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 > 导航 > 个人再创业新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

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

个人再创业新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

针对同一件事,同一部作品,每一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将自己阅读过的文字,以写作的方式来对它进行点评,这个过程就是写心得体会的过程。无论在生活还是社会里,要用到心得体会的情况还是蛮多的,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心得体会呢?小编花时间特意编辑了个人再创业新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再创业新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个人再创业新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1】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持续优化经济结构、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反复强调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就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深化改革的动力作用,构建一个积极而宽松的创业环境。

推动创新创业,首当其冲是依靠市场的力量,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利益取向去行动。创新创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构建一个由孵化器平台、创业园区平台、各类投融资机构、各类咨询机构、中介机构、研究机构等共同组成的协作体系。创新创业主体和各类服务性、支持性机构按照市场规则互相协调、共同作用,才可有效降低创新创业的成本,提高创新创业的成功率。

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是推动创新创业的主引擎,但是市场本身也会面临一个过分竞争的问题。所以,在发挥市场作用的过程中,一定要促进市场各个主体建立一个协同、联合、共享的机制。中国的市场空间依旧宽广,经济潜力依旧巨大,互联网时代下各方应该按照互联网精神联合在一起,共同构建创新创业生态圈。在这个生态圈中涵养健康有序的氛围,里面的小伙伴才能够越成长越精彩。

资本有天生的逐利性,人们也有对财富的天然渴望,尊重市场机制是释放市场对创新创业推动力量的前提。政府要做的是,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通过简政放权给市场更大自主空间,通过政策红利给市场增添信心。政府的作用是搭好台子保好平安,让各类市场主体从容地登台唱戏。要通过创新、创业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政府和市场二者必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现阶段的当务之急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财税制度改革、教育培训制度改革、科研制度改革,以及健全自贸区制度等等。这些改革是战略性的、系统性的工程,既需要适当的顶层设计,更需要一个健全的落实机制。下决心把改革事项研究透彻、把改革路径设计清晰、把改革政策落实到位,才能够为创新、创业大潮营造一个低成本、高预期的环境,也才能让深化改革真正成为促进创新、创业的核心动力。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创业大潮多么高涨,我们都要冷静看到,创新和创业都是高风险的事情,成功率不可能很高。胜败乃创新创业的常事,不能以一时的胜败论英雄。一个成熟的创业环境,必然是一个能够宽容失败的环境。在鼓励大家创新、创业的同时,也要更加重视构建一个积极而宽松的社会氛围,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整个社会对于失败的正确认识,开展正确的人生观教育,培育社会对创新、创业的正确态度。

这一过程中,我们不能忽略社会组织的作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毕竟不是万灵药,需要智库为代表的思想力的参与,离不开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去弥补它们功能的不足。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开展研究、教育、政策解读、舆论引导等方式,加深社会大众对创新、创业活动的理解,帮助大众树立对失败的正确认识,为整个社会构建一个宽松、正向的创新、创业环境。

