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安妮日记读后感200字 > 导航 > 安妮日记读后感200字2024

安妮日记读后感200字

安妮日记读后感200字2024。

书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阅读一本好书能够让我们受益匪浅,书中蕴含着许多人类的智慧及思想,尤其是那些经典书籍作品。在阅读这程中,书中的故事情节激发了我们的浓浓兴趣,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把心中感受写出来,写一篇读后感。如何在写作品的读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安妮日记读后感200字2024,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安妮日记读后感200字2024(一)

安妮经历了快乐,期望,隐匿,抑郁,意欲,悲愤,挣扎,死亡的人生历程。安妮在日记中如实记录了两年间隐秘、艰苦的生活状况,自己的寂寞、苦闷,对现实的恐惧、憎恶,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对战争、人性的深入思考。她渴望用年轻的激情、勇气和天性的善良拥抱自然,拥抱世界,但是战争回报给她的却是苦难和死亡。安妮在写日记的两年多里,生活困窘,她多次写到阿姆斯特丹的被轰炸所造成的恐惧,也不断谴责种族歧视,而藏匿又充满了恐怖的日常生活,在平凡中深深地打动着人心。她在见证着战争与迫害。1947年,幸免遇难的安妮的父亲,将安妮的日记整理后出版。迄今为止,日记已被译成55种文字在全球发行三千万册,成为一笔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安妮真正地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走入世界,为人类尽一份力量。”

我想一定会有许多孩子像安妮一样,在法西斯疯狂怒吼中,微笑着说,“我相信善良。”永远无法忘记安妮赤裸身体被削发的空洞眼神,永远……

安妮日记读后感200字2024(二)

后来,安妮被抓到了集中营,但是她依然是那样的乐观,那样的充满希望……但是,在安妮16岁生日的前3个月,她却去世了,带着绝望……不,带着那么一定点的希望走的……她的精神垮了。爸爸的杳无音讯,妈妈的死,姐姐的突然离去,使安妮,那个因为战争和疾病而不堪一击的女孩再一次的受到打击……她在3月初,一个原本充满希望的春天,悄然离去……

战争就是一种悲剧,它会摧毁我们在生活中早已熟悉和习以为常的美好的东西。或许,在战争开始的时候,会是激动人心的,但兴奋过后,将是对和平的漫长而痛苦的等待。

安妮日记读后感200字2024(三)

安妮短暂的一生,从那天下着淅沥沥雨的早晨,安妮走出家门,走向那个让自己唯一有活下去希望的密室,她的故事开始了,但同时也注定了她命运不可避免的悲剧结局。但是她留给我们的作品却让我们深刻的记住了,这是个只存在了十六年的年轻生命,却正如她日记里写的那样“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她做到了,用她的心记录了仿佛发生在一个美丽天使身上的故事。记住了一个天使一样的少女,踏着凡间的尘埃,抚摸着战争的伤口,在痛苦和绝望的世界里种下星星点点的种子,漫浸希望的火种,灌注勃发的力量,储蓄着对于光明、和平的一切美好设想,对于未来世界的无限展望和期许。静静地躺在那本泛黄的日记里,淌在后人对于这段岁月无尽的沉思里。读完了全本书,我有很多的感叹,为这个美丽感性的女孩。同时也深深触动了内心的和平,珍视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希望类似的悲剧再也不要发生了。祈求和平。

安妮日记读后感200字2024(四)

《安妮日记》不仅是一本普普通通的日记,它就像是一个问题的阐述,引起人们的思考,思考战争、思考生命、思考和平!它就像是安妮控诉的手臂,声讨着战争,声讨着那些打破她原本美好生活的人。

战争是残酷的,得到利益的永远是少数人,而受难的永远是无辜的人民!

伊拉克战争就是二战的翻版!美国政府为了自己的石油利益而侵占了伊拉克,这位“无私的母亲”将本国千万母亲的孩子送上了战场,又将数千孩子的墓碑送还给了他们的母亲,再将数千母亲的孩子、孩子的父亲送上战场,而这一过程又显得多么的自;;而在伊拉克,则有更多的母亲失去孩子、更多的孩子失去父母、数以万计的人们失去家园,伊拉克人民原本安静祥和的生活就此不复存在,而这一切都源于个别人的贪婪。

和平鸽的嘴里因该衔着橄榄枝,而不是品着血红的泪!

