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职业规划 > 导航 > 职业规划的4个准则

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的4个准则。

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需要用到许多范文,独具匠心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你也许正需要一些范文作为参考,在这里,你不妨读读职业规划的4个准则,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职场上,很多人在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时,茫然不知所措。这就需要清楚知道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所要遵守的准则,从而让规划合理可行,符合自身实际。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应该遵守如下准则:

一、择己所利。

职业是个人谋生的手段,其目的在于追求个人幸福。所以你在择业时,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预期收益个人幸福最大化。明智的选择是在由收入、社会地位、成就感和工作付出等变量组成的函数中找出一个最大值。这就是选择职业生涯中的收益最大化原则。

二、择己所爱。

从事一项你所喜欢的工作,工作本身就能给你一种满足感,你的职业规划也会从此变得妙趣横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之母。调查表明:兴趣与成功机率有着明显的正相关性。在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时,务必注意:考虑自己的特点,珍惜自己的兴趣,择己所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职业。

三、择世所需。

社会的需求不断演化着,旧的需求不断消失,新的需求不断产生。新的职业也不断产生。所以在设计你自己的职业生涯时,一定要分析社会需求,择世所需。最重要的是,目光要长远,能够准确预测未来行业或者职业发展方向,再做出选择。不仅仅是有社会需求,并且这个需求要长久。

四、择己所长。

任何职业都要求从业者掌握一定的技能,具备一定的能力条件。而一个人一生中不能将所有技能都全部掌握。所以你必须在进行职业选择时择己所长,从而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优势。运用比较优势原理充分分析别人与自己,尽量选择冲突较少的优势行业。

FWr816.Com精心推荐

个人职业规划管理的4个准则


一、择己所利。

职业是个人谋生的手段,其目的在于追求个人幸福。所以你在择业时,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预期收益个人幸福最大化。明智的选择是在由收入、社会地位、成就感和工作付出等变量组成的函数中找出一个最大值。这就是选择职业生涯中的收益最大化原则。

二、择己所爱。

从事一项你所喜欢的工作,工作本身就能给你一种满足感,你的职业规划也会从此变得妙趣横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之母。调查表明:兴趣与成功机率有着明显的正相关性。在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时,务必注意:考虑自己的特点,珍惜自己的兴趣,择己所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职业。

三、择世所需。

社会的需求不断演化着,旧的需求不断消失,新的需求不断产生。新的职业也不断产生。所以在设计你自己的职业生涯时,一定要分析社会需求,择世所需。最重要的是,目光要长远,能够准确预测未来行业或者职业发展方向,再做出选择。不仅仅是有社会需求,并且这个需求要长久。

四、择己所长。

任何职业都要求从业者掌握一定的技能,具备一定的能力条件。而一个人一生中不能将所有技能都全部掌握。所以你必须在进行职业选择时择己所长,从而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优势。运用比较优势原理充分分析别人与自己,尽量选择冲突较少的优势行业。

个人职业规划的4个准则符合自身实际


在职场上,很多人在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时,茫然不知所措。这就需要清楚知道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所要遵守的准则,从而让规划合理可行,符合自身实际。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应该遵守如下准则:

一、择己所利。

职业是个人谋生的手段,其目的在于追求个人幸福。所以你在择业时,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预期收益个人幸福最大化。明智的选择是在由收入、社会地位、成就感和工作付出等变量组成的函数中找出一个最大值。这就是选择职业生涯中的收益最大化原则。

二、择己所爱。

从事一项你所喜欢的工作,工作本身就能给你一种满足感,你的职业规划也会从此变得妙趣横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之母。调查表明:兴趣与成功机率有着明显的正相关性。在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时,务必注意:考虑自己的特点,珍惜自己的兴趣,择己所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职业。

三、择世所需。

社会的需求不断演化着,旧的需求不断消失,新的需求不断产生。新的职业也不断产生。所以在设计你自己的职业生涯时,一定要分析社会需求,择世所需。最重要的是,目光要长远,能够准确预测未来行业或者职业发展方向,再做出选择。不仅仅是有社会需求,并且这个需求要长久。

