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职业规划 > 导航 > 职业规划:内部转岗,机会还是陷阱

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内部转岗,机会还是陷阱。

伴着我们工作的不断优化,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范文,范文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你是否在寻找高质量的范文呢?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职业规划:内部转岗,机会还是陷阱”,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做熟了企业内训,想变身HR;做腻了营销,想转市场。正好遇上内部转岗机会,你一定喜出望外,觉得好机会来了。然而,转岗后才发现,自己的工作表现大不如前,业绩不仅没有进步,甚至还在走下坡路,你心灰意懒:工作这么多年,这岗位我还胜任不了?有这么差么?

事实上,问题不在于你的能力,而在于你的选择。这些看似职能相近的岗位,其实在工作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内部转岗,到底是机会还是陷阱?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CCDM职业规划师为你指点一二。

案例启示

评估转岗机会的五条标准

能在企业里实现转岗,是个难得的好机会。不少人因为厌倦了本职工作,主观上感觉没发展,未做深入评估,一看到有转岗机会匆忙决定。

事实上,内部转岗自然是个人职业发展的一个机会,但是否适合自己,则需要详加评估。向阳生涯首席职业规划洪向阳指出,以招聘专员为例,它与内训岗位在工作内容上的差距很大,核心职能也不一样。有时看似相近的两个工作,其实核心工作内容完全不同,对个人职业技能、工作能力的要求也完全不同,因此,在转岗时,一定要将新岗位的任职要求与自身实际能力做全面的评估。洪向阳提醒职场人,面对内部转岗机会,要认真考虑以下五个最基本的问题:

1)个人在转岗目标岗位上的实际能力如何;

2)转岗目标岗位是否符合个人职业规划;

3)目标岗位是否符合现阶段职业发展需求

4)对目标岗位是否有强烈的兴趣

5)个人是否具备快速学习能力

上述五个问题中,前三个问题尤其要经过认真思考。向阳生涯提醒职场人,行业技术的门槛越高,专业程度越强,转岗越难实现。比起外部跳槽,内部转岗看似风险小了很多,但仍然需要用清晰的职业规划做行动指南和判断标准。转岗不是目的,可持续的、长远发展才是应该是终极追求。

FwR816.COm小编推荐

职业规划:前进还是转向


人的一生当中要面临很多选择,有些选择无足轻重,有些选择却是大的转折,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最近,在网上看到有人倾诉自己的职业迷茫:他看了很多励志的书,有些里面提到要学会坚持,而且举了很多因为坚持最后取得成功人。而在一些书中,里面也会告诉你要学会放弃,学会转身另辟蹊径,然后重新寻找适合你的道路。可在现实中,他自己身处其中,在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很难分辨选择到底是该继续坚持还是重新回到起点,做出新的选择。

这样的情况,其实不仅仅只有他一个人存在,到我机构来咨询的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惑,在职业道路上遭遇迷茫时,因为对客观环境不了解,所以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特别是遇到重大关口时,一个选择牵涉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很容易左右摇摆,难以下决定。因为如果选择了错误的方向和决定,那么离自己的成功之路将会渐行渐远,而之前可能有的机会也可能随着年龄增大而不复存在,损失的是看不到的难以挽回的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所以,职业顾问提醒:当你也遇到类似困难时,需要尽可能的考虑周全,而不是盲目的选择。

案例透视

Heidi 28岁 外贸业务员 纠结于继续从事目前工作还是转行

Heidi化工专业毕业后先在化工工厂做了几个月的技术员,之后跟着朋友来到了杭州,应聘到一家外贸公司做化工产品的外贸业务员。但是工作了几年后,感觉做外贸太累了,要担心的事情太多,客人不好说话,工厂又不能准时交货的时候,自己就得提心吊胆的,生怕一觉睡醒收到客人发飚的邮件,又怕客人有不满给老板打电话。工作很累,不停的加班,不停地催工厂,样品、大货、包装、邮件,想到明后年就要结婚了,结婚后就准备要孩子了,如果继续还是做这块,不知道以后哪有时间去照顾家庭,真是烦死了。而且现在外贸出口很难做,人民币升值压力大,单子基本没利润了,销售提成大幅度减少了,现在的薪资不升反降了,加上越来越多的工厂都有自己的出口权了,想到以后的路是更难走了。所以自己很想转行,但是又下不了决心,毕竟在这块做了四年多了,再从零开始成本太大了,继续坚持下去吧,好像也没有出路,想想到时候年纪大了更难转,真是左右为难。