安妮日记读后感200字2024(五)

从这本日记中,我们看到一个纯洁、率真又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少女形象。我们对她孩子气的顽皮、倔强、焦躁、苦恼感到理解和同情;我们更为这样一个年仅十四五岁的孩子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身处逆境却不屈服、不沮丧,反而勤奋学习、怀抱理想的顽强性格感到钦佩。她在日记中记载的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恐惧、犹太人的悲惨遭遇是法西斯罪行的铁证。特别令我们感动的是,安妮看到理想被粉碎,人性的丑恶暴露无遗,世界正在变成荒漠的可怕现实,感到无比痛苦的同时,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不屈服于失败,反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用汲取知识、精神上的充实,弥补物质的匮乏,追求心灵世界的最大自由。这些文字出自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之手,不是更给人以鼓舞吗?

安妮的故事,就像是一个天然的电影剧本,它承载了人类所有的美好词汇——乐观、信念、感恩、勇气和爱。

安妮,你让我们知道,温暖,美好,信任,尊严,坚强;你让我们知道,颓废,空虚,迷茫,不过是糟践自己;你让我们怀念,你让我们振作;你让我们知道,要好好去爱,好好生活。

f132.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安妮日记》读后感800字2024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妮日记》读后感800字2024,欢迎大家阅读。

《安妮日记》读后感800字2024【一】

那是一段并不美好的日子,刚过完13岁生日的女孩安妮跟随家人躲藏在父亲公司的顶楼上。为了不惊动别人,安妮做什么事都是小心翼翼的,连上厕所和用水的时间都被控制,还常常担惊受怕。在这样的环境下安妮拿起笔记录顶楼内每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她思考战争、反犹太人主义,思考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她逐渐由一个任性的女孩变为成熟的少女。

“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安妮在日记里写道。

安妮想当一名记者,但这个简单的愿望被当时的黑暗笼罩和淹没,像海面上的泡沫一般,只能远望而无法触碰。但她依然怀着希望,用乐观的眼神观望现在,畅想未来。

日记本该是少年少女记录日常,平凡而快乐的“流水账”,而随时受着死亡威胁的安妮却留下了一本不一样的日记!因为希特勒发动的战争,她的美好花季被埋葬在纳粹集中营里,冰冷黑暗的集中营成了她人生的句点。战争不是我能想象的,我也不期望有战争来临,我只能敬佩和缅怀这位女孩,同时珍惜现在的时光。

“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她做到了!1947年,幸免遇难的安妮的父亲,将安妮的日记整理后出版。迄今为止,日记已被译成55种文字在全球发行三千万册,成为一笔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也许,在法西斯的疯狂怒吼中,还有许多孩子在微笑着说:“我相信善良。”

我不敢去想象当时的情景,也无法可想,但日记里自始至终渗透出的一份温暖却让我无法忘记。战争能摧毁一切,但它无法摧毁人的心灵,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安妮日记》,它寄托了一个少女的美好愿望,记录她对自己和社会的思考,感动和启迪着我和更多人。

愿安妮能将这温暖永远留在人世。

《安妮日记》读后感800字2024【二】

《安妮日记》是一位犹太小女孩安妮在纳粹主义战争时的真情实录。和平的时候,安妮和她的爸爸、妈妈和姐姐玛戈生活在一个和谐富裕的家庭里,1942年6月12日,她得到了一本日记,她将自己生活中真实的情感记录在其中。1942年7月9日,他们一家由于收到传讯通知,与凡丹一家和牙医杜瑟尔先生躲到了安妮爸爸公司的“密室”里。从此过着隐姓埋名、暗无天日的生活。除了他们的保护人库拉勒先生、克莱斯先生和艾莉与米普小姐和一对蔬菜商夫妇外,没人知道他们的行踪。

