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贾平凹作品集读后感 > 导航 > 贾平凹作品《浮躁》读后感

贾平凹作品集读后感

贾平凹作品《浮躁》读后感。

如果说,一本书就是一个台阶,那么在人的一生中将有千万道台阶等着我们去跨越。阅读的过程,就是人不断成长升华的过程。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会经常要求我们会写读后感。此时就可以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其中所思所想写出来。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作品读后感呢?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贾平凹作品《浮躁》读后感,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贾平凹作品《浮躁》读后感

这几天忙里偷闲,看了《浮躁》这本小说。简单写点儿感受吧。

我是极其喜欢这本小说的,在读故事的时候。禁不住时而悲愤,时而高兴,时而又沉思。

上卷用极少文字便将我的整颗心都带入了“洲河”边的白石寨仙游村。仙游村是个有历史的地方,这篇小说的故事却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发生的。那个时代土生土长的金狗,小水,福运,大空。还有老一辈的韩长举,田中正,和尚,麻子,金狗爹。

我读小说很少去揣测作者的心思。倒是极容易把自己当做故事的主人公。这篇小说也不例外。

在读到金狗抛弃了小水去州城的时候,自己恨不得跑到故事里,将这不知好歹的小伙子痛揍一顿。我是着实把自己当做金狗了。我喜欢小水的温柔,善良,知心。小水伤心的时候,我心痛的要命。金狗迷茫的时候,我也有同样的迷茫。

我和金狗的性格是大不相同的。毕竟我们成长的环境不同。比如我没有金狗那样的勇猛和大胆。然而我却认为自己能了解金狗。

作为男人,我理解当金狗初次面对英英时,如何无法克制身体的本能;作为20出头的年轻人,我理解金狗对自己人生的迷茫和对社会的不解;作为农村出生的我,也能理解他对城里人那种高傲态度的不满,和自身些须的自卑与不服气。

然而,这篇小说。有更多的地方我是不了解的。

我不了解那真心喜欢金狗的田华,想不到她有着怎样的故事。不明白她的心思。只恨这篇小说对田华描写的太过粗糙。

不了解那一生光棍,爱说荤段子的摆渡长者韩长举。

不明白老实巴交的福运。

不了解直性子,敢闯荡的大空。

不了解总是耍弄权术,却是个大情痴的田中正。

不了解爱巴结的田长善和歹毒的蔡长安。

我是太缺少生活阅历。所以不大明白这本书的浮躁逻辑。然而对于“浮躁”这个词,我确实常听见的。

上大二的时候,就有一位老教师说我这个人太浮躁。当时我是不明白自己如何浮躁的,只觉得自己像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初生牛犊。就和20多岁时的金狗一样,不懂得如何处理爱情。更不知道自己哪来的一份激情,去不满生活的不公正,社会的黑暗。

有位朋友对我说,你是永远读不懂这生活的。我想也是,自此也就不再纠结于自己的无知。

小说里的和尚,我倒是挺感兴趣的。自己也曾向往过和尚的生活。云游四方,看淡世事。可自己也就像故事里的金狗一样,没有慧根,没有悟性。弄不懂这里面的逻辑,虽不当这是骗人,目前却也不信这一套。

金狗和小水最终究竟是走到了一起,我感到欣慰。小水却还是在为金狗担心,担心金狗的安全。他们最终也到底脱离不了这洲河。

身为故事之外的人,我自然和这洲河无丝毫关系。却总是觉得这洲河是这么熟悉,仿佛就在自己身边似的。

贾平凹作品《浮躁》读后感

看完这部小说颇有感触,这个世界真的很复杂,各种势力交织在一起,各种丑恶行径让人嗤之以鼻,为了生存又不得不融入其中。不管怎样,还是需要一颗‘浮躁’的心。

小说中的金狗,虽然没有很好出身,从小又不受管束,文化程度也不是很高,当过兵没打过仗,在他们那个村算是见识比较广的一个人。对朋友重情重意,对自己的工作尽心尽力,是一个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人。对雷大空包含惋惜之情,对福运深表同情,对小水既爱又怜惜。在这里不免要说一下小水,她的遭遇也很悲惨。她从小就父母双亡,跟着伯伯长大,她还有一个外爷,和金狗一起长大。嫁的第一个男人新婚那天就死了,嫁的第二个人就是福运,本以为可以安安稳稳过一辈子,很不幸福运被黑熊咬死了。

福运、雷大空、金狗、小水他们四个是很好的朋友,福运是最实诚的一个人,总是任劳任怨,却从没有什么怨言。同时他也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是哪一类人。他虽没有金狗那份才学,却总是保留着自己那份纯朴;虽没有雷大空的圆滑,却有着自己的立场。总之,他的死留给我的是痛惜。

雷大空虽然圆滑,但对朋友是两肋插刀。对恶势力是又爱又恨,他利用那些高官们的权利谋取利益,从这一点来看他对他们有依赖性。为了在商界挣得一席之地,还是向他们低头了,最后搭进了自己的性命,我替他有些不值。凭他的社会阅历和灵活的头脑,好好干一定会干出一番事业的。

金狗是一个杰出的小伙子,用村上的话说,他是州河上的强人。然而无论在爱情上,还是在人生上,他的生活都是带点苦涩的。我们可以看到,贯穿全文的是金狗与小水的欲爱不能的爱情悲剧。虽然他们最终结合了,但是其间经过了多少辛酸曲折,多少创伤眼泪,是我们作为读者的所不能忍心看下去的。金狗是一个有着自己信念的人,不管是在爱情上,还是在人生,事业上,但是金狗作为一个人,也有着他个人的私心。金狗从州河上的强人变成州城报社的记者后,一方面努力的工作,切实履行记者的职能,虽然因此得罪了领导;另一方面,在他认识到记者的宣传,暴露效果作用有多大后,他又利用自己的权力去揭那些与他或他们祖上,村上有仇的官员的黑锅。他想打击报复他恨的人。金狗是按照他的路在走的,虽然小说中并没有把他塑造成一个无私而高大的英雄。金狗这人是活的,他的灵魂是活在我读者心中的。他的一切举动都可以是预料之中的,但又会让我觉得不可思义或敬佩不已。

F132.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贾平凹作品读后感


贾平凹作品读后感(一)

【秦腔】读后感

起初对【秦腔】感兴趣,一则仰慕贾平凹的盛名,二则由于茅盾文学奖的效应。小说的主人公我,是众人眼里的另类。【秦腔】中我是个疯子,他不同于常人,却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秦腔】以我(即疯子引生)的视角描绘了清风街的全景图,有风俗民情、有世事沧桑、更有人生命运之起伏。书中塑造的男一女老少各色小人物,无不一性一格鲜明,几乎每一个都可以在社会里找到原型。小人物的悲欢、他们的生活片段都显得那么真实。清风街的风云变迁,难道不是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

玖罢【秦腔】,一声叹息。小说的结局是很悲哀的,清风街的贤人夏天智在满怀忧患中去世了,跟他一样扞卫者乡村传统文化的夏天义也遭遇天灾,这些德高望重的前辈的离去,带走了乡村的某种珍贵的信仰。我的叹息不仅为清风街,也为我的家乡。小时候在农村,很喜欢那些节日:元宵啊、除夕啊、冬至啊、端午啊,还有那一年一度的社戏。每逢节日,都是小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乡村的节日气氛,热闹隆重而又庄严神秘,远非城市可比。而固守着这种文化的,正是那些虔诚的老人们。

可是岁月不饶人,当年的小孩已经成一人,时过境迁,节日气氛渐渐平淡,唯有家人相聚的亲情依旧温馨如昔。坦白的说,【秦腔】不是我喜欢的小说类型。它的语言风格,感觉过于粗俗,说它粗话连篇并不为过。而且他看到的一些人一些事确也龌龊,粗俗的描述反而更贴近事实,这样的语言风格才吻合主人公的一性一格。除了语言风格过于粗俗,故事情节的铺排也有点紊乱,不够引人入胜。我想这也是跟第一人称的写法有关吧,因为引生是个疯子,他发疯时思维就不太清楚,他的讲述显得紊乱也就不足为怪了。

掩书而思,【秦腔】中乡干部强行收缴农业税费而引发的群众冲击政一府事件,让我热血沸腾、义愤填膺,恨不能跳进书中,冲在人群最前面,砸了那些暴吏的腿脚。看来我是有严重的暴力倾向的,这种暴力倾向源自对公平正义的维护。农民自古以来是中国社会中最吃苦耐劳忍气吞声的阶层,逆来顺受,默默煎熬,只有在被一逼一无奈走投无路的时候才会一改柔一弱一性一格奋起反抗。而我于白雪情真意切始终如一的单恋。为之感怀,源自对真挚情感的同情和祝福。一爱一情是人类最美的情感之一。小说末尾,白雪一改以往闪躲的表情,微笑着看着我,多少留下了些许默默温情。

