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职业生涯规划 > 导航 > 支教教师:理性规划,避免职业生涯的“搁浅”

职业生涯规划

支教教师:理性规划,避免职业生涯的“搁浅”。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会运用到各种各样的范文,好的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让我们来参考一些范文吧!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支教教师:理性规划,避免职业生涯的“搁浅”,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近日,一则题为支教三年归来,我被职场抛弃网络热帖引发广泛关注。据主人公自述,他在3年支教期满后去成都闯荡。结果,我四处碰壁,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我没有工作经验。专业上3年没有动手实践,基本也忘得差不多了。做过教师,转行做其他的,真的是很难。后来,他先后做过几份工作,都未能长久。

这位支教人员的故事再次引起了社会对支教人员职业发展的关注。支教无疑是高尚、光荣的行为,是个人奉献精神的一种表现,值得大力提倡。然而,部分支教人员因为未能处理好支教后个人职业发展的问题,而陷入了困境,类似的情况近年来在支教人员中并不鲜见。

支教经历是人生难得的宝贵体验,能给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带来诸多益处。向阳生涯首席职业规划师洪向阳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到,不过,从个人长远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支教者最好能尽早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长远打算,理性处理好支教后个人职业发展的问题。

支教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影响

洪向阳认为,支教经历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可带来以下三方面的影响:

1、了解社会,磨练意志

支教的历练,能帮助支教人员更深刻地了解国情民情,尤其是加深对我国落后地区教育现状、社会生活的认识,增长见习,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同时,在艰苦的环境下磨练个人意志,达到内心的平和与超然,使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趋于成熟。

2、自我理解,明确方向

在支教中能够感受职业,探索职业方向,进一步认清自己的职业定位。对于确定了教师这个职业方向的人而言,支教经历就是最宝贵的工作机会,同时也是展示自己实力的大舞台,能积累更多的实际教学工作经验。而对于暂时定位不清、目标不明的人,也可以在支教中加深对自我的了解,探索职业兴趣,找出知识结构和能力的不足,从而明确发展方向,更加合理地规划职业。

3、锻炼能力,提升自我

在支教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各方面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社会经验,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增值的过程。对于个人简历来说,支教经历也是一笔具有较高含金量 的成绩,在赢得社会尊重的同时,职业机会也将增加。这一点也是向阳生涯CCDM职业规划师在帮助有相关经历的客户时特别强调的一点。

三方面加强规划未雨绸缪

虽然支教经历对大学生而言有诸多益处,但如若对个人长远的职业生涯发展缺乏规划,大学生在支教结束后回归职场时,很可能遭遇挫折,职业生涯因此搁浅。正如篇头提及的网友,支教三年后却被职场抛弃。

那么,怎样才能将支教的经历变成今后职业生涯中能够加分的砝码,理性规划获得个人职业生涯的良性发展?向阳生涯资深职业规划师闫岭认为,大学生支教人员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未雨绸缪:

1、积累工作经验,提升职业技能

支教往往条件艰苦,困难重重,大学生需要做好要吃苦耐劳、艰苦奋斗、锻炼自我的充分心理准备。同时,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各种通用技能,为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支教中最能锻炼的是在课堂中一对多的培训能力、与学生的沟通能力、独立备课和掌控课堂的能力、还有解决教学工作中各种问题的能力等。

2、支教结束前,尽早做好求职准备

在支教计划结束前,尽早做好重新求职的相关准备。具体包括:一是收集职场信息,了解人才需求状况,若自己不便收集,可向家人或朋友求助;二是明确职业定位,自己想做什么工作,能做什么,目标企业在哪,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如果答案不确定,可以寻求专业咨询机构的指导;三是找到职业定位后,有针对性地制作简历,掌握必备的面试技巧。

3、明确支教意义,全盘规划职业生涯

有的人支教是为了奉献青春,有的人是为了体验生活,有的人是为了暂时逃避就业压力,有的人是为了锻炼自己提升能力,而还有的人则是为了考研或考碗 时能够加分。无论是何种目的,自己一定要明确。因为支教的目的不同,其意义也有本质的不同,而支教者本身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收获也会不同。此外,支教是职业生涯的特殊经历,要将其串连于整个的职业生涯中全盘规划,比如参军、支援西部建设等行为,都属于这类。