1944年8月4日上午,纳粹党卫军官和荷兰绿衣警察逮捕了隐藏在密室里的八个人和他们的保护人库拉勒和克莱斯。后来,库拉勒和克莱斯分别获释和逃脱,而其余八个人被送进波兰的奥西维兹集中营,除了安妮的爸爸外,其余人都惨死。最后,艾莉和米普捡到了安妮的日记,交给了安妮的爸爸。安妮的爸爸在以后的日子里,一直在传扬安妮的日记,让全世界人共享。

安妮在密室里整整生活了两年,她每天都企盼战争的结束,期盼和平与幸福的到来。在密室中无聊困乏的生活里,安妮经历了大人无数的责骂,经历了她心中情感的转变,对密室里人的理解和对战争的恐惧,她每天都在憧憬着战争结束后美好的未来……但是,在密室里生活的他们却像被软禁在囚笼中的鸟儿,听着外面轰隆隆的炮响和哒哒哒的子弹声,和平和希望又似乎离他们是那样的遥远。安妮在这样的生活中成熟了很多,她不再对不称心的事对大人发脾气,她将自己痛苦的心灵紧紧地锁在自己的心里。大人们哪里知道,安妮开朗的外表里边包含的是一颗多么脆弱的心啊,她缺少一个家庭的温暖,缺少一个真正知心的朋友,她只有在自己心碎的时候强忍住自己的眼泪,对她的日记述说自己的悲伤,用学习和写日记来消磨难熬的时光!对于安妮来说,她身边所有活生生的人还不如一本没有情感,没有语言的日记本!

读了这本书,我想:安妮他们的苦难生活和我们现在的生活简直是天壤之别。安妮在那样的生活中都能表现得那样坚强,正如杏林子所说的,我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用自己短暂的一生做更多的事,让自己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安妮日记》读后感600字2024


下面是作文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妮日记》读后感600字2024,欢迎大家阅读。

《安妮日记》读后感600字2024【一】

1942年―1944年,战争与种族灭绝的阴云布满了天空,盖世太保的铁瓜伸向每一个无辜的犹太人,在历史上上演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浩劫。安妮是位犹太少女,1942年7月,由于压迫犹太人的风声紧急,他们家和另外四名犹太人到她父亲公司的“密室”躲藏。

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单调的饭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几年不能出门、用水和去卫生间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她所经历的一切并没有使她的心田荒芜,那里已经成为一片生机勃勃的希望的田野!安妮想成为作家和记者,可这个美丽的愿望在当时那股势不可挡的黑暗洪流下显得那么脆弱,像闪着彩光的泡沫。但是安妮仍写道:“这场残酷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在此同时,我必须执着我的理想。也许有一天,我能实现我这些理想!”读到此我仿佛看到一个不屈的灵魂在黑暗的密室中呐喊!

经过密室中无数个漫漫日夜,安妮由一个任性、少不更事的女孩蜕变为一名成熟的少女。在安妮的15岁生日时,安妮有了惊人的成长。她已将自己的反省提高到了社会层次,开始思考男女平等等问题了:“现代妇女要争取完全独立的权利了!”“但独立也不够,妇女还应该获得尊重!”“我谴责的是我们的价值系统,和不承认女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多伟大、多困难,同时也多美的男人!”……实现在让人难以想象的那样一个战火蔓延、人人自危、无数人倒在血泊中的时代,身居密室接近两年的十五岁少女安妮居然能真知灼见地谈起了男女平等这个深刻的社会问题!读到此处,我不禁感叹,战争能摧毁一切,唯独不能侵占一颗坚强、勇敢、自由的心!

我相信《安妮日记》会一直流传下去,控诉战争与丑恶,宣扬和平与友善,用她真挚的文笔,感动和启迪一代又一代人!