小说以【秦腔】为名,将秦腔贯穿始终,在我看来是与小说的主旨紧密关联的。秦腔,即农村,即土地。秦腔越来越没人听,剧一团一倒闭,本雄纠纠气昂昂的秦腔演员摆起了小摊,甚至走街串巷干起了吹鼓手,在丧礼上表现得比孝子贤孙还要卖力。农村越来越没人愿意待,土地越来越没人愿意种,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农田大面积荒芜。秦腔的式微与农村的困境,都因时代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而起。淳朴变得油滑,踏实变得浮躁。太过于沉重了,说点其他的吧。贾平凹在小说叙述中用了很多怪诞手法,比如我能看见每个人头顶的火焰,我能与我面对面地站在一起,我让老鼠去白雪家它便去了,等等。比较符合我疯子的一精一神状态,也贴合了农村人崇神信鬼的心理习惯,颇有些传奇色彩。

贾平凹作品读后感(二)

【丑石】读后感

又一次捧起贾平凹的【丑石】,我仍是一爱一不释手。让我喜一爱一的,不仅是作者的生花妙笔,还有丑石所蕴含的那种不屈于寂寞的一精一神。

丑石很丑,她的模样像石一样,但丑石派不上用场,既不能凿下刻字雕花,也不能供来浣纱捶布;丑石无人喜欢,小孩子讨厌他,大人们咒骂他。然而,正是这块遭人唾骂再污土和荒草里沉睡了几百年的石头,却被天文学家认为是块陨石,说它是件了不起的东西,后来又将她运走去研究。只有到了这时,人们才对他另眼相看,肃然起敬了。

这,不正是丑石内在的价值折射一出的金子般的闪光点吗?

由此我想到了人,其实人也是一样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着名电一影舞星艾斯特尔1993年到米高梅电一影公司首次试镜候,在场导演给他的评价是:毫无演技,前额微凸,略懂跳舞。然而艾斯特尔并未因此丧失信心,他将这张写有评语的纸裱起来挂在住宅中,并通过勤奋的努力最终成为一名电一影舞星。

可以说,艾斯特尔当时与贾平凹笔下的丑石有某些相似之处,尽管他未遭到太多人的歧视,但他的才能却没遭到他人的承认,而他最后的成功不正是显示了它的内在才华吗?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贝多分的老师说贝多芬绝不是当作曲家的料;一爱一因斯坦的老师也曾说他反应迟钝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哲学家曾被人贬为让青年堕一落的腐败者。而今天,为什莫他们能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一爱一戴呢?因为他们有用不服输的一精一神和志气,有自己的真才实学,有时是在在的贡献。

然而在今天,却有人因为一时不被重用,发挥不出长处,找不上合适的工作就抱怨英雄无用武之地。。其实暂时的受挫正是对人的意志和信念的严峻考验,经不住这种考验,就会永远被闷在地下。还有的人,并没有真才实学,也不踏实钻研,却总以为自己是块金子,是个英雄,抱怨这个世界对他不公平,这种虚伪的心里实际上是在自欺欺人。

老是把自己当做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成泥巴吧,然总人把你踩成一条路。

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辛勤耕作,谁能否认明天不是一个丰收的日子呢?总有一天,你辛劳的双手会将自己的生命装回的五彩缤纷。

丑石并不丑,因为内在的价值为他的生命度上来了一层美丽的镁光。丑石的经历还告诉我们,平凡的生活并非就是庸俗和空虚,脚踏实地的努力才是真真切切的生命之旅

贾平凹作品读后感(三)

【带灯】读后感

玖着贾平凹先生今年新出的小说【带灯】,我走进了那个秦岭深处的风光秀丽而又贫困的村镇樱镇。伴随着主人公带灯走进了那个镇政一府大院,窥见了当前乡镇干部内心的隐秘,她的喜怒哀乐是那么的真实可感,最让我难以释怀的是她内心的纠结与矛盾,还有她的隐痛。她的痛苦是深厉的:或许我的命运就是佛桌边燃一烧的红蜡,火焰向上,泪流向下。这比喻多么的贴切与恰当啊!一心向上,把工作干好,可努力却未必有回报,天道也未必酬勤,换来的只有苦楚的泪水在一个无人的角落里悄然滑落。直至最后成了乡民械斗的替罪羊,她努力的抗争归于失败,那颗在浊世间索求光明的灵魂失落了,一个聪秀能干善良灵巧的青年干部被折磨成一个疯疯癫癫的人。

带灯,本名萤,得知萤火虫生于腐草时,则坚决改了名字。而事实上带灯不过是萤火虫的一个别称罢了。作为镇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她所面对的大多是乡村里的一些难缠的人和事。她同情农民,想着法子维护他们的利益,却又不得不执行领导的命令,极力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为领导的仕途升迁保驾护航。为了安一抚上一访者绞尽脑汁,一听说有上一访者到县里了,就不顾一切去阻拦,想方设法化解矛盾,可矛盾又往往不易化解,尽管矛盾的成因都是些鸡一毛一蒜皮的小事情。处处为百姓着想,百姓却未必领情,甚至恩将仇报;处处为领导排忧解难,却无法让领导高兴。工作的苦烦,生活的无奈,情感的挫败,将她狠力地折磨。与元天亮的通信,成了她抚一慰心伤的一缕春风。尽管几乎得不到回信,可她还是一直写,用这种方式使自己暂时摆脱现实中的杂乱沉闷,寻到了避风的港湾。她对元天亮的单相思,如清水般纯洁,完全是一精一神上的一爱一恋,不沾染一丝儿的尘灰。

小说中反映出的社会问题颇值得我们深思。马副镇长为了补身一子吃胎儿肉,见难以升迁,就破罐子破摔。见好处就上,有事就躲。书记、镇长不在,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摆大领导的谱。书记为了仕途,竟然找理由瞒报洪水淹死的人数,而且说得冠冕堂皇,脸不红心不跳,对于不同意见的人一大力弹压,出事了就把责任推给替罪羊。有的乡镇干部为了打压上一访人员竟然私设公堂,刑讯一逼一供,领导知道后不但不怪罪,反而夸奖。把上一访人员当病人送医院,领导来视察,怕人拦道告状,就把那些可能捣乱的人安个罪名抓进派出所。官商结合办工厂,不顾长远利益,纵容地痞流一氓为非作歹。为了政绩树立假模范。在矿区打工的农民遇难后,赔偿金难以落实,乡镇干部对此无作为。村干部作威作福,称群众为刁民,修路时为了敛财不顾质量,结果修好的路一场大雨就冲得稀巴烂如果说作者2002年出的小说【病相报告】,是解放前到改革开放时期社会病相的报告的话,那么,本书又何尝不是当前社会的病相报告呢?

带灯,就是一只萤火虫,牺牲了自己暖亮着乡村,默默无闻的贡献着,期待着,抗争着,也痛苦着。她是当前有良知、有责任感却又面对着重重压力终难有所作为的基层干部的典型代表。这一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是作者写作上的一大突破与自我超越,也为繁荣中国当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贾平凹作品《废都》读后感


篇一:贾平凹作品《废都》读后感

读过《废都》的人都知道,《废都》的结局与整部作品所渲染的阴森恐怖的悲情与极度放纵的生活给人以追逐毁灭的情感基调是一致的,但是,这个结局是只可的能存在于文学文本中的,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难有这一幕的。在今天看来,那些存在于主人公庄之碟与那些女人之间放荡淫乱的生活,已经是可以在人前人后言传相告的了,也可以说在现实生活中有实际的存在,只不过没有人知道罢了。同时,在作为贯穿整部作品中的一个潜在的线索——庄之碟一

派与景雪荫一波的官司争论,在现实生活中也都可以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生活智慧去处理,完全不会到达逼迫人到山穷水尽弃家而逃的地步,另外小说临近末了,《西京杂志编辑》主编钟唯贤的愤懑抑郁死亡,以及书法家龚靖元的愤恨而死,可能会造成他们共同的好友庄之碟的精神抑郁,生活萎靡,可同样,也不至于让一个心思细腻,情感丰富的作家万念俱灰,生活全无希望。那么,为什么结局会是凄凄惨惨戚戚的家破人散呢?为什么作者非要把庄之碟逼进一个不可逃脱的可怖深渊呢?这种结局与现实的剧烈震荡会仅仅是作者的文字消遣或是为满足一些人的欲望生活吗?这就要论及一个问题,文学创作与现实生活本来就有一条不能逾越的天堑。诚然,作品中前一大部分的构想与描写都具有很大程度的现实感,而且,遇到一些难以以简单的对与错好与坏应该与不应该的非此即彼的评判的问题时,主人公以及与其有关系的人生活表现依然也有很大程度的现实感。可是,到后来,尤其是结局的安排,虽然可以讲,是一环扣一环,紧凑而丝丝入扣,可是他的结局依然有些戏谑或是夸大其实的感觉,以至于又觉得其结尾的设置有些虎头蛇尾,调人胃口。这是在故事创作安排上也可以说是在写作艺术上,我的一点感受。