前进还是转向,取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客观环境。

职业前进还是转向,职业顾问认为每个人情况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结果都可能是不同的。

从Heidi所在的外贸行业来说,受人民币不断升值影响,普遍以美元结汇的外贸行业利润相对降低,出口利润受挤压,外贸从业人员生存空间被压缩。目前浙江大部分外贸公司存在规模小、数量多、分类散等特点。规模小也就意味着企业没(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有竞争力;数量多则说明同行业竞争激烈;分类散说明没有凝聚力。因为外贸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为了获得更多的订单,往往采取压低价格的方式拉订单,长此以往,外贸企业获得的利润越来越少,外贸企业发展也就越来越慢,外贸从业人员的生存将会日益困难。

而从Heidi本身来看,她承压能力弱,拓展性不强,对于外界环境的变化特别敏感,喜欢安定。所以对于外贸业务工作她不仅仅是做的比较累,心更累,唯一的动力也许就是薪资,但是当薪资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反倒下降时,对于未来她更是惴惴不安。所以综合行业自身的变化和Heidi本身的情况来看,我们建议她放弃不合适的坚持,转到真正吻合她自身发展的位置。Heidi耐心,细致,做事有计划,对事物的细微变化察觉能力强,加上之前在外贸业务岗位上积累了与客户关系协调、合同的制定、价格的策略、项目过程的跟进谈判经验和能力,我们根据她的工作竞争力、个性特性、价值取向以及自身需求方面帮助她明确具体的到现实中适合她自身发展的平台在什么位置,并且对她进行求职帮助,确保她能真正转行成功。

建议

工作多年后,面对出现的困惑,面对前进还是转向,坚持还是放弃,一个选择也许就决定了你以后的职业道路是成功还是失败。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更大的成就,拿更高的薪资,有更好的工作环境,但是自己在努力的同时是否问过自己有没有走错方向和道路吗?如果在错误的方向和道路上坚持,那么走的越远离自己的成就和目标也就更远。所以,当自己在职场上摸爬几年滚打后出现了迷茫和困惑,不妨停下脚步好好认识下自己和客观的环境,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继续前进,还是应该当机立断赶紧转方向呢?

家长是职业规划导师还是职业规划师


关于家长的角色定位:

1. 职业规划导师, 而不是职业规划师;(越早开始越好,起码高一就应该开始了)

1)为什么要规划?

有的家长会认为我这个标题太夸张了,为一个16-18岁的孩子做职业规划?是不是太早了?其实不然。我反而认为,现在许多家长思考最多的,选专业还是选学校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请各位想一下,我们送孩子上大学、读研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他们能通过大学以及以后的教育获得一技之长,将来能从事一个有发展前景、稳定、收入好的工作,从而拥有一份真正高水准的生活,这才是我们送他们年复一年地学习的目的!

大学教育其实就是职业教育的第一步,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孩子未来的职业发展,上大学只是他们职业生涯的一个起点。

帮助和指导孩子树立他们未来人生的目标,设定清晰和可实现的努力方向是您作为家长不能推卸的非常重要的职责。这也是最容易被家长有意无意地忽略的,但却是最重要的角色(职责),也是在孩子未来人生中回想您和家人,最会感恩或产生遗憾的关键点。这项工作要是完成的圆满,孩子人生的起点就有可能比较高,这往往是他们在后期虽然付出成倍的努力,也很难完成的任务。

举一个我们身边的案例,一个朋友的孩子,是北京中的,在高一学校组织的参观北大开放日的活动中,听了北大老师介绍各个院系的学习内容和毕业去向以后,当时就立志考上光华管理学院,自此三年,动力十足,家长根本不用操心,最后心想事成。