《安妮日记》读后感600字2024【二】

这几天终于把《安妮日记》这本书看完了,我被安妮的一则则日记所震撼,无法想象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折磨。因为战争,原本过着富裕、安逸生活的一家人和范丹夫妇和他们的儿子彼得,以及杜瑟尔医生,这八个人在狭小的完全封闭的后屋里,胆颤心惊地生活了两年多。他们完全失去了自由,每天都得轻手轻脚、小心翼翼,甚至失去了说话的自由。

他们每天还要忍受着恐惧、饥饿、病痛,这让我们想都不敢想。我们是幸福的,生在一个和平远离战争的中国,每天过着自由自在、幸福快乐的生活。在家里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情:玩电脑、看电视、画画……在学校里,也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看书、跳绳、踢毽子……双休日还可以约上小伙伴一起溜冰,看电影、打羽毛球……可是我们却经常身在福中不知福,天天抱怨作业太多,没时间玩,晚饭一吃好就要写作业。有时多做几道课外题,就会一百个不愿意。想想真是不应该。《安妮日记》中我还看到了这样的画面,许多孩子的肚子空空,啃着一根胡萝卜,从冰冷的家里跑出来,跑到风吹雨淋的街上,进到一间潮湿的、没有生火的教室里。

孩子们为了一块面包,向街上的行人乞讨。多么令人心痛的画面。想想这些孩子,再看看我们自己,真感到羞愧。每天我们不是嫌妈妈做的饭不好吃,就是嫌爸爸做的菜不合胃口,还挑肥拣瘦。我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安妮日记》让我反省了自己,让我学会了思考。它像一盏明灯,将指引着我们前进。

《安妮日记》读后感600字2024【三】

战争,是一个令人发指的名词,每一场战争,战场上的黄土下就会掩埋无数的之灵,那死神的滞留之地。因为它,带给人类的将是国破家亡的悲剧。

在德国法兰克福市曾有一个犹太少女,叫安妮·弗兰克,她曾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纳粹兴起之后,对犹太名族进行迫害。1942年7月6日,安妮一家由于环境所迫,躲到她父亲公司的“密室”中,只是一个与私人办公室相通的实验室,后来长期闲置,渐渐被人淡忘。从此,她就与凡·丹先生一家,杜瑟尔先生在密室中生活。

安妮把所有发生地事情都记叙在她的日记本理,这本日记是安妮13岁生日时,她受到的其中一个生日礼物。

从此安妮使以它为友,倾诉了一个在战乱中生活得少女的心声,并且她为自己的日记取了一个名字“吉蒂”。

在日记中,她写道:“每天晚上几百架飞机从荷兰上空飞往德国城市,把炸弹丢在德国的土地上,在俄国和非洲,每小时都有成百成千的人丧命……”大片乌云像一堵墙不透的墙一样挡在我面前,想压碎我们,只是还压不过来.“我生来快乐,我爱人,我天性信任人而且希望人人都快乐”……

安妮在日记中如是的记录了两年间的隐私、艰苦的生活状况,自己的寂寞苦闷,对现实的恐惧、憎恶和对战争的深入思考。

两年后,安妮及密室中的所有人遭人举报,被纳粹投入集中营。

安妮,她是一个不幸的孩子,她的生命还是那么的年轻,朝气蓬勃,她希望用自己的善良热情,拥抱世界,而战争却给她带来的是苦难与死亡。

安妮在日记中说过“我仰视天空,冥冥中觉得世界还能好转,这场残酷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这就是《安妮日记》。是的,“我们不要战争”这不仅是安娜的心愿,也是全球每一位孩子稚嫩的一声呼唤。

安妮日记读后感500字2024


安妮日记读后感500字2024(一)

有一本书让我感动不已,思绪万千。那一本关于“美好生活”的书叫做《安妮日记》。

故事的主人公是安妮·弗兰克,是一位德国犹太女子,安妮·弗兰克家里并不是太富裕。

“我常常问自己,要是没躲起来,要是我们都遇难了,那就不会受难么多苦,不会连累那些保护我们的朋友,不是挺好的吗”?安妮·弗兰克是个活泼、可爱的犹太女孩,由于德国法西斯的残暴屠杀,她不得不和父母、姐姐躲进“后屋”。在后屋里,他们白天不能开窗,晚上也不能开灯,天天说话只能低声细语,一个月都不能洗澡,食物又日渐短缺,但是他们仍然坚持的活下来。

一个个志向远大,才智过人的犹太青年就这样,悄无声息的离开了人世。这些法西斯分子真是可恶啊!