先不论这个,我们把话题转回来,这个故事的结局,必然是经过作者精心创造有意为之的结局,那么我们可以说,它是经历了作者思想和灵魂的过滤将现实有所指的东西加以社会化了的评判或思考从而可以反映一批人对社会在一定空间和时间下存在的普遍的问题或现象的态度和看法。这就是我们讲的小说即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贾平凹的很多部作品都是以农村为题材,追忆怀恋农村曾有的朴素快活悠然闲适融洽的农村生活,因为在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已显现了一种空洞颓废的萧条景象。这是在城镇化进程中应该或是还是必然要出现的一个阶段呢?还是我们盲目的城镇化以牺牲或毁灭农村的实然而仅仅是达到了城镇表面上的繁荣呢?据我看,贾平凹在这一点上是一个比较悲观的人。在城市里,人们被声名、利益、财富、雄心、权利所累,变得很浮躁,人们没有了一片自由轻松澄净的心灵空间,人们就觉得丢失了灵魂,觉得生活是庸俗的,自己也活的更加简单颓废,于是失去了对生活的憧憬与向往。即使是像庄之碟等一样本应该创造并点缀好既色彩斑斓又富有优美而高雅的精神层面生活的作家们,由于城市嚣烦浮躁的生活状态,也渐渐枯竭了他们极有灵感与美感的艺术创造力,自然而然的,人们会掉进堕落的深渊。问题是,他毕竟还是一个知识分子,他不会和贩夫走卒一样过着简单的物质层面的生活,他必然会经过一番灵魂的煎熬和内心思想的折磨,痛苦挣扎,对于如何继续存在下去他必须做出符合一个知识分子的选择。这也就是造成《废都》的结局只存在于文本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这部文学作品有很多值的思考和发散开去再探索的问题。这只是我的一点儿强烈的感受。

篇二:贾平凹作品《废都》读后感

友人推荐贾平凹的《废都》,说是应当读读。久闻平凹之名,他的作品却是还未拜读过。在图书馆觅到一本,却是中篇小说评注集,名亦唤《废都》。刚看到时心下恍惚,此之为平凹所作?《废都》中、长篇均有么?几欲撇开不理,随意翻阅又觉不俗,这才抛去闲心,专心细读。此中乃五篇中篇小说,《废都》《白朗》《美穴地》《晚雨》《鸡窝洼人家》。中间三篇写的都是匪事,涉及的都是人事,突出的都是情事,同类题材,联系自是有的。本为一辑,然出版社觉得略为单薄,恐读者难以尽意,于是又加入头尾两篇。虽则此二篇题材不是匪事,但亦是写人事、表现情事,共通之处仍在。

一篇一篇地读过,中间或为繁杂琐事,或因心绪不宁,停断几日,复又继续。如此数日,才将全书读完。有一些话想说,又苦于不知道如何下笔,如何串联起只言片语,方不愧所读之书与读此篇文之人。

全书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白朗》中黑老七被拦腰斩断后说的那句:“我不该做那王中之王啊!”睁目气绝。批注云:“多少人直到这一刻才明白这个道理!”所言不假。人活于世,总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不同的是,有的人奋起拼搏,凭着一身本事闯出了一番天地,如白朗。他本是寺院里的一个小小和尚,因为发现住持的罪恶而捣毁了寺院,亲手接过了那淫贼住持。后来与住持有私交的知县为报复而捕杀他,他一气之下上山落草,从此开始了他的一生惊天动地的事业。狼牙山寨主,统领着赛虎岭,赶走官兵,占领盐池,让百姓不受官兵淫威,深受爱戴。他虽未匪,却心系百姓,劫富济贫,善待部下,团结众山主,赛虎岭上谁不知“白狼大王”的盛名。有的人却不自量力,妄想称王称霸,毫不考虑自身的能力,如黑老七。他为报复白朗对他的戏谑与轻视,趁众人攻下盐池狂欢畅饮之时偷袭,将酩酊大醉的白朗擒为阶下囚,便自以为成了那“王中之王”。但宵小如黑老七者,擒了白朗又不敢杀他,想借他让患麻风病的压寨夫人病愈,贪恋美色、心肠歹毒;只顾黑吃黑,任凭白朗辛苦攻下的盐池被官兵收回而坐视不管,鼠目寸光、贪生怕死;关押白朗在自己的地盘上,却要亲自去见一个自己的囚徒,实在是不堪。此等小辈,如何做得了王中之王。放着好好的黑寨主不做,偏偏要觊觎不属于自己的地位和权力,拦腰斩断,一分为二,活该是其下场。

世事无定论,但一个人品性如何,未来大致怎样,总是能看出来的。生性胆小者,极少会为寇为匪;生性粗大者,吟诗作对并非强项。若不管不顾,硬是要违反本性,后果肯定不能是好的。《晚雨》中主人公天鉴杀死即将上任的知县,冒名顶替。本是无心,却因兄弟自刎而暗自下决心要做出一番功绩,不负兄弟在天之灵。一介草莽,着上官服,当起文官来。一心想做出成绩的天鉴,一上任便于巡检交恶,三条人命因他而亡。于是渐渐学习人情世故、为官之道,土匪的习性逐渐消失,官性日渐养成,与此同时,人性开始扭曲。他恋上寡妇王娘,约定嫁娶。但好事多磨,多磨的却并不一定是好事,王娘因为前夫犯事而陷入无边的流言蜚语中。一届知县,如何能有一个污点斑斑的寡妇作夫人呢?王娘为他着想,避而不见;天鉴百般思索之下,竟自断尘根,以为断绝了欲望,从此便可六根清净。自此开始疏远王娘,完全浸入官场,遵循官道。官员亨通之时,却是命丧之日,下体旧伤复发,痒胀疼痛而死。好好的一个人,好好的一段姻缘,就这么付诸东流。为了当那个知县,六个人因天鉴失去了性命,他亦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功绩是做出来了,只是与初衷大不相符。唉,为匪为盗又如何?活得潇洒自由不是更好吗?匪道和官道相去甚远,天鉴根本就不是老谋深算的巡检的对手,注定要受其摆布。他并不适合当官,他当这个官牺牲了太多太多。结果如此,倒要怪起那个忠心耿耿、以死助天鉴当官的小兄弟了,他力劝天鉴顶替知县,不惜以死明志,断绝天鉴的后顾之忧,却把他推上了一条不归路,好心办坏事大概就是如此吧。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道理容易懂,遵循却很难。总会那么一些人,不死心、不甘心地想要证明自己,却总是事与愿违。

《废都》里的小戏子程顺与匡子相恋,幽会时捡到一颗像人骷髅头的石头,固执地认为那是人形化石。因为自己的戏子身份不怎么光彩,程顺一直想干点什么出人头地。这下好了,他一心认为捡到了化石,开始研究起人类的起源来。废寝忘食,还远走县城、北京,要找专家鉴定。一个专家鉴定那不是化石,只是一块料浆石,他不信;县城里的专家这么说,他还是不信;倾家荡产要到北京去证实。完全不知道他走后恋人匡子发生了什么事情,把匡子爷爷交代的事情也忘得一干二净了。小说最后没提到他,但其结局,想是读者能想出来的吧。他也是犯了那个错误,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空有野心斗志,却固执钻牛角尖,结果怕也是不能如人意。

老子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世上多少人因为不自知而做蠢事,平凹取典型之人之事,刻画描摹,让人读来不胜唏嘘。只希冀能吸取教训,切勿重蹈覆辙。

篇三:贾平凹作品《废都》读后感

读完贾平凹的《废都》,满目是一种苍然的感觉,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一个残垣横亘的城市在吃力地喘息——呼啦,呼啦……一群看似光鲜亮丽的人们行走其中,于是背景的灰黑只能更加苍凉!

从创作手法上来看,贾平凹是在学习曹雪芹,开篇即埋下伏笔,文章一开始作者提到四朵奇花,暗指与男主角关系密切的四个女性人物:牛月清、唐宛儿、柳月、阿灿;随后天上出现的四个太阳,暗指西京的四大名人:作家庄之蝶、画家汪希眠、书法家龚靖元、音乐家阮知非,很像《红楼梦》的开篇,还有唱谣儿的老人、算卦的孟云房、筵席的成语接龙,也与《红楼梦》中许多情节类似。还有,庄之蝶这个主角真是“千呼万唤才出来”,看得出贾平凹对他偏爱有加,不让他轻易露面,而是先通过他人之口,反复歌颂和深化这个主角,个贾宝玉登场也颇为相似。其实,庄之蝶在文章第一句话就出现了,只是作者不透露他的名字,非得浓墨重彩地在前面做足了文章、吊足了胃口,让女主角和其他配角都到齐了,才让他粉墨登场。从此,所有角色和事件都围绕主角展开。

从文学方面来看,这是一本“色书”,因为作者描述这方面的笔墨过于浓烈,但若是抛开这些,就只剩下爱情与背叛了,再者就是世事无奈了。书中只要与庄接触的女性都会跟他有一段恋情,这又与韦小宝类似,但是韦小宝把喜欢的人不是招妻就是纳妾,最后生活得其乐融融;而庄之蝶最后却落得个蛋打鸡飞,背叛的结果是爱人的离去,离去后一无所有。