如果盲目追逐名校,不考虑自身条件的未来定位时,又会是什么情况呢?就拿清北来举例,是的,可能您的孩子在全北京可以排到前500-600名,具有了冲击清北的实力,但是,要是您的孩子想考他们的清华经管和光华管理学院,这样的排名是不行的!而且,您要考虑到,以第一名和最后一名进入同一所学校的同学,在选专业、以及未来在学校生活中,境遇往往存在很大不同,我们为什么不能把目标设定得低一点,让孩子以靠前的名次进入高校,这对于孩子备考时的心态,进入大学以后的专业选择,都会有更大的余地。以冲击清北的实力,报考人大、复旦的王牌专业,又会是什么情况?(仅是举例,没有贬低任何高校的意思)

2)如何成为规划导师,而不是规划师?

孩子有可能成为他(她)想要成为的一切,必要条件之一是他(她)真心想成为。

有些懒惰的家长会说,我要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自己决定吧。请原谅我这么说,是的,这样的家长是懒惰的,因为,除去极个别能力超强的孩子,一个16-18岁的孩子,在选择职业方向上,显然能力是不足够的,而对比他们,您差不多有十几二十年的工作经验了,加上您对社会的了解程度,您的能力显然高过孩子,在这个时候,家长应当担负起应尽的职责。在对孩子那么多年的教育中,您也会或多或少地对孩子的性格、擅长的领域有所了解,知己知彼,导师的角色,您责无旁贷。

所有人都明白一个道理,只有当目标成为你自己的目标以后,动力才会更强更持久。您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他们的学习不是为了家长和老师的要求而学习,他们是在为他们明天的幸福生活而学习!

您应当如何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完成对自己的定位,选择一个清晰的目标,这是一个需要花费大量心智和精力的工作。

有些家长说,我不知道怎么选专业?我自己的工作很普通,我不了解,在这方面,只要您真心想做,应该没有什么可以阻止您!您可以:

1. 借鉴他山之石,从身边的亲朋好友入手,进行了解;

2. 从各种渠道,了解比我们领先二三十年的国家,例如美国,在他们那里什么行业的前景较好,结合我们的国情,作出您的判断;同时参考日韩,港澳的发展,应该***不离十。

3.在您帮助他选择了一些专业方向以后,您要花时间多与孩子沟通,让他自己从中选择一二,再进一步了解,最终达成共识。可以带他们参观目标大学,同老师和同学做面对面沟通,大学的校园与中学完全不同,气氛也不一样,很容易进行正向刺激。当孩子拥有了他心中的目标以后,他才会拥有自觉学习的源动力。

职业规划:是求职还是考研


对于大四学生,求职OR考研,类似于 to be or not to be。是个纠结的感性的问题,然而可以理性的具体化讨论。从结果倒推现在。

1、如果你想从事基础研究,那么考研,甚至得读博。比如生物。

2、如果你想从事技术行业,CS,码农,机械,建筑设计,材料,电信,等等,考研也是不错的选择,从*到华为,这些公司研发部门基本清一色硕士博士。当然要考就考个211或者985的大学。

3、如果你想从事和技术相关的销售等,是否考研可以再考虑

4、如果你想去快消,销售,行政,律所,四大等等,建议不要考研,先积累几年工作经验,若觉得有欠缺或者想转行,读在职硕士或者MBA,都可以。

5、如果你想混公务员,去县市级地区,无须考研。想去省厅,考个研还是不错,最好考经管法律类硕士,不信可以看看招考职位表,理工科职位那是一个坑爹。但是,硕士只是条件之一,最好党员,最好2年工作经验。至于关系什么的,多少存在,越高级别的地方反而越少。

6、特别的,针对金融行业。本科生毕业了基本是银行(分支行),保险(分部),证券(营业部),四大。如果想去金融行业的上游,比如银行总行,证券公司总 部,基金公司总部,央企财务部、投资部,保险公司总部,信托公司或者金融租赁公司非一线营销岗位。那么建议考研,但这个研,必须是名校的经济类会计类硕 士。北清复交两财一贸人大南开厦大南大中山武大浙大等。即使以上这个层级,很多人也进不了金融业上游。至于其它一般985大学的硕士,想校园招聘去金融业 上游都是个例。