从这本日记中,我感到,安妮也和和常人相同,有自己爱的、敬佩的、也有自己讨厌的甚至厌恶的人。但是她和常人不同的是,她虽然身陷逆境,却仍然有颗善良、爱学习、随时约束自己的心,她做了错事会把话说重了,自己都会认真的面对,及时纠正,还要自己反省,并为之道歉。这一切,我做的不是太好,我要努力,向她学习!

我同情安妮,更敬佩安妮,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向安妮一样时常自我反省,也希望世界永远和平,快乐!

安妮日记读后感500字2024(二)

《安妮日记》是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本书的作者,安妮。弗兰克,1929年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的一个犹太家庭,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德国开始迫害犹太人。父亲奥托带着家人,被迫移居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然而,平静的生活未能持续多久。1941年,德军占领了荷兰。此时,希特勒已下决心对犹太人实施种族灭绝,一场人间惨剧即将开始。安妮?弗兰克随着家人躲藏到父亲公司大楼里一处隐蔽的地方,同时还有父亲的朋友万达安一家,随后又来了一位犹太医生。1942年7月6日,随着纳粹下达召集犹太人的命令,躲藏的时刻终于来到。这时安妮刚刚过完13岁生日,他们就开始了躲藏生活,8个人在密室里生活了25个月之久。

为了掩人耳目,躲藏者们制定了《密室公约》--“为了公共安全计,房客们必须高度警惕。”如:白天不能说话,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动静,包括严禁上厕所……“白天,我们不得不低声说话、小心地挪着脚步,不然会被库房管理员发现……”安妮在日记里描述了这种令人窒息的恐惧。他们只能依靠父亲公司的同事供给食品生活用品,和获知外界的一切。

安妮是多么期盼原先那个外面的世界:晴朗的阳光,欢乐的校园,以及她暗恋的男孩冲着自己微笑……

可眼下的现实是:一车车的犹太人被纳粹押上卡车,运往集中营;夜深人静时,她经常被窗外的枪炮声惊醒;楼梯上的一点脚步声,都让她心惊胆战……

这个13岁的小姑娘确实无力改变什么,她唯一可以改变的,是自己的“密室”生活。她依然对生活充满乐观、幽默和热情,并把想到的一切,一一倾诉给她最亲密的朋友:“凯蒂”--她的生日礼物,一本日记。她以给凯蒂写信的形式,倾诉心中的一切感受,讲述后屋中发生的故事。

日记从1942年6月12日开始,一直记到1944年8月1日,他们即将被发现为止。我们可以在日记中看到,这个激情、敏感的少女在狭小封闭的环境中如何苦闷、无聊,她对特殊环境中人际关系的扭曲如何反感、厌恶;看到这个自尊心强、有独立见解的孩子与长辈之间的冲突;看到安妮用她的笔,用她要做个作家的梦想,支撑她记录下顶楼内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她思考战争、反犹太人主义,思考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看到她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因为突然处于狭小的空间,突然面对每天被发现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8个个性不一的人,对于继续生存的希望有形形色色的表现,人在困境下的真实的表现---这种真实本身所传达出的信息与意义就能让所有人感受到一种使人窒息的深刻,直到最终被发现被逮捕送往纳粹集中营。

在阅读《安妮日记》时,在大的战争背景下,我们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有一种欢快温暖的种子萦绕在每一个角落,是安妮带给周围的每一个人的--乐观、信念、感恩、勇气和爱。

在犹太人每天被一车车抓走,送往毒气室时,在令人惊恐的空袭声中,安妮却在日记中写道:“我得学习,才不会变成蠢人,我要上进,将来要当个新闻记者或者作家,这是我的愿望!”

安妮每天用在读书上的时间不下数个小时。她读希腊、罗马神话,学习速记函授课程,自学法语并翻译文章,整理欧洲各国王室族谱,学习父母规定的英语、数学、历史。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她竟编写了十几万字的读书卡片。

安妮甚至还在狭窄的房间里学习芭蕾舞。她抱怨不配合其跳舞的姐姐玛格特说:“我们都快要忘记怎么跳舞了……难道你希望,当我们出去的时候,把什么事都给忘了?”