该说一说书中的女性人物形象,首先是牛月清——庄之蝶的原配老婆,在庄最困难、最无名的时候嫁给他、陪伴他,几十年的岁月把她摧残成黄脸婆,跟年轻貌美的女子比较起来,显得越是笨拙和老态,庄嫌她罗嗦、见识浅薄、目光短浅,偏又离不得婚,因为庄在西京城好歹小有名气,一旦离了婚,影响会很不好,于是他顺理成章地出轨了,最后她离他而去;唐宛儿,一个词形容:水性杨花,先是抛弃丈夫幼儿跟一个在舞厅认识的小青年——周敏私奔到西京,认识庄后,被庄的文学气质吸引,俩人爱得死去活来,最后被前夫找到抓回去遭毒打,后果可想而知;柳月——庄家的小保姆,虽然来自陕北农村,但生的白皙干净,还有一副衣服架子的身材。有时礼貌得体,有时却刁钻野蛮,还常与唐宛儿争风吃醋。虽然与赵京五两情相悦,却作为庄之蝶们的牺牲品嫁给了市长的跛脚儿子,虽然婚后生活富足,又在阮知非的舞厅里大红大紫,但看得出她并不幸福;阿灿——与庄之蝶一见钟情,她之所以嫁给一个老实巴交的绘图员,是因为自身条件比较好,年轻时挑来挑去,挑成了剩女,不得已才随便找个人嫁了,妹妹阿兰疯后,为了丈夫毅然离婚,为庄最后美丽了一次后毁容离去;景雪荫——高干子女,年轻时与庄有过一段恋情,后来却把庄告上法庭,弄得庄心力交瘁;最后一个——汪希眠老婆,年轻时候暗恋庄,待他结婚后,嫁给了他的好友。

虽然作者只在文章95%出提到“废都”,但文章中无处不弥漫着冰凉的气息:庄之蝶喜欢听的哀乐(办丧事时的音乐),收破烂的老头(整天拉着车唱着谣儿走街串巷),那头通了灵性的牛(来自终南山最后被榨干榨净),牛月清炖的鸽子(庄之蝶与唐宛儿幽会时的信使),老太太睡觉用的棺材(据她说抱着鞋子睡在棺材里无灾无难),古城墙上夜夜飘荡的埙音(周敏的哀叹),吸烟土的龚小乙(活得人不人鬼不鬼),《梅花易数》、《奇门遁甲》、《黄极经世索隐》等等传说中的命理古书……作者就是面无表情地用这些让人触动的道具轻轻划分着琐碎,到最后发现,整座城市都生活在厚厚的烟雾中,作者只将悲伤剥离到了夜空,像一轮不那么明亮的圆月,辉映这灰色的——废都

故事在喧嚣中开始,一步步走向衰败和悲凉。结局处,牛月清伤心地离庄之蝶而去、唐宛儿生死未卜、柳月嫁了人、阿灿毁容不见庄,孟云房痴迷算卦携小儿去新疆拜师学艺、阮知非被人打瞎眼后换了一对狗眼、龚靖元因赌博和小乙抽大烟精神恍惚而自尽、汪希眠因仿冒石涛等名作被捕、庄之蝶从输了官司后身败名裂并一蹶不振最后离开西京。

废都之废,不在于物质,而在于人心

2006——2007年,我去过几次陕西咸阳,一出西安火车南站,抬头就望见了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的古城墙,在城北汽车站能看到不远处的古城北门楼…从陕西回来后不久就听说了《废都》,但同时也知道了这是一本禁书,等到2009年解禁后,我也买了一本,只是当时高四,没时间看,毕业时又弄丢了,直到前天终于在手机上看完了。其实真正吸引我的不是那些露骨的语言,也不是那些琐碎世事,而是西京城里的那些风貌,语言,小吃,习惯:浆水、醪糟、长面、辣子;秦腔、花鼓、嘟囔、叫骂;大雁塔、回民巷、钟鼓楼、乾陵、城墙的记忆……

我一边读《废都》,一边暗暗地回忆……

篇四:贾平凹作品《废都》读后感

终于看完了贾平凹的《费都》,了却了一份小小的心愿。想看《费都》,是因为《费都》带给作者太多的麻烦,带给社会太多的争论,也带给文学界太大的震撼!

很早以前就想看《费都》了,只是一直没机会找到这本书,越是找不到越是想看到,很偶然地在网上找到了,于是毫不犹豫就开始看了,遗憾的是,我看到的本不是原汁原味的东西,好多内容都被作者删了,也许是因为压力太大,我不知道作者删除的过程中是怎样的心情,也许就像是割自己孩子身上的肉的那种下不了手却很无奈的心痛吧。我算不上贾平凹迷,真的不敢当,只是很喜欢他的作品。尽管不是原本,看的时候还是很用心的,因为是对着电脑看的,所以看得很累,整整两天出了休息时间,就坐电脑前看,连续五六个小时过后,眼睛几乎看不见什么东西了,还好赶在星期一上半以前看完了,不然的话我根本就不会静下心来上班的。

但是说实在话竟然没看懂,没有领会到《费都》的精神实质,有人说《费都》是现代版的《金瓶梅》,《金瓶梅》上学的时候就看过了,除了情色描写,我觉得这两本书还是不一样的,之所以用情色,是因为我不觉得《费都》是色情的,我会找机会看书的,直到看到原本。非常感谢能在网上找到这本书,起码让我了解了很浅显的一些东西。

篇五:贾平凹作品《废都》读后感

这是我第一次阅读贾平凹先生的作品。

西安,帝都自关中到平原,因日渐颓废,已成废都。

《废都》出版于1993年,在当时看来,其所表现出的开放后的文化人及社会的病态心理是十分入骨的,但是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司空见惯。情节来说并没有吸引人的新意。

这社会里肉欲和物质纵横,谁不追求现实?有了名,便有了利,有了名与利,便有了情与色。他庄之蝶不也是养了一批专吃他的作者吗?

这书中的情色内容的确有点露骨了,但是读着读着我便发现,这庄之蝶肉欲下的不仅仅是他自己的渴求,更是‘感情’或者说‘肉体’投机者的进贡。文至最后,主角落得了‘疯子’的名号。落魄而逃,巧遇由一地逃到一地,又到一地的周敏,二人相见只得相视一笑,尽弃前嫌,共度难关,我也感到了可笑,但却是悲从中来!

当然通篇也不乏铺垫的亮点,例如庄岳母的疯言疯语,孟云房的江湖杂术。都隐隐显露着主题。

贾平凹散文读后感


贾平凹散文读后感(一)

【朋友】读后感

时隔近二十年,又一次读先生的散文,还是如多年前一样喜欢他的文章,忍不住想言传言传。

先生大我六岁,当是同时代人,他初发作品时,我是文学一爱一好者,很是读了些他的文章。后来发现有卖【贾平凹散文自选集】时就毫不犹豫地买下,果然没令我失望,不仅我一爱一读,就连上小学的炜儿听了他的文章也是喜欢得不行,总学说:我要撞棉花包撞死,吃白糖吃死。于是去日本时就把此书也一并带去,供炜儿闲时阅读。回国时,扔了很多衣物、日用品,可这本缺了封底的书却又被带回。

这次读【朋友】才知道,那本自选集是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看来还真是与他有些缘的。二十年来作者与读者都在成长,他的文章越来越朴实无华,却在不经意处会令你发现一些深刻,一些禅意,一些古风,如以下几段:

一个人活着其实仅仅是一个人的事,生活关照形的朋友可能了解我身上的每一个痣,不一定了解我的心,一精一神交流形的朋友可能了解我的心,却又常常拂我的意。快乐来了,最快乐的是自己。苦难来了,最苦难的也是自己。

这个世界已混沌不清,抨击丑恶发泄怨愤是一种战斗,而宣扬纯净也是战斗。人生的残缺使我们悲痛和激愤,而在残缺人生中享受纯真美好,更是我们的一种生活的艺术和人生的艺术。

人活着最大的目的是为了死,而最大的人生意义却在生到死的过程。朋友被朋友们骂着又一爱一着,是因了这个朋友的真诚和有趣。

他形容一个朋友的长相:满脸都是头,满头都是脸。(一秃顶朋友)看到此不禁莞尔,想到圈内程主任的那张如弥勒般的佛脸。

这本散文集多为朋友作序,也有写一些有趣朋友之间的交往,被写人物大多为陕西文人、书人、画人,也有一些喜收藏石头之人,还有朋友的小均,竟被他称为先生,皆因小均怀有纯净无染的心也。其为友人作文,却不胡乱吹捧,有一说一,无二是不言双的。

玖先生的文,发现了许多与先生相同之处,不由窃喜。先生喜饮茶,我亦喜饮茶,先生喜藏石,我亦喜藏石,不过我的俗了些,是玉石,先生喜的是天然大气之石。先生喜藏陶罐,我亦喜欢陶、瓷之器,不过先生喜的是高古之陶,而我喜的是家用的大俗之器。先生不一爱一钱、权,我亦鄙薄这两样。先生善书、画,我却喜赏书画,先生写一些微言大义的小文,我却一爱一这些文章甚于一爱一先生的小说。还有一点很重要,先生是文坛着名的病人,而我亦是文坛之外一个无名的老病号,且得的是同一种病,不是我硬要牵强附会的找与名人的相同之处,而是一爱一先生的文在先,对先生好奇在后,才发现了这些缘,不由拿来显摆。