所以考个非名校的经济类会计类硕士,意义没多大。最后大部分还是去的银行分行,非金融类企业,公务员等。不如本科出来好好工作,工作几年中慢慢提升自己,镀金或者升职,跳槽。

如果本科特别差,三本和很一般的二本,想通过考名校进入大金融机构总部,比如申万行研,中信投行。那也基本上可以放弃,这些公司本科学历也看重。去个小点金融机构总部还有些希望。

总之,是否考研,根据个人情况和所学专业,想从事行业,想考的大学档次 的不同,完全可以具体情况具体讨论。

职业规划的目标:成功还是幸福


六年前,我是按部就班过日子的小职员,每天规划着自己以后做老板;六年后,我有了年入百万的公司,却规划着如何回到朝九晚五的生活。吾生有涯,规划无涯。当我们尚未闹清规划的目的与标准是什么,生涯规划往往显得缥缈或无用。所以,在开始正式的生涯规划之前,先问自己一个问题:成功还是幸福,我要的是哪种人生毕竟,这两者并非等义词。

1、成功与幸福的倒U关系

说到成功与幸福,碰巧有这么一件相关的事。

两个月前,我受邀到广东佛山去参加一个会议,其间走访了一些企业,并且跟当地居民进行了一些交流。每到一地,我除了看经济和物质方面的东西,更重要的是看人的面部表情和精神状态,这是社会观察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我在佛山感受最深的是当地人精神状态好,幸福感强,幸福指数比较高。相对的,我在北京却经常听到很多人抱怨不幸福,说自己活得太累,生活压力太大。这引起了我的思考:相比北京,佛山不是大城市,也不是风景名城,但人们的幸福感为什么那么强呢?

其实,早就有人提出,中薪阶层的幸福指数最高,那些世人看来最不成功和最成功的人士幸福指数却相对偏低。最新的全球幸福指数调查显示:国民幸福感名列前茅的并不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而是拉丁美洲、亚洲以及加勒比海地区的中等收入国家。这些国家的人对生活的满意程度非常高,而美国、英国这样的富裕国家却分别排在了第114位和第74位。

这些统计告诉我们,幸福感是相对的,与人们对周围环境的感受相关,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这与你贫穷还是富有、是否成功出色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显然,这对于那些抱着成功就会幸福想法的许多当代年轻人来说,或许会是一个不小的打击。这是因为很多来找我做职业生涯规划的青年,张口就是成功,仿佛这是唯一目的。当然,我并不排斥将成功作为规划目的,我想要强调的只是:成功不等于幸福。在做职业生涯规划之前,首先要弄清你究竟想要怎样的生活。

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是价值观,也就是说,你把什么看得最重。有人看重收入,那么职业生涯规划就会朝向高薪方向;有人看重地位,那么规划时就会优先考虑升迁;而有的人宁愿平凡安宁地生活,如此一来,职业生涯规划就会侧重稳定。一般来讲,职业价值观对确定职业规划具有本质意义。不过,从纵向来看,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也会因时因境做出一定调整和改变。比如,一般在职业规划初级阶段会较多考虑一些经济利益,以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随着初级目标的实现,职业规划就会多一些考虑成就感的获得;再进一步,职业规划则会加大幸福感的权重。当然,任何一种职业价值取向都是因人而异的。

2、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职业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有一个特征,也可以说是宗旨:适合的就是最好的。而每一名职业规划师也都需要把握一条准则,那就是:你可以帮来访者分析情况,但永远不能代替他做出决定。

我帮很多人做过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咨询,其中有一个案例让我印象深刻:20xx年8月,一个大学毕业生来做咨询,想要确定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之路。事实上,她的条件非常优秀,外形气质很好,而且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专业也是当下的热门。按照我的判断,她的整体素质非常适合到外企发展。

但是,她说了一段出乎我意料的话:李老师,我并不想进外企,我希望自己能进国企。相对来说外企竞争太激烈,不稳定。我希望压力小点儿,稳定点儿,希望工作之余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经营自己的爱情、婚姻和家庭。显然,这个学生并不像当下很多年轻人那样把高薪和外企的名声看得那么重,相反的,她更看重生活的稳定性和家庭要素。听了她的叙述,我理解了什么样的职业生涯才是她要的,也是能够带给她幸福快乐的。