密室里的所有人,都从安妮这里感染到了温暖和快乐。她会帮助妈妈洗刷碗筷,打扫卫生;帮助凡·达恩太太削那些“好像永远也削不完的豆子皮”;在牙医给凡·达恩先生拔牙时,她也要“外行地凑上一个帮手”。

安妮还爱上了密室里与她年龄相仿的少年彼得,两个孩子瞒着大人偷偷地幽会。她在日记里写道:“我必须承认,坐在天窗下面,感觉到阳光照在你的面颊上,拥抱着一个可爱的男孩,有什么比这更愉快吗?”

从这本日记中,我们看到一个纯洁、率真又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少女形象。我们对她孩子气的顽皮、倔强、焦躁、苦恼感到理解和同情;我们更为这样一个年仅十四五岁的孩子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身处逆境却不屈服、不沮丧,反而勤奋学习、怀抱理想的顽强性格感到钦佩。她在日记中记载的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恐惧、犹太人的悲惨遭遇是法西斯罪行的铁证。特别令我们感动的是,安妮看到理想被粉碎,人性的丑恶暴露无遗,世界正在变成荒漠的可怕现实,感到无比痛苦的同时,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不屈服于失败,反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用汲取知识、精神上的充实,弥补物质的匮乏,追求心灵世界的最大自由。这些文字出自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之手,不是更给人以鼓舞吗?

安妮的故事,就像是一个天然的电影剧本,它承载了人类所有的美好词汇--乐观、信念、感恩、勇气和爱。

安妮,你让我们知道,温暖,美好,信任,尊严,坚强;你让我们知道,颓废,空虚,迷茫,不过是糟践自己;你让我们怀念,你让我们振作;你让我们知道,要好好去爱,好好生活。

安妮日记读后感500字2024(三)

在这个暑假里,我阅读了《安妮日记》,这本书是一个犹太女孩在德国纳粹大肆屠杀犹太人期间躲在阁楼上写的一本日记。

她原本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爸爸、妈妈、姐姐们都很爱她。但是大屠杀的到来毁灭了这一切:无数人没有了亲人,没有了家,无数人倒在了子弹下,还有无数人被送往了集中营……但那些人并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就是死亡!

安妮一家选择了躲藏,他们与几个邻居一起躲到了他爸爸的公司楼,生活了25个月之久,在这段时间里,有警察来访的恐惧,有生日到来的欢乐,有小偷拜访的绝望,还有安妮恋爱的兴奋……他们面对突如其来的生活变故乐观,勇敢面对内心的恐惧。她天真、可爱、活泼、率直,在受到委屈和责备后,仍未笑着面对生活。他们在那里渴望生存,不顾一切的去寻找活下来的希望。安妮也在这里学习到了很多的道理,成长了许多。但,不幸的是,他们最后无奈还是被送往了集中营,最后只有安妮的爸爸一人生还。

看了这本书,我很感动,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儿竟然能够在这么非常的情况下写出这么细腻的日记:她渐渐学会思考,沉着和冷静。

在这之后,为了更加深刻地了解安妮当时的生活处境,我又看了一部叫做《辛德勒的名单》的电影,我很震惊,一个人的生命居然这么的没有价值,人的尊严被践踏:一个军官早上起来拿着枪对着下面的犹太人乱打;一些人试图躲在房子里,却被纳粹兵发现,士兵对着他们扫射……这部影片除了一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儿和和给与人希望的红色火苗是有颜色的,其他全部都是黑白的,茫茫人海中,唯一看到一个穿红色大衣的小女孩儿,是多么的令人欣慰啊!小女孩最终还是死了,这么可爱的孩子被这样无情的杀死,也等同于希望破灭了。

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夜,安妮用她的笔表达了对的德国纳粹的控诉,也告诉了我们她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让我们珍惜今天的和平,祈祷明天的安宁。

安妮日记读后感500字2024(四)

今年暑假,我读了安妮·弗兰克写得《安妮日记》,读完之后,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主要讲了安妮·弗兰克是个犹太少女,面对德国对犹太人残酷的迫害,她们一家人只好躲进她父亲公司大楼后面的一些荫蔽房屋里,在这不见阳光的日记里,安妮把日记本当成了自己最知心的朋友,给它取名为吉蒂,这本书对战争、反犹太人主义、青春期少年与父母的关系,宗教等问题进行了反思。