在此以一读者身份遥祝先生身一体安康,多为我辈写出一些美文来,才不枉了我们来世一遭。

贾平凹散文读后感(二)

我小时候没离开过家的时候,从书上读到的都是外地的名胜和故事,当时就觉得家乡没有名气,到处都是山,向往山外面的世界,羡慕有名气,有名胜的地方,直到上大学我才第一次走出山一陽一,走出商洛。大学期间,游玩了很多北京的名胜古迹,上班后又去过其他一些地方,但现在还是经常会想起在家时,穿着拖鞋沿河趟水的那种惬意。后来无意中读到贾平凹的【商州三录】,由多篇中短篇散文组成,描写了商洛的好多风土人情和故事,描写手法和用词很平淡,我却看得很入味儿。

他在【商州初录】的【序】里面这样说,这本小书是写商州的。为商州写书,我一直处在慌恐之中,早在七八年前构思它的时候,就有过这样那样的担心。因为大凡天下流传的地理之书,多记载的是出名人的名地,人以地传,地以人传。而商州从未出现过一个武官骁将,比如霸王,一经【史记】写出,楚地便谁个不晓?但乌骓马出自商州黑龙潭里,虽能追风逐日,毕竟是胯一下之物、喑哑牲口,便无人知道了。姚雪垠先生着的【李自成】风一靡一于世,那就写的是闯王在商州的活动,但着墨商州地方的极少。

他写得也是我的家乡的山和水,人和事,其中还写我们山一陽一县的一些文章,所以就觉得离我很近。有些感觉是曾在我心头经朦胧地出现过,但我却从来没有整理过这种思绪,他在【序】里所提到的担心,正是我以前对家乡的看法,啥有名的东西都没有,只想着长大了要去看外面的世界。看到他这么一说,我一下找到了共鸣,觉得他把我想说又说不出的话给说出来了,的确以前大家描述商洛都是用穷山恶水来形容,物产贫乏,交通不便,不能赐予那里的人民财富,所以包括我在内很多人都想离开这个贫瘠的地方。而现在在城市污染、拥堵的对比下,原来的穷山恶水变成了人们眼中山清水秀的地方。

玖他的文章,一些熟悉的地名不由得勾起我的回忆,也让我重新开始认识自己的家乡,原来商洛的名字来源于商山洛水,而山一陽一则是因为地处商山之南。商洛是秦朝卫鞅的封地,故卫鞅又被称为商鞅、商君。汉有商山四皓出山助吕后扶太子,居功不受隐居而商山,明末李自成兵败进商洛养一精一蓄锐,而后驰骋中原;近代五支红军进商洛,播撒了革命种一子;李先念率师突围,建立了陕南革命一根据地。而山一陽一县,则有徐向前、李先念、徐海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战斗过,创建了革命一根据地和边区苏维埃政一府。

绝他文章里面的很多地方,我都去过或者听说过,比如他的【黑龙口】一文,就写的是商州的一个小镇,文中写到:黑龙口的人不多,几乎家家都有做生意的。这生意极有规律,九点前,荒旷无人,九点一到,生意摊骤然摆齐。因为从西安到商州来的车,都是九点到这里歇息,从商州各县到西安,也是十点到这里停车。于是乎,旅人饥者,有吃,渴者,有茶,想买东西者,小么零甚山货俱全。集市热闹两个小时,过往车一走,就又荡然无存,只有几只狗在那里抢骨头了。

我是从小就听说了这个地名,并且听这个地名的频率绝不低于听见商洛市的频率。因为黑龙口过去是商洛五个县通往西安的必经之地,我小时候家乡只要出过西安的人,当时都会提到黑龙口这个地方,加上这个名字听着有些煞气,小时候总觉得这个地方挺神秘。结果在我95年第一次走出家乡的时候,我心里一直很期盼要看看这到底是个啥样的地方。回想起我第一次看见的黑龙口是两排平顶楼房,已经和他83年笔下的截然不同了,他笔下所写的是河对岸的旧址,都是土木结构的瓦房,像我们县城老街的房子,适合以前的人们做生意,尽管已经没有客人往来,宽大的门面,墙上和房子的屋檐手工制作的一精一美又复杂的装饰,让我依稀感觉到往日的繁华。没多久,通往商洛的312国道修通了,来回虽然还经过黑龙口,但车已经不用停了。而现在高速通了,我也就再没经过那个地方。读着这篇文章,又把我再次把我的记忆翻了出来,那破旧却依然一精一美的墙上装饰,高挑的屋檐,从二楼直通河床的木楼梯,瞬时又浮现在我眼前。

他的短一片散文【松云寺】也是我路过那个地方之后才读的,是第一次走通往商洛的高速时,路过一个地方时我哥告诉我,那个就是贾平凹写过的【松云寺】,只见路旁有个挺小的院落,三面已经被一所小学所包围,中间的确有棵挺大的松树,树冠像一把大伞罩着院子。回来就读了他的【松云寺】那篇短文,文中写到:松树真的像条龙。应该起名松龙寺吧,却叫松云寺。叫松云寺正好,因为松已是龙,则需云从,云起龙升,取的是腾达之意哈。后来我自己也去近距离看过松云寺,院子很小,松树很特别,树干很粗,树皮像龙鳞,树冠几乎将整个小院罩住,看过之后的感觉就是松即是寺,寺即是松。院中石碑上说,当年王莽追杀皇族刘秀,刘逃进商洛山,躲在这棵松树下化险为夷。

他的另一篇文章【莽岭一条沟】,说在莽岭山脉,有条沟没有路牌,也从无有人丈量,里数由人嘴说,有说六十里的,有说八十里的,但人口是十分地准确:十六家。这十六户人家,一家离一家一二十里,但算起来,拐弯抹角都是些亲戚,谁也知道谁的爷的小名,谁也知道谁的媳妇是哪里的女儿。读着这么几句,我忽然想起我一个亲戚说过的,正是这种情形,他家就在我们那儿的大山沟里面,他们那几条沟相距十几里,人家不多很稀少,谁都知道谁家的底细,有几口人啦,谁和谁家是什么亲戚关系啦,随便在哪儿碰见都像见了亲人一样,都要聊上半天,谁家有事大家知道了都会前来帮忙,比如房子这种困扰在座每一个人的大事,在他们那儿你给我帮忙我给你帮忙,房子就盖起来了,不用付工钱。在他们眼中很平常的事,在我们居住在城市里面的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我们住的近在咫尺,却经常不认识隔壁的邻居;偶尔用一下自行车铺的打气筒而人家没要钱,我们也会觉得诧异或难能可贵。

这么多年在西安的生活,越发的觉得了家乡的美丽与可一爱一,每次回家觉得身心能够得到彻底的放松,也发现和认识了原来家乡的历史人文环境也是绚烂多姿的,而每次读他的散文,都会把我带回祥和、安静的家乡,也随着他的笔端一起回忆和见证家乡的巨变,也想借此机会希望大家在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之余,也能静下心来发现自己身边的美丽。

贾平凹散文读后感(三)

【一只贝】读后感

在生活中,那些光彩耀人的事物总会吸引许多人的目光和许多人的赞叹。人们总是会忽视那些平凡的,甚至连平凡也算不上的极丑陋的东西,因为没有任何理由去赞叹他,但是这篇文章就告诉了读者要赞美那些丑陋的事物。

文章将使得是一个丑陋的贝。因为一颗石子进入了它的壳里,使它受着内在的折磨,它的壳上没有颜色,没有图案,它失去了做贝的荣誉,他在沙滩上,渐渐变得破烂,连拾贝壳的孩子也不看它一眼。我不知道那颗贝承受着多少痛苦。不但要包容那颗带着棱角的硬石头,还有面对人们冷漠的眼光和其他贝壳的鄙视和无情海水一次次落潮时的抛弃和我实在不忍想它该多么悲伤,但我却实在佩服它依旧坚强的活在沙滩上的勇气。

任何平凡的人生都会出现闪光点,即使是最丑陋的贝也在它即将结束的时候,闪耀着它的光芒。偶然的一次,一群拣贝壳的小孩字不经意间用脚踢了这两片破旧的贝壳。但是在踢开的地方发现了一颗闪光的东西,这便是珍珠。这事是石子钻入贝壳里,贝用血和肉磨制而成的。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可怜是因为它的一生都在痛苦中度过。可敬的却是他虽变的丑陋,但是却默默的铸造了一颗美丽的珍珠,使珍珠充满光彩,而它却走向了生命的尽头。

此时此刻,我想起了许多比喻,人们常用蜡烛、粉笔来比喻那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得人。而这只贝甚至丑陋的不被人们所认识,但是它却磨练出了令所有人称赞的珍珠。它的一精一神又将是多么高尚?

