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观后感 > 导航 > 怒涛潜将观后感

观后感

怒涛潜将观后感。

伴随着各行各业的衍生,我们可能会需要一些学习资料等范文,范文能够运用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好的范文是怎么样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怒涛潜将观后感”,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昨天,我们观看了一部电影,电影的名字叫《怒涛潜将》,电影主要讲述了:黑人卡尔在正处于种族歧视的美国,凭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历史上美国第一个黑人海军潜水员的首席士官长。

这部电影有很多场景都很震撼我,其中最震撼我的一个场景是卡尔在海军潜水员训练基地最终考核时,有人不想让他通过考核,于是将卡尔的工具袋用刀割破将工具撒入河中。当卡尔看到工具都这个场景时,他没有丧失理智去上和他们大骂,而是很冷静的。他没有就此放弃他当海军的梦想,而是在冰冷的水中继续考核,“工具都遗失了没关系,将工具都找回来就可以了”。于是他没有被这个困难打倒,而是毫无畏惧的继续考核。就这样他从白天到夜晚,他都一直呆在冰冷的水里,这段时间教官多次劝他:“放弃吧。你是不会成功的。”但是卡尔都是很坚决的表示自己会成功的要继续。最后他成功了,他成功的找到了工具袋里散落到沙粒里的工具,并且成功的将组装物拼接起来了。他在冰冷的水中一口气待了9个多小时,当他上来时,手冻得疯狂的抖动,面色发紫,都快休克了。

这个场景中体现出了他的很多优良品质,这些品质都是我值得学习的。

首先他冷静的品质,在他看到自己的工具袋被撕破,没有因此而丧失理智,而是继续他增加了难度的考核,如果他丧失理智回到岸上。那他就证明了教官他们说的是对的,也达到了教官的目标,因为卡尔一旦会到陆地上,那卡尔就相当于放弃了考核,那他也就印证了教官他们的话“他会失败的”。

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放弃,勇敢坚毅的品质,他知道自己很可能会在水下休克,或者完成不了考核,但是他没有退缩而勇敢的面对了这个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水中也是越来越冷了,但是卡尔依然没有放弃拼尽自己所有的力量坚持这。这点足以说明他的勇敢坚毅。

如果是我的话,我一开始可能会情绪化的继续考核,“哼,你不让我通过我就证明给你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有寒冷的温度,我会觉得这个是个困难几乎无法克服了,所以我也许会退缩、害怕,有可能会想“不是我能力的问题,而是他们不公平”找这个理由来说服我自己。

我和卡尔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区别:

1.他很冷静的接受了事实,但是他没有因此宿舍理智,依然继续坚持。而我只是情绪化的,而且很快就放弃了。

2.他没有被寒冷、黑暗中看不清这些困难打倒,而我想到这些困难就退缩了。

3.我觉得很不公平,而卡尔或许不是这么想,就算他觉得不公平,他或许也觉得这只是他成为首先士官长路上的一个困难而已,他必须将它克服才能成功。

我觉得我与卡尔之间不同表现的最大原因是因为成为海军首席士官长成了他一身追求的东西,而且他原因为了他的目标付出了自己的一切。但是我没有做到他这一点,就像以前我想做作家,但是我却没有为这个目标付出行动,如:有空的时候我很少对去阅读,而且我很少去练笔,我也没有去想过为这个目标要付出什么。而且也没有坚持这个理想。

我很佩服卡尔,他还为了自己的目标做了我们常人无法想象的事情,如:他为了救同伴,被高速飞来的铁矛切断了脚,但是他依然坚持自己的梦想,成为首席士官长。但是这些意外,不仅为他达成目标的难度再次增加,但是他没有放弃,为了自己的目标截肢,并且每天锻炼,最后他凭着自己的一条腿、一个义肢和坚强的意志用穿着290磅的潜水服走了十二步,最后成功的自己的努力,从新回到岗位上。

冷静的品质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如遇到一些不公平或者在要起情绪时,让自己快速平静下,冷静理性的对待问题。勇敢坚毅的品质,我可以在拉筋拍打时,锻炼我要在拉筋拍打时勇敢,不能因为痛而逃避,或者是因为痛的时间很漫长而退缩。还可以在走钢管的时候克服自己的恐惧,勇敢的迈开步子。

FWr816.cOm小编推荐

关于《将爱》的观后感范文


也许,当影片伊始,陈明版的等你爱我响起时,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值回了电影的票价~

三个结局,各有各的味道。第一段,可能导演也觉得这样的故事更像童话,所以用了各种夸张的手法去诠释了这一种相对美好的结局,虽然有一些关于平凡岁月抹杀爱情的味道,但是,在第一次恋爱就遇到了能够相爱的终生伴侣,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没有比这个更童话的爱情故事了~第二段,虽然揭露了残酷的现实对爱情的蹂躏,但不得不说,你无法把这段结局和将爱电视剧中的结尾联系起来,两个主人公的命运都过于悲惨。我承认这段也许非常写实,但不符合电视剧的延续,因此就不多评价了。

至于第三段,感觉才是真正的电影版将爱。每个人物都是当年角色的合理延续,而又像现实中我们的缩影。文慧其实是爱他现在的老公的,但是,在心里最深的角落里,有着一段关于杨峥的无法抹去的美好回忆,因此才会在一场无助的宿醉之后,拨出了那个深藏于心底的号码,却唱着他老公和她婚礼时的歌曲,她和杨峥在异国的相遇,不过是一场美丽的误会。如果说,文慧代表着80后的爱情观的话,文慧的老公和小三,其实代表了70后和90后对爱情的态度,文慧的老公虽然会去找小三,但却极度害怕婚姻的破裂,在他们的心中,他们有勇气出轨,却没有勇气离婚,他们出轨只是为了找寻激情,但绝不会允许激情破坏现有的稳定的婚姻和生活,一种懦弱而纠结的状态,婚姻在他们那里,形式重于内容;而那个小三,则是敢爱敢恨,为爱情,可以不看未来,不计代价,只求当下的快乐,因为爱潘肖,她可以孤身一人来到法国,不管不顾地潜入水中,可是,当她不爱他的时候,又很潇洒的离去,不带走一丝云彩;很多人会觉得她很幼稚,并且不负责任;但也许,我们现在缺少的,可能就是这种对爱的单纯和奋不顾身吧,因此,我倒觉得何洁塑造的小三并不让人讨厌,反而非常的倔强和可爱。至于文慧的婚姻,和现在的很多段婚姻是何其的相似,门当户对,衣食无忧,在对的时候,遇到了条件对的人,然后,像很多现实中的范本一样,结婚,生子,平淡,接着,出轨;这是现在很多人所认可并接受的婚姻,可是,真的会幸福吗?我一直认为,结婚不单单是一个简单的仪式,也绝非人生某个阶段的必备产物,婚姻应该是爱的延续,并且,只应该是爱的延续,否则,婚姻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所以,他们的悲剧,只不过是这个时代中,无数悲剧的缩影。

最后说说杨峥,他代表着那种最纯粹的爱情,他对文慧的爱,是不计代价的爱,其实在杨峥的心中,文慧从没有离开过~因为爱文慧,他一直没有换过号码;因为爱文慧,他能接到一个让他担心的电话,就奋不顾身的跑到法国;因为爱文慧,当文慧说出那句带我走吧之后,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不要破坏她的家庭;因为爱文慧,当她和小三去潜水时,哪怕只是想到了一丝不好的可能,也会不顾一切的去阻拦;因为爱文慧,他会在文慧绝望的时候,说出那句藏在心里许久的跟我走吧,而同样是因为爱,又会在晚上,察觉到文慧心中对她老公的眷恋时,义无反顾的离开.其实我一直在想,如果当初,杨峥能够勇敢一点,结局是否会不同?但很多事情没有如果,或者,这才是杨峥心目中爱情应该有的模样。

最后,当文慧听到杨峥每年看海时给她的录音的时候,陈奕迅版的《等你爱我》适时响起。之前一直觉得陈奕迅版的等你爱我有点奇怪,远不如陈明版那般充满朝气和希望,今天才终于明白,这样低沉的嗓音和略带沧桑的感觉,放在这里是如此的搭调。而杨峥,无疑是对这首歌最好的诠释,他一直默默付出,守望爱情,就如同歌中唱到的那样:

等你爱我,哪怕只有一次也就足够。一次当然足够,因为对于他,一次,既是一生。

[关于《将爱》的观后感范文]

天将雄师观后感1000字


这部电影的架构非常有意思,基于罗马军队消失东方的传说,借用关于西域都护府守护丝绸之路的故事展开想象,将世界文明历史中的文明大国大汉、西域三十二国和罗马联系到了一起。应该说,这部片子最大的亮点在于影片想传达给观众的理念:任何种族、任何民族都是能够互相理解、互相包容的,尤其是看似对立的东西文明,在交融与合作中能够创造奇迹,而在对立和冲突中只能两败俱伤。

首先,影片所展现的东西方的形象上。霍安代表的是传统中国的形象。霍安对待卢魁斯“化敌共存”的态度也正是传统中国对待异邦的态度:以一种交流、合作、共荣而不是以一种征服侵略的方式。就如同“郑和下西洋”,我们走出的方式是物资的交换、文化的交流,而不是西方资本主义时期扩张性的强取豪夺。历史上“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本身也是这种态度的体现,因为“西域都护府”本身并不是作为西域的管理机构设置,而是作为调节机构,保证西域的安定,而不是如匈奴统治西域时那样强收征税,剥夺他族利益。

在西方形象上,卢魁斯和提比斯正好分别代表着两种类型的西方形象。卢魁斯代表的是友好、沟通、交流的西方形象。和霍安等人共同协作,不但完成了15天修筑完城墙的奇迹,而且在共同生活中,来自罗马、西域各国、大汉等战士们在情感上达到了和谐和共存,彼此之间不但能互相扶持、帮助,而且也能逗笑取乐,当霍安等人唱起汉歌,随后卢魁斯们唱起罗马歌的时候,这种跨越语言、跨越民族的同理心和情感达到了高潮,在雁门关的这15天似乎真的达到了所谓“大同世界”的理想;而另一面,提比斯代表的则是充满敌意、征服性的西方形象,影片赋予提比斯一个逆子的形象,为了个人的权力,弑父杀兄(这种想象在西方文学史上很常见),同时他极大的野心同样也窥视着大汉的丝绸之路和西域三十二国的领土。这种征服性的态度最后带来的结果必然是战争。