向阳生涯特别提醒,支教经历可以为求职增光添彩,成为有力的竞争优势,但要想找到适合自身的职业,实现职场的成功,还是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分析自身和职业市场,提早做好自身定位与职业规划,使自己的职业生涯得到快速、稳步的发展。

FwR816.COm小编推荐

注意避免职业生涯规划陷阱


规避职业陷阱 CIO自毁前程的错误举动分析

根据有关专家的调查显示,大多数人在职业生涯中经常会做出一些错误举动,以至自毁前程。为了避免悲剧发生,专家们建议,CIO应当避开以下的职业陷阱。

缺乏规则。预先规划这一原则在技术领域尤其适用,技术的快速变化使之成为对职业生涯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

饥不择食。如果在没有进行全面的评估之前就极力抓住某个职位,事后你很可能会发现这一职位并不适合你,或者不符合你的长期职业规划。

视野狭隘。作为一名IT专业人员,你不仅应当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也应当积极拓展与非技术人员的关系纽带。扩展视野并不会让你失去任何东西,反倒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丰厚利益。

生活在过去之中。你必须向雇主表明,自己的才能处在不断的更新之中,而且对最新技术充满热情。如果你最近还没有在新知识方面充电,最好认真地考虑参加一些关键领域的专业课程。

接受独角戏式的职务。这样虽然能够显示出你的能力,但会让你陷入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环境。

被动接受,依赖招聘广告来确定你的下一个职业。你应当分析企业网站中的职位空缺,并和猎头公司保持经常联系进而寻找潜在的职业机会。

忽视项目管理能力。由于IT世界越来越重视项目能力,如果你在简历中不能详细说明自己在这方面的经验,潜在的雇主即使有长期的职位空缺可能也很难考虑你。

守着没有成就感的职位。如果你觉得现在的职位没有什么挑战性,则很有可能会对它失去兴趣,并且在职业能力上停止发展。因此,即使这样的职位可以给你带来安逸,也千万不要再停留于此。最好开始寻找新的职位,使你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

忘记软能力的作用。尽管优秀的技术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但技术人员也需要具备有效的沟通技能和基本的商业知识,这种需求正在变得越来越明显。因此在考虑你的职业发展机遇时,千万不要忽视其他方面的能力,如商业写作、公开演讲或其他软能力。

坐视技能萎缩。对于所有IT专业人员而言,终生学习都是必不可少的。无论你的天赋有多高,如果掌握的技能陷于停顿,你的竞争力也会渐渐失去。因此,要争取获得最新的软件认证并阅读技术商业杂志,以使你永远站在自身领域的前沿。

在错误的方向上建立关系网。要想建立关系网,并不是送出的名片越多越好,相反,你应当将注意力集中在与其他专业人员建立长期的、有意义的,而且是互利互惠的关系上。因此,在人际网络的建立方面,你应当注重的是质量而非数量。

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千万不要只看报纸或只看网上公布的职位。你应当采用多种方式,比如利用人际关系网,或者在公司内部寻求可能的机遇。

对新职位的面试没有做好准备。许多负责招聘的经理在面试时已经不再问那些陈辞滥调式的问题。今天的雇主希望听到深入的答案和详细的信息。因此,无论是随机测试、集体面试还是多重面试都已经变得司空见惯。你可以与朋友进行一些面试预演,否则你很有可能被打个措手不及。

不爬树就想摘到果子。 如果你怕被拒绝而不敢申请新的职位,那么你的职业生涯将不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因为承担一定程度的风险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

避免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心理陷阱”


一个人的性格总会有弱点,这些弱点很容易成为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心理陷阱,所以不管是高级主管还是基层员工,在你努力迈向成功之前,需要检视一下自己,填平职业生涯上的心理陷阱,为自己的成功铺平道路。

美国哈佛商学院MBA生涯发展中心主任詹姆士华德普与提摩西巴特勒博士,通过多年调研,归纳出以下这些阻碍职场人士发展的有缺陷的职场心理行为模式。

狂妄、专制、完美主义

他们不切实际,找工作时,不是龙头企业就免谈,否则就自立门户。进入大企业工作,他们大多自告奋勇,要求负责超过自己能力的工作。结果任务未完成,仍不会停止挥棒,反而想用更高的功绩来弥补之前的承诺,结果成了常败将军。