【个人再创业新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2】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遵循,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思想指引。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不断开创法治建设新局面。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完善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之后,还需要对其不断加以完善。习近平同志强调:继续完善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应将协调发展的理念贯穿于各级各类立法实践中。一方面,在全国性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的制定中解决不协调问题,明确法律法规的逻辑层次与效力等级。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如教育领域立法中有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教师法、职业教育法以及今后可能制定的学前教育法、特殊教育法等,这些规范条文的逻辑层级和效力等级是怎样的,其中哪些法律应由全国人大制定通过,哪些法律应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通过,我国现行立法法并没有明确规定,这种状况需要改变。另一方面,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新修订的立法法对此也作出明确授权。地方立法应坚决纠正抄袭、重复其他地方各级同类立法的做法,充分体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及规则需求,提高立法质量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品质。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建设法治政府。以开放发展理念吸收世界各国法治政府建设经验,围绕各级人民政府拥有和行使的行政权力,依法确立更加严密规范的行政权力设定和行使规则程序,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并明确行政权力行使的法律责任与政治责任,将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以协调发展理念合理规制政府各个部门行使的权力,使之彼此配合、形成合力。以共享发展理念保障全体公民的合法权利。政府制定各种行政措施,应惠及尽可能多的民众。比如,一些城市在制定限制电动三轮车行驶的规则时,需要审慎考量,进行合法性论证,兼顾城市治理与方便民众。以创新理念广集民智、广开言路,虚心接纳批评建议,提高政府行政绩效,树立廉洁、高效、便民的政府形象。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促进司法公正。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司法改革,不断完善司法体制机制,畅通通过司法手段解决人民群众纠纷的渠道,在司法机关公正审理具体案件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树立司法权威,涵养和培育现代司法文明。这需要我们在司法活动中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总结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司法成就,概括、尊重并严格遵循司法活动的基本规律,实现司法对社会利益的合理调节、对公权力的有效监督制约和对公民权利特别是基本人权的充分保障。应吸收世界各国司法权力配置和司法权运作方面的成功经验,将司法体制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进程,加强司法制度与其他社会治理制度的协调互动,推进司法体制机制创新,渐进而稳妥地进行司法体制改革,促进司法公正。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建设法治社会。建设法治社会,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社会公众进行负责任又有益于社会整体利益的法治建设创新,在关系自身利益及所在群体、社区共同利益的公共事务方面依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建议,依法共同参与公共事务处置,共同维护所在群体与社区的公共秩序,通过法治方式提高社会自治能力、拓展社会自治空间。培育更为广泛的社会治理主体,创新多样化的社会治理方式,不断培育和增强公民的法治意识、强化公民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夯实法治建设的社会基础。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完善党内法规。建设法治中国,要求我们党坚持依法执政,全面提高依据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新形势下,我们党已将党内法规建设作为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任务,并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大局中。在党内法规建设中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就是要秉持法治精神、法治理念和法治原则,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进一步提高党内法规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供根本遵循、注入强大动力,进一步夯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基础。执政党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中发挥主导作用。我们党领导人民制定与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要把党内法规建设作为事关我们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任务,加快构建以党章为根本、若干配套党内法规为支撑的党内法规体系,扎紧制度的笼子;把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确立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努力形成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制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保障的格局。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建设法治文化。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法治文明,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与法治文明建设的正确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顺利推进的文化保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中,应以开放的胸襟和气度,尊重人类法治文明发展的基本规律,借鉴人类法治文明优秀成果。把法治文化建设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法治文化与地方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合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的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推进法学理论研究。在法学理论研究中贯彻新发展理念,需要不断解放思想,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符合中国实际、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法治理论。法学理论工作者应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坚持吸收人类优秀法治文明成果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有机结合,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将创新作为推进法学理论研究的灵魂,坚持问题导向,以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完善,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科学理论支撑。应特别强调,法学理论研究简单套用西方现成的理论行不通,必须回答中国的现实问题。应多接地气、多与国情结合,着力打造符合我国实际的法学理论体系和法治话语体系。

F132.cOm更多精选心得体会阅读

推进再创业新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


巨轮起航,把握航向才能行稳致远;攻坚克难,找对路径才能闯关夺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推进再创业新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推进再创业新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1】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吉林调研时强调,适应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推动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这些重要论述科学把握了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基本趋势,深刻揭示了变与新、变与进、变与突破的辩证关系,指明了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方向,是发展的航标灯,也是发展的方法论。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我们适应新常态,谋求新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经济发展总是在变中求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消费、投资、对外贸易等都呈现出一系列趋势性特征。只有直面变化,变中求新,在变化中发现新机遇、寻求新突破,我们才能闯出新路子、开拓新境界。

变中求新,要求我们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寻求新突破。经济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30多年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经济规律客观作用使然,意味着中国经济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拼资源、拼环境、拼人力的粗放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再走老路,资源环境受不了,经济社会条件做不到,人民群众不叫好,对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来说也没必要。必须突破路径依赖,把握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的新常态特征,走出一条新的发展路子。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就是要跟上改革创新的大节拍,就是要在变中求新、求进、求突破,实现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更显。

新常态之变在速度层面。面对从高速度转向中高速,宏观调控要有新突破,既要破除速度焦虑,坚持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精准调控,又要保持忧患意识、底线思维,防止在速度换挡中意外颠簸甚至摔跤,使调控创新成为中国经济巨轮的新舵盘。

新常态之变在结构层面。面对经济结构转型,结构调整要有新突破,咬紧牙关、忍住阵痛,奋力打破结构胶着,让先进生产力更快地产生、扩张,做到经济运行稳字当头,结构调整进在其中,使稳中有进成为中国经济巨轮的新姿态。

新常态之变还在动力层面。面对经济发展转向创新驱动,改革创新要有新突破,紧扣关键领域做好改革谋划,多些闯改创,少些等靠要,防止一等二看三落空,使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下好创新这步先手棋,激发调动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使改革创新成为中国经济巨轮的新引擎。

又到中流击水时。中国经济刚刚交出了一份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半年报,经济形势和运行态势总体是好的,新的增长点正在加快孕育并不断破茧而出,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加快形成并不断蓄积力量。只要我们坚持变中求新,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寻求新突破,中国经济航船必将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推进再创业新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2】

今年聚焦的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重磅级讲话、高规格研讨,正是为了把新的发展理念,贯穿于中国今后的发展之路。

似乎是为新发展理念提供注脚,国家统计局19日公布了2015年中国经济数据,从国内生产总值6.9%的增长,到服务业税收占比达到54.8%,引来广泛关注。在我们身边,人们关注着中关村的创业咖啡馆,关注着股票市场的红绿涨跌,关注着中国的高铁、核电大步走出去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在这些宏观经济数据、微观经济场景背后,中国正以一种与时俱进的新发展理念,引领着这艘大航船、主导这盘大棋局。