关于战争,导演的态度有了很明显的流露,带有很强的人道主义色彩。这在影片中表现为战争带给人们的只有死亡的痛苦,没有任何人是胜利者。在场景上,当西域各国和罗马大军交战时,导演并没有刻意刻画原本应该是正义一方的西域各国的战斗的英勇,而是通过战争中每个人被杀死时的长镜头来表现战争的血腥和残酷,这里,导演给予生命同等的价值,在生命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敌我,生命才是最宝贵的。

战争的结果自然以提比斯的死而告终,然而影片并没有渲染这种胜利气氛,而是沉浸于一种悲哀的气氛中。因为战争带来的杀戮和死亡,带给每个人的都是朋友、至亲的离,只有痛苦没有胜利,这与导演的态度立场相关。

同时,霍安和提比斯的最后对决也很有意思,作为正面人物的霍安并没有处于战斗的上风,反而节节败退,直到快被杀死的一刹那反败为胜,这里出现了关于卢魁斯的回忆场面,也就是说是卢魁斯的死给了他勇气和力量,让他战胜了缇比斯。这里导演刻意削弱了主角的英雄主义的色彩,而是赋予更多精神上的价值和信念,可以说最后是精神上的“信仰”战胜了敌人。

那这种精神上的“信仰”到底是什么?我们回想一下卢魁斯死前说的话就明白了:其实就是他们15天共同完成的“雁门关”,“我们一起建的这座城,是没有恐惧、迫害、羞辱的城市”。“雁门关”就是人人平等、和谐共存的大同世界的象征。这里体现了导演对世界的希望和理想:希望西方文明能抛开征服欲和侵略心,真诚地与东方文明进行交流,只有东西文明互相理解、互相扶持,世界才能够如同这座“雁门关”那样,人类才能够真正拥有未来。

[天将雄师观后感1000字]

天将雄师观后感范文11篇


按照平时学习工作的要求,范文的用途越来越广,一篇好的范文能够提供好的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范文吧!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天将雄师观后感范文11篇》,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天将雄师观后感范文 篇1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的每一字都是一个航拍镜头,这是唐朝开元年间的塞外,再把时间轴往前推到西汉汉元帝年间,《天将雄师》这场戈壁荒漠间的双雄搏杀,更像是王维笔下场景的倒叙。从大格局和大制作来看,这是足以匹敌好莱坞的巨片,而这部片子又有着好莱坞大片可望而不可及的,那就是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好莱坞更多只能从未来和外太空去拓展,而中国历史上可歌可泣的城濮之战、桂陵之战、巨鹿之战、赤壁之战,每一战都是一部足以拍3部以上的好莱坞式史诗大片,当然不能少了与电影同一个朝代的李牧破匈奴的雁门之战,李仁港导演根据真实历史改编的《天将雄师》更为多维度和多角度的揭开风沙尘封的男儿义气。

越来越多的电影用暖男来取悦和谄媚女观众,可无论是男观众还是女观众,心头都是会为顶天立地的好男儿保留一个位置,李仁港导演之前的《三国之见龙卸甲》、《锦衣卫》和《鸿门宴》都能看到男性骨子里的霸王气概,此番由成龙饰演的西域都护府大都护,遭奸人陷害被贬,风蚀沙拍间尽显真男儿的忍辱负重,一扫当下电影男性角色偏阴柔的局面,以往陪女朋友看暖男电影心里骂一句“娘炮”就昏昏欲睡的男观众,这次能够不由自主的振作精神,不亚于好莱坞的战争场面,看得会让男观众血脉贲张,一旁的一位穿着衣不显肉的男观众已然露出了肱二头肌,每一个热血男儿看到大战来临,都有一种摩拳擦掌的跃跃欲试。

这就是《天将雄师》里呈现出更胜于《角斗士》的罗马军队的出征战法,奥斯卡影帝布罗迪和好莱坞男星库萨克是这部巨片的好莱坞品质的坚强保证,他们收放自如又倾情投入的罗马帝国大王子和第一勇士,能够让观众清晰的看到性格中与东方人的不同与相同,这让此片完全是用好莱坞的全球视角来配置。“世界第二帅”崔始源区区几次出场却能勾勒出殷破这位霍安副将的城府和心机,另一位看之前不被注意看到之后会张大嘴“原来是他”的是小演员西蒙子,《一年级》里帅酷有型的他饰演的是罗马小王子,对于花痴的女观众而言看到这一系列的帅哥就兴奋不已了。

到了战争场面就不止是颜值能搞定的,霍安与古罗马将军的交战,让每一个男人脑海里浮现的古代不同地域的高手单挑成为现实,冷的沙洲、更冷的兵器,重剑上的花纹是要用鲜血来为它们染色,弓箭飞得比子弹更为优雅,弯刀与弦月互相映照,而片中善使弯刀的冷艳之女正好名冷月,相同级别的战争如果发生在山川和平原之间会血可漂橹,而发生在沙漠之中,两军流下的血都不够给沙解渴,这更让战争的残酷昭示于更多的人们,作战是为了不战,尤其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最高胜利的将士心里。

单从文明而言,沙漠不贫瘠,海底的船舰会被后人潜入海底发现,陆地上的盛大城廓而被掘地三尺而找寻,沙漠只是留下了鸣沙作为口录,只可惜人类都听不懂,影片里王位之争逃难而到西域的罗马帝国小王子和将军也留下了一个迷,甘肃有个村的居民眼睛是绿色的、头发是亚麻色的,据说曾有一支罗马军团战争失败后被俘。沙漠上的每一粒沙子都是一部历史,而沙漠一直都是最忠实又静默无语的旁观者,《天将雄师》是一部值得体悟和咀嚼的巨片,包含的信息量相当之大,而城市里的更多人被护肤品所占据的脸庞,早已失去了沙砾触碰肌肤电光火石间的激荡全身的动能,沙漠里的人们找不到的只是方向之北,而城市里的人们每条路都有指示牌,却找不到归宿。沙漠有了丝路而柔和,沙漠上的人们更是如此。

天将雄师观后感范文 篇2

今年的假期里,家里有些琐事,没有安排出游的任务,但是为了调节生活,我们一家人为星美电影院做出了贡献,整个假期档的影片都看了。

说说《天将雄师》这部片子吧。老早就关注这部电影的预告了,因为是61岁的成龙的大哥主演的,一直非常佩服他的敬业的精神,期待着。终于,在第一天上映,我和老公带着孩子我们欣赏了影片。

简单说说电影的内容:西汉汉元帝年间,西域都护府大都护霍安(成龙饰)遭奸人陷害,沦为奴役,被刺配至雁门关修城。恰在此时,罗马将军卢魁斯(约翰·库萨克John·Cusack饰)护卫遭到哥哥迫害的罗马小王子(西蒙子饰)逃命至雁门关。双雄在西域戈壁相遇,从开始的兵戎相见到惺惺相惜,最终化敌为友。一日,霍安为洗清自己冤屈四处追查时,无意间撞破了好兄弟殷破(崔始源饰)与罗马大王子提比斯(艾德里安·布洛迪AdrienBrody饰)不可告人的秘密。与此同时,提比斯为追杀卢魁斯与小王子一行人也亲自带兵赶来西域。为保护小王子和西域诸国的安危,霍安与卢魁斯联手与提比斯在戈壁大漠展开了一场生死之战……

电影的评价:这部电影的票房很高,网络上对这部片子褒贬不一。有的说《天将雄师》是近几年成龙最好的一部电影。

我的感受:《天将雄师》是一部大制作片,整部片子场景气势很壮观宏大,把西部区域的空旷荒凉和丝绸之路的深远、广袤展现的淋漓尽致,有一种动人心魄的感觉。这部片子不能算是很典型的成龙动作片,打斗场景不是很多,不很精彩,也没有新意。算是部战争片吧。成龙一直在片子中多次的宣扬主题,紧贴国家要求呼唤”世界和平,民族团结,兄弟友谊“,这个思想是紧紧贴着国家要求的。

天将雄师观后感范文 篇3

昨晚陪家人去看了电影《天将雄狮》,视觉效果还可以,受观影场地的限制和影响,在此不能给予褒奖,故事的情节叙述的也跌宕起伏,符合战争和动作片的内涵,但是这些都不是我想说的,从这部电影里,让我更多地了解了古罗马帝国的强大,可以说其民生彪悍,队伍纪律严明,战争的智慧和建筑智慧堪称当时的楷模,就建筑的思考和能力,足以在城池战争中获得胜利,那么在攻城略地中也是有成功的必然因果。

故事的寓意可以归功于历史和战争,人们都是喜欢和平的,即使在粮食短缺的情况下,没有人喜欢残暴,应该给予食物,彼此的信任和自己民族复兴的责任还会建立在自我的劳动中,罗马人的歌曲充满了信仰,更充满了战斗的力量,和东方人的歌曲截然不同,他们的歌曲像传教士的经词,具有穿透力,让人的灵魂浮动,小王子的歌声召唤着罗马帝国的战士,为家而战斗,为国家而战斗,为荣誉而牺牲,死得其所,荣誉高于一切,当然这些在古老的东方文明中,也充满了这些力量和思维,但是还是有点欠缺,在今天的中国来说,我们已经不再缺少这些,但是有些凌乱,凌乱的灵魂都充满了原罪。

成龙(霍安)的表现体现的中国汉唐时期的英雄文化,虽然是匈奴籍人,但是其胸怀天下,胸怀民族兴亡的希望,结合各个民族的群众命运,也预示着努力的需要,虽然力量不大,但是经过不懈的努力,还是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这个过程中牺牲了很多人,有红日,还有雁头,还有众多的兄弟。有人说这值吗,像那短暂的友谊一样,和平也就是短暂的数十年,后来汉朝也面临了瓦解,但是我个人认为值得,因为牺牲才有了那么珍贵和平,如果没有牺牲,和平就无从获得,其中这种牺牲也伴随着敌人的牺牲,这个世界就是有正义和邪恶同时存在,此消彼长,还是道魔同长,都因为时间的变化而不同,换个空间来说,今天的民族和平,有时候我们只是看到了我们的战士倒下了,这都是正常的,也看到了敌人倒下,也是正常的,因为和平就是牺牲铺就的,所以这条路不好走,也很珍贵。