玖完此文,我久久不能平息。我回忽视了太多丑陋的、平凡的事物,更让那些高尚的、无私奉献的一精一神从身旁飞逝。我也去过海边和其他人一样拾过贝壳,每次都是挑选最色彩斑斓的贝壳,稍有一点磨损就立刻抛弃,却从来没有想过那些破旧的丑贝。它们的心中是怎样的。决不能认为它们只是贝,他们充满了思想,比起那些漂亮的贝,它们经历的风雨、挫折更多。它们的生命更辉煌,更充满意义。

如果下次再去海边,我一定要捡那些奇丑无比的贝壳,漂亮的贝壳捡的人多了,也就不存在漂亮不漂亮了。但最丑的贝壳却是很少见的、很珍贵的。我想贾平凹写此文的目的也在于此吧!

贾平凹废都读后感


《废都》是贾平凹最著名的争议小说,由于大量的性描写在国内遭禁16年,却在外国赢得声誉,1997年贾平凹凭《废都》获得法国著名的费米娜文学奖。网为您编辑整理废都读后感,欢迎阅读。

贾平凹废都读后感(一)

作者以庄之蝶和几个女人之间的性爱生活展开的。主人公庄之蝶西京城里的一个大作家,在西京这个大城市中名声如雷灌耳,可谓要钱有钱,要名誉有名誉,要地位有地位,城中的大小官员以及平民百姓没有一个不认识他,就连市长也会敬重他三分。这样的一个文化届大人物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无比优越,他理应活得自在,活得如鱼得水一样才是,但他最后却落得声名狼藉,不得不离开熟悉的城市,到别处谋生了。

我认为这不是作者的本意,作者的原意应该是要批判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如:政府部门上上下下找关系、送礼物的不良风气泛滥猖獗。俗语说"有钱使得鬼推磨"。这句话很好地在这本小说中体现出来!哪怕你犯下田大错事,铸成诺大的错误,但只要认识了一些有头有面的人(名人、政府官员等等),通过私下的关系,送个红包,送些礼物等等,很多时候都可以把这些烦恼的问题一一解决掉。小说以打官司为主线来贯穿全文,其中穿插了很多大大小小的找关系现象,描写出社会上不同阶层人物的丑恶嘴脸,这应该才是作者的本意吧。

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间费了好大的劲,把"腐败"两个字巧妙的用一个"废"字代替了,这鲜明地反映了拜金主义和唯利是图的观念对西京的精神腐蚀之深,这是一"废"。龚靖元书法了得,但成名富裕后将金钱挥霍于赌场,终因赌博而命丧黄泉。其子龚乙沉迷于吸毒,崇尚虚无飘渺的幻想,人生观极度消极。阮知非渔食男女之色,纵情于花天酒地之中,终以狗眼视人。汪希眠倒卖假画,被公安局逮捕,更是典型的违法分子。这一系列吃喝嫖赌、吸毒倒卖的不良社会风气搅得西京乌烟瘴气,是为二"废"。围绕着一场官司所展现的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就是一场行贿受贿的权钱交易,贪污贿赂之风疯狂扫荡着西京的政治场,是为三"废"。

通过三废的社会现象,想提醒国家各行政部门是不是应该自上而下地进行反省、批评、自我批评、检讨等等,让一切都从正而办,做人民的好公仆。假若一直助长这样不良的社会风气,则平民百姓还有立足之地马?世上还存在真理吗?这些问题不得不令人深思,不得不令人担忧,可怜作者之用心啊!

贾平凹废都读后感(二)

今日看完了《废都》。《废都》是贾平凹于1993年写成的。那时群众在去原始积累,群众之中的关联仿佛密切起来,就象森林里的植物互相蛮缠,为的也是头顶上的一片天。于是《废都》上演了一部人与人之中的荒诞剧。在剧里女性不再三从四德,不再珍视贞操,不再认命。男人也运用的往上爬,爬在名利这座大山里。名、利、女性造就了那个社会的悲欢离合。这也是《废都》。

唐宛儿,有夫之妇,1个自命清高的女子,贪慕虚荣的勾搭上了有妇之夫、名人庄之蝶。在她眼里那不叫勾搭,叫感情吧。但我看到的明明是,妇人也是那藤蔓,依附的男人越高尚,女性的地位就越高。现时的社会,女子没有了贞操观,于是呈现了一幕幕多角的感情。本来东方有贞操观,西方有宗教信仰的约束,这是人类祖先留下来的训诫。仅有有了约束,人类的伦理关联才纯净简便。或许那样才不会产生感情杯具。但废都道德沦丧了。庄之蝶被道德沦陷了。

还有龚靖元的死,柳月感情的幻灭,表面上是庄之蝶置成的,但实际是道德沦丧的产物。庄之蝶趁火打劫掏空龚靖元的毕生积蓄,叫龚癫狂而丧。为了打赢官司,他不惜把柳月嫁给市长的残疾儿子。是的,社会上有太多诱惑,名与利,还有女性。但社会变了,难道道德就得跟着变吗?没有了道德,人与人之中就会互相伤害,产生许多矛盾,许多杯具。

社会富裕了,什么都以利字当头。间接让庄之蝶害死了老好友,也使柳月流失了幸福。道德的沦丧是庄失败的原因啊。有道德不务必站的稳,没有道德最后就注定扑倒在大街上。道德就象天上的太阳,社会也是个森林,太阳照不到的地方,植物就只能奄奄一息。于是庄之蝶最后仅有奄奄一息。

庄之蝶和景雪荫的官司里布满了各人的明争暗斗,互相算计。斗争造就了社会的“繁华”,和生意的红红火火。也正因有了争斗致使了许多成功与失败。在《废都》的最后,西京里的四大名人死的死,伤的伤,没有1个有好下场。于是我开始思考,总结心得和教训。于是熟悉到道德的紧要,正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是啊,假如没有成功与失败,这个社会就不能繁华,就象没有了阳光的森林,一潭死水。假如没有成功与失败,群众就不懂得思考,社会也难以进步。但是成功和失败总叫人迷失了自我,难道人也是需要迷路吗?对啊假如不迷路,就难以开辟新路。好吧,一切顺其自然吧,答应道德的缺失。但是我们仍然要警惕草丛里的蛇。

森林里需要阳光,也需要风雨雪。让那些好的和不好的擦亮我们的眼部。但是我们的目的是收成,我们的方向也务必是每一个人均可令享受暖和的阳光。我们要接近无暇。

庄之蝶为了赢得那场官司的顺利,到处运用他名人的身份。废也是腐败的。群众为了利益互相拉帮结派,私相授受。就象现时的社会,但是正是正因社会富有了才呈现有腐败。一穷二白的社会没有腐败,但我们不愿意穷。即使富裕这不是腐败的缘故,但是我们宁愿日常在腐败的繁华社会里,也不愿意日常在清明的穷社会。

即使林子大了才呈现有鸟,但是有阳光,林子才呈现大。无暇的道德观,仍然是人类的追求。

《废都》告诉我们1个布满人性的故事,也是一面“风月宝镜”。它告诉我要稳守道德的防线。我们还需要更多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让我们思考,解剖自我,熟悉自我,然后让我们一路向前,让我们更接近无暇。文学的好处就在于此。它能让人类走向光明。

——这是我眼里的《废都》。

贾平凹废都读后感(三)

小说的题目是废都,重在废,挖掘主题还得从“废”上下手。文字之上溢满着迷信之气,算是文化之废,但废的关键内涵还在于社会之“废”,整个作品都是为了揭示废都这个社会圈的丑陋与黑暗!

庄之蝶名声虽大,但被周敏、洪江、药厂厂长等追名逐利之徒利用,终使他陷入一场与初恋情人的官司之中痛苦挣扎。从另一方面讲,他也是为着名声默认周敏的写作,算是自酿苦果,也是逐名之心惹的祸,怨不得别人。而且他还为了名利,不敢与牛月清离婚,只想玩弄唐宛儿、柳月和阿灿,全然一副不负责任的名人嘴脸,终害得三个女性纷纷以悲剧结场。他还购买龚靖元的书画害死朋友、为赢官司出卖柳月、违背作家良心写虚假广告,无不显示他追名逐利的肮脏一面。简直就一整个充满铜臭的名利场。

这鲜明地反映了拜金主义和唯利是图的观念对西京的精神腐蚀之深,这是一“废”。龚靖元书法了得,但成名富裕后将金钱挥霍于赌场,终因赌博而命丧黄泉。其子龚乙沉迷于吸毒,崇尚虚无飘渺的幻想,人生观极度消极。阮知非渔食男女之色,纵情于花天酒地之中,终以狗眼视人。汪希眠倒卖假画,被公安局逮捕,更是典型的违法分子。这一系列吃喝嫖赌、吸毒倒卖的不良社会风气搅得西京乌烟瘴气,是为二“废”。围绕着一场官司所展现的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就是一场行贿受贿的权钱交易,贪污贿赂之风疯狂扫荡着西京的政治场,是为三“废”。