耐人寻味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地方调研的第一站,就来到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的重庆,考察了沿江港口、科技企业,体现着对新发展理念的重视与思考。有媒体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36次国内考察中,50多次论及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容。新发展理念,正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深入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凝聚着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入思考,体现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习近平总书记的一个基本思维方式,就是从长程历史想问题,以世界视野看问题。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才能更好地认识新发展理念。几百年来技术的发展推动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的产业革命,结合历史学,才能理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有发展徘徊不前的中等收入陷阱,有人口红利消失的刘易斯拐点多维比较学,才能理解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还有6000多万贫困人口,做大蛋糕后分好蛋糕更能体现获得感,联系实际学,才能理解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新发展理念之新,正在于它会促成一次头脑中的革命。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落地生根深学笃用,正是要在认识到新发展理念真理力量的基础上,使之成为改造客观世界的力量。

让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就要全面把握新常态这个大逻辑。对于新常态,仍有人视之为万能筐,什么都往里面装,滥用了新常态概念,甚至把一些不好的现象都归入其中;还有人视之为避风港,把不好的、难做好的工作,都归结于新常态,似乎这样就有不去解决的理由了。要知道,新常态是一种客观状态,是一种内在必然性,没有好坏之分。新常态下不是不能干事,不是不要发展,不是不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而是要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有创造精神地推动发展,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

让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就要深刻理解五大发展理念这个总引领。如何解决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这就需要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如何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这就需要善于在各种关系中弹钢琴。同样的道理,没有经历过对环境污染的痛彻反思,就不会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共识;没有引进来、走出去的宝贵实践,就不会有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自觉;没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共享发展也不会成为时代强音。五大发展理念,正是为了应对挑战,更好地把握中国的现在、创造中国的未来。

让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就要准确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总抓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一些行业产能过剩,但一些关键装备、核心技术、高端产品却还依赖进口;很多消费者把钱花在出境购物、海淘上,甚至连马桶盖都要在国外抢购。供给侧改革正是要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同西方经济学的供给学派不是一回事,更不是西方供给学派的翻版。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理念是先导是引领,但关键在落实。在当前环境下,领导发展已经越来越不容易了,需要有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把握新发展理念,不仅是政治性要求,而且是知识性、专业性要求,领导干部要成为经济社会管理的行家里手。一次国际论坛中,科学家选出2015年十大新兴科技榜单,燃料电池汽车、新一代机器人、精确基因工程技术等入选,如果没有开阔的眼界、活跃的思维、专业的判断以及不断学习的能力,怎么能弄潮儿向潮头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深学笃用用好辩证法创新手段守住底线,正是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两个层面,给出了新发展理念成为普遍实践的路径。

有人曾说,谁能破解中国经济发展之谜,谁就有资格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中国发展的领导者们,不需要用诺贝尔奖来证明自己。把握好新发展理念,在知行合一中开拓发展新境界,就能将最好的答案写在中国大地,写在人民心里。

关于再创业新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遵循,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思想指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再创业新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再创业新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征程,37年的改革开放不仅推动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使中国成为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同时也带来了中国社会结构、交往方式和精神世界的深刻变化。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究竟应该在哪里寻找?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上升到国家经济发展新引擎的战略高度。今天中国社会蓬勃兴起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以及它所体现出的基础性、大众性、开放性和前沿性,不仅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提供有力而持久的支撑,也将给我们的经济社会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体现人作为生产力系统中最活跃要素的巨大能动作用和深化改革对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

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是推进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千百万大众的实践,千百万大众的利益、诉求和愿望决定着我们社会的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改革迈出了重要步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简政放权成效显著。去年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以来,我国新登记注册的企业数量大幅度增加。今年19月新登记注册的企业达315万家,注册资本金20.7万亿元,同比又增加了19.3%和40.9%。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在当代以互联网、大数据发展为代表的科技大发展条件下,以及在制度变革和政策创新作用下,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又一次解放。30多年中国社会生产力大发展,劳动者所对应的生产资料已不仅是土地、工业制造设备等。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使今天劳动者、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结合方式与过去相比有了极大变化,它使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浩浩荡荡的大规模实践活动。

当年小岗村18位村民手印所体现的群众实践突破,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特定条件下制度突围之急迫。今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中,科研人员、青年和大学生、国际人才、返乡人员、基层群体等各类人物主动参与,其群像更为丰富生动。

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其草根性成为普通大众收获新一轮改革开放红利的最直接与现实的实现方式

