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社会实践报告 > 导航 > 南京抗战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报告

南京抗战社会实践报告。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时不时会需要用到一些文章,范文往往会涉及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范文主要包含哪些内容呢?小编花时间特意编辑了南京抗战社会实践报告,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为更加深入了解南京地区民间抗战史,我们社会实践团队计划走访南京民间抗日博物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南京抗战遗址、南京市向阳敬老院、荣平康复中心及金陵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地对现存抗战老兵的生存情况进行调研以及对南京地区民间抗战史资料进行搜集整理与汇编。

访问南京民间抗战史料馆

实践活动的第一天,大家一起走访参观了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储藏了大量有关南京民间抗战的真实历史,由此我们对南京民间抗战史有了最基本的了解,了解了日军侵华、占领南京的罪恶事实。通过一幅幅再现屠城史的黑白照片,一幅幅不屈抗战的真实记载,博物馆种种历史事实照片的呈现和真实历史文字的叙述,我们了解到了当年英勇的中国人为了保护家园浴血奋战的经历,了解到生活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生活的不易。通过参观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地,让我们对中国抗战历史有了更为清晰更为深入的了解。

志愿服务参加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七七事变纪念活动

纪念抗日战争77周年这天,我们团队在这特殊的一天里,作为七七事变周年活动的志愿者,陪伴16名抗战老兵及其亲属组成的参观团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悼念活动,与老兵们共同追忆抗战

战岁月、缅怀遇难同胞。在现场,我们亲眼看见许多老兵在看到馆内重现的日军杀害中国人民的情景时留下了泪水,他们的悲恸之情我们由此感同身受。在休息期间,我们与老兵促膝谈心,众多老兵爷爷给我们讲了当年真实的故事,同时他们也反复给我们强调勿忘国耻,好好学习。通过纪念七七事变志愿服务的活动,我们深知作为中华儿女,我们要正视历史,牢记历史,铭记抗战精神,弘扬爱国主义情怀。

走访向阳敬老院老兵爷爷

按照事先的计划,我们同样也拜访生活在向阳敬老院这边的抗战老人们。我们有幸见到了五位抗战老兵爷爷,他们对生活的热情让我们不由得惊叹。虽然他们年岁已高,但他们的生活质量并没有降低。他们每天去锻炼,看报了解时事新闻,练书法,写日记等等,让生活充实而有意义。看到这些活到老学到老的抗战老兵,我们也被他们对生活的那份爱所感染。此外我们这次不像前一次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那么短暂的跟爷爷们接触,而是通过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来了解他们。在他们的身上我们收获到了珍贵的一手资源,同时爷爷们也给了我们关于我们社会实践各种建议和意见。

寻访南京民间抗战遗址

寻访南京民间抗战遗址工作主要是走访涉足草鞋峡、利济巷2号(慰安妇遗址)、雨花台

、灵谷寺、燕子矶等一系列民间抗战遗址。由于那几天天气较为闷热,团队的小伙伴们又常常在外奔波吃不消,于是我们兵分两路分批次出去走访遗址。令我们失望的是,我们希望研究的7个民间抗日战争遗址。除了雨花台和灵谷寺保存较为完好外,其余几个遗址都分别有不同程度的损坏,甚至已经看不出曾经发生的动乱,因此给我们的走访计划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只能选择其中有真实价值的遗址来作为我们的实践考察对象。

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南京图书馆、金陵图书馆、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等档案馆史料搜集

通过几天的实践,我们团队在涉外实践这一方面有了很足的底气,但是在具体的资料掌握方面还存在欠缺,之前的资料来源只是学校的图书馆。为了弥补欠缺,今日我们兵分三路去南京图书馆、金陵图书馆和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进行资料搜集。我们资料搜集四个方面,主要是老兵口述抗战史、南京保卫战、走访南京抗战遗址以及同时期的社会热点。

本次实践活动,通过对南京民间抗战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与汇编,我们更加清楚的了解了侵华罪行,提醒了我们要牢记历史、莫忘国耻,展现了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新形象。同时,这次社会实践也我们提供了一个走出校园,踏上社会,展现自我的绚丽舞台,在

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积累了社会经验,提高了自己团队协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这将为我们以后走出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FWr816.Com精心推荐

重走抗战路社会实践报告


XX年8月22日,民航/飞行学院XX级党支部以抗战胜利70周年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正式拉开了帷幕,第一站便是六朝古都南京。22日下午,社会实践小组从南航江宁校区出发,前往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该馆由民主建国会南京市雨花台区总支部会员吴先斌先生创办的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近日被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也是由民建会员创办的唯一的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目前,该馆已拥有1300余件珍贵藏品,抗战类图书四万余册。展览由南京城的控诉和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两部分组成,使人们从独特的民间视角来认知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悲剧和南京城在抗战中的文化精神。实践小组先参观了第一部分南京城的控诉参观过程中大家通过珍贵的资料重温了1937年南京城所遭受到的浩劫,历历在目的史料展现了被日军践踏的满目疮痍的南京城和南京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大家深刻体会到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要性,作为党员,最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第二部分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也同样保存着众多珍贵的书籍与影像资料,航空救国的画报与铜章,中国空军的军徽,抗战胜利纪念章等物品无比地振奋人心,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作为航空航天院校的学子,我们肩负着航空报国的重任,祖国正前所未有地飞速崛起,我们更应努力学习,肩负起航空报国的使命!

展馆的最后列有多位英烈的遗照,他们都是祖国的英雄,我们应记住他们,记住历史。向为民族存亡而抛洒热血的每一名战士致敬!向在漫长苦难中默默承受与坚守的人民致敬!国破山河在,正是中国人的战争,中华民族在精神上从未沦陷,每一个从抗争中走过的中国人都值得历史铭记!

23日上午一行人出发前往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作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学生,这个纪念馆对于每一位南航学子都意义非凡、。1932年,原国民政府在紫金山北麓建设了南京航空烈士公墓,XX年4月4日,在各方的努力下,纪念馆奠基,由南京市中山陵园管理局组织施工。XX年建成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进园后,大家先去瞻仰了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上面刻有无数航空英烈的名字,他们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之后大家进入馆内参观。整个纪念馆基本上是由三角斜线构成。纪念馆前是一座巨大的雕塑,一个三头六臂的正义之神骑在飞天虎上,手拿着弓箭对着天空准备射去。正义之神雕塑,象征着中、苏、美三国团结一心联合抗战。纪念馆共分为四部分,分别由奋勇抗敌、国际援华、壮志凌云和缅怀先烈以及部分室外实物展品组成,通过实物、文字、图片、影像等形式全面展示了中国空军和国际援华空军共同抗击侵华日军的英雄事迹。馆藏生动地再现了那段峥嵘岁月,再现了空军作战的惨烈,参观过程中大家体会到了航空救国的艰辛与不易,无数航空英烈为了保家卫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昨日的硝烟已经远去,长空万里阳光灿烂。为了这一天,多少中外英烈鏖战蓝天,长眠钟山。在70多年前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一批不愿当奴隶的炎黄子孙和侠肝义胆的友邦志士,并肩架机冲上云天,同强悍凶残的日本侵略者展开了世界战史上时间最长的空中搏斗。在敌强我弱的战斗中,几度濒临覆灭,但又绝地重生,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中国战场上首先转入反攻,为彻底击败日本侵略军奏响了气壮山河的壮丽乐章。