四、择己所长。

任何职业都要求从业者掌握一定的技能,具备一定的能力条件。而一个人一生中不能将所有技能都全部掌握。所以你必须在进行职业选择时择己所长,从而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优势。运用比较优势原理充分分析别人与自己,尽量选择冲突较少的优势行业。

职业规划准则


你是一个对未来有清晰规划的人吗?一个人想要事业成功,在30岁之前就要打好基础。以下这12条规划职业人生的准则是必须的!

一:一个目标一艘没有航行目标的船,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

1、你为什么是穷人,第一点就是你没有立下成为富人的目标。

2、你的人生核心目标是什么?杰出人士与平庸之辈的根本差别并不是天赋、机遇,而在于有没目标。

3、起跑领先一步,人生领先一大步:成功从选定目标开始。

4、贾金斯式的人永远不会成功。

为什么大多数人没有成功?真正能完成自己计划的人只有5%,大多数人不是将自己的目标舍弃,就是沦为缺乏行动的空想。

5、如果你想在30岁以前成功,你一定在23至25岁之间确立好你的人生目标。

6、每日、每月、每年都要问自己:我是否达到了自己定下的目标。

二:两个成功基点站好位置,调正心态,努力冲刺,30岁以前成功

(一)人生定位

1、人怕入错行: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2、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