唯物史观中的人民群众是有着特定文化承载、个人意志和价值追求的社会主体。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人事人才制度和人口户籍政策等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人们的生活观念、财富观念、时间观念、风险意识等发生深刻变化。城镇化带来城乡人口大流动,传统观念中的安土重迁瓦解了;体现现代文明的城市新思想、新观念和新的生活方式,改变了过去一年很难去趟县城的农民的命运。作为计划经济特色之一的单位制变革,使一批人从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走出原有的小社会安乐窝,走上创业创新之路。

在工业化时代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创业和创新所需要的资金、技术高门槛,不是普遍大众能轻易迈过去的。今天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低门槛使机会平等有了更为有利的基础,依托于互联网+的创业和创新无处不在,普通大众都可以参与其中,并找到获得成功的机会。

市场是天生的平等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推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给了社会中相当一部分人改变自身命运的机遇,一批人通过诚实劳动和艰苦努力成为市场竞争的优胜者,今天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带来的积极的流动效应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大得多。今天,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让更多的人富裕起来,让更多的人实现人生价值,这有助于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也会让更多年轻人,尤其是贫困家庭的孩子有更多的上升通道。

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顺应了当代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新变革,是对传统经济条件下创业创新的超越

创新是将支配的原材料与力量通过新组合引入生产以实现经济发展,企业家精神在生产要素重新组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企业家不是简单的社会身份,而是具有发现市场机会的眼光、承担风险的勇气、强大行动能力的个性化人格特质。

20世纪70年代后,创新出现了向多元主体开放式参与转向,一些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其它主体也参与进来,形成了系统性、网络式、集群化的创新行为和过程模式,这一模式下的创新尽管具有相当的开放性和协同性,但还不具有人人可参与的大众性。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革命性变化带来创新组织模式发生重大变化。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创新呈现出明显的个人化、小规模、分散式、渐进性特征,创业创新活动变成了社会大众人人可及的事情,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一批集众人之智、汇众人之财、齐众人之力的创意、创业、创造与投资的空间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使得那些有梦想、有意愿、有能力的人,无论是受到高校教育的科技工作者、大学毕业生,还是普通农民、家庭妇女、退役军人、失业人员甚至有的残障人士等都可以参与进来,都可找到用其智、得其利、创其富的机会和空间。

长期以来,在中国社会中创业和创新只是少数人从事的高大上的事情,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只能沿着前辈的生活轨道谋生。随着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淘宝网等平台凭借技术难度小、进入门槛低、初始资金需求量少等优势,帮助千百万普通民众实现创业梦想,在中国城乡地区形成了极强的示范和带动效应。近年来东部地区的浙江、山东、江苏等地出现了一批淘宝村,极大改变了现代技术发展与普通民众的疏离,这是他们前辈没有遇到也没有想到过的事情。

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反映了当代信息化高度发展条件下技术范式的深刻变化

人类知识的生成、传播和继承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往。今天数据已经渗透到几乎每个行业和职能领域,成为不可或缺且日益重要的生产要素。随着对数据收集、管理、挖掘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催生出一大批新产业。据测算,自印刷术发明以来,过去上千年印刷材料的数据量相当于200pB(数据存储以比特(Byte)为最小单位,为1024进位制,从低到高依次为B、KB、MB、GB、TB、pB、EB和ZB),而2011年全球产生的数据量约为1.8ZB,相当于人类过往数据量的9400倍。

与工业革命不同,知识经济、大数据的基本特征是知识与数据的排他性约束相对少。与传统工业扩大规模带来边际成本递增不同,同一(同类)数据则可以被多个主体同时使用,乃至越用越丰富,其边际成本还会出现不断降低趋势,这对国家治理模式、企业决策、组织和业务流程、个人生活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

今天社会生活正日益高度数据化,数据信息的传播也从单中心、单向传播向多中心、网络裂变式传播转变。比如,传统条件下对消费者需求只能依据人口统计特征来描述,而个人需求所具有的隐蔽性、复杂性、易变性和情景依赖性难以把握,现在大数据通过细分化、个性化、精准化、动态化,可以实时模式化其需求行为。互联网+和大数据在带来传统重构的同时,更催生了无数的商业机会和盈利空间,它把人重新组织进新的财富创造体系之中。

大数据具有无限接近消费者潜能的性质,它极大地推进了人的愿望、需要和现实需求与可能提供的产品、服务在更细微层面的匹配,预示着新一轮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依托于互联网所带来的平台效应、链接效应和重构效应,使淘宝村等业态所面对的市场早已不是简单的地域性本土市场,它连接的是全国乃至全球大市场。

五、中国进入发展新阶段和现代科技迅速进步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了迫切需要,并提供了巨量空间

20世纪后半叶以来,西方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时代,其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1978年,我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28.2%、47.9%和23.9%,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在传统工业化道路下,高资本投入、高资源消耗的模式难以为继。2014年,我国GDp约占世界的13%,但消耗了世界能源的23%、钢材和水泥的50%,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十分严峻。