从影片中得到几点生活总结:

1、无论多么小的力量,只要你的理想足够远大,就要去尝试,总有那么几个追随者,也有那么几个反对者,让追随者坚信,那么牺牲也是有意义的。

2、大铁还需自身硬,无论是武功还是智慧,如果你自身没有过硬的本事,追随者也是寥寥无几的,甚至连看是都会有。

3、做事情一定要有公心,牺牲小我,即使那么很少一点工资,别人跟着自己的兄弟姐妹受苦,其实就是别让他们失望。

4、懂得随机应变,事物的发展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我想原来的计划再好,都会有以外发生,那么你要适当的去借助外力,即使调整,把握机会。

5、机会是有的,只要去面对,困难会在面对中逐渐的减少,甚至在突然之间被解决掉。

6、不要低估任何对手,不要做违背道义的事情,否则最后众叛亲离,更不要赶紧杀绝,在强势的时候想好退路,一定要化敌为友。

7、坚持正义,开始行动。

天将雄师观后感范文 篇4

春节期间看成龙贺岁电影《天将雄师》,感觉真的拍得很大气,既有北美战争大片的史诗感,又有成龙电影一以惯之的动作喜剧风格,堪称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不然,要想在竞争激烈的春节档期,尤其是在8部新片同时“抢钱”的'情况下,从正月初一至初六拿下4亿多元票房,真的很难。

影片开场一战,就保留了不少成龙过往电影常用的功夫喜剧套路,这也让观众误以为成龙会就此风格一路打下去。然而从雁门关一仗群架打完,到与罗马第一勇士卢魁斯遭遇,已经预示了成龙这部电影将不同于以往任何一部,特别是片中东西方阵法的对决,为影片最后的终极大决战作了全面铺垫。直到看完全片,你不得不佩服成龙大哥,他不但自己塑造出了一位古代中国动作英雄的形象,而且把一向以文艺小生闻名于影坛的奥斯卡影帝阿德里安·布劳迪,也调教成了动作戏高手,东方、西方英雄的果断杀伐和凌厉动作,让人感觉这不像一部国产大片,而是一部标准的好莱坞战争大片。紧张的情节,精彩的打斗,大气的场面,看得人热血沸腾,肾上腺素飚升,精神会特别亢奋。

特别想强调的是,成龙这部大片无疑是近年来制作水准最高的华语片,就是与好莱坞任何一部战争大片相比也毫不逊色。而成龙最成功的地方还在于,他把北美战争大片的史诗感和中国动作电影的精髓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既气势恢宏,又细致入微,更层次分明,观之真的引人入胜。

天将雄师观后感范文 篇5

《天降雄狮》是2月上映的最新电影之一,《天将雄师》是成龙筹备了7年的电影,影片源于成龙看到的一些资料介绍,称甘肃骊靬有罗马人的后裔和古罗马的遗迹,他对此非常感兴趣,并开始查阅各种资料。后来他把这件事讲给导演李仁港听,于是两人便商议拍摄一部以古罗马人失落在中国的电影,李仁港导演很快创作出来剧本,所以有了该片的诞生,

西汉汉元帝年间,西域都护府大都护霍安遭奸人陷害,沦为奴役,被刺配至雁门关修城。恰在此时,罗马将军卢魁斯护卫遭到哥哥迫害的罗马小王子逃命至雁门关。双雄在西域戈壁相遇,从开始的兵戎相见到惺惺相惜,最终化敌为友。一日,霍安为洗清自己冤屈四处追查时,无意间撞破了好兄弟殷破与罗马大王子提比斯不可告人的秘密。与此同时,提比斯为追杀卢魁斯与小王子一行人也亲自带兵赶来西域。为保护小王子和西域诸国的安危,霍安与卢魁斯联手与提比斯在戈壁大漠展开了一场生死之战,最后霍安最后一击用剑割断了他的脖子。在这场战斗中36国伤亡不少人。

这场电影不经让我看到了历史人物,还让我了解了历史的珍贵。原来在丝绸之路上发生了多么让人激动人心的事。

天将雄师观后感范文 篇6

《天将雄师》拍的不错,但貌似名字起的不够吸引人。

能够说,本片整个剧情延续了好莱坞大片的风格,宣扬爱和人性,再加上成龙特色的武打效果,大漠黄沙和异族风情的音乐、罗马帝国陌生人的面孔和歌曲,整体说来效果还是十分不错的,真的能够和好莱坞大片媲美了。

先说说主角成龙这个人。以前我对成龙不是很感冒,但可能是因为年龄的缘故吧,看他真是越来越顺眼了。成龙的影片一贯是宣扬一些真善美的,这个早已在意料之中。我觉得成龙先生能够在演艺界屹立不动这么多年,和他大气仗义的为人处世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他演霍安十分适宜,因为他本人和剧中人有十分相似的地方。

本剧最大的缺点在于,影片前半部分某些对话过于单纯直白,所以显得矫情做作。但是随着剧情的深入,没有了唧唧歪歪小女人的情绪,慢慢的渗透出来硬汉之间的血性和刚性,倒是让人有种酣畅淋漓的舒服,这是电影最吸引人的地方。

还有一个缺点就是霍安妻子主角的小家子气,这个主角过于理想化所以显得单薄,透过其他丰满人物的映衬,显得尤为突出,算是一个败笔。

剧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一句话,就是“让我回家”,我觉得算是一个十分大的特色。由此可见导演兼编剧李仁港先生的文韬武略。剧中人应对死亡的时候用了“回家”这一说法,里面有着十分精彩的对于生命及死亡的思考,赞!

同时剧中借用了中国古代兵法里面的空城计、计中计、攻人软肋等等战术,其实还有几个的,忘了,就应记在手机里就好了。让我这不懂兵法的人看得都很过瘾,其实如果可能,可这方面以再挖深一些,效果会更好。

值得一说的还有剧中的感情,感情是人生的花朵,也是电影中不可或缺的鲜艳颜色。我觉得剧中的感情倒是表现的恰到好处,分寸拿捏的不错,恰似飘落到砚台上的一瓣桃花,淡然而出色,很到位的感觉。君为知己笑生死,知己还君一世恩,能够说这段演的还是很出彩的。

整体来讲,这个电影场面上也是十分的出色,只但是只要去电影院就要发个破黑墨镜戴,为了多收点钱非整个破3D效果自己和自己较劲,这点我十分的不欣赏。能不能踏踏实实的拍电影就好啊,3D看起来也没那么好啦,眼睛还累得不行,自己给自己找罪受真是。很多时候,我们打着与国际接轨的名号,但大多数时候其实还是猫在被窝里自己骗自己罢了。

天将雄师观后感范文 篇7

成龙曾在《飞鹰计划》中带着观众走进过茫茫沙漠,当时年少,寻宝泡妞才是人生大事,年事阅历的增长,所思所述开始预设主题方向,从《功夫梦》到《十二生肖》再到这部《天将雄师》,带着与好莱坞“主旋律”影片的类型模式以及“誓把乱世化呈祥”的宏愿,对更多关于历史、文化、政治、和平、人性、价值等等方面做出发声。

《天将雄师》的事故发源于丝绸之路,这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是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时任西域都护府大都护的成龙,与崔始源、林鹏、筷子兄弟等人共同组成超强阵容,为西汉王朝督察边境守境安土,协调西域各国间的矛盾和纠纷,制止外来势力的侵扰,确保丝绸之路的畅通。

千年黄沙不掩名将风采,颇具史诗魅力的背景设置,让成龙有了极具号召力的.表现,在和逃亡的罗马将军约翰.库萨克建立友谊之后,影片从恢复城墙的建设中展现“科技”力量,迅速衍变成西汉VS古罗马的军事对抗。保护小王子生命安全,以及维护各民族之和平,成为两人必须担负的责任,丝绸之路上,开始了一场无法被历史淹没的战争。

帝国时代的罗马军团声名显赫一时,罗马军阵被认为“代表了西方军事技术成就的完美顶点”,影片也着重再现了这一时期罗马军团的强大——轻骑兵、重装标枪兵、重装步兵、长枪兵、骑兵等兵种组成无坚不摧的军阵,由最外层的重装步兵用盾牌排列出“龟甲阵形”,在漫天黄沙中,开始一场充满血腥的杀戮。

放弃跳闪腾挪谐趣功夫的成龙,与拍摄过《见龙卸甲》、《鸿门宴》等多部古装电影的香港导演李仁港搭档,显示出了对于宏大场面的把控,无论是雁门关的雄伟还是沙漠戈壁的苍茫或者军团杀阵的宏大,在导演的镜头下,俱都一览无遗。这也是超出观影预期的一点,一部完全由中国人主导的影片,展现出了好莱坞商业大片的规模和气质。

影片对人性也有更深层面的挖掘和展现,只有数场戏份的崔始源将殷破,一个极富野心的副将诠释的入木三分,心机与欲望,武功与阴谋,都折射着人性弱点;雁头与老鼠的悲壮惨烈与筷子兄弟两人一贯塑造的角色,也有不谋而合的重合,再加上林鹏巾帼不让须眉的彪悍冷艳以及豪爽性格,让影片时刻散发着豪情与热血。

大反派阿德里安.布洛迪更是给影片增色颇多,和成龙两人最后一场大决战有《角斗士》般的仪式和惨烈,最终也为故事中的忠诚与背叛,尊严与荣耀做出深刻解读,历史总是由后人评说,身处漩涡中心的人,总是当局者迷,当历史的痕迹在岁月中失落,总会有人扫尽黄沙,给人看铁马金戈的辉煌。

天将雄师观后感范文 篇8

影片围绕权势与复仇而展开的情节与好莱坞当年的角斗士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不同的是影片将中国丝绸之路与古罗马的宫廷争斗巧妙结合在了一起,而这两者有着非常奇妙的化学反应,可以说对于真善美光明的渴求是每个种族所追求的结果,影片通过这场异常艰辛的战争最终促成了边疆人民的团结,导演通过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人种最终加入这场纷繁复杂的战争中,最终烘托出和平的美好夙愿与主题。