23日下午一行人又再次奔赴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专程采访馆长吴先斌先生。通过采访吴先生说到办馆是为了实现他内心的情结,马克思说过,任何事件的发生都离不开事件地点和人物,如果不是在特定时间下情怀的促使,如果不是在南京这座城市也许他不会有这么大的举动。提到爱国,吴先生认为,亲们学子应该先做到爱家,关心社会,把身边的事情做好了才能去谈爱国,如果这些身边的事情都处理不好,爱国也只是空谈。在问到去日本办展出阻力大不大时,吴先生坦言,只要能代办阻力就不大,但关键是看展出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大不大,这直接决定了展出的价值。吴先生讲到办馆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馆藏上去了,但是研究跟不上,因为民营博物馆在请专家学者上无法投入过多的资金,目前研究和馆藏是不平衡的。最后与吴先生亲切合影后,他也向南航学子发出了诚挚的邀请,每月博物馆都会请专家学者做讲座,他希望更多的莘莘学子来馆内参观,接受教育,这对我们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感悟历史,缅怀先辈,期待南航学子以后可以去博物馆,与吴先生有更多的合作,擦出更多火花!

2天的南京实践令队员们都有了很深的感悟,大家重温了那段屈辱的历史,缅怀了为了保家卫国而献身的英烈们,大家感受到了航空报国的使命与责任。铭记历史,铭记那段峥嵘岁月,缅怀英烈,做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为祖国腾飞献力!

抗战胜利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报告


作为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最重要的三大老革命根据地之一,沂蒙山被无数革命后代誉为“两战圣地,红色沂蒙”。“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山精神在被革命后人代代传承的同时,也影响着该地区人民的思想理念,对其经济发展状况同样起着一定的作用。7月24日至28日,我校土建学院赴临沂暑期社会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在牛玉玺老师的带领下在沂蒙山地区瞻仰革命先烈、领略沂蒙精神、调查其经济状况。

厚积薄发,出征前充分准备

7月21日下午,实践队于西院东教二楼会议室举行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土木系辅导员韦宇老师、牛玉玺老师和实践队全体队员参加仪式。

仪式伊始,实践队队长李玉龙向带队导员牛玉玺和其他队员做活动计划报告,计划包括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参观当地龙头企业山东新银麦啤酒厂、走访村民、发放调查问卷等。紧张而又丰富的工作不容出错,队员们认真倾听并记录活动计划。

“社会实践离不开其现实意义,本次社会实践的主题是沂蒙精神与当地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那么这次活动我们该如何得出结论呢?”牛玉玺老师这一实际问题引发了队员之间的讨论。最后,队长李玉龙做出总结:“从旅游业着手,通过实际走访调查、发放问卷等形式了解当地居

居民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同时对当地某些企业进行调查,多种形式结合起来最终得出结论。”

最后,队长李玉龙再次明确了各项分工,提醒队员对自己负责的部分做好准备。牛玉玺导员也认真强调了安全问题:“安全是第一位的,避免一个人单独行动,防止有队员掉队的情况出现。”至此,实践队出征仪式圆满完成。

缅怀先烈,纪念馆偶遇老兵

7月26日上午,实践队一行人来到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缅怀为党为国的革命烈士、聆听感人肺腑的支前故事、感受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馆内共分5个展厅,分别为门厅、战役厅、支前厅、英烈厅和双拥厅,其中包括粟裕将军与陈毅将军的雕像、当年作战时缴获的坦克等等。展厅参观完毕后,实践队一行人来到粟裕将军墓前祭拜,墓地正中是粟裕将军骨灰撒放处,两侧是2800多名烈士的墓碑,其中还沉睡着很多无名烈士。缅怀结束,实践队恰遇一老人在家人的搀扶下于将军墓前深深鞠躬,他虽年岁已高,但是表情庄严,军姿站立。经询问,老人叫石殿久,已86高龄,16岁入军,曾作为孟良崮战役第三道防线支援部队士兵参战。

在石殿久老人的提议下,实践队重回情景体验厅,听老人讲述“过去的故事”。老人认为,情景体验厅较好地重现了战争时的情景,在

他的印象里,战时的沂蒙就是这样战火连天却又充满着希望。“那时,身边的战友一个接一个的战死,但是听说沂蒙山区的人民努力支持前线,也让我们燃起了希望。”他看着将军洞和士兵们欢呼“胜利”的雕塑缓缓说道。对于在战役中无私奉献的沂蒙山区人民,他表示,沂蒙人民是真的为了国家为了广大的中国人付出了很多,战争中他们经常为部队送来一些急需的物资,为前线战斗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对他们当时的战役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临行之际,他与队员们一一握手,并感谢队员们的祝愿。

上午十一点,实践队结束此次旅程,实践队成员王雪飞说道:“这次孟良崮之行让我们更加了解了战争的残酷,但更多的是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与感谢,也对烙印在沂蒙人民灵魂深处,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沂蒙精神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走进银麦,调研经济发展

沂蒙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地人民的就业创业观,为具体了解,7月26日下午,实践队一行来到当地著名企业青岛新银麦啤酒有限公司参观调研。

银麦啤酒厂创始人为几名下岗员工,本着“艰苦创业,开拓奋进”的沂蒙精神,他们因地制宜,带领啤酒厂大步向前,最终啤酒厂发展为当地的纳税大户。营销部经理公丕顺认为,沂蒙精神在公司的“崛

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故在每年销售淡季,企业均会展开以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沂蒙精神为主题的军训,届时所有员工均需参与。公经理说:“沂蒙精神是我们建厂初期最艰难的那一段时间支撑我们走下来的动力,正式这种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才可以让我们从当初的月产5000瓶达到今天的日产两千多吨。”作为龙头企业,啤酒厂对周边的一些纸箱包装厂、塑料薄膜厂以及当地金银花种植农户在经济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带动。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讲,企业的现代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该地的就业率,导致颇多当地人外出务工。

在啤酒厂的帮助下,实践队面向全体员工发放了近100份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啤酒厂大部分员工认为沂蒙精神在蒙阴地区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思想上的引领作用,甚至是该企业的精神文化内涵,但其影响力正在逐渐减小。

探访蒙山,对话当地居民

7月27日上午,实践队全体成员到达蒙阴县蒙山脚下,往日的硝烟弥漫早已被郁郁青青的树木代替,崎岖的山路向队员们诉说着战士们的艰辛。站在山下,队员们禁不住发出感叹,“我们可能无法真正体会到革命战士们的艰辛,但是我们希望能在他们走过的路上领会他们的革命精神。”经过简单的交流队员们正式踏上了“重温革命道路”之旅

沿着山路走了没多久,队员们便来到了红嫂洞。“送子送郎上前线”,“用乳汁救护伤病员”,“舍弃亲骨肉,养育革命后代”,“摊煎饼、做军鞋”,一群女子用柔弱的肩膀与男人们共同撑起了战争的胜利。