收破烂的口中唱出的民谣更是对废都之“废”的尖锐抨击,更直接也更酣畅!作品结尾处那“呜呜”的鼓声,是老牛对这座城市绝望的叹息,对废都悲剧的挽歌。这“呜呜”的凄调伴着醒目的“热烈祝贺古都文化节的到来”的横幅,更是从侧面衬托出废都之“废”。但是这本书遭到了毁誉两极的争议,誉之者称为奇书,毁之者视为坏书。

贾平凹废都读后感(四)

刚开始听说《废都》这本书,是在上网浏览网页时,看到这本书的争论在网上非常大,由于经历17年后,备受争议的《废都》,与《浮躁》、《秦腔》组成《贾平凹三部曲》由作家出版社再版。新版《废都》与老版相比,内容没有删节,字数和页数基本一致。贾平凹说:"现在能再版,首先说明了社会的进步,社会环境的宽松,和文坛关系的回暖。"

这些所有的争议都是由于文章里"□□□"的字,这些字是贾平凹和出版商为了炒作故意为之的议论不绝于耳,而贾平凹从未就此作出回应。在《废都》重版的当口,贾平凹终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道出个中原委:《废都》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全本与删减本,在作家出版社出版之前,至今只正式出过一个版本。排除这些争议,单单考虑考虑这篇小说的本身。比较起《浮躁》来说,《废都》在文笔上比起以前清晰,在行文思路上也较为清晰。

1993年上半年,《废都》在《十月》杂志连载,后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第一版,首印50万册,但下半年北京市新闻出版局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指示,以"格调低下,夹杂色情描写"的名义查禁《废都》,并对出版部门做了处罚,

当年《废都》因大量性描写而引发争议,而今,关于贾平凹这部作品的争议,仍然集中于此。有的网站列出对《废都》正方和反方观点进行pK。正方观点是:支持彻底解禁,不应出"修改版"。当时被禁是因为出版环境还不是很开放,容不下这类有点"颜色"的书。而如今,出版物已经非常多元化,早熟的青少年也早不像我们想得那么无知。把删去很多内容的所谓"修改版"拿出来出版,实在滑稽可笑。反方观点是:不支持彻底解禁,"修改版"出得好。《废都》被禁17年,本身就说明这是一部危险的书,不适宜出版。删去一些少儿不宜的内容,以"修改版"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是目前最好的一种方式。读者、网友对《废都》中色情描写"彻底解禁"与"不支持彻底解禁"的看法的尖锐对立,丝毫不逊于17年前的争议。

在我看来,只有中国才会格外重视这些关于情色描写的话题,不论是泰坦尼克3D的上映,还是各种书中关于情色的描写都会受到很严厉的重视,但是在欧美国家以及日本来说,普遍大众都会接受,及时不接受,也不会有像我们国家这样反应剧烈。也许是由于我们国家几千年的封建残余思想,也许是由于为了构建和谐社会,这种属于不和谐的东西出现在了我们的和谐社会中.

贾平凹废都读后感(五)

一点点的,直到今天,总算把《废都》看完了。首先,在这里感谢一下kindle,它给了我随时随地阅读的可能。

总是埋怨自己阅读速度太慢,看一本书总得花上很长的时间,当然,《废都》也花了很多的时间,在等车的空隙,在睡前,在马来西亚旅游的大巴上,在179的公交上,在toilet的马桶上,在新加坡的MRT上,在排队等候南大中国留学生春晚的队伍里。说来奇怪,每次捧起kindle,立马就能投入到书的境界中去,从而才让我一点一点的看完了它。

贾平凹在《废都》的后记中提到,这是一部真实的小说,读来并不能感觉出作者的杜撰,这完全可以说是一个真实生活的写照。作者最后落款处,写的是1993年正月末,这意味这该本书差不多有了20年的时代差别,可是我读着,仿佛就是当今社会的反应。莫非这20年之间,社会里官场内部关系变化甚少,又或者,这些官场规则却是千年不变的?

庄之蝶乃一个出名的作家,在西京城里竟然可以如此般呼风唤雨,这是我从未意料到的。凭着一手好的文笔,可以在报纸上给市长选举拉票,也可以替审判员儿子写文章发表,业余收藏古玩珍宝,结识其他名流之辈,借党牟利。又有手下赵京五,在黑道上认识人多。这个庄之蝶简直就可以呼了风唤了雨。漂亮女人,见了他,没有谁能不爱他的,唐婉儿、柳月、阿灿、汪浠民老婆,里边做爱描写之详细,是我所读书里边描写最详细的。初读来尚觉得新鲜,可读到后边,越发觉得无趣,竟大段大段的跳过。

庄之蝶的死,是遗憾的,最后弄得个几乎成了个疯子,竟被一个卖猪肉的人嘲笑。市长停下了车,看着庄之蝶落魄的样子,最后竟然漠然的离开了。看到这里,我不禁扼腕叹息,心想着庄之蝶本不应该就这么死掉的。输了与景雪荫的官司,牛月清提出和他离婚,唐婉儿被抓回了潼关,被原来丈夫一顿痛打,甚至对她性虐,阿兰疯了,阿灿再也不肯见他,龚靖元上吊自杀了,阮知非被人戳瞎了眼睛。这么多的重担压在他身上,整个就把他摧毁了。不过回想一下,即使他没有死在车站,那他已经不是真正的庄之蝶了,他已经不是可以任意挥笔写文章的庄之蝶了。先前,他想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写他构思好的小说,可寻来找去,竟未能找到。这该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情。

下面简单记录一下,阅读中体会到的生活道理:

(1)作家的写作素材,是在生活点滴交流阅读中积累的,这就是为什么庄之蝶要设立‘求缺屋’供文人雅士交流畅谈。现在的internet网络发达,随时都可以了解世界某一个角落发生过和发生着的事情,给写作提供了工作的素材。在看情景搞笑喜剧《爱情公寓》的时候,发现里边用了很多网络流行语和流行的笑话段子,把他们整合到一起,从而成就了这个经典的电视剧。在这么多优秀素材的条件下,很难理解当今的电影为什么越拍越烂,除了《让子弹飞》外,再没有优秀的电影。我忍不住进行联想,我们当前正生活在废都里,本来的庄之蝶已经死去,而活着的只是苟延残喘的庄之蝶,是那个不能在写章的庄之蝶。他们一个一个都活着,但实际上都已经死去。真相大声对他们骂一句:你们他妈的赶紧死去,让新生的庄之蝶来诞生。

(2)慧明尼姑劝说牛月清,说女人应该怎样的对待男人,同时又该如何的保养自己;孟云房劝牛月清和庄之蝶和好,说当前的名人有谁不在外面高女人的,劝她别太在意,而只能怪庄之蝶对外面的女人太用心,怪他不能动了感情。心想,80年代尚且如此,那么现在的名人又会是怎样。名人光鲜的外表下,到底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勾当。

(3)《废都》里描写的夫妻,没有一对是幸福的,读了之后不禁对婚姻有了几分失望。

(4)在细节处学了一点人际关系走动的技巧。

贾平凹废都读后感(六)

昨天在*搜索查一个词,结果偶然看到《废都》这本小说,结果就看了起来,不想连看了两天,大约有三四年没有保持看书后写叙评的习惯了,实在是个遗憾!印象中知道《废都》的时候是2005年,都是看的简介,没有去体会作品,实在是糟蹋文学,今日读完后,忽然很多东西明了清晰了,也释然了!

人想通了人生,想通了所有东西,有时候就有迷茫起来;就好比是有知识的怪罪别人没有文化,可当自己有文化的时候,烦恼却更多了;文化人喜欢想事情,想通还好,没有想通就喜欢钻牛角尖,钻进去了就出不来了,所以终日带着忧郁情绪;也好比没谈的恋爱的时候看着一对对的男女,看着电视里爱的死去活来,就感觉很好笑,也非常可笑,可自己一旦谈了却发现自己陷入的更深,当走的走了,花开花谢了,过了一段不是人的日子后,忽然就有释然了,也许人生本该如此吧!

这个世界没有谁对谁错,因为活着的人根本就搞不明白到底是谁对谁错;心下当时想着就做了,做了就又后悔,后悔了就再后悔,人,便是在这后悔中过了一辈子;留下一串回忆,留下几滴泪水....

写着感悟着,忽然发现自己是个很感性的人,看书看电视很少没有落泪的时刻,有人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我竟不想我的眼泪也是如此的不堪。一直不想写博客,是害怕自己的所有心里秘密就再也没有秘密可言了。经常习惯深夜点支烟,不是看书就是思索整理自己的思维,忽然清晰忽然迷茫.....有时候有感觉自己想的都是放屁说的也是放屁,但是却都有道理,于是发挥了推理能力,结果还是没有结果,很是泄气。忽然发现,这个世界最可怕的不是遇到陌生人,最害怕的是连自己都搞不明白自己,搞不明白自己太多东西,也许写出来又是很长很长了...