《天将雄狮》与以往成龙电影不同的是,不仅打斗场面过瘾,还难得的注入了对于历史的追问,对于人性的思索,通过一曲荡气回肠的故事展现出了边疆儿女的传奇,过程让人热血难当,又为英雄儿女而动容。

作为一部史诗巨制,影片最出彩的地方自然是宏大的场景设置以及震撼连连的动作戏,片中以全景视角呈现出雁门关一带的人文风情,苍茫而充满着生命力,而罗马人的加入,则让这片弱肉强食的世界里更增添了几分萧肃,导演李仁港对于气氛的铺垫做得相当好,在这片土地的儿女情长显得格外的壮烈,让人过目难忘。

片中的动作戏也格外的刚劲十足,不仅成龙亲身上阵众多打斗场面让人血脉喷张,女演员的打斗戏同样韧劲有加,片中展现了众多的武器,刀、剑、弓箭等武器也都各有看点,而东方功夫与西方武学的对决中,更有一种别开生面的新鲜感,两位好莱坞也分外卖力,与成龙的对手戏都分分钟让人感受到好莱坞式的视觉震撼里。

影片从一开始就埋下了很深的伏笔,而在后面导演则一点点地带观众走进真相,其中注入了权术与阴谋的戏份也非常牵动人心,片中的反转戏份颇多,但每一处都非常水到渠成,李仁港向来是讲故事的好手,在这部内容颇多的戏里,他不仅做到了故事的自圆其说,同时还有所延伸,尤其是大世界求同存异的概念与当下的理念是趋同一致的。

影片中的主角都有一种身不由己的悲凉感,但在这个严酷的背景下,他们所做出的选择却是让人相当敬佩的,这是一种道义上的责任感,在战争之外,影片有太多催泪的部分,武戏精彩之外,文戏同样相当动人。

成龙在这部戏里展现出他依然是这个国内最好的演员,不同于前几部作品,他不仅要负责众多打斗场面,同时片中还有诸多内心戏嗯刻画,可以说,他扮演的角色不仅有拯救天下的伟大使命,也有着个人的儿女情长,在妻子被射杀之后,他的那场戏表现得非常感人,没有过多的告白,而是通过一个眼神的表现出那种不能言说的伤痛,而两个好莱坞演员一个负责热血,一个负责阴柔,可以说,两人的表演都体现出了国际化水准,同样,国内女演员林鹏在几位巨星面前丝毫没有怯场,而表现出了独特的巾帼特色。

影片最后,正义最终得到彰显,而边疆终于迎来团结,考古人员最终将这份史诗留在咯心里,将这个曾经充满了热血与泪水的地方刻在了心上,只是为了不去打扰那曾经的壮士豪情。

天将雄师观后感范文 篇9

超出我期盼,让我有想写点什么的欲望的电影,起码我是看进去了。

成龙不明白从哪一部电影开始,自己所占打斗的分量剧减,让位给了年轻人,那种借力借位的花哨打法也少了,这是种十分聪明的作法。这部戏里最让我觉得出彩的并不是对打,而是对阵的操练。在黄飞鸿的配乐下练拳,对着罗马武士的阵势操练,双方都有武林大家的气势。成龙在这部里并没有让我觉得个性显老,也许是我对他的样貌已经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但我似乎觉得他是画了眼妆的,跟那一身边塞胡虏的打扮倒是很相配。只是我真是不喜欢他的歌声,那么好一首歌,歌词写得还挺振奋,他一唱就毁了。

李仁港在成龙电影里竟然很相衬,我一看到导演是他的名字就等着白云飘忽而过的经典镜头,竟然没有,哈哈哈,但是大漠真的也拍得美轮美奂。那些精美的布景还有罗马人精密严谨的造城技术,我想都有他的功劳在里面吧。

我喜欢这部电影大概有三分之一原因是因为这个东西方文化交汇的故事,三分之一甚至更多是因为那威武威严的罗马军团。跟灰头土脸的我华夏炎黄子孙相比,真是尊贵傲气了许多啊,又养眼又新奇。那首罗马军歌也唱得人荡气回肠,让人强烈的感受到了雄性荷尔蒙的飘扬。

电影仍然还是有一些不说人话的台词,还有某些让人尴尬发冷的片段,转折也不具说服力。至于电影主题,和平和种族融合绝对是个伪命题。因为被弱化了的驱除鞑虏的民族情感(因为里面本身也没几个汉人好么,到底谁是鞑虏啊),战争中是否有正义的一方就变得含混了。真正的三十六国合心一力,不正是在罗马的高压和权威之下构成的么,结果被一个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者几句话给破坏了,哈哈。在那蛮荒之地,想要以德服人,务必得在以武力服人的基础之上吧。但我对这个故事确实十分感兴趣,很想一探究竟。

至于其他演员,国外的很帅哦~嘻嘻,那闪光的铠甲、漂亮的头发和面部轮廓也衬得他们更加英武。筷子兄弟存在感还挺强,算是捡着了,虽然我觉得电影院里也没几个人真认得他们的。崔始源不容易啊,国内市场不是那么好打入的,背靠SM的大树,虽然演员排行里排第四但真正能做到的不也就是打个酱油么,戏份还没洪天明多。冯绍峰是惊喜,没想到他不止长得不错竟然还有点英气,很期盼谁来拍部《霍去病》啊,最近丝路这么的火。

另外,里面有两句我十分喜欢的台词。一句是成龙说的“喜欢我,先了解我”,一句是是说罗马大反派的:权力让人暴露缺点。

春节去看了这部和澳门风云,共同点就是影院人都很满,3D就是个笑话。论电影质量我觉得这部更好点,但最后的战争实在是过于残酷,过节看还是《澳门风云2》嬉笑怒骂适宜。这部的背后竟然是阿里巴巴,十分搞笑,以后电影市场的竞争更激烈了。

天将雄师观后感范文 篇10

看完《天将雄师》后,我深有感触。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都护府大将军霍安遭人陷害后被沦为奴役,后来救了罗马大将军卢魁斯和罗马小王子,得知罗马小王子遭亲哥哥提比斯陷害失明,提比斯还要将小王子赶尽杀绝,卢魁斯为保护小王子,带着小王子逃了出来。后因为有个内奸殷破,导致小王子和卢魁斯惨死,丝绸之路上的三十六国又协助都护府的一帮人打败了提比斯。

提比斯为争夺皇位不惜弑父杀兄,甚至连自己慈祥的爷爷也杀了,可见他有多么凶狠歹毒;而霍安一直倡导和平,使丝绸之路上的三十六国和睦相处,可见霍安是多么向往和平;卢魁斯曾因为是罗马第一勇士所以被提比斯嫉妒,再加上他不惜一切保护小王子,从而看出他的勇猛。

使我最欣慰的,是丝绸之路上的三十六国,因为他们放弃权利和金钱,团结一致、保家卫国,这便是整场电影中我最高兴的。要是在现实中也一样,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也团结起来,保家卫国,那该多好。要是多一个像霍安那样的人,向往和平、倡导和平、阻止战争的发生,就可以避免一个完整的家的破碎,就可以避免孩子从小没有亲人的痛苦,就可以避免自己的孩子惨死的痛苦。要是多一个像卢魁斯那样的人,保护身边需要帮助的孩子,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挽救孩子的生命!如果谁像卢魁斯一样,他可能就创造了孩子和父母在此生活的机会,就使孩子父母心中那块悬空已久的大石头,永远的落地。

所以,我希望,更多的人来看这部电影,不是单单的看,还要去想、去做。我相信,我们中国人,也能像电影中的霍安和卢魁斯那样,倡导和平!保护孩子!使另一个像电影中小王子那样的孩子,幸福的生活!

父者,潇洒时如风般飞扬,沉默时若山般静止。对霍去病这样的汉朝名将来说,他的子孙们,除了尊享了这份荣贵,却也要背负着比常人沉重百倍的担子。成龙大哥扮演的霍安虽然不是霍去病的亲生儿子,但是在一定意义上,霍去病与霍安的父子之情,甚至超过了血浓于水,他们之间的父子情是被保卫丝路的爱国情怀和团结各族的民族大义这两条线紧紧系在了一起,因此我说,霍去病既是霍安生活意义上的父亲,也是霍安在官途上的政父。

李仁港电影的美是《鸿门宴》中霸王折戟沉沙怀抱红颜而身死的一刻,是《锦衣卫》中青龙纵马驰骋独战沙场而激烈的一刻,也是《天降雄师》中霍安为求和平力斗强敌而负伤的一刻。以美术闻名的画家导演李仁港总是用如诗如画的镜头来雕刻一出出壮怀激烈的凄美英雄故事。

褪去如日中天时期诸如《A计划》《我是谁》等良作之外衣,洗掉《十二生肖》中大玩科技的铅华,成龙在《天降雄师》里试图以一种悲情英雄的身份完成一次心灵上的寻父旅程,纵然年轻时期矫健的身躯如今已经沉睡,但是老将上马征服天下的雄心壮志还是丝毫不减,虽然电影在表现上差强人意,不过大哥的这份敬业还是值得我们尊重的。

诚如前言,霍去病在世时如风般飞扬,他四方征战,长途奔袭于匈奴的领地,“不灭匈奴,何以为家”成为这位伟大的汉朝将领一生的写照。通过电影在后半部分的闪回片段得知,霍安的真实身份其实是一个失去父母的匈奴孩子,在一次逃亡中,他不仅误杀了妹妹,还成为了本应是生死仇敌的霍去病的义子,而霍去病的民族大义精神终于感染了他,使得霍安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霍去病之子。通过闪回镜头中霍去病留下的泪水,我们看到了这位汉朝英雄儿女柔情的一面,也是透过闪回镜头中霍去病的那句:在我有生之年,一定要看到三十六族人的旗帜插满这座城池的这般豪情壮语,看到了他作为西汉名将的那份民族使命感。然而,霍去病还未见到一面旗帜插在城楼上,便如山般地睡去了。于是,这份沉重的责任落在了霍安的身上,霍安也成为了霍去病的身后眼,替霍去病鉴证了他生前所希望见到的希望之光。