下午,全体实践队在蒙山脚下向村民分发问卷,对村民的经济情况、就业情况以及沂蒙精神进行调查。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社会实践报告:重走抗战路


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

太行山下,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赴武乡史实地寻访实践团在校团委副书记马耀斌带领下一行八人在山西省武乡县开展了弘扬太行精神,寻访抗战老兵系列活动。

七月的太行山景色迷人,地处太行腹地,山西武乡县城的八路军纪念馆显得更加庄严肃穆,高大宏伟。人们通过解说员生动的讲解,通过对太行革命老区的走访观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脚下这片土地的神奇壮丽,更加深切地缅怀那些长眠于此的革命志士和英烈,缅怀那些为太行山今天的幸福生活而为之奋斗,不惜流血流汗的老一辈革命家。抚今追昔,此次将社会实践目的地选择在山西武乡,翻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和中国革命史,武乡这个名字出现频率颇高。武乡之所以成为华北抗战的指挥中心,是由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和山西地区在抗战历史的重要地位决定地。一是山西是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前线的落脚点,并且在山西初步完成了八路军部署的调整和实行了战略展开。二是山西是八路军向整个华北地区实行战略展开和创建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战略出发地,日军大量入侵华北平原地区后,冀中、冀南、冀鲁豫等根据地也非常需要八路军去最前线抗日,所以说由山西必须向整个华北发展。三是山西是华北敌后抗战的军事指挥和政治领导的中枢所在地,也可以说是战略依托。在中国抗战中,应该说山西是发挥了特别巨大的作用。正是这样,我们才慕名来到山西武乡这片红色的土地,来到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为什么选择这里,我想,正是因为这个纪念馆是中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和华北各根据地八年抗战史实的大型军事专题纪念馆,也是因为这里是八路军总部的所在地。所以希望在这里能够全面系统的了解有关抗战胜利及八路军的历史。

走进八路太行纪念馆,一首气势磅礴的抗日歌曲把你引向那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随着讲解员的讲解,一个个英姿勃勃的八路军战士,一位位英勇顽强的革命先烈,一幕幕血火连天悲壮感人的往事,一次次刀光血影的激战都清晰地浮现在你的眼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大型铜制雕像,一共有十一人,他们就是新中国的十大元帅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他们都曾参加过抗日战争,领导过八路军同日本侵略者的战斗。每个人都神态庄严,气势宏伟,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雕像的背后便是纪念馆,纪念馆共分上下两层,白砖青瓦,样式很像故宫的太和殿。正门的上方便是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馆名。

走进馆内,太行精神,光耀千秋四个金色大字便展现在我们面前,顿时觉得这个地方充满了正能量。这里展品众多,囊括了从抗战初期一直到胜利结束期间所有重要的时期。分为日本全面侵华、八路军出师抗日、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等六个展厅,全景式介绍了八路军的形成,结构,领导,发展等各个方面。通过导游的介绍,图片、实物的展示及全景模拟的再现,系统的了解了各个阶段的发展状况。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八路军115师平型关战役的烽火硝烟,感受到了将士们为取得抗战以来首次重大胜利的喜悦和激动的心情。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为了转移群众壮烈牺牲的感人事迹,感受到了八路军全体指战员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危,舍生忘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日军残忍实行三光政策所造成的万人坑,感受到了当时人民群众的无助与悲恸。

我边走边看,边走边听,仔细的了解每幅图片,每件实物背后的故事。在左权同志的雕像前,我停下脚步,望着他那挺拔的脊梁和深邃的眼眸,听着导游介绍着他不平凡的一生。顿时我的眼眶湿润了,一位八路军的副总参谋长为了群众的安危,亲临前线,将生死置之度外,最后壮烈牺牲。这就是人民军队啊,这就是为人民更好的生活而奋勇杀敌的八路军啊!在平型关战役的模拟实景面前,看着115师的将士们埋伏在山沟的两侧等待坂垣师团出现的时候,我的心也紧张了起来;在将士们拿起大刀冲下山与日本侵略者展开白刃战的时候,那种扣人心弦让我的内心被一股强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所震撼。这就是英勇顽强的八路军,这就是拥有民族精神和马列思想信仰的人民军队所迸发出来的强大力量!

你们活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活在你们的事业中,这是朱德同志的一句话,它被醒目地刻在纪念馆烈士英名录的一栏上方。其实在太行八年抗战历史当中,涌现的革命前辈,革命人物远不仅仅这些,还有不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没有载入史册,他们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却默默无闻,正是这些英雄的八路将士,英雄的太行人民用自己的鲜血和汗水创造出战争史的奇迹,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太行山不会忘记抗战期间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的老一辈革命家,不会忘记在这里浴血奋战,艰苦创业的八路军将士和太行人民,他们英名永垂青史,光辉业绩万古流芳,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我们将踏着先辈的足迹,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奋勇前进。

八路军纪念馆在雄伟壮丽的太行山区、如诗如画的漳河水畔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整整两个半小时,我都沉浸在震撼和感动之中,震撼于日军的残暴,感动于八路军的英勇无畏。纪念馆的609幅照片、1091件文物以及大量油画、雕塑、历史场景、视频影像资料,全景式展现了八路军及华北根据地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光辉历史,反映了八路军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所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使我重温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对于八路军的认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记得央视七套的《百战经典》里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因为珍爱和平,我们回首战争。总书记也曾说过:只有铭记历史,才能展望未来。作为青年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是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党和国家重视和强调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今天。

我们应该牢记像太行精神这样的伟大抗战精神,将满腔的爱国热情化为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继承和发扬抗战精神,将这种精神与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思想道德修养相结合,把八路军将士战胜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与当今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相结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抗战70周年社会实践报告:走近抗战老兵,圆梦中华


【第1篇】:走近抗战老兵,圆梦伟大中华

7月22日,我院走近抗战老兵,圆梦伟大中华暑期实践调研队继续在西安走访抗战老兵,实践调研队分为三个小组,分赴西安城内三地走访抗战老兵。

王兆来老人今年已经97岁,在抗战期间担任西北五省宣传团团长,宣传全国各族民族建立统一抗日占线,后被提拔为国民政府西北联络专员,少将军衔,之后经过西北青年劳动营改造和特训之后,加之恰逢1940年骑兵第三军招收军队,王兆来同志报名参军,奋勇杀敌,于1943年进入河南阻击日军,抗战期间无论前线还是后勤,老人都兢兢业业,抗战胜利后,老人成为一名铁路工人,数十年如一日,忠于自己的工作岗位,继续默默地为国家做贡献。

老兵张耀今年88岁,家住西安莲湖区习武园,17岁参加青年远征军,去缅甸集训过一段时间,后成为一名装甲兵,参与抗日战争,在抗战期间,张耀积极打击日本帝国主义军队,立下二等战功,抗战胜利之后,由于为抗战做出了丰功伟绩,老人还受邀参加了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之后返回了西安务农。

张定远老兵今年89岁,1944年从西安无线电通信学校毕业后依然报名参军,后被编入中国远征军第二营,担任该营无线电报务员,后担任无线电台长,同年参与密支那战役。1945年抗战胜利后回到祖国。