3、从三百六十行中选择你的最爱。

人人都可以创业,但却不是人人都能创业成功。

4、寻找自己的黄金宝地。

(二)永恒的真理:心态决定命运,30岁以前的心态决定你一生的命运

1、不满现状的人才能成为富翁。

2、敢于梦想,勇于梦想,这个世界永远属于追梦的人。

3、30岁以前不要怕,30岁以后不要悔。

4、出身贫民,并非一辈子是贫民,只要你永远保持那颗进取的心。中国成功人士大多来自小地方。

5、做一个积极的思维者。

6、不要败给悲观的自己。

有的人比你富有一千倍,他们也会比你聪明一千倍么?不会,他们只是年轻时心气比你高一千倍。

人生的好多次失败,最后并不是败给别人,而是败给了悲观的自己。

7、成功者不过是爬起来比倒下去多一次。

8、宁可去碰壁,也不要在家里面壁。

克服你的失败、消极的心态。

(1)找个地方喝点酒。

(2)找个迪厅跳跳舞。

(3)找帮朋友侃侃山。

(4)积极行动起。

三:三大技巧

1、管理时间:你的时间在哪里,你的成就就在哪里。把一小时看成60分钟的人,比看作一小时的人多60倍。

2、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3、自我管理,游刃有余。

(1)创业不怕本小,脑子一定要好。

(2)可以开始做外汇投资。

(3)做别人不愿做的生意。

四:四项安身立命的理念30岁以前一定要形成个人风格

1、做人优于做事。做事失败可以重来,做人失败却不能重来。

(1)做人要讲义气。

(2)永不气馁。

2、豁达的男人有财运,豁达的女人有帮夫运。

3、忠诚的原则:30岁以前你还没有建立起忠诚美誉,这一缺点将要困扰你的一生。

4、把小事做细,但不要耍小聪明。

中国人想做大事的人太多,而愿把小事做完美的人太少。

五:五分运气比尔-盖茨说:人生是不公平的,习惯去接受它吧

1、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中国的古训说明各占一半。

2、机会时常意外地降临,但属于那些不应决不放弃的人。

3、抓住人生的每一次机会,机会就像一只小鸟,如果你不抓住,它就会飞得无影无踪。

4、智者早一步,愚者晚一步。

六:六项要求

1、智慧

(1)别人可你以拿走你的一切,但拿不走你的智慧。

(2)巧妙运用自己的智慧。

(3)智者与愚者的区别。

2、勇气

(1)勇气的力量有时会让你成为超人。

(2)敢于放弃,敢于舍得。

3、培养自己的领导才能、领袖气质

(1)激情感染别人。

(2)三七法则实现领袖气质。

(3)拍板决断能力。

(4)人格魅力。中高级营销人才

4、创造性:不要做循规蹈矩的人。

25-30岁是人生最有创造性的阶段,很多成功人士也都产生在这一阶段。

5、明智

(1)知道自己的长处、短处,定向聚焦。

(2)尽量在自己的熟悉的领域努力。

6、持之以恒的行动力:在你选定行业坚持十年,你一定会成为大赢家。

七:七分学习

1、知识改变命运。

2、30岁以前学会你行业中必要的一切知识。

a)每天淘汰你自己。

b)在商言商。

3、太相信书的人,只能成为打工仔。

4、思考、实践、再思考、再实践。

八:八分交际朋友多了路好走

1、智商很重要,情商更重要:30岁以前建立起人际关系网。

2、人脉即财脉。

3、交友有原则。

4、善于沟通:30岁以前要锻炼出自己的演讲才能。

九:九分习惯习惯的力量是惊人的,30岁以前养成的习惯决定着你的成功的大小

1、积极思维的好习惯。

2、养成高效工作的好习惯。

(1)办公室

(2)生活可以不拘小节,但要把工作做细。

(3)学习聆听,不打断别人说话。

3、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4、广泛爱好的好习惯。

5、快速行动的好习惯。

十:十分自信

1、自信是成功的精神支柱。

2、自信方能赢得别人的信任。

3、把自信建立在创造价值的基础上。

4、如何建立自信

(1)为自己确立目标

(2)发挥自己的长处

(3)做事要有计划

(4)做事不拖拉

(5)轻易不要放弃

(6)学会自我激励

(7)不要让自己成为别人

十一:11个需要避开的成功陷阱

1、只有功劳,没有苦劳。

2、不要怀才不遇,而要寻找机遇。

3、不要想发横财

4、不要为钱而工作,而让钱为你工作。

5、盲目跟风,人云亦云,人做我也做。

6、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知足常乐。

7、承认错误而非掩饰错误。

8、脚踏实地而非想入非非。

9、野心太大而不是信心十足。

10、反复跳槽不可取

11、眼高手低

12、不择手段

十二:12分努力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1、小不是成功,大不是成功,由小变大才是成功。

2、中国社会进入微利时代:巧干+敢干+实干=成功。

3、努力尝试就有成功的可能。

4、做任何事情,尽最大努力。

5、把事情当成事业来做。

6、我看打工者。

新人职业规划准则


在职场上,很多人在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时,茫然不知所措。这就需要清楚知道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所要遵守的准则,从而让规划合理可行,符合自身实际。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以既有的成就为基础,确立人生的方向,提供奋斗的策略。

2、突破生活的格线,塑造清新充实的自我。

3、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

4、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

5、准确定位职业方向。

6、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

7、发现新的职业机遇。

8、增强职业竞争力。

9、将个人、事业与家庭联系起来。

二、正确的心理认知

1、认清人生的价值

社会的价值并不被所有的人等同接受

人云亦云并不等于自我的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包括:经济价值、权力价值、回馈价值、审美价值、理论价值。

2、超越既有的得失

每个人都很努力,但成就并不等同。

后悔与抱怨对未来无济于事,自我陶醉则像龟兔赛跑中的兔子。

人生如运动场上的竞技,当下难以断输赢。

3、以万变应万变

任何的执着都是一种阻滞前途的行为

想想流水的启示

学非所用是真理

三、剖析自我的现状

1、个人部份

健康情形:身体是否有病痛?是否有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否有影响健康的活动?生活是否正常?有没有养生之道?

自我充实:是否有专长?经常阅读和收集资料吗?是否正在培养其他技能?

休闲管理:是否有固定的休闲活动?有助于身心和工作吗?是否有休闲计划?