霍安,一个典型的坎贝尔式的英雄人物,从开始的含冤被贬,到认识了罗马将军卢魁斯,一直到最后团结众族击败罗马大王子提比斯,他经历了从接受使命的召唤到事业上的打击而后重整旗鼓再造河山的历程,这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坎贝尔英雄骨架,通过旁白、闪回、对白和场景,编剧将霍安的三个人物维度都阐述得很清楚。也许是因为过于清晰和直白的阐释,观众在观影中反而会觉得枯燥乏味,但不得不承认霍安人物的塑造的确是电影剧本中一次中规中矩的人物范本,虽然没有个性上的出其不意,却做到了小心驶得万年船的模范标准。

由于电影开头部分的字幕打出了“本故事经过历史事实改编”,让我们从电影第一个古铜色的城内景别的入画就在潜意识中承认了画面的真实性,但随着我们观影过程的推进,脑海中的防范意识逐渐增强,这个所谓的“历史真实事件”也逐渐被我们抛出脑海,取而代之的是筷子兄弟惹人发笑的幽默段子、各类民族语言交汇产生的即时指认困难、罗马大军和各族部队大战时的空间错位感和似乎代表着“天降雄师”真正意义的巨鹰军团带来的喜感。渐渐地,我们越来越不相信这是一部由历史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事实上也的确如此,除了汉军与沦为匈奴雇佣军的`罗马大约1000人的零散部队打过一次战役之外,其他部分纯粹属于无中生有。而提比斯的存在,则成为了阻碍霍安寻父过程中的一座布满荆棘的高山,也成为了在囚室中为展示两位奥斯卡影帝雄厚演技的模子,而非历史的产物。

就像我说的,提比斯作为霍安寻父之旅的阻碍,成为了电影中的绝对反派,布罗迪的演技可以用无与伦比来形容,高耸的鹰钩鼻、眉心间那道深邃的皱纹和湛蓝色冰冷的眼神为提比斯这个人物在外在刻画上,先增添了三分凶戾。电影数度运用特定的闪回镜头,在蓝冷色调的背景下,形单影只的提比斯坐在一个尊贵霸气的椅子上而入画,慢镜头拉近,画框内只留下一个充满在权利争斗之路上输的一无所有的可怜王子,高处不胜寒的他缓缓站起,忧郁而踌躇地望向前方,一条没有未来的道路,而这一组特定多次运用的闪回镜头,也无数次地预示了提比斯命运必将走向死亡;与提比斯的闪回镜头相反,电影中也曾数次留给了观众霍去病盔甲的特写镜头,同样的是慢镜头拉近,同样的,盔甲也是面朝前方,而在这副金光灿灿的盔甲中嵌入的却是一颗饱满的灵魂,金黄暖色调的运用也为这张传奇的画面增光添彩,提比斯的闪回镜头和霍去病的盔甲镜头在电影中作为李仁港导演的修辞手法,为电影在色彩运用和镜头画面上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成为了电影中独一无二的一组偶句。

无论是各族大军最终团结一致,还是霍安最终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提比斯,电影的主题终归于一颗寻父之心的靠岸上。看着曾经打开观众笑意大门的筷子兄弟被冰冷的刀剑穿心而过,看着霍安妻子背部中箭的慢镜头,看着可爱而不失王子气概的小主公从高楼上坠落的身影,电影还是揭示了一个落入俗套却不得不提的残酷现实:牺牲的必然性。而这些牺牲换来的则是霍安寻父之旅的成功,当三十六族人民的旗帜插满城池,当试图占领丝绸之路的野心家提比斯倒地身亡的时候,李仁港将画框从主战场切出,我们看到了一座充满光辉,平和、安详、静谧的沙丘之城,这一幕让我瞬间想到了《鸿门宴》中最后作为张涵予饰演的张良脑海中想象的一幕:在桃花飘渺的彭城内,霸王项羽站在屏幕的正中央,威严却不失温柔地看着虞姬向自己奔来,他抬起坚毅的脚步,拥抱了久别重逢的爱人。

就这样,霍安通过完成霍去病的遗愿,成功地追随了父亲的脚步,完成了这次意义非凡的寻父之旅,虽然电影在剧情设计和还原历史真实性上做得差强人意,但是从李仁港一贯的美学风格、画面色彩和几处闪回镜头的应用,还有布罗迪和库萨克两位奥斯卡影帝的倾情出演,电影在卡司阵容和美术水准还有服装设计上还是择优而从、尽善尽美的。还希望李仁港导演继续画面上的美学风格,在日后的作品中多做出一些故事张力充沛、内涵深刻的电影,无论是对自己的导演之路,还是对观众而言,都实现荧幕内外的双赢。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天降雄师》真的只能算是一部普普通通的商业片,但是作为一部贺岁片来说,大家能在春节期间欣赏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看到两大奥斯卡影帝的精彩对戏,听到筷子兄弟令人回味无穷的幽默对白,也不失为一次愉快的旅程。

天将雄师观后感范文 篇11

寒假中,我与妈妈一起观看了由成龙叔叔主演的电影《天将雄师》。成龙叔叔是我心目中的偶像,他拍的电影大多数代表了一种正义,表现了一种正能量,值得一看。

电影讲述了西汉年间,在西域丝绸之路上,三十六个民族经常为抢夺地盘发生争斗,以霍安为首的都护府的将士们组织了一支维和部队,到处劝架,维持着周边的和平,受到人们的欢迎。后来他遭到坏人陷害,与将士们一起被发配到雁门关修城。

而在此时,罗马帝国正经历着灾难。罗马皇帝年纪大了,想把皇位传给小王子,因为他心地善良、奖罚分明,可是大王子不同意。罗马皇帝早就知道大王子的野心,私下里与安息国女王签定了“和平协议”,只要罗马有危险,安息国就会出兵协助。大王子为了登上王位,不惜杀死父亲,毒瞎弟弟的眼睛。做完这些,他又买通西域太守,让他陷害霍安等人,送去雁门关充军。因为大王子想统治整条丝绸之路,而都护府是维护丝绸之路和谐的。保护小王子的将领卢魁斯带着小王子来到了雁门关避难,他与霍安不打不相识,最后成了好朋友。大王子与西域太守内外勾结,一路追杀到雁门关,霍安与卢魁斯携手,联络丝绸之路上三十六个民族,以及安息国,最终打败了大王子。

这部片子告诉我们:正义最终战胜邪恶,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任何事情都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

《将爱情进行到底》的优秀观后感


今天看了电影版的《将爱情进行到底》,简单地谈谈自己的感受。

电影版继承了电视剧的人物和故事, 把故事的背景定在了电视剧的11年之后。

影片分别描述了3种状态的杨铮和文慧,第一种:他们结婚了,度过了11年的婚姻。彼此之间有了稍微的冷漠,表面上对对方漠不关心,在心理上还是很在乎对方。

第二种:他们各自结婚了,但婚姻都不幸福,都离婚了。然后在同学会上遇见, 双方都想回到从前,继续他们的感情。

第三种:文慧嫁给了别人,在法国生活, 但丈夫有了外遇,内心受到打击,于是给杨铮打电话,杨正竟也从中国飞去了法国,文慧还假冒丈夫的名义把丈夫的新女朋友约来,想看看究竟。

上面是我对影片情节的大致描述。

其实,到底杨正和文慧的爱情能不能进行到底?这似乎已经不是导演所关心的,导演提供了n个答案, 也许很多观众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与当初的校园恋人结婚也好,分手也罢, 随着岁月的流逝,当初美好的感情也只能成为回忆。生活似乎永远都不是完美的,与心爱的ta结婚就一定能幸福吗?影片中的三种设定,在现实中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但无论是哪个结果,都有不完美的地方,也许这就是生活。我们所能做的,不是一味地追求完美,这样只能使自己痛苦,要认清生活的实质,对美好的感情懂得珍惜就好了。

影片穿插了一些恋人们的短暂访问,说的是他们之间的一些感情琐事,例如谁先追到谁,怎么认识的,等等。 对每一对恋人来说,这些都是他们心中美好的回忆,爱情需要懂得珍惜,当发生争执时,想象过去对方的好,似乎可以缓解矛盾,使爱情不断延续下去。

《魔术记忆观后感》观后感范文


心灵的震撼,不知不觉中,他已让我跨入了超级记忆的门槛,魔术记忆观后感。

众所周知,要运用魔术记忆记住任何事情只需要三个步奏:

1.找到放信息的地点---桩子

2.将信息转换成生动的图像。

3.用心灵胶水把图像与桩子连接起来。

那么运用到实际记忆当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管好你的桩子

桩子就好比你的容器,好比你的电脑上存放文件的文件夹。比如数字桩,比如人体桩等等。桩子是可以创造的,而且最好是你自己创造的;因为,自己造的东西自己才会容易熟悉不是吗?我们要无限熟悉我们的桩子,道理很简单。比如你把文件放在某个文件夹里了,现在你连文件夹都忘记了,还能想起文件吗?所以不断的练习是很在必要的。熟能生巧。

其次-丰富你的想像力

超级记忆的精髓就是想像力;记忆力的好差,其根本差别也是想像力的差别。那么怎么样的想像更容易使人记住东西呢?凯文告诉我们几个要素:疯狂的、无意义的、有趣的、不合常理的。

举个例子:我们想创造铃和衣(0和1)的图像

你可以想像这个铃是个法器,法海一边揺着它,一边念着咒语;只见一件衣服从半空中飘起,越来越大,最后把整个天都盖住了。

最后-心灵胶水

把我们想要记住的东西,和我们已经记住的东西(桩子)联系在一起!原则就是,可以让自己更容易记住。这里,我们可以用到李博士平时强调的-以熟带新,观后感《魔术记忆观后感》。这时候,我们运用到的还是我们的想像力。我个人有种想法:想像的时候如果能把自己加进去可能会更容易记住。因为,别人搞过什么我不知道,我自己做了什么自己还不知道吗?

以上所说全是方法论。那么,我们平时要怎么做才能得到好的记忆呢?怎么样才能两分钟内记住一副牌,并且倒背如流呢?