其中,我最欣赏的人是安妮,安妮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但是在密室里面是极其枯燥和烦闷的,这里没有阳光、没有快乐,只有恐惧和饥饿不断折磨着她们一家人。安妮对自己的情感,对别人的感情都直言不讳,坦率地表现在文字之中,她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扭曲的人际关系中,依然保持着自己的个性,她还是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对将来能出去的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她是一个有理想的小女孩。

安妮在与世隔绝的密室里度过了花季少年最重要的两年,在这暗无天日的环境中,她没有享受到花季女孩的幸福、快乐和友情,只有日记本陪伴着她。她向日记诉说自己的苦闷,讲述身边发生的事情,描述和亲人间的各种冲突和情感,同时,她以勇敢的态度控诉了法西斯邪恶的战争,谴责了毫无人性的种族歧视,描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的灾难。让我感到由衷佩服的地方,是她敢于深刻剖析自己,在碰到家人对她有过分的批评时,她正视自己的缺点,尽量做得合大家心意,并努力想做得更好。安妮的母亲不怎么为孩子的精神方面考虑,对安妮很苛刻,使得安妮对她很反感,不过,安妮尽量地理解母亲,她听见楼梯上有了脚步声,就盼着妈妈来向她道早安,然后安妮又会热烈地问候妈妈,渴望看着妈妈亲切地注视着她目光。如果妈妈指责她说错了话或做错了事,她的心情就一落千丈,但是过一会儿,安妮心里就原谅了妈妈,还为妈妈找理由,因为她烦心的事情太多了,安妮觉得,如果我们与人相处,彼此互相友善,都心胸开阔一些,不是只看到别人不好的一面,那么关于教育、饮食等问题的冲突都可以变成一种友好的讨论,简洁的文字,却包含了真理!

《安妮日记》是一本值得认真读的好书,愿安妮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伴我们成长!

《安妮日记》读后感200字


《安妮日记》读后感200字篇一

我读了一本书。我给你们说说。

《安妮日记》主要讲述了犹太小女孩安妮因二战跟随家人避难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生活 在密室里,每天只能吃一些烂土豆。在漫长的25个月里,她用她的笔记录了她在密室里每一 天的成长经历,并对战争、反犹太人主义、与父母的关系、宗教等问题进行了反思,悟出了 深刻的人生道理。

如果你自己陷入不幸,又不知道该怎么办,你要你就更失落了。但是,不幸之外总还有美好 的事物,就是在不幸之内也有美的一面。

这是我的读后感。

《安妮日记》读后感200字篇二

相信不少人看过《安妮日记》吧!里面的主人公是不是时刻牵挂着你的心?我也一样。

里面讲述了一个个不平等的故事,安妮她们一家都是犹太人,他们本在幸福的生活着 ,可是,那群禽兽不如的德国兵居然下了一条指令,不让犹太人生活在这个城市里,还要把 居住在这里的犹太人赶尽杀绝。唉

读完后,我不禁长叹一口气。

大家都是人,又何必赶尽杀绝呢,要是永远都是人间太平,就不会有贫穷人 民饿死街头之事了,不是吗?

最后,我想对安妮说:你是一个坚强、勇敢的孩子,不是一个懦夫,我们以你 而自豪!

安妮日记读后感200字


读书是一件使我们快乐的事情,下面小编整理了安妮日记读后感200字,欢迎阅读!

安妮日记读后感200字【一】

安妮经历了快乐,期望,隐匿,抑郁,意欲,悲愤,挣扎,死亡的人生历程。安妮在日记中如实记录了两年间隐秘、艰苦的生活状况,自己的寂寞、苦闷,对现实的恐惧、憎恶,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对战争、人性的深入思考。

她渴望用年轻的激情、勇气和天性的善良拥抱自然,拥抱世界,但是战争回报给她的却是苦难和死亡。安妮在写日记的两年多里,生活困窘,她多次写到阿姆斯特丹的被轰炸所造成的恐惧,也不断谴责种族歧视,而藏匿又充满了恐怖的日常生活,在平凡中深深地打动着人心。她在见证着战争与迫害。1947年,幸免遇难的安妮的父亲,将安妮的日记整理后出版。迄今为止,日记已被译成55种文字在全球发行三千万册,成为一笔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安妮真正地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走入世界,为人类尽一份力量。