2、事业部份

财富所得:薪资多少?有储蓄吗?有动产、有价证券吗?有不动产吗?价值多少?有外快吗?

社会阶层:现在的职位是什么?还有升迁的机会吗?是否有升迁的准备呢?内外在的人际关系如何?

自我实现:喜欢现在的工作吗?理由是什么?有完成人生理想的准备吗?

3、家庭部份

生活品质:居家环境如何?有没有计划换房子?家庭的布置和设备如何?有心灵或精神文化的生活吗?小孩、夫妻、父母有学习计划吗?

家庭关系:夫妻和谐吗?是否拥有共同的发展目标?是否有共同或个别的创业计划?父母子女与父母、与公婆、与姑叔、与岳家的关系如何?是否常与家人相处、沟通、活动、旅游?

家人健康:家里有小孩吗?小孩多大?健康吗?需要托人照顾吗?配偶的健康如何?家里有老人吗?有需要你照顾的家人吗?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应该遵守如下准则:

①择己所爱。

从事一项你所喜欢的工作,工作本身就能给你一种满足感,你的职业生涯也会从此变得妙趣横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之母。调查表明:兴趣与成功机率有着明显的正相关性。在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时,务必注意:考虑自己的特点,珍惜自己的兴趣,择己所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职业。

②择己所长。

任何职业都要求从业者掌握一定的技能,具备一定的能力条件。而一个人一生中不能将所有技能都全部掌握。所以你必须在进行职业选择时择己所长,从而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优势。运用比较优势原理充分分析别人与自己,尽量选择冲突较少的优势行业。

③择世所需。

社会的需求不断演化着,旧的需求不断消失,新的需求不断产生。新的职业也不断产生。所以在设计你自己的职业生涯时,一定要分析社会需求,择世所需。最重要的是,目光要长远,能够准确预测未来行业或者职业发展方向,再做出选择。不仅仅是有社会需求,并且这个需求要长久。

④择己所利。

职业是个人谋生的手段,其目的在于追求个人幸福。所以你在择业时,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预期收益个人幸福最大化。明智的选择是在由收入、社会地位、成就感和工作付出等变量组成的函数中找出一个最大值。这就是选择职业生涯中的收益最大化原则。

职业规划中的4个关键点


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职业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连续性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一生中职业、职位的变迁及工作理想的实现过程。职业生涯规划则是针对决定个人职业选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确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迪医猎头猎头顾问邹雄认为职业生涯规划要求你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选择最适合自己能力的事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最初的专业选择和最初的职业选择最为关键。

1、要从专业选择开始

迪医猎头认为这一阶段是一个人完成基础的高中或初中学习,准备进入大学或职业学校,选择某一特定专业学习,为今后做职业准备的阶段,因而这一阶段也可称为职业准备阶段。这是个人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是决定能否赢在起点的重要阶段,是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虽然一个人最初选择的专业并不代表他未来的职业,但在经过职业生涯规划基础上的有针对的选择,会为人一生的事业奠定基础,如果你未来的职业和所学专业一致的话,那么你的职业将更加稳定和有发展前途,其职业生涯将更精彩。所以处在初高中阶段的学生,就必须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其核心就是根据自己的现状,确定是沿着提高职业技能的方向发展还是上大学。对个人而言,既符合自己的能力特点、为自己兴趣所在,又是社会所需要的专业方向是较为理想的选择。在选择的过程中,应弄清楚下列问题。

2、想干什么?未来希望干什么?