作为人口和劳动力数量第一大国,在农业就业人员比重逐步降低的大形势下,随着工业技术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工业已难以有效解决新增就业问题,必须通过吸纳劳动力能力较强的服务业加快发展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2005年至2014年我国就业人员从约7.46亿人增加到7.72亿人,其中第二产业增加了约5300万,而第三产业增加了约7800万。

今天互联网创新成果和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形成了以互联网为基础平台的创新要素的发展新形态。互联网+在关键产业都可以找到深度融合和成长的空间,给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发现价值、创造价值、解决问题的路径,也改变了消费者的需求内容、需求结构和需求方式。商业模式的创新则带来了人们传统商业思维和商业逻辑的变革,引发人们重新思考不断变化的商业模式中的资源、价值、结构、关系和边界。

现代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极强的衍生和拓展能力,基于平台商业模式的向上、向下延伸、跨界和全方位扩张,催生了难以计数的商机。苹果公司为iphone手机推出应用程序商店(App Store)模式,为众多独立软件开发商提供开发工具。应用商店允许用户直接从iTunes商店浏览、购买和下载应用程序(苹果公司提取30%的版税)。App Store技术平台发挥了强大的双边网络效应,推进了苹果从原来的ipod向iphone平台商业模式转变。同时,也诱发了各大信息技术(IT)系统提供商、网络运营商、手机终端制造商推出自己的App Store。现在门类众多的应用软件可谓日新月异、千姿百态。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创新作为发展第一动力。中国是一个赶超型的发展中大国,不仅要在工业3.0基础上迈向4.0,同时还要补2.0方面的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其广泛参与性和渗透性,在基本经济运作层面推动了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技术水平和不同商业模式的融合。中国有9亿多劳动力,各类高校在校人数超过3500万,每年有700多万的高校毕业生,蕴藏着巨大的知识和创新能量。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实现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国当前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引擎。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等将在中国催生一场新产业革命,使中国自身的比较优势和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关于再创业新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判断世情国情,紧紧抓住发展这一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深刻总结国内国际发展经验,针对我国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于顺利实现我们党擘划的宏伟蓝图具有重大意义。

新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原则问题,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经过多年持续努力,现在我国经济总量已稳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发展仍然是解决当代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寄托着13亿多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憧憬。新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把发展为了人民作为根本价值指向,不仅要把蛋糕做大,还要把蛋糕做优,更要把蛋糕分好,将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把新发展理念作为引领发展的指挥棒,用以谋划发展大局、指导发展实践、检验发展成效,彻底摒弃那些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认识和做法,坚决杜绝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以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发展实绩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新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新发展理念深刻地体现了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比如,体现在创新发展上,就是要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胆识,注重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凝聚人才,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再如,体现在协调发展上,就是要坚持全国一盘棋思想,统筹各地区、各领域、各行业的资源和力量,充分发挥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企业家等的作用,共同推动发展。还如,体现在共享发展上,就是要鼓励全体人民敢于有梦、勇于追梦,让每个人通过自己的辛勤付出,都能拥有梦想成真的机会,都能合理分享发展成果。一句话,就是要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汇聚起推动发展的磅礴力量。

新发展理念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是发展的主体,也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发展,就是要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成为发展的最大受益者。当前,我国各领域各行业分配不公问题依然突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在收入和公共服务水平上差距依然较大,人民群众对共享发展成果有着强烈期待。为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着力把我国发展的总量做大、质量做好,为共享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文化基础。同时,要根据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原则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推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互促共进。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保障基本民生,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让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浅谈再创业新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持续优化经济结构、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重要抓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浅谈再创业新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再创业新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1】

鼓励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不仅是扩大就业的基本途径,也是增强经济活力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国家为鼓励大学生创业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更好地发挥这些政策措施的效用,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关键在于积极开发培育适合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并提供配套支持。

有关调查显示,2011年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为1.6%,远低于发达国家20%的水平;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2%3%。我国大学生创业率与创业成功率之所以呈现双低态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适合大学生创业的项目不多,可供大学生选择的空间狭小,而且创业项目相似度较高,特别是缺乏掌握核心技术优势、含金量较高的项目。比如,有关统计表明,软件开发、电子商务和信息服务等技术含量相对较低、行业准入门槛不高的项目成为近年来大学生创业的首选项目。由于市场上类似项目已趋饱和,加之没有自主核心技术和优势,要在这些项目上取得成功的确很难。改变这种状况,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当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健全创业政策法律体系。有关部门和学校应加强创业宣传,培育和增强大学生创业光荣的意识,并对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给予政策扶持。加快完善创业配套法律体系,营造良好的创业政策和法治环境。强化大学生依法创业观念,引导其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降低创业风险。