(想想你在一帮朋友面前表演这个,让他们目瞪口呆的拉风场面吧)

还是那句--熟能生巧

还是那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平时运用软件,和科学的方法不断的锻炼,这就是我们平时应该做的。给自己设下目标,比如36计通关,也许你一开始要400-500秒,后来200秒就能解决,再后来150就可以搞定。只到有一天,你在点击过关的时候发现自己似乎根本就没有经过思考。那么你离成功就不远了(单指36计过关的成功)。哪天人品爆发,也许你可以超过那个保持记录的小丫姑娘。

关于桩子:

为了方便你记忆你想记忆的任何事情,桩子得是你自己的。

如果是别个创造的,你得把他变成你自己的东西。

观后感题目


篇一:读后感题目怎么写(共4篇)

篇一:读后感怎么写(读后感的写法)

经常写读后感,可以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还可以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但是很多同学不知道读后感该怎么写。

一、写好读后感的基础是“读”,只有仔细阅读,认真地思考,深入地感悟,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才能有感而发写好读后感。

二、写读后感要紧扣原文,抓住重点。读后感的“感”必须是从原谅引发出来的感想、体会。不要面面倶到、泛泛而谈。

三、写好读后感要联系实际,感情真实。读了一篇文章,产生了对现实生活或者自己思想上某些问题的思考,于是激发了“感”。所以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社会现实和自己的生活、思想实际。

四、叙议结合,以“感”为主。读后感属于议论文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常用的写法是夹叙夹议。可以适当引用原文中对自己触动最大、体会最深的章节、句段、人物语言等。

愤怒与惋惜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篇二:读后感的开头和结尾该怎么写

读后感的开头和结尾该怎么写

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

首先,要读好原文。“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

其次,排好感点。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

第四,叙述要简。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 “ 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

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 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

九,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篇三:读后感的写法

读后感的写法

(观后感的写法也如此)

一、读后感的拟题方式(一般有两种):

读《xxx》有感;《xxx》读后感; 从《xxx》想到的

团结就是力量

——《绿野仙踪》读后感

二、内容的写法

(一)开头要扣题

关健词:篇名 、感点

例如: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一口气读完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

(二)中间写具体

关健词:介 、议、 联

1.介。简介原文主要内容。

2.议。

3.联。

常用的写作手法有:

(2) 联想。

关健词:照应 、总结

三、写读后感三忌:

篇四:读后感的基本格式

读后感的基本格式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六、要审清题目。

七、要选择材料。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

九,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或读了一段话,或读了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

首先,要读好原文。“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矗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 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

其次,排好感点。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

第四,叙述要简。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我国北京,闯入圆明园,而慈禧太后带着皇帝逃出了京城。英法联军疯狂地抢夺、毁坏、火烧园中宝藏文物、古建筑,这帮侵略军在中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大罪。

然而,这美好的一切为什么会不复存在呢?又是谁下此毒手呢?这场浩劫正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所描述和抨击的一样:有一天,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疯狂地进行抢劫,他们见物就抢,每个强盗都把口袋装得满满的,更可恶的是将那些搬不走的大瓷器打得粉碎??英法联军把圆明园洗劫一空之后,为了销脏灭迹,掩盖罪行,竟下令火烧她,大火足足烧了三天三夜,大地在颤抖,人们在哭泣,举世闻名的圆明园从此变成了废墟??

读完了《圆明园的毁灭》,我在沉默。这是一种被刺痛后的沉默,内心像在被火燃烧。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五位壮士真是太勇敢了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部队主力,故意把敌人引向悬崖,把危险留给自己。假如我是班长马宝玉,我一定会左右为难。既想掩护群众和部队,又不想让自己牺牲。

看了这篇课文后,五位壮士的勇敢让我想起了生活中我的胆小。记得那一次,我和爸爸一起看了一集电影,里面的内容让人一看就胆战心惊。看的时候我还没有那么害怕,可一到了晚上,一些妖魔鬼怪就浮现在我眼前,顿时,我心里什么都没有,只有那些恐怖的事情,已经很晚了,我还是不敢睡觉,嚷嚷着要和妈妈睡,可妈妈不但没让,还批评了我。现在想起这件事,再想想狼牙山五壮士的壮举,觉得自己当时那么胆小,竟然被一些不存在的东西笑得不敢睡觉,真是可笑。

演讲稿格式:一、称呼及问候语

二、正文部分 三、结束语 其次注意演讲稿的语言,最好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运用排比句式,在文章的结构有层次感。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梁启超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在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学在教学楼走廊上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习以为常;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的公共财物。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并不应该是我们21世纪中学生的作为。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在学校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学就可能目无纪律,不讲卫生,扰乱班级的学习环境。相反,如果我们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环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

同学们,如果我们不在此时抓好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那我们即使拥有了丰富的科学文

化知识,于人于己于社会又有何用呢?所以,在这里,我倡议大家首先应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好学生。记得一位名人曾说: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构成的,而不是由文字。无数事例表明,走向事业辉煌、开创成功人生的关键是高尚的情操。

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说:“习惯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

大家都知道,外国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肆意妄为,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70年前的一天,发生了惨极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带着刺刀和枪的日本人,仗着刺刀和枪在中国烧杀抢掠。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的社会中,但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受尽屈辱的历史,不能忘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鲜血,不屈不饶的精神。

中国人努力抗争、奋进的精神会永远激励我们,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对先辈功绩的敬佩,必将成为我们学习和工作的动力。

篇二:电影观后感题目格式(共8篇)

篇一:影评写作格式

影评的格式和范文

模式一:单角度评析

题目:主标题

——副标题(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或者艺术手法)

第一段:电影风格(30字)+电影梗概(150字)+中心论点(20字)

第二段:分论点一

第三段:分论点二

第四段:总结(升华主题,并联系现实,提出个人思考)

模式二:多角度评析

题目:主标题

——副标题(不用提出角度,只需要点出评什么电影就可以了)

第一段:电影风格(30字)+电影梗概(150字)

第二段:评主题思想(看不出准确的主题思想,可以用感受来代替,但一定要结 合电影情节,不要写成纯观后感)

第三段:评人物形象(可以评一个,也可以评多个)

第四段:评艺术手法(镜头、音乐、台词、画面、色彩等等)

第五段:总结,提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弥补开始第一段的中心论点缺失)

模式三:散评式

题目:主标题

——副标题

也可以只用一个题目:比如说“评电影《花火》”

篇二:读后感、观后感格式例文

读后感与观后感

一、读后感的格式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

二、读后感的基本要求

写好“读后感”要做到四点:一、读懂原文抓中心,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思路,只有通过认真地“读”,才有写“感”的条件。二、选择重点作感点:一本好书和一篇好文章可“感”的点很多,要从众多的感点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最善于写的感点,作自己读后感的切入点。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三、读感结合有侧重,要处理好写读后感时“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

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四、联系实际谈感受,要联系自己或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

三、读后感的写法

1、要审清题目。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

4、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四、读后感例文

读《师道实话》有感

点军区土城小学教师 陈发喜

七月十五日,我们终于放假了。忙碌了一个学期,教育教学中的收获也确实不少。可整天忙于教学,忙于其他日杂事务,耽误了自己的不少读书时间。

我这次读的书,是全国著名教授陈桂生的《师道实话》。从某种意义上讲,此书的内容和小崔的“实话实说”有点类似。

一辑中。

书中就教师职业的漫话,可谓是中的之矢,“教师”本身就是尊称,学者型教师、专家型教师、智慧型教师,而新出现的一些提法,其目的是以打造骨干教师“明师”意向。这种新的变化与以前隐喻“学者”“专家”倒也不同,如今的隐喻,“名”与“利”的关系过于密切,它实际上是慕虚荣、重名分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余波。作者的漫话式的笔调,剖析了一个现实深层次的问题。其实,在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与同等学历的群体相比,或许偏低,但又低不到哪里去。在中国,由于教师群体多达千万之众,普遍提高教师地位与待遇,谈何容易?问题是教师工作如此繁难,如此艰辛,其地位、待遇又不尽如人意,这就存在对教师寄予“厚望”与是不是“厚待”的困惑。如果把教师的工作比做咖啡,味觉感受,咖啡是苦的。加糖固然固然重要,但咖啡的本质没有变甜。

《师道实说》中的《教师修养》一辑中谈到教育者为了使学生形成责任心与义务感,不必对学生行为过程多加干涉,而应少加干涉,否则他们会把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样做或那样做,看成是别人的事,老师的事。

好的榜样,发扬正气,激发良知。

作者在《师道实说》中以丰富的知识底蕴以及严谨务实的学术作风,对一些说法的论述,绝不混囫囵吞枣,必深究到底。比如在漫话善待学生一文中,认为“宽严结合”、“严字当头”、“审时度势”等只是一些口诀而已,但如今在当量教育著作、文章以及教育行政人员的口头中还在不厌其烦地重复着这类口诀,作者一针见血的指出对“口诀”的迷恋和“口诀”与“规律”的混淆,是我国教育研究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的重要方面。并通过研究对学生“宽”还是“严”的问题,剖析了教育科学研究的大致思路,作者认为“宽”还是“严”事实上到底有多少种宽法,多少种严法,应该在大量的事实基础上进行分类,继而研究每类

宽法或严法各导致什么结果,再进一步寻求宽与严的界限,分辨“宽严结合”的不同类型,在作者看来,这样,虽未必发现什么规律,但至少可使实践者依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类型。

但这些“实话”,陈桂生教授却自谦为“登不上大雅之堂的”,其中的一篇篇文章,“大都是以话搭话而来”,但作者在似不经意的言谈当中,从最平常的话题中,给人以最切实的实践指导,这些“实话”,乃是通读教育、千锤百炼之后的思考,其中所蕴涵的内容之丰

富,让读者在沉思当中也倍感亲切。《论语》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反思我们现有的教育状况,有很多浮在表面的口诀现象、口号现象,究其实质是教育中的浮躁问题,这种浮躁是在教育中总是寻找自己熟悉的、按部就班的、经验主义的,能够企及的那种很切近的目标,因为那种目标常常含有很多功利的以及操作层面的各种方便,但是呢,对于再多走几步,再往前一点的探索基本都自动止步。这种现象忽视了教育的主旨和本真,造成了众多“浅尝辄止”的研究,没有实践与操作意义。陈桂生教授的“实话”告诉了我们一线教师应该和可以做些什么。