西方有一句谚语说: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到哪儿去,那通常你哪儿也去不了。同样,一个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的人通常什么也干不好。所以,确立一个具体的职业目标和专业方向,清楚地知道自己未来想干什么是选择专业的前提条件。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就是认清自己,找到自己的兴奋点和兴趣所在。俗话说兴趣是人最初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之母,从事一项感兴趣的工作本身就能给人以满足感,职业生涯也会从此变得妙趣横生。一代球王贝利以视足球为生命的执着成为世界瞩目的球星;对经商有着强烈兴趣的北大方正公司集团总裁张玉峰的 创业 史也说明,浓厚的职业兴趣是一个人事业腾飞的引擎,而对兴趣的无悔追求是事业成功的巨大推动力。对于处在职业准备阶段的初高中毕业生来说,虽然其兴趣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清晰,但兴趣不稳定的因素还是存在的,所以处在这一阶段的中学生要在父母、老师甚至心理专家的帮助下,找出自己的真正兴趣所在,据此选择专业方向。迪医猎头认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是成功职业规划的前提。

3、干什么?适合干什么?

仅凭兴趣选择是不全面的,感兴趣的事情并不代表其有能力去做,宇航员杨利伟,导演张艺谋,央视名主持白岩松、水均益,球星姚明等人所从事的职业可以说是众多年轻人的兴趣和梦想,但从事这些职业所必备的个性能力特征决定了不是只有兴趣就能干好的。因此,清楚自己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是选择专业的必备条件。因为不同能力优势的人适合学习的专业和未来从事的职业是有所区别的,如空间能力强的人适合于从事机械制造、工程设计、建筑等理工科的专业和艺术方面的专业,以及与这些专业相对应的职业;言语能力强的人适合于学习语言文学、文字编辑、 翻译 、文艺创作等专业和从事相应的职业,爱因斯坦因思考方式偏向直觉,就没有选择数学而是选择了更需要直觉的理论物理作为事业的主攻方向;在这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优势和个性特征,有自己的长项、弱项,只有在充分认识自己的前提下,才能恰当地选择好适合自己的学业和专业方向。迪医猎头认为如果天赋和兴趣能找到一个完美的结合点更完美。

4、还要了解社会需求什么?

在明确自己想干、能干的专业领域和事业方向的同时,还应兼顾考虑社会的需求和未来发展前景等外在因素,这是专业选择是否成功的基本保证。如果所选择的专业自己既感兴趣又符合能力要求,但社会没有需求或需求极少,未来就业机会渺茫,这样的职业生涯规划其起步就是失败的。由于社会人才需求、劳动力市场变化发展的不确定性,迪医猎头邹雄认为衡量社会需求以及发展前景不是简单的事情,因而在选择专业时,应综合权衡、统筹考虑,正确分析处理好专业冷与热、目前就业市场需求大与小、名校不适合专业与非名校适合专业等矛盾,力争做到在择己所爱、择己所长的同时择社会所需,理智地走好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

职业规划要考虑的4个问题


因为自己在跨国集团做过近10年的人力资源经理,并且现在又是职业培训师,定期会讲《如何作好职业规划》的课,所以常常课余有朋友的朋友来问我,侯老师,目前这份工作适当我自己吗?我如何做好职业规划呢?

这其实是二个相关但不同的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我通常的答复是,因为就一般人而言,都要经过就业、择业、创业三个阶段,所以对于初入社会的人来说,都必须从事自己所不喜欢的工作。其实,从另外一方面来讲,这也是好事,因为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可以让你学会忍耐,并且要求你在这种不喜欢的环境成长。

现实不是理想,所以我的理解是,一个人必须学会以下三种技能,才能更好地成长:

1)从事不喜欢的工作;

2)和不喜欢的人打交道;

3)适应不喜欢的工作及社会环境;

当人遇到不喜欢的人、事、环境,人的潜意识就是逃避,如果力量够强,也会选择战斗,这是从上古时间遗传下来的本能,但在当下人际关系复杂如《潜伏》、现实与理想差距如《蜗居》的现实社会,最好的方式莫过于:不要逃,勇于面对困难,保持快乐,相信你可以带着问题继续前进、成长。

这是很重要的思想,很多人总是忽视此道。它其实包含着二个道理:

1)有些坎你绕不过去,第一它就在那里,第二它就是为你设的。如果你处理好的,你就成长了。就象痛苦。最好的办法是直面痛苦,把它当做一个瘤,用思想的剪刀把它剪开,看看痛苦的内核是什么,意识到它产生的根源,这样你会痛一次,但以后就不会痛了。如果你总是逃,你总是担心,问题并没有解决,有可能还会产生更大的痛苦。

2)如果有好的心态,困难不会永远存在。每一个人的体内都有坏细胞,这些坏细胞每天都想成长,但我们自身的保护系统会和它作斗争。如果你每天保持乐观,把它小心隔离开来,相信虽然有它的存在,你依然能快乐、幸福、健康,你的免疫系统就会发挥作用,这个瘤子就大不起来,甚至慢慢消失。

现实中的病人就有二种不同的反应,一种人是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之后,按照医生的吩咐吃药,然后爱干嘛干嘛,活得有声有色,结果病不知不觉地好了;另外一种人在得知自己得了什么病之后,对医生的话也是半信半疑,总怕有什么问题,结果比医生预期的寿命还短。后来我们总结说,后一种人不是因为这个疾病死的,而是自己愁死的。

企业也是一样,常常有人说,某某企业不行,乱得很,但还不是照样发展了?这就是企业知道它的问题的存在,但把注意力放在发展正确的业务、正确的人才、正确的企业文化,只要积极的一面占据绝对上风,企业继续可以前进。

可惜的是,年青人因为不谙此道,每每遇到一个不好的上司或者不喜欢的工作环境,便毫不犹豫地选择辞职,结果呢,甚至找到一个更差的环境,从此心态更烦躁,对自己更为怀疑,走向一个恶性循环。

我也是在工作多年之后,才明白这个道理,因为发现职场如股票,绝大多数高管都是在一家企业服务多年的人,忍受得住外面的诱惑以及能经得起内部的风雨,这就象是买股票一样,短期来看,换几只新股可能收益更大,但从长远来看,手中持一只持十年、二十年,比起那些每年换股的人,通常的情况是收益更大。

我这样说,并不是叫人不换工作,在一家不适合他的企业呆一辈子,反过来,我会强调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举一个类似的例子。我观察在大学,考研的人分为二种,一种是到大三甚至大四才发现工作不好找的人,这时候开始决心考研,有些成功,考不上的也有相当;另外一些是,一入大学便决定考研的人,他们从大一就开始选好专业、学校甚至导师,从第一年就开始泡图书室,这样的结果基本是***不离十。

职业规划也是一样,因为毕业时不了解职场,所以决定自己入哪个行业、哪种类型的职业很难,这时不妨边做一边扎扎实实地做些基础性的工作,同时根据自己的观察,来做自己的职业规划,决定自己将来的方向。一旦决定了,选择好的自己的行业及方向,便可以用以上的理论,在一家有前景的企业好好做下去,直到自己创业。

我把职业规划要考虑的问题归纳为4个:

1)你有什么特长?

特长一般包括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二大类,管理技能包括目标管理、时间管理、沟通技能、压力管理等。在这些技能里,沟通技能将起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一个人不懂得如何沟通,人际关系一定不太好,即使专业知识很棒,也不一定上得去。

2)根据你的特长与兴趣,你应该选择哪一类的工作?静下心来,写下自己的答案。

什么是我们的兴趣?这个问题说起来简单,归纳起来并不容易。人都有喜新厌旧的特性,很多人误以为自己对某项事物有兴趣,不想却不持久。阿里巴巴总裁马云在《赢在中国》的栏目中,就对准备创业的年青人提出过忠告,说年青人创业,一定要找到愿意拿出一生的时间去做的自己喜欢的事业,他说根据他的经验,有些人根本没有这种事业,有些人可能有但自己没有发现。

3)你现在的工作适合和问题二的答案一致吗?