范学孟老兵今年90岁,1933年在河南参军,加入四十二师一团三营,1937年赴抗日前线,在河北保定阻击日军时负伤,伤愈之后被提拔为二十五处补充团二连任少尉排长,担任泸县至昆明为远征军运输新兵的任务。抗战胜利后回到西安在西安塑料模具厂工作至退休。

柴立业老人在年仅15岁就进入抗日战争的队伍,成为学生兵,之后随部队前往山西打击日本鬼子。1938年,考入民族大学,之后又考入位于咸阳的黄埔一分校进行学习,为第18期学生。毕业后进入三十六军军部辎重连。在抗战中柴立业积极参加正面战役,打击日本帝国主义军队,前后转战抗日战场数次,为抗战胜利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老人退伍后回到西安拉架子车,务农等。

调研采访使实践队的团员青年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抗战岁月的艰辛,悠悠岁月、荡荡华夏,时间带不走团员青年们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情,青年们定当牢记国耻,勤学修身,为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2篇】

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为积极践行总书记向青年学生发出的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号召,三峡大学电气学院关爱抗战老兵暑期实践团队深入基层,以关爱抗战老兵、宣扬抗战精神为主题,自7月4日起,在宜昌市开展了为期14天的寻访抗战老兵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月4日一早,团队7人抵达宜昌市民政局,同学们收集了大量的文字和影视资料,同学们不仅更加翔实地了解当地抗战老兵过去的光辉历史,同时也了解了这些抗战老兵目前生活的状况。当天下午,同学们又去宜昌市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以实际行动告慰烈士英灵。

第二天一早,团队一行人和社会公益组织一起去看望了四位位于夷陵山区的抗战老兵,我们每到一位老人的家里,就会接受一次精神的洗礼。虽然每位老人的性格各异,生活状况也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有着同样的抗战情,老兵们就像一部活历史,讲诉着那段峥嵘岁月,我们为之动容,在国家需要他们的时候挺身而出。当队员们为老人戴上纪念章,送上礼物时,老兵紧紧握着队员的手,激动地说到,我们已经老去,只有你们这些年轻人的强大,才是国家的希望,并向志愿者们行军礼,英姿不减当年。队员们在为老人窘迫生活状况担忧的同时,更为其乐观向上的精神所折服。

在接下来的三天里,团队7人连续奔波,风雨无阻,足迹踏遍宜昌市社会福利院、北山坡工人新村社区、cbd气象台社区、西陵区窑湾、西陵二路等地,共走访抗战老兵十人,以真诚感染着当地居民,并为老兵送去了一份份慰问和关怀。

同学们通过为期14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更加明确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了解这些老兵的同时,也充分意识到了开展关爱老兵行动的重要性。可以这样说,这些抗战老兵的人生经历就是一部活历史,他们应该被放大,更应该被崇敬。老兵们为国家做出过特殊的贡献,而目前有些老兵的生活状况却不尽如人意,作为当代大学生,目前能做的仅仅是一份发自内心深处的关怀,我们需要并期待有更多的力量加入到关爱老兵的行动中。

大学生寒假拜访身边抗战老兵社会实践报告


摘要:本次调查报告通过走访的形式对老兵以前当兵的生活,以及现在的生活进行了解, 通过他们的经历让我认识颇多。 关键词:老兵、生活、感受

前言

实践的参加者:杨超文 实践的主题:寻找关爱身边抗战老兵

实践的时间:2.11—2.13

实践的地点:四川省xx县xx镇

(一)、调查资料

(一)、xx镇介绍:

xx镇位于x、x两县交界处,距县城 x公里。南连xx乡相邻,是附近相邻六个乡镇的物质集散地。全镇幅员面积x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1x0 亩,其中田 3x0 亩,地 8x0 亩。林地面积1x6亩,水域 3x6 亩。辖亮xx个行政村,1x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x81 人,4x7 户。主要民族汉族。属海拔相对较高的浅丘粮经作物种植区。

同时,xx县也属于国家级贫困县之一,在过去xx镇是一个非常偏僻的小镇,老百姓的生活穷困潦倒;但是现在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突飞猛进。我们所在的村庄通过旁边高速公路的修建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现在也不是过去那般有人连饭都吃不饱的村庄了。

(二)敬爱的老兵:

快过年了,借这个机会到村里老人那里去拜访拜访。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们村里还是有好几个爷爷是在过去当过兵的,不过他们的年龄不一样,最老的已经八十多岁了,也就不好去打扰;在问候过几个年龄不大的爷爷后,锁定了德高爷爷。

(二)、调查结

结果

我拜访了二个老兵,作为老兵他们当然很自豪,从他们说话的眼神中可以看出来。从他们的眼神中还让我看到过去的艰苦生活。有个爷爷是去了抗美援朝(第三批)的,他跟我讲过去的生活的时候眼睛里都泛着泪花,他虽然不是一名大将,但是也是一位的英雄,他跟我讲他们那个时候很穷,志愿去当兵保卫国家,只有国家富强了,自己以后才能富裕,在当兵的时候天天吃着糙玉米面馍馍,去打饭迟了的就只有饿肚子,经历过好几次大的战役,印象最深的还是抗美援朝的时候,那是几天几夜都不合眼,一直把美国军队打到朝鲜以南,我们中国才撤军,现在这个爷爷过的生活还是比较不错的,不是因为过去当过兵现在有好的福利,是因为他的儿子的工作比较好,我问了一下他现在有没有什么补贴,不是他难为情,我也觉得他的补贴太少了,一年也就几百块钱,也就一个月的生活费,因为时间短暂,他没有跟我讲太多。

德高爷爷是一个在外国驻军,没有打过什么仗,但是他也算是在维护中国的和平,在他十二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因为母亲比较娇弱,家里还有两个弟弟也就是他一手带着,为此他的压力比较大,等到弟弟稍微大一点这个爷爷就去当兵了,先是在辽宁省训练后被调到湖北,因为文化程度不高,就不

能升职,后来被调到老挝当过驻军,回到家里后开始也没有什么补贴,作为一个老兵,生活肯定要的,工作了好几年,因为年龄的原因,自己慢慢的找到政府的人员才找到了退休工资,现在他加上低保一个月还是有六百块钱,也算是够自己的生活。

(三)、调查分析

过去的生活艰苦是人人都不否定的,现在的我们生活虽然过得还算不错,但是是过去军人通过热血换来的,在过去中国饱受外来国家的侵略,整的国家不想国家,但是一批又一批有志分子带领着中国走向一个强胜的国家,他们带领着军队与外来侵略者相抗衡,二万五千里长征这种艰难的时期,哪一个人不说一个服啊,我们的先辈用自己智慧和身躯为我们打造了今天这个幸福的局面。

然而现在对于他们我们更不能忘记,应该加大对他们的扶持力度,鼓励广大爱国志士相信我们的国家,就比如我拜访的几个爷爷他们虽然身处在农村,为什么就不能像城市里的老兵一样得到更多的补贴让他们衣食无忧呢?