这种人也喜欢出风头,在稳定的社会或企业中,他们总是很快表明立场,生怕没有人注意他。其实是为了掩盖内心的虚弱。这样的人总要求自己处处做英雄,也严格要求别人达到他的水准。在工作上,他们要求自己与部属更多、更快、更好。结果,部属被拖得精疲力竭,纷纷跳船求生,留下来的人则更累。

工作中他们甚至会不懂装懂,嘴上喜欢说的话是:这些工作真无聊。但他们内心的真正感觉是:我做不好任何工作。他们希望年纪轻轻就功成名就,但是他们又不喜欢学习、求助或征询意见,因为这样会被人以为他们不胜任,所以他们只好装懂。

他们或者言行强硬,毫不留情,就像一台推土机,凡阻挡去路者,一律铲平。因为横冲直撞,攻击性过强,不懂得绕道的技巧,结果可能伤害到自己的职业生涯。

逃避、悲观、压抑

这种人虽然聪明、有历练,但是一旦被提拔,反而毫无自信,觉得自己不胜任。他们的核心信念是我不够好,尤其是出现挫折和挑战的时候,他们这种自我破坏与自我限制的负面想法占了上风。

他们可能会成为典型的悲观论者,开始杞人忧天。采取行动之前,他会想像一切负面的结果,感到焦虑不安。这种人担任主管,会遇事拖延,按兵不动。因为太在意羞愧感,甚至担心部属会有意见,让他难堪。

然后他们会觉得自己失去了职业生涯的方向。我走的路到底对不对?觉得自己的角色可有可无,跟不上别人,也没有归属感。

他们的另一个极端表现就是无条件回避问题。他们身为主管,本来应当为部属据理力争,为了回避冲突,可能被部属或其他部门看扁。为了维持和平,他们压抑感情,结果他们严重缺乏面对冲突、解决冲突的能力。到最后,这种解决冲突的无能表现,甚至威胁到婚姻、亲子、手足与友谊关系。

非黑即白、机械

这种人眼中的世界非黑即白。他们相信,一切事物都应该像有标准答案的 考试 一样,客观地评定优劣。他们总是觉得自己在捍卫信念、坚持原则。但是,这些原则,别人可能完全不在意。结果,这种人总是孤军奋战,常打败仗。

这种人的僵化还表现在完全不了解人性,很难了解恐惧、爱、愤怒、贪婪及怜悯等情绪。他们在通电话时,通常连招呼都不打,直接切入正题,缺乏将心比心的能力,他们想把情绪因素排除在决策过程之外。

如何避免职业生涯原地踏步


有两类人注定一生一事无成:一类是没有勇气放弃那耕种已久但荒芜贫瘠的土地,再去寻找那肥沃多产的田野;另一类是一生都在奔波寻找肥沃多产的田野,从来都不低头认真耕耘脚下那片丰腴的沃土。这世界还有一类人,不仅低头认真耕耘脚下的沃土,而且还不忘抬头寻找更肥沃的田野,然而这类人能够实现成功梦想的毕竟是寥若晨星,其原因就是有想法而缺少正确的做法。本文旨在提供实现成功梦想的方法以及为什么这样做的道理。

职场工作,尤其营销工作是充满挑战和诱惑的,困难重重是挑战,高额的回报是诱惑,自己的业绩领先更是自豪。在挑战、诱惑、自豪面前,营销员是否有意识做好以下工作,则是决定其不同人生轨迹的关键。要么灰暗失败,要么是光明灿烂。

年轻的营销人员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只重视销售业绩,而不注意工作中其他方面的修养,结果在销售队伍混迹多年仍只是一位普通的销售人员,职业生涯原地踏步。以下叙述的是两个截然相反的职业生涯轨迹。