这里也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人现有的工作做得非常不错,但内心里并不喜欢这份工作,就象前任的德国总理默克尔说自己的理想其实是想当一名画家,做现在的工作实在是阴差阳错。所以说,自己喜不喜欢现有的工作和有没有做好现有的工作是二回事,关键是要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对于那些憎恨自己目前工作的人来说,更应该如此。

当然,这里也常常有心理的误区,有些人认为自己憎恨自己目前的工作,其实是自己非常讨厌目前的上司或工作环境,如果换一名上司或工作环境,结果又大不一样。所以说,自己对于目前职业的态度,需要把自己当作一个旁观者来看,则比较客观,否则容易陷进去,看得并不清楚。

4)需不需要做调整?如果需要调整,作一个详细的计划。

如果作计划实际上是一个目标管理的过程,这需要把它江落实到每一年、每一个月甚至每天的工作计划,否则不容易达成。

职业规划6大准则


一个目标

1、你为什么是穷人,第一点就是你没有立下成为富人的目标。

2、你的人生核心目标是什么?杰出人士与平庸之辈的根本差别并不是天赋、机遇,而在于有没目标。

3、起跑领先一步,人生领先一大步:成功从选定目标开始。

4、贾金斯式的人永远不会成功。

为什么大多数人没有成功?真正能完成自己计划的人只有5%,大多数人不是将自己的目标舍弃,就是沦为缺乏行动的空想。

5、如果你想在30岁以前成功,你一定在23至25岁之间确立好你的人生目标。

6、每日、每月、每年都要问自己:我是否达到了自己定下的目标。

两个成功基点

(一)人生定位

1、人怕入错行: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2、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

3、从三百六十行中选择你的最爱。

人人都可以创业,但却不是人人都能创业成功。

4、寻找自己的黄金宝地。

(二)永恒的真理:心态决定命运,30岁以前的心态决定你一生的命运

1、不满现状的人才能成为富翁。

2、敢于梦想,勇于梦想,这个世界永远属于追梦的人。

3、30岁以前不要怕,30岁以后不要悔。

4、出身贫民,并非一辈子是贫民,只要你永远保持那颗进取的心。中国成功人士大多来自小地方。

5、做一个积极的思维者。

6、不要败给悲观的自己。

有的人比你富有一千倍,他们也会比你聪明一千倍么?不会,他们只是年轻时心气比你高一千倍。

人生的好多次失败,最后并不是败给别人,而是败给了悲观的自己。

7、成功者不过是爬起来比倒下去多一次。

8、宁可去碰壁,也不要在家里面壁。

克服你的失败、消极的心态。

(1)找个地方喝点酒。

(2)找个迪厅跳跳舞。

(3)找帮朋友侃侃山。

(4)积极行动起。

三大技巧

1、管理时间:你的时间在哪里,你的成就就在哪里。把一小时看成60分钟的人,比看作一小时的人多60倍。

2、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3、自我管理,游刃有余。

(1)创业不怕本小,脑子一定要好。

(2)可以开始做外汇投资。

(3)做别人不愿做的生意。

四项安身立命的理念

1、做人优于做事。做事失败可以重来,做人失败却不能重来。

(1)做人要讲义气。

(2)永不气馁。

2、豁达的男人有财运,豁达的女人有帮夫运。

3、忠诚的原则:30岁以前你还没有建立起忠诚美誉,这一缺点将要困扰你的一生。

4、把小事做细,但不要耍小聪明。

中国人想做大事的人太多,而愿把小事做完美的人太少。

五分运气

1、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中国的古训说明各占一半。

2、机会时常意外地降临,但属于那些不应决不放弃的人。

3、抓住人生的每一次机会,机会就像一只小鸟,如果你不抓住,它就会飞得无影无踪。

4、智者早一步,愚者晚一步。

六项要求

1、智慧

(1)别人可你以拿走你的一切,但拿不走你的智慧。

(2)巧妙运用自己的智慧。

(3)智者与愚者的区别。

2、勇气

(1)勇气的力量有时会让你成为超人。

(2)敢于放弃,敢于舍得。

3、培养自己的领导才能、领袖气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