要让国人尤其是年轻人了解抗战历史真相。我们不能忘记坚苦卓绝的抗战,不能忘记中国军民用血肉与敌相搏的抗战,不能忘记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烈们。

现在的人很难想象当年中日之间军力和国力的巨大差距。当时的中国只是一个历经持续 10 余年军阀混

战的仅仅形式上统一的贫弱的农业国,而日本却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强国。军事上日本是当时全球最强的陆军和海军国之一,拥有先进、完善的军事组织体系并建立了全民战争体制。

(四)、结语

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因为它是用我们前辈的鲜血和生命铸成;今天的国富民强来之不易,因为我们曾经饱受外国侵略列强的欺侮。所以,请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

老兵不死,却终究会渐渐凋零,而今已有成千上万的老兵,带着他们的历史、他们的细节和故事,悄无声息地从我们身边匆匆离去,如今健在的每一位,都是一段抢救的活的历史。对此,必须有使命感、紧迫感——挽救这段历史中的一个个细节,趁现在还来得及。

大学生纪念抗战70周年社会实践报告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全民的抗战、全面的抗战,是自1840年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奴役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由危亡到复兴的历史转折点。在全民抗战中,全民族抗日教育如火如荼,在抗战烽火中弦歌不断、薪火不绝,为坚持抗战和争取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实行抗战教育政策,使教育为长期战争服务

抗战初期,亡国论暗流涌动,速胜论笼罩一时,抗日战争的发展前途究竟如何?根据中日两国的特点和国际形势,毛泽东认识到战争的长期性,提出了抗日战争是持久战的著名论断。为了坚持抗战,最终赢得抗战胜利,教育必须为长期战争服务,必须唤起民众,必须为抗战建国准备各级各类人才。教育不仅要考虑抗战胜利的需要,还要考虑到战后建国的需要,这为抗战教育提供了方向。

(一)中国共产党率先提出教育要为抗战服务的主张

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率先提出了教育要为抗战服务的主张,把国难教育、国防教育转变为抗战教育。中共中央1937年8月25日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出发,明确提出了抗日的教育政策,号召进行三实教育变革: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实施普及义务免费的教育方案,提高人民民族觉悟;实行全国学生的武装训练。1938年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作了《论新阶段》的报告,明确指出了支持长期战争与取得最后胜利之唯一正确的道路,在于统一团结全民族,力求进步与依靠民众。全民族最迫切的任务之一是实行抗战教育政策,使教育为长期战争服务,在一切为着战争的原则下,一切文化教育事业均应使之适合战争的需要。各根据地、边区政府具体实行抗战教育的四大政策。

各抗日根据地在抗战教育政策的指导下,创建了干部教育与群众教育、普通教育相结合的新型教育体系。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有计划地培养培训抗战干部,就成了战斗任务。为了教育老干部,使他们理解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适应抗战新形势,同时,为了争取大批青年知识分子为抗战服务,创办了许多干部学校。仅党中央直接领导的高级干部学校就达17所,如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鲁迅艺术文学院、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延安自然科学院、延安大学、华北联合大学等。其中,抗大总校办学9年,共毕业了8期学员,共29072人。抗大抗大,越抗越大,根据地到哪里,抗大就在哪里扎根。抗大先后创办了12所分校,共培训出十万余名军政干部。培养一批,输送一批,学员们到人民中去生根、开花。干部教育为抗战胜利和建国复兴培养了大批的抗战建国人才。

群众教育和普通学校教育也为抗战建国服务。群众教育以提高和普及人民大众的抗日知识技能和民族自尊心为中心,培养具有民族意识、有胜利信心、有战争与生产所直接需要的知识技能的抗日国民。中小学教育强调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各抗日根据地因地制宜,采用正规的中小学与不正规的村学、识字组、读报组等多种形式办学,根据群众自愿原则组织文教工作,实行民办公助。有些根据地颁布一系列的法令,如《中学法》《小学法》《小学教员任用及其待遇条例》《社会教育组织暂行条例》等,动员、保障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条件更危险的游击区,广大抗日师生创造了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开展抗战教育,抵制奴化教育。有的准备两套教材,轮流站岗放哨,敌来则应付,敌退则恢复;有的则在地道中坚持教学,宣传抗日。

(二)国民政府实施战时教育体制

面对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文教事业的破坏,国民政府为保存中国教育的命脉,实施战时教育体制,采取了四大举措:

一是有计划地将大学迁入内地。为保存中国教育的命脉,1937年8月国民政府行政院举行特别会议讨论东部高校西迁问题。9月2日教育部下令各校内迁。1938年专门成立了全国战时教育协会,具体负责高校内迁工作。中国开始了近现代最大规模的教育内迁。北大、清华、南开先是迁往长沙,后再迁云南,组成西南联合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三校师生转移至西安,1938年再迁至陕南城固、南郑等处,组成西北联合大学。整个抗战时期,全国114所大专院校,有77所内迁。沦陷区90%的高级知识分子、50%的中级知识分子得以转移到大后方,保存了民族的知识力量和控制了对敌作战的教育制高点。

二是创办国立中学,接收沦陷区流亡学生。沦陷区许多中学被迫停办,师生四散,流亡内地。国民政府教育部改变了以往无国立中学的办学体制,在内地设立临时国立中学,专门接收沦陷区流亡学生。1938年2月,教育部颁布《国立中学暂行规程》,正式设立国立中学。1939年国立中学共34所,主要分布于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广西、青海、宁夏、绥远、安徽、湖北等地。

三是设置教育指导区,开展反奴化教育。国民政府教育部拟定了《沦陷区教育设施方案》。设置教育指导区,联络、吸收敌占区仍忠于国家的中小学教师,借以消灭奴化教育。1938年,沦陷区9省4市设置了50个教育指导区,派遣大批教育干部赴沦陷区从事公开或秘密的教育活动。1939年正式成立教育部战区指导委员会。1940年,国民政府特别通过《津贴沦陷区中小学教师办法》,对沦陷区内暗中为国家服务的中小学教师给予津贴补助。

四是设立贷金制,救济困难学生。由于战争,在大后方的很多大中学生失去了经济来源。为救济困难学生,1941年教育部规定,凡经济来源断绝的学生,可直接向学校贷款以维持生活,贷金包括膳食及服装各项费用,并免费提供住宿。1943年又出台了新办法,贷金制随后改成了公费制。抗战期间,由中学到大学毕业,完全依赖国家贷金或公费的学生,共达128000余人。在抗战期间,教育经费在国民政府支出中仅次于军费,居政府财政支出的第二位。

(三)民主教育人士积极为抗战教育服务

众多民主教育人士为了全民族利益,在抗战前后奔走呼号、身体力行,积极为抗战教育服务。陶行知把生活教育发展为国难教育和战时教育,提出普及生活教育运动四大任务。为配合全面抗战,他提出了我们要有全面的教育来配合,以促成全面地抗日战争。他推进生活教育实践,他收留难童,在重庆创办了育才学校,为整个民族利益造就人才。晏阳初领导平民教育社,在湖南、贵州、四川等地继续进行平民教育,提高民众的抗日救国觉悟和素质。黄炎培领导的中华职教社,在西南地区建立了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民主教育人士以抗战教育作为抗战救国的伟大事业,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

抗战教育是动员人民、教育人民、组织人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道路。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对此作了经典的概括。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塑造了民族的灵魂、启迪了民族的智慧、振奋了民族的力量,为抗战建国和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解放贡献了独特的力量。