案例一原地踏步:灰暗的人生

他刚参加工作时是位销售高手,业绩骄人,拿的业绩奖励在同级别的销售员中是领先的。但他不久发现其他业绩不如自己的甚至是业绩二流的销售人员却晋升到领导自己的管理岗位上,而自己无论业绩如何好,拿的奖励如何高,就是不如居于这些管理岗位上的上司拿的综合奖励高。于是他开始抱怨这个社会不公平,并产生种种揣测:他们和某某领导有关系,他们会拍领导的马屁。他们凭什么管理自己?他不服气,甚至开始发难,把时间和精力用在与自己的直接上司作对上,接下来他的销售业绩开始下降。这样一来,他这位销售高手的命运可想而知。他愤愤然辞职,怀着新的希望加盟到另一个企业组织,又从零开始干起销售,自己原先的积累,除了销售经验打了一个大折扣后留存于自己职业生涯的包裹里,其余的统统化为乌有。于是他在新的销售岗位上开始了自己新的人生征程。他没有悟出自己在原单位失败的主观原因,在原有的思想观念支配下开始新的工作,结果重蹈覆辙。他这样反复折腾了几个单位后,对自己都没有信心了,甚至找个工作都很困难,因为这世界圈子很小,尤其同一行当的圈子更小,当他先后到几家新的单位应聘时,发现新的单位销售主管有些甚至比他应聘的岗位高出许多级别的主管都是他原来的同事,或曾经接触过,有的还是他带过的小徒弟。正是这些主管对他有所了解,所以他的面试一次次失败。他开始抱怨这些人不念旧情,但这些抱怨对他自己找工作没有任何益处?他也曾经到了几家没有认识自己的人的单位去应聘,那些坐在掌握着他饭碗的岗位上的主管们,尽管比起他属于嘴上没毛者,但依旧傲慢地把他上下打量一番后,开始了疑惑的甚至是挑剔的下意识中就不想录用的面试,因为坐在这些主管岗位上的人与他素不相识,只能按一般常理去推测:您老这么大年龄还在寻找这么基础的具体工作,而且还跳槽N次,每次都是做重复的最基层的销售员工作?基于这样的前提,他的应聘成功的概率近乎于零,因为招聘者对他的能力和能力以外的许多都持怀疑态度。而且他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生活的担子越压越重,使他没有机会做更多的选择,只能是着急挣钱养家糊口,于是他只能是委曲求全做自己最不愿意的做工作,做最低层次的工作,做付出和收获比最低效的工作,做着随时都有可能被解除辞退的工作,因为越是这些低层次的工作其竞争越激烈,这样的工作岗位随着社会的进步,随时都有可能消弭,同时许多命运和他一样等待就业的待业者时刻在窥伺着他所在的岗位,伺机取代他。此时,连他自己都感觉到人生的失意、失落、失败,灰暗的前景时刻袭染着他的心灵,逐渐染就了自己灰暗的人生。此时,他回首早期骄傲于同事的业绩,仿佛只是遥远的海市蜃楼,或者那时心中的希望好像是发生在他人身上。他至今也许还不明白,最初一起参加工作的同事,处于同一人生起跑线上开始人生跋涉,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为什么那些还不如自己的人会超过自己呢?甚至成为年薪丰厚的总裁级人物呢?他百思不得其解,他若有所悟命运如此!

案例二青云直上:命运的主宰

程先生是我的一位朋友,他刚参加工作时也是做销售工作,业绩虽不算特别突出,但一直在单位算中上等水平,一做就是3年。但程先生在做好销售工作的时候,经常积极地做客户访问笔记,每天把客户的意见记录下来,并在后面附上自己的意见看法,时间久了就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并把这些问题和意见形成书面的报告,呈给自己的直接上司。每次集会发言,程先生不仅见解与众不同,而且有理有据。在做好销售工作的同时,还主动帮助上司和周围的同事干活,尤其经常做自己团队中的事务性工作,上司有时也很自然地把这些活派给他做。有些好心的同事就劝他,这又不是你份内的工作,做了不仅没有收益,还影响你的销售收入。可程先生并不太介意,继续学他的雷锋,做他的好事,而且在交流销售心得时还主动把自己的经验招数拿出来与大家共享,这在别人看来是傻子之举。期间公司业绩虽有一定波动,但他一直坚持下来,后来他的上司因外部机遇调走了,而他因资格老而且原上司的极力推荐和良好的口碑自然接替了原上司的工作。当然后来程先生也遇到过一位脾气不好、毛病比较突出的上司,而他没有抱怨,从来不人前议论上司的不是,而是默默地配合上司的工作。这位新上司后来因群众意见大、队伍不稳定、业绩上不去被企业辞退,程先生自然晋升接替这个位子。后来,程先生在工作中也有过外部的机遇,也曾经调动过工作,但他的调动不是简单的因挣钱多而跳槽,更多是看重发展机遇,是职务上晋升。就这样,程先生在大学毕业工作8年后的而立之年便升任某一颇具规模的公司的副总裁,主管业务市场工作,年薪也以数十万计。在猎头公司的眼里程先生更是一位价值不菲的奇货。而当年那些认为他比较傻的精明之人大多还都在第一线做资深销售代表,原地踏步。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些资深销售代表作为基层员工,其竞争优势正逐渐让位于更年轻的员工。