《师道实说》这本书,不是师道专论。没有给已经相当混乱的教育理论添乱,只是在一线教师遭遇师德、师道、师风虚文时,尽可能说些“实话”罢了。

观后感与读后感十分相似,这里只提供例文

观后感例文

观电影《孟二冬》有感

点军区土城小学教师 陈发喜

2010年4月4日晚八点到十点,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放了电影《孟二冬》。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看完了整部电影。这部影片全面展现了孟二冬教授平凡而伟大的一生,用生动的故事、平实的手法向人们真实再现了孟二冬博学笃志、淡泊求真、痴情讲台、清正刚毅、乐观豁达、执着追求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孟二冬教授的事迹,深深震撼了我。特别是孟教授为人师表,关爱学生的事迹,最让我感动,我真得佩服得五体投地。

孟二冬是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 “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教师标兵”。

最让我感动的是2004年春,刚到新疆石河子大学支教不久的孟二冬就病倒了,但他以坚强的意志,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坚持上完最后一节课,圆满完成了支教任务。那几乎说不出话来的声音,以及那始终微笑的面容深深刺痛了我的心。

作为一名教师,从孟二冬教授身上,我还学到了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也必须具备的品格与素质:一是教学方面,我应该学习孟二冬教授

严谨的治学态度,平实的做人风格。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但是同样应该以教书育人为第一要务。因此,在课前的备课,课上的教学,课后的批改及总结,将每一个环节都尽量做好做细,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学生家长,对得起党和国家、人民的栽培。用平凡的工作来换取不平凡的掌声。二是做人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求真务实,珍爱生活,自强不息,不卑不亢。为学生树立一面良好的镜子。三是关爱学生方面,一定要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的、友好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时刻为他们着想,为他们排忧解难。把自己的爱心献给自己的学生。

孟二冬教授,安息吧!一路走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的! 我用我最诚挚的心,向孟二冬教授致以崇高的敬礼!向所有为了教育事业而奋斗着的老师们致敬!

篇三:读后感、观后感格式例文

读后感与观后感

一、读后感的格式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

二、读后感的基本要求

写好“读后感”要做到四点:一、读懂原文抓中心,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思路,只有通过认真地“读”,才有写“感”的条件。二、选择重点作感点:一本好书和一篇好文章可“感”的点很多,要从众多的感点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最善于写的感点,作自己读后感的切入点。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三、读感结合有侧重,要处理好写读后感时“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四、联系实际谈感受,要联系自己或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

三、读后感的写法

1、要审清题目。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

4、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四、读后感例文

读《师道实话》有感

点军区土城小学教师 陈发喜

七月十五日,我们终于放假了。忙碌了一个学期,教育教学中的收获也确实不少。可整天忙于教学,忙于其他日杂事务,耽误了自己的不少读书时间。

我这次读的书,是全国著名教授陈桂生的《师道实话》。从某种意义上讲,此书的内容和小崔的“实话实说”有点类似。

一辑中。

书中就教师职业的漫话,可谓是中的之矢,“教师”本身就是尊称,学者型教师、专家型教师、智慧型教师,而新出现的一些提法,其目的是以打造骨干教师“明师”意向。这种新的变化与以前隐喻“学者”“专家”倒也不同,如今的隐喻,“名”与“利”的关系过于密切,

它实际上是慕虚荣、重名分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余波。作者的漫话式的笔调,剖析了一个现实深层次的问题。其实,在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与同等学历的群体相比,或许偏低,但又低不到哪里去。在中国,由于教师群体多达千万之众,普遍提高教师地位与待遇,谈何容易?问题是教师工作如此繁难,如此艰辛,其地位、待遇又不尽如人意,这就存在对教师寄予“厚望”与是不是“厚待”的困惑。如果把教师的工作比做咖啡,味觉感受,咖啡是苦的。加糖固然固然重要,但咖啡的本质没有变甜。

《师道实说》中的《教师修养》一辑中谈到教育者为了使学生形成责任心与义务感,不必对学生行为过程多加干涉,而应少加干涉,否则他们会把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样做或那样做,看成是别人的事,老师的事。

好的榜样,发扬正气,激发良知。

作者在《师道实说》中以丰富的知识底蕴以及严谨务实的学术作风,对一些说法的论述,绝不混囫囵吞枣,必深究到底。比如在漫话善待学生一文中,认为“宽严结合”、“严字当头”、“审时度势”等只是一些口诀而已,但如今在当量教育著作、文章以及教育行政人员的口头中还在不厌其烦地重复着这类口诀,作者一针见血的指出对“口诀”的迷恋和“口诀”与“规律”的混淆,是我国教育研究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的重要方面。并通过研究对学生“宽”还是“严”的问题,剖析了教育科学研究的大致思路,作者认为“宽”还是“严”事实上到底有多少种宽法,多少种严法,应该在大量的事实基础上进行分类,继而研究每类宽法或严法各导致什么结果,再进一步寻求宽与严的界限,分辨“宽严结合”的不同类型,在作者看来,这样,虽未必发现什么规律,但至少可使实践者依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类型。

但这些“实话”,陈桂生教授却自谦为“登不上大雅之堂的”,其中的一篇篇文章,“大都是以话搭话而来”,但作者在似不经意的言谈当中,从最平常的话题中,给人以最切实的实践指导,这些“实话”,乃是通读教育、千锤百炼之后的思考,其中所蕴涵的内容之丰

富,让读者在沉思当中也倍感亲切。《论语》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反思我们现有的教育状况,有很多浮在表面的口诀现象、口号现象,究其实质是教育中的浮躁问题,这种浮躁是在教育中总是寻找自己熟悉的、按部就班的、经验主义的,能够企及的那种很切近的目标,因为那种目标常常含有很多功利的以及操作层面的各种方便,但是呢,对于再多走几步,再往前一点的探索基本都自动止步。这种现象忽视了教育的主旨和本真,造成了众多“浅尝辄止”的研究,没有实践与操作意义。陈桂生教授的“实话”告诉了我们一线教师应该和可以做些什么。

《师道实说》这本书,不是师道专论。没有给已经相当混乱的教育理论添乱,只是在一线教师遭遇师德、师道、师风虚文时,尽可能说些“实话”罢了。

观后感与读后感十分相似,这里只提供例文

观后感例文

观电影《孟二冬》有感

点军区土城小学教师 陈发喜

2010年4月4日晚八点到十点,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放了电影《孟二冬》。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看完了整部电影。这部影片全面展现了孟二冬教授平凡而伟大的一生,用生动的故事、平实的手法向人们真实再现了孟二冬博学笃志、淡泊求真、痴情讲台、清正刚毅、乐观豁达、执着追求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孟二冬教授的事迹,深深震撼了我。特别是孟教授为人师表,关爱学生的事迹,最让我感动,我真得佩服得五体投地。

孟二冬是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 “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教师标兵”。

最让我感动的是2004年春,刚到新疆石河子大学支教不久的孟二冬就病倒了,但他以坚

篇三:读后感标题

读后感常见的格式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

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

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

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

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

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

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3)围绕基本内容证明观点。这一部分要注意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不

能空洞,要有具体的例子。这就要求在写读后感之前,你就要对内容非常地熟悉,知道那些

材料能为你的观点服务。(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

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

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

目联系、前后脱节。

读《西游记》有感

儿时的经典读物——《西游记》是我读的第一本书。它那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以及生

动的人物刻画,无不吸引着我。孙悟空勇敢、忠诚、威力无穷,也使我对他充满了仰慕之情,

他也成为了我儿时的 偶像。

不过如今,随着知识阅历的增长,当我重新诵读这部经典时,又有了些新的想法与疑问。我想,一方面是体现了佛家道义,佛家的法力无边、大慈大悲。另一方面,也正是讽刺

了当时政府的风气!讽刺了当时的官僚制度。唐僧好似皇帝,孙悟空是掌政大臣,一人之下,

万人之上,即使有再大的能力,也只能就是这个样子了,没有“升职”的空间。而那些作恶

的坐骑们好似社会的恶霸,因为身后有强大的后台,所以就可以无恶不作,即使是被发现了

其所作所为,照样可以活得很舒坦。我想作者正是借助这样的比喻,表现了自己对社会的不

满。

再谈谈悟空的成长史吧,一开始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享天地之精华,后来又被高人收

为弟子,学习法术,再到后来王母娘娘的一路扶持,护送唐僧是观音的教诲、众仙家的帮助??

这一切好像都是机缘巧合,促使悟空成为一名英勇、法理高强的神猴。我想,假如其中这任

意一环出了差错,孙悟空也必然不会像今天这样神气。这也正是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吧我想。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如果没有“高人”扶持,即使再有才,天赋再高,到最后也只不过是归

隐山林,过上山水田园般的生活,为后人留下一些经典诗作罢了,显出自己的豁达。 另

外,基本每次打败敌人,很少靠孙悟空的单打独斗,更多的是 请求仙家们、观音前来相助。难道这只是想说明佛家的伟大么?只是想说明团结就是力

量?显然不是的。我想,作者更想表达的是当时社会的状态,要想办大事,就必须得有上层

阶级的社会关系,否则门都没有!《西游记》这部经典,看似只是对故事、人物的描写,却隐含了如此深刻的社会意义,

或许我的理解有所偏差,但我相信,这部经典还有更多值得我们所挖掘、学习的东西。 读后感的基本格式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

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五、以“感”为主,适当地引用原文,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 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读是写的基础,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原文内容往往用3~4

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

自己的生活实际。

九,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

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

“检讨书”或“保证书”。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或读了一段话,或读了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

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

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

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

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

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读好原文。“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矗走马

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

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 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

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

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

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

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

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

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

感。

第三,选准感点。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

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

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

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

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

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

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

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篇二:读后感的写法 其一,确定正副标题,正标题一般标明文章的中心内容,有的正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论

点。副标题标明题材,一般为“读《×××》有感”。副题比正题低两格。其二,掌握读后感

的一般套路:“引—议—联—结”。引——扼要写出“读”的内容或直接引用原文某些语句,

很快引出“感”的观点或中心。议——就自己“感”的重点、中心(或观点)进行分析议论,

说明道理。 联——就议论的中心展开联想,记叙某些典型事例。也可联系社会和自己的实际

抒发感受。结——结尾概括中心,总结全文得出结论。结论可与开头照应,可归纳出结论

性的意见,可强调某一重点,可发出号召。这个结论可以是批评式;又可是劝勉式,还可是

鼓动式。视行文内容而定。读后感在写感想的时候,要防止离开原文;“读”与“感”互相脱离。初学写作者常犯的

一个毛病是引出观点后,就把所读的作品放到一边了,这是不恰当的。应当在行文中注意抓

住原作品,最后也应当回到原作品上,以照应开头。 仔细阅读下面这篇读后感,体味一下读后感的写作技巧。 今天,奋斗的起点

──读《明日歌》有感昨天带着回忆默默地逝去了,今天携着希望悄悄地来临了,而明天,又闪烁着光辉等待

着人们。有人沉浸在回忆中,他们依恋昨天;有人只迷醉在梦幻中,他们企盼明天。这两种

人,都忘记了最应当珍视的是宝贵的今天!今天,不就是短短的一天吗?我从明天开始勤奋学习。今天,不就是短暂的二十四小时

吗?我从明天开始认真工作。今天,不就是一年的三百六十五分之一吗?我从明天开始为共

产主义事业奋斗。──有些人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朋友,我决不怀疑你的真诚,但为什

么要把做的事情放到明天,一切要从明天开始呢?日月匆匆,到了明天,明天又变成了今天,

而每个今天之后都有无穷尽的明天。那么,你的决心,你的理想,哪一天才能变为行动,变

为现实呢?