建立大学生创业项目库。一是根据产业发展形势培育项目。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高科技、创意等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可以选择具有发展前景和一定基础的项目进行储备,提供给具有一定专长的大学生,助推其创业。二是根据大学生特点开发项目。小微项目具有成本低、经营方式灵活、技术门槛低的优势,适应大学生创业。可以根据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需要,规划一批小微项目并匹配一定启动资金,提供给大学生进行创业。三是立足学校及社会资源优势开发项目。可以借助学校品牌,开发教育培训、技术转让、专业咨询等项目;利用智力优势,开发家教服务中心、成人考试补习、会议礼仪服务、速记训练等项目。

构建大学生创业支持系统。学校应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更多地向大学生传授创业知识,更加注重通过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技能。有关方面应积极拓展渠道,通过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创业互助基金等,为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优惠、便捷的资金支持;同时,通过开展财务知识技能培训、提供财务顾问等,帮助大学生搞好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政府、学校、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应搭建相应的平台,提供政策、法律、咨询等配套服务,形成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合力。

【浅谈再创业新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2】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这里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判断,就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

企业为什么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何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一直以来,大学和科研机构以科技创新作为自身的基本功能,在近年来得到不断强化。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位置在哪里?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概念需要予以界定:创新。创新的一般语义,包含三层,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但在社会学、经济学等不同学科领域,创新有着不同含义。在社会学的视野里,创新就是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但在经济学的语义系统中,创新有着较为狭隘的含义,熊彼特在其著作中提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它包括五种情况:引入一种新产品,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熊彼特的创新概念包含的范围很广,如涉及到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及非技术性变化的组织创新。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创新的含义随后逐趋丰富。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华尔特罗斯托提出了起飞六阶段理论,对创新的概念发展为技术创新,把技术创新提高到创新的主导地位。20世纪70~80年代开始,有关创新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开始形成系统的理论。厄特巴克(J.M.UMerback)在70年代的创新研究中独树一帜,他在1974年发表的《产业创新与技术扩散》中认为:与发明或技术样品相区别,创新就是技术的实际采用或首次应用。技术创新是创新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与发明、创造相对应,更多的是将技术、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予以整合以推出新产品。

这意味着,在不同语境中,创新有着不同指代。比如,我们说科技创新知识创新创新工程等时,更多的是在社会学的意义上而言的;但在说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时,是在经济学意义上而言的。在这个意义上,创新(技术创新)的主体只能是企业,因为大学的本职是培养人才、作好奇心驱动的基础科学研究,而科研机构的核心职能是提出新思想、新工艺、新理论、新成果(科研成果)。至于技术和成果的应用,就交由企业来承担。

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并不是让企业抢大学和科研机构的饭碗,而是从国家创新体系全局出发,让不同性质、不同职能的机构在创新价值链中更好地归类、定位、互补,从而形成一种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为此,大学特别是科研机构,要适应这种变化,提高自己的协同力和竞争力。

再创业新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学习心得体会


沿循一种经过无数次摸索而形成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模式,有时确实可以帮助我们提升效率、迅速地解决问题。但这个判断的前置条件是,新旧问题性质相同、所处的环境也相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再创业新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学习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再创业新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学习心得体会1】

巨轮起航,把握航向才能行稳致远;攻坚克难,找对路径才能闯关夺隘。

新发展理念是方向、是钥匙。纵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谋划脱贫攻坚战、提出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商议一带一路建设、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人人共享的小康两会期间,新发展理念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于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会时间,为我们凝聚共识、推动十三五发展注入了强大思想动力。用新发展理念衡量工作、指挥行动、训练干部,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寻找机遇、打造亮点、拓展优势,踏上决胜全面小康新征程,总书记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动员令。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以新实践厚植新优势,是我们打赢决胜之战、实现发展新跨越的根本所在。

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就要在思想上与新理念对表、向新理念看齐。五大发展理念,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既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也是破解矛盾和问题的良方。一了千明,一迷万惑,树立和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必然伴随着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新常态下,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那些片面追求GDp、拼资源拼投入、重城市轻农村、先污染后治理、重效率轻公平等陈旧观念行不通了,于发展于人民有害无益。不破则不立,只有坚决清除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认识,深刻把握新发展理念的核心要义、丰富内涵、现实意义,我们才能树立与时代和实践发展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在解放思想中跟上时代,在转变观念中赢得发展机遇。

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就要在实践中按新理念办事、让新理念落地。理论的生命在于实践,新发展理念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成为发展的指挥棒、行动的度量衡。在新的坐标系下来审视,畸形发展、竭泽而渔、自我封闭、与民争利、忽视民生等做法和行为,与新发展理念背道而驰,必须坚决纠正、彻底摒弃。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必成于实。只有遵循规律科学地干,开拓进取创造性地干,瞄准短板奋发地干,以人民为中心务实地干,才能让新理念转化为改革的新动力、发展的新路子。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事制宜,把新发展理念切实体现到政策制定、工作安排、任务落实上,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才能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