(一)抗战教育是塑造民族灵魂的教育

抗战教育是民族的教育,是全民族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教育。在教育对象上,包括除了少数汉奸之外的所有中华儿女;在教育内容上,首先是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唤醒民族自觉、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民族凝聚力的教育。这一教育过程,也是塑造民族灵魂的过程。

所有的学校都是抗日基地,都是抗日的种子,都是民族觉醒的发动机。学校的这种功能发挥得益于教育者的自觉。梅贻琦劝勉西南联大师生:一个民族,他生存的最根本价值是什么?我们都是教书的,我们的责任,是要去塑造一个民族的灵魂。基础教育增加了抗战内容,在小学国语课中增加抗战故事、战争消息,音乐课教学生唱爱国歌曲。这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们的民族意识、爱国思想。

在高校师生们自觉地唤起民众的抗战教育活动中,东北大学具有典型性。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全校师生拒绝日本人的诱惑,南下办学,成为抗战中第一所流亡大学。流亡与斗争之中,这所以抗日之名诞生的大学,爱国主义的种子已然生根发芽。师生们用墙报、油印小报、演讲、读书会等多种形式宣传抗日。在东大师生的影响下,学校所在的三台县成立了县抗日总动员委员会,以城区大中小学师生为主体的20多支宣传队,到各乡镇教唱《松花江上》等歌曲,演出街头剧宣传抗日,散发《抗日读本》,为购买军机募捐。在根据地,冬学和民校成了动员群众投入抗战的场所,使得民众认识到抗日胜利不可能自动到来,而是需要全民族英勇奋斗得来。

通过抗战教育,不仅提高了全民族对抗战的认识和抗战必胜的信心,而且中国民众经过了爱国主义和民族意识的洗礼,深刻地认识到在家、党之上,还有国;认识到中华同胞是生死相依的,生则同生、亡则同亡,覆巢之下,没有完卵;中华民族由涣散、分裂到团结、统一,塑造了国民精神,不仅取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也为创建伟大的现代国家和伟大民族复兴创造了前提条件。许多地方出现了妻子送郎上战场,母亲叫儿打东洋的场面。埃德加斯诺在陕北不仅看到了指挥员和战士们的民族气节和抗日决心,也看到了普通民众和少年儿童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人们觉得学会开枪打汉奸和日本,再吃苦也不算苦。沦陷区的师生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反奴化教育,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人和事。人人参战、全民抗战局面的形成,是和抗战教育对民族灵魂唤醒的伟大作用密不可分的。

(二)抗战教育是启迪民族智慧的教育

抗战教育是科学的教育,是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与实践一致的教育。在教育教学组织原则上是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在教育内容上是注重科学尤其是自然科学的教育。这一过程是启迪民族智慧的教育过程。

因地制宜、统筹谋划的科学决策是抗战教育的重要特点。在日军轰炸平津高校,国民政府谋划内迁之时,根据各高校不同的特点,将同质性较高的北大、清华、南开组成西南联大以保存文脉;将三所异质互补的北平师范大学、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组成联大内迁西北,以适应振兴西北教育开发西北的需要。各地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创新出了各式各样的办学形式,如各种识字班、识字组、冬学、青年夜校、民校、夜校、个别教学、炕头教学、送字上门、巡回教学等形式,认字就在背包上,写字就在大地上,课堂就在大路上,桌子就在膝盖上,如火如荼地开展群众教育,以提高民众素质,启迪民族智慧。

在教育教学方面,根据不同的教育目的,设置不同的教育类型,进行不同的课程和各具特色的教育教学方法。干部学校的课程以政治、军事为主,选择最必须、最主要的课程,如学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中国问题、战略战术、测绘、射击等,不求样样俱全,讲求少而精。民众教育的教学内容也密切结合生产实际和生活实际,教材可以根据群众需要自行编写,教学方法也有所改进。抗战凸显了现代科技的重要性,抗战教育注重科技人才的培养。中共中央1939年在延安创办自然科学研究院,为了大力培养新的科技生力军,于1940年以自然科学研究院为基础创办自然科学院,为抗战救国做出了重要贡献。西南联大在艰难困苦之中,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继续开展科研、教学。教育部重视大学的科学研究,专拨经费令其恢复因战争而停办的研究所,恢复招收研究生,并酌情增设新的研究所。期间还选拔了1566名自费或公费留学生赴美国和欧洲各国,其中包括两弹一星元勋王大珩、黄纬禄、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彭桓武、屠守锷、郭永怀等8人。陶行知在育才学校讲,要学习科学,帮助创造科学的新中国。整个中国必须受科学的洗礼,方能适于生存。抗战建国的大业,都要靠科学的力量完成。科学的教育启迪了民族智慧,为抗战建国贡献了大量人才。

(三)抗战教育是振奋民族力量的教育

抗战教育是大众的教育,是为占人口80%以上不曾受过教育的工农大众服务的。把一个处于日寇疯狂侵略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变成一个独立国绝不是少数人所能成功的。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没有受教育程度与民族觉悟的提高,大众就不可能积极投入抗战。大众的教育也是实现抗战教育的基石,必须靠着科学的教育得以实现。

抗战教育从教育制度到教育内容,从教育形式到教育方法都要符合人民大众的教育需求。小学写作课教学生写抗战标语、路条、墙报,自然课教学生防空、防毒常识,地理课教学生绘制战区地图。民众教育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内容。边区和根据地发展进步文化的力量,团结一切抗日的、民主的、自由思想的文化力量,兼容并包,创造性地使教育事业大发展。在国统区,每乡镇设中心小学,每保设国民学校,均包括儿童、成人、妇女三部分,使民众教育与义务教育打成一片。为保证教育质量和适龄儿童入学率,1940年,教育部颁布规定,指定乡镇地方财政中至少50%用作初等教育经费,后来又由行政院和国防最高委员会出台规定,将初等教育经费列为特种基金纳入预算,严禁地方政府挪作他用。

通过国共两党和民主教育人士的努力,通过各种各样的正规、非正规学校教育以及积极创办民教馆、阅览室、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在烽火中中国教育事业不仅没有中断反而有所发展。至1945年,四川适龄儿童入学率达80%、云南43%、西康57%、陕西58%总体保持在50%以上。1941年,边区已经办了5800多个识字班和识字组,吸收了将近4万人扫盲。使扫除文盲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晋察冀边区,仅据48县统计,1938年时小学4898所,学生220,460人,到1945年几乎村村有小学,各县学龄儿童入学率平均达70%以上,有些县达到90%。山东根据地1941年时小学有1万多所,学生40万人。到1945年时小学已发展到25000所,学生170余万人。广大国民具有了基本的读写算能力和防空防毒的知识。仅就国民政府《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数据而言,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也有很大的发展。学生数由1937年的谷底逐步恢复、发展。

发扬不屈的抗战教育精神

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中国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办学,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在特殊时期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教育精神,创造出卓越的教育成就。抗战教育精神是特殊的时代精神,更是我国教育宝贵的历史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不屈的抗战教育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教育强国之梦而努力奋斗。