在一个鼓吹成功学的年代里,人们提起生涯规划想到的就是怎样做个成功人士。其实,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从来都不是让每个人都去做伟人和成精英,它只是按照人们各自不同的需求和条件,帮助他或她设计出适合的职业道路而已。职业生涯规划没有简单的模式可以套用到任何人身上,就像天底下没有两片绝对相同的树叶,同样,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生涯规划。

所以,做好个人职业规划的方法之一就是:说出你的故事。

我真心期盼在我们这样一个人人都需要自我管理的时代,每个青年人都能大胆率真地说出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3、生涯规划就是理性的冒险

理解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准则和目的,然后按照你的价值观,设定一条实现目标的路。如此即可吗?其实不然,在我看来还欠缺一点儿东西,那就是超越自我的冒险精神。前面我们说过了,工作前期是满足生存需要,之后则会更多地侧重满足成就需要。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的需要层次理论基础上,又提出过高峰体验论。我想:一个人的高峰体验应该离不开奋斗的挑战与冒险过程。

举个例子:当你去爬泰山,经过了漫长艰难的山路,终于到达了山顶。此时,清晨的一轮红日喷薄而出,映入你的眼帘。这一刻,你一定会全身心地沉浸于高峰体验,你也就会暂时忘却了走的路,流的汗,吃的苦。再比如,一对情侣两情相悦,到了如胶似漆的状态。他们常常会沉浸在二人世界里,完全忽略了周围的一切。这是否也会伴随一种高峰体验?

那么,在工作中,我们同样也需要高峰体验。比如你是一名记者,肯定不会满足于简单的采访、写稿,你会争取进步,成为知名记者和媒体圈里有影响力的人物。如果有一天,你真的实现了这个目标,比如获得了新闻界的至高荣誉普利策大奖,你会去想能得多少奖金,够不够买栋房子?肯定不会,那一刻你的高峰体验是被人认可和欣赏的快乐。

然而,一个人生涯高峰体验的获得需要巨大的付出,包括可能遇到的挑战和失败。因而,国外有一种说法,认为职业规划的过程就是生涯冒险(career adventure)的过程。从某种角度来看,的确如此。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是一次冒险的历程,其中会有理想的召唤和奋斗的喜悦,这会给你带来精神的刺激。但同时,这种刺激也可能带你跌入深渊,甚至丧命。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做生涯规划时必须具有想象力和冒险精神,要多做一份承担痛苦和折磨的准备。

天底下任何一份职业,回归到本质上看,都避免不了一定的简单重复过程。因此,生涯发展并不像我们最初憧憬的那样完全充满着乐趣与新奇。当然,如果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兴趣性格和素质能力进行与职业的有效匹配,那么,相应的痛苦就会呈现得少一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需要学会用一种理性的态度来看待分析自己的生涯和职场的关系,从而,更加理性地去思考和安排自己的职业生涯之路。

我相信,带有冒险精神的理性思考,能更好地帮助我们青年人规避奔向理想道路上的潜在风险,让我们实现更多的高峰体验。

职业规划:自己做主还是父母做主


在BEC高级下课之后,有个女孩来找我,她说爸妈已经给她安排好了出路,毕业之后就回老家,只要能把公务员考试考过关,就可以进当地政府部门,安安稳稳地干一辈子。

这是一个大三的女孩,在公务员这么热门的职位面前,她的眼中射出的,一点都不是贪婪的光,而是绝望,甚至,害怕。我感觉,她的眼神在说:我的青春,我的青春怎么办啊,难道,我要进机关这个古墓终老???(备注:是她这么想的,我本人倒是对公务员颇为崇敬的)

而她的梦想,是像杜拉拉一样,进入一个风风火火的公司,风生水起地干出一番事业来,哪怕就算是外企中的一个小喽啰,也觉得不枉青春一场。然而,她的爸爸妈妈的原话是:你太天真了,企业哪有那么好混的?