落实新理念,领导是关键。让新发展理念变成普遍实践,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行动。既通过深学让新理念扎根头脑、成为信念,又通过笃用不断深化认识、提升能力,在实践中锻炼干部、检验干部,就能让各级领导干部成为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示范者、带头人,彰显新理念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价值。发挥关键少数的关键作用,汇聚全党全社会的磅礴力量,我们就一定能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共同实现十三五蓝图,赢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新胜利。

【再创业新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学习心得体会2】

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在较短时间里由低收入阶段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我们面临着新的发展问题。解答好这些问题,需要不断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进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不仅是指引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之魂,而且是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思想之魂,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新境界。

以重大发展问题为导向推动经济发展理论创新

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创新,最重要的是抓住我们所处发展阶段的重大发展问题,积极作出回应。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现在已经告别低收入发展阶段、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面临一系列新的重大发展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一是增长速度由高速转向中高速,这就提出了中高速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二是世界上一些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没有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出现了收入差距过大等严重问题,发展陷入停滞。我们面临着避免重蹈他人覆辙、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严峻挑战。三是发展面临一些深层次难题,包括传统发展动力衰减、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经济结构不合理以及发展水平和质量不高、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等。解决这些重大发展问题,呼唤经济发展理论创新。习近平同志的有关重要论述,为解决这些重大发展问题和创新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指明了方向。

经济发展新常态理论。习近平同志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从战略机遇期视角观察新常态,不能只把新常态理解为经济增速放缓,还必须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论述,掌握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抓住和用好发展的新机遇。应当认识到,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的变化过程伴随着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因而新常态不只是速度变化,还有两个重要表现:一是结构优化,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二是动力转换,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可见,经济发展新常态理论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发展新阶段的特征、机遇和任务。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提出来的,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指引。创新着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着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着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着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着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新发展理念是对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开创性成果,也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科学指南。

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夯实经济发展理论基础

为谁发展,是经济发展理论和实践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夯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基础,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按此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需要明确三个发展目标:以发展生产力、增进人民福祉为目标,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把握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也出现了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在发展新阶段提出共享发展理念,就是要在发展中共享、在共享中发展,努力实现改革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按照共享发展理念,经济发展不是为少数人、一部分人服务,经济发展理论也不能为少数人、一部分人服务,而是要为全体人民谋利益。在共享发展中,人民群众共同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在民生改善中有更多获得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激发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改革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

结合发展新特征新趋势深化对科学发展的规律性认识

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根本途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习近平同志在2014年7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这一深入阐述,是对经济发展规律性认识的理论升华,是对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新特征、新趋势的科学把握,是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思路、新路径的高度概括。

我国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两大发展问题日益凸显:一是发展不平衡,二是生态环境不堪重负。新发展理念指出了解决这两大问题、实现科学发展的路径。

通过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找出短板,在补齐短板上用力,通过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是协调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首先是补齐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短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2013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协调发展,要求着力补齐农业农村短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在这个过程中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其次是补齐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这块短板。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打响了脱贫攻坚战,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通过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长期以来,依赖化石能源的传统工业化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了应对严峻的生态环境挑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习近平同志指出: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就把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多样性的生物、绿色的环境看作宝贵的生态财富,进一步明确了生产力研究的三个层面: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保护生产力。对于经济发展来说,这三个层面缺一不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经济发展,就要建立解放、发展和保护生产力的系统化的经济学说。

立足我国国情和实践推进经济发展动力理论创新

习近平同志指出:对我国这么大体量的经济体来讲,如果动力问题解决不好,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两个翻番是难以做到的。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功能是寻求发展的动力。在生产关系层面,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寻求发展动力。在生产力层面,则是在供给和需求两侧寻求发展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市场需求成为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消费、投资和出口成为需求侧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进入新的经济发展阶段,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变化的问题突出出来,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动力转换。

经过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传统经济要素的推动力出现衰减是不可避免的。但应看到,影响经济增长的要素除了物质资源和劳动力,还包括技术、结构、效率等。在现阶段,虽然物质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供给侧的推动力在减弱,但技术、结构、效率等方面的动力还没有充分激发出来,科技创新、结构调整、效率提高等都还有巨大潜力,而且是更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动力。其中,最重要的动力是创新的驱动力。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样,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供给侧的其他动力如结构调整、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等,也需要依靠创新才能充分激发出来。现在,我国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在世界上的位置已从跟跑并跑提升到并跑领跑、抢占战略制高点,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任务更为紧迫。新形势下,我国企业必须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理念,着力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努力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争取在价值链中占据主导地位。