我们要学习和发扬先辈兴学强国的抗战教育精神。在国难当头的时节,中国知识分子没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时刻牵挂国家民族命运,在雪耻强国、学成报国的意念激励下,在隆隆的炮火声中组建西南联大、西北联大,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等,体现出一代知识分子兴学强国的精神风骨。这些学生中的许多人成为国家建设的领军人物。抗大培养出十万余名德才兼备的干部,他们为夺取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也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精神基石。

我们要学习和发扬先辈共赴国难的抗战教育精神。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正如抗战时期西南联大校歌所强调的,民族危难之时,学校不再是封闭的象牙塔,许多爱国青年投笔从戎,踊跃从军,挺身卫国。西南联大在长沙临时大学时期,据当时校方记录,每100名学生中就有14人为保卫祖国投笔从戎,其中还有牺牲的烈士,而在后来的国立西南联大抗战以来从军学生题名上,列名者832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抗战后期,国民党在国统区发起、由三青团主持的知识青年从军运动,数以万计的青年学生应征,经过训练后编成的青年军一部分充实到中国远征军中,为抗战胜利做出了贡献。各地革命青年和知识分子投奔延安,寻求抗日救国的真理,在抗战最艰难的时期毅然挺进敌后,在斗争中学习,为民族解放事业随时准备牺牲一切。流亡在大后方的师生靠着这样一股精神动力,把教育坚持了下来。

我们要学习和发扬先辈和衷共济的抗战教育精神。西南联大刚成立时,曾定常委会主席由三校校长轮流担任,一年一轮。张伯苓将权力委托梅贻琦,蒋梦麟也以为西南联大外事为由将最高权力让给梅贻琦。这反映了三位校长从大局出发,自觉维护集体利益的团结意识。正是三位校长的精诚合作与相互信任,才使西南联大的教育成绩在今天熠熠生辉。当时西南联大的总教务长郑天挺教授也认为西南联大的八年,最可贵的是友爱和团结,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三校之间均如此。西南联大教师之间也在工作与生活中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共同克服困难,致力于学术救国。1938年10月,为躲避空难,华罗庚一家迁往昆明,无处落身,闻一多伸出了援助之手,邀请华罗庚与其同住,共度难关。西南联大在滇八年,三校精诚团结,弦歌不辍,三校能够克服矛盾,求大同存小异,始终立足大局,谋求长远发展,这是抗战时期团结精神的一个缩影。

我们要学习和发扬先辈因地制宜、创新办学的抗战教育精神。抗战时期,徐特立主张教育工作者发挥天才,大胆创新,共产党明确提出改造过去旧教育,建立和发展与抗日根据地的政治、经济状况相适应的教育,提出必须实行抗日教育政策,即改变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使教育为长期战争服务。如创设并扩大增强各种干部学校,培养大批的抗日干部;广泛发展民众教育,组织各种补习学校、识字运动、戏剧运动、歌咏运动、体育运动;创办敌前敌后各种地方通俗报纸,提高人民的民族文化与民族觉悟。其次,开辟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相配合,形式多样灵活的教育格局,是中国人民战时教育的独特创举。可以说,依靠自力更生,创新办学的开拓精神,开辟在战时之乱、危难之际坚持办教育、办好教育的新道路,是抗战教育精神的独有特色。

我们要学习先辈艰苦创业的抗战教育精神。抗战时期的学校为远离敌人炮火,躲避敌机轰炸,大都设在偏远地区的穷乡僻壤,学习和生活环境很差,只能是因陋就简,勉强维持。校舍一般借用祠堂、庙宇和空旷柴房,再添盖若干茅房草棚,作为教室或宿舍。西南联大迁昆后,师生生活困苦,教授的薪水发放不足,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们或外出兼课,或凭借技艺挣钱,摆地摊、卖文稿,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保证科研教学顺利进行。抗大校舍更为简陋,教室墙上涂块墨漆做黑板,座位大都为土砖,课桌也是在两座土台上搭块木板。对于抗大的办学条件,毛泽东用四个没有概括:我们这里要教员,没有;要房子,没有;要教材,没有;要经费,没有。怎么办?就是要我们艰苦奋斗。

抗战教育精神薪火相传,与祖国共奋进弦歌不辍,对当前中国教育的改革发展仍有重要启示:要在任何情况下决不放弃教育,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多重功能,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意识的教育,爱国不忘读书,读书不忘爱国。要探索多形式的办学机制,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培养多样化的人才,并使之成为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栋梁之才。

会计社会实践报告_会计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2916年的暑假快完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两篇关于会计社会实践报告格式范文,希望对你的社会实践报告写作有帮助!

会计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一

一、实验目的

财务会计实训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提高我们的实际应用水平.在实训过程中,通过做分录,填制凭证到制作账本来巩固我们的技能。通过财务会计实训,使得我们系统地练习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加强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提高运用会计基本技能的水平,也是对所学专业知识的一个检验。通过实际操作,不仅使得我们每个人掌握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登记账薄的会计工作技能和方法,而且对所学理论有一个较系统、完整的认识,最终达到会计理论,会计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二、实验内容

我们以模拟企业的经济业务为实训资料,运用会计工作中的证、账等对会计核算的各步骤进行系统操作实验,包括账薄建立、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审核和填制,各种账薄的登记、对账、结账等。在学了一个学期的基础会计之后,我们虽然掌握了理论知识,但对于把这些理论运用到实践还是有一定难度,不能够把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众所周知,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如果不会做账,如果不能够把发生的业务用账的形式体现出来,那么就不能算做会计。于是在大一地二个学期我们开了这门会计实训课。

在实训中,我们首先掌握了书写技能,如金额大小写,日期,收付款人等等的填写。接着填写相关的数据资料。再继续审核和填写原始凭证。然后根据各项经济业务的明细账编制记账凭证。根据有关记账凭及所附原始凭证逐日逐笔的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及其他有关明细账;往后我们会编制科目汇总表,进行试算平衡。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并与有关明细账、日记账相核对;最后要编制会计报表;将有关记账凭证、账页和报表加封皮并装订成册并写实验报告。

在本次会计实训中,我们实训的内容以一个较大的模拟单位的会计资料为基础,结合专业教材的内容,对会计主体的必要简介,相关资料的提供,有关经济业务的提示和说明等等。在实训中,我们充当单位的记账人员,掌握了应该如何处理具体的会计业务和如何进行相互配合,了解如何纳税,如何处理购销活动、生产经营、往来结算等具体业务流程,弥补我们在课堂学习中实践知识不足的缺陷,掌握书本中学不到的具体技巧,缩短从会计理论学习到实际操作的距离,也可通过实训的仿真性,使我们感到实训的真实性,增强积极参与实训的兴趣。请继续看哦。