我想一定会有许多孩子像安妮一样,在法西斯疯狂怒吼中,微笑着说,我相信善良。永远无法忘记安妮赤裸身体被削发的空洞眼神,永远

安妮日记读后感200字【二】

后来,安妮被抓到了集中营,但是她依然是那样的乐观,那样的充满希望但是,在安妮16岁生日的前3个月,她却去世了,带着绝望不,带着那么一定点的希望走的她的精神垮了。

爸爸的杳无音讯,妈妈的死,姐姐的突然离去,使安妮,那个因为战争和疾病而不堪一击的女孩再一次的受到打击她在3月初,一个原本充满希望的春天,悄然离去

战争就是一种悲剧,它会摧毁我们在生活中早已熟悉和习以为常的美好的东西。或许,在战争开始的时候,会是激动人心的,但兴奋过后,将是对和平的漫长而痛苦的等待。

安妮日记读后感200字【三】

安妮短暂的一生,从那天下着淅沥沥雨的早晨,安妮走出家门,走向那个让自己唯一有活下去希望的密室,她的故事开始了,但同时也注定了她命运不可避免的悲剧结局。

但是她留给我们的作品却让我们深刻的记住了,这是个只存在了十六年的年轻生命,却正如她日记里写的那样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她做到了,用她的心记录了仿佛发生在一个美丽天使身上的故事。记住了一个天使一样的少女,踏着凡间的尘埃,抚摸着战争的伤口,在痛苦和绝望的世界里种下星星点点的种子,漫浸希望的火种,灌注勃发的力量,储蓄着对于光明、和平的一切美好设想,对于未来世界的无限展望和期许。静静地躺在那本泛黄的日记里,淌在后人对于这段岁月无尽的沉思里。

读完了全本书,我有很多的感叹,为这个美丽感性的女孩。同时也深深触动了内心的和平,珍视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希望类似的悲剧再也不要发生了。祈求和平。

安妮日记读后感200


安妮日记读后感200范文一

安妮。弗兰克是一个活泼可爱、眉目清秀的犹太少女,由于法西斯对犹太人的残害,她们全家人和四个犹太人邻居,带上生活用品,一起躲到她爸爸公司里一个很隐蔽的房间里,他们把那里叫做密室。

密室里的生活既艰苦又难熬。走路要轻;要在公司的人来上班之前先洗漱完毕;还要在公司的员工下班以后才能下楼用热水如果不遵守以上条例,就可能被人发现,并被带到集中营去。飞机投下来的炸弹虽然能炸毁房屋,但却炸不毁安妮坚强的意志。在她感觉无聊时,就用学习和从阁楼上的窗户眺望大自然来消磨时间。安妮就是这样坚强不屈地生活着。

后来安妮和彼得。威尔彼此相爱,每当他们互相亲吻的时候,她就感觉幸福走遍了全身。

《安妮日记》不仅让我了解了历史、战争和种族迫害,而且让我看到了身处逆境的人们是如何克服困难,顽强地生活着。安妮的生活告诉我们:要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安妮日记》读后感200范文二

《安妮日记》是安妮弗兰克的第一本日记,安妮是一个很有自己的独特思想、也很有自己主见的女孩。这本书所廛的,是安妮在世界大战中写出了自己在藏身之地发生的事情。

在这本书中,主要说的是安妮在秘密小屋发生的一些事。比如说有人生病了,要知道生病就会难受,一难受附近的荷兰居民就会告密,对于安妮他们来说,生病可是件麻烦事。我最喜欢安妮所说他们是怎么样过节,在过节时,安妮他们总会互相交换礼物,或者一起去楼下听广播。每次听广播,安妮心中都抱着希望,因为广播是他们知道外面事情的唯一工具。

读了《安妮日记》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你受了委屈还是遇到困难,都要乐观勇敢微笑地面对生活,就像桑兰、张海迪一样,虽然她们的身体不健康了,但是她们的心灵是健康的!要相信,美好就在不远处!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