笑谈的名字,拉曼却骑士更能表达我对这本书的诚意。

这是一个空气里充斥着大众舆论的时代。有一种恶意,人们难以遏制,就如同在历史课本上将一个个历史人物的头像添笔画成猪八戒或怪兽。自由成为任何一种误读的体面借口,恶搞一部经典作品,嘲弄一段历史故事,哗众取宠,然后信步走开。成名,如同发一条微博那样轻易,只需要几秒钟。在虚拟的网络平台之上,每个人都可以自称塞万提斯,然后去创造各种堂吉诃德。

以丰富的痛苦为题,是借用了穆旦的一句诗感谢上帝给了我丰富,和丰富的痛苦。在如今越来越多的堂吉诃德被误读的背景下,真正的拉曼却骑士正遭受着丰富的痛苦。

这个瘦削的、面带愁容的拉曼却骑士从骑士小说中吸收营养,备好生了锈的长矛和破洞的头盔,雇佣了肥胖的农民桑丘做侍从,骑着老马驽骍难得,决心要去游侠。还把邻村的挤奶女工想象为女主人,取名为杜尔西内娅。个中荒诞滑稽,像极了各种山寨版《西游记》的粗糙情节,令人捧腹。

传说,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三世站在王宫阳台上,看见一个学生一面看书一面狂笑,就说这学生一定在看《堂吉诃德》,不然就是个疯子。而今,捧腹的人很多,却都未必在看《堂吉诃德》。好比,骑白马的不全是王子,还可能是唐僧;有翅膀的不一定是天使,也有可能是鸟人。

文字所勾勒的情节,总是容易勾起读者的想象。于是,在合上这本书的时候,头脑中挥之不去的是堂吉诃德大战风车的画面。这画面的经典感超越于任何绅士向贵妇人甜言蜜语的告白场面。拉曼却骑士可以成为一种笑谈,也可以代表一种精神。真正的悲哀在于,我们所笑谈的,也许从未真正存在过。

曾经,骑士精神,是一切美好精神的总和。而后,有了堂吉诃德这般不靠谱的骑士,于是骑士精神的定义被修改为,一些虚伪、愚昧、狂妄的精神疾病。后来,我们开始思考,那些被冠以不靠谱头衔的骑士,是否被人们所误读?人们将骑士精神当做一种OUT的笑料,进而可能产生怀疑,骑士精神真的像我们想象的那么荒谬吗?

比如,我们质疑孙悟空好不容易逃出了五指山,为什么不回花果山逍遥自在,却要跟从唐僧当一个行者,而且还自找一个紧箍咒呢?也许,这样更能接近骑士精神的本身,即无需外物的强加与规定而执行。堂吉诃德就是这样一个拥有自我、自省、自尊的拉曼却骑士。这样的拉曼却骑士是任何时代都需要的,更适用于一个误读的时代。我们非常需要这些拉曼却骑士,只是在有意无意中,这些拉曼却骑士被过于强大的理想主义而消解。如前所述,误读是一件极其容易的事。

丢开上纲上线的骑士精神,拉曼却骑士只是一个瘦削的、面带愁容的老头儿。任由人们说他是疯子也好,圣人也罢,他只是堂吉诃德台拉曼却。而真正带给我们感动的,也许只是这个骑着老马驽骍难得一心要去游侠的老头儿。这个时代的误读,对于虚构的拉曼却骑士或者已故的塞万提斯并不会造成他们丰富的痛苦。然而,对于其他被误读的拉曼却骑士们,那痛苦的程度,又怎是丰富二字能够概括?

此篇读后感,其实也是一次自我反省。作为老师,我是否也在有意无意中,误读过我的学生们?将每个学生视为一种真实的存在,看待生命原本就不该是一种平面化的解读。尊重他们,比起简单地给某个学生下一个定义来得重要得多。尊重学生,尊重每一个拉曼却骑士,莫让自己的误读造成学生丰富的痛苦,是我对自己的提醒。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