会计理论来自于会计实践,是会计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同时又对会计实践工作加以指导,所以我们在会计专业学习中,不仅需要构建出较完整的理论框架,而且还要树立起完整的操作理念。然而,会计专业教材是以系统讲解会计理论为主,列举的典型会计业务只是为印证阐述会计理论服务。所以我们将教材的理论知识学完以后,进行这次综合模拟实训。实训重在动手去做,把企业发生的业务能够熟练地反映出来,这样才能证明作为一个会计人员的实力。比如课本上及会计模拟实验中都要求将记帐凭证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及转帐凭证三类凭证,刚开始分不清三者的区别,往后就孰能生巧了,还有就是总账、明细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等的填制,虽然现在还有点手生,但只要细心,一步步的填制,我对自己往后熟练的填写很有信心。然后就要把实训书上各种单子、凭证剪下来附到转账凭证、付款凭证、首款的凭证的后面,方便以后的查看。最后就是装订,小小的装订还有大学问。

三、实验结论

作为一名未来的会计人员,我们现在刚刚起步,往后会学到更多的东西,并且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自己去挖掘。况且会计学科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所以会计理论教学与会计模拟实训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两者有机衔接、紧密配合,才能显著提高我们掌握只是的质量。在课本上我们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只是为我们的实际执业注明框架、指明方向、提供相应的方法论,真正的职业技巧是要我们从以后的实际工作中慢慢汲取的。而针对实际操作中遇到的一些特殊的问题,我们不能拘泥于课本,不可纯粹地以本为本,而应在遵从《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的前提下,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可适当地加以修改。这就将从课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的原则性与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操作的灵活性很好地结合起来。还有就是作为一名未来的会计人员,我们应该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因此我们学校本着理论结合实际的思想,让我们学习实训课使我们不仅在理论上是强的,在动手能力更是强者。这样我们在三年毕业后走出校门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四、实验心得

通过这十天来的会计实训深刻的让体会到会计的客观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支出于资本性支出原则、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和会计工作在企业的日常运转中的重要性,以及会计工作对我们会计从业人员的严格要求。总而言之,十天的实训让我对填制原始凭证根据原始凭证,填记帐凭证等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对今后的会计学习有了一个更为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学校能给我们这些的多的实训课,以便我们能不断地查漏补缺,这样更能帮助我们财会专业的学生学好会计这门课,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实训,我们对会计核算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加强。我们这次实训是综合性训练,既是主管会计、审核、出纳,又是其他原始凭证的填制人,克服了分岗实习工作不到位的不完整、不系统现象。加深理解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将所有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等相关课程进行综合运用,了解会计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掌握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过程;熟练掌握了会计操作的基本技能;将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进了我们对企业实践运作情况的认识,为我们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20xx会计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二

实习是每一个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会计是指对具体事物进行计算、记录、收集他们的有关数据资料,通过加工处理转换为用户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的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会计工作在提高经济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发展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会计信息使用者信息需求的变化。前者是更根本的动力,它决定了对会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本世纪中叶以来,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时代已经成为我们所处的时代的恰当写照。在这个与时俱进的时代里,无论是社会经济环境,还是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会计上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已经或正在取代手工记账,而且在企业建立内部网情况下,实时报告成为可能。二是会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会计的变化源于企业制造环境的变化以及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而后两者又起因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学习好会计工作不仅要学好书本里的各种会计知识,而且也要认真积极的参与各种会计实习的机会,让理论和实践有机务实的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高质量的会计专业人才。为此,根据学习计划安排,我专门到一家已实施了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此次实习的具体内容为:

一、根据经济业务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1、原始凭证:是指直接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具有法律效力并作为记账原始依据的证明文件,其主要作用是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的情况。填写原始凭证的内容为:原始凭证的名称、填制凭证的日期、编号、经济业务的基本内容(对经济业务的基本内容应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给予说明,如购买商品的名称、数量、单价和金额等),填制单位及有关人员的签章。

2、记帐凭证:记帐凭证是登记帐薄的直接依据,在实行计算机处理帐务后,电子帐薄的准确和完整性完全依赖于记帐凭证,操作中根据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帐凭证。填制记帐凭证的内容:凭证类别、凭证编号、制单日期、科目内容等。

二、根据会计凭证登记日记帐。

日记帐一般分为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他们都由凭证文件生成的。计算机帐务处理中,日记帐由计算机自动登记,日记帐的主要作用是用于输出现金与银行存款日记帐供出纳员核对现金收支和结存使用。要输出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要求系统初始化时,现金会计科目和银行存款会计科目必须选择日记帐标记,即表明该科目要登记日记帐。

三、根据记账凭证及所附的原始凭证登记明细帐。

明细分类帐薄亦称明细帐,它是根据明细分类帐户开设帐页进行明细分类登记的一种帐薄,输入记帐凭证后操作计算机则自动登记明细帐。

四、根据记账凭证及明细帐计算产品成本。

根据记帐凭证及明细帐用逐步结算法中的综合结转法计算出产品的成本。

五、根据记账凭证编科目汇总表。

科目汇总表也由凭证文件生成,其编制方法为对用户输入需汇总的起止日期则计算机自动生成相应时间段的科目汇总表。

六、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帐。

根据得出的科目汇总表操作计算机,计算机产生出对应的总帐。

七、对帐(编试算平衡表)。

对帐是对帐薄数据进行核对,以检查记帐是否正确,以及帐薄是否平衡。它主要是通过核对总帐与明细帐、总帐与辅助帐数据来完成帐帐核对。试算平衡表就是将系统中设置的所有科目的期末余额按会计平衡公式借方余额=贷方余额进行平衡检验,并输出科目余额表及是否平衡信息。一般来说计算机记帐后,只要记帐凭证录入正确,计算机自动记帐后各种帐薄应该是正确的、平衡的,但由于非法操作,计算机病毒或其他原因有可能回造成某些数据被破坏,因此引起帐帐不符,为保证帐证相符,应经常进行对帐,每月至少一次,一般在月末结帐前进行。

八、根据给出的相关内容编制本月的负债表和损益表;

将十二月月初数视为年初数,本月视为本年数编制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一种会计报表,它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方程式,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损益表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把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与成本、费用进行配比,从而计算出报告期的净损益数。根据具体要求操作计算机得出本月的负债表和损益表。

通过此次实习,不仅培养了我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加了实际的操作经验,缩短了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距离,对实际的财务工作的有了一个新的开始;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了传统手工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的有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史上崭新的一页。电子计算机的应用,首先带来数据处理工具的改变,也带来了信息载体的变化,电算化会计后对传统会计方法、会计理论都将发生巨大的影响,从而引起会计制度、会计工作管理体制的变革。会计电算化促进着会计的规范化、标准化,通用化促进着管理的现代化。作为自身而言,处在这个与时俱进的经济大潮时代,作为一名财会专业的学员,在校学习期间应更好的学好财会专业里的专业知识,打好理论基础;在财务实习的时候按要求认真参与每一个实习的机会,总结实际操作中的经验和积累学习中自身的不足,密切关注和了解会计工作发展的最新动向,为以后即将从事的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当自己走出校园,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财会专业人才,在大浪淘沙中让自己能够找到自己屹立之地,让自己的所学为社会经济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经过三年半的专业学习后,在把握了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为了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此次的实习为我们深入社会,体验生活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让我们在实际的社会活动中感受生活,了解在社会中生存所应该具备的各种能力.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我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财务人员请教,认真学习会计理论,学习会计法律,法规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把握了一些基本的会计技能,从而意识到我以后还应该多学些什么,加剧了紧迫感,为真正跨入社会施展我们的才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基础!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