如何干上去,避免原地踏步

笔者认为,作为职场人员,尤其销售人员要想干上去,成长到职场的高端,应做到以下八要八不要。

第一,要为事业发展而跳槽,而不要轻易为暂时的高收入诱惑而跳槽。

销售人员流动性非常大,其原因就是冲着销售提成高而流动,殊不知,销售提成高后面隐藏着许多风险。冲着高提成而去,其结果诱人的收入很有可能是镜中的烧饼,于是又见异思迁,到了另一家充满收入诱惑的公司里去了,到了以后才发现原先未到之前听到的看到的感性认识虽然都是正面的真实,然而还有更多的负面真实自己根本就没有想到,于是抱怨,但这无济于事,要怪只能怪自己的轻率,其实也根本用不着怪任何人,包括自己。因为任何公司组织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不可能像自己想像的或听到的那么好。一旦感觉不好就想着要逃避,频繁地开始自己职场生涯中的平移工作,走马灯似的几番跳槽后,自己除了年龄成了职场中的老人外,其他一切的积累与年轻人无异,甚至同年轻人的零数相比自己是负数,当然在与年轻人的同台竞技中也就没有优势了。而成功的跳槽应是为事业发展而跳槽,包括职务的升迁、视野的开阔、难得的锻炼机遇、学习机会以及成长的空间等等。

第二,要为组织奉献才智和力量,主动做一些与自己销售无关的组织事务工作,不要因为与自己业务无关而袖手旁观。

我见过的许多年轻销售人员,只盯着自己的销售业绩,组织中的许多事务性工作视而不见,甚至有时上司安排自己做都向后撤。有时虽然做了,但与上司讨价还价,不愿有点滴的付出。这样的员工只对钱有感情,而对工作,对所在的集体组织没有感情。试想自己对企业组织都没有感情和付出,企业组织能给你什么回报呢?在集体组织中多做些事务性工作,一可以广结人缘;二可以练就自己服务意识;三可以培养对组织的感情;四可以提升自己管理事务性工作的能力。这才是你付出时间和智慧后的重要所得,而这也正是作为一名组织负责人最起码的素质。

第三,是要把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与同事们一块分享,不要把自己的经验和智慧藏着掩着。

我也见过不少这样的一线销售人员,尤其年轻的销售人员,业绩做得很好,一旦上司要他们介绍经验,立即就三缄其口,要么就是轻描淡写应付一番,搞得上司好不尴尬,其实有时上司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整个组织的业务能力,也是想树立其在组织中的威信与影响力,可他这样做的结果岂不是自弃行为?自私到不愿把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与大家分享的人,他也不可能从大家哪里得到更多,这样的人结局往往是凄冷的。正像桃子与核桃,因为桃子把自己最鲜美的果肉长在外面,让人分享,结果桃核儿随手被丢进了泥土里,来年发芽生长,延续生命,并有可能成长为大树,结出更多的桃子。而核桃则是把它自己最香美的肉紧紧地裹在坚硬的壳子里面,目的是保护起来不让人享受,结果人们用比壳子更坚硬的石头或锤子把它敲碎,吃掉肉后,碎壳子当垃圾随手扔掉,从此随泥土化为泥土,再也见不到任何希望。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理性的冒险


理解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准则和目的,然后按照你的价值观,设定一条实现目标的路。如此即可吗?其实不然,在我看来还欠缺一点儿东西,那就是超越自我的冒险精神。

前面我们说过了,工作前期是满足生存需要,之后则会更多地侧重满足成就需要。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的需要层次理论基础上,又提出过高峰体验论。我想:一个人的高峰体验应该离不开奋斗的挑战与冒险过程。

举个例子:当你去爬泰山,经过了漫长艰难的山路,终于到达了山顶。此时,清晨的一轮红日喷薄而出,映入你的眼帘。这一刻,你一定会全身心地沉浸于高峰体验,你也就会暂时忘却了走的路,流的汗,吃的苦。再比如,一对情侣两情相悦,到了如胶似漆的状态。他们常常会沉浸在二人世界里,完全忽略了周围的一切。这是否也会伴随一种高峰体验?