我在课上把这个事情给200多个学生做了分享,并让大家表明自己的立场。超过一半的人说:听自己的!偶的青春偶做主!一小半的人说:当公务员真的挺好的,君不见千军万马都去考公务员啦?

我问了这个女孩两个问题:

(1)你爸妈是什么人?

(2)从1岁到21岁,你做过什么,让自己有信心可以在一个充满挑战的企业存活、发展?

她的爸妈,一个是军队的团级干部,一个是某个地方钢铁公司的采购主任。他们不是没有职场经验的农民;相比之下,这个女孩本人是二本毕业,从来没有担任过学校社团干部,从来没有自食其力地挣过一分钱。如果一定要让我在这两方面之间选择一个,我宁愿说:爸爸妈妈的选择,更有可能是对的。年轻人的很多自信,在没有事实证明的情况下,很有可能是盲目自信。(很遗憾这么说,孩子们,但这是事实,俺年轻时代也干过不少缺心眼的事儿)。

从1岁到21岁,这个女孩,首先是高考失利,因为她说自己考前紧张了;然后是不喜欢自己的二本学校,有些自卑又看不起同是二本的同学;再次是,没有得过奖学金,没有当过社团的头头,哪怕是宿舍社长,当然,她说自己积极考证书来的。我的总结是:这个女孩从来没有在竞争中,真正成功过。

最后,我给出的建议是:

(1)利用大学的最后一年,拼命做3-5件事情,无论是家教,还是去苏宁电器当导购,还是去新东方当兼职班主任,如果这3-5件事,你都做成了,而且,做得比其他人还好那么一点点,那么,恭喜你,你当然要到企业的大潮中去尽情弄潮!反之,如果还是有无数个理由让你不去行动,不去兼职,不去挣钱,趁早回老家,听爸妈的安排,工作--嫁人--生孩子,过普通人的小日子,也很快乐不是吗?人如果认命了,反而会踏实,反而可能会把工作干好,也许你可以在公务员队伍中成为出类拔萃的一个呢!就怕一边干着某个职位,一边心里犯恶心,那可就相当于跟自己恶心的人睡在一个床上,没救了。

(2)当你把这3-5件事情干好了之后,你的爸妈,再也不会安排你的前途和命运了,因为他们发现:孩子有出息!孩子根本不需要我去担心!当初咋没多生几个呢?

职业规划还是中国式包办


近日,网络上热传中国式父母包办孩子一生的段子,引来网友热议。5岁:孩子,我给你报了少年宫。7岁:孩子,我给你报了奥数班。18岁:孩子,我给你报了高考突击班。23岁:孩子,我给你报公务员。32岁:孩子,我给你报了《非诚勿扰》

中国式教育最大的弊病,是没有一次真正让孩子自己做选择。当他们大学毕业,突然要面对选择职业,怎能不茫然?向阳生涯分享两个真实的案例,比较在不同教育模式下两个孩子的成长历程,相信会带给中国父母带来启示。

父母安排了一切,但问题还是不少

Bob是家里的独子,一出生,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而他也是父母的乖孩子,给他什么吃什么,让怎么做就怎么做,一切都是安排好了的。

5岁让人哭笑不得美术班

为了培养Bob的艺术气质,培养一技之长,才5岁,家里就把他送进了美术班。他很听话的就去了。然而,Bob并没有显示出美术天赋,而且也缺乏兴趣,别的小朋友画什么都有模有样,而他学了几个月,还是在纸上乱涂乱画,实在学不进去,只好半途而废。

13岁没派上用场的奥数班

参加奥数班在中小学里已成为一种潮流。Bob,昨天你爸去给你找了个老师,学学奥数,对中考有帮助。 家里让学就去学了,然而到最后,Bob的中考数学成绩并没有因此变得十分优秀,数学成绩甚至还拖了后腿。

16岁送出国学英语?

不然把他送到加拿大或澳洲去读书吧,我们单位有几家都把孩子送出去了,这一回来英文不得更好么,咱孩子不能落后啊!16岁,Bob的父母商量着就把他送到了澳洲去。可Bob从小都习惯了家里的安排,这一出国太多不适应,折腾两年英文也就比同龄的孩子好那么一点点,吃不了苦,Bob逃了回来。

18岁大学只为了文凭?