莎士比亚说:“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抛弃他。”我说:“抛弃了今天的人,今天也会抛

弃他;而被今天抛弃的人,他也就没有了明天。” 农民种田,不在今天及刈草、施肥、灭虫,哪有金秋时节的丰收?医生不在今天及时抢

救、医治病号,哪有人们日后的健康体魄?清洁工人不在今天及时清扫垃圾、扫除尘埃,哪

有日复一日街道马路的洁净?解放军战士不在今天全副武装,做好战备,哪有千家万户永久

的安宁?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短短的几句诗,是先辈千折百

曲、历经磨难的生活体验的结晶啊!古人有感于此,于是有了“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

壁借光”的勤学佳话。现在我们条件优越,不是更应珍惜,抓紧今天的分分秒秒吗?抓

住了今天,就是抓住了掌握获取知识的机会;抓住了今天,就是抓住了发明创造的可能。聪

明、勤奋、有志的人,他们深深懂得时间就是生命甚至比生命还宝贵。他们决不把今天的宝

贵时间虚掷给明天。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从来就珍惜时间,利用在车上卖报的闲暇,搞实验

时,渴了,喝口凉水;饿了,啃块面包;困了,趴在桌上打个盹。爱迪生如此,牛顿、居里

夫人、爱因斯坦??一切有志气、有成就的人莫不如此。他们决不沉湎在昨天之中,更不空

空观望明天,他们永远从今天开始!相反,对有些人来说,时间就像代表它的那本日历,撕了这一张,还有下一张,撕完了

这一本,还有下一本,却不知道在洁白如雪的日历上留下自己辛勤奋斗的汗水和学习工作的

收获。那样,他们从呱呱落地到长眠地下,都是在闲散和观望、等待之中度过的。如果人的

一生如此度过,那么消逝的岁月将如一场凄凉的悲剧,留在个人生命史上的回忆,也将拌和

着悔恨、痛惜和哀伤的泪水??虚掷光阴,在折损着生命的光;及时努力,在开辟理想的路。朋友,不要沉湎昨天,不

要观望明天,一切从现在开始,从今天开始。 今天,是奋斗的起点啊!赏析:“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

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诸君听我《明日歌》。”明代文嘉的

这首《明日歌》,问世数百年来,万口传颂,至今不衰。它告诫和劝勉人们要紧紧抓住稍纵即

逝的今天,不要把一切计划和希望寄托在尚是未知数的明天。本文作者在准确领会和把握原

诗中心思想的基础上,根据自己读后的实感提出中心论点,然后运用例证、引证、正反对比

等论证方法,论述了今天的宝贵,只有紧紧抓住今天,才能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反之,就

会一事无成,悔恨莫及。因此,应“一切从现在开始,从今天开始”。文章内容充实,结构谨

严,论证有力,语言流畅。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大大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

力,是一篇值得一读的获奖佳作。读后感在学生作文训练中倍受重视,但很多学生对读后感一直缺乏理性认识,只浮在感

性经验阶段。什么是读后感呢?读后感是一种表达个体的人因受到某一客观知识影响而引起的独特心理感受的文体。

从这一定义看,读后感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读后感属于议论文范畴,这是由它的写作对象的性质决定的。读后感的写作对象

是“感”,即作者的感想、认识、体会、观念。它不是自然形态的事物,而是观念形态的事物。

因此,不能写成记叙文,只能写成议论文,而且是议论文中的一种特殊文体。第二,读后

感作为议论文的一种特殊文体并不像一般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书信、公文那样,是从

写作方法或功能上划分的,而是从其产生方式上来说的。其他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书

信、公文都具有自为性,即作者所表达的是自己对生活的自为认识和自为感受。读后感则不

同,它具有受动性。读后感中的“感”虽然是作者自己的感想,但不是作者自为的,而是被

为的、引发的。因此,读后感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就是引感物,即引起作者产生感想的

具体客观知识。感与引感物的关系是结果与原因或结果与条件的关系。没有引感物,就不可

能引出某种独特之感。引感物变了,感想也就变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引感物是“感”这一

观念形成的物质基础。第三,无论从理论上或是从实践上说,凡文章都是作者对事物和生

活的认识性反映,读后感当然不能例外。但读后感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通过引感物将自己

对事物和生活的认识引发出来的。而且,这引感物不是自然形态的事物,而是观念形态的事

物,如一本书、一幕剧、一篇文章、一幅画、一则消息??这种观念形态的事物就是英国新

理性主义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所说的“客观知识”。它不是自然界本来就有的,而是人的思维

创造的结果。这就是读后感和别的文体的主要区别,也是它比一般议论文的特殊之处。因此,

读后感也往往依据引感物进入作者感觉器官的具体途径称为观后感或听后感。第 四,读后感即读后之感。“读后感”这个词本身是一个偏正结构,“感”为正,“读后”为

偏,可见,读后感的议论对象是“感”,而不是引感物。但这个“感”不是作者自为产生的,

而是由于受了引感物的影响和启发,作者才把自己思想中潜在的意识作为感想,再以观念形

态显化出来。因此,读后感的重点虽然是感,但不能离开引感物。离开了引感物,读后感就

不成其为读后感了。第五,文章讲究照应。因为文章应该是一个密闭的整合的“一”,而

不是“半”或“缺”,只有首尾照应才能体现这一点。如果说照应是一般文章普遍的要求,那

么它对于读后感就尤其重要,因为读后感本身是一种读后之感,属于受动而为,所以它必须

照应,而且必须照应于引感物。归纳以上特点可知,读后感的基本套路是: 第一部分:简介引感物。第二部分:引出感想。第三部分:论证感想的真理性。第

四部分:照应引感物,收束全文。具体分析如下:第一部分是对引感物的简介。它有两个要求:一是要用说明的方法,二是要简明准确。

引感物作为客观知识,一般不需要叙述,只要准确地说清楚它的内容和基本精神即可。由于

文章本身为议论文,应试(课堂)作文又有时间和字数限制,因此对于引感物的说明不必多

费笔墨,以免浪费时间,或者详略不当,本末倒置,甚至脱题。第二部分是从引感物引出

作者的具体感想。这之间最好有一句或一段过渡性的句子。作者将自己的具体感想引发出来,

就是文章的论点,所以有的作文指导书上说这是提出论点,都是说的一个意思。第三部分

是读后感的主体和重点,即论证部分。论证什么呢?既不是论证引感物的内容,也不是论证从

引感中引发出某一感想的合理性即“我为什么会产生这个感想,而不是别的感想”,而是论证

论点的真理性。这时候作者可以调动自己的论证方法,从各个方面加以论证。在论证过程中,

一般可以抛开引感物,只须紧紧扣住论点即“感”进行议论。读后感成功还是失败,主要取

决于这一部分。第四部分是文章结局。文章在作了充分论证之后,论点得到深刻充分的证

明,也就达到了目的,应该结束。但读后感由于是“读后之感”,所以不能在议论部分嘎然而

止。它从哪儿起笔,应该又回到哪儿去,所以它一定要照应引感物,才可能结束全文。这

四个部分,实际上就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启—承—转—合”,文章从引感物始启),引出感

想(承),转入对感想的议论(转),最后,论点与引感物融合为一,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合)。

应试作文,虽然大多写的是议论文,但即便是读后感,题目形式也往往不同,有些是明显的

读后感形式即普遍性题目,如《读??有感》《??给我的启示》《读??之后》;有些是具体

性题目加副标题,有些则只有一个孤零零的具体题目,并没有用副标题显示它是一篇读后感。

严格说来,之所以说读后感是一种特殊的议论文,就是因为它的议论对象(感)带有某种规

定,但任何规定都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具有启发作用,一方面具有限制作用。读后感虽

然是写“感”,但这“感”有它的规定,就是引感物。引感物作为“感”的原因和条件,一方

面可以启发作者的思路,另一方面又限制了作者的思路,要求作者的感想必须与引感物内容

具有形式上的相似性。如果感想与引感物的内容缺乏形式的上相似性,就不是“读后之感”,

而成了游离于引感物之外的自由思想,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脱题。因为这“感”不是从给定

的引感物中引发出来的,而是作者自发产生的。 为什么说读后感的感想必须与引感物的内

容具有形式上的类似性呢?因为,如果感想与引感物的内容本身具有类似性,那就是围绕着引

感物本身的内容继续或深入地议论,最终与引感物成为同一个内容。读后感中的引感物与感

恰恰是两样事物,而两样事物的内容即质的规定性是不可能相同的,它们只能是形式上的类

似。由于内容不同,形式相似,才可以发生由此及彼的联想,才叫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或读了一段话,或读了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

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

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

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

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

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

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

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

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

是 记叙文 ,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

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

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

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

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

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

感。因此,在读好原作的基础上,把可以引发感想的“点”排出来。例如,写《继续保持艰

苦奋斗的作风》一文的读后感,就可以排出如下感点: ① 全文的中心思想:在即将夺取全

国胜利的新形势下,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巩固这个胜利,建设一个新世界。 ② 巩

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力气的事情。 ③ 因为胜利,骄傲的情绪,以

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不前的情绪可能生长。 ④ 要警惕糖衣炮弹的攻击。 ⑤ 夺取全国胜


  网站地图