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


解放思想即是学习理论的深入过程,也是把学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过程。企业基层党员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应放在提高执行力和本职工作创新上来。我们在以往的学习讨论中,人们习惯谈谈眼前生产遇到的芝麻小事、表决心和愿望,以为这就是解放思想了,其实,这是的形式主义的表现形式。要避免形式主义,必须有正确的理论为指导,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方向,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思想解放。

按照部机关党委的安排,我经过了学习思考、查找问题和务实整改的过程,结合当前宣传工作的实际和中心工作,我考虑怎样解放思想才能实现宣传工作新突破呢?有三个思路与大家交流。

一是逆向思维。哪些方面影响我们新突破,就要在这些方面解放思想。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我们党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30周年,这些年来当两个凡是影响我们前进的时候,我们就首先冲破它的束缚,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当姓社姓资影响我们搞市场经济时我们就针对它解放思想,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那末,今天什么影响我们前进呢?就是影响我们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旧观念,比如,封闭保守的小农意识、官僚主义的落后意识、形式主义的错误意识等等。

在大讨论的过程中,找准宣传工作的差距,有3个共性问题。一是基础性工作不够实,二是常规性工作不够好,三是创新性工作不够多,这3个不够就影响我们宣传工作的新突破,这就需要我们破除旧的观念。

二是顺向思维。人民群众需要我们怎样解放思想,我们就从哪里解放思想。比如,人民群众非常关注假日文化生活、关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关注燕赵讲坛,关注业余文化生活等,我们就要在这些方面多换脑筋,做个换位思考,从大多数市民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多为群众办好事,多为市民解难事,多为社会做善事。

三是比较思维。我们无论是在理论工作、文艺工作、新闻工作、创建工作、城宣农宣工作等都要在学习先进中解放思想。比如,这几天,谈固村的村民代表去昆明参观城市建设,还有许多的单位去北京、天津、长沙等城市学习,这就是在比较中、在交流中去解放思想,以比较就发现我们在城市建设的设计理念上、在城市建设的配套设施上、在城市建设的人性化上还有差距,这样就在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我们石家庄无极名人刘禹锡是唐朝的著名诗人,被称为诗豪,他有两句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都是说明了新陈代谢、新旧交替的客观必然性,我们总要抛弃不合时宜的东西,清除思想上的垃圾、不断地解放思想,进而实现由精神到物质的飞跃,为实现宣传工作的新突破、实现三年大变样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解放思想大讨论个人心得体会


通过个人学习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党员干部作风整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自己认识到在以后的工作中切实要改进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存在的问题。加强学习使自己的思想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力求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做时代的标兵,必须始终做到与时俱进。现总结如下:

一、党员必须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学习首先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深刻领会中央、省、市、区委的有关决策、政策,深刻把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深刻理解共产主义理论与生俱来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其次,学习必须要结合实际,不断提高活学活用马列主义理论的能力,提高处理复杂工作的能力。作为党员和基层党务工作着,学习的作用全在于应用于社会实践,不断体现于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执法活动中。再次,学习必须要全面。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学习必须要全面。不仅要学习法律知识,还要学习历史、经济、科学、社会、心理等方面的知识,力求知识全面。通过学习我对教研工作更加热心,态度更积极。专业知识、业务水平不断提高。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注重知识的教学。

二、思想认识。

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一学期来,我还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

三、教学工作。

在教学工作方面,整学期的教学任务都非常重。但不管怎样,为了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我坚持经常翻阅《优秀论文集》、《青年教师优秀教案选》等书籍。还争取机会多出外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平时还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每上的一节课,我都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的信念是-决不打无准备的仗。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

对学生未来负责。对于教育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同时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会给其他环节构成困难,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我们教师应该立足现今,着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勤勤恳恳,充当人梯,负起我们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为后代着想,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我们祖国千秋大业负责。优扶差是一个学期教学工作的重头戏,因为一个班级里面总存在几个尖子生和后进生。对于后进生,我总是给予特殊的照顾,首先是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然后是在课堂上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交朋友,使他们懂得老师没有把他们"看扁",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最后是发动班上的优生自愿当后进生们的辅导老师,令我欣慰的是优生们表现出非常的踊跃,我问他们为什么那么喜欢当辅导老师,他们说:"老师都那么有信心他们会学好,我们同样有信心。""我相信在我的辅导下,他一定有很大的进步。""我想全班同学的学习成绩都是那么好。"于是,我让他们组成"一帮一"小组,并给他们开会,提出"老师"必须履行的职责,主要就是检查"学生"的作业,辅导"学生"掌握课本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给后进生根据各自的情况定出目标,让他们双方都朝着那个目标前进。"老师"们确实是非常尽责,而"学生"时刻有个"老师"在身旁指点,学起来也非常起劲。两个班所定的9对"一帮一"小组,"学生"们全班都有进步,有的进步非常快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承担着人的思想文化传播,新生一代的培养,各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造就等艰巨任务。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