两年的光阴耗在了海外,回国来学习和生活还得继续,要工作,文凭还是不能少得。幸好英语还不让人操心,恶补了其他科目后,Bob勉强考了一个二本的大学,算是走完了读书求学的路。

24岁为了安稳考公务员?

可我一点都不喜欢公务员,为什么一定要去考?大学毕业,父母让Bob考公务员,Bob不想考。如果当初你听我们的话,好好的在澳洲呆下去,会有今天这个结果么?Bob和父母开始了无休止的争执。反复的纠结和争吵,时间就这样被蹉跎。

母亲的放手,让我找到了自我

作为一个母亲我很爱我的孩子,也想给她最好的。但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性格特质、特长和兴趣,并不会因为遗传从我身上完全复制到她身上、我希望的是,她能依靠自己能力成为她想成的人,发现自我价值所在。Ann的母亲早年接受过系统的职业规划学习,从Ann小时候起,她就把职业规划的理念融进了对Ann的教育。

职业规划:发掘真正的兴趣

Ann虽然是一个女孩子,但从小性格表现出外向、好动、好奇心很强的特点。她对在周围的事物都很感兴趣,而她的母亲只在一旁观察,不管她对什么感兴趣,既不会把更多的知识和观点强加给她,也不会刻意用别的东西分散她的注意。小孩的好奇心并不一定代表真正的兴趣,只有长期观察才能知道其所在。直到Ann5岁,她的母亲才确定,她对音乐有特别的关注,每次音乐响起,不管她在做什么都会停下来仔细的聆听,并拍打手边的东西附合音乐的节奏。至此开始,Ann开始学习钢琴,一学就是十几年。持之以恒的学习和积累

Ann的模仿能力很强,这表现在她的语言天赋上。到她初中时,她英文学得非常好;高中时因为文学方面的影响,Ann开始关注法语,自己决定去上了几次课后,因为其他课业繁忙,她想放弃。但她的母亲说:当初学习法语是你自己的选择,我并没有要求你,但既然你选择了,我希望你坚持下去。

职业规划来自于兴趣+能力

到高中选文理时,家里很多人都希望Ann选择理科,因为好就业且专业覆盖面广。大家的七嘴八舌让Ann一时间很迷茫,她心里很矛盾,因为她自己喜欢文学和历史,数理化只能是当做学习而已,并非喜欢的。当她问道母亲,母亲这样回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选择可以让你学下去,并且能学好的,我就没太多意见,只要你能拿出优异的成绩就行。

Ann选择了文科,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某211重点大学,学了新闻专业,之后申请到英国某知名大学的全额奖学金,便出国深造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如今,她掌握了四国语言,钢琴十级。

职业规划专家观点:

让孩子学会独立选择

不同的教育方式造就出了完全不一样的孩子。每个家庭的价值观不同,也很难说哪一种方法是最好的,但如何让孩子在快乐和幸福中取得最大化的成就,还是值得每一位父母探索。以下三个方面,职业规划师认为尤其值得考虑: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让孩子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内在动力。从职业规划的角度来说,兴趣也是能够让个人事业取得成功,并使成功最大化的关键因素。因为兴趣能调动起个人主观能动性,能让人发自内心去追寻目标。发自个人内心强烈的愿望,与外力强迫或干扰下所立定的目标,取得的成就是截然不同,在遇到困难时,能调动和发挥的意识力量也相距甚远。

2.让孩子学会独立选择

中国式教育,没有给予孩子更多选择的权利。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常常以家庭为单位,以长辈为主,替他们做出了各种选择。这既不有利于孩子价值观、独立思维的形成,也不有利于他们的发展。

职业规划师认为,独立选择是个人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而人生,就是选择出来的。当你在决定做什么,不做什么,对眼前的事情开始进行取舍的时,你的行为模式、思维模式和价值观等就会从中起作用,每种选择都会有不同的过程和结果,而正是这些塑造了你自己,也筑造了你的人生。

3.职业规划要从娃娃抓起

有的人对此不以为然,职业规划从小做,不会太夸张了吧?可是否想过,树立人生目标、找寻可以为之奋斗一生的职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