那么,在工作中,我们同样也需要高峰体验。比如你是一名记者,肯定不会满足于简单的采访、写稿,你会争取进步,成为知名记者和媒体圈里有影响力的人物。如果有一天,你真的实现了这个目标,比如获得了新闻界的至高荣誉普利策大奖,你会去想能得多少奖金,够不够买栋房子?肯定不会,那一刻你的高峰体验是被人认可和欣赏的快乐。

然而,一个人生涯高峰体验的获得需要巨大的付出,包括可能遇到的挑战和失败。因而,国外有一种说法,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就是生涯冒险(career adventure)的过程。从某种角度来看,的确如此。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是一次冒险的历程,其中会有理想的召唤和奋斗的喜悦,这会给你带来精神的刺激。但同时,这种刺激也可能带你跌入深渊,甚至丧命。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做生涯规划时必须具有想象力和冒险精神,要多做一份承担痛苦和折磨的准备。

天底下任何一份职业,回归到本质上看,都避免不了一定的简单重复过程。因此,生涯发展并不像我们最初憧憬的那样完全充满着乐趣与新奇。当然,如果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兴趣性格和素质能力进行与职业的有效匹配,那么,相应的痛苦就会呈现得少一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需要学会用一种理性的态度来看待分析自己的生涯和职场的关系,从而,更加理性地去思考和安排自己的职业生涯之路。

我相信,带有冒险精神的理性思考,能更好地帮助我们青年人规避奔向理想道路上的潜在风险,让我们实现更多的高峰体验。

如何避免职业险境


无论是职场新鲜人还是职场老手,在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时候,经常会面临一些职业险境。关键在于,由于各种原因,自己并不知道已经身处险境,极大地影响了自己的职业发展。

究竟什么才是好工作

好工作,什么是好?这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不知道你的职业谁做主?职场险境之一就是对于好工作定义不清,更多的是凭着主观印象和周围人的看法来做决策,自己曾经的愿景犹如一片干枯的叶子,随着现实而飘。孰不知,所谓的好也是相对的。

小A,某大学经济专业毕业,按照周围人的想法,希望能够进入银行工作。通过种种努力,终于如愿以偿。的确,薪水福利比起同龄人强很多,作为一个希望在单位立足的职场人来说,她付出了很多的辛苦。

由于专业知识的欠缺,她就像上了发条一样,一直逼自己学习很多金融的专业知识,拼了命地看书,考证。但无法忽略的是,她的主要业务之一存款业务,由于自己的人脉、资源有限,一直很难完成。这让她觉得很有挫败感,甚至曾经感觉美好的奖金,拿在手里也像烫手的山芋。她一直纠结在是不是要继续,是不是会辜负爸妈的期望,自己到底能否承受这样的压力。工作总是如履薄冰,天天惦记自己的业务完成不了,一上班就觉得心情沉重,晚上回家也睡不好觉。

往往,我们看到的好工作,经常是光鲜亮丽的表面,辛酸的背后却一再被忽略。以银行为例,当很多人都为高薪、稳定而威逼自己的孩子挤入那窄窄的门槛时,却忽略了某些金融业务,如理财产品、客户渠道等工作内容对于职业人的重要程度以及带来的巨大压力。

闯关秘笈:在职业选择之前,要对职业信息有充分的了解。除了发展前途、薪资待遇,还要对工作中的压力和挑战有个大致的了解,做好心理预期。这时候,生涯人物访谈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避免一些心理的落差。如果你发现自己已经身处险境,切忌心浮气躁,而要冷静客观地分析自身以及周围的环境,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非常必要的。

别让闲聊弱化你的职场形象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身边的抱怨多了起来,让人感觉工作的主题被满腹的牢骚代替。人际关系?复杂,怎么周围的人都很这么难相处啊;工作内容?枯燥,常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恼;薪资待遇?太低,我的劳动力不值钱的感慨也比比皆是。

小B,工作四年,曾经换过三份工作。和她聊天,你会发现,很多抱怨犹如滔滔江水。某某领导,眼光不行,怎么能招聘来这样的员工呢?某某公司制度有问题,这种管理水平效率也太低了;某某同事,你说是不是有毛病呢,这件事怎么能这么办?