今此看完《废都》才知道作者写作的时间,居然是九二年十月十二日草完的,想起小说里写起的种种,忽然发现自己与社会严重的脱节,每天都在活着,却不了解这个世界在做什么,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记得以前喜欢咬文嚼字,朋友们叫我“哲学家”,后来知道哲学家是先知先觉的意思,现在才发现自己总是后知后觉。前段时间看励志文学,书中说:成功最重要的是心态!那时候,又烦了毛病,想,成功又是为了什么呢?就有迷茫起来,于是惶惶不可终日。想,人生来是赤裸裸的,去也是赤裸裸的,带来了什么又带走了什么呢?结果什么都没带来也什么都没带走。就象风一样,来也无影去也无踪...回想起来,对一切都憎恨看什么都不顺眼的人,心理学说上说这种人是有心理疾病,这么一想,自己没病,却被人非整出说有病,很是无聊!又想起以前读大学的时候跟哲学老师讨教:为什么中国跟世界在没有交汇之前的中国哲学观点居然跟国外哲学观点是一致的?老师回答不了,我到现在也没找到答案。想起这个就想起经典问答: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忽然一切都很荒谬。每天,我们都在一边打自己耳光一边说违心的话,前面说是后面说非,究竟是是是非非还是非非是是,连自己都搞不清楚,反正别人说是就是是,于是都在给别人过日子,所以我们总是心累,却总也无法寻找到结果。于是我们通过一切刺激,国骂,打击,追逐来解脱自己;于是找到一个坑跳下去又跳起来,接着又找一个坑跳进去跳起来,生活就如此的循环,无法终结...

忽然想到自己到底能做什么:却发现自己什么都不能做又什么都可以做,于是给自己拉个笔名叫:张是非 呵呵!还好没取张糊涂

想起《废都》曾是广受批判的一部小说,其实我发现这小说很有意思(认为这本书不好的是认为里面有色情描写,其实色情也是艺术,关键看你的水准),写尽了人生种种病态!比照段时间看的《丑陋的中国人》还要耐看还有可读性;人性是丑陋的,我们总是掩盖,然后又拔开,又继续掩盖,就那么做了一辈子的无聊人...

《废都》的艺术成就,使我想起《围城》、《金瓶梅》、《红楼梦》。《废都》则集三美,堪称三部经典的完美结合。《废都》再现了当代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直袭了《金瓶梅》在性爱内涵上灵与肉的高度统一;《废都》同比《红楼梦》演绎了一出名人的时代与命运的悲剧。庄之蝶的老岳母死而复生,便通了阴阳两界,能见人识鬼;老牛来自道家仙山终南山,通晓三世,有人的思考;孟云房是研究古典文学的研究员却天天算卦;透露出很多的哲思,不能不引人思考。唯利是图的人在唯利是图的社会,引发丑陋的画面,而这一切都是人性产生的。最看重的是作者在不长的小说里竟然演绎了如此多的人物与事,却又事事与当代发现的事相关,事事相扣,句句都披露出这个时代的悲哀。面对很多事情,我们的作法都是无奈摇头,然后叹息,然后妥协,然后习惯,然后在“唉”声中结束了自己这一生,想想很可悲...

每每收破烂的吆喝声想起,就想起一句诗“众人皆醉我独醒”,收破烂的疯子其实才是最明白的人,疯而不疯!想了一想之后,也有点明白“难得糊涂”是怎样的一种境界了!

贾平凹废都读后感(七)

第一次接触《废都》是在同学的引诱下,同学在宿舍读到有关性描写的细节时总是要拿过来和我分享,当时就在半推半就下断断续续的读了一些章节,由于没有系统的阅读。当时和我同学抱着相同的观点,《废都》就是一本黄书。就是以性描写作为小说的卖点,引申开来有一段时间对贾平凹都否定的一文不值。如今花时间品味《废都》,印象还不错,毕竟这是贾平凹早期的一部作品。当然也是争议最大的一部作品。当年曾被炒作成“当代《红楼梦》”和“当代《金瓶梅》”。但是从炒作中也可以看出,能与《红楼梦》《金瓶梅》相提并论也证明了《废都》的成就。

首先,让我先从头捋一遍《废都》的情节,回顾一下贾平凹的构思技巧。

西京城内的一个叫做庄之蝶的名作家,有一个贤良的妻子牛月清,却因感性、多情的个性,与数个女人发生的情感纠葛。细数下来,唐婉儿、柳月、阿灿、汪之眠的夫人。

唐婉儿,用书中的词来说“骚狐精”,漂亮、性格讨巧。书中关于唐婉儿外貌的描写具体已经记不清楚,大概是说,唐婉儿是陕南人,皮肤白皙吹弹可破,五官并非完美,但放在一张脸上却和谐耐看。唐婉儿性格活波,待人热情,爱美喜欢装扮自己。因周敏的原因认识了名作家庄之蝶,宛儿有一颗不安分的心,庄之蝶也有一个向往激情的灵魂,俩人很快电光石火的相爱。趁周敏不在家的时候庄之蝶来,或者趁牛月清不在家的时候唐婉儿去,就这样,唐婉儿越来越沉醉庄之蝶的爱,梦想着做庄夫人的一天。如果说前期宛儿对之蝶的爱或许还有攀高枝的嫌疑,那么到了后来,就是更真实的爱了。想庄之蝶想的在家自慰,在梨树下的凉席上到了高潮。和庄志蝶相爱过程中拒绝周敏的温情,并感到厌恶。她怀了身孕,为了不给庄之蝶添麻烦自己偷偷去打胎。却不想,两人的奸情被保姆柳月发现,为了封口庄之蝶又和柳月发生了关系。最后,终于牛月清在鸽子脚上发现了唐婉儿与庄之蝶传递的书信,大发雷霆。最终餐桌上一只拔了毛的鸽子放在砂锅里,奸情败露。唐婉儿也被潼关的丈夫抓回去,受尽折磨虐待。刚开始不喜欢抛夫弃子跟着周敏从潼关县城来到西京的唐婉儿,但是他和庄志蝶的爱情又让人心生感动。这个角色的设置让人不由得联想到金瓶梅中的潘金莲,同样一个备受争议的角色。当然偷情是不能被传统道德观念所允许的,这也注定了唐婉儿不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再说庄之蝶,西京城内闻名的大作家。心思细腻,善于描写女性角色,入赘女婿,有个贤惠妻子。善于持家,不爱打扮,不解风情,总是不能激起庒之蝶的兴趣。再看看庒之蝶名字的又来,庄子梦中的蝴蝶,不知道有何寓意,也许更符合庒之蝶这一西京文化名人的身份吧。庒之蝶靠自己的努力,一番打拼之下成为西京城中名作家,头衔带来荣誉,也带来很多方便,身边有一批人寄生在这以荣誉之下。头衔也是一把双刃剑,生活中处处为声名所累,最终惹上官司,几乎身败名裂,死在了火车站中。你可以说他滥情、说他花心、说他不负责任,可是你说他跟哪个女人在一起时不是真的动情?

阿灿,书中着墨不多,但很有个性,敢爱敢恨,刚烈中又带有柔情。长相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嫁给一个窝囊男人,生活在贫民区。有一妹妹阿兰,有文化有梦想,在工作时被领导侮辱精神失常。阿灿为了报复,咬掉了那个领导的舌头,外面闲话不断,怕影响到丈夫的名声,与之离婚。与庄之蝶第一次见面就发生了关系,阿灿全书出现寥寥几场,却印象深刻,尤其在离开那一场。与庄之蝶发生关系之后,毅然决定留下庄之蝶的种,打算独自抚养长大,拒绝庄之蝶再去找她,为了断了庄之蝶的眷恋,在自己脸上划刀子,还嫌不够,又将钢笔水浇上,告诉庄之蝶现在自己是一个丑女人了,再也没脸见他。其惨烈度,现在想起仍让我一阵抽搐。阿灿,最美在绽放的瞬间。

那头牛,双仁府的老太太还有收破烂的老头。那头牛其实就是庄之蝶的缩影,或许他也是贾平凹的喉舌,书中一头奶牛成了思想家,作者借用用牛的口吻说着真正他想说的话;双仁府的老太太,看起来神神叨叨装神弄鬼,仿佛活得又最清醒;收破烂的老头呢,他编的谣儿条条都是经典,反映着这个时代,更像是贾平凹本人对这个社会的嘲弄与控诉。

回忆完书中的一些情节,我们在从作品构思上来看看这篇小说的艺术价值。

贾平凹回忆说,《废都》遭遇风波的关头,很多朋友因为《废都》被禁不敢与他再接近,但当年有两个人力挺《废都》,分别是季羡林和马原。“这一老一少的评价,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了我很大安慰。”贾平凹称,“当时季羡林说:20年后,《废都》会大放光芒。消息传过来,我不信,别人更不信,有人还去北大问过季先生,证实了一下,季先生还是那么说。”季先生的话不知道能否应验,但从自身的感受来谈谈对这本书的理解。文字功底不错,是第一印象。书中有诗歌,甚至收破烂老头嘴里的谣儿都有文化气息。还有易经中的东西,可以看出作者在易经玄学上的造诣。都说书中有这个人那个人的影子,也能看出作者对本书的期许,就连最后庒之蝶的死,也让我想到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他们同样是死在火车站中。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