小B脾气耿直,说话也像机关枪,常常会噎得别人不知道怎么回应。在工作中经常流露对周围世事的不满,第一份工作就是因为在工作中过多流露了负面情绪,人力资源部的主管来找她谈话,婉转请她离开,因为她的存在已经影响了团队的工作氛围。第二份工作,小B依然不满意,抱怨单位属于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第三份工作,简历终于投到了自己认为不错的单位,并且被录用了。一如既往,小B的抱怨并没有减少,MSN的个人消息里经常会有劲爆的语言,不仅让朋友替她担心,这样的状态,会不会哪天被炒啊!曾有几度和领导的关系十分紧张,与同事也无法做到和睦相处。可喜的是,小B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在博客里面梳理令自己感动的工作点滴,就是这个抱怨的习惯,还是要改一改。

职场中打拼的人,当你们沉浸在抱怨的情绪中时,你已经深陷于职业险境中。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你愿意和一个整天愁云惨雾笼罩全身的人共事还是愿意和一个精神振奋、神采奕奕的人共事?答案不言而喻。更不用说喜欢用QQ签名、MSN的个人消息来表达个人负面情绪的人,就像校园里普遍使用的人人网时刻更新状态一样。无形中,加重了你的非职业化程度,影响了你在同事和老板心目中的职场形象。

闯关秘笈:学会管理你的情绪。如果在学校里没有掌握这个技能,一定要补修这门看似简单却应用广泛,而又对你的人生有相当积极意义的课程。不只在工作中,在学习中、在生活中都需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能够正确对待事业起步阶段面临的各种困难,这才是成熟的职场人,也是菜鸟向精英转变的重要转折之一。切记,秀给别人看的信息,在职场中要谨慎对待。没有人能够无限包容你的坏情绪,抱怨是一种从心底里对自己的不认同。微笑面对,学会等待,放弃浮躁,瞬息万变的社会更需要脚踏实地的黄牛精神。

刚工作就盼着退休?

经常听到很多人说:行了,现在就盼着退休了,仔细一看,说话的主人公好像工作没有几年。如此老态龙钟的感慨,着实让人捏了把汗,因为这也是职场险境之一。

小C,在某事业单位工作8年,貌似各个职级岗位的上升情况,自己已经了然于胸,用自己的话说就是,眼前的发展,已经能够预期。每当有了机会出去学习,各种理由接踵而至:工作太忙,没有时间;事务性工作太多,分身乏术;学习还要交学费?太贵,不值。他一边喊着工作没有趣味,一边沉迷于现状而不肯为了改变现状而努力。眼界窄了,人也有了惰性,工作效率越来越低。于是,同事评价,三年前这样,三年后还是这样。领导评价,人是不错,就是懒了一点。于是时间流逝,按照小C的状态,很有可能就这样一直等到退休。在他的眼中,这就是事业单位中职场人士的典型写照。

有部分职场人认为自己遇到了职业天花板上升通道受阻;有部分人认为自己的工作只有内耗,没有提高。天长日久,强大的心理暗示力量使这些人工作在所谓的现状中,愈加郁闷。他们将无法前进的原因归为组织制度、企业文化、老板眼光等等方面,就是没看到自己的问题,其实这都在给自己欠缺的能动性找借口,就像一只已经耗尽了储水的骆驼,在浩瀚的职场沙漠中势必会艰难跋涉。

闯关秘笈: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作为职场人士的你,怎能放弃提升自己的机会?无论看似悠闲的事业单位,还是压力颇大的企业,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学习新知识,学习新技能,学习新方法,学习新理论,学习新观念。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提高。态度与行为的关系,不用赘述。看看你的周围,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了吗?当你焦虑于所谓的内耗时,当你麻痹在所谓的现状时,可有想过补充些新的能量?你又做了什么努力改变自己?当你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你需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给自己一个刺激。经常撰写自己的成就故事,不断提炼工作中的精彩,给自己一个动力。同时进行价值观的澄清,看看自己到底要什么。

三个险境,似乎有递进之势:职业选择职业适应职业上升,涵盖了职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小A、小B、小C也代表了不同阶段职场人容易出现的普遍问题。生活本来就是在不断地发生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度过,问题是,我们怎么能够过得更好。职场,不是一个完美世界;你,也不是完美的个人。学会接受一个不完美的自己,会让自己坦然很多;学会让自己每天有一点进步,会让自己强大很多。

我想怎样做?我能怎样做?我应该怎样做?

弗洛伊德老早提醒我们,上面三个问题很重要。三个问题协调一致,我们会很快乐。所谓险境,也是相对而言,无限风光在险峰,这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